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作业安全措施 - 制度大全
职责大全 导航

焊接作业安全措施

编辑:制度大全2019-05-05

根据《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焊接作业要求:

1、现场使用的电焊机,应设有防雨、防潮、防晒的机棚和通风良好,并应装设相应的消防器材。

2、施焊现场10米范围内,不得堆放油类、木材、气氧瓶、乙炔瓶等易燃易爆物品。

3、焊机作业附近不宜装置有振动的其他机械设备,工作场所应有良好的通风措施。

4、电焊机的一次侧与二次侧比较,一次侧电压高危险性大,如果一次线过长(拖地)容易损坏或机械损伤发危险,所以一次线安装长度以尽量不拖地为准(一般不超过5米,最好不超过3米),焊机尽量靠近开关箱,一次线最好穿管保护。进线处必须设置防护罩。

5、焊接机械必须有完整的防护外壳,一、二次接线柱处应有防护罩,防止意外碰触,导线与接线柱的连接应压接线端子,并确保接触良好、压接牢固。必须符合规范要求。

6、电焊机进场应经有关部门组织进行检查验收并记录存在问题及改正结果,确认合格。

7、按照电气要求的规定,电焊机外壳应做保护接零,开关箱内装设漏电保护器。

8、电焊机的容量一般都很大,必须使用自动开关控制,不应采用手动开关,防止发生事故。

9、露天使用的焊机应设置在地势较高平整的地方并有防雨措施。

10、施工队安全员要认真坚持日常的安全工作检查,发现安全隐患和有违章现象时,必须当场给予纠正。

11、使用焊接机械必须按规定穿戴防护用品。焊接操作及配合人员必须按规定穿戴劳动防护用品。并必须采取防止触电、高空附落和火灾等事故的安全措施。

篇2:焊接作业防火措施规范

1、电焊机外壳必须接地,接地线应牢固地接在被焊物件上。

2、禁止使用有缺陷的焊接工具和设备。

3、严禁将焊接导线搭设在氧气瓶、乙炔瓶及设备和管线上。

4、乙炔和氧气软管在工作中应防止污染油脂或触及金属熔渣,禁止把乙炔和氧气软管搭在高温管道和电线上。

5、在地下室、隧道及金属容器内焊割作业时,严禁通入氧气用作调节或清扫空间。

6、乙炔气瓶禁止放在高温设备附近,应距离明火10米以上。

7、电焊机冒烟和着火时,应首先断开电源,然后扑救。

8、乙炔瓶、乙炔发生器发生着火,应使用二氧化碳、干粉或干砂进行灭火,禁止用水、泡沫灭火器。

篇3:焊接切割作业安全措施

为防止焊、割作业中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对焊、割件和焊、割场所,在一般情况下,可采取以下安全措施:

拆迁在易燃、易爆场所和禁火区域内,应把焊、割件拆下来,迁移到安全地带进行焊、割。

隔离对确实无法拆卸的焊、割件,要把焊、割的部位或设备与其它易燃易爆物质进行严密隔离。

置换对可燃气体的容器、管道进行焊、割时,可将惰性气体(如氮气、二氧化碳)、蒸气或水注入焊、割的容器、管道内,把残存在里面的可燃气体置换出来。

清洗对储存过易燃液体的设备和管道进行焊、割前,应先用热水、蒸气或酸液、碱液把残存在里面的易燃液体清洗掉。对无法溶解的污染物,应先铲除干净,然后再进行清洗。

移去危险品把作业现场的危险物品搬走。

敞开设备被焊、割的设备,作业前必须卸压,开启全部入孔、阀门等。

加强通风在易燃、易爆、有毒气体的室内作业时,应进行通风,等室内的易燃、易爆和有毒气体排至室外后,才能进行焊、割。

提高湿度,进行冷却。作业点附近的可燃物无法搬移时,可采用喷水的办法,把可燃物浇湿,进行冷却,增加它们的耐火能力。

备好灭火器材。针对不同的作业现场和焊、割对象,配备一定数量的灭火器材,对大型工程项目禁火区域的设备抢修,以及当作业现场环境比较复杂时,可以将消防车开至现场,铺设好水带,随时做好灭火准备。

技术测定对焊、割件内部的可燃气体含量,各种易燃易爆物质的闪点、燃点、爆炸极限进行技术测定,在安全、可靠情况下才能进行焊、割。

焊接、切割后的安全检查

焊、割作业中的火灾爆炸事故,有些往往是工程的结尾阶段,或在焊、割作业结束后。原因在于结尾阶段容易放松警惕,制定的各项安全措施没能自始至终地执行;还因焊、割结束后、留下的火种没有熄灭造成。因此,认真抓好焊、割作业后的安全检查,是焊、割防火防爆全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情况下,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坚持工程后期阶段的防火防爆措施。特别要注意焊、割作业已经结束,安全设施已经撤离,结果发现某一部位还需要进行一些很细小工作量的焊、割时,绝不能麻痹大意,要坚持焊、割工作大小一个样,安全措施不落实,绝不动火焊、割。

