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伤害安全防护措施 - 制度大全
职责大全 导航

机械伤害安全防护措施

编辑:制度大全2019-05-04

1设计与制造的本质安全措施

1)选用适当的设计结构

(1)采用本质安全技术。

①避免锐边、尖角和凸出部分。在不影响预定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机械设备及其零部件应尽量避免设计成会引起损伤的锐边、尖角以及粗糙的、凸凹不平的表面和较突出的部分。金属薄片的棱边应倒钝、折边或修圆,可能引起刮伤的开口端应包覆。

②安全距离的原则。利用安全距离防止人体触及危险部位或进入危险区,是减小或消除机械风险的一种方法。在规定安全距离时,必须考虑使用机器时可能出现的各种状态、有关人体的测量数据、技术和应用等因素。

③限制有关因素的物理量。在不影响使用功能的情况下,根据各类机械的不同特点,限制某些可能引起危险的物理量值来减小危险。例如,将操纵力限制到最低值,使操作件不会因破坏而产生机械危险;限制运动件的质量或速度,以减小运动件的动能;限制噪声和振动等。

④使用本质安全工艺过程和动力源。对预定在爆炸环境中使用的机器,应采用全气动或全液压控制系统和操纵机构,或“本质安全”电气装置,也可采用电压低于“功能特低电压”的电源,以及在机器的液压装置中使用阻燃和无毒液体。

(2)限制机械应力。

机械选用材料的性能数据、设计规程、计算方法和试验规则,都应该符合机械设计与制造的专业标准或规范的要求,使零件的机械应力不超过许用值,保证安全系数,以防止由于零件应力过大而被破坏或失效,避免故障或事故的发生;同时,通过控制连接、受力和运动状态来限制应力。

(3)材料和物质的安全性。

用以制造机器的材料、燃料和加工材料在使用期间不得危及面临人员的安全或健康。

(4)履行安全人机工程学原则。

在机械设计中,通过合理分配人机功能、适应人体特性、人机界面设计、作业空间的布置等方面履行安全人机工程学原则,提高机器的操作性能和可靠性,使操作者的体力消耗和心理压力尽量降到最低,从而减小操作差错。

(5)设计控制系统的安全原则。

机械在使用过程中,典型的危险工况有:意外启动;速度变化失控;运动不能停止;运动机器零件或工件飞出;安全装置的功能受阻等。控制系统的设计应考虑各种作业的操作模式或采用故障显示装置,使操作者可以安全进行干预的措施,并遵循以下原则和方法:

①机构启动及变速的实现方式。机构的启动或加速运动应通过施加或增大电压或流体压力去实现,若采用二进制逻辑元件,应通过由“0”状态到“1”状态去实现;相反,停机或降速应通过去除或降低电压或流体压力去实现,若采用二进制逻辑元件,应通过“1”状态到“0”状态去实现。

②重新启动的原则。动力中断后重新接通时,如果机器自发启动会产生危险,应采取措施,使动力重新接通时机器不会自行启动,只有再次操作启动装置机器才能运转。

③零部件的可靠性。这应作为安全功能完备性的基础,使用的零部件应能承受在预定使用条件下的各种干扰和应力,不会因失效而使机器产生危险的误动作。

④定向失效模式。这是指部件或系统主要失效模式是预先已知的,而且只要失效总是这些部件或系统,就可以事先针对其失效模式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⑤关键件的加倍(或冗余)。控制系统的关键零部件可以通过备份的方法,即当一个零部件万一失效,用备份件接替以实现预定功能。当与自动监控相结合时,自动监控应采用不同的设计工艺,以避免共因失效。

⑥自动监控。自动监控的功能是保证当部件或元件执行其功能的能力减弱或加工条件变化而产生危险时,以下安全措施开始起作用:停止危险过程,防止故障停机后自行再启动,触发报警器。

⑦可重编程序控制系统中安全功能的保护。在关键的安全控制系统中,应注意采取可靠措施,防止储存程序被有意或无意改变。可能的话,应采用故障检验系统来检查由于改变程序而引起的差错。

