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罐安全防范措施 - 制度大全
职责大全 导航

清罐安全防范措施

编辑:制度大全2019-05-06

一、组织机构及职责

清罐作业领导组组长:?

副组长:

成?员:?

职?责:负责制定清罐方案,并组织实施协调指挥清罐工作,组织实施清罐各环节的安全工作、生产技术工作及后勤保障工作,及时解决和处理所发现的各种问题。

安全监测组长:

?成员:

1、清罐作业前,应对清罐人员进行安全和有关操作规程岗前教育,并进行考核,合格后方准上岗作业。

2、安全员应加强对作业现场的安全巡回检查,并有权制止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发现问题及时报告有关领导。

3、负责分阶段办理临时用电作业许可证、用火作业许可证、进入设备作业许可证。

4、负责分阶段测试油气浓度,随时将测试结果向作业人员进行通报。

5、每次通风前以及作业人员入罐前,应认真进行油气浓度测试,并做好详细记录。

6、作业期间,测试油气浓度每8小时内不少于两次,以确保油气浓度在规定的安全范围之内。

7、现场作业人员全部到位后,方可作业。

8、负责对作业全过程的安全监督和管理。

消防监护组组长:

成员:

1、负责现场的安全宣传教育,并做好班前安全教育。

2、油罐清洗作业前,在作业现场的上风向处配置应急消防器材,现场值班人员做好灭火准备。

3、做好作业过程中安全喊话,并随时准备抢救作业人员。

设备维护组组长:

成员:

1、做好清罐前的准备工作,并进行认真的复核检查,对存在问题进行整改和完善。

2、接临时电源、安装临时电缆、通风机、防爆油泵,在消防泵房安装空压机及呼吸软管。

3、开人孔盖及拆除有关附件,卸下进(出)油管线阀门,切断与其他输油管线或油罐的通路。

4、必须采用防爆型照明设备。其最低悬挂高度一般不少于2.5M,供电电压不应超过12V。

5、油罐清洗作业时的照明应采用防爆手电筒作局部照明,手提行灯的电压不应超过12V。

6、引入油罐的空气、水及用于排出油品的胶管都应与油罐作电气连接并接地。

7、机械通风机应与油罐作电气连接并接地。

后勤保障组组长:

成员:

1、作业场所配备抢救用急救箱,并有专人值守。

2、做好清罐前的材料供应工作。

3、现场值班,随时保障作业急需。

作业人员:

1、入罐作业前严禁饮酒。

2、凡有作业人员进罐检查或作业时,油罐人孔外均须设专职监护人员,且一名监护人员不得同时监护两个作业点。

3、作业人员作业时必须系救生信号绳索,绳末端留在罐外。

4、严格执行进入设备作业许可证制度。

5、根据不同场所,选择防毒用具和防护用品,严格遵守产品说明书中的各项事项,保证佩戴合适,性能良好。

6、由于作业影响,罐内油气浓度上升超过允许值时,作业人员应迅速撤离现场,重新通风,待符合规定后方可继续作业。

7、禁止在雷雨天进行作业。

8、对所清废油做好妥善处理。

二、排出底油

1、油罐倒空后应精确计量底部的余油(水),并予以记录。

2、通过排污阀自流排油,直至油不再排出为止。

3、确认底油低于进(出)油管线后,卸下进(出)油管线阀门,并用盲板将与油罐脱离开的管线法兰封住。

4、打开人孔,用防爆油泵将底油抽入油罐车。

5、油罐车将底油卸入卸油泵房放空罐。

6、确认底油抽空后,用防爆油泵将罐底存水抽入油罐车,倒入食堂西侧灰渣场,严禁直接排入下水道。

三、气体检测

1、气体检测的范围,包括油罐内、作业场所及附近35M范围内可能存留油品蒸气的油气浓度。

2、测试仪器必须采用两台以上相同型号规格的防爆型可燃气体测试仪,若两台仪器数据相差较大时,应重新调整测试。

3、气体检测应沿油罐圆周方向进行,并应注意选择易于聚集油气的低洼部位和死角,浮顶罐还应测试浮盘上方的油气浓度。

4、测试仪器必须在有效检定期内,方可使用。

四、排出油蒸气

1、拆断油罐的阴极保护系统。

2、打开油罐下部人孔。

3、以风筒连接油罐下部人孔,经检查无误后,启动风机,进行强制机械通风。

4、进行间歇式通风。即每通风4小时,间隔1小时,连续24小时以上,每小时通风量宜大于油罐容积的10倍以上,直至油气浓度达到规定数值。

五、入罐作业

1、检测人员在进罐作业前30分钟再进行一次油气浓度检测,确认油气浓度是否符合规定的数值,并做好记录。

2、安全监督、监护人员,进入作业岗位后,作业人员既可进罐作业。

3、作业人员在佩戴隔离式呼吸器具进罐作业时,以30分钟左右轮换一次,每次进罐人员不得少于3人。

4、人工用铜(铝)铲子,清除罐底和罐壁的污杂及铁锈。

5、用加盖铝桶盛装污杂。

6、以锯末撒入罐底后,用铜铲、竹扫帚进行清扫。

7、清罐污杂运往食堂西侧灰渣场地处理,防止污染农田、水系。

六、检查维护

1、油罐清洗作业结束后,应由专业技术人员和维修人员对油罐底板、圈板以及其他附件进行认真检查并加以维修。

2、由技术人员对油罐底板、圈板进行测后检查,并做好记录。

3、由电工、维修人员对浮盘进行检查,检查浮盘防静电连接线,浮盘密封圈的完好情况。

4、对油罐进(出)油管线阀门、排污阀门进行检修。

七、验收

1、油罐清洗完毕后,由清罐工作领导组会同有关人员共同对清罐工作质量进行验收。

2、验收合格后,在清罐工作领导组的监督下,由维修人员立即封闭入孔;连接好有关管线,恢复油罐原来的系统。

年?月?日

篇2:液化石油气站安全防范措施

一、加强明火管理,严防火种进入

俗话说:“水火无情”,液化石油气站的“火”更无情,因火灾爆炸造成损失,比任何其他行业都大。一般物质火灾,蔓延和扩展的速度较慢,在发生的初期,范围较小,扑灭比较容易。液化石油气火灾,蔓延和扩展的速度极快,其火焰速度达2000m/s以上,且难以扑灭,特别是爆炸事故,若一旦发生,将立即造成重大灾害。对液化石油气站来说,不论是火灾还是爆炸,主要是采取预防措施,而加强明火管理,严防火种的产生是液化石油气站安全管理的一项首要措施,具体应做好以下几点。

①液化石油气站内应在醒目的位置设立“严禁烟火”、“禁火区”等警戒标语和标牌。禁止任何人携带火种(如打火机、火柴、烟头等)和易产生碰撞火花的钉鞋器具等进入站内。操作和维修设备时,应采用不发火的工具。

