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预防监控措施 - 制度大全
职责大全 导航

建设工程预防监控措施

编辑:制度大全2019-05-05

加强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保证安全生产措施正常进行,在各种环境下发生伤亡事故,各预防监控措施和应急预案均能得到体现,从而达到现场人员及作业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在建设工程安全生产保证体系,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以及不良环境条件更好地得到控制。根据本企业经营范围内的实际情况主要有下列几种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

一、措施:

(一)坍塌预防监控措施

1、基坑支护与降水预防监控措施:

(1)编制针对工程特点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进行审批。

(2)严格按施工组织设计(方案)进行施工,对作业人员进行详细安全技术交底,并做好记录。

(3)派专人对基坑及降水井等进行巡视,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和启动应急预案。

(4)对进场防护材料严把质量检测关。

2、土方工程预防监控措施:

(1)土方工程中的挖方和填方均应严格按标准规范进行放坡,防止土方因边坡失稳而坍塌。

(2)做好现场临时排水沟,均做到无自然水流到操作四周。

(3)派专人对土方边坡进行巡视,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和启动应急预案。

(4)施工现场四周堆放其它建筑材料保持合理距离。

3、模板工程预防监控措施:

(1)编制针对工程特点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进行审批,严格按施工组织设计及专项方案进行施工,对模板支撑的刚度、强度进行复验。

(2)模板分项工程竣工后必须组织验收,合格后再进入下部工序施工。

(3)严把材料质量进场关,模板、支撑应与施工方案对应,严禁不合格材料投入使用。

(4)对大跨度及悬挑结构为重点监控。

(5)实行模板拆除审批制度。

(6)派专人看护并设立警示标志,在浇筑砼时应派不少于2人在模板下部进行巡视,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和启动应急预案。

4、脚手架工程预防监控措施:

(1)施工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对作业人员进行详细安全技术交底。

(2)施工作业人员必须对照施工方案进行操作,满足方案要求。

(3)对脚手架实行分段验收,验收合格方可投入使用。

(4)对脚手架的拉结支撑应进行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5)脚手架的基座,不允许有立杆悬空,发现后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6)钢管及扣件进行检查及送检,不合格产品坚决清退出场。

(7)钢管间连接应用适当类型的扣件进行连接。

(8)脚手架拆除时严禁非操作人员在脚手架上进行任何作业。

(9)经常派专人进行脚手架巡视检查,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和启动应急预案。

(二)高空坠落

1、外脚手架作业预防监控措施:

(1)无关施工人员不得上外脚手架从事任何事项。

(2)施工作业人员应戴安全带,同时应检查固定好否。

(3)外脚手架施工层应满铺脚手架。

(4)脚手架外侧全封闭密目网应悬挂牢靠,安全网应进行验收,保证安全网的质量及悬挂质量符合要求。

(5)外脚手架上严禁乱堆放工具及材料等物。

(6)6级以上大风、雨天及雷雨天严禁上架作业。

(7)严禁多人及在一垂直面同时作业。

(8)脚手架拆除应按有关规定进行,并设警界区。

2、物料提升机作业预防监控措施:

(1)操作工及信号工应持证上岗,对应要一致。

(2)各种进入物料提升操作人员均要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3)严禁超载或带病作业。

(4)物料提升机应经公司验收合格及有检测资质的单位进行检测,合格方可投入使用。

(5)物料提升机操作棚及架前防护棚应搭设规范。

(6)各楼层应在平台上设安全门及防护栏杆,同时安置锁。

(7)应经常巡视检查吊篮、滑轮及钢丝绳,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8)在架体上明显位置设立安全警示标志。

(9)操作人员上吊篮前必须要启动保险装置,后进入吊篮取建筑材料。

(10)装拆应由专业人员进行施工,并派人看护。

3、门窗敞口作业预防监控措施:

(1)操作人员应使用安全带。

(2)操作人员庆保证身体重心在门窗口内。

(3)施工前应做合理高度操作平台。

4、模板安装预防监控措施:

(1)上岗前对每个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2)设置适当的操作平台。

(3)对应操作人员要同起同落。

(4)高空作业应系安全带。

(5)材料工具不能随手乱收。

(三)触电预防监控措施:

(1)现场电工作业人员应持证上岗。

(2)施工现场用电需按临时用电组织设计(方案)进行施工。

(3)严格按三级配电进行,严禁乱拉乱搭。

(4)末级配电箱与操作现场要保持合理距离。

(5)电工应每天对配电房、配电柜、开关箱、线路等进行巡视并做好记录,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6)电气设备及线路应注意防火、防潮。

(7)应在显眼处设置防触电标志。

(8)机具设备施工人员应注意与电绝缘,如戴绝缘手套,穿绝缘胶靴等。

(四)火灾预防监控措施:

(1)对照施工总平面布置要求布置足够消防器材。

(2)严格执行三级动火审批制度。

(3)成立义务消防队并组织训练消防队伍。

(4)在易发生火灾部位配置适当类型消防器材,并设置禁烟、禁火标志。

(5)木工棚及配电房等为防火重点区域应重点巡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

(五)机械预防监控措施:

(1)施工机具操作人员均应持证上岗,并在搅拌机、卷扬机旁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2)机械维修应由专业维修人员进行。

(3)施工人员应严格按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作业。

(4)定期组织专业人员检查,并作好记录,通报检查结果。

篇2:基坑开挖施工安全监控防范措施

一、编制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以及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现场实际情况编制。

二、目的

明确基坑开挖一般和重大危险源概况,熟悉基坑开挖一般和重大危险源应急计划,规范项目安全管理行为,保障国家财产和员工人身安全。

三、安全监控防范措施

1、加强对从事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坚持“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强化安全意识。牢牢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

2、基坑开挖前,由工程部向工区和作业队进行施工技术和安全交底,工区和作业队主管工程师负责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教育和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

3、现场指挥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交底,坚持安全第一,抓好安全管理工作,确保基坑开挖作业人员的安全。

4、在基坑开挖之前,工区和作业队要认真落实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的各项安全制度,充分发挥作业人员切实做好安全生产的积极作用,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5、负责基坑开挖的作业班组,班组长必须坚持工前安全讲话、工中安全检查、工后安全评议活动。听取和采纳本班组人员对安全生产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6、在高边坡脚下开挖基坑时,班组安全员应对边坡进行检查,确认无安全危险后才允许班组人员进入现场作业,并随时观察边坡有无异常情况发生。

7、人工开挖基坑深度超过1.2m要设置人行梯,并视地质情况设置护壁,施工中要严格按照设计坡度开挖,严禁局部开挖深坑再从底层向四周掏土,违者将按项目部“安全奖惩办法”予以处理。

8、机械开挖基坑要严格按照机械操作规程进行,应保持与基坑有1~1.5m的安全距离,并设专人指挥,指挥人员不得违章、强令作业人员冒险作业,违者将按《安全生产法》的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9、开挖基坑遇到涌水、涌砂、边缘坍塌等危险情况时,采取防护措施后,要立即撤除作业人员和机械设备,以保障作业人员和机械设备的安全。对延误时间造成事故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10、当基坑开挖需要放炮时,必须由经考试合格持有爆破证的人员承担,放炮前非爆破作业人员必须撤离到安全地区,炮后20分钟经检查确认无安全隐患时,作业人员方可进入现场施工。必须遵守执行。

11、基坑开挖前后对其附近的危石、危土予以清除。

12、雨季施工要备好抽水机,以防基坑积水坍塌。

13、做好基坑放坡工作和监控测量。

篇3:脚手架上发生高处坠落事故预防措施

一、脚手架上发生高处坠落事故的主要原因分析

1、作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自我保护能力差,冒险违章作业。

一是架子工从事脚手架搭设与拆除时,未按规定正确佩带安全帽和安全带。许多作业人员自恃“艺高人胆大”,嫌麻烦,认为不戴安全帽或不系安全带,只要小心一些就不会出事,由此导致的高处坠落事故时有发生。

