氧化剂储存安全技术要求 - 制度大全
职责大全 导航

氧化剂储存安全技术要求

编辑:制度大全2019-05-06

1、药品管理员必须进行安全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2、管理员应熟悉本仓库所存放药品的性质、保管办法及注意事项,并会正确地使用该库房的安全设施及消防器材。

3、库内存放的药品需按规定排列整齐,物品不得堆积过高、过满,不得乱放、混放,必须有明确的药品标识。

4、在库内高处取药品时,一定要用牢固梯子,禁止脚踏其它物品上去,防止倒塌伤人;拿垛堆物品时,禁止从中抽拆,防止垛堆倒塌。

5、库内应按规定安装防爆灯具,电气线路要穿管保护,电闸应设在库房外,照明灯具不准超过60瓦。

6、库房内外要设立明显的标志牌,并配备足够的灭火器材设施,定期检查,保证完好。

7、长房周围,严禁烟火。库房内禁止吸烟,禁止使用明火。

8、存放氧化剂的库房要防止阳光暴晒要有避光措施。

9、搬运氧化剂时不得乱扔乱摔,要轻拿轻放,防止发生事故。

10、库房要做到专库专用,分类存放,标示明确。

11、存放氧化剂的库房绝对禁止与还原剂混放,并保持空气阴凉干燥。

12、存放氧化剂的库房应有良好的通风设施,禁止采用明火采暖。

13、库房发生火灾时,应立即报告车间领导,同时使用现场的消防设备进行灭火。

篇2:氧化剂有机过氧化物泄漏处置措施

一、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的定义

氧化剂是指处于高氧化态,具有强氧化性,易分解并放出氧和热量的物质。包括含有过氧基的无机物。其本身不一定可燃,但能导致可燃物的燃烧。与粉末状可燃物能组成爆炸性混合物,对热、震动或摩擦较为敏感。

有机过氧化物是指分子组成中含有过氧键的有机物,其本身易燃易爆、极易分解,对热、震动和摩擦极为敏感。

二、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泄漏的一般处置程序

1.溢漏处理

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如有溢漏,应小心地收集起来,或使用惰性材料作为吸收剂将其吸收起来,然后在尽可能远的地方以大量的水冲洗残留物。严禁使用锯末、废棉纱等可燃材料作为吸收材料,以免发生氧化反应而着火。

2.着火处理

氧化剂着火或被卷入火中时,会放出氧而加剧火势,即使在惰性气体中,火仍然会自行延烧;无论是将货舱、容器、仓房封死,或是用蒸汽、二氧化碳及其他惰性气体灭火都是无效的;如果用少量的水灭火,还会引起物品中过氧化物的剧烈反应。因此,应使用大量的水或用水淹浸的方法灭火,这是控制氧化剂火灾的最为有效的方法。

有机过氧化物着火或被卷入火中时,可能导致爆炸。所以,应迅速将这些包件从火场中移开,人员应尽可能远离火场,并在有防护的位置用大量的水来灭火。

篇3:液氯储存充装安全设施基本要求

一、厂房要求:

1、液氯储罐罐区、液氯重瓶仓库、钢瓶充装、钢瓶汽化、槽车充装、接卸宜采用密闭厂房;

2、在液氯储罐厂房外尽可能设置碱喷淋装置或水幕墙,以减少氯气外溢;

3、液氯储槽必须按要求设置围堰,液氯储罐罐区围堰应满足GB50351;

4、对充装场所,若无封闭条件,必须在充装场所配备二个以上移动式真空吸收软管,可以达到泄漏点,并与事故氯吸收装置相连。

二、液氯及氯气工艺系统具体要求:

1、设置防止氯气泄漏的事故氯气吸收装置(以下简称吸收装置),吸收装置保证随时处理装置开停车、正常状态和非正常状态下排放的氯气;吸收装置至少具备处理30min生产装置满负荷运行产出的氯气能力;

1)氯气系统安全水封设施的排空口应引至吸收装置;

2)氯气系统安装的安全阀放空管线应引至吸收装置;

3)在液氯厂房内靠下部安装与吸收装置连接设施。吸入端采用非金属塑料弹性软管,并可移动,非金属塑料弹性软管的长度、直径大小和数量应根据可能泄漏的氯气量和泄漏点位置确定,保证相应的区域内泄漏的氯气及时被导入吸收装置;装置将泄漏氯气吸入事故吸收塔中,中和碱液浓度定期检测。风量必须满足要求,抽空风机供电必须保证。