⑧有关手动控制的原则。

A.手动操纵器应根据有关人类工效学原则进行设计和配置。

B.停机操纵器应位于对应的每个启动操纵器附近。

C.除了某些必须位于危险区的操纵器(如急停装置、吊挂式操纵器等)外,一般操纵器都应配置于危险区外。

D.如果同一危险元件可由几个操纵器控制,则应通过操纵器线路的设计,使其在给定时间内,只有一个操纵器有效。但这一原则不能用于双手操纵装置。

E.在有风险的地方,操纵器的设计或防护应做到不是有意识的操作不会动作。

F.操作模式的选择。如果机械允许使用几种操作模式以代表不同的安全水平(如允许调整、维修、检验等),则这些操作模式应装备能锁定在每个位置的模式选择器。选择器的每个位置都应相应于单一操作或控制模式。

⑨特定操作的控制模式。对于必须移开或拆除防护装置或使安全装置功能受到抑制才能进行的操作(如设定、示教、过程转换、查找故障、清理或维修等),为保证操作者的安全,必须使自动控制模式无效,采用操作者伸手可达的手动控制模式(如止一动、点动或双手槽子装置),或在加强安全条件下(如降低速度、减小动力或其他适当措施)才允许危险元件运转并尽可能限制接近危险区。

(6)防止气动和液压系统的危险。

当采用气动、液压、热能等装置的机械时,必须通过设计来避免与这些能量形式有关的各种潜在危险。

①借助限压装置控制管路中最大压力不超过允许值;不因压力损失、压力降低或真空度降低而导致危险。

②所有元件(尤其是管子和软管)及其连接应密封,要对各种有害的外部因素加以防护,不因泄漏或元件失效而导致流体喷射。

③当机器与其动力源断开时,贮存器、蓄能器及类似容器应尽可能自动卸压,若难以实现,则应提供隔离措施或局部卸压及压力指示措施,以防剩余压力造成危险。

④机器与其能源断开后,所有可能保持压力的元件都应有明显识别排空的装置和绘制有注意事项的警告牌,提示对机器进行任何调整或维修前必须对这些元件卸压。

(7)预防电的危险。

电的安全是机械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机器中电气部分应符合有关电气安全标准的要求,预防电的危险尤其应注意防止电击、短路、过载和静电。

2)采用机械化和自动化技术

机械化和自动化技术可以使人的操作岗位远离危险或有害现场,从而减少工伤事故。

(1)操作自动化。在比较危险的岗位或被迫以机器特定的节奏连续参与的生产过程,使用机器人或机械手代替人的操作,使得工作条件不断改善。

(2)装卸搬运机械化。装卸机械化可通过工件的送进滑道、手动分度工作台等措施实现;搬运的自动化可通过采用工业机器人、机械手、自动送料装置等实现。应注意防止由于装置与机器零件或被加工物料之间阻挡而产生的危险,以及检修故障时产生的危险。

(3)调整、维修的安全。在设计机器时,应尽量考虑将一些易损而需经常更换的零部件设计得便于拆装和更换;提供安全接近或站立措施(梯子、平台、通道);锁定切断的动力;机器的调试、润滑、一般维修等操作点配置在危险区外,这样可减少操作者进入危险区,从而减小操作者面临危险的概率。

2安全防护措施

安全防护是通过采用安全装置、防护装置或其他手段,对一些机械危险进行预防的安全技术措施,其目的是防止机器在运行时产生各种对人员的接触伤害。防护装置和安全装置有时也统称为安全防护装置。安全防护的重点是机械的传动部分、操作区、高处作业区、机械的其他运动部分、移动机械的移动区域,以及某些机器由于特殊危险形式需要采取的特殊防护等。采用何种手段防护,应根据对具体机器进行风险评价的结果未决定。

1)安全防护装置的一般要求

安全防护装置必须足与其保护功能相适应的安全技术要求,其基本安全要求如下:

(1)结构的形式和布局设计合理,具有切实的保护功能,以确保人体不受到伤害。

(2)结构要坚固耐用,不易损坏;安装可靠,不易指拆卸。

(3)装置表面应光滑,无尖棱利角,不增加任何附加危险,不应成为新的危险源。

(4)装置不容易被绕过或避开,不应出现漏保护区。

(5)满足安全距离的要求,使人体各部分(特别是手或脚)无法接触危险。

(6)不影响正常操作,不得与机械的任何可动零部件接触;对人的视线障碍最小。

(7)便于检查和修理。

2)安全防护装置的设置原则

安全防护装置的设置原则有以下几点:

(1)以操作人员所站立的平面为基准,凡高度在2m以内的各种运动零部件应设防护。

(2)以操作人员所站立的平面为基准,凡高度在2m以上,有物料传输装置、皮带传动装置以及在施工机械施工处的下方,应设置防护。

(3)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m以上的作业位置,应设置防护。

(4)为避免挤压伤害,直线运动部件之间或直线运动部件与静止部件之间的间距应符合安全距离的要求。

(5)运动部件有行程距离要求的,应设置可靠的限位装量,防止因超行程运动而造成伤害。

(6)对可能因超负荷发生部件损坏而造成伤害的,应设置负荷限制装置。

(7)有惯性冲撞运动部件必须采取可靠的缓冲装置,防止因惯性而造成伤害事故。

(8)运动中可能松脱的零部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紧固,防止由于启动、制动、冲击、振动而引起松动。

(9)每台机械都应设置紧急停机装置,使已有的或即将发生的危险得以避开。紧急停机装置的标识必须清晰、易识别,并可迅速接近其装置,使危险过程立即停止并不产生附加风险。

3)安全防护装置的选择

选择安全防护装置的型式应考虑所涉及的机械危险和其他非机械危险,根据运动件的性质和人员进入危险区的需要决定。对特定机器安全防护应根据对该机器的风险评价结果进行选择。

(1)机械正常运行期间操作者不需要进入危险区的场合。

操作者不需要进入危险区的场合,应优先考虑选用固定式防护装置,包括进料、取料装置,辅助工作台,适当高度的栅栏及通道防护装置等。

(2)机械正常运转时需要进入危险区的场合。

当操作者需要进入危险区的次数较多,经常开启固定防护装置会带来不便时,可考虑采用连锁装置、自动停机装置、可调防护装置、自动关闭防护装置、双手操纵装置、可控防护装置等。

(3)对非运行状态等其他作业期间需进入危险区的场合。

对于机器的设定、示教、过程转换、查找故障、清理或维修等作业,防护装置必须移开或拆除,或安全装置功能受到抑制,可采用手动控制模式、止一动操纵装置或双手操纵装置、点动一有限运动操纵装置等。

有些情况下,可能需要几个安全防护装置联合使用。

3履行安全人机工程学原则

1)操纵(控制)器的安全人机学要求

操纵器的设计应考虑到功能、准确性、速度和力的要求,与人体运动器官的运动特性相适应,与操作任务要求相适应;同时,还应考虑由于采用个人防护装备(如防护鞋、手套等)带来的约束。操纵装置应满足以下安全人机学要求:

(1)操纵器的表面特征。

操纵器的形状、尺寸。间隔和触感等表面特征的设计和配置,应使操作者的手或脚能准确、快速地执行控制任务,并使操作受力分布合理。

篇2:淬火起重机伤害类型及安全防护措施

随着我国机械加工行业的迅速发展,金属热处理量日益增加,淬火起重机的使用也愈加广泛。淬火起重机属于冶金类起重机的一种,即:用于淬火工序时,将工件快速浸入淬火液中的起重机。它具有冶金类起重机工作环境温度高、启(制)动频繁和工作负荷大的共性,同时还具有主起升机构下降速度快、起降不同速的特点,其安全措施和安全装置的定期检验要求特别严格。

一、淬火起重机伤害类型

根据冷却方法,淬火工艺分为单液淬火、双介质淬火、马氏体分级淬火和贝氏体等温淬火等四类。常用的淬冷介质有盐水、水、矿物油、空气等。而淬火起重机主要用于冷却介质为盐水、水和矿物油的淬火工艺,其在工作中存在如下伤害类型:

(一)工件坠落及挤压碰撞

专用卡具中吊物脱落、吊挂不牢、起升钢丝绳破断、吊装钢丝绳脱钩、吊物零乱或捆扎不牢、吊具损坏、吊挂位置摆动过大、设备缺陷、调运不稳等均可造成工件坠落。另外,钢丝绳不耐高温、吊钩滑轮组没有防溅罩等都有可能烧断钢丝绳而造成坠落。吊运现场混乱、操作空间狭窄以及操作不熟练等也可能造成吊运中的工件与其它物体、人员挤压碰撞。

(二)火灾

油淬过程中火灾危险尤为突出。火灾的潜在原因大致分为:淬火油本身老化;外来污染,例如淬火油中含有水分或低闪点成分的其它物资;系统设计缺陷,例如淬火槽的冷却、搅拌系统效果不好等;违章作业,如起重机带病运行、淬火油面过低等。

1、淬火油中含有水分:淬火油中的水分受热汽化体积急剧增加,出现泡沫和突沸,火灾危险性加大。

2、淬火油过热及含有低闪点成份:油槽冷却装置故障、油量过少以及淬火温度过高、工件体积过大等均可导致淬火油过热起火;油中混入低闪点组份可导致淬火油闪点降低,而淬火油使用温度高于闪点60℃就容易发生火灾。

3、工件未完全人油:工件入油时,如果起重机出现机械或电气故障,而使之不能完全、迅速入油,炽热的工件可使油表面温度迅速增高,达到闪点后可引燃油品表面,进而引燃所有油品。值得注意的是:如果起重机驾驶室设在油槽的上方,一旦油槽起火将对司机造成严重伤害。

(三)灼烫

高温工件在吊运过程中不慎与附近的作业人员接触,飞溅的淬火液与人体接触均可对人员造成严重的灼烫伤害。

(四)触电

起重机驾驶室设在滑线一侧,起重机电气线路绝缘不好或没有接地(零)保护措施,起重机附近存在破损的电气线路,以及维修过程中违章作业等均可导致人员触电。

(五)高处坠落

人员高处坠落主要发生在起重机的设备维护和检修、安全检查、登高作业以及操作人员进出驾驶室等情况中。事故原因主要有:设备存在缺陷,起重机通行走台、栏杆等防护装置不符合安全规范,或因作业人员精神不集中、操作过程中安全确认不好、起重机及吊辅具没有定期检验而出现损坏等。

(六)中毒

热处理盐浴中所使用的盐含有氯化钡,高温下可分解出具有强烈刺激性的氯气,油淬工艺中产生的淬火油烟含有二恶英等致癌物质,这些有害物质都严重危害操作人员的健康。如果淬火起重机驾驶室密闭性不好、淬火车间通风换气效果差或未正确佩戴油烟防护用品等,均可导致起重机司机吸入有毒气体,从而造成急、慢性中毒。

二、防护措施

(一)设备安全措施

淬火起重机所配置的安全防护装置,应首先从设计、制造入手,按照国家标准设置安全防护装置,并采取安全防范措施。使用单位则应每班定期检查,确保安全防护装置齐全、可靠。淬火起重机的主要安全措施和防护装置如下:

●依据使用现场的工况情况,确定起重机的工作级别应为A6~A8级。

●应设置2套起升机构制动器。

●可调速起重机的主起升机构,应采取超速保护措施。

●在吊钩滑轮组上应设防溅罩子,吊钩上应设有吊钩闭锁装置。

●起升机构应采用耐高温的钢丝绳。

●制动器紧急启开机构,要求性能可靠,动作灵敏。

安全防护装置还应满足《冶金起重机技术条件第1部分:通用要求》(JB/T7688.1-2008)、《冶金起重机技术条件第6部分:淬火起重机》(JB/T7688.6-2008)和《金属热处理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GB15735-2004)等技术规范的要求。其主要内容为:

●起重机的工作支持制动器应是常闭式的;

●起升机构应装设起升高度限位器;

●当两台或两台以上起重机在同一轨道运行时,要配备防碰撞装置;

●起重机直接受高温辐射的部位应设隔热板或隔热围墙;

●起重机取物装置与司机室的距离,应不小于0.4m;

