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消防安全管理措施 - 制度大全
职责大全 导航

高等院校消防安全管理措施

编辑:制度大全2019-04-30

一、高等院校消防安全的必要性

高等院校是国家实施高等教育,培养文化、科技高级专业人才的基地,也是开展科学技术研究的重要部门。高等院校一般可分为三种类型,即文科院校、理工科院校和综合性院校等。

高等院校除了有许多直接供教学、科研使用的教室和各种专业的实验室外,还有许多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建筑和设施,如电子计算机中心、图书馆、资料档案室、陈列室、会议室、礼堂、印刷厂和其他校办工厂,以及配电室、机修间、木工房、锅炉房、汽车队、煤气站、氢氧站、化学危险物品仓库,还有办公楼、宿舍、医院、食堂、商店和招待所等。范围较广,门类也多,存在一定的火灾危险性。

1.老式建筑物多,耐火等级低;临时工棚多,楼群密度大。一旦发生火灾就会形成火烧连营之势。不少学校的教学楼和校舍都是解放前或解放初期建校时修建的,多为砖木结构,耐火等级差。

2.电器线路陈旧老化,超负荷运行严重。不少学校建校时安装的电气线路,由于经费紧张,几十年来未彻底检修或更换,加之教学、科研、实验设备的不断增加,因此,电源线路带伤带病和超负荷运行十分严重;已成为学校突出的火险隐患之一。

3.学校人员多而杂,防火意识差。各高等院校师生员工少则几千人,多的一、二万人,长时间来,教职工主要把精力倾注于教学、科研事业和本职工作,学生则把精力倾注于学业上,很少受过消防安全教育,因而广大师生的防火意识薄弱,平时不注重消防安全工作。

4.学校人员流动多,消防安全难度大。各高等院校每年都有上千名新生入学和大批毕业生走向社会,形成新老循环交替。加上近年从农村来学校做临时工的人数增多,这批人员既不懂消防法规,又缺乏消防常识,对学校的消防安全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5.易燃易爆物质多,品种齐全、数量大,使用管理分散,在实验室及仓库存放有易燃易爆晶。

6.科研项目多、贵重设备多,一旦发生火灾造成损失大、影响大。随着教学、科研事业的发展,不少学校利用外资,引进了国外价值很高的设备,有的设备一台就高达上千万元,若发生火灾,经济损失惨重。

总之,高等院校包含了社会职能的方方面面,范围既广,门类又多,为了保证高等院校教学、科研、生产的顺利进行,保护教职工以及学生的生命财产的安全,必须对高等院校的防火安全工作加以重视。

二、高等院校的消防安全工作

(一)组成消防安全管理机构,建立消防安全责任制

本着“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高等院校应组织以主管保卫工作的副校(院)长为首,各部、系、处行政领导为成员的防火安全管理委员会,统一管理全校的消防工作;各部、系、处也应设立相应的领导小组,负责本单位的防火安全工作。

高等院校的防火安全工作,具体由保卫处组织实施。根据院校规模、专业等情况,院校保卫处可设置防火科,配备2至4名专职干部,系、处则要配备1名兼职防火干部。

高等院校的消防安全要实行逐级消防安全责任制,从院校的防火安全管理委员会到各部、系、处消防安全领导小组,再到各科、室、班级逐级签订消防管理合同书,使目标明确,责任到人,一级抓一级,级级抓落实。使各项防火规章制度和措施得以顺畅的贯彻落实,对消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反馈。

高等院校还要建立一支训练有素的义务消防队,并在保卫处防火科指导下,进行经常性的训练和演习。

(二)加强消防宣传,提高防火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

消防工作是一项社会性很强的工作,它既关系到社会上每个成员的切身利益,又要求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必须重视消防安全工作,自觉遵守消防法律规范。火灾无亲疏,任何人只要违背用火的科学规律,都可能随时导致火灾发生。因此,必须对广大师生进行经常性的消防宣传,提高防火意识,向师生普及消防法规常识,使广大师生对可能发生的火灾做到时刻警惕,提高群众的自防自救能力,使高校的防火安全工作在群防群治的基础上,达到杜绝火灾、减少火灾的目的。