2、液氯充装:

1)液氯钢瓶充装计量器具应设置超装报警和液氯自动切

断装置;

2)汽车罐车充装:应设置防超装和报警设施、充装管线自动切断装置;配备电子衡器,对完成充装的罐车进行充装量的计量和复检。

3、液氯汽化

1)钢瓶称重宜采用自动称重仪,以准确控制汽化量;

2)汽化管道与氯气缓冲罐之间设置自动切断阀。当氯气

缓冲罐压力超高或现场氯气报警器高高限连锁时自动切断液氯输送。

三、安全预防

1)液氯储罐、计量槽、汽化器等压力容器应设置安全阀,

现场压力表、液位计、温度计等,并将压力、液位、温度信号传至DCS(或PLC)进行显示、记录、报警并有趋势记录;液下泵及控制阀应在DCS(或PLC)上进行操作。液氯储罐区、氯气液化、液氯气化、液氯充装、氯气压缩机或鼓风机房等可能泄漏氯气的场所应设置固定式有毒气体检测报警仪(宜选用表头显示),应满足SH3063-1999;有毒气体报警器上上限报警与事故氯吸收系统、液下泵、控制阀之间设置安全连锁逻辑;

2)液氯储罐氯气输入、输出管线上分别设置手动和自动切断阀;

3)至少保留一台最大容积的空液氯储罐作为事故备用罐;

4)液氯储罐储存液位高度不宜超过60%;

5)围堰,水幕等设施,设置碱喷淋装置或水幕墙的地面,应具备回收沟、池(回用水应进行控制),防止发生污染事件;

6)液氯钢瓶充装区域应设置液氯钢瓶泄漏紧急处理设施。钢瓶泄漏处置方法:放入碱液(碱量为理论消耗1.5倍)或石灰乳液中;放入抽空房内。

篇4:易燃易爆等危险化学品储存使用管理方案

目预防汽油、柴油、乙炔气瓶等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的储存和使用过程中发生的爆炸、火灾事故。目标严格按操作规程和《易燃易爆危险品管理办法》进行储存、使用,杜绝重大事故的发生,逐步减少事故隐患、坚持消除重大隐患。职责1、项目经理对易燃易爆危险品管理不当而造成的事故负第一责任;2、项目物资部负责对危险品的采购和储存保管、发放,并依据公司的管理办法制定详细的细则和预防措施;3、物资部负责汽油、柴油、乙炔气瓶使用过程的预防措施的制定、实施。4、班组负责按安全操作规程储存、发放、使用易燃品;5、项目安全员负责对易燃品储存、使用进行监督检查。方法和措施1、项目应对采购,保管、使用易燃易爆危险品的人员进行安全知识培训。2、建立安全岗位责任制和相关管理规定;3、汽油、柴油管理:汽油、柴油储存必须设置在安全地点,使用安全合格的容器,设专人负责保管,设隔离设施,设相应的防晒、防火、防静电灭火设施,不得超量储存。储存区严禁吸烟和使用明火,设醒目的警示牌。装运和加油时,必须使用规定的设备和工具,按操作规程进行。4、油库应用防爆灯泡照明,闸刀盒要密闭;5、氧气、乙炔等用于设备维修时,应保持气瓶间的距离大于5米正立放置,不得倒放、乱放;6、电器设备和线路都要符合要求,并要定期检修。适用的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2、化学危险品安全管理条例。3、化学危险品安全管理条理实施细则。4、公安部易燃易爆化学物品消防安全监督管理办法。5、溶解乙炔气瓶安全监察规程。6、公司机械设备安全工作条例。7、公司物资管理办法。8、公司“安全生产手册”。9、公司防火防爆安全须知。备注

