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手机点燃油雾引发事故安全规则 - 制度大全
职责大全 导航

因手机点燃油雾引发事故安全规则

编辑:制度大全2019-05-04

手机是一种无线电通讯工具,无线电发射机发射出的无线电波(射频电磁辐射),能使接受无线电的天线感生射频电流。当射频电流在金属导体间环流时,遇有锈蚀或接触不良,就会产生射频火花。只要射频火花持续一微秒以上、能量大于6毫瓦时就会引燃甲烷与空气的混合气。由于汽油是易挥发性物质,在油气罐及天然气管道泄漏而形成的可燃气危险区,手机产生的射频火花很容易引起爆炸,导致灾害的发生。

当加油站通过油枪向汽车或摩托车油箱注加汽油时,原来空油箱内的油汽便向外飘散,加之新注入的汽油也向空中挥发,使加油的车辆周围油汽密度骤增。同时,人们为了让通讯信号更加清晰,移动电话使用的频率很高,发射功率比较强,尽管符合国家标准,仍对加油、加气站构成严重威胁。因为现在加油、加气站普遍采用电脑控制,高强度的移动电话信号会与电脑设备引起感应,二者瞬间产生的电子摩擦就可能点燃油汽,引发爆炸。点燃油汽所需要的电流很小,移动电话在工作状态下产生的静电流完全可以达到这个界限。如果在加油、加气站接卸油时遇到空气湿度大、气压低的阴天或有雾天气,由于空气流通差,油汽密度相应增加,接打移动电话引发爆炸的可能性会进一步加大。

另外,因为手机本身并不具备防爆功能,如果手机使用时间较长或者手机本身质量较差的话,手机内部芯片的电路很容易产生短路现象,这样手机在接听瞬间就能产生少量的火花,从而也会引起加油站发生爆炸。

因手机点燃油雾引发的事故:

第一种情况,当汽车在加油时手机放置在汽车的油箱盖上,此时手机振铃导致火灾烧毁了汽车和汽油泵。

第二种情况,个别严重的受害者被毁容,他们的汽车正在加油时因接电话而引起油雾燃烧。

第三种情况,个别受害者还烧毁了大腿和臀部,是因为他们在为汽车加油时衣袋内的手机振铃而引起油雾燃烧。

要知道移动电话可以点燃燃料或油雾。手机在接通电源亮灯时,或者在振铃时因释放足够的能量而产生火花,引起燃烧。在加油站、或给割草机、船艇等加油时不要使用手机。

在易燃,易爆或灰尘(例如,易溶解的,化学品,汽油,谷物灰尘等等)材料的周围不宜使用手机,或必须关机。

四条安全加油规则总结如下:

1)关闭发动机。

2)不许吸烟。

3)不要使用手机--把手机留在车内或应关机。

4)在给车辆加油时不要回到车内。

石油设备协会的BobRenkes先生正在组织一个竞赛活动,试图让人们意识到加油时发生的火灾是由于“静电”造成的。他的公司调查了150例火灾原因。

其调查结果令人吃惊:

1)150个案例中多数是女性。

2)大多数的火灾都因油喷嘴正在加油时人回到车内,加完油后去拔油嘴而发生的,原因是静电。

3)大多数人都穿橡胶鞋。

4)大多数男士一直等到车辆加油完毕后再回车内,这是为何他们没遇上火灾的原因。

5)给车辆加油时,千万不要使用手机。

6)与静电接触,会引燃汽油中挥发的油雾。

7)有29例火灾,是因为在加油时人们又回到车上或接触各种型号的喷嘴而引发的。其中

有些对车辆、加油站和客户造成了大面积损伤。

8)有17例火灾发生在油盖打开以前、或打开过程中、或打开后的瞬间并在注油前发生的。

Renkes先生强调在给车辆加油时,不要回车内。

如果在加油时必须要回到车内,那你在出来关闭车门后、拔出喷油嘴前务必接触一下金属类的东西。这样可以帮助你在取喷油嘴前释放掉你身上的静电。

篇2:气体类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现场处置基本程序

1.防护

(1)根据泄漏气体的毒性及划定的危险区域,确定相应的防护等;

(2)防护等级划分标准,见表1-1;

