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环氧乙烷气体泄漏处理流程 - 制度大全
职责大全 导航

某环氧乙烷气体泄漏处理流程

编辑:制度大全2019-05-04

1.环氧乙烷气体泄漏,气体监测器报警。

2.关闭报警器,打开排风机。

3.通知设备科。

4.疏散人群。

5.维修人员着防护装备。

6.进行抢修及处理。

EO气体毒性吸入的处理:

急性吸入:过度接触可引起:呼吸道刺激、头昏、虚弱、恶心(立即或事后发生)、胸痛和神经毒性反应。

慢性吸入:OSHA(美国职业安全和健康局)认为:EO是可疑人体致癌、致畸物。

急救处理:过度接触EO环氧乙烷后立即吸入新鲜空气,尽快看医生。

皮肤接触:液态EO可引起皮肤刺激、皮炎和水泡。

急救处理:用水冲洗接触处,至少15分钟,同时脱去脏衣服,用水和肥皂冲洗污染区,尽快看医生。

消化道接触:消化道接触EO是不常见的暴露途径,液态EO进入消化道,具有腐蚀性,可对消化道粘膜引起严重的刺激和烧伤。

急救处理:立即通知医生或毒物控制中心,喝1至2杯水,用手触咽喉背面引发呕吐,神志不清者,不能引发呕吐或喂入任何物品。

眼接触:眼睛接触EO可引起严重眼损伤,高浓度气体泼溅可引起严重眼刺激和损伤。

急救处理:对于液态EO或高浓度EO气体至少冲洗眼10分钟,立即看医生。

篇2:防止液氨泄漏事故重点要求规范

为规范火力发电厂脱硝项目液氨系统的设计,加强氨装卸、储存、使用安全管理,有效防范氨泄漏造成的人员中毒、火灾及爆炸事故,在严格执行现行国家、行业标准的同时,提出以下重点要求。1总平面布置1.1氨区建(构)筑物的总平面布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规定,不同规范中的具体要求不一致时,应按照其中较为严格者执行。1.2氨区按功能划分为液氨储罐区、蒸发区、卸料区。1.3氨区应集中布置在厂区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一个火力发电厂内液氨储罐应集中布置,并应尽量控制液氨储罐的数量,当液氨储罐数大于3个时,应分组布置,储罐组之间相邻两个储罐的外壁间距应不小于26m[A1],否则应增设高至遮阳棚顶的防火隔墙。1.4氨区内各建、构筑物与相邻工厂或设施的防火间距须符合《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中的相关要求。1.5氨区应设置不低于2.20m的非燃烧实体围墙,并设置两个或以上对角或对向布置的安全逃生门。氨区大门及逃生门均应采用阻燃实体门,向外开,内侧悬挂“安全通道”、“从此通行”标识牌。逃生门不能上锁,且应能自动关闭,门栓处设置“从此打开”提示牌。1.6氨区风向标数量不少于两个,应在液氨区最高处呈对角布置,且处于避雷设施的保护范围内。1.7液氨卸料区应尽可能设置在氨区围墙内,如受场地限制,液氨卸料区只能设于液氨区围墙外的,应在万向充装管道系统周围设置围栏。1.8万向充装管道系统周围应设置防撞桩。1.9氨区控制室和配电间出入口门不得朝向装置区。2系统配置2.1卸料压缩机应采用氨气专用压缩机,压缩机入口前必须设置气液分离器。2.2万向充装系统应使用具有防泄漏功能的干式快速接头,否则应在万向充装系统靠近卸车操作阀的位置增设止回阀。液氨储罐液相进口根部阀前应装设止回阀。2.3应尽量控制液氨储罐本体开孔数量和孔径,液相孔径不得大于DN80。2.4与液氨储罐直接连接的法兰、阀门、液位计、仪表等应在储罐顶部及一侧集中布置,且均应处于防火堤内。2.5液氨储罐本体的外接管道(含排污管)均应设双阀。罐体侧的为手动隔离阀,应尽量靠近储罐本体;另一个为自动阀,可由保护动作自动关闭止漏。2.6液氨系统的管道设计压力不低于2.16MPa,设计温度不低于50℃。与液氨储罐本体连接的第一道阀门、法兰及附件按公称压力4.0MPa选用,其他阀门、法兰及附件的公称压力应不小于2.5MPa。