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火油库安全防火措施 - 制度大全
职责大全 导航

点火油库安全防火措施

编辑:制度大全2019-05-06

为了防止点火油库发生火灾事故,做到重点部位重点防范,特制定本措施:

1、点火油库的各种消防设施及消防器材,必须时刻处于待启动及备用状态,厂消防部门应定期进行检查和试验。

2、消防工具及器材应放到指定地点,任何人不得随意挪动。

3、遇有油着火时,只能用泡沫、启动消防泵、泡沫混合进行灭火,严禁向储油设备内注水。

4、电气设备着火,应立即切断电源,然后使用二氧化碳、干粉灭火器进行灭火,严禁用泡沫和水,以免导电伤人。

5、油区内严禁烟火,任何人进入油区应交出火种,油区内应有明显的防火标牌。

6、在油区内动火必须经分厂、安监处、防火部门同意,并做好可靠的安全措施,填好动火工作票,办理审批手续后方可动火作业。

7、油区内禁止堆放易燃易爆物品,设备管道必须清洁,粘油必须及时清除,油区内严禁种植农作物,并及时清除杂草。消防通道必须经常保持畅通。

8、卸油区、油灌区、油泵房的避雷装置和接地装置必须良好,每年雷雨季节必须认真检查,并测量接地电阻,其阻值不大于5Ω,油泵房的通风设备应良好。

9、在卸油区,机车烟囱应扣好防火纱网,不准开动送风器和清除炉渣。机车行驶的速度应小于5公里/小时,不准急刹车,挂钩应缓慢,车体不准跨在铁道绝缘段上停留,避免电流由车体进入卸油线。

10、进入油区的工作人员要严格遵守油区通行制度,外来人员应在登记本中登记。

11、运行人员进行操作和检查时应使用铜制工具和防爆手电。油区内一切电气设备的检修必须停电进行。

12、对油管路进行作业时,必须切断油源,并进行蒸汽吹扫干净后方可作业。

13、在卸油时如油区上空遇雷击或附近发生火警,应立即停止卸油。

14、燃油温度应严加监视,不准超过45℃,不准低于25℃,如油温过高应查明原因进行处理。

15、油区值班人员必须了解燃油的性质和有关防爆规定,必须熟悉消防设备的使用方法,熟记消防报警电话号码:119。

篇2:不锈钢储罐防火防爆安全注意事项

(1)储油罐、储罐区防火防爆应按GB50183,GB50074规定。低倍数空气泡沫灭火系统应按GB50151规定。

(2)储罐区应保持整洁,防火堤内应无干草,无油污,无可燃物。

(3)储罐区排水系统应设水封井;排水管在防火堤外应设置阀门;油罐放水时,应有专人监护,及时清除水封井内的残油。

(4)储罐区内不应装设非防爆电气设备和高压架空线路。

(5)储罐区应当按规定设置防火堤,防火堤应保持完好。

(6)储油罐顶部应无油污,无积水。储油罐进出油管线、阀门应采取保温措施。

(7)储油罐顶的透光孔、检尺孔盖、垫片应保持完好,孔盖应盖严密。量油口应装有不打火花的金属垫片。

(8)储油罐上的呼吸阀、液压安全阀底座应装设阻火器。阻火器每季至少检查一次。

(9)储油罐进出油管线应装设韧性软管补偿器。

(10)钢制储油罐罐体应设置防雷防静电接地装置,其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接地点沿罐底边每30m至少设置一处,单罐接地不应少于两处。

(11)每年春季应全面检查防雷防静电接地装置,测试接地电阻值应符合要求。

(12)浮顶罐的浮船与罐壁之间应用两根截面积不小于25mm2的软铜线连接。

(13)储油罐装油量应在安全罐位内运行。

(14)当凝油油位高于加热盘管时,应先用蒸汽立管加热,待凝油溶化后,再用蒸汽盘管加热。

(15)不应穿化纤服装和带铁钉的鞋上罐。在罐顶不应开、关非防爆电筒。

(16)储罐区内油管线动火、清罐作业应执行行业规定。

(17)储油罐着火,应立即报告并停止着火油罐的一切作业。组织灭火并适时启动应急预案。

篇3:油库加油站防静电安全措施

一、引言

静电是油库加油站着火爆炸事故主要点火源之一,油库加油站中的油品在储存、运输、输送、装卸等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静电。油品本身属于易燃易爆液体,当静电放电能量超过油蒸气的最小引燃能量时,就可引燃引爆油品。因此油库加油站在营运过程中静电的危害是非常大的,研究静电危害的原因,采取工程技术手段和管理对策,是预防和避免静电事故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静电事故分析