危险区

重度危险区

中度危险区

轻度危险区

毒性

剧毒

一级

一级

二级

高毒

一级

一级

二级

中毒

一级

二级

二级

低毒

二级

三级

三级

微毒

二级

三级

三级

表1-1

(3)防护标准,见表1-2

级别

形式

防化服

防护服

防护面具

一级

全身

内置式重型防化服

全棉防静电内外衣

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或全防型滤毒罐

二级

全身

封闭式防化服

全棉防静电内外衣

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或全防型滤毒罐

三级

呼吸

简易防化服

战斗服

简易滤毒罐、面罩或口罩、毛巾等防护器材

表1-2

2.询情

(1)遇险人员情况;

(2)容器储量、泄漏量、泄漏时间、部位、形式、扩散范围;

(3)周边单位、居民、地形、电源、火源等情况;

(4)消防设施、工艺措施、到场人员处置意见。

3.侦检

(1)搜寻遇险人员;

(2)使用检测仪器测定泄漏物质、浓度、扩散范围;

(3)测定风向、风速等气象数据;

(4)确认设施、建(构)筑物险情及可能引发爆炸燃烧的各种危险源;

(5)确认消防设施运行情况;

(6)确定攻防路线、阵地;

(7)现场及周边污染情况。

4.警戒

(1)根据询情、侦检情况确定警戒区域;

(2)将警戒区域划分为重危区、中危区、轻危区和安全区,并设立警戒标志,在安全区视情设立隔离带;

(3)合理设置出入口,严格控制各区域进出人员、车辆、物资,并进行安全检查、逐一登记。

5.救生

(1)组成救生小组,携带救生器材迅速进入危险区域;

(2)采取正确的救助方式,将所有遇险人员移至安全区域;

(3)对救出人员进行登记、标识和现场急救;

(4)将伤情较重者送交医疗急救部门救治。

6.控险

(1)启用单位喷淋、泡沫、蒸汽等固定、半固定灭火设施;

(2)选定水源,铺设水带,设置阵地,有展开;

(3)设置水幕或屏封水枪,稀释、降解泄漏物浓度,或设置蒸汽幕;

(4)采用雾状射流形成水幕墙,防止泄漏物向重要目标或危险源扩散。

7.堵漏

(1)根据现场泄漏情况,研究制定堵漏方案,并严格按照堵漏方案实施;

(2)若易燃气体泄漏,所有堵漏行动必须采取防爆措施,确保安全;

(3)关闭前置阀门,切断泄漏源;

(4)根据泄漏对象,对不溶于水的液化气体,可向罐内适量注水,抬高液位,形成水垫层,缓解险情,配合堵漏;

(5)堵漏方法,见表1-3。

部位

形式

方法

砂眼

螺丝加粘合剂旋进堵漏

缝隙

使用外封式堵漏袋、电磁式堵漏工具组、粘贴式堵漏密封胶(适用于高压)、潮湿绷带冷凝法或堵漏夹具、金属堵漏锥堵漏

孔洞

使用各种木楔、堵漏夹具、粘贴式堵漏密封胶(适用于高压)、金属墙漏锥堵漏

裂日

使用外封式堵漏袋、电磁式堵漏工具组、粘贴式堵漏密封胶(适用于高压)堵漏

砂眼

使用螺丝加粘合剂旋进堵漏

缝隙

使用外封式堵漏袋、金属封堵套管、电磁式堵漏工具组、潮湿绷带冷凝法或堵漏夹具堵漏

孔洞

使用各种木楔、堵漏夹具堵漏、粘贴式堵漏密封胶(适用于高压)

裂口

使用外封式堵漏袋、电磁式堵漏工具组、粘贴式堵漏密封胶(适用于高压)堵漏

阀门

使用阀门堵漏工具组、注入式堵漏胶、堵漏夹具堵漏

法兰

使用专用法兰夹具、注入式堵漏胶堵漏

表1-3

8.输转

(1)利用工艺措施倒罐或放空;

(2)转移较危险的瓶(罐)。

9.救护

(1)现场救护

①将染毒者迅速撤离现场,转移到上风或侧上风方向空气无污染地区;

②有条件时应立即进行呼吸道及全身防护,防止继续吸入染毒;

③对呼吸、心跳停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挤压,采取心肺复苏措施,并给予氧气;

④立即脱去补污染者的服装;皮肤污染者,用流动清水或肥皂水彻底冲洗;眼睛污染者,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

