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风工危险源辨识 - 制度大全
职责大全 导航

通风工危险源辨识

编辑:制度大全2019-05-05

一、工作流程

材料、工具准备→作业场所安全检查→作业(安装、拆除局部通风机、施工风

门、施工密闭)→清理文明生产

二、危险源

1、施工现场环境不完好(帮、顶)及施工现场运行车辆;

2、没有检查施工现场瓦斯浓度;

3、安装局部通风机位置不正确,不符合标准化标准;

4、没有掏槽或掏槽深度不够;

5、密闭质量不符合规定;

6、风门质量不符合规定;

7、对通风设施没有维护或维护不及时。

三、预控措施

1、定期对全矿井通风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通风系统稳定;

2、进入施工现场前检查作业地点瓦斯浓度;

3、选择合适位置安装局部通风机,符合局部通风机质量标准化标准;

4、掏槽顺序按照先上后下的原则进行,深度必须符合规定;

5、密闭施工质量必须严格按照密闭设计和质量标准施工;

6、风门施工质量必须严格按照密闭设计和质量标准施工;

7、进入施工现场前检查作业地点帮、顶完好及施工现场无运行车辆,方可施工。

四、作业标准

1、风机安装在进风巷道中,距掘进巷道回风口不小于10m,必须吊挂或垫高,离地高度大于0.3m;风筒要环环吊挂,吊挂平直;

2、风门间距:行人风门间距不得小于5米,通车风门间距不得小于15米,墙体厚度不得小于500mm,风门1组2道;

3、立风门框要向顺风方向倾斜80°一85°,同时用拉杆将门框的各部固定

4、砌筑风门墙垛时,必须用不燃性材料砌筑,砌筑的墙体与巷壁之间必须充填饱满,不得留有空隙;

5、在高处施工时,必须将脚手架搭设底板坚硬处,搭设要牢固、可靠,不得歪斜、晃动;

6、在打板闭时要安装不少于4根的立柱,立柱分布均匀,两帮的立柱要紧靠煤帮,立柱下要挖柱窝,柱窝深度不少于200mm,主柱顶端要用木楔背紧;木板从上至下鱼鳞搭接、黄泥勾缝;

7、掏槽深度不得小于300mm,见硬帮硬底;墙体不得出现重缝,干缝,厚度不得小于500mm;

8、墙面要平整光滑,每平方米凹凸不超过lcm,严密不漏风,做到手摸无感觉,耳听无声音;

9、清理现场文明生产。

篇2:建筑业职业安全健康危害辨识

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也是职业安全健康风险较大的行业之一,在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风险分级中定为乙类风险,是认可中强制认证的专业之一。笔者在审核的实践中体会到,危害辨识作为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运行的基础,其辨识的充分性及合理性,是一个组织体系能否持续有效运行并改进绩效的根本问题所在。

在《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审核规范》中,“危害”是这样定义的:“危害(hazard):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一个组织危害辨识的数量、深度及广度,是组织中人员安全健康意识的表现之一。很难想象一个只辨识了几条危害的建筑企业,员工的安全健康意识及安全健康素质会达到较高的水平;反之,一个企业如能详尽地辨识出其各类活动、各类场所中所存在的危害,正是组织体系运行基础雄厚之所在,也是组织人员安全健康意识达到相当水平的标志之一。

1通过识别建筑产品形成与各工序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危害来全面识别危害

大的建筑群是由一个个单体建筑组成的,应详尽地辨识出单体建筑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危害。而一个单体建筑的形成是由各个分部工程组合而成,分部工程又是由各个分项工程组合而成,分项工程又是由建筑材料通过不同的工序过程而形成的。所以,一个建筑群,都可以分解为一个个小小的工序组合。综上所述,按照不同的施工工序过程中存在的危害来辨识建筑业的风险是可行的,辨识出的危害结果也是可信和比较充分的。