2.7液氨系统管道、阀门、法兰及附件的选材应符合下表要求:序号名称最低设计温度>-20℃≤-20℃1管道20号钢不锈钢2阀门不锈钢不锈钢3法兰20号钢带颈对焊突面法兰不锈钢带颈对焊突面法兰4垫片不锈钢缠绕石墨垫片不锈钢缠绕石墨垫片5连接件35CrMo全螺纹螺柱30CrMoⅡ型六角螺母35CrMo全螺纹螺柱30CrMoⅡ型六角螺母2.8液氨储罐应单独设置高高液位开关(储罐充装系数不大于0.9),自动连锁切断进料装置。2.9液氨储罐应超温、超压保护装置,超温设定值不高于40℃,超压设定值不大于1.6MPa,保护动作时能够自动联锁启动降温喷淋、切断进料。2.10液氨储罐区、蒸发区及卸料区应分别设置氨泄漏检测仪,并定期检验。氨泄漏检测仪报警值为15mg/m3(20ppm),保护动作值为30mg/m3(39ppm)。2.11液氨储罐组四周应设置高度为1m的防火堤,并设置不少于2个通往堤外的台阶。液氨储罐至防火堤内侧基脚线的水平距离应不小于3m。2.12液氨蒸发区应设置高度为600mm的围堰。蒸发器应采用水浴加热,并设置水温超温、筒内液氨液位超高及压力超高报警。2.13应在液氨储罐区、蒸发区、卸料区分别设置安全喷淋洗眼器,洗眼器的防护半径不宜大于15m,水源应采用生活水。2.14液氨区废水应输送至电厂废水处理中心,严禁排入雨水系统。宜配置2台废水泵,单台出力应不小于50m3/h[A2]。废水泵电源应来自不同电源段。2.15液氨储罐基础应设沉降观测点,每年至少观测一次。2.16氨系统管道焊缝应100%进行无损检验。3防静电、防雷措施3.1氨区入口处人体静电导除装置宜采用不锈钢管配空心球型式。地面以上部分高度为1.0m,底座应与氨区接地网干线可靠连接。3.2氨区及氨输送管道所有法兰、阀门的连接处均应设金属跨接线,跨接线宜采用4×25mm镀锌扁钢,或φ8的镀锌圆钢。3.3液氨罐体扶梯入口处应设置人体静电导除装置。3.4卸料区须设置用于槽车接地的端子箱,端子箱应布置在装卸作业区的上风向,并配置专用接地线。3.5万向充装系统两端均应可靠接地。3.6液氨区所有电气设备、远传仪表、执行机构、热控盘柜等均应选用相应等级的防爆设备,防爆结构选用隔爆型(E*-d),防爆等级不低于IIAT1。3.7附近高大建筑物防雷设施的保护范围不能覆盖氨区时,应对氨区单独设置防雷系统。4水系统设计4.1氨区水系统的设计必须由工艺、给排水、消防专业共同设计,确保与罐体直接相连的法兰、阀门、液位计及仪表等可能发生泄漏的部位均在消防喷淋覆盖范围内。4.2液氨区水系统的功能包括:罐体冷却降温、消防灭火、泄漏液氨的稀释吸收。4.3每个液氨储罐的冷却喷淋系统应单独设置,水源为工业水,喷淋强度不小于4.5L/m2·min。4.4消防喷淋水应取自高压消防水系统,室外消火栓用水应取自低压消防水系统。当电厂消防水系统为共用一套管路时,消防喷淋系统与室外消火栓用水应分别从全厂消防水母管接入,且其分支母管均应设置为带有隔离阀门分段的环型管路。4.5氨区消防喷淋系统应采用喷嘴喷淋方式,且为环型布置。设计给水强度不小于9L/m2·min。液氨储罐区的消防喷淋水流量按罐体表面积计算,卸料区的消防喷淋水流量按槽车罐体表面积与万向充装系统覆盖面积之和计算。4.6在满足消防喷淋强度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氨泄漏后的吸收用水,各液氨储罐组的消防喷淋系统总流量应不小于下表规定:液氨储罐公称容积(V)V≤50m350

篇3:气体充装质量保证体系

1、质量保证体系:

(1)充装质量保证体系由组织机构和质量控制两部分组成。

(2)充装质量保证系实行经理,技术负责人和充装员(操作人员)三级负责制。

(3)充装质量保证体系的组织机构由各岗位的岗位责任制来保证。

(4)充装工作的质量控制由各种技术法规、本《手册》、操作规程以及工作标准作保证。

2、组织机构和各类人员的职责与权限:

充装站配备了相应的人员。其中:经理1名,助理工程师职称的技术负责人l名,空检员1名,实检员1名,维修二名,各岗操作工不少于1名,充装工少于2名,办事兼资料员l名。