1、静电产生

根据双电层理论,油品在储存、运输、输送、装卸等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发生流动、搅拌、沉降、过滤、摇晃、喷射、飞溅、冲刷及发泡等接触、摩擦、分离的相对运动而产生静电。

按油品的运动形式分为流动带电、喷射带电、冲击带电和沉降带电等。液体流动带电是油品在储运作业中常见的带电形式。油品在金属管道在流动过程中,由于油品的流动使原来的双电层发生了变化,油品中的电荷被带走时,原来管壁内侧被束缚的电荷,由于相反电荷的离去而跑到管壁外侧成为自由电荷。若金属管线接地,则管线上除去界面双电层所束缚的电荷外,管壁外侧多余电荷被导入大地。喷射带电是油品从喷嘴或管口以束状喷出后,这种束状的油品便与空气连续发生接触与分离现象,使油品带电。加油站喷溅式卸油时就会产生喷射带电。冲击带电是油品从管道出口喷出后遇到壁板时,油品与壁板不断地发生接触和分离现象,与壁板分离后的液体向上飞溅,油珠和物体就分别带上了不同符号的静电荷。如加油站油品的喷溅式卸油,加油枪往汽车油箱加注油品。沉降带电是油料中不同程度含有杂质,如固体颗粒和水分等,杂质会离解成带电离子,因此在水和油的界面处形成双电层,由于悬浮于液体中的微粒沉降时,会使微粒和液体分别带上不同符号的电荷。

另外,油库加油站中的操作人员在危险场所频繁作业和接触设备,可能由于人体活动时,衣服与衣服、人体与衣服摩擦、鞋底与地面或地板摩擦而使人体带电造成事故。

再者,静电感应而造成起电、放电过程,在装油作业中并不少见,如用采样器取样,油面为带电体,如果采样器没有接地,成为独立导体,在采样器接近油面时,就会发生静电感应和放电现象。当采样器进入油层取样时,它又收集了油中部分电荷而成为带电体,提起时,若它与接地的罐口靠近,上述静电感应和放电现象又将重演。

2、静电积聚和放电

当静电产生后,由于容器内的油面上积聚的电荷亦可通过油品向接地的四壁流散,但汽油、柴油等石油产品本身存在着导电性能差和对地电容,所以静电电荷积累是必然的。

静电除流散外,还以放电进行消散,当静电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在空间放电。放电有电晕放电、刷形放电和火花放电三种形式。电晕放电能量小而分散,引起火灾的几率较小。刷形放电因放电不集中,所以释放的能量也较小,但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比电晕放电的灾害几率高。火花放电是两极间的气体被击穿而形成通路,又没有分叉的放电,这时电极有明显的放电集中点,在瞬间内能量集中释放,因而危险性最大。

3、静电灾害的条件

静电灾害是在一定条件下造成的,静电作为火源引起爆炸和燃烧的可归纳为四点:(1)有产生静电的来源;(2)静电得以积聚,并达到足以引起火花放电的静电电压;(3)静电放电的能量达到爆炸性混合物的最小引燃能量;(4)静电放电火花周围必须有爆炸性的混合物存在。从理论上讲,只要消除其中一个条件就可预防静电事故。但油品在装卸、储运过程中,静电荷的产生、积聚、作业场所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等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只有采取措施抑制静电荷的产生、积聚,消除放电火花间隙,加强作业场所的管理,降低爆炸性混合物浓度。

三、静电火灾爆炸故障树分析

故障树分析方法(FTA)是一种图形演绎法,是从结果到原因描绘事故发生的有向逻辑树分析方法。这种树是一种逻辑分析过程,遵从逻辑学演绎分析原则(即从结果到原因的分析原则)。把系统不希望出现的事件作为故障树的顶事件,用逻辑“与”或“或”门自上而下地分析导致顶事件发生的所有可能的直接原因及相互间的逻辑关系,并由此逐步深入,直到找出事故的基本原因,即为故障树的基本事件。通过油品静电故障树分析,可找出系统存在的薄弱环节,然后进行相应的整改,从而提高油库系统的安全性。