篇5:油气储存运输设施安全机制

1952年清华大学设立了油气储运专业,同年增设了石油系。1953年,以清华大学石油系为基础成立了北京石油学院,油气储运则成为石油学院重要的专业学科之一。在石油石化专业学院的成立及成长历程中,西南石油学院、抚顺石油学院等20多所高等院校先后设立该专业。60年来,为石油石化行业的发展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油气储运专业技术及管理人才,为祖国石油石化工业发展做出了贡献。谨以此文纪念“中国油气储运高等教育60周年”,旨在进一步在业界、学界引起对油气储运设施安全重要性的认识,为促进油气储运专业未来更好地发展达成共识。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对石油和天然气的需求量逐年递增。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我国自1996年由石油出口国变成了石油进口国,2011年,我国年进口石油2.6×108t,占年用油总量的56%以上。因此,油气储运设施的建设和发展处于难得的机遇期。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1年,我国拥有各类油气管道近10×104km,其中中国石油拥有的管道总里程占65%,中国石化拥有的管道总里程占30%,其他约占5%。预计到2015年,管道里程在此基础上将再增加5×104km。同时,近几年先后建设了镇海、舟山、黄岛、大连等国家储备油库或商业储备油库,总储备量已超过国内需求30d的供给能力。毋庸置疑,油气储运设施的快速建设和发展有效保障了国家能源供应,促进了经济发展。但与此同时,若油气储运设施发生安全故障,亦会对国民经济运行产生严重影响,如果发生火灾爆炸事故,更会对人民生命、环境和国家财产造成严重危害[1]。因此,在大力建设油气储运设施的同时,必须充分认识其安全的重要性,认真吸取事故教训,从设计、施工及运行管理等方面严格控制,降低事故发生概率,避免重特大事故及环境污染的事件发生。

1油气储运设施的分类

油气储运设施就是油气的储存和运输设施,在石油工业内部是连接产、运、销各环节的纽带,主要包括:矿场油气集输及处理、油气的长距离运输、转运枢纽的储存和装卸、终点分配油库(或配气站)的营销、炼油厂和石化厂的油气储运等设施。天然气储存设施主要用作供气调峰。短期调峰基本使用输气管道末端储气和储气罐;中长期调峰则需使用地下储气库和各类LNG设施。地下储气库根据地质构造,可以划分为枯竭油气田型、含水层型、盐穴型、岩洞型及废弃矿井型等。LNG储存设施分为地下罐和地上罐,地下罐包括埋置式和池内式;地上罐包括球形罐、单容罐、双容罐、全容罐及膜式罐。油品储存设施主要指油库。根据油库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性质,可以划分为独立油库和企业附属油库两大类(图1);根据主要储油方式,可以划分为地面油库、隐蔽油库、山洞油库、水封石油洞库和海上油库等;根据运输方式,可以划分为水运油库、陆运油库和水陆联运油库;根据经营油品的种类,可以划分为原油库、润滑油库、成品油库等。油气运输包括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和管道运输。当前,应用最多的运输方式为管道运输。根据输送介质的种类,可以划分为原油管道、成品油管道和天然气管道。原油管道是油田、炼厂、港口或铁路转运站间原油的重要输送方式,具有管径大、运距长、分输点少的特点;成品油管道将炼厂生产的各种油品运送至油库或转运站,具有输油品种多、批量多、分输点多的特点,一般采用一条管道顺序输送多种油品的工艺[2];陆地大量输送天然气的唯一方式就是管道运输,其特点为运距长、管径大、压力高,并形成大型供气管网系统。

2油气储运设施安全的重要性石油和天然气是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能源。由于国内油气资源分布不均衡和进口油气数量快速上涨,近年来我国油气储运设施规模不断扩大。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合理规划建设能源储备设施,完善石油储备体系,加强天然气储备与调峰应急能力建设”“;加快西北、东北、西南和海上进口油气战略通道建设,完善国内油气主干管网”;“统筹天然气进口管道、液化天然气接收站、跨区域骨干输气管网和配气管网建设,初步形成天然气、煤层气、煤制气协调发展的供气格局”。由此可知,未来我国油气储运设施将继续处于重要的发展期。同时,随着油气储运设施规模的不断扩大,若发生大的泄漏、火灾、爆炸事故,将会对国家财产、人民生命和环境安全造成巨大威胁,甚至影响社会稳定。

2.1储运介质的危险性石油和天然气均属于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为易燃易爆物质,泄漏后遇点火源容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根据GB50183-2004《石油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的火灾危险性分类[3],天然气属于甲B类,根据闪点不同,原油和成品油可以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原油、成品油和天然气属于可燃及易燃性物质,并且原油和成品油具有易挥发的特点,油品蒸气、天然气常常在油气储运设施区域弥漫、扩散或在低洼处聚集,在空气中只要较小的点燃能量就会使其燃烧,具有较大的火灾危险性。油品蒸气和天然气与空气组成的混合气体,当体积分数处于爆炸极限范围内时,一旦被引燃,即可能发生爆炸,且油品与天然气的爆炸范围较宽,爆炸下限体积分数值较低,因此,爆炸危险性也较大。另外,油品挥发蒸气具有毒害性;油品本身具有热膨胀性、静电荷聚集性;部分含水原油具有沸溢性、挥发性、易扩散、流淌性等有害特性;天然气虽属于低毒性物质,但在高体积分数下容易引起人员窒息。