二是作业人员危险意识差,对可能遇到或发生的危险估计不足,对施工现场存在的安全防护不到位等问题不能及时发现。

2、脚手架搭设不符合规范要求。在部分施工现场,脚手架搭设不规范的现象仍比较普遍,一是脚手架操作层防护不规范;二是密目网、水平兜网系结不牢固,未按规定设置随层兜网和层间网;三是脚手板设置不规范;四是悬挑架等设置不规范,由此导致了多起职工伤亡事故的发生。

3、脚手架材质不符合要求,使用前未进行必要的检验检测;

4、脚手架搭设与拆除方案不全面,安全技术交底无针对性。项目部重视施工现场、忽视安全管理资料的现象比较普遍,应当编制专项安全技术方案的专项施工工程,如脚手架搭设与拆除、基坑支护、模板工程、临时用电、塔机拆装等,不编制施工方案,或者不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照抄标准、规范,应付检查。安全技术交底仍停留在“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安全帽”的层次上,缺乏针对性。工程施工中凭个人经验操作,不可避免地存在事故隐患和违反操作规程、技术规范等问题,甚至引发伤亡事故。

5、安全检查不到位,未能及时发现事故隐患。在脚手架的搭设与拆除和在脚手架上作业过程中发生的伤亡事故,大都存在违反技术标准和操作规程等问题,但施工现场的项目经理、工长、专职安全员在定期安全检查、平时检查中,均未能及时发现问题,或发现问题后未及时整改和纠正,对事故的发生负有一定责任。

二、在脚手架上发生伤亡事故的预防措施

1、加强培训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杜绝违章作业。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是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基础工作。项目部要完善内部教育培训制度,通过对职工进行三级教育、定期培训,开展班组班前活动,利用黑板报、宣传栏、事故案例剖析等多种形式,加强对一线作业人员,尤其是农民工的培训教育,增强安全意识,掌握安全知识,提高职工搞好安全生产的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得以贯彻执行。脚手架等特殊工种作业人员必须做到持证上岗,并每年接受规定学时的安全培训。上岗人员应定期体检,合格者方可持证上岗。员工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安全帽,禁止穿拖鞋或光脚;高空、悬崖和陡坡施工,必须系安全带。

2、制定有针对性的、切实可行的脚手架搭设与拆除方案,严格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安全防护方案是规定施工现场如何进行安全防护的文件,所以必须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针对现场的施工环境、施工方法及人员配备等情况进行编制,按照标准、规范的规定,确定切实有效的防护措施,并认真落实到工程项目的实际工作中。

3、加强脚手架构配件材质的检查,按规定进行检验检测。达不到使用要求的安全防护用具及构配件不得使用。旧钢管使用前要对钢管的表面锈蚀深度、弯曲变形程度进行检查。旧扣件使用前应进行质量检查,有裂缝、变形的严禁使用,出现滑丝的螺栓必须更换。

4.严格执行脚手架搭设与拆除的有关规范和要求。

(1)脚手架作业层防护要求

脚手板:脚手架作业层应满铺脚手板,板与板之间紧靠,离开墙面120-150mm;当作业层脚手板与建筑物之间缝隙大于150mm时,应采取档脚板防护措施。并应在脚手板下设随层兜网。

防护栏杆和挡脚板:均应搭设在外立杆内侧;上栏杆上皮高度应为1.2m;挡脚板高度180mm;中栏杆应居中设置。

密目网与兜网:脚手架外排立杆内侧,要采用密目式安全网全封闭。密目网必须用符合要求的系绳将网周边每隔10-20cm系牢在脚手管上。建筑物首层要设置兜网,向上每隔3-4设置一道,作业层下设随层网。兜网用系绳系牢,不可留有漏洞。密目网和兜网破损严重时,不得使用。

(2)连墙件的设置要求

连墙件的布置间距除满足计算要求外,尚不应大于最大间距;连墙件宜靠近主节点设置,偏离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300mm;应从底层第一步纵向水平杆开始设置,否则应采用其它可靠措施固定;宜优先采用菱形布置,也可采用方形、矩形布置。连墙件中的连墙杆或拉筋宜水平设置,当不能水平设置时,与脚手架连接的一端应下斜连接,不应采用上斜连接。