安全警戒标语应用红漆写在专门的标牌和墙上,用来注明液化石油气站防火防爆性质,以提请人们提高警惕并认真遵守。因此,站内应多设几处,并设在明显地域。在站的门卫处应设置进站要求和安全管理规定。进入厂(站)的人员要自觉接受警卫人员的安全检查,交出并熄灭火种。操作维修时必须认真遵守有关安全操作规程,严防金属撞击火花的产生。

由于液化石油气的气态密度比空气大1.5~2倍,当其在装卸、充装时和从容器、管道中泄漏出来后,不像密度小于空气的可燃性气体那样容易扩散挥发,而像水一样沿地面到处流动,积聚在低洼处的空气中,越积越多,逐步达到爆炸浓度。它还能扩散到操作人员的衣内靠皮肤处,甚至被吸入肺部,如遇明火,就会发生爆炸,不但人身表面和肺部呼吸道会被烧伤,还会造成死亡的严重后果。液化石油气站因明火、烟火而发生站毁人亡的恶性爆炸事故已不少见,务必要引起高度重视。

②生产区内,不准无阻火器车辆行驶,要严格限制外单位车辆进入灌装区。进入站内的汽车车速不得超过5km/h。禁止拖拉机、电瓶车和驴、畜力车等进入站内。

机动车发动机在运转中,气缸内的温度高达1800~2000℃,巳燃爆压力很大,有时在排出的废气中夹带有火星、火焰,这种火星和火焰足以引起液化石油气的燃烧和爆炸。因此,无阻火器的机动车辆在生产区内行驶,是非常危险的,这就是为什么机动车辆在进入生产区前,必须在排气管口装设阻火器的原因。

阻火器有各种不同的结构,其阻火原理都一样,即火焰在管中的传播速度随管子直径的减小而变慢,在达到某一很小的直径时,火焰就不能传播,燃烧中断,火焰熄灭。用于机动车辆的阻火器,一般是火星熄灭器,也叫防火帽。火星熄灭器一般由金属网、金属波纹网或砾石等三层带有小孔的通道隔板制成,当带有火星、火焰的废气经阻火器排出时,由于受三层隔板的阻挡,改变了气流和火星的方向,传播速度减慢,热损失突然增大,起到了拉长火星、火焰通过的距离和降低火星、火焰温度的作用。又由于小孔隔板的阻挡,使火焰熄灭,并将大火星挡住,使其沉降下来,或者撞碎分散,加速火星的熄灭,使燃烧不能继续下去。这样,火星熄灭器就起到了阻火安全作用。

阻火器的尺寸、孔隙大小和隔板厚度决定着其阻火性能的好坏。因此,阻火器要按规定设计和制造。

拖拉机和电瓶车在行驶中都会不断喷出或进发火星、火花。畜力车的驴、马因碲脚带有铁掌,与地面碰撞也会产生火花。因此,要绝对禁止此类车辆进入站内。

二、站内动火,须经审批

液化石油气站的扩建、改造和维修中,不可避免地要使用电气焊或其他维修火焰。由于原工艺装置存有液化石油气,动火点又与工艺系统有着一定的联系,稍有疏忽,便会酿成大祸。因此,对这类动火,必须认真落实好各项动火安全措施,气体经取样分析合格,并经站内负责人批准。

1.对动火部位的隔绝和清除

①首先要详细检查动火位置周围的各阀门、法兰等密封点是否泄漏,清除动火点周围环境处的易燃物质,并采取有效措施,将与动火位置或设备相关的工艺管路和周围环境完全隔绝。

常用的与工艺管路或设备隔绝的方法有盲板法和拆除管线法。禁止采用加水封或关闭阀门的办法。加盲板法因其操作方便,安全可靠,故采用的比较普遍。若容器内部动火或长时间检修时,应拆卸一段和被修容器相连的管道,但对与生产系统相连的一端管口,也应盲死。盲板的材质和规格必须符合规范要求。盲死后,还应作渗漏检查。

②对机电传动设备的隔绝。电源应拉下电闸并挂牌禁止启动,也可将电闸加锁、拆除熔断器,并派专人监守。

③动火现场易燃物质的清除范围应为动火点周围方圆10m以内,对阴沟、凹坑处也应仔细清洗并隔绝。

2.对动火设备或管道进行清洗、置换

清洗、置换是将需动火的容器或管道内的液化石油气泄尽后,用惰性气体(如氮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充灌于内,将原有残留的危险性物质驱赶排出,然后用蒸汽经一定时间的吹扫,最后再通入空气。置换时要注意以下问题。

①置换前必须做好置换方案,绘出置换流程图,以免遗漏。

②置换冲洗时要特别注意弯头和死角,用水清洗储罐等容器时,要让水灌满,并让水从顶部孔口溢出。

③置换后应进行取样分析,取样点应置于置换系统的终点。有时需取上、中、下三个部位。分析样品应保留到动火结束后方可放样。分析结果应有记录,经分析者签字后生效。

④置换后要保持空气流通,不得封闭,以防止挥发性物质超过允许浓度。必要时可用强制通风的方法。

置换方法要视被置换介质与置换介质的密度的大小而定。以气体为置换介质时的需用量一般为被置换介质容积的三倍以上。置换所用惰性气体的指标见表2-1-9。

表2-1-9置换所用惰性气体的指标

气体名称纯度/%(体积分数)含氧量/%(体积分数)含氢量/%(体积分数)含CO量/%(体积分数)氮气>98<2二氧化碳>96<0.5<1烟道气<3<0.5<1.5

3.动火分析

按时对动火地点、设备、管道和环境作动火分析,测定液化石油气浓度是否在爆炸范围内,以做出能否动火的正确判断。

为防止动火设备、管线或动火周围场所的易燃易爆物质的浓度发生变化,分析取样时间不得早于动火前半小时,如间断半小时以上,必须重新取样分析。严禁使用明火试验现场空气中是否有易燃易爆气体的方法。

动火分析的取样要有代表性,由于液化石油气气体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取样时尤其要注意下部位置,其取样插入深度和方法必须符合要求,防止死角的发生。

分析所用的试剂、药品的配制要准确可靠,动火分析的仪器要经常保持完好,以保证分析数据的准确性。分析化验人员要对分析结果负责。

取样分析的结果,所含液化石油气的体积分数不大于0.2%方为合格。液化石油气和空气混合物的爆炸极限范围为2%~10%。即空气中含液化石油气的浓度在2%(爆炸下限)与10%(爆炸上限)之间时,遇火种就会发生爆炸。若浓度低于这一范围,由于过量空气的冷却作用阻止了火焰的蔓延,就不会发生爆炸。在实际动火过程中,考虑到爆炸下限受温度、压力和含氧量的影响,故取体积分数≤0.2%为动火合格标准。

