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涵施工安全措施 - 制度大全
职责大全 导航

桥涵施工安全措施

编辑:制度大全2019-05-05

1基坑开挖安全措施

1.1基坑开挖必须编制施工方案,边坡支护要根据有关规范要求进行设计,并有设计计算书。

1.2开挖基坑时,如对邻近建(构)筑物或临时设施有影响时,要采取安全防护,加强位移观测。

1.3挖掘机等机械在坑顶进行挖基出土作业时,机身距坑边的安全距离应视基坑深度、坡度、土质情况而定。

1.4采用桅杆吊斗或皮带运输机出土时,应检查吊斗绳索、挂钩、机具等是否完好牢固。吊斗升降时,坑内作业人员应躲离吊斗升降移动范围以外。吊斗不使用时要及时摘下,不得悬挂。

1.5深基坑四周设防护栏杆,人员上下要有专用爬梯。

1.6开挖中,当坑沿顶面裂缝、坑壁松塌或遇有涌水、涌砂影响基坑边坡稳定时要立即加固防护。

1.7基坑需抽排水开挖时,须配备足够的抽排水设备,抽水机及管路等要安放牢靠。

1.8基坑爆破,按《爆破安全规程》(GB6722-86)办理。

1.9挖基工程所设置的各种围堰和基坑支撑,其结构必须坚固牢靠。基础施工中,挖土、吊运、浇筑混凝土等作业,严禁碰撞支撑,并不得在支撑上放置重物。施工中发现围堰、支撑有松动、变形等情况时,应及时加固,危及作业人员安全时要立即撤出。

1.10基坑支撑拆除时,应在施工负责人的指导下进行。拆除支撑应与基坑回填相互配合进行。有引起坑壁坍塌危险时,必须采取加固措施。

1.11在围堰内作业,遇有洪水或流冰,要立即撤出作业人员。

1.12人工挖基坑时,操作人员之间要保持安全距离,一般大于2.5m。多台机械开挖,挖土机间距要大于10m。挖土要自上而下,逐层进行,严禁先挖坡脚的危险作业。

1.13运土道路的坡度、转弯半径要符合有关规定。

2防高处坠落安全措施

2.1高处作业必须逐级进行安全技术教育及交底,对用于高处作业的设施、设备和安全标志,在投入使用前,必须经检查确定完好后才能使用。

2.2遇恶劣天气不得进行露天攀登与悬空高处作业。

2.3用于高处作业的防护设施,不得擅自拆除,确因作业需要临时拆除必须经施工负责人同意,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作业后应立即恢复。

2.4高处作业必须系安全带,严禁在一个物件上拴挂几根安全带或一根安全绳多人共用;临边作业要设置防护围栏和安全网;悬空作业应有可靠的安全防护设施。

2.5高处作业人员按规定着装,穿软底防滑鞋,严禁穿拖鞋、硬底鞋和带钉易滑的靴鞋。

2.6高处作业中所用的物料均应堆放平稳,不得置放在临边或洞口附近,更不得妨碍通行和装卸,对于有坠落可能的任何物料、工具,都应一律先行撤除或加以固定。

2.7发现高处作业的安全设施有缺陷或隐患,必须及时解决,危及人身安全时要停止作业。

2.8设置在建筑结构上的直爬梯及其他登高攀件,必须牢固、可靠。供人上下的踏板承载力不应小于1.1KN。

2.9移动式梯子的梯脚底应坚实,梯子上端应有固定措施,人字梯铰链必须牢固。在同一架梯子上不得两人同时作业。

2.10高处作业不易上下重叠。确需在高处上下重叠作业时,应在上下两层中间用密铺棚板隔离或采用其他隔离设施。

2.11高处作业遇有架空输电线路时,应与电线路保持规定的安全距离。当保持安全距离有困难时,要停电或采取可靠的安全防护措施。

3悬臂梁挂篮施工安全措施

3.1挂篮组拼后,要进行全面检查,并做静载试验。

3.2在墩上进行零号块施工并以斜拉托架做施工平台时,在平台边缘处,要设安全防护设施。墩身两侧斜拉托架平台之间搭设的人行道板必须连接牢固。

3.3使用的机具设备(如千斤顶、滑车、手拉葫芦、钢丝绳等),应进行检查,不符合规定的严禁使用。

3.4检查墩身预埋件和斜拉钢带的位置及坚固程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3.5双层作业时,操作人员必须严守各自岗位职责,并应防止铁件工具掉落等。

