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事故预防措施 - 制度大全
职责大全 导航

机械事故预防措施

编辑:制度大全2019-05-03

机械伤害事故的发生很普遍,在使用机械设备的场所几乎都能遇到。一旦发生事故,轻则损伤皮肉,重则伤筋动骨,断肢致残,甚至危及生命。机械伤害的形式主要有:咬入、挤压、碰撞或撞击、夹断、剪切、割伤或擦伤、卡主或缠主。各种不同机械制造成的伤害形式往往是不同的,其安全要求和事故预防措施也不尽相同。下面只对一般的预防机械伤害的方法加以介绍。

1.机械设备应根据有关的安全要求,装设合理、可靠,不影响操作的安全装置。

2.机械设备的零、部件的强度、刚度应符合安全要求,安装应牢固。

3.供电的导线必须正确安装,不得有任何破损和漏电的地方。

4.电机绝缘应良好,其接线板应有盖板保护。

5.开关,按钮等应完好无损,其带电部分不等裸露在外。

6.局部照明应采用安全电压,禁止使用110伏或220伏的电压。

7、重要的受柄应有可靠的定位及锁紧装置。同轴手柄应有明显的长短差别。

8、手轮在机动时应能与转轴脱开。

9、脚踏开关应有防护罩或藏入机身的凹入部分内。

10.操作人员应按规定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品,机械加工严禁戴手套进行作业。

11.操作前应对机械设备进行安全检查,先空车运转,确认正常后,再投入如运行。

12.机械设备严禁带故无运行。

13.不准随意拆除机械设备的安全装置。

14.机械设备使用刀具、工夹具以及加工的林件零件等要装卡牢固,不得松动。

15.在机械运转时,严禁手调;不得用手测量零件或进行润滑时、清扫杂物等

16.机械设备运转时,操作者不得离开工作岗位。

17.工作结束后,应关闭开关,把刀具和工件从工作位置退出,并清理好工作场地,将零件、工夹具等摆放整齐,保持好机械设备的清洁卫生。

篇2:木工机械引发事故原因预防措施

木制品加工是指通过刀具破坏木材纤维之间的联系,从而改变木料形状、尺寸和表面质量的加工工艺过程。进行木制品加工的机械称为木工机械。木工机械使用量大,广泛应用于建筑、家具、工厂的木模加工以及家庭装修等行业。木工机械种类繁多,按其工作原理、适用范围及性能结构可分为木工锯机、刨床、铣床、钻床、车床以及砂光机等。木工机械设备属于操作危险性较大的设备,由于其大都是操作者用手送料,两手与刀具较近,所以极易发生安全事故。在加工时,还会产生大量的木屑、粉尘、噪声,这些都是对人体健康有害的。

1木制品加工中产生的危险

1.1木工机械上的零件或刀具飞出的危险木制品加工中,机床上的零件、刀具发生意外情况造成断裂而飞出,会酿成伤害事故。例如:带锯机上断裂的锯条,砂光机上断裂的砂带,木工刨床上未夹紧飞出的刀片等。

1.2工作时与工件接触的危险在加工时,与加工的工件接触会造成伤害。木工机械多采用手工送料,这是容易伤手的原因之一。当手推压木料送进时,遇到节疤、弯曲或其他异常情况,手会不自觉地与刃口接触,给手造成割伤甚至断指。

1.3操作人员违反操作规程带来的危险

许多伤害都是人为造成的。操作者不熟悉木工机械性能和安全操作规程,或不按安全操作规程作业,加之木工机械设备没有安装安全防护装置或安全防护装置失灵,都极易造成伤害事故。

1.4接触高速转动的刀具的危险

木工机械设备的工作刀轴转速很高,一般都到25006000r/min,最高到20000r/min,转动惯性大。操作者为了使其在电机停止后尽快停转,往往习惯于用手或木棒制动,常因不慎与锋利的刀具相接触造成伤害。