(1)站长:对本站的行政、充装、技改、科研等日常的管理实行统一领导,全面负责。

(2)技术负责人:分管充装站的技术工作。

A、负责处理充装站的技术问题;

B、负责充装记录的审核签字;

C、负责主持事故的调查分析;

D、负责新技术文件的贯彻实施;

E、负责组织技术学习的业务考核;

(3)安全负责人:

A、在站长的领导下,负责该公司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和管理及其他业务

B、组织公司人员的安全教育,做好安全巡回检查和逐项填写安全巡回检查记录

C、对充装各环节的安全给予监督检查和指导,并有权命令不安全操作人员停止工作并及时向站长汇报

D、负责对公司的消防器材按规定进行更换,对全公司消防器材的完好负责

E、负责设备的维修管理和仪器仪表安全的计量管理

(4)充装负责人:

A、负责按规程要求复验待充气瓶;

B、负责安全、正确地气体充装工作;

C、负责认真填写充装记录;

(5)检查负责人:

A、负责按《规程》对待充气瓶逐一逐项检验。对检验不合格的气瓶负责安排妥善处理并详细记录。

B、负责对充满气瓶全面复验。复验的内容应包括:是否是空检合格的,重量,纯度是否符合标准要求,是否有泄漏等,对检验合格的实瓶逐一登记并发放《产品合格证》。

(6)充装工:

A、负责按《规定》要求,做充装准备工作

B、负责按《规定》和充装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进行正确的气体充装工作,做好充装过程检查和保证充装符合工艺要求

C、负责认真填写充装记录并签字

(7)维修工:

对空检或充装过程中发现故障的气瓶附件进行修理或更换,使之符合充装要求。

(8)办事兼资料员:

负责本充装站各种谓录、报表、资料、技术文件的收集、存档、保管工作,并完成站长委派的其它工作任务。

(9)其它工序操作工:

按操作规程认真操作,将合格气体瓶安全地送至充装。

3、本站下设充装前检验(空检)气体压缩、充装、充装后检验(实检)和维修等五个工序,以保证充装工作的正常进行,各工序的职责任务是:

(1)空检:按有关规程对充气瓶进行逐一逐项检验。严禁不合格气瓶进入充装车间。

(2)气体压缩:将合格的气体安全地输送至充装单元。

(3)充装:将气体充装至气瓶时,并使之符合安全要求的质量要求。

(4)实检:复查实瓶是否符合质量要求。

(5)维修:及时处理气瓶附件故障和设备的故障。

篇4:易燃有毒气体探测器防火探测系统安全管理规范

1.目的和范围

为正确使用、保养和标定易燃气体探测器,使易燃、有毒气体探测器和防火探测系统能够在危险发生的初期发出警报,使作业人员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危险进行预防和消除,降低火灾危害和生命财产损失的几率,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所辖范围内使用的易燃,有毒气体探测器和防火探测系统的管理。

2.术语和定义

3.职责

3.1健康安全环保部

负责制定《易燃,有毒气体探测器和防火探测系统安全管理》,并监督检查各所属单位的执行情况。

3.2使用单位

3.2.1负责所辖范围内使用的易燃,有毒气体探测器和防火探测系统的使用及维护管理。

3.2.2负责对所属单位使用易燃,有毒气体探测器和防火探测系统的相关人员进行有关技能的培训。

3.2.3负责定期对易燃和有毒气体探测器进行检查、测试、校核和检验。

4.管理要求

4.1分类

易燃和有毒气体探测器分为便携式和固定式两种。

4.2便携式气体探测器

4.2.1概述

4.2.1.1使用易燃气体探测器应设置探测气体报警的最低爆炸下限值。有毒气体探测器针对探测到气体报警的设定值是按达到一定临界值(PPM)的含量来设定的。

4.2.1.2由专职检测人员进行易燃和有毒气体探测器的标定和检验。

4.2.2校核

4.2.2.1使用前,在空气洁净的环境中将探测器调零。根据厂家说明书检查、测试和校核便携式易燃气体探测器。便携式可燃气体探测报警仪每六个月进行校验一次,并做好记录根据使用状况不定期的使用标准气体进行标定。