3.6挂篮拼装及悬臂组装中,应根据作业点的具体情况设置安全防护设施。

3.7挂篮使用时,后锚固筋、张拉平台的保险绳等应经常检查。底模标高调整时,应设专人统一指挥,且作业人员应站在铺设稳固的脚手板上。

3.8挂篮行走时,要缓慢进行,速度应控制在0.1m/min以内。挂篮后部各设一组溜绳,以保安全。滑道要铺设平整、顺直,不得偏移。

3.9如需在挂篮上另行增加设施(如防雨棚、立井架、防寒棚等)时,不得损坏挂篮结构及改变其受力形式。

3.10使用水箱作平衡重施工时,其位置、加水量等,应符合设计要求。给排水设施和方法,应稳妥可靠。施工中,对上述情况要经常进行检查。

3.11在底模移动前,必须详细检查挂篮位置、后端压重、后锚及吊杆安装情况,确认安全后,方可移动。

3.12箱梁混凝土接触面的凿毛作业人员要有安全防护设施。

篇2:桥涵基坑支护施工安全控制措施

1、桥涵工程施工前应编制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

2、明挖基础

2、1基坑开挖应符合下列规定:

2、1、1基坑开挖对邻近建(构)筑物或临时设施有影响时,应提前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2、1、2基坑顶面应提前做好地面防、排水设施。

2、1、3基坑开控时,不得采用局部开挖深坑及从底层向四周掏土。

2、1、4基坑顶有动载时,坑口边缘与动载大小等情况确定,且不应小于1.0m。必要时应采取其他措施。

2、1、5用卷扬机牵引小车上坡时,宜用小钢线绳牵引,其安全系数不应小于5。

2、1、6在土石松动地层或在粉、细砂层中开挖基坑时,应先作好安全防护;当基坑开挖需要爆破时,应执行现行国家标准《爆破安全规程》(GB6722)中的有关规定;土质松软层基坑开挖必须进行支护。

2、1、7基坑开挖时,应观测坡面稳定情况。当发现坑沿顶面出现裂缝、坑壁塌或遇涌水、涌砂时,应立即停止施工,加固处理后,方可继续施工。

2、1、8采用天然冻结法开挖基坑时,应根据地质、水文、气温等情况,分层冻结、逐层开控,严禁破坏冻结层。当气温剧烈回升、河水上升时应提前搞好防水、排水工程。

2、1、9基坑采用排水法降低水位时,对降低水位区域的建(构)筑物可能产生沉降,应加强观测,必须要时采取防范措施。

2、1、10在排水过程中,当出现大量砂漏、围堰裂缝漏水较大、围堰内侧坍塌等情况时,应暂停抽水,采取加固措施。

2、1、11拆除多层井点应自底层开始逐层向上进行,在下层井点拆除中,上部各层井点应继续抽水。

3、基坑护壁应符合下列规定:

3、1挡板支撑护壁应满足下列要求:

3、1、1根据土质情况确定分段分层支护开挖,每层开挖深度不宜超过1.5m,边挖边支。

3、1、2当发现支撑变形或折断时,应立即加固。

3、1、3支撑拆除应自下而上分段进行。

3、2喷射混凝土护壁应满足下列要求:

3、2、1护壁前,应对坑口顶缘进行防护加固。

3、2、2喷射混凝土时,喷嘴不得面对有人方向。

3、2、3作业中,喷射机发生故障时,应先停风、水后再处理。

3、3混凝土围圈护壁应满足下列要求:

3、3、1混凝土围圈应开挖一段、灌筑一段。

3、3、2顶层护壁口应高出地面0.3m以上。

4、基坑围堰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4、1围堰结构应能承受水、土和外来的压力,并防水严密。

4、2在围堰内作业,遇有洪水暴涨或漏水渗入不能控制时,作业人员应立即撤离。

4、3土围堰填筑宽度应满足水压力及流水冲刷要求。

4、4钢筋笼卵(片)石围堰,钢筋笼下水时应打桩固牢。

5、钻孔桩基础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5、1钻机安装时,机架应垫平,保持稳定,不得产生位移或沉陷,钻架顶端应用缆风绳对称张拉,地锚应牢固。

5、2钻孔时,钻速不得过快或骤然变速;孔内弃土不得堆积在钻孔周围。

5、3停钻后,钻头应提出孔外安全放置,孔口应遮盖防护。

档案管理制度

篇3:框架桥涵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一、前言

框架桥涵是解决道路交叉问题的适用方式之一,在各新建铁路中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一般针对特殊的地质,例如软土,由于其具有压缩性高.透水性差.抗剪强度低.触变性的特点,因此主要采用的是框架结构形式,由于一般所处的地基环境情况复杂,桥涵基坑开挖深度较深,施工难度相当大,为保证施工质量的安全可靠,必须要提高施工工艺的技术,加强质量控制,严格质量检测。

二、框架桥涵的施工工艺

框架涵施工顺序为:基坑开挖→基底处理垫层施工→涵身基础施工→中间节施工→端墙基础施工→翼墙施工→防水施工→附属工程。

1.基坑开挖

基坑开挖采用1:0.3放边坡,开挖时若发现基槽有坍塌现象,应加大坡比至1:0.5,基坑上坡脚3m范围内严禁堆土及放置重型设备。若基槽仍不稳定与工地主管联系,基坑内有水时,应在坑底四周设置排水沟,并在适当位置设置集水坑,采用用泵抽水的方法排水,保证基坑内无水。基坑开挖完毕后应立即设置防护栏并设置标识牌挂于醒目位置。