(3)剪刀撑设置要求

每组剪刀撑跨越立杆根数为5-7根;高度在24m以下的单、双排脚手架,必须在外侧立面的两端各设置一组,由底部到顶部随脚手架的搭设连续设置;高度24m以上的双排架,在外侧立面必须沿长度和高度连续设置;剪刀撑斜杆应与立杆和伸出的横向水平杆进行连接;剪刀撑斜杆的接长均采用搭接。

(4)横向水平杆设置要求

主节点处必须设置一根横向水平杆,用直角扣件扣接且严禁拆除;作业层上非主节点处的横向水平杆,宜根据支承脚手板的需要等间距设置,最大间距不应大于纵距的1/2;使用钢脚手板、木脚手板、竹串片脚手板时,双排架的横向水平杆两端均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纵向水平杆上。

(5)脚手架拆除要求

拆除前的准备工作:全面检查脚手架的扣件连接、连墙件、支撑体系是否符合构造要求;根据检查结果补充完善施工方案中的拆除顺序和措施,经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由工程施工负责人进行拆除安全技术交底;清除脚手架上杂物及地面障碍物。

拆除时应做到:拆除作业必须由上而下逐层进行,严禁上下同时作业;连墙件必须随脚手架逐层拆除,严禁先将连墙件整层或数层拆除后再拆脚手架,分段拆除高差不应大于2步,如大于2步应增设连墙件加固;当脚手架拆至下部最后一根长立杆的高度时,应先在适当位置搭设临时抛撑加固后,再拆除连墙件;当脚手架分段、分立面拆除时,对不拆除的脚手架两端,应按照规范要求设置连墙件和横向斜撑加固;各构配件严禁抛掷至地面。

篇4:建筑施工中物体打击事故预防措施

一、建筑安全生产形势分析

2007年全国建筑业共发生伤亡事故2278起,死亡2722人,同比增加48起,上升2.2%,死亡人数增加176人,上升6.9%(房屋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安全事故840起,死亡1011人,同此下降5.4%和3.53%。其中,较大以上事故38起,同比下降2.5%;死亡159人,同比上升8.9%),其中,发生较大事故96起,死亡357人,同此减少7起,下降6.8%,死亡人数减少26人,下降6.8%;发生重大事故5起,同比增加4起,上升400%,死亡55人,同比增加44人。发生特别重大事故2起,死亡99人。高处坠落事故仍是多发类型,占事故的40%以上,物体打击占13%。

二、物体打击事故发生的原因

物体打击伤害是建筑行业常见事故中四大伤害(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触电、机械伤害)中的一种,特别在施工周期短、劳动力、施工机具、物料投入较多、交叉作业时常有发生,主要原因有:

1、交叉作业劳动组织不合理。

2、作业人员从高处往下抛掷建筑材料、杂物、建筑垃圾或向上递工具。

3、脚手板不满铺或铺设不规范,材料堆放不稳、过多、过高。

4、拆除工程未设警示标志,周围未设护栏或未搭设防护棚。

5、风揽绳、地锚埋设不牢或风揽绳不规范、不合格。

6、起重吊装未按“十不吊”规定执行。

7、平网、密目网防护不严,不能很好地去封住坠落物体。

三、物体打击事故基本安全要求

1、作业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按规定配戴好安全帽,并且在规定的安全通道内出入、上下,禁止在非规定通道行走。