可燃气体动火分析合格标准(体积分数)的规定范围如下。

①爆炸下限大于或等于10%的可燃气体,其可燃物含量小于或等于1%为合格。

②爆炸下限小于10%而大于或等于4%的可燃气体,其可燃物含量小于或等于0.5%为合格。

③爆炸下限大于1%而小于4%的可燃气体,其可燃物含量小于或等于0.2%为合格。

④爆炸下限小于或等于1%的可燃气体,其可燃物含量控制在爆炸下限的20%以下。

⑤混合物各组分含量太少,其动火分析合格标准以可燃物总含量低于爆炸下限最低的可燃气体为准。

⑥氧气、富氧设备、管道、容器以其附近的氧含量小于或等于22%为合格。

⑦对设备、容器内部动火,还应分析有毒气体的含量,不得超过国家规定的最高允许浓度标准。

4.消防措施

动火现场要配备足够的消防设施,并设专人监护。一旦发现动火现场着火,或危及安全动火的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制止动火,并及时用灭火器材扑救。

5.没有批准的动火证,任何情况下严禁动火

动火证是执行动火管理制度的一种必要形式。而办理动火证的过程中,动火执行人、项目负责人、安全技术人员、分析人员、监护人等都有各自的责任,层层负责,人人把关,共同对动火安全负责。同时,办理动火证的过程又是具体落实动火安全措施的全过程。从办证、与生产系统隔绝、排气、清洗、置换、分析、清除周围易燃物质到消防措施和监护等都必须一一落实之后,审批人才能批准动火。动火许可证见表2-1-10。

表2-1-10动火许可证(存根)

站编号:

动火地点:动火安全措施编制人:动火方式:组织实施人:动火执行人:动火负责人:监火人:动火时间:年月日时分始

至年月日时分止动火审批人:分析数据及安全措施:特殊动火会签:动火执行前,岗位负责人签字:

注:由审批单位安全员存档。

动火许可证执行单

站编号:

动火地点:动火方式:动火执行火:动火负责人:动火时间:年月日时分始

至年月日时分止分析数据及安全措施:动火安全措施编制人:组织实施人:监火人:动火审批人:特殊动火会签:动火执行前,岗位负责人签签字:

1988年6月,蚌埠市液化石油气站对新安装的储罐在没有装设气相盲板隔离的情况下,进行焊补漏点,由于泄漏出来的液化石油气与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浓度,遇焊火花产生爆炸,导致两个盛装液化石油气储罐爆炸,死亡二人,损失三十多万元。这一惨痛教训,充分说明了严格动火制度的重要性。

三、搞好事故抢险演练,及时堵住泄漏点

为提高液化石油气站防范事故的能力,积累对应急事故抢险抢救的经验。各液化石油气站应根据本站工艺特点、设备、法兰状况及站区布置等情况,设置专门的事故抢险抢修队伍,配备专业技术人员、防护用品、消防器材、车辆、通讯工具等,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事故预警方案,定期组织站内抢险队有针对性地进行事故抢险演练,使职工掌握处理事故的本领,以便站内出现突发事件时,能够做到准确判明险情、抢救措施得当、及时排除事故,将突发事件消除在初始阶段,避免酿成大的灾害。

1.一般工艺管道破裂和阀门密封部位泄漏事故的应急方案生产区内的工艺管线由于使用年限长和介质的腐蚀,或系统内因残余水分的存在,易在管线的最低与最末端部位受热胀冷缩或结冰而产生裂缝,阀门冻裂或密封部位老化,都会造成液化石油气泄漏。安全巡查人员与操作人员发现泄漏时,应立即采取以下应急措施。

①迅速查明泄漏点,立即关闭泄漏点两端管线上的阀门和与该管线相接的每个储罐阀门,把气源切断。

②杜绝附近一切火源,禁止一切车辆在附近行驶。同时派人员向站负责人和安全消防人员报告发生泄漏的具体情况及正在采取的措施。

③站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到现场组织人员进行处理,停止一切操作活动。撤离无关人员,并安排专人对已关闭的储罐阀门进行监控,采用开花水枪分层驱散漏出的气雾,降低液化石油气浓度,直至检测合格。若泄漏量很大,一时难以控制,应扩大警戒线,切断电源,报警119,远距离监控。

④漏点环境的气体经检测合格后,采用打卡子、化学补漏或拆卸,并将泄漏管线移至安全地点焊接等方法进行检修。对阀门或密封垫应予以更换。

2.与罐体直接相连的阀门、法兰密封处、管件出现外泄漏时的应急抢救方案

此类事故多是在冬季因阀体被冻裂所致,特别是储罐的排污阀,因其处于储罐的最低部,最容易被冻裂。法兰密封处因密封垫质量和储罐管件受碰撞也会出现泄漏。由于这些部件与罐体直接相通,一旦出现险情,将会造成储罐内的液化石油气全部漏出,因此是十分危险的。当这些部件发生泄漏时,应急如下抢救措施。

①立即切断可能产生火花的一切着火源。

②用湿棉被包住泄漏点,用水对其进行喷射冷却,使之冻成冰坨,以减少泄漏。

③用压缩机抽吸相邻空罐的气体,使其与泄漏罐形成负压,将泄漏罐内的液化石油气导入相邻空罐。待液体倒完后,再由压缩机把泄漏罐内的气相压力抽降至0.05MPa以下。

④在确认安全的情况下,开启泄漏罐的放散阀,将罐内剩余气体排出。

⑤经检测符合安全标准后,对损坏的阀门、垫片用相同型号的产品更换,对损坏的管件予以修复。

在抢救中,若泄漏量很大,抢修无法控制,应迅速疏散生产区内所有人员,扩大警戒线,报警119,远距离监控。

3.罐车装卸台处发生险情的应急抢救方案

罐车装卸台处的险情一般是装卸连接管线或阀门出现泄漏事故,其抢救方案可参照上述第1款的内容。在罐车装卸中,管线出现泄漏时,罐车紧急切断阀可能不自动关闭,这时应立即关闭手动阀门,当泄漏严重时,要撤离罐车,让其自行滑到安全地带。

4.灌装或混气车间发生险情的应急抢救方案

操作车间出现的险情主要有:操作阀门损坏或密封部位泄漏、减压阀出现泄漏,与机械设备或汽化器连接的接管处泄漏,设备上的压力表等装置泄漏和灌装间不慎而产生火花引起漏气瓶或灌装接头着火等情况。