(2)使用特效药物治疗;

(3)对症治疗;

(4)严重者送医院观察治疗。

10.洗消

(1)在危险区与安全区交界处设立洗消站;

(2)洗消的对象

①轻度中毒的人员;

②重度中毒人员在送医院治疗之前;

③现场医务人员;

④消防和其它抢险人员以及群众互救人员;

⑤抢救及染毒器具。

(3)使用相应的洗消药剂;

(4)洗消污水的排放必须经过环保部门的检测,以防造成次生灾害。

11.清理

(1)用喷雾水、蒸汽、惰性气体清扫现场内事故罐、管道、低洼、沟渠等处,确保不留残气(液);

(2)清点人员、车辆及器材;

(3)撤除警戒,做好移交,安全撤离。

12.警示

(1)进入现场必须正确选择行车路线、停车位置、作战阵地;

(2)易燃气体泄漏时

①应严格控制危险区域内的一切火源;

②应严格控制进入重危区内实施抢险作业的人员数量;

③严禁处置人员在泄漏区域内下水道等地下空间顶部、井口处滞留。

(3)谨慎使用点火方法

(1)原则

遇到下列情况时采用:

①泄漏扩散将会引起更严重灾害性后果时;

②顶部受损泄漏,堵漏无效时;

③槽车在人员密集区泄漏,无法转移和堵漏时;

④泄漏浓度有限(浓度小于爆炸下限30%)、范围较小时。

(2)准备

①确认危险区域内人员撤离时;

②来火、掩护、冷却等防范措施准备就绪时;

③现场设有或安装排空火炬时。

(3)方法

①铺设导火索(绳)点燃(在安全区内操作);

②使用长竿点燃(在上风方向,穿着避火服,水枪掩护等,仅适用放空点燃);

③抛射火种点燃(在上风方向,安全区内使用信号枪、曳光弹等操作);

④使用电打火器点燃(安全区内操作)。

(4)严密监视液相流淌、气相扩散情况,防止灾情扩大;

(5)注意风向变换,适时调整部署;

(6)慎重发布灾情和相关新闻。

篇3:气体类危险化学品爆炸燃烧事故现场处置基本工作程序

1.防护

(1)根据爆炸燃烧气体的毒性及划定的危险区域,确定相应的防护等级;

(2)防护等级划分标准,见表1-1;

(3)防护标准,见表1-4。

级别

形式

防化服

防护服

防护面具

一级

全身

内置式重型防火服

全棉防静电内外衣

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或全防型滤毒罐

二级

全身

隔热服

全棉防静电内外衣

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或全防型滤毒罐

三级

呼吸

战斗服

简易滤毒罐、面罩或口罩、毛巾等防护器材

表1-4

2.询情

(1)被困人员情况;

(2)容器储量、燃烧时间、部位、形式、火热范围;

(3)周边单位、居民、地形等情况;

(4)消防设施、工艺措施、到场人员处置意见。

3.侦察

(1)搜寻被困人员;

(2)燃烧部位、形式、范围、对毗邻威胁程度等;

(3)消防设施运行情况;

(4)生产装置、控制系统、建(构)筑物损坏程序;

(5)确定攻防路线、阵地;

(6)现场及周边污染情况。

4.警戒

(1)根据询情、侦察情况确定警戒区域;

(2)将警戒区域划分为重危区、中危区、经危区和安全区,并设立警戒标志,在安全区视情设立隔离带;

(3)合理设置出入口,严格控制各区域进出人员、车辆、物资。

5.救生

(1)组成救生小组,携带救生器材迅速进入现场;

(2)采取正确的救助方式,将所有遇险人员移至安全区域;

(3)对救出人员进行登记、标识和现场急救;

(4)将伤情较重者送交医疗急救部门救治。

6.控险

(1)冷却燃烧罐(瓶)及与其相邻的容器,重点应是受火热威胁的一面;

(2)冷却要均匀,不间断;

(3)冷却尽可能使用固定式水炮、带架水枪、自动摇摆水枪(炮)和遥控移动炮;

(4)冷却强度应不小于0.2升/秒·米2;

(5)启用喷淋、泡沫、蒸汽等固定或半固定来火设施。

7.排险

(1)外围灭火

向泄漏点、主火点进攻之前,应将外围火点彻底扑灭。

(2)堵漏

①根据现场泄漏情况,研究制定堵漏方案,并严格按照堵漏方案实施;