基坑开挖注意事项:做好轴线控制点及临时水准点的布设工作,复核其夹角.高程是否准确。基坑开挖前先挖探沟,明确地下障碍物后方可施工。若发现地下有光缆.电缆.油.水管等,应及时与管理人员联系,与设备管理单位协商线缆防护措施,做好防护工作后方可施工。确定好弃土位置和基坑内水排放位置,提前准备防.排水设施。

2.垫层及基础混凝土施工

先在桩顶上铺厚粗砂垫层(根据设计要求),铺垫平整压路机碾压密实或平板震动夯夯实。根据施工图纸测设垫层模板位置,用组合钢模或竹胶板木模做边模,然后浇筑混凝土垫层(根据设计要求设置分隔缝,分仓跳开浇筑)。浇筑前认真检查模板尺寸.刚度.稳定性;将基础标高引到模板上,并做好标记,作为浇筑混凝土时的标志;浇筑前检查混凝土的塌落度;当发现混凝土离析时应立即停止浇筑,并废弃该车混凝土;采用捣棒分层振捣,以混凝土不再沉落,不出现气泡,表面呈现浮浆为度,防止出现蜂窝.麻面;当浇筑达到设计标高时,采用人工将基础顶面抹平但不留光面。当混凝土强度未达到设计值以前,不得在其表面来往行走或架设上层结构用的支撑和模板等设施。采用回弹仪检测混凝土强度或到试验室做同条件混凝土试块抗压强度试验检测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75﹪方可拆模。

3.模板及支架安装

为达到框架混凝土外观质量美观,模板的制作安装质量是关键,因为混凝土的平整度.光洁度.色差度都与模板直接相关。模板采用单块大平面组合钢模板,对于跨度大的框架桥顶板采用高质量的竹胶合板做模板,框架桥涵上下倒角(梗肋)部位采用定型钢模。对使用的钢模板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如有翘曲变形,应进行修整,仔细打磨抛光,清理干净,均匀涂刷脱模剂。采用竹胶合板时,宜使用专业切割机裁割,防止出现毛边.破茬,以免竹胶合板遇水变形。模板接缝处理目前较常用的就是在缝隙处压海绵胶条或橡胶条,缝隙细小的可用玻璃胶

或腻子直接密封。

4.拆模与养生

混凝土拆模时的强度应符合施工图要求,做同条件混凝土试块抗压强度试验,拆侧模时砼须达到设计强度的75﹪,顶板砼强度达100%时方可拆模。拆模后的混凝土结构,应在混凝土达到100%的施工图标示强度后,方可承受全部荷载。

为使混凝土后期强度的增长,防止混凝土裂缝的产生,保证混凝土的耐久性能,必须加强对混凝土的养护工作。框架桥涵采用自然养护,用湿润的土工布将外露混凝土和模板表面覆盖严密,并安排专人进行洒水养生,始终保持混凝土面湿润,防止混凝土表面失水形成早期裂纹。拆模后,先用土工布包裹墙面,再用塑料薄膜封包,利用混凝土自身水化热蒸汽进行养护。