●起重机外露的旋转部件,均应设置防护罩;

●登机处应设置与驾驶室联系的信号;

●进入驾驶室的门和到桥架上的门应设置电气联锁装置;

●驾驶室不得设在油槽的上方;

●起重机的金属结构及所有电气设备的外壳、管槽,电缆金属外皮和变压器低压侧,均应有可靠的接地。

(二)检验

淬火起重机在使用周期内应由具有检验资质的机构进行定期检验。根据《起重机械定期检验规则》(TSGQ7015-2008)和《起重机械安全监察规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92号)的要求:

1、直接交付使用单位的起重机械,在办理使用登记前,由所在地检验机构依据《规则》规定的检验项目及其内容、要求和方法进行检验(即设备投入使用前检验,简称“首检”),合格后方可办理使用登记。

2、起重机械在投入使用前或者投入使用后30日内,使用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到登记部门办理使用登记手续。

3、淬火起重机定期检验周期为1年,在起重机械定期检验周期届满前1个月向检验机构提出定期检验申请。

(三)维护保养

使用单位应当定期对起重机进行维护保养,并做好日常检查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起重机的安全运行。

篇3:预防五大伤害安全防护措施

一、预防高处坠落安全措施

1、所有高处作业人员在作业前必须对其进行高处作业安全知识教育、特殊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并做好安全技术交底。

2、高处作业人员必需使用的安全防护用具,并正确方法佩戴使用:

①、必须正确佩戴安全帽,要扣好帽带,调整好帽衬间距。

②、安全带使用时要高挂低用,防止摆动碰撞,绳子不能打结,钩子要挂在连接环上,在攀登和悬空等作业中,必须佩戴安全带并有牢靠的挂钩设施。

③、挂好安全网,高处作业时通道,临边,脚手架的外侧采用立网全封闭,立网与架体连接应使用绑绳逐点绑扎牢固。安全网使用时要有专人负责。

3、高处作业时,使用机械设备必须"一机、一闸、一箱、一保护",电源线不得有接头。

4、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措施:

①、从事高处(空)作业人员,施工前要作体检,对不适应于高处作业的人员,禁止攀高作业。

②、防护用品穿戴整齐,裤脚要扎住,戴好安全帽,不穿光滑的硬底鞋,要有足够强度的安全带,并将绳子牢系在坚固的建筑结构上或金属结构架上。

③、查所用的用具(如安全帽、安全带、梯子、跳板、脚手架、防护板、安全网等)必须安全可靠,严禁冒险作业。

④、高处作业所用的工具、零件、材料等必须装入袋内,上下时不得疏忽,不得在高处往下投扔材料或工具等,不得将易滚滑落工具、材料堆在脚手架上,工作完毕,应及时清理工具、零星材料等。

⑤、要处处注意警视标志、危险地方夜间作业必须置足够的照明设施,否则禁止作业。

⑥、严禁坐在高处无遮拦处休息、睡觉,防止坠落。

⑦、进行高空焊接,气割时必须事先清理火星飞溅范围内的易燃,易燃物或采取可靠的隔离措施才能施工。

⑧、吊篮要符合设计要求,使用前要做好检查,防止脱钩或钢丝绳断裂。

⑨、遇有六级风力时,必须禁止露天高处作业。

⑩、使用梯子时,必须检查梯子是否坚固,是否符合安全要求,应设防滑装置。梯顶无搭勾,梯脚不能稳固时,须有人员扶梯,人字梯拉绳必须牢固。

二、预防物体打击安全措施

1、认真贯彻文明施工,材料堆放整齐、平稳,作业场地及时清扫,每天做到工完场清。

2、多层建筑施工,应尽量避免立体交叉作业,确须进行立体交叉作业时,应事先采取隔离防护措施。

3、施工工程靠近通行的道路时,应在道路上方搭设坚固、密封的防护棚,防止落物伤害行人。

4、进入施工现场的所有人员,必须戴好安全帽,并系牢帽带,否则,不得进入施工现场。

5、高处作业人员应配带工具袋,使用的小型工具及小型材料、配件等,必须装入工具袋内,防止坠落伤人。高处作业使用的较大工具,应放入楼层的工具箱内。

6、高处作业通道不准堆放配件、模板、钢管、钢筋、砖石等材料,防止落物伤人或土方坍塌。

7、搭设或拆除脚手架时,必须在作业区域,设置警戒区,并由专人负责警戒,严禁无关人员穿越警戒区。拆除的架料、扣件,必须堆码整齐,统一吊运地面,严禁从高处向下投掷架管、架板、扣件等。翻架板时应事先清扫板上杂物。