②所有堵漏行动必须采取防爆措施,确保安全;

③关闭前置阀门,切断泄漏源;

④根据泄漏对象,对不溶于水的液化气体,可向罐内适量注水,抬高液位,形成水垫层,缓解险情,配合堵漏;

⑤堵漏方法,见表1-3。

(3)输转

①利用工艺措施倒罐或排空;

②转移受火势威胁的瓶(罐)。

(4)点燃

当罐内气压减小,火焰自动熄灭,或火焰被冷却水流扑灭,但还有气体扩散且无法实施堵漏,仍能造成危害时,要果断采取措施点燃。

8.灭火

(1)灭火条件

①周围火点已彻底扑灭;

②外围火种等危险源已全部控制;

③着火罐已得到充分冷却;

④兵力、装备、灭火剂已准备就绪;

⑤物料源已被切断,且内部压力明显下降;

⑥堵漏准备就绪,并有把握在短时间内完成。

(2)灭火方法

①关阀断气法:关闭阀门,切断气源,自行熄来。

②干粉抑制法:视燃烧情况使用车载干粉炮、胶管干粉枪、推车或手提式干粉灭火器灭火。

③水流切封法:采用多支水枪并排或交叉形成密集水流面,集中对准火焰根部下方射水,同时向火头方向逐渐移动,隔断火焰与空气的接角使火熄灭。

④泡沫覆盖法:对流淌火喷射泡沫进行覆盖灭火。

⑤旁通注入法:将惰性气体等灭火剂在喷口前的管道旁通处注入灭火。

9.救护

(1)现场救护

①将染毒者迅速撤离现场,转移到上风或侧上风方向空气无污染地区;

②有条件时应立即进行呼吸道及全身防护,防止继续吸入染毒;

③对呼吸、心跳停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挤压,采取心肺复苏措施,并给予氧气;

④立即脱去被污染者的服装;皮肤污染者,用流动清水或肥皂水彻底冲洗;眼睛污染者,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

(2)使用特准备药物治疗;

(3)对症治疗;

(4)严重者送医院观察治疗。

10.洗消

(1)在危险区与安全区交界处设立洗消站。

(2)洗消的对象

①轻度中毒的人员;

②重度中毒人员在送医院治疗之前;

③现场医务人员;

④消防和其它抢险人员以及群众互救人员;

⑤抢救及染毒器具。

(3)使用相应的洗消药剂;

(4)洗消污水的排放必须经过环保部门的检测,以防造成次生灾害。

11.清理

(1)用喷雾水、蒸汽、惰性气体清扫现场内事故罐、管理道、低洼、沟渠等处,确保不留残气(液);

(2)清点人员、车辆及器材;

(3)撤除警戒,做好移交,安全撤离。

12.警示

(1)进入现场必须正确选择行车路线、停车位置、作战阵地;

(2)不准盲目灭火,防止再次爆炸;

(3)冷却时严禁向火焰喷射口射水,防止燃烧加剧;

(4)当贮罐火灾现场出现罐体震颤、啸叫、火焰由黄变白、温度急剧升高等爆炸征兆时,指挥员应果断下达紧急避险命令,参战人员应迅速撤出或隐蔽;

(5)严禁处置人员在泄漏区域内下水道等地下空间顶部、井口处滞留;

(6)严密监视液相流淌、气相扩散情况,防止灾情扩大;

(7)注意风向变换,适时调整部署;

(8)慎重发布灾情和相关新闻。

篇4:液体类危险化学品爆炸燃烧事故现场处置基本工作程序

1.防护

(1)根据爆炸燃烧液体的毒性及划定的危险区域,确定相应的防护等级;

(2)防护等级划分标准,见表1-1;

(3)防护标准,见表1-4。

2.询情

(1)被困人员情况;

(2)容器储量、燃烧时间、部位、形式、火势范围;

(3)周边单位、居民,地形等情况;

(4)消防设施、工艺措施、到场人员处置意见。

3.侦察

(1)搜寻被困人员;

(2)燃烧部位、形式、范围、对毗邻威胁程度等;

(3)消防设施运行情况;

(4)生产装置、控制系统、建(构)筑物损坏程序;

(5)确定攻防路线、阵地;