①出现泄漏时的抢险措施

a.立即关闭来自系统的进气阀门和有关气、液相阀门。

b.切断电源,并消除一切火源,并防止因抢险造成钢瓶或其他金属物品的碰撞而产生火花。

c.开启地面通风扇和换气扇,并用扫帚驱赶气体,加强空气的流通,降低工作场所液化石油气的浓度。

d.检测合格后,对漏点进行相应的抢修。

②发生着火时的抢救方案

a.迅速将气源阀或漏钢瓶角阀拧死。

b.采用干粉灭火器喷射着火处,直至灭火。

c.若室内液化气味较浓或钢瓶角阀拧不死,应立即将钢瓶用湿棉被包裹移到站外安全地点,等冷却后到抽残器上将液化石油气抽出。

d.加强通风,降低液化石油气浓度。

e.达到安全指标后,进行检修。

5.抢险抢修工作的要求

①抢险抢修人员必须按规定穿戴防静电隔热工作服装,戴好防护帽、防护手套和空气呼吸器(抢险人员每人要配备两套抢险用的防护工作服装)。

②熄灭站内一切火种和火源,周围禁止一切车辆行驶。

③抢救时必须使用防爆工具,要避免金属物品的相互碰撞,不要乱扔物品。需照明时要使用防爆灯具。

④抢险抢修人员要听从统一指挥,不得蛮干,尽快处理。

⑤如有紧急情况,立即拨打“119”报警,请求支援。

事故防范方案的制订与演练,要与实际相结合。以消除事故为目的。在观察和排除事故隐患的日常工作中,要掌握以下几点。

①对储罐、设备、管道及各类附件,液化石油气任何部位的泄漏,即使是微小的漏损也不能放过,都应采取措施,加以排除。

②要经常注意观察和分析罐区、灌瓶间中常见故障排除后的状况,检查是否还有漏液、漏气的现象和隐患。

③根据气温的变化、设备运行状况,来调整各项作业方案和设备运行参数,并采取防冻或降温措施,防止异常情况的发生。

④定期对液化石油气泄漏测量、报警装置的检查和保养,使其保持在完好状态。

6.泄漏点的堵塞

由于介质的腐蚀、紧固螺栓的松弛、密封件的老化等原因所致,在设备的结合、连接部位、密封部位、通大气的阀门密封处等处,不可避免地要出现泄漏,若待卸压后再予处理,将会使液化石油气大量漏出,形成混合性爆炸气体。为了尽快堵住漏点,减少液化石油气的泄漏,对这些漏点部位可采用带压堵漏技术,下面作一简单介绍。

(1)带压堵漏技术的原理以流体介质在动态下用固状密封材料的密封机理为依据,利用泄漏部位的外表面与夹具构成的密封空间,用专用工具注入密封剂达到消除泄漏的目的。

(2)带压堵漏技术的适应范围

适应此力:0~34.3MPa;

适应温度:-200~+400℃;

适应对象:管道、阀门、法兰、容器各部门的泄漏点;

适应介质:蒸汽、水、酸、碱、盐、烷烯烃类、氢气、氨等。

(3)堵漏专用密封剂带压堵漏技术所用的堵漏密封剂要根据泄漏点的系统温度和介质特性来选择,并要通过耐介质侵蚀实验和热失重试验。

(4)带压堵漏专用固定夹具和工器具带压堵漏的专用夹具有法兰夹具、直管夹具、弯头夹具、三通夹具、特殊夹具和组合夹具之分,使用时要根据泄漏点的形状、位置来决定。

带压堵漏时使用的工器具有:手动(电动)高压油泵、输油管、快装接头、高压注胶枪等。

(5)带压堵漏的操作将专用夹具固定在泄漏点处,通过注射嘴由高压油泵向夹具内注射密封剂,直至堵住泄漏。

带压堵漏的操作应符合《带压堵漏技术暂行规定》的要求,其专用固定夹具的设计还应符合《压力容器安全技术规程》的有关规定。

液化石油气储罐需按其第一道法兰结构和尺寸,配备适合该法兰的堵漏装具和工具,并且做到专人、专库保管,保证完好率。堵漏操作人员要定岗、定人、定期演练。

四、搞好电气管理,预防电火花产生

电气火花、雷电火花、静电火花均能引起液化石油气的燃烧和爆炸,液化石油气站除了在设计选型、安装施工中按规定要求采取预防这类火源产生的措施外,在日常的管理中,还应做到以下几点。

①定期对电气设备和设施进行检查、维护与保养。发现电气设施有老化或发热冒烟现象,应迅速查明原因,及时排除事故隐患。严禁电气设备超负荷运行,不得采用不符合规范要求的电气设施。

②雷雨季节前,应对避雷设备进行全面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修复或更换,要保证避雷设施处于完好的状态,在雷雨时,要停止液化石油气的装卸和充灌作业。

③所有的接地装置每年应校验一次,对接地电阻大于10Ω的接地,要及时予以处理。保证接地电阻在10Ω以下。

④生产区内,要严禁穿戴化学纤维衣装的人员进入。操作人员应穿规定的工作服装上岗操作。

液化石油气站的规定工作服装应采用防静电布制造,若无防静电布时,应用纯棉布代替,因为在同样条件下,棉布服产生的静电量少,且棉布易吸湿,有利于导走静电。若穿着化纤服装从事液化石油气生产是非常危险的,原因是:

a.化纤织物在摩擦时容易产生静电火花,给禁火区的安全生产带来严重威胁;

b.在发生火灾爆炸事故时,化纤织物在高温下呈黏糊状,并黏附皮肤,加重了烧伤伤势,不利于伤员抢救。所以要禁止液化石油气操作人员穿戴化纤衣装上岗。

实际上,防静电危害的问题容易被忽视,国内因静电起火爆炸的事故已有不少。如1980年夏天,某市煤气公司液化石油气管道发生漏气而起火,周围无任何火源,后据现场调查分析,是静电火花所引起。又如某市液化石油气站一女工,早晨上班发现操作间内液化石油气味很浓,她在将尼龙纱巾从头上解下来准备检查原因的瞬间,尼龙纱巾与头发摩擦产生静电火花引燃了室内可燃气体,发生爆炸,造成站毁人亡的恶性事故。

⑤在对罐车进行装卸作业时,要先接好接地线,再进行操作。灌装时严防喷嘴向室内喷放液化石油气,严禁为加速倒空速度将钢瓶中的残液任意放散。

五、其他防范措施及要求

1.严禁非操作人员进入生产现场从事操作活动

各种设备、仪器和专用工具,都有各自的结构原理、性能和用途。操作人员要熟练掌握这些设备的性能和操作方法,经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操作。如果缺乏知识,擅自动用别人分管的设备工具,就有可能发生意料不到的事故,尤其是外来人员,更不允许进入操作岗位和动用设备工具。一是他们不可能掌握安全操作技能;二是将钢瓶超装,危及用户安全。这方面的事故教训是深刻的,1988年天津市煤气公司第二灌装站发生的火灾爆炸事故,就是因站外人员操作充装而引起的,这次事故烧毁厂房及从丹麦引进的液化石油气机械化灌装线,损失100多万元。