1.5木屑飞出的危险

木制品加工中,产生大量的木屑,如圆锯机没有装设防护罩,锯下的木屑或碎块可能会以较大的速度(超过100km/h)飞向操作者脸部,给操作者造成严重伤害。

1.6木材或木粉发生燃烧及爆炸的危险

木材是易燃物,加工时产生的木粉在空气中达到一定浓度时,会形成爆炸混合物。当木粉在车间堆积过多时,尤其是接触到暖气片或蒸气管时易引起阴燃。

1.7由于制造原因产生的危险与其他机械相比,大多数木工机械制造精度低,又缺乏必要的安全防护装置,或装置失灵,而且手工操作多,易发生事故。

1.8触电的危险

木工机床所用电机多为三相380V电源,一旦绝缘体损坏,很容易造成触电事故。

1.9工件伤人的危险在没有设置止逆器的多锯片木工圆锯机、木工压刨床上,易发生工件的回弹伤人的危险。

2木制品加工中的有害因素

2.1噪声

木工机械转速高、送进快、木材软硬不均,所以加工时产生的噪声较大。操作人员长时间在此环境中工作,劳动强度大,易产生疲劳,感到烦躁,影响健康且易使操作者因误操作而发生伤亡事故。

2.2粉尘

木工机械在操作时,产生的木屑高速飞扬,微小的粉尘大量悬浮于空气中,极易被人吸入,长期以往会对人的身体健康带来不良影响。

2.3振动

木工机床转速高、进料快,进料时会引起较强的局部振动。尤其当木质不均匀时,比如遇到节疤、弯曲或其他缺陷时更易产生振动,长时间的振动会给人体健康带来不良影响。

2.4劳动强度大

木材加工多用手工上料,有的木料重达3050kg,在传送、堆放、运输和搬运时,常常需要高强度的劳动作业。

2.5湿度及高温

一般来讲,在木材加工的工作区湿度都比较大,而给木材进行干燥的设备又会产生高温,这些都会给人带来不利的影响。

3造成木工机械事故的原因

3.1直接原因

造成机械伤害事故的直接原因可归纳为操作者的不安全行为、设备的不安全状态和环境的不安全因素这三个方面。

3.1.1操作者的不安全行为

所谓的操作者的不安全行为是指工作时操作人员注意力不集中,或精神过于紧张,或操作人员对机器结构及所加工工件性能缺乏了解,或操作不熟练及操作时不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或不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和设备的安全防护装置等。具体表现:

(1)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包括未经许可开动、关停、移动机器;开动、关停机器时未给信号;开关未锁紧,造成意外转动;忘记关闭设备;忽视警告标志、警告信号;操作错误(如按错按钮,扳手、把柄的操作方向相反);送料速度过快;机械超速运转;工件、刀具紧固不牢;加工时切削量过大等。

(2)造成安全装置失效。拆除了安全装置,安全装置失去作用,调整错误造成安全装置失效。(3)用手代替工具操作。用手直接清理切屑,不使用夹具固定工件而直接手持进行机械加工等。(4)机械运转时,进行加油、修理、检查、调整、焊接或清扫。

(5)穿不安全装束。在必须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的作业或场合中,未穿戴个人防护用品或忽视其使用。如在有旋转零部件的设备旁作业时,穿着过于肥大、宽松的服装,在操纵带有旋转零部件的设备时戴手套,穿拖鞋进入车间等。

(6)无意或未排除故障而接近危险部位。如在无防护罩的两个相对运动的零部件设备之间清理卡住物时,可能造成挤伤、夹断、切断、压碎或人的肢体被卷入等严重的伤害。除了机械结构设计不合理外,也是违章作业所致。

3.1.2机械设备的不安全状态

设备的不安全状态是指机械设计和制造中存在着缺陷,机床部件、附件和安全防护装置的功能缺失等。具体表现:

(1)防护、保险、信号等缺失或有缺陷。①无防护。无防护罩,无安全保险装置,无报警装置,无安全标志,无护栏或护栏损坏,设备电气未接地,绝缘不良,噪声大,无限位装置等。②防护不当。防护罩未在适当位置,防护装置调整不当,安全距离不够,电气装置带电部分裸露等。

(2)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①设计不当,结构不符合安全要求。制动装置有缺陷,无急停装置,木工圆锯机无分料刀,木工压刨床无止逆装置等。②强度不够。机械零件强度不够,绝缘强度不够,选用材料不符合安全标准要求,高转速主轴没作动平衡等。③设备在非正常状态下运行。设备带“病”运转,超负荷运转等。④维修、调整不良。设备失修,保养不当,设备失灵,未加润滑油等。

3.1.3环境的不安全因素

环境的不安全因素是工作场地照明不良、温度或湿度不适宜、噪声过高、设备布局不合理、备件摆放零乱等。具体表现:

(1)生产场地环境不良。①照明光线不良。包括照度不足,作业场所烟雾、烟尘弥漫、视物不清,光线过强,有眩光等。②通风不良。无通风或通风系统效率低等。③作业场所狭窄。④作业场地杂乱。工具、制品、材料堆放不安全。

(2)储存方法不安全。物品、物料等堆放过高、不稳等。

(3)地面滑。地面有油或其他液体,地面有易滑物如圆柱形管子、料头等。

3.2间接原因

几乎所有事故的间接原因都与人的错误有关,尽管与事故直接有关的操作人员并没有出错。这些间接原因可能是由于设计、设备制造、安装调试、维护保养等人员所犯的错误。

3.2.1技术和设计上的缺陷

(1)设计错误。预防事故应从设计开始。大部分不安全状态是由于设计不当造成的。由于技术、知识水平所限、经验不足,可能没有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而犯了考虑不周或疏忽大意的错误。设计错误包括强度计算不准,材料选用不当,设备外形不安全,结构设计不合理,操纵机构不当,未设计安全装置等。即使设计人员选用的操纵器是正确的,如果在控制板上配置的位置不当,也可能在操作时被操作人员混淆而发生操作失误,或不适当地增加了操作人员的反应时间而忙中出错。

(2)制造错误。即使设计是正确的,如果制造设备时发生错误,也会成为事故隐患。在生产关键性部件和组装时,应特别注意防止发生错误。常见的制造错误有加工方法不当(如用铆接代替焊接),加工精度不够,装配不当,错装或漏装了零件,零件未固定或固定不牢。工件上的刻痕、压痕、工具造成的伤痕以及加工粗糙,也可能造成应力集中而使设备在运行时出现故障。

(3)安装错误。安装时旋转零件不同轴,轴与轴承、齿轮啮合调整不好(过紧、过松),设备安装不水平,地脚螺栓未拧紧,设备内遗留的工具、零件、棉纱忘记取出等,都可能使设备发生故障。

(4)维修错误。没有定时对运动部件加润滑油,在发现零部件出现恶化现象时没有按维修要求更换零部件,都是维修错误。当设备大修重新组装时,可能会发生与新设备最初组装时类似的错误。安全装置是维修人员检修的重点之一。安全装置失效而未及时修理,设备超负荷运行而未制止,设备带“病”运转,都属于维修不良。

3.2.2教育培训不够

未经培训上岗,操作者业务素质低,缺乏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操作技能不熟练,工作时注意力不集中,对工作不负责,受外界影响而情绪波动,不遵守操作规程,都是事故的间接原因。

3.2.3管理缺陷

劳动管理制度不健全、不合理。规章制度执行不严,有章不循。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或指导。无安全操作规程或安全规程不完善。缺乏监督,对安全工作不重视,组织机构不健全,没有建立或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没有或不认真实施事故防范措施,对事故隐患、调查、整改不力等。所有这些在管理上存在的缺陷,均能引发事故,关键原因是企业管理人员不重视。把造成机械事故的原因分为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但从根本上讲,所有的机械事故均是由人的原因引起的。机械的设计、制造、运输、安装、操作、维护、管理、拆除等各个环节都是由人来完成的,只要有一点疏忽,就可能引发事故,造成伤害,因而,在分析事故原因时,无论是直接原因或间接原因,人的因素总是起决定作用的。

4预防木工机械事故的安全措施

安全措施包括由设计、制造阶段采取的安全措施和由用户采取补充的措施。设计、制造是木工机械安全的源头,当设计、制造阶段的措施不足以避免或充分控制各种危险时,则应由用户采取补充的安全措施,以便最大限度减小风险。预防木工机械事故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实现本质安全性。这是指采用直接安全技术措施,选择最佳设计方案,并严格按照标准制造、检验;合理地采用机械化、自动化和计算机技术,最大限度地消除危险或限制风险,实现机械本身应具有的本质安全性能。

(2)采用安全防护装置。若不能或不完全能由直接安全技术措施实现安全时,可采用间接安全技术措施即为机械设备设计出一种或多种安全防护装置,最大限度地预防、控制事故发生。要注意,当选用安全防护措施来避免某种风险时,要警惕可能产生的另一种风险。

(3)使用信息。若直接安全技术措施和间接安全技术措施都不能完全控制风险,就需要采用指示性安全技术措施,通知和警告使用者有关某些遗留风险。例如在机床上粘贴警示标志,在使用说明书中做出安全方面的提示等。