各种设备、容器进行焊接后,要及时检查焊接质量是否达到要求,对漏焊、假焊等毛病应立即修补好;不要待使用时再发现上述质量问题,那时就麻烦了。焊接过的受压设备、容器管道要经过水压或气压试验合格后,才能使用。凡是经过焊、割或加热后的容器,要待完全冷却后才能进料。

焊、割作业结束后,必须及时彻底清理现场,清除遗留下来的火种。关闭电源、气源,把焊、割炬安放在安全的地方,拿出乙炔发生器内未使用完的电石,存放进电石铁桶内,排除电石污染,并把乙炔发生器冲洗干净,加好清水,待第二天使用。

焊、割作业场所,往往留下不容易发现的火种,因此除了作业后要进行认真检查外,下班时要主动向警卫人员或下一班人员交代,以便加强巡逻检查。

焊工所穿的衣服上班后也要彻底检查一下,看是否有阴燃的情况;有一些火灾往往是由一焊工穿的衣服挂在更衣室内,经几小时阴燃后而起火的。警卫人员要加强检查,发现有焦味等异常现象,须及时采取措施。

篇4:井下焊接气割作业安全技术措施

为保障井下生产系统安全生产,防止焊接、气割引发火灾、瓦斯、煤尘爆炸等事故,根据《煤矿安全规程》要求,特制定本安全技术措施。

一、人员安排与职责

1、带班(副)队长----为现场作业负责人,班(组)长----,指挥焊割作业全过程。

2、瓦检员,全程监测作业场所瓦斯浓度,工作地点风流中瓦斯浓度超过0.5%时禁止焊接,所有人员必须服从瓦检员的指挥。

3、安监员,负责全程监督检查施焊地点周围的安全状况及安全技术措施的落实情况。

4、施焊人员,作为唯一指定带火人员,按工艺要求进行相应的焊割工作。

5、电焊作业时,电工---,负责电焊机的接、拆线工作,接拆线全过程必须按照井下防爆要求。

6、灭火人员--------,负责后期处理遗留问题。

二、焊割前的准备

1、电焊设备及工具装运过程必须轻装轻放、支垫平稳、绑扎牢靠,防止抛摔、滚动。

2、氧气瓶和乙炔瓶要求分装分运,不得同油脂、易燃易爆品同车运送,装运过程必须轻装轻放、支垫平稳、绑扎牢靠,防止抛摔、滚动,氧气瓶上应装设防震胶圈,搬运前检查安全帽是否拧紧。

3、清除焊割地点前后10米范围内的易燃易爆物品,煤尘、浮煤进行冲洗、清理。

4、施工处必须有至少备有2个8kg灭火器和0.2m3灭火砂。

5、氧气瓶和乙炔瓶必须放在焊割点下风侧10m以外,同时氧气瓶和乙炔瓶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10米。

6、氧气瓶必须装置防震圈、安全帽、减压器。减压器上应当设有安全阀。使用的乙炔瓶必须直立放置,不能斜放,更不能卧放,使用焊枪和气管必须完好,不得出现漏气现象。

7、气割用具必需完好,气带接头连接处使用专用卡子固定可靠,不得用铁丝代替。

8、焊工、电工等有关工种必须持证上岗,未取得电气焊作业资格证的人员不得作业;现场负责人随身携带便携式瓦斯检查报警仪并将便携仪悬挂在施焊点上风侧5m的地方,便携仪报警点为0.5%;现场作业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消防安全知识,能熟练使用消防灭火器材。

9、电焊设备及工具必须完好,接线、绝缘性能符合标准。焊机外壳必须接地,必须双线作业。

10、入井时施焊设备、工器具材料到检身房进行登记,出井时履行注销手续。

三、焊割作业安全技术措施

1、该安全技术措施只允许在批准的时间、地点进行焊、割作业。

2、作业人员必须随身携带审批后的安全技术措施,现场负责人、瓦斯检查员、安监员、施焊人员、喷洒水人员、焊后留守人员、携带火种人员、作业时间、地点、工作内容要与安全技术措施一一对应,以上任何一项发生变化时,必须重新审批措施。

3、所有工作人员必须认真学习本安全技术措施,否则不得参与该项工作。

4、焊工必须持证上岗,未取得电气焊作业资格证的人员不得作业;现场负责人随身携带便携式瓦斯检查报警仪并将便携仪悬挂在施焊点上风侧5m的地方,便携仪报警点为0.5%;带火人员入井和升井都必须向井口检身人员汇报登记火种使用情况;现场作业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消防安全知识,能熟练使用消防灭火器材。