4.2.2.2对探测器的检查、测试和校核(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步骤:

l检查探测器的外观,确保仪器没有机械损坏;

l检查探头是否过期,如过期必须立即更换;

l检查电池电压是否符合该型探测器的要求;

l用清洁的空气进行置换使仪器恢复零位指示;

l使用前对探测器进行零点校验。

l使用标准气体发生器测定该探测器的可靠性。

轮班时,在使用前校核一次即可。但以下情况,必须重新测试/校核:

l使用人员变更或工作的环境发生很大变化;

l探测器由于跌落、浸湿或温度变化的原因而遭到损坏。

4.2.2.3现场校核的结果必须由校核人员记录备案。记录包括设备的序列号、使用日期、测试、检查、标定结果和测试人员的姓名。

4.2.3使用

4.2.3.1以下情况应使用便携式易燃气体探测器:

l在可能含有易燃气体的区域动火;

l签发热工作业许可证和开始热工作业前;

l开始进入限制空间作业之前,在整个作业过程中应持续检测气体。

4.2.3.2以下情况应使用有毒气体探测器:

l拆开处理工艺管线或气体管线的管子和法兰之前;

l进入限制空间前的气体检测(如工艺处理容器、水舱和油舱等);

l接近漏油、漏气的管线、容器或舱室时。

4.2.4气体检测人员

4.2.4.1执行气体检测工作的人员都应接受过专业培训。

4.2.4.2进行气体检测工作时,检测人员必须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用品和安全装备。

4.2.5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2.5.1气体检测人员必须熟知每种气体的密度同空气的差异,保证整个空间的气体都被检测到。

4.2.5.2检测者必须注意表中读数的每一个变化。在一定条件下,比如强气流或缺氧,表中读数可能会迅速升高或降低,导致错误结果。

4.2.5.3气体检测人员必须了解检测设备的性能和测量范围。

4.2.5.4按照厂家的建议检查和维护保养探测器。

4.2.6使用便携式气体探测器的安全预防措施

4.2.6.1将取样软管的长度降至最低。根据设备使用说明确定泵的确切数量,降低气体在管线中冷凝的可能性。

4.2.6.2每次检测完后都要用洁净空气吹扫探测器,排出燃烧室内氧化物中的腐蚀性气体。

4.2.6.3禁止拆除设备上的止回火器,防止燃烧室中可能发生的爆炸接触到取样中的混合气体。

4.2.6.4禁止使用探测器取样含有四乙铅的汽油蒸气,将取样管或触头浸入液体中。

4.2.6.5禁止接近无线通讯设施(如天线),电磁波会影响气体探测器的微处理器。

4.2.6.6在限制空间中作业,探测器出现故障(如电量不足),所有人员必须立刻停止作业,并离开该区域。

4.3固定式气体探测器

4.3.1固定式易燃和有毒气体探测器是安装在不间断地检测易燃和有毒气体浓度的位置。探测器输出的信号通常都传送到监控中心,如控制室。

4.3.2根据特定的用途,每个控制系统都要根据需监控的空间、易燃气体的类型、有人或无人设施、设备的价值和发生事故导致的危险等方面的因素来量身定制。设施关断的情况:

4.3.2.1出现任何可导致设施无法安全运作的故障或异常状态时,应自动将设施关断。

4.3.2.2设备运行中发生电力中断情况,应安装可调的延时装置以防止设施关断。

4.3.2.3关断系统应优先于自动重启系统。

4.3.2.4每个引起关断的情况都必须启动一个视觉警报器,引起进入该区域的工作人员警觉。

4.3.2.5设置气体报警的最低爆炸下限值。

4.3.3应按照厂家的要求定期校核固定式易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探测器,最少每三个月一次。

4.3.4记录

固定式的可燃探测报警仪每年至少校验一次使用六个月应进行标定一次并做好记录。内容应包括探测器的位置、制造厂商、类型和型号、标定日期、标定结果和校核人员的姓名。

4.4防火探测系统

海上及陆岸终端设施上安装防火探测系统。烟火探测器同中央控制系统由PLC(可编程逻辑控制系统)连接起来,可启动听觉和视觉警报,决定是否关断设备或生产系统。防火探测系统的优点在于可以在无人区域发生火灾时发出警报,而火势的情况主要依靠离子烟雾探测器、热能感应探测器和紫外线/红外线探测器(或火焰探测器)三种类型的探测器来识别。

4.4.1离子烟雾探测器

离子烟雾探测器安装于易出现火灾的天花板,可通过感应可见的烟雾或不可见的燃烧产物对火灾迹象作出反应。探测器探测到烟火时二极管停止闪烁,始终保持发光状态。特殊的信号处理技术避免了电器的干扰,在确定有烟雾存在时发出警报。每三个月要使用烟雾样本对探测器进行校核。