2.安全装置配备不齐全或失灵的设备及系统不准启用

液化石油气都是在密闭的容器管道中流动、储存,其温度、液位和压力的高低,均靠各种仪表信号来显示。为防止超压需装设安全阀;为预防因“跑、冒、滴、漏”而造成环境浓度达到危险程度应设浓度报警装置。若这些安全装置不全或失灵,就无法正常操作和防止事故的发生。另外,在转动机械、电气设备的安全防护装置不全的情况下操作,也会对操作人员造成伤害。因此,安全装置必须齐全、可靠,否则不允许启用、开工。

3.生产区内不准堆放自燃性物质和与操作无关的其他物品

常见的自燃性物质,属植物类的有:稻草、杨树叶、麦芽、锯末、甘蔗渣、籽棉、包米芯等;油类有:植物油、动物油、矿物油,其中植物油有较大的自燃能力;其他还有:磷、硝化棉、三异丁基铅、硫化铁和硫化亚铁、油纸、油布、油棉纱、带油铁屑、萘焦油、苯酐焦油和煤等。这些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具有自燃着火的危险,要及时清除,不让其积聚,禁止在液化石油气站堆积存放。另外,生产区也不宜种庄稼和大量树木。

4.班前、班中不准喝酒,儿童禁止进入生产区内

酒能刺激、麻醉人的神经,这是人所共知的。这是因为酒内含有大量酒精的缘故。酒精最重要的药理作用是抑制大脑的神经功能。当人饮酒使神经功能受到抑制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智能障碍和运动障碍。当人的血液中酒精浓度达到0.35%~4%时,人的各种能力有明显降低,极容易发生操作事故。

儿童进入生产区后,不但其家长,也使其他操作人员分散了注意力,不能精心操作。同时因小孩都有好动、好奇心强、年幼无知等特点,势必到处乱跑,并动手乱摸、乱弄,不仅会对小孩自己造成伤害,还会发生意想不到的事故。

所以,生产区内,应禁止喝酒人员和儿童进入。

篇3:硫化氢有害气体安全防范应急措施

一、硫化氢的理化特性

二、硫化氢的毒害特点

三、立足预防,严格监控

四、应急施救,以人为本

硫化氢危害的安全防范和应急措施硫化氢和溶于水和乙醇,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温能引导起燃烧爆炸。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硫化氢是许多工业生产中的副产物。目前,有70多种职业有机会接触硫化氢,这些职业包括采矿、石油开采与提炼、皮革制造、橡胶合成、煤气制取、人造纤维、造纸、染料、印染、制糖、食品加工等。此外,有机物腐败场地也有硫化氢产生,因此,清理垃圾、阴沟、粪池、菜窖时,也会接触硫化氢。一、硫化氢的理化特性硫化氢:Hydrogensulfide,分子式H2S,为无色、有“臭皮蛋”气味的有毒气体,分子量34.08,熔点:-82.9℃,沸点:-61.8℃,相对密度(空气1):1.19,饱和蒸汽压:2026.5kpa(25.5℃),临界温度:100.4℃,临界压力:9.01Mpa,爆炸下限:4.3%,爆炸上限:45.5%,引燃温度:260℃,最小点火能:0.077mj,最大爆炸压力:0.49Mpa,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温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浓硝酸、发烟硝酸或其它强氧化剂剧烈反应,发生爆炸。硫化氢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至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迅速引着回燃。另外,它易溶于水,易溶于甲醇、乙醇类和石油溶剂以及原油中。二、硫化氢的毒害特点硫化氢是强烈的神经毒物,侵入人体的主要途径是吸入,而且经人体的黏膜吸收比皮肤吸收造成的中毒来的更快。硫化氢对黏膜的局部刺激作用是由接触湿润黏膜后分解形成的硫化钠以及本身的酸性所引起。由于人的中枢神经对缺氧最敏感,因而首先受到损害的就是人的中枢神经。人若吸入硫化氢70-150毫克/立方米1-2小时,出现呼吸道及眼刺激症状:流泪、眼痛、畏光、视物模糊和流涕、咳嗽、咽喉灼热,吸入2-5分钟后嗅觉疲劳,不再闻到臭气,变得麻木;若吸入300-650毫克/立方米,6-8分钟出现眼急性刺激症状,稍长时间接触引起肺水肿。吸入760毫克/立方米/15-60分钟,发生肺水肿、支气管炎、肺炎,出现头昏、头痛、恶心、呕吐、晕倒、乏力、意识模糊等症状;如吸入1000毫克/立方米/数秒内,很快出现急性中毒,突然昏迷,导致呼吸、心跳骤停,发生闪电型死亡,高浓度接触眼结膜会发生水肿和角膜溃疡。而低浓度长期接触,会引起神经衰弱综合症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二、硫化氢的毒害特点硫化氢队粘膜的局部刺激作用系由接触湿润粘膜后分解形成的硫化钠以及本身的酸性所引起。对机体的全身作用为硫化氢与机体的细胞色素氧化酶及这类酶中的二硫键(s-s)作用后,影响细胞色素氧化过程,阻断细胞内呼吸,导致全身性缺氧,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对缺氧最敏感,因而首先受到损害。硫化氢作用于血红蛋白,产生硫化血红蛋白自而引起化学窒息,是主要的发病机理。急性中毒早期,实验观察脑组织色素氧化酶的活性得到抑制,谷胱甘肽含量增高。三、立足预防,严格监控认识硫化氢的特点,严防硫化氢的危害,加强硫化氢的安全监控管理,刻不容缓,责无旁贷。1、按规章制度安全监督在我们施工作业过程中,有些井含有硫化氢,我们对这些井都有登记。有些井含硫浓度高,有些浓度低,但无论浓度高低都是一种威胁我们生命的有毒气体,所以我们要按照中油集团公司和吉林油田公司的《有毒有害气体的预防管理和含硫的控制措施》的规定和要求,认真监督检测,并且要在使用硫化氢检测仪的过程中要认真负责,相关部门要亲临现场进行监督指导,避免发生毒害事故。三、立足预防,严格监控2、加强基础管理针对我厂几年来修井作业过程中出现的含硫化氢井,各基层站队要建立安全生产组织网络,明确责任,严格遵守各项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做到管理制度到岗,安全责任到人,监督措施到点,考核落实到位。制度、措施和应急预案要层层分解落实,并且要环环相扣。三、立足预防,严格监控3、落实培训教育控制作业现场作业队伍的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必须具有高度的安全责任心。要及时的组织有毒有害气体的培训,必须掌握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和相关安全知识。熟悉作业场所、工作岗位的特点和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以及事故应急措施等。在施工含硫井现场,要求队干部跟班,大队领导到位,管理部门监督。现场要备有气体检测仪、鼓风机、有效的防毒面具,组织现场人员进行应急处置预案的演练,提高操作人员能够正确处理意外事故的应急能力。四、应急施救以人为本防范硫化氢,重点是落实防中毒伤亡、防火、防爆措施;特别是要落实切实有效的应急处置预案,在遇到意外事故或者灾情时,应迅速实施有毒有害气体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迅速组织现场人员撤离,采取应对措施,放置事态扩大和扩散。1、迅速实施保护抢救(1)首先要将浸湿的毛巾等织物捂住口鼻,迅速撤离毒害污染区域至上风处,并且进行隔离、洗漱、检查。(2)不要盲目奔跑,大声呼叫,防止毒气吸入和烟气呛入。要借用敲打声响、挥动光、色等物达到求救的目的。(3)如遇到眼内有异物感时,应立即翻起眼皮,用大量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立刻就医;如感到呼吸不畅时,在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的空旷处后,松开衣领,保持呼吸道通畅。四、应急施救以人为本气温低时注意保暖,密切观察呼吸和意识状态;如呼吸困难,应马上给予输氧;如面对呼吸、心跳停止者,应立即同时施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等心肺复苏,注意切勿用口对口呼吸的方法,以防交错中毒,并立即给养,保持呼吸道通畅,短程应用糖皮质激素,及时合理的采用对症、支持等综合疗法;中、重度中毒有条件时,可应用高压氧治疗。注意防治脑水肿和肺水肿,实施急救措施。(4)消防抢救人员必须做好自我保护和呼应互救,穿戴全身防火、防毒等的服装,如: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或氧气呼吸器,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佩戴化学防护手套等,确保施救抢险人员和现场的安全。