5、进行焊接、气割作业如有可能影响到相关单位的设备、设施或场所安全时,施工单位应以书面形式及时通知相关单位,以便相关单位做好防范措施。

6、焊割地点必须选择在顶板完整、支护完好,无浮煤、无易燃易爆物品处,顶板磷皮、片帮必须处理彻底,必要时设临时支护。作业现场必须在通风良好的进风巷道,整个焊割过程不得停风,如若停风必须立即停止焊割,对现场进行降温处理撤出停风地点。

7、焊割作业地点,作业过程中现场负责人要统一指挥,在现场将措施落实到位,瓦检员及安监员必须全程监测作业场所有害气体和粉尘浓度,只有检查作业地点附近20m范围内巷道顶部和支护背板后瓦斯浓度不超过0.5%时,方可进行作业。

8、作业过程中专人在场检查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并且有一人站在焊割点上风2m处手持灭火器,作好灭火准备。

9、瓦检员每10分钟测量一次施工地点的瓦斯浓度,发现超限立即停止作业并汇报调度室。

10、焊工必须佩带专用手套、焊帽或专用防护眼镜,衣领袖口必须全部扎紧;必须背风作业,工作过程中一定要站稳站实。

11、焊割作业完毕或暂停时,施焊人员必须及时切断电源、气源,将火焰关掉。

12、焊割设备的气瓶连接处、胶管接头、回火防止器和减压器不得沾染油脂,以防遇氧燃烧爆炸。发现焊割设备漏气或密封不严时,必须立即停止作业。

13、当氧气瓶、乙炔瓶压力表损坏或失灵,必须立即停止作业并更换。

四、后期处理

1、焊割工作完毕后,作业人员必须对施工现场进行彻底清理,喷洒水人员再次用水喷洒,焊后留守在工作地点检查1小时,发现异常,立即处理,确认无起火危险或其它异常后,方可离开作业现场。

2、焊割工作完毕后,相关设备、工具等必须全部回收,并及时运至地面存放,不得在井下存放。

篇5:冬季焊接施工技术措施作业指导书

1.?编制依据

1.1.?《火力发电厂焊接技术规程》(DL/T869-2004)

1.2.?《火力发电厂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焊接篇(1996版)

1.3.?《火力发电厂焊接热处理技术规程》(DL/T819-20**)

1.4.?《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电力工程部分(2006版)

1.5.?《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火力发电厂部分(DL5009.1-20**)

1.6.?《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JGJ-81-20**)

2.?工程概况

山西山阴2×300MW煤矸石综合利用发电工程厂区位于山西省山阴县北周庄镇西北约1.3km处。多年平均气温为7.6℃,极端最高/低气温为38℃/-31.6℃,多年平均降水量为362.4mm,平均相对湿度52%,多年平均风速为2.6m/s,最大风速20m/s,平均大风天数17.4d,平均降雪日数21.2d。

3.?编制目的

为保证山西山阴2×300MW煤矸石综合利用发电工程2号机组冬季焊接施工的安全与质量,结合山阴当地焊接施工环境的特点,特制定此焊接施工技术措施。

4.?技术要求及措施

4.1技术要求:

当焊接环境出现下列任一情况,且无有效的防护措施时严禁焊接:

a)焊接区域GTAW施焊时风速不大于2米/秒,SMAW施焊时风速不大于8米/秒;

b)焊接电弧区域1m范围内相对湿度不大于90%;

c)焊件有水、淋到雨或接触到雪、雾;

d)?温度低于以下温度:

A-Ⅰ-10℃;

A-Ⅱ、A-Ⅲ、B-Ⅰ?0℃;

B-Ⅱ、B-Ⅲ?5℃;

(C类不作规定)

e)被焊管子内有穿堂风。

4.2技术措施

按照规定的风速、湿度环境要求以及各钢种焊接施工的最低温度及要求,针对工程冬季施工的实际情况,特拟定如下措施在施工中执行:

4.2.1施工措施

4.2.1.1当环境温度低于4.1条中要求时,必须对焊件进行适当的预热,提高焊件的温度。

4.2.1.2在0℃及以下低温下,壁厚≥6mm的耐热钢管子、管件和厚度大于等于34mm的板件在焊接时预热温度可按照规定值提高(30-50)℃。

4.2.1.3在-10℃及以下低温下,壁厚15mm的碳素钢管在焊接时应适当预热。

4.2.1.4对于最低环境温度要求为5℃的B-Ⅲ类钢大口径管道焊接时,在其焊接防寒、防风棚内用电加热发散的热量、碘钨灯等提高环境温度。

4.2.1.5在重要钢结构焊接时,当焊接作业区环境低于0℃时,应将构件焊接区各方向大于或等于2倍钢板厚度且不小于100mm范围内的母材,加热到20℃以上后方可施焊,且在焊接过程中均不应低于这一温度。实际加热温度应根据构件构造特点、钢材类别及质量等级和焊接性、焊接材料熔敷金属扩散氢含量、焊接方法和焊接热输入等因素确定,其加热温度应高于常温下的焊接预热温度,并由焊接技术责任人员制定出作业方案经认可后方可实施。作业方案应保证焊工操作技能不受环境低温的影响,同时对构件采取必要的保温措施。