2、砼搅拌机、钢筋下料处等要搭设防护棚,并且所使用材料能防止高空坠物穿透。

3、施工过程中予留洞口必须用坚硬板封闭、固定。

4、物料传递不准往下或向上乱抛。所有物料应堆放平稳,不得放在临边及洞口附近,不能妨碍通行。

5、拆除或拆卸作业要在设置警戒区域、有人监护的条件下进行;对拆卸下的物料、建筑垃圾要及时清理和运走,不得在走道上任意乱放或向下丢弃。

四、预防物体打击的措施

1、班前安全技术交底,认真学习安全规程,克服麻痹思想,做到有的放失。

2、安全防护用品要保证质量,及时调换、更新。

3、拆除工程要做好施工方案,并按要求搭设防护隔离棚和护栏,设置警示标志和搭设围挡。

4、时常检查地锚埋设的牢固程度和风揽绳的使用状态,禁止使用故障设备。

5、及时清理脚手架和安全网内材料、杂物、做到不超重、不超高、稳固可靠。

6、改正陋习,严禁往下或向上抛掷建筑材料、杂物、垃圾和工具;所使用工具,必须放入工具袋或工具箱。

7、平网严格按要求设置,并且牢固。

8、尽量避免上下垂直作业。分层作业时,应设置隔离设施。

9、做好“三宝”?、“四口”、“五临边”防护。

10、脚手架严格按规范搭设,爬模架、吊篮、挑架要经专业技术人员验收后使用。

五、物体打击应急预案

1、建立健全应急预案组织机构,物体打击事故应急处理要有该组织机构负责。

2、日常备有应急物资、如简易单架、跌打损伤药品、纱布等。

3、发生物体打击事故后,第一时间通知应急组织机构,及时对外联络,拨打“120”,并向主管部门汇报。

4、应急抢救:事故发生后,马上组织抢救伤者,首先观察伤者受伤情况、部位,工地卫生员作临时治疗,简易处理后及时送就近有条件的医院抢救,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和财产损失。

结束语:

物体打击事故多发,给社会和家庭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甚至破坏家庭幸福。何元菊被架管穿胸一例,就是典型的物体打击事故,为预防此类事故发生、建筑施工参建各方要深入开展安全标准化管理,认真执行现行的安全技术标准、规范和规程,物体打击事故是完全可以减少和避免的。

篇5:建筑施工伤亡事故预防措施

“建筑安全生产管理”作为《建筑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体现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这一指导方针,明确了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必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的责任制度和群防群治制度,为约束和规范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行为提供了法律依据。从近几年各类伤亡事故发生的部位和事故原因分析情况看,“预防为主”这一安全生产指导方针的核心还没有在施工现场得到认真贯彻,预防事故发生的措施还不完善。因此,在加强安全生产法制建设,用法律手段来指导安全生产工作的同时,还必须进一步完善伤亡事故的预防措施并抓好落实,这些措施主要是:

(1)健全安全监督机构,强化责任落实安全监督机构是贯彻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法律、法规,制止施工企业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法施工及督导企业落实施工安全检查标准、施工安全技术规范的监督管理执法队伍。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完善建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运行机制,建立健全各级建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配备建筑工程专业、电气专业、建筑机械专业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实施责任安全监督员制及安全监督员岗位资格证制,建立起一支专业技术水平高、业务能力强、政治素质过硬的监督管理执法队伍,形成完整的施工安全监督管理网络。

(2)设置专职安全组织管理机构,健全安全生产管理保证体系一是充分发挥安全管理机构的作用。安全管理部门是企业生产方针、法规,实行安全目标管理的智囊和具体工作部门,是领导的参谋和助手。建筑施工企业及其所属工区、工程处都必须依据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设置专职安全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技术人员;工程项目部应成立以项目经理为负责人的安全生产管理小组,配备专职及兼职安全管理人员;所属班组要设不脱产安全员,实行“大号负责制”,坚持岗位安全检查、安全值日和安全活动制度并做好班组安全活动记录。二是健全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六大保证体系,即:以企业法定代一人为首的各级生产指挥、安全管理保证体系;以党委书记为首的各级党组织贯穿于施工生产过程的思想政治工作保证体系;以工会主席为首的各级工会组织,“宣传、教育、协调、督促”的群众监督保证体系;以团委书记为首的团员、青年组织安全生产保证体系;以工程师、总经济师、总会计师为首的安全技术、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安全技术经费计划保证体系;以安全部门为主的专业安全监督、检查保证体系,使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层层有人抓,级级有人管,从而形成强大有力的安全生产管理网络。

(3)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实施安全责任目标管理建立和健全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核心的各项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是保证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建筑法》的第四十四条规定,“建筑施工企业必须依法加强对建筑安全生产的管理,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度,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伤亡和其他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企业应依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建立健全各级各部门、各类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安全生产检查制度,安全技术措施制度,职工伤亡事故统计报告制度,防护用品使用管理制度,安全生产责任考核奖惩制度,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品保管制度,现场消防管理制度,班组安全活动制度;实施安全责任目标管理,层层分解,逐级落实,按照“安全生产一票否决权”、“管生产必须安全”、“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的原则,增强各级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心,使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层层有人负责,做到齐抓共管,责任明确。