三、施工中的安全要求

1.基坑无支护开挖

(1)在人口密集地区.交通要道.行人过路地点开挖基坑,宜采用封闭管理,在基坑边设防护栏,防止人员坠落,夜间设红色标志灯。

(2)开挖人员之间必须保持足够的距离:横向间距不小于2m,纵向间距不小于5m。

(3)挖土作业时应注意使施工机械和架空输电线路间保持安全距离。

(4)基坑开挖时应按施工工艺要求放坡.堆土,严禁在机身下方掏挖,履带和轮胎应与坑顶缘边保持1.5m以上的安全距离。

(5)装车作业时,应待运输车辆停稳后进行,铲斗应尽量放低,并不得砸撞车辆,严禁车箱有人。在铲斗需从汽车驾驶室顶上越过时,

(6)机械开挖装卸作业必须设专人指挥。

(7)现场照明线路.设备要符合安全用电的有关规定。

(8)配合机械作业的清底.修坡等人员,应在机械回转半径范围以外工作。当必须在回转半径以内工作时,应停机并制动好后方可作业。

(9)施工中如遇土体不稳,发生坍塌危险时,应立即停工,人.机撤至安全地点。

(10)下雨.河道涨水或工作面受外部因素影响不足以保证安全时,应暂停施工,待恢复正常后方可继续施工。

(11)土方开挖必须自上而下顺序进行,严禁采用挖空底脚的操作方法。

2.涵身混凝土灌注施工

(1)混凝土开始拌制前,应对搅拌机及配套机械进行无负荷试运转,检查运转正常,方可开机工作。

(2)搅拌机运转时,严禁将铁锹等工具伸人罐内,必须进罐扒混凝土时,应停机作业。

(3)搅拌机应设专用开关箱,并应装有漏电保护器。

(4)用手推车运输混凝土时,装车不应过满,行车应有序,卸车应有挡车措施,不得用力过猛或撒把,以防车把伤人。

(5)使用井架提升时,应设制动安全装置,升降应有明确信号。提升台内停放手推车应平稳,车把不得伸出台外,车轮前后应挡牢。

(6)采用吊斗灌注混凝土时,吊斗升降应设专人指挥。落斗前,下部的作业人员必须躲开,不得身倚栏杆推动吊斗。

(7)混凝土灌注前,应对振动器进行试运转,振动器操作人员应穿绝缘靴.戴绝缘手套。振动器不能挂在钢筋上,湿手不能接触电源开关。

(8)使用溜槽灌注混凝土时,不准站在溜槽帮上操作,必要时应设临时支架。

4.涵洞模板制作安装

(1)支搭和拆除模板应有专人指挥。

(2)在组合钢模板上架设的电线和使用的电动工具,应采36V的低压电源或采取其他有效的安全措施。

(3)高处作业时,连接件必须放在箱盒或工具袋中,严禁放在模板或脚手板上,扳手等各类工具必须系挂在身上或置放于工具袋内,不得掉落。

(4)组合钢模板装拆时,上下应有人接应,钢模板应随装拆随转运,不得堆放在脚手板上,严禁抛掷踩撞,若中途停歇,必须把活动部件固定牢靠。

(5)安装边墙及盖板模板时,应随时支撑固定,防止倾覆。

(6)安装预组装成片模板时,应边就位.边校正和安设连接件,并加设临时支撑稳固。

四、结论

在框架桥涵施工中,选择正确的施工方法,不仅能确保工程质量,而且能加快工程进度。

篇4:桥涵结构物施工质量隐患防治措施

从桥涵结构物隐患的类型及成因来看,笔者主要从设计、施工、管理、新材料、新技术等方面阐述小桥涵病害的防治措施。

1桥涵的设计

大量实践表明,只有提高小桥涵的设计质量,尽量减少施工中的设计变更,才能使之更好地满足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的要求。

1.1关于小桥涵的位置确定

小桥涵的位置确定,往往不被注意,一般设计人员在现场走一次就确定下来。小桥涵的位置变更比较多,有些路段甚至达到50%以上。位置变更少则几米,多则几十米,有些还涉及到跨径、斜交角度甚至结构型式的变化。因此正确地确定小桥涵的位置、尽量减少变更,给施工创造良好的条件就显得非常迫切和重要。

1.2桥涵的地基承载力和基础处理

小桥涵的地基承载力和基础处理问题,在不少工程设计中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不仅使小桥涵位置、结构型式发生重大变更,而且还引起投资的大量增加,严重耽误了工期,有的还酿成工程事故,产生了不良影响。所以小桥涵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基础的正确设计。为此,设计部门应注意提高对基础设计要多做方案比较,牢固树立优良设计的思想,为施工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同时要高度重视地质不良地段的地基承载力要求,加强外业调查,加大投入,充实地质专业人才,逐一对小桥涵进行仔细勘测。

1.3小桥涵的台背处理

小桥涵的台背处理,多年来一直未能得到很好的解决,特别是随着高等级公路的大量修建,小桥涵设置密度的加大,致使三步一摇晃,给人留下不良印象。从设计单位来讲,在设计文件中,应将台背做特殊处理这一问题列出来,从填筑范围、填筑材料、台背排水、分层及压实度等方面都有详细、具体的要求,处理费用计入公路基本造价中。

1.4小桥涵的工期安排

小桥涵的工期安排在过去低等级公路施工中没有过多地引起人们的注意。因为大部分可以采取先填好路基,后再开挖路基修桥涵的施工方法。但在高等级公路上,除极少数外,大部分不能这样做因为小桥涵不仅数量多,而且工程量巨大,这样做既不经济,也影响工期。在设计上,应该多从小桥涵的结构形式上去考虑工期。

2小桥涵的施工、管理

2.1桥面及铺装层施工、管理

桥面施工,除严格把好材料质量,按操作规程施工外,首先要认真搞好骨架就位与安装符合设计要求,另一方面必须采取有力措施保证箱梁混凝土强度的均匀性,并达到设计要求,这就要认真搞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最后还应重视防水层施工,保证防水层及防水铺装层的质量。面铺装层施工要严格控制水灰比与含砂率。