2.2油气储运设施易构成重大危险源随着工程技术的发展,油气储存和运输规模都在不断增大。油气长输管道具有管径大、压力高、线路长的特点;油库储罐容量不断增大,大型浮顶储罐单罐容积已达15×104m3,油库区域布置储罐数量较为密集,商业储备库或国家储备库容量已达数百万方;目前,LNG接收站储罐单罐容积一般为16×104m3,储存量也很大。因此,根据GB18218-2009《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4]和国家安监总局文件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的规定,油气储运设施易构成重大危险源。油气储运设施由于自身特点,安全影响因素众多。长输管道沿线经过各种复杂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出现自然灾害破坏或第三方破坏的概率较高;油库生产运行中受人、物及自然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发生事故的概率较大。

3事故教训

油气储运设施事故后果严重,风险程度较高,尤其是布置密集的油气储运设施若发生事故,处置不当可能形成多米诺效应,造成连锁反应,加重事故后果。油气储运设施是连接产、运、销各环节的纽带,一旦发生事故,将影响上游油田和下游炼化企业的正常生产;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油气储运设施(成品油管道、天然气管道等)发生事故,将导致供应中断,影响人民群众正常生活,产生严重的社会影响。如2008年初的“冻雨”,曾造成西南电网大面积停电,西南成品油管道几乎因此停运。如果被迫停运,云南省1×104t/d的成品油供应将中断,后果非常严重。对于输油管道而言,泄漏油品还会污染河流、地表和地下含水土层,从而污染饮用水,对生态环境和社会影响很大。在21世纪的前几年,随着我国油气储运事业的快速发展,相应领域发生的事故数量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虽然最近几年,国家及企业对此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油气管道事故得到有效控制,事故数量明显下降,但很多事故教训值得举一反三。

3.1大连“7.16”爆炸事故2010年发生的大连“7.16”输油管道爆炸火灾事故,大火持续燃烧15h,虽未造成人员伤亡,但事故现场设备、管道损毁严重,周边海域受到污染,社会影响重大。此次事故原因:在“宇宙宝石”油轮已暂停卸油作业的情况下,辉盛达公司和祥诚公司继续向输油管道中注入含有强氧化剂的原油脱硫剂,造成输油管道内发生化学爆炸。7月15日15:30,“宇宙宝石”油轮开始向国际储运公司原油罐区卸油,卸油作业在两条输油管道同时进行。20:00左右,祥诚公司和辉盛达公司作业人员开始通过原油罐区内一条输油管道(内径0.9m)上的排空阀向输油管道注入脱硫剂。7月16日13:00左右,油轮暂停卸油作业,但注入脱硫剂的作业没有停止。18:00左右,在注入了88m3脱硫剂后,现场作业人员加水对注入脱硫剂的管路和泵进行冲洗。18:08左右,靠近脱硫剂注入部位的输油管道突然发生爆炸,引发火灾,造成部分输油管道、附近储罐阀门、输油泵房和电力系统损坏和大量原油泄漏。事故导致储罐阀门无法及时关闭,火灾不断扩大。原油顺地下管沟流淌,形成地面流淌火,火势蔓延。同时,103#罐和周边泵房及港区主要输油管道严重损坏,部分原油流入附近海域。事故教训:一是要进一步规范管道加剂输送作业规程,并对添加剂的加注进行科学论证;二是要进一步细化管理,避免信息不畅、协调不力等因素造成安全隐患;三是要进一步加强相关消防、电力等配套设施管理,完善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3.2大型储罐火灾事故近几年,发生多起大型原油储罐火灾事故,虽未造成严重后果,但是也为油气储运设施的安全管理敲响了警钟。如2006年8月7日12:20,仪征输油站一座15×104m3原油储罐密封处遭雷击起火,12:40,明火被扑灭。此后,上海白沙湾、浙江镇海的大型油罐发生了数起雷击起火事故,所幸采取措施得当及时扑灭明火,未酿成更大事故。中国石化针对这些事故组织专家开展了专题研讨,查找事故原因,制定防范措施,形成了大型储罐安全设计、施工及运行管理规定。通过该规定的落实,改进了大型储罐的密封结构,提高了储罐防雷防静电系统以及消防系统的配置水平,降低了此类事故发生的概率。