首先,在辨识之初,企业要组织技术人员成立“工序分析组”,对本企业施工过程中的工序进行详尽的分析。在分析各工序的过程中,可以参考一些在目前已成型的施工工艺大全等资料,以便书约工序分析的时间。例如,一个住宅楼,主要由基础、主体、屋面、装修、门窗、水电安装等各个分部组成,基础分部工程的形成过程存在测量放线、地基勘查、挖土方、基础垫层、底板钢筋、底板混凝土等多个工序。按照相同的思路,其它分部工程也都可以分解至多个工序,识别应尽可能详细。

其次,结合组织的实际情况,由技术、材料、安全、卫生等相关职能人员成立“危害辨识组”。结合每一个工序所需要的人员、材料、机具、施工方法、工序形成时所处的工作环境等,即建筑业通常所讲的“人、机、料、法、环”这几个环节入手,分析每一个工序形成过程中以上因素可能造成的危害。下面笔者结合底板混凝土灌注施工工序中存在的危害进行分析。

(1)人员因素造成的危害:使用身体不健康的人员、不具有相应岗位操作能力的人员、没有经过安全教育培训的人员,发生伤害的情况是比较多见的。

(2)机具使用中的危害:灌注混凝土的过程中用到的机具有混凝土泵、小推车、铁锹、振动棒、配电箱等。以上每一种工具的使用,在建筑业都发生过相应的伤害,比如混凝土泵运输、组装以及在输送混凝土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小推车使用过程中将人刮倒或碰伤;铁锹铲伤人;振动棒使用过程中的震动以及噪声对操作人员健康的影响和造成的职业病;配电箱使用不符合规定、非电工操作等。

(3)材料使用中的危害:组成混凝土的主要成分是水泥、石子、砂子、水以及外加剂等。如材料部门在采购的时候未对材料供方做职业安全健康评价,特别是在外加剂的采购方面;使用了不合格的材料;运输过程中存在的危害。

(4)施工方法及施工措施中存在的危害:如施工方法中无安全健康规定或无该工序危害分析;没有安全交底措施或安全交底措施无针对性、不全面等;对振动棒的使用未做出规定或规定不合理等。

(5)施工过程中所处环境造成的危害:如高温、低温天气造成施工人员中暑或冻伤;夜间、雨天、大风天气施工,会对人的行为能力造成不同程度的障碍,会出现新的危害因素,在辨识时注意不要遗漏。

(6)在以上五个方面的辨识过程中,可能存在不同类别的危害交叉出现,要随时记录下来,归并入不同的类别之中,以免遗漏。在辨识一个工序的危害过程中,以上五个方面会起到互相补充的作用,使危害识别的结果更全面、合理和适用。

2依据国家、行业或地方发布的法规、规范、标准、规定推出危害

我们可以依靠获取的法规,来补充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危害识别。比如针对建筑施工用的塔式起重机,辨识危害时结合法规,就会考虑它的生产、运输、安装、验收、使用、拆除、清运出厂等全过程。《起重机械安全监察规定》(劳安字[1991]8号)、《塔式起重机安全规程》(GB5144-94)、《起重机械用钢丝绳检验和报废使用规范》(GB/T5972-86)、《起重机司机安全技术考核标准》(GB6720-86)、《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86)的规定,无疑都是为了更好地控制塔式起重机产生的危害。这样,就可能将此机械全过程中存在的危害全部辨识出来。以上只是一个例子,对建筑业中的脚手架、临时用电、人员管理等都有相应的法规,如《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88)、《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等。

3根据危害控制措施推出危害

每一个建筑企业,在日常的管理活动中有控制本企业安全健康运行的管理措施,如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安全技术措施,专项的安全技术方案以及安全技术交底等。企业实际上已对其危害进行了控制,在危害辨识中将归入危害识别的清单即可。

4对以往事件、事故的调查以及反馈意见的评价作为对危害辨识的补充

每一次事故的发生都有其必然的原因,对于事故产生原因以及事后采取措施的分析,往往又成为预防下一次事故很好的控制手段,又不失为一个比较好的辨识危害的补充途径。

5危害辨识要考虑与建筑业活动有关的所有场所

此项是笔者在审核过程中发现的常见问题之一。如有的危害辨识未考虑工人宿舍,其实工人宿舍中物品的放置、用电、照明情况、人员生理及心理状态等都可能造成不同程度影响;再者办公区的用电、用水、上下楼;食堂的卫生状态、人员健康状况、外购产品如亚硝酸盐、煤气使用、各类电器设施使用等,都可能产生危害。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中的作业场所是指组织生产活动的所有场所,其中应包括办公场所、施工现场、加工场所、材料仓库、机械存放场地等生产场所和人员活动的场所,如宿舍、食堂、卫生间、淋浴间以及采购到达的场所等,在进行危害辨识的时候要充分考虑以上各个场所中的各类设施及其它因素可能造成的危害。