4.4.2热能感应探测器

热能感应探测器(固定温度上升补偿式热探测器)感应过热或火焰,并通过安全系统向人员报警或探测到火灾后释放灭火剂。探测器装有温升补偿装置,根据火焰蔓延趋势强弱能准确的探测到四周温度。热能感应探测器设定的报警温度应比环境温度高50~100度,安装完成后,应对探测器做检查,设定温度范围。

4.4.3紫外线/红外线(UV/IR)探测器

紫外线/红外线探测器设计用来探测火焰发出的紫外线和红外线,不因照明光线、焊接弧光、发热物体和其他热辐射源发生误报警现象。火焰同时放射出紫外线和红外线,可判断火焰的存在。如果只探测到紫外线或红外线中的一种,不会引起警报。但如果两者同时被探测到,并且达到一定的强度,经过微处理器的计算,可以判定火焰的存在并报警。

5.相关文件和资料

5.1《劳动防护用品安全管理》

5.2《工作许可管理》

6.相关记录

篇5:易燃可燃液体泄漏事故处置程序

燃液体是指在常温下极易着火燃烧的液态物质,这类物质大都是有机化合物,其中很多属于石油化工产品。

按照国家标准的规定,闭杯试验闪点60.50C或开杯试验闪点65.60C的液体、液体混合

物或含有固体混合物的液体都属于易燃液体。根据易燃液体储运特点和火灾危险性的大小,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将易燃液体按照闪点分为甲、乙、丙三类,其中属于甲类火灾危险性的易燃液体主要有汽油、

乙醚、甲醇、二硫化碳、丙稀腈、苯、丙酮、石脑油等。

易(可)燃液体特性表现为易燃性、蒸气的爆炸性、受热膨胀性、流动性、带电性和毒害性。在生

产、储存、运输、使用过程中发生泄漏,极易发生爆炸燃烧和中毒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一、事故特点

(一)易发生爆炸燃烧事故。

易(可)燃液体泄漏后,其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火源发

生爆炸燃烧。同时可能造成大面积流淌火灾,直接威胁救援人员、车辆及其他装置、设备的安全,导致

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可燃的重质油发生火灾后易形成沸溢、喷溅,造成危害加重。

(二)造成人员中毒伤亡。

易(可)燃液体本身或其蒸气大都具有毒性,有的具有刺激性和腐蚀性,

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侵入人体,造成人员中毒。

(三)污染环境,不易洗消。

易(可)燃液体具有流动性,泄漏后能造成大面积地面、水体和物品

污染,洗消处置困难。

二、接警调度

(一)接警

11调度指挥中心接到易燃可燃液体泄漏报警时,要重点询问泄漏的容器、形式、地点、时间、

部位、强度和流淌、扩散范围等情况,是否有人员伤亡和被困。

2、随时和报警人及现场保持联系,掌握事态发展变化状况。

3、指挥中心要立即将警情报告值班领导,并根据指示要求报告当地政府、公安机关和上级消防部门。

(二)力量调集

1、消防大队

按照预案调集辖区力量,同时根据现场情况适时调集增援队伍。

?、车辆装备视情调集水罐、泡沫、干粉、高喷、防化救援、防化洗消、抢险救援等消防车辆,以及遥控水枪或水炮、水幕发生器、检测仪、防护、警戒、堵漏、洗消、照明、通信等器材、设备。