3.3油气管道泄漏事故2010年3-6月,中国石化发生多起管道泄漏事故,其中原油泄漏事故4起,成品油泄漏事故2起。(1)东黄原油管道“3.15”泄漏事故。该管道长期遭受山东省广饶县工业垃圾场违章占压,3月15日因垃圾自燃起火,造成管道严重受损并发生泄漏,被迫停输15d,直接影响输油量逾10×104t,对生产经营造成一定影响。(2)马鞭洲-广州(马广)原油管道“5.1”泄漏事故。该管道早在建设时期,就留有机械损伤,加之服役期间的腐蚀,于5月1日发生穿孔泄漏,泄漏原油约4t,影响鱼塘面积约3000m2,造成管道停输近24h。(3)昆大成品油管道“5.4”泄漏事故。5月4日上午,楚雄永安建筑工程公司未经华南销售分公司同意,在明显标识有输油管道的区域,擅自动用大型机具,在管道上方开挖取土。挖掘过程中不慎将管道戳穿,形成一道5cm×1cm的裂口,造成管输柴油泄漏。以上事故有的是由于管道腐蚀引起泄漏,也有的是由违章占压和第三方违章施工所致。根据对全国各地区油气管道事故的调查结果,第三方破坏[5]是导致管道发生泄漏事故的主要原因,而打孔盗油又是其中的重要因素。油气管道泄漏极易引发群死群伤事故,如2006年12月,尼日利亚因打孔盗油引发的火灾造成几百人死伤的灾难性事故。在我国,早期的管道建设多在人口活动、公共设施稀少的地区,周边环境简单,即使发生泄漏对周边环境影响也很小。但是,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一些厂房、居民区、加油站甚至幼儿园都长期违章占压在输油管道上,一旦发生泄漏,极易造成群死群伤事故。因此,国家更应该加大对油气储运设施的保护力度。

4确保油气储运设施安全的措施

我国现处于管道建设的快速发展期。管道工程的设计、施工及运行管理人员均应充分认识管道安全的重要性,管道所属企业应掌握管道周边的环境变化情况,了解、认识影响管道安全的潜在风险,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并针对油气管道“点多、线长、面广”的特点,按照隐患“救其未萌”的HSE新理念,在工程立项、设计、施工及运行管理的各个阶段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加强运行管道的监测。

4.1提高本质安全(1)加大“三同时”管理力度。从油气储运设施建设前期开始,确保油气储运设施的安全投用,严格执行安全设计审查。根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的规定,油气储运工程在设计阶段,应通过政府安监部门组织的安全设施设计审查。通过安全设施设计审查,可以落实安全评价提出的安全对策措施,查找设计中存在的不安全问题,提高油气管道工程的本质安全。同时加大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监控力度,确保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施工和投入使用。在工程竣工验收前,还要组织建设项目安全、环保、职业卫生设施的验收。(2)加强施工质量管理和施工质量验收。施工质量严重影响油气管道的运行安全,在油气管道建设过程中,需高度重视施工过程的各个环节:一是杜绝管道运输过程中的野蛮装卸;二是严格控制焊接质量,确保焊缝质量达到承压能力要求;三是切实保证管道的防腐工程质量;四是在管道敷设过程中,避免管道防腐层破损和管道外壁机械损伤。如果在油气管道建设过程中不能严格做到以上几点,处于强腐蚀区域的管道极易发生腐蚀泄漏,为油气管道日常运行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因此,严格执行施工安全管理规定,是提高油气管道本质安全的基本保障。在工程投产前,必须通过工程质量验收。施工质量验收是油气储运设施安全投产、平稳运行的基础,是管道“安、稳、长、满、优”运行的保证。在国内油气管道工程验收中发现,往往由于赶进度、要效益而忽视了施工质量,导致重复性施工。根据对油气管道工程的调查结果,工程主体设施的施工质量一般较好,但管道配套工程及防护设施的施工质量却存在很大问题。例如:在一些山地地区,管道水工保护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均存在问题,甚至个别斜坡长度超过70m、倾角达到30°的地段只是采用装砂土的编织袋做水工保护,在雨水季节,势必为管道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因此,高质量的施工验收也是施工质量管理的重要手段。