6危害辨识要考虑与建筑业有关的所有活动

包括各职能和层次的管理活动和可施加影响的活动,只有充分地考虑各种活动,才能使危害辨识更符合每一个部门的实际情况。如劳资部门对工人的培训教育以及进场劳务分承包方的安全健康评价;材料部门在材料采购中对材料的评价,对运输、堆放等过程中存在危害的评价等。这些危害都应尽可能全面地辨识出来,这样,体系的运行才有章可循。

7辨识危害一定要识别到危害产生的根源和状态

这是组织在识别危害时常有的问题,也是组织不能细致策划每一个危害控制措施的根本原因所在。识别危害的目的不是要建立一个危害清单,也不是要统计有多少个危害,而是为了使识别出的危害得到有效的控制。所以,把一个危害识别到其产生的根源和状态是非常必要的。

8辨识危害要考虑职业病等人员健康方面的影响

在目前的情况来,看建筑业职业病,虽然没有大的问题,但是还是要考虑的,企业要结合国家有关职业病的分类标准来分析工作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如高温天气的中暑、低温天气的冻伤、振动造成的麻木及疼痛、噪声性耳聋、食物中毒等等,当然,健康方面的问题也要有深入的考虑。

9辨识危害要全面,不要怕麻烦

在辨识危害之初,辨识小组的人员要树立“一定要全面”的思想。危害辨识也是如此,无论是产品、服务、场所、活动等,只要存在危害,就要全部地识别出来,至于其之后的处理方法是风险评价还是进行风险控制的策划,下一步再考虑。如果没有全面地危害辨识做基础,建立起来的体系则是“大眼安全网”,而不是“密目安全网”,难免会有漏掉的电焊条插到人家脑袋上的事情发生!

危害辨识后企业又应如何处理,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一简单的阐述:

(1)结合建筑业经常发生的五大伤害(高空坠落、物体打击、触电、土方坍塌、机械伤害)和企业日常安全健康管理中所控制的重点进行风险评价,其中要包含职业病方面内容。(2)对于辨识出的每一项危害,都要得到有效控制,避免造成伤害或财产损失便于后续工作中对危害的控制。(3)危害辨识后,为了更有效地使用辨识的结果,应使与危害有关的各职能及各岗位人员,充分了解本部门或岗位存在或可能接触到的危害,以利于更好地对危害进行控制。(4)各职能部门和各岗位要结合危害清单及其有关活动及场所的变化,持续地进行危害的辨识和风险评价以及风险控制的策划工作。

篇3:通风区设施工危害辨识采取措施

序号工种危害措施1通风安全工井下上罐带家具容易伤人1、工具放在兜里;2、尽量靠帮;3、人员多时等下一罐。2通风安全工井下行走精神不集中造成歪脚1、大巷行走精神集中;2、斜井行走扶好扶手;3通风安全工绞料截人不到位造成伤人1、加强安全教育;2、现场班长布置截好人3、截人精神要集中;4通风安全工信号不清造成伤人1、加强安全教育;2、绞车司机和信号把勾工持证上岗3、信号不清时重新联系;5通风安全工轨道巷修们过人伤人1、打好招呼;2、有人看护6通风安全工绞车不使保险绳造成跑车伤人1、加强安全教育;2、加强现场使用情况检查3、加强三违考核力度;7通风安全工绞料绞车出绳套伤人1、加强检查;2、出现绳套先处理好后在绞料8通风安全工互相操作时碰伤1、加强自主保安和相互保安;2、工作互相叫应。9通风安全工轨道巷推车撞人1、加强安全教育;2、严禁大巷推车;(车场出外);10通风安全工压力大造成卡缆崩人1、打好支护;2、找皮带护好卡缆以防射出3、清理好现场后路;11通风安全工进入施工地点瓦斯熏人1、带好报警仪检查瓦斯;重点部位派专职瓦检员检查;3、有瓦斯排放好后施工。12通风安全工现场掏槽冒顶伤人1、加强安全教育培训;2、先掏底部,边砌边掏以防抽冒3、掏槽要有人观山;13通风安全工轨道巷修们绞料期间伤人1、禁止交叉作业;2、联系好后施工;