(4)附加预防措施。它包括紧急状态的应急措施,如急停措施、陷入危险时的躲避和援救措施,安装、运输、贮存和维修的安全措施等。

(5)安全管理措施。这是指建立、健全安全管理组织,制定有针对性的安全规章制度,对机械设备实施有计划的监管,特别是对安全有重要影响的关键机械设备和零部件的检查和报废处理等,选择、配备个人防护用品。

(6)人员的培训和教育。绝大多数意外事故与人的行为过失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所以,应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包括安全法规教育、风险意识教育、安全技能教育、特种工种人员的岗位培训和持证上岗,并掌握必要的施救技能。

5结语

木工机械产品的复杂性决定了实现消除某一危险或减小某一风险往往需要采用多种措施,每一种措施都有各自的适用范围和局限性,要对所有可供选用的对策仔细分析,权衡比较,在全面周到地考虑各种约束条件的基础上寻找最好的对策,提供给设计者决策,最终达到保障木工机械产品安全使用的目的。

对于生产木工机械产品的企业来说,努力提高其机械设备的安全设计能力,采用木工机械安全标准,不断积累产品有关安全使用的信息与经验,增强有关机械安全性能的检验与测试手段,无疑是提高产品机械安全技术水平,获得市场准入的前提条件和扩大产品市场占有率的重要途径。

对于生产木制品产品的企业来说,建立、健全安全管理组织,制定有针对性的安全规章制度,对机械设备实施有计划的监管,选择、配备个人防护用品。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包括安全法规教育、风险知识教育、安全技能教育、特种工种人员的岗位培训和持证上岗,并掌握必要的施救技能等是最大限度减少机械事故重要保证。

篇3:机械伤害事故的主要原因预防措施

一、形成机械伤害的事故其主要原因有:

1.检修、检查机械、处理隐患忽视安全措施。如人进入设备(球磨机、碎矿机等)检修、检查作业或处理安全隐患,不切断电源,未挂不准合闸警示牌,未设专人监护等措施而造成严重后果。也有的因当时受定时电源开关作用或发生临时停电等因素误判而造成事故。也有的虽然对设备断电,但因未等至设备惯性运转彻底停住就下手工作,同样造成严重后果;

2.缺乏安全装置。如有的机械传动带、齿机、接近地面的联轴节、皮带轮、飞轮等易伤害人体部位没有完好防护装置;还有的入孔、投料口、绞笼井等部位缺护栏及盖板,无警示牌,人一疏忽误接触这些部位,就会造成事故;

3.电源开关布局不合理,一种是有了紧急情况不立即停车;另一种是好几台机械开关设在一起,极易造成误开机械引发严重后果;

4.自制或任意改造机械设备,不符合安全要求;

5.在机械运行中进行清理、卡料、上皮带蜡等作业(如在运行中的皮带上清理废料);

6.任意进入机械运行危险作业区(采样、干活、借道、拣物等);

7.不具操作机械素质的人员上岗或其他人员乱动机械。

二、防止机械伤害事故的防范措施:

1.检修机械必须严格执行断电挂禁止合闸警示牌和设专人监护的制度。机械断电后,必须确认其惯性运转已彻底消除后才可进行工作。机械检修完毕,试运转前,必须对现场进行细致检查,确认机械部位人员全部彻底撤离才可取牌合闸。检修试车时,严禁有人留在设备内进行点车;

2.人手直接频繁接触的机械,必须有完好紧急制动装置,该制动钮位置必须使操作者在机械作业活动范围内随时可触及到;机械设备各传动部位必须有可靠防护装置;各入孔、投料口、螺旋输送机等部位必须有盖板、护栏和警示牌;作业环境保持整洁卫生;

3.各机械开关布局必须合理,必须符合两条标准:一是便于操作者紧急停车;二是避免误开动其他设备;

4.对机械进行清理积料、捅卡料、上皮带腊等作业,应遵守停机断电挂警示牌制度;

5.严禁无关人员进入危险因素大的机械作业现场,非本机械作业人员因事必须进入的,要先与当班机械作者取得联系,有安全措施才可同意进入;

6.操作各种机械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能掌握该设备性能的基础知识,经考试合格,持证上岗。上岗作业中,必须精心操作,严格执行有关规章制度,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严禁无证人员开动机械设备。