4.2建立安全运行长效机制2010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正式实施。这项法规不仅是石油天然气行业开展管道保护工作的法律依据,更是严厉打击不法分子打孔盗油、非法占压、违法施工的利器。管道运行管理单位应积极开展管道保护法的学习和宣传工作,加强与地方政府的合作,严打不法盗油行为,根治违法施工,确保油气管道安全平稳运行。建立管道安全运行长效机制是一项长期任务,要求企业同时做好内部和外部环境建设。外部环境需要通过与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来建设,内部环境要求企业形成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完善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安全责任、采用新工艺及加强设备管理等。目前,社会危险因素(人为破坏)已成为国内长输管道泄漏、火灾、爆炸事故的主要原因。据统计,造成我国油气管道事故的主要原因是人为因素和恶意打孔盗油/气,事故比例高达40%,随后依次是管道腐蚀、管材质量、施工质量和突发性自然灾害。破坏油气管道的犯罪活动,造成国家每年高达数十亿甚至上百亿元的经济损失。20**-2009年,中国石化共遭受油气管道打孔盗油/气19804次,泄漏油品达4.7×104t;油田发生开井盗油12167次,泄漏油品达2.1×104t,造成可计经济损失5.3×108元,间接经济损失难以计算。这不但导致管道长时间停输或凝管报废,上游关井停产,下游炼厂减产以及成品油、天然气供应中断,而且因油品外泄造成环境灾难。为保障管道安全,各管道企业每年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防范、检控第三方破坏的发生。管道管理企业与当地公安系统合作,建立专业的管理巡逻队伍加强沿线巡逻,另外雇用管道途经地的民众,加大巡逻看护力度,保障管道的安全运行。尽管如此,在局部地区还是发生了多起盗油分子持枪械暴力抗法,打伤民警和巡线员工的恶性案件,不但增大了综合治理工作的难度,而且增加了企业的运行管理成本,甚至威胁到综合治理人员的人身安全。现有自动化监控技术基本可对管道泄漏或破坏进行定位,主要包括石油天然气管道泄漏监测系统和输油气管道安全预警技术[6]。目前,国内输油气管道泄漏监测技术主要有:流量平衡法、负压波法、次声波法,以及将负压波和流量平衡耦合的技术;安全预警技术主要有:管道智能防腐层预警、分布式光纤预警、管道声波预警、周界防护、视频安全监控等技术。在现有人防和物防的基础上,应加强技防投入。目前,中国石化部分输油气管道遭受第三方破坏(打孔盗油/气、施工破坏等)威胁的形势仍然严峻,而安全预警技术的应用比例相对较低,建议在盗油气犯罪严重的地区进一步加大安全预警技术的推广,在重要管道综合利用多种泄漏监测技术和安全预警技术对管道进行防护。

4.3加强完整性管理完整性管理是指对所有影响管道完整性的因素进行综合的一体化管理。主要程序包括:建立完整性管理机构,拟定工作计划;进行管道风险分析,制定预防和应急措施;定期进行管道完整性检测和完整性评价,了解发生事故的原因和部位;采取修复和减轻失效威胁的措施;检查衡量完整性管理效果,确定再评价周期等。通过完整性管理,可以提高管道的管理水平,确保管道的运行安全。目前,中国石化管道储运分公司所辖于20世纪70年代投用的管道尚在运行中,这些管道运行时间均超过30年,投用时间最长的东黄老线已运行38年。近年来,这些管道数次发生腐蚀泄漏事故,需要对投用时间超过20年的油气管道进行统计,加强对这些管道的监控、检测,并逐步实施完整性管理体系[7]。

4.4规范操作流程目前,随着我国油气管道数量和里程的不断增加,已形成相互交织的油气管网。因此,在输油生产过程中,任何一次误操作,影响的不仅仅是一台泵、一个阀门,而极有可能使储油罐及上下游管道或泵站发生连锁反应,酿成严重后果。多年前,曾发生过因输油站值班调度误操作造成原油储罐冒顶事故,所幸及时采取措施,没有造成更大损失。确保每一次操作准确无误,需要从制度入手,规范操作流程,加强职工的日常安全教育培训,使职工养成良好的安全操作习惯,自觉主动地执行操作规程,确保油气储运设施安全平稳运行。

5结束语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在新的替代能源未成功应用之前,原油和天然气仍然是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不可或缺的主要能源,油气储运设施在很长时期内继续担负着保障油气能源生产与供应的重要使命。油气长输管道目前的这种链式输送方式,一个环节发生故障,就会影响整条管道的生产运行,包括上游油气的产出、供给,以及下游炼厂和加油(气)站的正常营运,造成重大的社会影响。因此,油气储运设施对于整个能源产业甚至是国家产业而言,其安全性在保障社会经济的良好运行和人民生活的和谐安定等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应该予以高度重视。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