4.2.1.6对于比较集中的焊接项目必须采用防火篷布搭设防寒、防风棚,防寒、防风棚要求四周密闭,四角用铁丝进行绑扎、固定;对于部分困难位置或难以采取密闭挡风、取暖等情况的杂项管道,可以采取电加热法或火焰加热法,并扩大加热范围;室内视环境温度确定是否需要搭设防寒棚。

4.2.1.7当环境温度达不到第4.1条规定时,在防寒、防风棚内应加设碘钨灯,以此提高环境温度(碘钨灯数量应以施工范围而定)。

4.2.1.8对于需要进行热处理的焊口,焊后应立即进行热处理;若不能立即进行热处理,则应立即进行后热处理。

4.2.1.9低温下焊口焊接时,须用温度计或红外测温仪对焊接场所环境温度、焊口层间温度进行监控。

4.2.1.10当环境湿度大(如阴雨、雾、雪天),应在防寒、防风棚内加设碘钨灯,并对焊接工件进行火焰烘干处理,以降低焊接区域内的湿度。

4.2.1.11小口径管道施焊过程中若被迫中断,无法当天完成焊接,再次施工前应对该未完成的焊口进行火焰烘干、预热处理;T91小口径管道必须当天焊接完成;大口径管道无法当天完成的,应用电加热进行后热处理或按规定温度恒温至第二天再次进行焊接。

4.2.1.12待热处理焊件表面有水时,在热处理前应将表面水烘干。

4.2.1.13热处理过程中保温材料受潮时,应及时更换。

4.2.1.14严格控制温差,防止骤冷到骤热温度差急剧变化产生裂纹:

施焊过程中,不可避免会由于打磨焊瘤,清除飞溅,更换焊材,期间焊接热影响区多次发生由高温向低温的转变过程,这一过程极其容易产生裂纹,这一点应高度重视,减少一切不必要的焊接作业时间内的非焊接作业,缩短焊接工序间隔时间优为重要。

4.2.1.15管道在焊接前应将两头进行封堵,防止在焊接和热处理时穿堂风快速降低焊缝温度。

4.2.1.16控制焊后温度:采用石棉或加热器保温,让焊缝缓冷。

4.2.1.17如果施工环境确实无法满足要求时,应停止施工,待环境情况好转并做好防护措施后才可继续施工。

5.?安全措施

结合焊接冬季施工特点,特制定焊接施工危险点控制措施,主要施工控制危险点:触电和防火、防爆;高空坠落;防滑、防冻。

5.1进入冬季气候干燥,容易引起火灾,在施工前清除施工点及接地点周围易燃易爆物品,或采取可靠的隔离或防护措施;油区作业严格执行油区安全管理的有关规定;合理利用石棉布等隔离设施,在炉膛内焊接时,应经常检查自己工作区域周围的安全状况,工作结束必须切断电源仔细检查工作场所周围及防护措施,确认无起火危险方可离开。

5.2严禁在储存或加工易燃、易爆物品的场所周围10m范围内进行焊接、切割与热处理作业。

5.3及时清理施工点的积水、积冰和霜雪,防止发生滑倒。

5.4对高处作业的脚手架、走道及设备上要进行检查,并作好防滑、防坠落等安全措施。

5.5现场道路以及脚手架、跳板和走道上的积水、霜雪应及时清除并采取防滑措施。

5.6上下走梯、脚手架要抓牢,踩实,防止滑跌。

5.7遇有六级及以上大风或恶劣气候时,如无采取必要措施,应停止露天高处焊接作业。

5.8严禁随身携带电焊导线或气焊软管攀爬走梯、脚手架或从高处跨越。

5.9穿防寒工作服、绝缘棉鞋,防止冻伤。

5.10焊工在施工时应注意周围的施工环境,照明及取暖工具的电源线布置整齐,且绝缘良好。在狭小或潮湿场所进行焊接工作,应垫以木板或采取其他防止触电的措施,并设监护人。

5.11进行焊接、切割与热处理作业时,作业人员应穿戴专用护目镜、工作服、绝缘鞋、皮手套等符合专用防护要求的劳动防护用品。

5.12严禁采用明火(烘把、割刀、火堆等)进行取暖。

5.13《安全风险识别及控制对策表》(RCP表)见附录A,并执行其他锅炉安装、焊接相关作业指导书中的安全施工措施及RCP表。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