(三)重点防火部位

高等院校的重点防火部位有教室、电教中心与计算机中心、实验室及图书馆、学生宿舍等。这里主要介绍教室、电教中心、学生宿舍的消防安全工作。

1.教室

教室是高等院校的教学场所。教室内人员集中,可十几人、几十人,至几百人同时上课。其中大型教室一般建成阶梯式座位,并在座位上附有写字台板,疏散不易,更应注意消防安全。

(1)教室的耐火等级。其耐火等级不宜低于三级;如因条件所限,是四级耐火等级建筑时,不应超过一层。

(2)应有防火间距。教学楼离甲、乙生产厂房,甲、乙类物品库房以及火灾爆炸危险较大的独立实验室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25米。

(3)易燃易爆物品不宜在教室内放。课堂实验用的易燃易爆物品,用完后应立即清出,不得在教室内存放。

(4)应有安全出口和疏散门。容纳人数超过50人的教室,其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疏散门不应有门槛,并向疏散方向开启;教学楼超过五层时,应设置封闭式楼梯问。

2.电教中心

电教中心主要是利用录音、电视、电影等教学工具,进行大范围教学活动的建筑和设施。一般由电视演播室、控制室、电影放映室、播放室等组成。电教中心的重点防火部位是演播室、电影放映室等,特别是演播室。

演播室的内部装修对收音效果要求较高,目前国内能满足收音效果要求的材料,大多数是燃烧体和难燃烧体材料,有的甚至用纤维布条等作为内装修夹层的填实材料。室内一般铺有地毯,形成了封闭的可燃或难燃的内部空间。加之,演播室装有大量的碘钨灯和聚光灯等电气设备,起火因素很多。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其防火安全工作。

防火措施有:

(1)照明灯具与可燃物应保持一定的间隔。照明灯具靠近可燃物,长时间烘烤有引燃可燃物的危险。因此,灯具的前方应当距离可燃物不小于1米;侧后方应当距离可燃物不小于50厘米,或在它们之间用石棉板等材料隔开。同时在灯具的下面要设金属网以防止灯具破碎时,落在可燃物上引起火灾。

(2)电线要有套管。电源线在吊顶内通过时,应穿管敷设。活动灯具应用橡磁电缆线。灯头线靠灯具30厘米或采取其他隔热保护措施。

(3)进行易燃易爆化学危险品的实验,应在演播室外的安全地带进行。

(4)在地毯里应加装钢丝网接地,以导除静电。

3.学生宿舍

学生宿舍人员较集中,如果疏于消防管理,出现用电炉,乱拉电线,使用煤油炉、酒精炉,明火照明看书等现象,极易引起火灾。其消防管理措施主要是:

(1)加强对大学生的消防知识普及教育;

(2)健全学生宿舍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3)定期进行防火安全检查,纠正违章用火用电现象;

(4)配置必要的灭火器;

(5)保持通道畅通等.

篇2:消防安全管理组织及职责范本

建立消防安全管理组织是实施消防安全管理的必要条件,消防安全管理的任务和职能必须由一定形式的组织机构来完成。一般单位的消防安全领导机构,是防火安全委员会或防火安全领导小组,单位的法人代表或主要负责人应对单位的消防安全工作负完全责任。规模较大的可设置防火安全委员会,较小的可设置防火领导小组。车间也可设置防火安全领导小组或设安全员。班组应设兼职安全员,协助班组长履行防火安全职责。单位各级消防负责人的主要职责如下:

一、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的消防安全职责

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应当履行以下消防安全职责:贯彻执行消防法规,保障单位消防安全符合规定,掌握本单位的消防安全情况;将消防工作与本单位的生产、科研、经营、管理等活动统筹安排,批准实施年度消防工作计划;为本单位的消防安全提供必要的经费和组织保障;确定逐级消防安全责任,批准实施消防安全制度和保障消防安全的操作规程;组织防火检查,督促落实火灾隐患整改,及时处理涉及消防安全的重大问题;根据消防法规的规定建立并领导专职消防队、义务消防队;组织制定符合本单位实际的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并实施演练;负责本单位重点保卫场所的动火审签工作;在新建、扩建和改建工程项目时,应责成有关部门将工程项目报公安消防部门办理建筑设计消防审核手续;负责向公安消防部门汇报工作,接受其监督;组织指挥火灾的扑救工作和对火灾事故的追查处理;表彰和惩处在消防工作中做出成绩的和违法的人员。

二、单位消防安全管理人的消防安全职责

消防安全管理人对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负责,具体实施和组织落实下列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拟订年度消防工作计划,组织实施日常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组织制订消防安全制度和保障消防安全的操作规程并检查督促其落实;拟订消防安全工作的资金投人和组织保障方案;组织实施防火检查和火灾隐患整改工作;组织实施对本单位消防设施、灭火器材和消防安全标志维护保养,确保其完好有效,确保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畅通;组织管理专职消防队和义务消防队;组织开展对员工进行消防知识、技能的宣传教育和培训,组织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实施和演练;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委托的其他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消防安全管理人应当定期向消防安全责任人报告消防安全情况,及时报告涉及消防安全的重大问题。没有确定消防安全管理人的单位,以上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由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负责实施。

三、车间级消防责任人的消防安全职责

车间级消防责任人的消防安全职责是:坚决贯彻执行单位(1)有领导负责的逐级防火责任制;布置的消防安全工作任务、防火安全责任制及规章制度;组织班组建立岗位防火责任制,并督促落实;落实防火检查制度,发现火险隐患要及时整改,对于无力解决的问题,应及时上报;负责职工的消防安全教育,领导本部门、本车间义务消防队,有计划地组织业务学习培训;负责车间级的动火审批、签字手续;定期向单位消防负责人汇报消防工作情况,申报消防器材的添置计划,并负责器材的维修保养工作。

四、工段或班组消防责任人的消防安全职责

工段或班组消防责任人的消防安全职责是:贯彻执行安全防火责任制,落实车间各项防火对策,使每个员工都明确各自的防火责任;开好班前会,消除员工不良的心理状态,提高员工防火警惕性,做好作业火险分析、预测和预防、控制措施;认真进行作业前、作业中和作业后的安全检查及作业场所的清理整顿,督促作业人员严格遵守防火安全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纠正和制止违章作业人员的不安全行为;组织开展安全教育活动,抓好新员工、复工和调岗员工的安全教育,要使每个员工明确知道消防安全应知应会的内容;坚持巡回检查制度,并将检查结果记人安全检查记录中;监督危险作业的实施,及时发现和消除事故隐患;要定期总结本组的安全情况,做到有表扬、批评,采纳合理意见,完善制度,以提高班组的消防安全素质。

篇3:化纤产品库消防管理措施

化学纤维包括人造纤维和合成纤维。人造纤维是用天然的高分子化合物做原料,经化学处理和物理加工而制成的纤维,如粘胶纤维、醋酸纤维等,用于制做各种人造棉、人造丝的制品。合成纤维是人工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作原料,经化学处理和机械加工而制成纤维,如锦纶(聚酰胺纤维)、涤纶(聚酯纤维)、腈纶(聚丙烯腈纤维)、维纶(聚乙烯醇缩甲醛纤维)等,单纺或与棉、毛混纺可以制做各种美观、耐用的纺织品和针织品。

化学纤维均为可燃固体,受热能分解,遇火能燃烧。在火灾条件下,分解出的气态产物能爆燃,有的还有一定毒性。飞扬起来的化学纤维粉尘,有爆炸危险。在储存时,一般按丙类火灾危险性进行消防管理。

一些化学纤维的火险与燃烧特征如下:

1、粘胶纤维:分解温度290℃,着火温度-460℃,接触火焰能迅速燃烧,燃烧温度850℃,有烧纸气味,残留极少量灰白色灰烬。

2、醋酸纤维:分解温度250℃,着火温度305~475℃,接触火焰先熔后燃,燃烧温度960℃,有醋味,残留黑色光亮硬块状的灰。

3、聚酞胺纤维:分解温度310℃,着火温度415~530℃。电阻率1010~1013Ω?cm。接触火焰,先熔融、烧蚀,后燃烧,燃烧温度875℃。冒白烟,有臭味,残留玻璃球状硬块。

4、聚酯纤维:分解温度283℃,着火温度390~440℃。电阻率1017Ω?cm。接触火焰先熔、烧蚀,后燃烧,燃烧温度700~725℃。冒黑烟,有芳香味,残留玻璃球状硬块。

5、聚丙烯腈纤维:分解温度250℃,着火温度335~435℃。电阻率>1014Ω?cm。接触火焰,先熔融后徐燃,燃烧温度850℃,有特殊臭味,残留不定形黑褐色硬块。

6、聚乙烯醇缩甲醛纤维:分解温度240℃,着火温度440~450℃。电阻率>1012Ω?cm。接触火焰先熔融后徐燃,燃烧温度880℃。有恶臭味,残留褐色或黑色无定形硬块。

(一)事故易发部位及危险点

1、库房

库房内储存着大量可燃的化纤原料或织成品,如果电气照明和电线安装不当,天车和机械吊运设备碰击出火花,防雷设施不完善,消防安全管理不力,都可能引起着火事故,使火势蔓延成灾。

2、露天堆场

在露天堆场,化学纤维除了遇火星可能引起燃烧外,也可能因雷击而起火。另外,外界火源比固定库房要多,如火车机车喷火,汽车排气管高温废气,堆场附近的电气设备和架空电线,行人吸烟等。

3、包装

包装用料熔点低容易熔化,氧指数不够容易燃烧。包装不牢固容易散落。金属捆扎箍、带碰击容易产生火花等。

4、堆垛

混堆混放,乱堆乱放,码放不齐、不牢固、堆距、墙距、顶距、柱距不够等等,都会给火灾的发生和蔓延造成有利条件。

(二)防火检查重点及控制点

1、库房

(1)化纤品库房的耐火等级不宜低于二级,储量不宜超过500t。

(2)库内照明灯具要加保护套罩,电线宜暗设。动力线应设在室外。如使用天车和机械吊运设备,电源应由胶皮套管电缆引入,电线电缆均不应有接头。一切插座、开关都应设在室外,并应有防雨防潮设施。灯具不宜采用碘钨和超过60W的白炽灯。当使用日光灯等低温灯具和其他防燃型灯具时,应当对镇流器采取隔热、散热等防火保护措施,且灯具距货垛的垂直和水平距离应大于1m。要定期检查用电设备的绝缘性能和完好状况,若发现异常和老化现象时应及时更换。

(3)各种机械设备的电气开关都要加金属防护罩,吊具吊钩应采用碰击不产生火花的金属材料制作。

(4)库房应设可靠的防雷设施,接地要离开外墙3m以上。

(5)库房内在适宜取放的墙及柱上安放灭火用具及干粉、泡沫、二氧化碳等手提式或推车式灭火器,其数量、强度按面积和堆垛情况定。

(6)库房内不宜设休息室和办公室,如必须设立时,应用防火墙隔离,并单独设置门窗。

(7)库区周围的安全隔离地带内,不宜种植草木植物,不得堆放易燃易爆物品。

(8)库房的垛座要有隔栅,平台应坚固不晃动。垛座距外墙不宜小于0.5m,距隔墙不宜小于0.3,距房柱不宜小于0.2m,垛座之间的主要通道宽度不宜小于2m,检查用通道宽度不宜小于0.5m。