四、应急施救以人为本2、立即组织应急排险(1)迅速找到并切断、封堵气源、火源等危险源,防止蔓延、扩散。如一时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容许熄灭正在燃烧或泄漏的硫化氢气体。遇到容器或者管道的,应喷水降温,冷却,降低容器、管道内的压力和温度。(2)站在上风处,采用喷射雾状水进行污染区域的稀释、溶解和冲洗,阻止硫化氢气体的蔓延、扩散。并选用雾状水,抗溶性泡沫、干粉等灭火器进行灭火。四、应急施救以人为本(3)发生事故或者危险源位于学校、医院、政府机关、博物馆、重要部门以及娱乐场所或者居民住宅区等人员稠密附近的,必须立即采取喷射“水墙”等来设置屏障,以防火灾、爆炸、毒气灾害。(4)周围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危险化学物品,必须迅速分隔、转移。(5)谨慎动用电气装置、电气线路,严禁使用易产生火花的电气设备和工具等。四、应急施救以人为本3、加强现场监护处理(1)抓紧时间进行修复、检验,及时封堵、修复损坏的泄露处。进入容器、管道等限制性空间或其他高浓度区域时,必须落实监护。(2)采取合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排风,加速硫化氢毒气的排散,控制和降低空气中硫化氢气体浓度和含量。(3)控制现场,安全、妥善处理废液、废气和残余物。(4)严禁其他人员进入现场内。撤离现场的施救人员,必须进行淋浴、更衣、换洗服装和检查。(5)禁止现场吸烟、进食和饮水。四、应急施救以人为本4、落实亡羊补牢措施(1)加强有效措施,严格防范事故的次灾害和重复发生。

篇4:化工设备维修时安全防范措施

实现化工设备安全检修不仅能确保检修作业的安全、防止重大事故发生、保护职工的安全和健康,而且还可以促进检修作业按时、按质、按量完成,确保设备的检修作业质量,为安全生产创造良好条件。为此,在检修时务必做好检修前的停车及停车后的安全技术处理。

一、检修前停车的安全技术处理

停车方案一经确定.应严格按照停车方案确定的停车时间、步骤、工艺变化幅度,以及确认的停车操作顺序表,有组织有秩序地进行。装置停车阶段进行得顺利与否,一方面关系到安全生产,另一方面也将影响装置检修作业能否如期安全进行以及安全检修的质量。装置停车的主要安全技术处理如下。

1、严格按照预定的停车方案停车。按照检修计划并与上下工序及有关车间部门(如锅炉房、配电间等)保持密切联系,严格按照停车方案规定的程序停止设备的运转。

2、泄压要缓慢适中。泄压操作应缓慢进行,在压力未泄尽之前,不得拆动设备。

3、装置内的物料务必排空处理。在排放残留的物料前,必须察看排放口情况,不能使易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的物料任意排入下水道或排到地面上,而应向指定的安全地点或贮罐中排放设备或管道中的残留物料,以免发生事故或造成污染。同时,设备、管道内的物料应尽可能倒空、抽净,排出的可燃、有毒气体如无法收集利用应排至火炬烧掉或进行其它处理。

4、控制适宜的降温降量速度。降温、降量速度应按工艺的要求进行,以防高温设备发生变形、损坏等事故。如高温设备的降温,不能立即用冷水等直接降温,而应在切断热源之后,以适量通风或自然降温为宜。降温、降量的速度不宜过快,尤其在高温条件下,温度、物料量急剧变化会造成设备和管道的变形和破裂,引起易燃易爆、有毒介质泄漏或导致发生火灾爆炸或中毒事故。

5、开启阀门的速度不宜过快。开启阀门时,打开阀门头两扣后要暂停片刻,使物料少量通过,观察物料畅通情况,然后再逐渐开大阀门,直至达到要求为止。开启蒸气阀门时要注意管线的预热、排凝和防水击等。

6、高温真空设备停车步骤。高温真空设备在停车时必须先消除真空状态,待设备内介质的温度降到自燃点以下时,才可与大气相通,以防空气进入引发燃烧、燃爆事故。

7、停炉作业严格依照工艺规程规定。停炉操作应严格依照工艺规程规定的降温曲线进行,注意各部位火嘴熄火对炉膛降温均匀性的影响。火嘴未全部熄灭或炉膛温度较高时,不得进行排空和低点排凝,以免可燃气体进入炉膛引发事故。同时,装置停车时,操作人员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开关很多阀门和仪表,为了避免出现差错,必须密切注意各部位温度、压力、流量、液位等参数的变化。

二、完全切断该设备内的介质来源

进入化工设备内部作业,必须对该设备停产,在对单体设备停产时要保障所有介质不能发生内漏。由于设备长时间使用,许多与该设备连接的管道阀门开关不到位,会出现内漏现象,尤其是气体阀门。检修人员进入设备作业后,如对管道检查不仔细,一旦发生漏气、漏液现象,特别是煤气、氨气、酸气、高压气、粗苯等易燃、易爆、高温、高压物质发生内漏,将造成着火、爆炸、烧伤、中毒等严重事故,后果不堪设想。所以.工艺人员一定要认真确认与设备连接的所有管道的密闭,对一些易燃、易爆、易中毒、高温、高压介质的管道要在阀后(近塔端)加盖盲板。