篇4:起重机常见机械事故障分析及预防措施

一、前言

对桥式起重机从钢丝绳、卷筒及钢丝绳压板、吊钩、减速器齿轮、制动器、车轮与轨道及安全附件等7个能引起机械故障的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预防起重机发生机械故障的措施及建议。

桥式起重机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带来高效、方便、快捷的同时,因机械的不安全因素,频频发生事故,给国家、人民造成经济损失,给当事人及家属造成痛苦。发生事故的主要原因是机械本身存在着机械故障及误操作。研究机械故障,分析原因,制定预防措施是减少桥式起重机机械事故的主要措施,这就要求特种设备管理人员在规范操作人员的操作的同时,重视起重机机械故障的隐患,根据起重机状况制定出周密可行的预防措施,确保起重机的安全运行。通过生产实践,对桥式起重机在运行过程中的机械故障及预防措施作如下分析。

二、钢丝绳

1故障分析

钢丝绳在运行过程中,每根钢丝绳的受力情况非常复杂,因各钢丝在绳中的位置不同,有的在外层,有的在内层。即使受最简单的拉伸力,每根钢丝绳之间受力分布也不同,此外钢丝绳绕过卷简、滑轮时产生弯曲应力、钢丝与钢丝之间的挤压力等,因此精确计算其受力比较困难,一般采用静力计算法。

钢丝绳中的最大静拉力应满足下式要求:

Pma*≤Pd/n

式中:Pma*——钢丝绳作业时可以承受的最大静应力;

Pd——钢丝绳的破断应力;

n——安全系数。

Pma*=(Q+q)/(aη)

式中:Q——起重机的额定起重量;

q——吊钩组重量;

a——滑轮组承载的绳分支总数;

η——滑轮组的总效率。

钢丝绳最大允许工作拉力的计算式为:

P=Pd/n

式中:P——钢丝绳作业时额定的最大静应力

P≥Pma*是安全的。由此可知,钢丝绳破断的主要原因是超载,同时还与在滑轮、卷筒的穿绕次数有关,每穿绕一次钢丝绳就产生由直变曲再由曲变直的过程,穿绕次数越多就易损坏、破断;其次钢丝绳的破断与绕过滑轮、卷筒的直径、工作环境、工作类型、保养情况有关。

2预防措施

2.1起重机在作业运行过程中起重量不要超过额定起重量。

2.2起重机的钢丝绳要根据工作类型及环境选择适合的钢丝绳。

2.3对钢丝绳要进行定期的润滑(根据工作环境确定润滑周期)。

2.4起重机在作业时不要使钢丝绳受到突然冲击力。

2.5在高温及有腐蚀介质的环境里的钢丝绳须有隔离装置。

三、卷筒及钢丝绳压板

卷筒是起重机重要的受力部件,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筒壁减薄、孔洞及断裂故障。造成这些故障的原因是卷筒和钢丝绳接触相互挤压和摩擦。当卷筒减薄到一定的程度时,因承受不住钢丝绳施加的压力而断裂。为防止卷筒这种机械事故的发生,按照国家标准,卷筒的筒壁磨损达到原来的20%或出现裂纹时应及时进行更换。同时要注意操作环境卫生和对卷筒、钢丝绳的润滑。

四、吊钩

吊钩是桥式起重机用的最多的取物装置,它承担着吊运的全部载荷,在使用过程中,吊钩一旦损坏断裂易造成重大事故。造成吊钩损坏断裂的原因是由于摩擦及超载使得吊钩产生裂纹、变形、损坏断裂。为防止吊钩出现故障,就要在使用过程中严禁超负荷吊运,在检查过程中要注意吊钩的开口度、危险断面的磨损情况,同时要定期对吊钩进行退火处理,吊钩一旦发现裂纹要按照GB10051-88给予报废,坚决不要对吊钩进行焊补。特种设备管理人员对吊钩的检查要按照GB10051-88的要求判断吊钩是否能够使用。