2.2桥梁墩台施工、管理

公路常用的桥梁墩台,一般都具有较大的几何尺寸和断面厚度。施工中如用厚层浇注,水化热基本不能通过侧面散发,同时又容易受到外界气温变化的影响,施工期和使用期都可能产生较大的温度变化和温度应力。因此对于桥梁墩台应根据工程条件,把组织规范化施工与预防开裂措施有机地结合起来,因地制宜地采取简便、实用、经济有效的方法,最大限度地消除或减少有害裂缝,抑制表面裂缝,具体措施有①合理选择原材料②加强质量控制③采用薄层浇注④设置沉降缝⑤保持基底平整。

2.4桥梁伸缩缝施工、管理

在桥梁伸缩缝施工前,最重要的是伸缩装置产品的质量,理想的伸缩缝装置必须满足以下几点:①满足上部结构之间的位移要求。②和上部结构之间的锚固是牢固的,耐久的,能够抵抗机械磨损,碰撞、并且耐化学物质的腐蚀。③气候稳定性好,在常温(地面气温-15~+60℃)应保持其延伸性能不变。④行车平稳、舒适。⑤安装方便,简单,便于养路工操作。

2.5桥涵施工跟踪检测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手段

桥涵工程质量检测工作是公路工程质量监督、工程质量监理和工程管理的重要手段,是使质量管理作科学化、监控工作数据化,进而体现检测的公正性、科学性、权威性。

多年来,有些桥涵工程没有按建设程序办事,往往是边设计边施工边变更,工程结束了,一个完整的设计和施工组织设计还没有完成,而施工单位往往着重于经济指标,对质量标准考虑不够,甚至当工程出现质量事故后不是认真总结教训而是种种理由推卸责任,致使桥梁工程造价年年提高,而质量呈现下降趋势。

为了扭转这种状况,必须加强质量监控,增强施工中的自控能力,把住材料进场质量关。施工初期搞好标准试验,施工中深入工地跟踪检测,坚持工序间的质量交接,行使质量否决权,使工程施工过程始终在受控状态下进行。

3.充分利用新材料、新工艺是从根本上解决小桥涵病害的关键

小桥涵结构物施工质量虽然可以通过设计上严格把关,施工过程中严格操作来提高,但要从根本上避免其病害,还要充分使用新材料、新工艺。

3.1桥面防水层材料

①聚丙烯、聚氨酯等防水薄膜喷淋工艺,已在欧洲研制成功。由于这种薄膜防水层长期有效的防护性能,所以在世界范围内推广很快。②沥青玻璃布。③氯磺化聚乙稀密封膏。桥面行车道伸缩缝,各部构件工作缝,往往填塞沥青麻絮,而沥青冷脆热淌,很难随构件伸缩保持结构缝充满而不漏水,这是桥面漏水的主要原因之一。氯磺化聚乙稀密封膏可以弥补普通沥青的弱点。④膨胀防水混凝土。它能取代油毡沥青或其它外防水材料防水,裂缝自行愈合,水热低,膨胀持续时间长,后期强度高等优点和对混凝土有干缩、冷缩联合补偿的作用。⑤再生胶油毡。⑥“M1500”系水性水泥密封防水剂。⑦聚乙稀薄膜⑧砖橡胶防水涂料⑨CB聚合物石英粉浆。

3.2桥面铺装层新材料、新技术

以前我国桥面铺装层大多数采用普通沥青混凝土面层和普通水泥混凝土面层,造成抗剪能力较差,易开裂等,严重地影响桥梁正常运行。近几年随着人们对沥青材料,水泥材料认识深化,不同类型的改性沥青混合料铺装层,聚合物水泥混凝土铺装层已广泛地用于桥面铺装,由于聚合物类改性沥青具有较好的温度敏感性,其性能也更优越。

3.3处理桥涵头跳车新材料、新技术

①采用土工格栅、土工格室来处理桥台涵背的填方,以便减少路基的沉陷,从而削弱跳车现象。②加筋土整体式桥台可用来解决软土地基路桥结合处的差异沉降③设计较长(6—7米)的桥头搭板④减少或取消伸缩缝技术来减少桥头跳车问题。包括:预切缝法、桥面连续柔性墩台法、铰接钢构法和索马结合科法等。

篇5:路基桥涵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一、施工安全技术管理的一般规定

1、施工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必须把确保行车安全放在首位。各级领导干部和全体施工人员要切实地提高安全意识,把确保行车安全、施工安全作为自己的第一位责任,要认真执行部颁《铁路技术管理规程》,《施工规范》,《施工技术安全规则》,《既有线施工确保行车安全的几项规定》等各项既有施工规章制度,精心组织,科学施工,千方百计减少对运输的影响,确保行车安全。

2、建立健全安全保证体系和监督体系,健全岗位责任制,经常对全员进行撙章守纪的安全教育,特别要加强对民工的岗前培训,提高全员安全意识,制定确保安全作业标准。三员一长(安全员,防护员,爆破员和工班长)必须经过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以及建立日常检查制度,设岗防护等。