1、油品静电火灾爆炸故障树分析图4、结论

通过对故障树的分析,静电火花和油气达到火灾爆炸浓度构成了油品静电火灾爆炸事故的要素。构成油气达到火灾爆炸浓度的三个基本事件*1、*2、*3是单事件的最小径集,其结构重要系数最大,是油品燃爆事故发生的重要条件。由于油气挥发是一个自然过程,只要有挥发的空间,油气自然存在。因此一方面要保证作业区内通风状况良好,另一方面可采用气体浓度报警仪对可能泄漏场所油气混合气的浓度进行监测,一旦接近危险极限即报警,使管理人员立刻采取相应的安全对策措施。*4也是单事件的最小径集,因此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在危险区域内产生静电放电。油品在装卸储运过程中应避免产生静电积聚,或尽量减少静电产生和积聚。为了保证油品静电导除,接地导体的接地应良好,应使防静电接地装置和接地线等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接地电阻应达到要求。再者应尽量避免进入作业区的人员通过人体静电放电,特别是作业人员应穿上不产生静电的服装和把人体作业时产生的静电及时导走。

四、消除静电危害的措施

通过以上分析,油品作业过程中防静电措施主要有四个方面:减少静电产生;促进静电流散;避免火花放电;加强安全管理。

1、减少静电产生

(1)控制流速。油品流速愈高,则产生的静电量也愈大,因此控制流速是减少静电产生的有效措施。一般要求灌装油初速度限制在1m/min左右,待油管出口被浸没以后,可适当提高流速。

(2)控制油罐车卸油方式。如果油罐是从顶部喷溅卸油,油品必然冲击罐壁,搅动罐内油品,同时加速油品蒸发、雾化,使容器内油品的静电量急剧增加。采用潜流式灌装油代替喷溅式灌装油,可以减少冲击、喷溅。加油站要求必须密闭卸油,即进油管应距离油罐罐底不大于0.2m,以减少静电量的产生。

(3)减少油品与高起电材质剧烈摩擦。电导率很低的高分子聚合物、丝绸、水、杂质、空气等都是高起电材质。禁止在加油管口、加油枪口加装绸套进行过滤。输油前,注意排放输油系统的水分和杂质,吸入口系统的连接和填料应密封,不让空气吸入。不要用高起电材质制作轻油容器和输油管,不能用非导电的塑料桶装汽油。

(4)人体静电防护。操作人员在危险场所频繁作业和接触设备,可能由于带电会造成事故。人体穿着的内外衣,由于材料不同,在穿、脱情况所产生的静电也有差异。人体穿着的内外衣为化纤织品或毛织品产生的静电最高,放电可能引燃引爆爆炸性混合气体的机遇较多。因此,在危险场所应避免穿化纤衣服,应穿着防静电服,或棉织品的衣服;在加油站勿用化纤和丝绸类纱布去擦试加油机、油罐口、量油口等;在爆炸危险场所设置座椅,也勿选用人造革或化纤类作靠垫的座椅;在爆炸危险场所,工作人员严禁穿脱衣服,不得梳头、拍打衣服。

2、促进静电流散

(1)静电接地与跨接。金属储罐、泵房工艺设备、输油管线、鹤管等均应可靠地接地。地上或管沟敷设的输油和输气管道的始端、末端和分支处应设防静电接地装置。卸车场地,应设用于罐车卸车时用的防静电接地装置,为卸油设施跨接的静电接地装置。油罐测量孔应有接地端子,以供采样器、测温盒、导电绳子等接地。需接地的设备应与接地干线或接地体直接相连,不得彼此串联。接地电阻不大于100Ω,容量大于50m3油罐接地点不应少于二处。油品的输油、输气管道的法兰接头、胶管两端、阀门等连接处应用金属线跨接。