五、减速器齿轮

1故障分析

减速器是桥式起重机的重要传动部件,通过齿轮啮合对扭矩进行传递,把电动机的高速运转调到需要的转速,在传递扭矩过程中齿轮会出现轮齿折断、齿面点蚀、齿面胶和、齿面磨损等机械故障,造成齿轮的故障原因分别如下:

a.短时间过载或受到冲击载荷,多次重复弯曲引起的疲劳折断;

b.齿面不光滑,有凸起点产生应力集中,或润滑剂不清洁;

c.由于温度过高引起润滑失效;

d.由于硬的颗粒进入摩擦面引起磨损。

2预防措施

a.起重机不能起载使用,启动、制动要缓慢、平稳,非特定情况下禁止突然打反车;

b.更换润滑剂要及时,并把壳体清洁干净,同时要选择适当型号的润滑剂;

c.要经常检查润滑油是否清洁;发现润滑不清洁要及时更换。

六、制动器

1故障分析

制动器是桥式起重机重要的安全部件,具备阻止悬吊物件下落、实现停车等功能,只有完好的制动器对起重机运行的准确性和安全生产才能有保证,在起重机作业中制动器会出现制动力不足、制动器突然失灵,制动轮温度过高与制动垫片冒烟、制动臂张不开等机械故障。造成这些机械故障的原因分析如下:

a.制动带或制动轮磨损过大;制动带有小块的局部脱落;主弹簧调得过松;制动带与制动轮间有油垢;活动铰链外有卡滞的地方或有磨损过大的零件;锁紧螺母松动整拉杆松脱;液压推杆松闸器的叶轮旋转不灵活;

b.制动垫片严重或大片脱落,或长行程电磁铁被卡住,主弹簧失效,或制动器的主要部件损坏;

c.制动器与垫片间的间隙调的过大或过小;

d.铰链有卡死的地方或制动力矩调得过大,或液压推杆松闸器油缸中缺油及混有空气,或液压推杆松闸使用的油脂不符合要求,或制动片与制动轮间有污垢。

2预防措施

定期对制动器进行检查、维护,起升机构的制动器必须每班一次,运行机构的制动器要每天一次,主要检查以下内容:

a.铰链处有无卡滞及磨损情况,各紧固处有无松劲;

b.各活动件的动作是否正常;

c.液压系统是否正常;

d.制动轮与制动带间磨损是否正常、是否清洁。

根据检查的情况来确定制动器是否正常,坚决杜绝带病运行,同时对制动器要定期进行润滑和保养。为了保证起重机的安全运行,制动器必须经常进行调整,从而保证相应机构的工作要求。

七、车轮与轨道

起重机在运行过程中车轮与轨道常见的故障为车轮的啃道及小车的不等高、打滑。其中造成啃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且啃道的形式是多样的。啃道轻者影响起重机的寿命,重者会造成严重的伤亡事故,因此特种设备管理人员对于啃道要引起足够的重视。造成啃道的主要原因是安装时产生不符合要求误差的、不均匀摩擦及大车传动系统中零件磨损过大、键连接间隙过大造成制动不同步。因此各单位的特种设备主管部门在安装、维修起重机时一定要找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安装、维修,从而保证设备安全及运行寿命;同时特种设备管理人员要加强平时的检查管理,避免起重机发生啃道的机械故障,在检查过程中要认真、细致地找出啃道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小车车轮的不等高是起重机运行中的极不安全的因素,小车的不等高使小车在运行中一个车轮悬空或轮压太小可能引起小车车体的震动。造成小车车轮不等高的因素是由多方原因引起的,但是主要原因是安装误差不符合要示求及小车设计本身重量不均匀,因此对小车不等高的故障要全面分析,把小车不等高的问题解决好。

起重机在运行过程中由于轨道不清洁、启动过猛、小车轨道不平、车轮出现椭圆、主动轮之间的轮压不等的原因使得小车产生打滑环象,这就要求特种设备管理人员在检查过程中一定要认真仔细,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避免产生小车打滑的现象。

八、安全附件

桥式起重机的安全附件完全是从保护设备及操作人员的角度设置的保护装置,安全附件的管理一定要按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要求,加强对安全附件的管理及监察力度,使安全附件处于良好状态,保证桥式起重机安全运行。

桥式起重机的机械故障是比较复杂的,预防机械故障需要加强设备管理,同时要按时向当地特种设备管理监察部门提出年审申请,通过特种设备监察部门的检查指导,把设备的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从而保证设备、人员的安全。