3、建立健全安全机构和安全保证体系。为了确保施工安全和各项措施的落实,经理部建立了安全机构、安全保证体系。

4、认真进行岗前教育,提高职工的铁路运营知识,掌握复线施工的技术,达到人人重视安全运输,自觉执行规章制度。坚持班前安全讲话,班后安全总结,做到警钟常鸣。

5、施工中与运营管理单位密切合作,主动征求运营单位的意见,影响既有线运营的施工项目的施工方案,报运营主管部门批准后执行,对工作量大,技术复杂的工程,需要封锁区间或限速运行条件下施工时,应按照朔黄公司规定办理留固定“天窗”施工时间,封锁区间或限速慢行。

6、爱护既有线的设施,保证施工中不损坏既有线设施,若施工中必须拆迁既有线设施与运管部门联系协商,必要时妥善处理。

7、对既有线的隐蔽设施,如各种电缆电线等,施工前要调查,设明显标志或覆盖物加以防护,必要时先拆迁后施工。施工中发现不明电缆、电线等,应停止施工,应及时上报,查明后再进行施工,不得擅自处理。

8、施工前建立快速反应队伍,准备足够的抢险物资,如编制袋,各种钢桩,木桩及打桩机具,一旦出现险情及时抢救。

9、施工人员应熟悉和认真遵守行车有关规章制度。凡进行行车线路的施工时,应针对工点实际情况制定安全措施,并按有关规定设置停车防护或减速标志,并派专人进行防护,不得擅自擅自更改防护方法,未按规定设好防护不得开工。

10、封锁区间施工时,施工领导人应充分作好一切准备,按批准运输方案,通过车站值班员向行车调度申请施工。施工领导接到调度命令,确认施工起止时间,设好防护后,方可施工,并保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经检查质量确保运行安全,办理开通登记后,通过车站值班员同志行车调度开通区间,因特殊情况下不能按时开通区间或不能按正常速度运行时,应提前通知车站值班员,要求行车调度员延长时间或限速行驶。

11、由于施工使线路发生故障,不能按时恢复行车,按规定办法进行防护:(1)在故障地点设置停车信号,如遇到降雾、暴风雨雪或夜间了望困难时,还应点燃火炬。(2)当确知一端先来车时,应先向该端,再向另一端设置响墩,然后返回故障地点。(3)若不知来车方向,应在故障地段两端设置防护,并注意倾听和了望列车,发现来车,急速奔向列车,如遇到降雾、暴风雨雪或夜间了望困难时,发现车后,奔向列车还应在故障点点燃第二支火炬,用信号旗(灯)或徒手显示停车信号,并将响墩设置在能赶到的地点,使列车在故障地点前停止。没有固定信号机时,应先使其显示停车信号。

12、凡参加既有线施工的所有人员(含民工)必须身体健康检查,无耳聋、色盲,并经安全技术考试合格后方准挂牌上岗操作。

13、施工人员不得在行车线上行走、坐卧休息。人、机、料、机具严禁侵限,过股道要止步了望,不准在车底乘凉、避雨、钻车运料,列车运行时严禁趴车、跳车,严禁在既有线上追逐打闹,严禁向过往行车投掷石块、水瓶等,更不准酒后上班。

14、在电气化线路上,施工人员身体及随带工具顶部距离接触网不得小于2米,水准测量塔尺应选用木塔尺或玻璃钢塔尺,严禁使用铝合金塔尺。测量时,必须设置专人防护,测量时不得使用红色、黄色或绿色的信号旗。列车通过时,应先将信号旗收卷起来,同时不得使用手或其他物品有碍行车安全的动作,以免造成停车事故。测量时禁用钢尺直接量轨距。

15、施工负责人应对安全负全责,工人上下班应有一名领工或工班长带队。

16、横过铁路必须止步了望,确认两端无列车开来时,方可通过。

17、当列车通过时,施工人员应在安全距离以外作业,严禁做影响列车正常运行的动作,以免造成停车事故。

18、施工人员通过既有线时不得高举长杆件进行挥动,应水平通过。

19、在电器化线路上,接触网的各导线及其相连部件,通常均带有高压电,因此禁止直接或间接的(通过任何物件如木杆、棒条、导线、水流等)与上述设备接触。

20、当接触网绝缘不良时,在其支柱,木撑结构及其金属结构上,在回流线与钢轨的连接点上,都可能出现高压电,因此平常应避免与上述部件接触,当接触网绝缘毁坏时,禁止与之接触,不得在接触网支柱上或地线上绑扎照明线或其他物品。

21、发现接触网断线及其部件损坏回在接触网上挂有线头、绳索等物品时,均不准与之接触,要立即通知附近接触网工区或电力调度派人处理。在接触网检修人员到达之前,将该处加之防护,任何人均应距断导线接地处保持10米以外。