(2)其他导静电措施。其他措施主要有汽车油罐车采用导电橡胶拖地带,以消除油罐车运输途中产生的静电;在可能产生静电危险的危险场所的入口处设置人体导静电的接地柱,以消除人体静电;场地喷水,增加湿度;在储油罐进口设静电缓和器;油料中加静电添加剂;在油罐车装卸系统消静电器等。

3、避免或减少静电放电机会

静电产生也往往伴随着静电流散,如果自然流散就不会形成危害,但以火花放电的形式流散,就具有很大的危险性,因此避免形成或减少放电的机会,也是防止静电灾害的措施。

(1)金属设备进行电气连接并接地,相邻设备形成等电位。罐、管、泵都有良好接地,与零电位大地相通,使他们彼此间成为等电位,则无发生电火花可能。如设备、管道用金属法兰连接时、铁轨和鹤管之间、灌桶间的灌桶嘴和灌装油桶之间等都必须设置跨接线,汽车油罐车和灌装油管路之间应设置临时夹(卡),使之成为导静电通道。

(2)油品静置,正确选用检测工具。储油容器内的静电来源主要由油品输送过程中,油品同管道摩擦,泵、阀门及过滤器等部位能产生大量的静电,流入储罐中后,在储罐中产生静电,静电电位随装卸结束后逐渐下降。因此为防止静电事故的发生,对刚进油和运输后的容器进行检测作业时,油品需静置一段时间,保证容器内静电荷泄漏后,方可进行检尺、测温、采样等作业。测温盒和采样器必须用导静电的绳索,并与罐体进行可靠连接。油罐的测量口应当设置铜(铝)护板、导尺槽、接地端子。检尺时,测尺应沿尺槽下放上提,测量过程中应将护板盖好。严禁使用化纤布擦试测量、取样、测温器具。

4、防静电危害的安全管理

(1)进行防静电危害安全教育。必须对全体工作人员进行防静电危害安全教育,在业务培训中安排相应的培训内容。规章制度、设备检查都要有防静电方面的具体内容。

(2)建立防静电设施档案。绘制各场所静电接地分布图,详细记载接地点的位置、接地体形状、材质、数量和埋设情况等。所有防静电设施、设备必须有人负责定期检查、维修,并建立设备档案。

(3)检查测试。每年春、秋季应对各静电接地体的接地电阻进行测量,并建立测量数据档案。若接地电阻不合格,应立即进行整改。

五、结束语

导致油品燃爆的因素虽然很多,但只要严格执行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并采取相应安全技术措施,预防油品燃爆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篇4:汽轮机安全控制技术运行防火措施

(1)加强巡视检查。巡视检查机组油系统附近的蒸汽管道的严密性,以防漏油着火。运行人员发现任何渗油或漏油情况,必须认真查明部位及其原因,并在运行日记上记录备查。发现有引起着火危险的漏油情况或漏油较严重时,运行人员除加强监视外,应采取防火措施,并尽快报告上级。当机组振动较大时,应及时采取减少振动的措施。

(2)机组在运行过程中或定期试验时,发现下列情况,应停机检查并予排除。①主汽门或调速汽门明显不严密或出现卡涩现象。②油系统油质不洁或漏油严重。③调节、保安系统出现失灵和卡涩现象。④轴承振动明显增大,超过0.05mm。⑤机组内有明显异常声音。

(3)机组在运行或试验时出现下列情况,应减负载或停机解决。①主汽门、汽门、调速汽门的抽汽止回阀卡死。②水、汽、油系统管道、法兰、焊缝泄漏,明显危及机组安全。③附近机组或其他部位发生火灾,明显危及机组安全。