篇5:起重机械事故主要原因预防措施

①挤压碰撞人

是指作业人员在运行中的起重机械挤压碰撞。在起重机械作业中很常见的伤亡事故,其危险性很大,后果很严重,往往也会导致人员死亡。起重机械作业中挤压碰撞人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a)吊物在起重机械运行过程中摆动挤压碰撞人。主要原因是:一是由于司机操作不当,运行中机构速度变化过快,使吊物产生较大的惯性。二是由于指挥有误,吊运路线不合理,致使吊物在剧烈摆动中挤压碰撞人。(b)吊物摆放不稳定发生倾倒砸碰人。原因是:一是由于吊物放置方式不当,对重大吊物防止不稳没有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二是由于吊运作业现场管理不善。(c)在指挥或检修流动式起重机作业中被挤压碰撞,即作为人员在起重机械运行机构与回转机构之间,受到运行中的起重机械的挤压碰撞。原因是:一是由于指挥作业人员站位不当;二是由于检修作业中没有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d)在巡回检查或维修桥式起重机作业中被挤压碰撞,即作业人员在起重机械与建筑物之间,受到运行中起重机械的挤压碰撞。主要原因:一是由于巡检人员或维修人员与司机缺乏相互联系;二是由于检修作业中没有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

②触电

触电是指起重机械作业中作业人员触及带电体而发生触电。起重机械作业大部分处在有点的作业环境中,触电伤亡事故也是发生在起重机械作业中常见的伤亡事故。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a)司机触碰滑触线当起重机械司机室设置在滑触线同侧,司机在上下起重视触碰滑线而触电。主要原因:一是由于司机室位置不合理;二是由于起重机在靠近滑线端侧没有设置防护板,致使司机触电。(b)触及高压输电线主要原因:一是由于起重机械在高压电线下作业没有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二是由于指挥不当,操作有误,致使起重机带电,导致操作人员触电。(c)电气设施漏电主要原因:一是由于起重机械电气设施不及时,发生漏电;二是由于司机室没有设置安全防护绝缘垫板,致使司机因漏电而触电。(d)起升钢绳触碰触线主要原因:一是由于吊运方法不当歪拉斜吊违反安全规程;二是由于起重机械靠近触线端侧没有设置滑触线而带电,导致作业人员触电。

③高处坠落

指起重机械作业人员从起重机械上坠落。高处坠落主要发生在起重机械安装、维修作业中。包括以下几种情况:(a)检修吊笼坠落主要原因:一是由于检修吊笼设计结构不合理(如高度不够,材质选用不符合要求等);二是由于检修人员操作不当;三是由于检修作业人员没有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致使检修吊笼与检修作业人员一起坠落。(b)跨越起重机时坠落主要原因:一是由于检修作业人员没有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二是由于作业人员麻痹大意,违章作业,致使发生高处坠落。(c)安装或拆卸可升降塔身式起重机塔身作业中,塔身连同作业人员坠落。主要原因:一是由于塔身设计结构不合理;二是由于拆卸方法不当,作业人员与指挥配合有误,致使塔身连同作业人员一起坠落。

④吊物坠落砸人

指吊物或吊具从高处坠落砸向作业人员与其他人员。这是在起重机械作业中带有普遍性的伤亡事故,其危险性极大,后果非常严重,往往导致人员伤亡。(a)捆绑刮掉方法不当。一是由于钢丝绳间夹角过大,无平衡梁;二是由于吊运带棱角的吊物未加防护板。(b)吊索具缺陷。一是由于起升机构钢丝绳折断,致使吊物坠落;二是钓钩由缺陷。(c)超负荷。一是作业人员对吊物的重量不清楚,贸然盲目起吊;二是由于歪拉斜吊发生超负荷而拉断吊索具。(d)过卷扬。主要是由于没有安装上升极限位置限制器或限制器失灵,不能及时切断起升直至卷断起升钢丝绳。

⑤机体倾翻

指在作业中整台起重机倾翻。通常发生在从事露天作业的流动式起重机和塔式起重机中。主要有三种情况:(a)被大风刮倒。由于漏填作业的起重机夹轨器失灵和露天作业的起重机没有防风锚定装置。(b)履带式起重机倾翻。由于吊运作业现场不符合要求以及操作方法不当,指挥作业失误等原因致使机体倾翻。(c)汽车式、轮胎式起重机倾翻。由于吊运作业现场不符合要求、支腿架设不合要求,操作不当,超负荷等原因。

⑥对策

建立和健全起重机械安全管理岗位责任制,起重机械安全技术档案管理制度;加强培训教育,要对起重机械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做到持证上岗作业;实行系统安全管理;强化安全监察。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