22、施工使用的发电机、空压机和搅拌机等机电设备,在距离接触网5米范围内应有良好的接地装置,在可能带电部位应设有“高压危险”的明显标志。

二、增建二线桥涵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在增建第二线工程建设中,既有铁路原有的涵洞需要接长,原有的桥梁需要改成双线桥,施工时需要拆除现有涵洞的端翼墙、桥台护锥,开挖既有路基,影响既有线路基的稳定性,给既有线的行车安全带来一系列问题。所以增建第二线时要依据一、二线的间距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确保既有线的行车安全,一般采用的施工防护措施有以下几种:

1.路堤在6m以上时,可在桥台后用吊轨、扣轨或工字梁架设便桥的办法,使桥台后一段路堤不受由线路传来的列车荷载。在挖第二线桥基时,不致使此段路基发生坍方,即使出现少量坍塌亦不致危及行车安全。

2.两线间距在4.5m以上而路基又高于6m时,开挖基坑可采用板桩防护,在桥台后沿线路方向打入防护板桩或排桩。排桩位置应在线路外侧的适当位置,一减少土压力。

3.路堤高3~6m时,可用木板桩挡土,木板桩墙的导桩与另一侧路肩边的拉桩连接,可以采用锚杆或铁拉线固定拉紧。

4.路堤高度在3m以下,可在台尾路堤中打入圆木排桩挡土,桩的打入深度在原地面以下2~3m。开挖护锥时,在桩后逐步插板挡土。

5.增建二线涵洞,开挖路堤较高时可参照此小桥的防护办法。

6、增建二线桥墩台为明挖基础,且低于既有线墩台的基底时,除应采取板桩防护外,必须注意土质情况,做好基坑排水和对基坑回填的要求。

7.涵洞接长应注意接长处的土质情况,查明接口处原有圬工有无沉陷及倾斜,处理好接长部分的基础,以便下一步施工。

8、开挖基坑时应根据规定的基坑边坡开挖,分层开挖到符合基坑承载力要求的设计高程为止,严禁采用局部开挖深坑,从底层向四周掏土的方法施工。

9、机具、材料、弃土等应堆放在基坑边坡周边安全距离以外,处在土石松动坡脚下的基坑,要做好安全防护设施。

10、钻机、钻具和吊钻头的钢丝绳,均应符合设计要求,使用时应有专人检查维修。

11、工作平台及钻机平台上应满铺脚手板及设置栏杆、走道,并应随时清除杂物。

12、凡不在施工的孔口,均应加防护盖。

13、当拆钻杆为双层作业时,上下应紧密联系,防止落物伤人。严禁用机械动力拆接钻杆。

14、使用旋转钻机钻孔,当滑移钻台平车时,应防止抵压电缆及风水管路。15、当吊机吊钢筋笼而司机看不到孔口时,应设双层信号,钢筋笼要捆绑牢靠,吊车及钢筋笼下不得站人,并严禁碰撞其它构造物。

16、墩身钢筋摸板安装前,必须打设脚手架平台、栏杆及上下扶梯。

17、人工搬运和绑扎钢筋时,要互相配合,同步操作,钢筋不能直接往下甩,钢筋绑扎时用力一致,协同操作。

18、在已安装的钢筋上不得走动,必须架设交通跳板或另搭脚手架。

19、摸板就位后,应立即用撑木等固定其位置,以防倾斜伤人,当用吊机吊摸板合缝时,摸板底部用撬棍等工具拨移,打好内撑,方可暂停作业,以保持稳定。

20、在竖立摸板过程中,上摸板工作人员的安全带,必须栓于牢固的地点,穿拉杆时,要内呼外应。

21、使用混凝土震捣器时,必须检查下列内容:震捣器的外壳、接地装置及胶皮线情况;电线的端部与震捣器的连接情况;震捣器的搬移地点以及在间断工作时电源开关关闭等情况。

22、拆除摸板之前,必须设立禁区。

23、拆除摸板时,应按规定的程序进行,先栓牢吊具挂钩,再拆除摸板,摸板、材料、工具不得往下仍,用人工拉绳拆除摸板时,拉绳应有足够长度,施工人员与拆下的摸板之间要有一定的安全距离。

24、增建、改建桥涵的线路两端采用的钢轨梁加固线路时,应使两端路基不受又线路传来的列车荷载,开挖第二线基坑或在既有线下开挖基坑时,两端路堤不至于发生坍塌,即使出现小量坍塌也不危及行车安全,扣轨梁的截面形式根据具体设计,工点土质及基坑深度确定。列车慢行速度不得低于45km/h。

三、路基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1、路基施工前要做好疏排水系统,做好侧、边、截水沟,在雨季来临前,使工地沿线具有良好的排水通道,以防雨水冲刷路基,并经常派人对排水系统进行清理,以保证排水通畅。