(6)现场及周边污染情况。

4.警戒

(1)根据询问、侦察情况确定警戒区域;

(2)将警戒区域划分为重危区、中危区、轻危区和安全区,并设立警戒标志,在安全区视情设立隔离带;

(3)合理设置出入口,严格控制人员、车辆进出。

5.救生

(1)组成救生小组,携带救生器材迅速进入危险区域;

(2)采取正确的救助方式,将所有遇险人员移至安全区域;

(3)对救出人员进行登记,标识和现场急救;

(4)将伤情较重者送交医疗急救部门救治。

6.控险

(1)冷却燃烧罐(桶)及其邻近容器,重点应是受火势威胁的一面;

(2)冷却要均匀、不间断;

(3)冷却尽可能利用带架水枪或自动摇摆水枪(炮);

(4)冷却强度应不小于0.2升/秒·米2;

(5)启用喷淋、泡沫、蒸汽等固定或半固定消防设施;

(6)用干砂土、水泥粉、煤灰等围堵或导流,防止泄漏物向重要目标或危险源流散。

7.排险

(1)外围灭火

向泄漏点、主火点进攻之前,应将外围火点彻底扑灭。

(2)堵漏

①根据现场泄漏情况,研究制定堵漏方案,并严格按照堵漏方案实施;

②所有堵漏行动必须采取防爆措施,确保安全;

③关闭前置阀门,切断泄漏源;

④根据泄漏对象,对非溶于水且比水轻的易燃液体,可向罐内适量注水,抬高液位,形成水垫层,缓解险情,配合堵漏;

⑤堵漏方法,见表1-3。

(3)输转

①利用工艺措施导流或倒罐;

②转移受火势威胁的瓶(罐、桶)。

8.灭火

(1)灭火条件

①外围火点已彻底扑灭,火种等危险源已全部控制;

②堵漏准备就绪;

③着火罐(桶)已得到充分冷却;

④兵力、装备、灭火剂已准备就绪;

(2)灭火方法

①关阀断料法:关阀断料,熄灭火源;

②泡沫覆盖法:对燃烧罐(桶)和地面流淌火喷射泡沫覆盖灭火;

③砂土覆盖法:使用干砂土、水泥粉、煤灰、石墨等覆盖灭火;

④干粉抑制法:视燃烧情况使用车载干粉炮、胶管干粉枪、推车或手提式干粉灭火器灭火。

9.救护

(1)现场救护

①将染毒者迅速撤离现场,转移到上风或侧上风方向空气无污染地区;

②有条件时应立即进行呼吸道及全身防护,防止继续吸入染毒;

③对呼吸、心跳停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挤压,采取心肺复苏措施,并给予氧气;

④立即脱去被污染者的服装;皮肤污染者,用流动清水或肥皂水彻底冲洗;眼睛污染者,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

(2)使用特效药物治疗;

(3)对症治疗;

(4)严重者送医院观察治疗。

10.洗消

(1)在危险区与安全区交界处设立洗消站。

(2)洗消的对象

①轻度中毒的人员;

②重度中毒人员在送医院治疗之前;

③现场医务人员;

④消防和其它抢险人员以及群众互救人员;

⑤抢救及染毒器具。

(3)使用相应的洗消药剂;

(4)洗消污水的排放必须经过环保部门的检测,以防造成次生灾害。

11.清理

(1)少量残液,用干砂土、水泥粉、煤灰、干粉等吸附,收集后作技术处理或视情倒至空旷地方掩埋;

(2)大量残液、用防爆泵抽吸或使用无火花盛器收集、集中处理;

(3)在污染地面上洒上中和或洗涤剂浸洗,然后用大量直流水清扫现场,特别是低洼、沟渠等处,确保不留残液;

(4)清点人员、车辆及器材;

(5)撤除警戒,做好移交,安全撤离。

12.警示

(1)进入现场必须正确选择行车路线、停车位置、作战阵地;

(2)严密监视液体流淌情况,防止灾情扩大;

(3)扑灭流淌火灾时,泡沫覆盖要充分到位,并防止回火或复燃;

(4)着火贮罐或装置出现爆炸征兆时,参战人员应果断撤离;

(5)注意风向变换,适时调整部署;

(6)慎重发布灾情和相关新闻。?