8、模板安装及拆卸前,应在建筑物周围设置警戒的安全围栏,悬挂警告标志,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拆下的材料要及时清理运走。

9、吊运材料,特别是易滑的钢材,绳结必须系牢,此防止材料散落伤人。

10、圆盘锯上必须设置分割刀和防护罩,防止钢筋切割时伤人。

11、施工现场所有井字架、门式架的吊篮,必须设置1m高的钢筋网护栏、护门,防止小型材料或斗车在垂直升降中坠落伤人。

12、吊运大模板必须用卡环卡牢,防止模板坠落。大模板在校正固定之前,应用钢丝绳临时固定在楼板吊环身墙壁之筋上,以防止校正时大模板倾倒伤人。大模板应按施工组织设计规定的地方堆放,场地必须平整夯实。大模板存放时,必须

将地脚螺栓提上去,使自稳角成为70°~80°没有支撑或自稳角不足的大模板,要放在专用的堆放架内或卧倒平放,不应靠在其他模板或构件上。

13、在平台上起吊大模板时,平台上禁止堆放其他任何材料、配件、工具等物件,以防止滑落伤人。

三、防止坍塌安全措施

(一)、防止脚手架坍塌安全措施

1、脚手架施工方案应严格执行审批手序,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方案实施。

2、在搭设脚手架过程中必须采用符合规定的钢管、扣件。

3、脚手架在搭设过程中,严禁拆除下列杆件:①主节点处的纵、横向水平杆,纵、横向扫地杆;②连墙件。

4、不得在脚手架基础及其邻近处进行挖掘作业,否则应采取安全措施,并报主管部门批准。保证脚手架基础有组织排水。

5、各类作业平台应按相关规定编制施工方案;项目分管负责人审批签字并组织有关部门验收,经验收合格签字后,方可作业。架体应保持稳固,不得与施工脚手架连接。作业平台上挂限量标牌,严禁超载。

(二)、模板防止坍塌安全技术措施

1、模板安装应有专项的施工方案,施工前做好人员的安全技术交低并严格按方案施工,防止坍塌。模板支撑在护壁上时,应在支点处加垫板,以免支撑不牢或造成护壁坍塌。采用起重机械吊运模板等材料时,被吊的模板构件和材料应捆牢,并有专人指挥。分层分段的柱基支模,应在下层模板校正并支撑牢固后,再进行上一层模板的支搭工作。

2、在模板施工过程中,应选用符合材质规定的材料做立柱,支撑立柱基础应牢固,下铺通长大板,严禁垫砖,严格控制模板支撑系统的沉降量。

3、在施工过程中,模板上应均匀堆放物料,严禁集中堆放。

4、拆模施工前,必须向拆模人员进行交底,拆除过程中,有专人指挥,并在下面划出作业区,严禁非操作人员进入或通过。已拆除的模板、拉杆、支撑等应采用边拆、边运、边码垛。拆模间隙时,应将已松动模板、拉杆、支撑等拆除或固定牢固,防止自行塌落伤人。大模板存放时应加固,防止大风吹倒。

5、遇六级以上大风时,应暂时停止室外的高处作业。模板上有水、木屑等杂物时应先清扫干净后再登高作业,以防高处坠落。

(三)、防止施工现场材料堆放坍塌事故

1、施工现场模板立柱等材料堆放应整齐,高度不能超过1.5m,周围加防护栏杆。

2、在基础施工过程中,各种材料、堆土应距基槽边1.5m,堆放高度不得超过1.5m。

(四)、预防土方坍塌的安全措施

1、土方开挖前要做好排水处理,防止地表水、施工用水和生活废水浸入施工现场或冲刷边坡。下大雨时,应暂停土方施工。

2、挖土方应从上而下逐层挖掘,两人操作间距应大于2m。严禁采用掏挖的操作方法。

3、在码头后方回填时,应防止坍塌。特别是载石料,沙土的车应做好防止坍塌导致翻车事故。

4、回填场地如发现有裂纹或部分塌落现象,要及时夯实处理。夜间土方施工时,应有足够的照明。

(五)、临时建筑围墙防止坍塌措施:

1、临时建筑围墙应采取加固措施,防止大风刮倒,禁止在施工围墙墙体上方或紧靠施工围墙架设广告或宣传标牌,围墙周围应设置禁止人员停留及堆放物料警示。

2、楼面、屋面堆放建筑材料、模板、施工机具或其他物料时,施工单位应严格控制数量、重量,防止超载。堆放数量较多时,应进行荷载计算,并对楼面、屋面进行加固。

四、预防机械伤害安全措施

1、各种机械操作人员和车辆驾驶员,必须取得操作合格证,不准操作与证不相符的机械,不准将机械设备交给无本机操作证的人员操作,对机械操作人员要建立档案,专人管理。

2、操作人员必须按照本机说明书规定,严格执行工作前的检查制度和工作中注意观察及工作后的检查保养制度。

3、驾驶室或操作室应保持整洁,严禁存放易燃、易爆物品,严禁酒后操作机械,

严禁机械带病运转或超负荷运转。

4、机械设备在施工现场停放时,应选择安全的停放地点,夜间应有专人看管。

5、用手柄起动的机械应注意手柄倒转伤人。向机械加油时要严禁烟火。

6、严禁对运转中的机械设备进行维修、保养、调整等作业。

7、指挥施工机械作业人员,必须站在可让人了望的安全地点并应明确规定指挥联络信号。

8、使用钢丝绳的机械,在运行中严禁用手套或其他物件接触钢丝绳。用钢丝绳拖拉机械或重物时,人员应远离钢丝绳。

9、起重作业严格按照《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86)和《建筑安装工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的要求执行。

10、定期组织机电设备、车辆安全大检查,对检查中查出的安全问题,按照"三不放过"原则进行调查处理,制定防范措施,防止机械事故的发生。

11、操作人员应严格执行指挥人员的信号,在进行各项动作前,应鸣声示意。

12、6级以上大风或大雨、大雪、大雾等恶劣天气时,应停止起重机露天作业。

13、起重机的变幅指示器、力矩限制器、行程限位开关等安全装置必须齐全完整、灵敏有效。严禁用限位装置代替操作机构。

14、起重机作业时,重物下方不得有人停留和通过。

15、必须按规定的起重性能进行作业,不得超载作业和起吊重量不明的物体。

16、起重机的吊钩和吊环严禁补焊,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当更换:危险断面和钩颈有永久变形;表面有裂纹;挂绳处断面磨损超过高度的10%;吊钩衬套磨损原厚度50%;心轴(销子)磨损超过其直径的3%~5%。

五、预防触电安全措施

1、应在思想上提高安全用电知识,树立"安全第一、精心操作"的思想,并采取必要的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

2、防止触电事故的措施:

1)、提高电气设备的可靠性;

2)、采用漏电保护装置;

3)、使用安全电压;

4)、保护接地和接零;

5)、正确使用防护用具;

6)、建立和制订电气安全用电规程和用电制度;

3、保持电气设备的完好率,提高绝缘情能;

4、用屏障和围栏,设置障碍、保持间隔,防止无意触及带电设备;确保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人员的安全;

5、加强电气设备的检查和维护,提高设备的可靠性;

6、漏电保护装置应正常、可靠,并做好定期试验;

7、要定期检查电气设备保护及接地是否正常、可靠;

8、检查电气设备金属外壳是否正确保护接零,防止电器设备外壳带电;

9、正确使用防护用具,工作时必须按规定正确使用相应的个人防护用具,如绝缘靴、绝缘手套、绝缘钳、试电笔等。

10、制订电气安全用电规程和各项规章制度;加强人员的安全教育和管理;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