(4)机组运行或试验中出现下列情况,应立即停机。

①汽轮机油系统着火,就地采取措施还不能迅速扑灭。

②转轴转速飞升,超过额定转速112%。

③机组内部发生明显的金属响声或其他不正常响声,主轴承或端部油封发生火花或冒烟。

④机组突然发生强烈振动。蒸汽系统、给水系统、油系统管道或附件发生破裂。

⑤蒸汽或过热蒸汽温度突然上升或下降,超过规定的极限,或出现水冲击现象。

⑥转轴轴向位移或胀差超过规定限值。

⑦油系统油压或油箱油位下降超过规定限值,轴承回油温度突然上升超过规定限值。

⑧发电机冒烟,或有绝缘烧焦气味。

⑨水冷发电机组断水超过30s。

⑩邻近机组大火或其他火灾,火势蔓延迅速,严重危及机组安全运行。

(5)运行中发生火灾时的紧急处理

①机房失火,但未蔓延到机组时,应立即采取火源隔离措施及灭火措施,控制火势蔓延。当火势蔓延到机组并威胁机组安全时,应按事故处理规程规定紧急停机。

②电气系统、油系统应分别切断电源、油源和气源。

③应迅速喷雾状水或泡沫灭火。同时,迅速搬走附近的可燃物质,以防止火势蔓延到邻近机组。并加强对运行机组的保护。

④机组停机后,要视具体情况,继续盘车或维持低速运行,尽可能避免造成设备损坏。同时要防止全厂用电中断,应保证消防用电和现场照明。

⑤机组在运行中发生火灾时,运行人员和工作人员不得擅自离开岗位,必须服从统一指挥,进行有关操作。

篇5:油库动火作业基本安全要求

1.正常生产的罐区内,凡是可不动火的一律不动,凡是能拆下来的必须拆下来移到安全地方动火。节假日除生产必须外,一律禁止动火。非动火不可的,按特殊动火处理。

2.一张动火票只限一处使用。一级动火作业票有效时间不超过8小时;二级动火作业票不超过3天;三级动火和固定动火点,每半年由安全部门组织消防等单位检查认定一次。

3.进设备内部动火,必须遵守《关于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办法》和《油罐清洗安全技术规程》。高空作业必须符合高空作业安全要求。

4.临时用电,电管部门可根据批准的动火票,按照临时用电安全管理有关规定办理用电手续。

5.需要动火的油罐,要按照中国石油销售总公司《油罐清洗安全技术规程》的要求认真进行清洗、置换和通风,并监测分析,将分析数据和相应的防火措施填入动火报告中。分析单附在动火报告的存根上,以备存查。

6.在动火期间,机动车辆进入罐区等易燃易爆危险区作业,车辆所在单位必须提出申请,并落实车辆防火措施,由油库制定行车路线,检查防火措施的落实,并填写“进车票”,经领导审查批准后,方可进入。非防爆电瓶车、机动三轮车、拖拉机、翻斗车等不准进入罐区。

7.在管道上动火,应首先切断油品来源,加好盲板,经彻底吹扫、清洗。置换,也可采用黄泥、玻璃腻子与石棉绳掺合堵塞等办法,截断管路。并经对动火部位和场所周围的油气浓度检测,当油气浓度在爆炸下限的4%以下时,方可动火。检验合格后超过1小时,动火时必须再次检验。

8.油罐车动火前,应参照《油罐清洗安全技术规程》的要求,进行清洗合油气浓度测定。

9.油桶动火前,必须先经过清洗;桶盖必须打开后动火;动火前,用“长火”向桶口试射,如有回火则应重新清洗;焊接人员应在桶的侧面,严禁站在桶底和顶的方向。

10.油库、施工单位共同派出动火现场监护人,油库为主监护人。

11.动火点在距离其他油罐15m以内,对油罐安全可能有威胁时,应采取防范措施。

(1)应立即停止该罐作业。

(2)关严该罐顶孔盖,并用淋湿石棉被捂住呼吸阀;或用长胶管与呼吸阀口连接引至远处罐顶上。

(3)应采取砌墙或淋水帆布隔离等隔断油气进入动火点的措施,应确认动火措施有效。同时现场应有监护人。

12.动火时,检测油气浓度的仪器必须在检定有效期内,且检测时必须使用相同型号的两台仪器。其操作人员应为受过专门训练的人员。

13.遇有6级以上大风(含6级)不准动火。特殊情况必须动火时,要进行围堵隔离,并控制火花飞溅。

14.动火票是动火依据,不得涂改、代签,并妥善保管。

15.动火现场5m以内应无易燃物、无积水、无障碍物,便于在紧急情况下施工人员迅速撤离。

16.动火现场应按动火措施要求,配备足够的消防设备和消防器材,必要时应备消防车保护。

17.动火完工后,由监护人对现场进行检查,确认无火种存在时方可离开。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