(4)“以人为本”,加强职工安全技术教育培训这是减少“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伤亡事故的重要措施。各级行业管理部门及企业必须依法对从事建筑施工安全技术和管理工作的人员进行严格的专业培训,开展以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安全技术规范等为主要学习内容的年度培训考核,实施持证上岗;企业每年必须对职工进行一次专门的安全培训,并开展多层次、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以全面提高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及自我防护能力,共同增强搞好安全生产的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得以更好地贯彻执行。本文来源:考试大网

(5)强化安全技术措施的落实,开展多层次的安全检查这是预防事故发生、确保施工作业人员人身安全,积极促进工程建设顺利进行的重要措施和最佳途径。建筑施工生产,一方面必须结合工程的具体特点,编制有针对性的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及基础施工支护方案,施工现场安全防护方案,模板工程施工方案,脚手架搭设、拆除方案,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物料提升机(龙门架、井字架)安装、拆除方案,外用电梯方案、拆除方案,塔式起重机安装、拆除方案,起重吊装作业方案,实施措施方案审批制、落实考核制及执行检查制;另一方面必须以贯彻部颁标准为基础,开展各级行业检查,企业及项目部定期检查,班组班前班后自检及互检等多层次的安全生产检查,真正达到通过检查发现事故隐患,及时采取积极整改措施,遏制伤亡事故发生之目的。

(6)严格执行安全技术交底制度及开展班组安全活动是预防伤亡事故发生的重要环节建筑工程施工是一项复杂的生产过程,人员流动性大、露天、高处作业多,作业环境变化大,手工操作、劳动繁重且体力消耗大等特点,说明了建筑业是一个事故多发行业,因此,在施工中必须结合工程实际,一方面按作业环境、作业部位及工作内容进行分部、分项施工安全技术交底并严格检查执行情况;另一方面,开展多种形式的班组岗前安全教育、技术交底,岗后安全总绳索等安全教育活动,使安全生产工作深入到每一班组、每一工作环节。

(7)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开展施工安全专项治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建筑施工企业应不断改进生产工艺,采取新技术,加快实现机械化、自动化进程,大大减少工人劳动强度,不断提高施工安全技术水平,为安全生产创造条件。一是在对“四口”、“五临边”按部颁标准进行水平及立体防护的同时,设置定型化、工具化的防护栏杆、防护门、防护盖板及转动部位防护罩等防护用具;二是设置统一的标准化安全警示牌、标志牌,发挥其警示牌、标志牌,发挥其警示作业人员促进安全生产的作用;三是严格检查锅炉、压力容器、提升设备、塔吊、施工机具等的安全设施,对提升设备设置开门自锁停靠装置和防附落断绳保险装置,实行大型机械设备准用证制度,坚持预防性的机械强度试验制、电气绝缘检测制、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和有计划的检修制,使“物的不安全”状态造成的伤亡事故得到有效地遏制。

(8)严格防护用品采购、保管使用制度,遏制假昌伪劣防护用品流入施工现场安全防护用品是施工生产过程中预防事故、保护工人安全和健康的一种辅助手段,不正确使用防护用品或使用假冒伪劣防护用品而造成的伤亡事故屡见不鲜。从近几年的实际效果看,建筑施工现场实施防护用品推荐证、准用证及产品出厂检测合格证,健全防护用品交易市场或设置防护用品专营经销处,不仅使非法商贩不能随心所欲地到处假冒伪劣防护用品,也为施工企业提供了防护用品采购对照标准和场所,可以说这是遏制假冒伪劣防护用品流入施工现场的一条最佳途径。作为施工企业,不仅要提高对各种防护用品的识别能力,而且还应有完备的检测手段或检测设施,在健全防护用品采购台帐及检测记录等方面不走过场,真正为职工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作业环境,确保职工身心健康。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