3、社会力量

视情报请政府启动应急预案,调集公安、安监、石油、化工、供水、卫生、环保、气象、建设、交

通等部门和事故单位力量协助处置。

三、处置程序与措施

(一)侦察检测

1、通过询问、侦察、检测、监测等方法,以及测定风力和风向,掌握泄漏区域液体蒸气浓度、流

淌扩散范围。

2、掌握遇险人员数量、位置和营救路线。

3、查明泄漏容器储量、泄漏部位、泄漏强度、流淌和扩散范围、罐体等情况。

4、查明储罐区储罐数量和总储存量、泄漏罐储存量和邻近罐储存量以及管线、沟渠、下水道布局走向。

5、了解事故单位已经采取的处置措施、内部消防设施配备及运行、先期疏散抢救人员等情况。

6、查明拟定警戒区内的单位情况、人员数量、地形地物、电源、火源、交通道路等情况。

7、掌握现场及周边的消防水源位置、储量和给水方式。

8、了解泄漏区域建(构)筑物、地形地貌,以及可能引发爆炸燃烧的危险因素及其后果、现场及周边污染等情况。

1、疏散泄漏区域和扩散可能波及范围的无关人员。

2、根据侦察检测情况,确定警戒范围,并划分危险区和安全区,设置警戒标志和出入口。严格控制进入警戒区的人员、车辆和物资,进行安全检查,做好记录。

3、根据动态检测结果,适时调整警戒范围。

(三)禁绝火源

切断事故区域内的强弱电源,熄灭火源,消除警戒区内一切能引起爆炸燃烧的火源条件。进入警戒区人员严禁携带、使用移动电话和非防爆通信、照明设备,严禁穿戴化纤类服装和带金属物件的鞋,严禁携带、使用非防爆工具。禁止机动车辆(包括无防爆装置的救援车辆)和非机动车辆随意进入警戒区。

(四)安全防护

进入危险区的人员必须实施二级防护,并采取水枪掩护。现场作业人员防护等级不得低于三级。

(五)生命救助

组成救生小组,携带救生器材进入危险区。采取正确的救助方式,将遇险人员疏散、转移至安全区。将伤情较重人员送交医疗急救部门。

(六)技术支持

组织事故单位和石油化工、气象、环保、卫生等部门的专家、技术人员判断事故状况,提供技术支持,制订抢险救援方案,并参加配合抢险救援行动。

(七)现场供水

制订供水方案,选定水源,选用可靠高效的供水车辆和装备,采取合理的供水方式和方法,保证消防用水量。

(八)稀释防爆

1、储罐、管道或容器内液体外泄时,应在适当部位组织筑堤围堰,并在液体表面上覆盖泡沫层,防止引燃。

2、设置水幕或开花、喷雾水枪稀释扩散的液体蒸气,但水流不能流入围堤内的泄漏区域。

3、稀释驱散液体蒸气不宜使用直流水。

(九)关阀堵漏

1、生产装置或管道发生泄漏、阀门尚未损坏时,可协助技术人员或在技术人员指导下,使用喷雾水枪掩护,关闭阀门,制止泄漏。

2、罐体、管道、阀门、法兰泄漏,采取相应的堵漏方法实施堵漏。

3、根据泄漏物性质和泄漏状况,可向罐内适量注水,抬高液位,形成水垫层,缓解险情,配合堵

漏。

(十)输转倒罐

不能有效堵漏时,应控制减少泄漏量,采取“输转倒罐”的方法将其导入其他容器、储罐或槽车。实施倒罐作业时,管线、设备必须良好接地。

(十一)洗消处理

1、处置有毒可燃液体泄漏事故后,在危险区和安全区交界处设置洗消站。

2、洗消对象。轻度、中度、重度中毒人员在送医院治疗之前必须进行洗消,现场参与抢险人员和救援器材装备在救援行动结束后要全部进行洗消。

3、洗消方法。根据易燃液体的理化性质可分别采用化学消毒法和物理消毒法。

4、洗消和处置用水排放必须经过环保部门检测,防止造成二次污染。

(十二)现场清理

1、少量液体泄漏可用砂土、水泥粉、煤灰等吸附、掩埋。

2、大量液体泄漏可用防爆泵抽吸或使用无火花容器收集,集中处理。

3、用分解剂、蒸气或惰性气体清扫现场,特别是低洼地、下水道、沟渠等处,确保不留残液(气)

4、清点人员,收集、整理器材装备。

5、撤除警戒,做好移交,安全撤离。

四、行动要求

(一)指挥部的设置、救援车辆停放,应与危险区保持适当距离,避开地势低洼处,并设在上风、侧上风方向。

(二)行动中要严防引发爆炸。对泄漏液面可预先喷射泡沫加以覆盖保护,并保证有足够的厚度。

严密监视液体流淌及气相扩散情况,防止危害范围扩大。

(三)设立现场安全员,确定撤离信号,实施全程动态检测。一旦现场蒸气浓度接近爆炸浓度极限,

事态未得到有效控制,险情加剧,危及救援人员安全时,要及时发出撤离信号。一线指挥员在紧急情况

下可不经请示,果断下达紧急撤离命令。紧急撤离时不收器材、不开车辆,保证全部人员迅速、安全撤

出。

(四)抢险人员一定要专业、精干,并严格按照二、三级防护等级进行个人防护。

(五)生产、储存装置发生泄漏,主要由事故单位采取工艺措施和技术手段进行处置,公安消防力

量进行协助、掩护和监护。当事故单位不能采取有效堵漏措施时,公安消防力量应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配合下进行处置。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