篇4:水上作业危险源辨识技术控制措施

2.1水上作业分类:

1、设置、拆除水上水下设施;

2、修建码头、船坞、船台、闸坝,构筑各类堤岸或人工岛;

3、架设桥梁、索道,构筑水下隧道;

4、打捞沉船、沉物;

5、铺设、撤除、检修水上水下电缆或管道;

6、设置系船浮筒、浮趸、竹木排筏系缆桩以及类似的设施;

7、疏浚、爆破、打桩、拔桩、填埋、挖砂、淘金、采石、抛泥砂石;

8、救助遇难船舶,或紧急清除水面污染物、水下污染物;

9、其他影响通航水域交通安全或对通航环境产生影响的施工作业。

2.2水上作业危险源辨识:

1、落水(溺水):属高度危险,需立即改进。

2、漏电:属高度危险,需立即改进。

3、高处坠落:易发次生事故,属高度危险,需立即改进。

4、漂流物撞击:易发次生事故,属高度危险,需立即改进。

5、洪水:易发次生事故,属高度危险,需立即改进,可按度汛预案处置。

6、渡船过江:比较危险,需要注意。

7、施工人员下水游泳:属高度危险,需立即改进。

三、水上作业安全方案

1、开工前做好以下施工准备

1.1落实水上施工、船只航行安全保障措施;

1.2落实施工机械设备、安全设施、设备及防护用品进场计划;

1.3落实现场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

1.4制订符合施工安全管理制度;

1.5项目部设专职安全员,并持证上岗,每条工作船上设一兼职安全员。每道工序要有项目总工的安全技术交底,安全员的督查;

1.6施工船舶要证照齐全,消防、救生等设备按规定配备,操作人员要有适任证书;

1.7机械设备要设专人操作,专人指挥;

1.8电器设施设防雨措施,危险部位设标志,夜间施工照明要安排专人监护;

1.9临时堆砂区和排砂场,应合理设置专用退水口,项目部安排专人进行值班巡查,配合船队施工;

2、持证上岗

参与本工程的施工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施工前由项目部安全监督部门进行检查确认,登记备案。

3、对施工设备、安全设施(或设备)、防护用品进行检查验收

本工程使用的机械设备,安全设施(设备)、防护用品的安全技术性能对本工程的安全施工有重要意义。每项作业必须有专人对相关设备和防护措施进行认真检查,并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履行,消除隐患,确保各项设备具有良好的安全技术状况,安全可靠。

4、水上船舶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4.1工程船按“内河船舶安全管理规定”显示号灯、号型,明确船舶动态,以便周围船舶及早作出判断,避免事故的发生。

4.224小时派人值班,通知上下行船舶,注意避让。

4.3专人负责收听气象预报,及时根据气象台所提供的风向、风力等情况,制订详细、周密的计划,提前做好随时避风的准备。

4.4施工作业过程中,应根据水流、潮汐等情况,合理按排作业,以确保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

4.5一旦发生碰撞、泄漏等事故,立即联系当地海事部门,采取有效手段,防止安全或污染事故进一步扩散。

4.6施工船舶按规定配备齐全各项消防、救生等设备设施,施工人员能熟练应用。

4.7本地区每年5~9月份是汛期频发季节,该季节的防汛、防雷工作是安全工作的重点。

4.8所有设备的操作人员和施工人员均持证上岗。施工船配备固定的操作人员和指挥人员,具有相应的资质和丰富的经验,从人的素质角度上可以确保施工的安全。

5、安全用电技术措施

5.1现场的供电线路、设备安装维护以及拆除必须由专业人员进行;