三、置换设备内有毒有害气体

对设备内的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气体进行置换。一般用于置换的气体有氮气、蒸汽,要优先考虑用氮气置换,因为蒸汽温度较高,置换完毕后,还要凉塔,使设备内温度降至常温。对一些高温液体的设备,首先应考虑放空,再采用打冷料或加冷水的方式将设备降至常温;对有压力的设备要采用泄压的方法,使设备内气体压力降至常压。

四、正确拆卸人孔

在对检修设备进行介质隔断、置换、降温、降压等工序后,要进行严格的确认、检测,在确保安全的情况再拆卸人孔。对于有液体的设备,拆人孔时,要拆对角螺栓,最后四条对角螺栓要缓慢拆卸,并尽量避开人孔侧面,防止液体喷出伤人;对于有易燃、易爆物质的设备,绝对禁止用气焊割螺栓,对于锈蚀严重的螺栓要用手锯切割;如在粗苯油罐等装置上设新人孔或开新手孔时,绝对禁止用气焊或砂轮片切割.要采用一定配比浓度的硫酸,周围用蜡封的手段开设新的人孔、手孔。

五、正确穿戴劳保用品

在进入易燃、易爆的设备内,应穿防静电工作服并扣紧扣子,防止起静电火花或有腐蚀性物质接触皮肤,工作服的兜内不能携带有尖角的物品或金属工具,一些小的工具,如角度尺等应装入专用的工具袋。

正确穿戴劳保手套,在一些酸、碱等腐蚀性较强的设备内作业要穿戴防酸、碱等防腐手套。在夏季作业时手出汗较多,会降低手套的绝缘性能和出现打滑现象,所以应最好多备几副手套。

劳保鞋要采用抗静电和防砸专用鞋,鞋底应采用缝制,不能用钉制;同时要考虑防滑性能,鞋带要系紧,保证行走方便。

在塔内工作时.若条件许可应尽量在作业范围的塔底铺设一些石棉板或胶皮,这样即防滑又隔断了人与设备的直接接触

化工设备在检修前注重安全技术防护,既可为化工设备检修作业的顺利进行提供良好的作业环境,又可为确保检修作业的安全以及检修后设备的正常运转提供可靠保证。

化工生产的特点决定了化工设备检修作业具有作业复杂、技术性强、风险大的特点,只有在检修前对化工装置进行一系列的安全技术处理,消除可能存在的各种危险,才能确保检修作业的顺利进行,保证检修的质量,为安全生产创造良好条件。