2、在施工过程中,每个作业班下班后,必须清理边沟内的杂物、土石等,以保证既有线排水通畅。

3、雨季施工时为确保路基稳固,必须保持所有沟渠和排水设施畅通,同时要恢复原路面排水设施。

4、开挖地段设专人检查,防护,如发现坍塌或线路状态有变动时,立即采取不久措施,如果对行车有影响,必须在线路恢复到良好状态后,方可放行列车。

5、不准在靠近既有线堆放材料,确需堆放的材料,机具不得侵入建筑限界。因工地条件限制,材料堆放在轨头顶面以外处,距钢轨头部外侧不应少于0.81米,堆码应稳固,向线路一侧的边坡不得陡于1:1(双线间堆码高度不得超过轨面0.3米,严禁在两股道间堆放砂石料;机具、石碴等松散料堆上严禁再卸片石等其他较中料;严禁在既有线上使用单钢轨,平板车。

6、施工机械在既有线旁作业施工时,应严格执行以下规定:

(1)操作人员必须通过装业业务技术培训,并持有上岗作业证书,方准上岗作业,严禁将机械交给无证人员和不熟悉该机械设备性能的人员操。

(2)施工作业前,操作人员听取施工技术人员现场交底,明确有关安全注意事项,并对机械作详细检查,作业中必须精力集中,不得擅自离开工作岗位。严禁酒后操作和超劳作业,严禁机械设备带病作业。

(3)施工机械进入既有线旁作业,必须设立专职安全防护员,负责通知来车和警戒工作,施工地段有列车通过时,严禁任何机械施工作业。

(4)在与既有线相邻或平行地段(信笺铁路路基与既有线路基等高)作业时,任何机械存放或停留必须符合铁路建筑限界的要求,区间及站内直线地段距线路中心2.44米,曲线上建筑接近限界加宽“技规”附图一的规定执行。

(5)邻近既有线一侧使用机械施工作业,必须设置标志明显的限界桩。限界桩高度0.8~1.0米,间距10~20米,并应选择较宽阔的地形作为机械转头或会车地点,严禁因机械转头或交会侵入建筑,接近限界。

(6)在场地狭窄施工机械有可能侵入既有铁路建筑限界的地段作业,禁止挖掘机、装载机等机械的臂杆、铲斗向既有线一侧作周形转动,向既有线侧摆动作业,也应注意机械尾巴侵入限界造成事故。

(7)如施工机械发生意外侵入限界,影响行车安全时,因按线路发生故障时的防护规定,立即派人持红色信号分赴两端800米进行停车防护,同时向就近车站养路工区报告,并尽快组织抢修,在施工机械未撤出限界以外,行车安全未恢复时,不得撤除停车防护。

7、施工运输车辆在既有线旁作业必须严格遵守以下规定:

(1)车辆驾驶员必须熟悉所驾驶车辆的性能,保养及操作方法,严禁将车交给无照人员和不熟悉该车性能的驾驶人员驾驶。

(2)施工单位应建立定期检修和保养制度,使车辆经常保持良好状态,行车前驾驶员必须对车辆进行认真的检查,确保装备齐全有效。

(3)严禁电瓶及点火装置、转向器和制动装置等主要部件不良或失效的车辆带病上既有线从事施工作业。

8、在靠近既有线的施工便道或新建路基上行驶,速度不得大于10km/h。下坡或转弯时,应换入低速档运行,密切注意,应与既有线保持的限界距离,任何时候不得碰撞安全限界桩而侵入铁路建筑接近限界。

9、使用挖掘机、装载机等机械时,汽车就位后应拉紧手闸,关好车门严禁超载和偏载。紧靠既有线的便道应有专人维修并及时整平,防止偏载或坑洼地陷车,造成车辆向既有线倾斜而侵入限界及行车安全。

10、施工运输车辆应安装倒车报警器,倒车时必须了解车后道路及环境情况,确知倒车的距离和稳妥的范围后方可倒车。在场地狭窄,人员众多地段,要有专人指挥,严禁长距离倒车,防止车辆倒车时侵入限界。

11、凡带升降机的运输(自卸)车辆在既有线旁运行时,必须将翻斗放平,待车厢完全复位后方可行使。严禁翻斗升起运行或边走边落以及在行车中操作箱举升装置。

12、既有线有列车通过时,靠近既有线的施工运输车辆都应停止作业,保持静止状态,待列车通过后恢复作业,严禁有列车通过时,紧靠既有线及既有路基平行等高的施工地段,运输车辆仍从事行驶和转头作业。

13、列车通过前,既有线施工人员均应撤到行车线限界以外的安全处,所有机械设备,料具等也应撤到行车线限界以外。

14、在路基施工前应作好疏通排水系统,作好侧、边、截水沟,在雨季来临前,使工地沿线具有良好的排水通道,以防雨水冲刷路基,并经常派人对排水系统进行清理,以保证排水畅通。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