5.2对于移动机具以及照明的使用应实行二级漏电保护,并定期进行检查、维护、保养。

5.3工程船舶有自备的发电供配电设备供应,严格执行船舶发电机安全操作规程;

5.4作业船舶按章显示信号,并设置足够的施工照明设施。

5.5做好船舶电气设备的防潮、防漏电措施,确保安全作业。

篇5:危险源检查制度范例

1目的与范围1.1为强化危险源的管理工作,对安监科所辖区域内的危险源、重要危险源和重大危险源实行登记建档,控制管理,防止发生重大伤亡事故,确保安全生产,特制定本制度。1.2本制度规定了本厂所辖区域内的危险源、重要危险源和重大危险源的识别、评价和管理控制的方法和程序。1.3本制度适用于安监科内各单部门及其作业场所和设备设施。2总则2.1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2.2重大危险源的评价原则:1)按GB18218-2000《重大危险源辨识》中所列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质等于或大于临界量确定为重大危险源。2)有以下重大后果的可确定为重大危险源。a.可能导致一次事故造成死亡3人及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50万元及以上后果的危险源;b.可能导致一次事故造成严重社会影响(如爆炸、多人急性中毒、需要社会救助的重大火灾)及其他严重损失(如环境破坏)的危险源;c.可能造成一次坍塌事故死亡3人及以上,或价值损失50万元及以上危险建(构)筑物。2.3重要危险源是指介于重大危险源与危险源之间,为本企业所关注重要的危险源。3职责3.1安监科是安监科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的主管部门,负责制订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办法,并组织实施;负责重大危险源的管理和控制;负责指导重要危险源和危险源的管理和控制。3.2各部门、车间是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的责任部门,负责实施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负责对重要危险源和危险源的管理和控制;配合安监科对重大危险源的控制。4危险源的识别和评价4.1危险源识别范围:本厂区域内所有单位和作业场所,涉及厂区地理位置、生产工艺过程、生产设备、辅助设施、建筑物、材料、运输线路、员工、作业环境及相关方等。4.2危险源识别方法:1)区域划分:按车间(部门),确定出企业基本的危险源识别单元。2)确定基本的识别单元:危险源识别采用“工序(活动)/设备/人员分析法”的方法,以车间或部门工艺、工序(活动)过程为主线,将其工艺、工序(活动)分解成若干个小单元。3)辨识内容:采取现场调查或参照安全性评价检查表中所列项目逐项检查的方法,分别辨识出各工序(活动)区域内的设备设施、人员、工艺、材料、能源、作业环境及相关方等各种类型的危险源。4.3风险评价方法:采取“是非判断法”或“作业条件危险评价法”对每一项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确定重大危险源或重要危险源。1)是非判断法:危险源及可能产生的后果符合下述四种情况之一者,可直接定为重大危险源:a.按GB18218-2000《重大危险源辨识》中所列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质等于或大于临界量的危险源;b.可能导致一次事故造成死亡3人及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50万元及以上后果的危险源;c.可能导致一次事故造成严重社会影响(如爆炸、多人急性中毒、需要社会救助的重大火灾)及其他严重损失(如环境破坏)的危险源;a.d.可能造成一次坍塌事故死亡3人及以上,或价值损失50万元及以上危险建(构)筑物。2)作业条件危险评价法(D=LEC法):根据三种因素的不同等级分别确定不同的分值,再以其乘积D来评价危险性的大小。即:D=L×E×C(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C—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D—危险性分值)。LECD值表L值E值C值分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分值频繁程度分值后果10完全可能10连续暴露100死亡10人以上或财产损失巨大6相当可能6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40死亡3人以上或财产损失较大3可能,但不经常3每周一次暴露15死亡1-2人或一定财产损失1可能性小,完全意外2每月一次暴露7重伤事故0.5很不可能,可以设想1每年几次暴露2轻伤事故0.2极不可能0.52年以上暴露1引人注目,0.1实际不可能////D值分值危险程度风险级别的界限值>320高度危险,需立即整改(D)>120时,列为重要危险源;(D)>200时,列为重大危险源。160~320显著危险,需要整改70~160一般危险,需要注意<70稍有危险,可以接受4.4本企业重大、重要和一般危险源见附件。