篇5:催化车间硫化氢安全防范措施

1、目的为了防止硫化氢泄漏造成的职工急性中毒,增强职工安全保护和防急性中毒的意识,提高车间职工对突发硫化氢泄漏事故的应急处理和紧急救援能力,针对硫化氢的毒性和我车间的实际情况,分析可能发生的硫化氢泄漏事故,最大限度的避免人员伤亡,特制定本安全防范措施。2、车间硫化氢的现状催化裂化装置所用原料主要为常减压减三线、减四线蜡油。其中硫化氢含量最高的为送至硫回收的酸性气。另外,富气压缩机、分馏塔顶V201等部位也有浓度较高的硫化氢。3、硫化氢的理化性质和中毒特性3.1理化性质无色气体,分子量34.08,车间空气中最高容许浓度10mg/m3(7.1ppm),低浓度(0.3ppm以上)时有臭鸡蛋气味,0.3~10ppm时有强烈的臭味,浓度大于200ppm时反而不再感觉有气味。溶于水生成氢硫酸。相对密度1.189,溶点-85.5℃,沸点-60.4℃,闪点小于-50℃,极易燃,自燃点260℃,爆炸极限:4.0-46.0(V%),危险特性:火灾、爆炸、中毒。3.2健康危害本品是强烈的神经毒物,对粘膜有强烈刺激作用。急性中毒:短期内吸入高浓度硫化氢后出现流泪、眼痛、眼内异物感、畏光、视物模糊、流涕、咽喉部灼热感、咳嗽、胸闷、头痛、头晕、乏力、意识模糊等。部分患者可有心肌损害。重者可出现脑水肿、肺水肿。极高浓度(1000mg/m3以上)时可在数秒钟内突然昏迷,呼吸和心跳骤停,发生闪电型死亡。高浓度接触眼结膜发生水肿和角膜溃疡。长期低浓度接触,引起神经衰弱综合征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4、车间目前存在的硫化氢危险点及分布特点4.1硫化氢分布点催化车间主要的硫化氢分布有六点:1、T403顶酸性气管线;2、T304顶气相和V302液化气罐;3、C301富气压缩机;4、C6液化气脱硫醇塔;5、T201分馏塔顶油气线;6、T301/T302气相;4.2硫化氢分布图催化车间硫化氢分布图见附图。5、目前催化车间的防硫化氢设施和报警仪情况5.1报警仪现状催化固定式报警仪序号位号名称安装部位数量量程1AT-103/1可燃气体报警仪再生器T102旁10-100%L.E.L2AT-103/2可燃气体报警仪再生器T102旁10-100%L.E.L3AT-201/1可燃气体报警仪V201罐旁10-100%L.E.L4AT-201/2可燃气体报警仪V206罐旁10-100%L.E.L5AT-201/3可燃气体报警仪V201罐旁10-100%L.E.L6AT-201/4可燃气体报警仪V201罐旁10-100%L.E.L7AT-301/1可燃气体报警仪P304泵旁10-100%L.E.L8AT-301/2可燃气体报警仪换热器E304旁10-100%L.E.L9AT-301/3可燃气体报警仪换热器E309旁10-100%L.E.L10AT-301/4可燃气体报警仪P302泵旁10-100%L.E.L11AT-301/5可燃气体报警仪换热器E308旁10-100%L.E.L12AT-301/6可燃气体报警仪富气压缩机C301旁10-100%L.E.L13AT-401/1可燃气体报警仪V401罐旁10-100%L.E.L14AT-401/2可燃气体报警仪T402塔旁10-100%L.E.L15AT-401/3可燃气体报警仪换热器E402旁10-100%L.E.L16AT-402硫化氢报警仪T403塔旁10-159PPM17AT-901可燃气体报警仪P1泵旁10-100%L.E.L18AT-902可燃气体报警仪P4泵旁10-100%L.E.L19AT-903可燃气体报警仪P5泵旁10-100%L.E.L20AT-904可燃气体报警仪P7泵旁10-100%L.E.L21AT-905可燃气体报警仪D8罐旁10-100%L.E.L22AT-906可燃气体报警仪C3塔旁10-100%L.E.L23AT-907可燃气体报警仪D6罐旁10-100%L.E.L24AT-908可燃气体报警仪换热器E9旁10-100%L.E.L25AT-909可燃气体报警仪换热器E8旁10--100%L.E.L26AT-910可燃气体报警仪丙烷机KT-1旁10-100%L.E.L27AT-911可燃气体报警仪丙烷机KT-1旁10-100%L.E.L28AT-912可燃气体报警仪丙烷机KT-1旁10-100%L.E.L29AT-913可燃气体报警仪丙烷机KT-1旁10-100%L.E.L30AT-914可燃气体报警仪丙烷机KT-1旁10-100%L.E.L31AT-915可燃气体报警仪丙烷机KT-1旁10-100%L.E.L32AT-916可燃气体报警仪D10罐旁10-100%L.E.L33AT-917可燃气体报警仪C6塔旁10-100%L.E.L34AT-918可燃气体报警仪D13罐旁10-100%L.E.L35AT-801可燃气体报警仪C5塔旁10-100%L.E.L催化移动式硫化氢报警仪序号装置名称装备或附件名?称型号规格制造厂家检验周期完好状态1催化裂化硫化氢报警仪HS-01理研1年完好6催化裂化硫化氢报警仪T40英思科1年完好7催化裂化硫化氢报警仪HS87理研1年完好8催化裂化硫化氢报警仪HS87理研1年完好5.2其它防硫化氢设施(1)风向标车间现有风向标一个,悬挂于400#脱硫区域。(2)空气呼吸器车间现有空气呼吸器4个,均放置于催化中控室。(3)过滤式防毒面具车间现有过滤式防毒面具6具,均放置于催化中控室。(4)长管呼吸器车间现有长管呼吸器4具,均放置于催化中控室。(5)安全绳车间现有长度为30米的安全绳2根,均放置于催化中控室。6、正常生产情况下的安全防范措施:6.1在含有硫化氢的油罐、粗汽油罐、轻质污油罐及含酸性气、瓦斯介质的设备上作业(包括采样、切水和巡检)时,必须随身佩戴好适用的防毒救护器材,佩带便携式硫化氢检测仪。作业时应有两人同时到现场,并站在上风向,必须坚持一人作业,一人监护。6.2凡进入含有硫化氢介质的设备、容器内作业时,必须按规定切断一切物料,彻底冲洗、吹扫、置换,加好盲板,经取样分析合格,落实好安全措施,并按“进入受限空间作业许可证”要求办理作业许可证,在有人监护的情况下进行作业。6.3原则上不得进入工业下水道(井)、污水井、密闭容器等危险场所作业。必须作业时,按“进入受限空间作业许可证”办理作业许可证,经车间主任或管生产的主任审核,报主管生产的厂长批准后签发,在有人监护的情况下方可进行作业,作业人员一般不超过两人,每人次工作不得超过30分钟。6.4所有进入含硫化氢气体的受限空间作业都必须进行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估,对特别重大危险的场所作业还必须制定安全方案,经厂HSE科审核,报主管生产厂长批准后方可进行。6.5在接触硫化氢有毒气体的作业中,作业人员一旦发生硫化氢中毒,监护人员在保护自身安全的条件下立即将中毒人员拖离毒区,在空气新鲜的毒区上风口现场对中毒人员进行科学的心肺复苏术,并通知气防站和120急救。对中毒人员进行救护时,救护人员必须佩戴好适用的防毒救护器材。6.6对所有在含硫化氢环境中作业的人员,都必须接受“防止硫化氢中毒知识“的教育和培训,经考核合格上岗,每年定期再教育一次,双向考核签字并建立教育台帐,教育和培训内容包括:a、掌握硫化氢的理化性质及中毒特性;b、掌握有关安全操作规程和作业规定;c、掌握滤毒罐和空气呼吸器的使用和维护以及保管要求;d、掌握作业区内硫化氢的分布情况;e、掌握硫化氢中毒时的自救和互救技能。6.7制定防止硫化氢中毒预案,对安全管理、教育和各类作业的防护作出规定,切实抓好防止硫化氢中毒预案的演练工作,每年至少一次。7、泄漏情况下的安全防范措施在发生硫化氢泄漏且硫化氢浓度不明的情况下,必须使用空气呼吸器,不得使用滤毒罐。7.1?车间成立事故应急救援指挥小组组长:韩守知、顾文荣副组长:夏和青、张斌、汪志忠成员:沈赟、郭炜、许可为、单振林、倪明、王国峰、管春健、张涛、龚宝安、张雪莲、赵东梅、各班班长7.2?厂部设立应急救援指挥中心,设在厂生产科,具体安排生产调度和紧急救援工作。7.3车间应急处理:7.3.1发现泄漏后,立即启动《车间硫化氢应急救援预案》,报告厂调度室、车间领导,同时拨打“119”和“120”寻求消防支援与气防救护(班组需派出人员指引).7.3.2?班长首先清点班组人员,组织人员佩戴空气呼吸器进入现场进行抢险同时通知现场的无关人员(以泄漏点为中心300米范围内),迅速撤离现场。现场人员兵分两路,一路接至少一根消防水带,站在上风口对污染空间打雾状水,溶解稀释硫化氢气体,减缓硫化氢气体扩散速度;另一路人员带上便携式硫化氢检测仪寻找现场泄漏点,能现场处理就处理,若不能处理立即回控制室汇报给班长、车间领导,并商定方案后依方案执行各种操作。7.3.3中毒事件发生后,应迅速将污染区域内的所有人员转移至毒害源上风向的安全区域,以免毒物的进一步侵入,中毒人员从毒物现场救出后,如有心脏、呼吸停止,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一般不采用口对口人工呼吸)。7.4其它职能科室应急处理厂调度室接到泄漏报告后,立即通知厂领导、HSE科、生产技术科、行政保卫科等,要求各部门按应急处理程序运作,各个部门要接到通知后迅速到达现场,在现场要严格按照区域划分进行工作,不要到污染区域。A、厂接到通知后,立即派分析人员戴上空气呼吸器,携带便携式硫化氢气体检测仪,沿污染空间检测出硫化氢浓度大于7PPM的区域,而且要根据风向一直跟踪,确定已污染区域。B、厂HSE科接通知后,立即携带至少四台空气呼吸器和一台便携式硫化氢检测仪,并通知公司安监处。根据的污染区域决定硫化氢装置周围其它装置人员是否需要疏散。C、厂行政保卫科接到通知后,派人先去硫化氢装置的主干道戒严,根据大气风向提供的污染区域向下风口单位通报,并安排污染区人员疏散,在污染区边界特别是交通路口实行戒严。到现场的所有人员要站在上风口,进入污染区域的人员一律要配带防护器材。7.5毒物大量泄漏处理程序因受泄漏点大小、大气风向、风量影响,硫化氢气体有可能扩散到厂界外,这些扬子公司的通讯网络波及不到的地方要通过110和其它社会途径,迅速疏散这些地带居民,减少污染造成的损失。8、本规定依据标准2.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年5月1日施行)2.2?《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处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25号)2.3?中国石化[20**]安字201号《防止硫化氢中毒安全管理规定》2.4《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制度》(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2004年)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