篇5:液体类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现场处置基本程序

1.防护

(1)根据泄漏液体的毒性及划定的危险区域,确定相应的防护等级;

(2)防护等级划分标准,见表1-1;

(3)防护标准,见表1-2。

2.询情

(1)遇险人员情况;

(2)容器储量、泄漏量、泄漏时间、部位、扩散范围;

(3)周边居民、地形、电源、火源等情况;

(4)单位的消防组织与设施;

(5)工艺措施、到场人员处置意见。

3.侦检

(1)搜寻遇险人员;

(2)使用检测仪器测定泄漏物质、蒸气浓度、扩散范围;

(3)确认设施、建(构)筑物险情及可能引发爆炸燃烧的各种危险源;

(4)确认消防设施运行情况;

(5)确定攻防路线、阵地;

(6)现场及周边污染情况。

4.警戒

(1)根据询情、侦检情况确定警戒区域;

(2)将警戒区域划分为重危区、中危区、轻危区和安全区,并设立警戒标志,在安全区视情设立隔离带;

(3)合理设置出入口,严格控制各区域进出人员、车辆物质,并进行安全检查,逐一登记。

5.救生

(1)组成救生小组,携带救生器材迅速进入危险区域;

(2)采取正确的救助方式,将所有遇险人员移至安全区域;

(3)对救出人员进行登记、标识和现场急救;

(4)将需要救治人员送交医疗急救部门救治。

6.控险

(1)启用单位喷淋、泡沫、蒸汽等固定、半固定消防设施;

(2)选定水源,铺设水带,设置阵地,有序展开;

(3)外围设置水幕或屏封水枪,稀释、降解泄漏物蒸气浓度或设置蒸汽幕;

(4)用干砂土、水泥粉、煤灰等围堵或导流,防止泄漏物向重要目标或危险源流散;

(5)视情使用移动式泡沫管枪(炮)或高倍数泡沫发生器喷射泡沫,充分覆盖泄漏液面。

7.堵漏

(1)根据现场泄漏情况,研究制定堵漏方案,并严格按照堵漏方案实施;

(2)若易燃液体泄漏,所有堵漏行动必须采取防爆措施,确保安全;

(3)关闭前置阀门,切断泄漏源;

(4)根据泄漏对象,对非溶于水且比水轻的易燃液体,可向罐内适量注水,抬高液位,形成水垫层,缓解险情,配合堵漏;

(5)堵漏方法。

8.输转

(1)利用工艺措施导流或倒罐;

(2)转移较危险的瓶(罐、桶)。

9.救护

(1)现场救护

①将染毒者迅速撤离现场,转移到上风或侧上风方向空气无污染地区;

②有条件时应立即进行呼吸道及全身防护,防止继续吸入染毒;

③对呼吸、心跳停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挤压,采取心肺复苏措施,并给予氧气;

④立即脱去被污染者的服装;皮肤污染者,用流动清水或肥皂水彻底冲洗;眼睛污染者,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

(2)使用特效药物治疗;

(3)对症治疗;

(4)严重者送医院观察治疗。

10.洗消

(1)在危险区与安全区交界处设立洗消站。

(2)洗消的对象

①轻度中毒的人员;

②重度中毒人员在送医院治疗之前;

③现场医务人员;

④消防和其它抢险人员以及群众互救人员;

⑤抢救及染毒器具。

(3)使用相应的洗消药剂;

(4)洗消污水的排放必须经过环保部门的检测,以防造成次生灾害。

11.清理

(1)少量残液,用干砂土、水泥粉、煤灰、干粉等吸附,收集后作技术处理或视情倒至空旷地方掩埋;对与水反应或溶于水的也可视情直接使用大量水稀释,污水放入废水系统;

(2)大量残液、用防爆泵抽吸或使用无火花盛器收集、集中处理;

(3)在污染地面上洒上中和或洗涤剂浸洗,然后用大量直流水清扫现场,特别是低洼、沟渠等处,确保不留残液;

(4)清点人员、车辆及器材;

(5)撤除警戒,做好移交,安全撤离。

12.警示

(1)进入现场必须正确选择行车路线、停车位置、作战阵地;

(2)易燃液体泄漏,一切处置行动自始至终必须严防引发爆炸;

(3)严密监视液体流淌情况,防止灾情扩大;

(4)注意风向变换,适时调整部署;

(5)慎重发布灾情和相关新闻。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