5危险源的管理和控制5.1危险源管理责任分工:1)重大、重要危险源由安监科安监科确定,一般危险源由各单位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并报安监科备案。2)各单位对所辖管理范围内的重大、重要、一般危险源均负有直接管理责任。3)各单位要对危险源进行重点控制,纳入日常安全检查和系统检查。按要求落实责任班组或责任人。4)安监科对危险源的控制管理情况实施监督、检查。5.2重大、重要危险源的管理1)凡符合GB18218-2000《重大危险源辨识》中所列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质等于或大于临界量的重大危险源,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上报和管理。2)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中存在重大、重要危险源时,工程项目主管责任单位,应在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和初步设计中对重大、重要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并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报安监科组织专家审查认定。在项目完工试运行时,由项目主管责任单位组织安监科、保安科等有关部门对重大、重要危险源的管理控制措施进行安全评价。3)重大、重要危险源的所在单位,对重大危险源都要有完善的安全技术控制防范措施和组织措施(包括对人员的培训与指导,提供安全的设备,对工作人员的水平、工作时间、职责的确定,以及对外部合同工和现场临时工的管理)。4)凡被列入重大、重要危险源的单位,实行三级安全管理控制,即:a.所在班组危险源的安全检查表每天每班检查1次。b.车间(科)危险源的安全检查表每周检查1次。c.安监科危险源的安全检查表每月检查1次(保卫部负责检查重大危险源的消防工作)。5.3各单位对危险源检查中查出的隐患,要按照职责分工,立即落实整改并及时将整改结果记录存档,对查出的重大隐患或暂时无法整改的项目,要以书面形式,对口上报本厂主管职能部门,各职能部门接到报告后,要立即组织危险评估并将落实整改意见报本厂主管领导,同时抄送安监科。5.4安监科安全处及各单位安全部门,要建立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档案(包括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危险源评估与整改、应急计划与措施、消防安全管理),并对控制管理结果及应急救援工作落实情况和器具保管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严格考核。5.5重大及部分重要危险源的所在单位应由主要领导主持制定现场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报本厂安监科批准后实施。1)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包括下述内容:a.任命现场安全事件的管理者和现场主要管理者,并确定他们的义务和责任。b.成立应急控制中心组织,并其明确地点。c.明确设施内外报警和通讯联络步骤。d.评估潜在事故的危险性质、规模以及紧急状态发生时的可能作用。e.在紧急状态下现场工人的行为,包括撤离步骤、紧急处置措施、工程抢险措施、现场医疗急救措施。f.在紧急状态下厂外工人和其他人的行动。g.制订与外部机构联系的计划,其中包括与紧急救援服务机构的联系。2)一旦现场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被确定后,应确保所有工人以及外部应急服务机构了解应急救援预案的内容。并每年演练1次,落实该计划全面执行的情况,从中发现不足和缺陷。3)各单位应尽快修改应急预案以适应现场设施和危险物的变化,修改后的内容应通知所有与应急预案有关的人员。6危险源的更新6.1安监科可以对危险源的评价方法进行必要的修订,并及时传达到各职能部门、车间。6.2各职能部门、各车间应根据生产工艺的调整或变更情况,每年组织开展一次危险源变更情况的评审与评价,对已不存在的危险源剔除,对新产生的危险源进行补充。并将变更情况报安监科。6.3当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发生变化,以及由于业务发展、工艺更新、原材料替代、相关方的要求等方面的影响,造成危险源出现较大变化时,各职能部门、各车间应及时重新识别、评审、评价与之相关的危险源,并将确定危险源报安监科备案。6.4安监科负责重大、重要危险源的更新。7考核7.1危险源的管理实行分级把关,维修工、操作工把关保班组,班组把关保车间(科),车间(科)把关保本厂。凡查出管理责任分解不到位,检查不认真,隐患整改不落实,未建立管理档案,不按时反馈检查结果的要纳入安全生产挂牌承包、月经济责任制考核。7.2安监科对各单位危险源监督检查查出的管理问题和隐患,除对单位考核外,并视情节轻重同时考核单位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及安全部门负责人的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