(9)重要的、大型的化纤仓库应设火灾探测器并自动报警。

2、露天堆场

(1)堆场四周要有围栏和排水沟,地面要有一定的坡度,不积水。

(2)总储量超过1000t时,应分设堆场。不同类别的化纤产品要分开堆放。

(3)每垛占地面积不宜大于100m2,垛高不宜超过5m,垛与垛之间的通道不小于4m。4~6个垛可作为一组,组与组间的距离不小于15m。

(4)露天堆垛可采取“十字通风梯形堆垛法”,垛顶成屋脊形,用苫布封盖严密,防止雨雪和飞火落入垛内。苫布不能用金属丝绑扎,以免雷击时产生感应电流。

(5)堆场亦应有防雷设施,并使整个堆场都处于保护范围内。

(6)场区上空不得有高压架空电线通过,堆垛与电杆应保持1.5杆高的安全距离。

(7)露天堆场亦应设垛座,垛座距地面不小于30cm,并设置搁栅,以便通风,防止受潮。

(8)堆场与周围建、构筑物,特别是与散发火花的场所应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

(9)进场(库)施行装卸作业的车辆,或使用明火检修设备时,必须经过审查批准,并有切实可靠的安全防护措施。

(10)堆场要配置足够的水源和灭火器材。通往堆场的道路必须畅通无阻。堆场周围的枯草必须清除干净。

3、包装和堆垛

(1)包装用料应尽量选用熔点和氧指数较高的材料作外皮,用含碳量低的金属作捆扎材料。

(2)吊装、搬运时,防止吊钩、手钩、水泥地面与捆扎箍、带碰击产生火花;也不宜拖运以免摩擦起火。

(3)化纤品入库时,必须包装完整,标志清晰。散包要重新捆扎或专门存放。

(4)堆垛和库存必须分类、限量,码放整齐、牢固,防止倾倒压墙、压柱。

(5)垛高距顶蓬不应小于0.5m,并不得超过横梁。

(6)性质相互抵触和灭火方法不同的化纤品应严格分开堆放。严禁乱堆乱放,错接错发。

(7)化纤品容易产生和积聚静电,入库时检查静电位、电量,必要时要静置消散一段时间后方可入库上垛。

(8)使用叉车搬运码垛时,电瓶电路不得产生火花并有隔离措施。柴油叉车要装好火花熄灭器,漏撒物不能落在排气管上,否则不准叉车作业。

4、安全保管制度

(1)实行防火安全责任制,确定防火负责。

(2)严格明火管理,杜绝一切外来火源。

(3)在库区和堆场作业机动车辆,必须装有防止喷火或打出火花的装置。

内燃机车的排气筒要戴防护隔离套,蒸汽机车的烟囱要戴防火帽,并不得清炉除灰。

(4)出入库必须认真核对货单,必须分类分批,禁止混储混运、错收错发。

(5)凡包装不符合要求的货品,不得入库,也不得在库内分装打包,必须妥善处理后方可入库上垛。

(6)每日检查1次化纤品储存情况,如堆垛有无倾斜,产品的堆积温度、库房温度和湿度是否超标,不使用的电源是否断开,消防水源是否渗漏,灭火器材是否齐备完好等。

(7)半年内检查1次各类设备的运行状态和完好程度,测定电气设备的绝缘性能和接地电阻值,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

(8)工作人员必须穿戴防静电服装鞋帽,使用碰击不产生火花工具。

(9)运送化纤品的车辆、船舶,要做好火源管理及其他安全防范工作,防止破损、丢失、燃烧、变质。卸完后要及时清除漏散物品。

(10)运送化纤品的专用车辆、船舶要配置一定数量的灭火器材,保证完整好用。

篇4:企业消防工作方针原则规范

(一)消防工作的方针

企业的消防工作,同各行各业一样,必须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

所谓“预防为主”,就是在消防工作的指导思想上,把预防火灾放在首位,从人力、物力、财力上积极投入,主动采取诸如法律、行政、经济、技术、宣传教育等措施,防止、控制和减少火灾危害。像“凡事预则立”、“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等,都体现了“预防为主”的思想。所谓“防消结合”,是指同火灾作斗争的两个基本手段——防火与灭火,必须有机地结合起来,即在做好防火工作的同时,要大力加强消防队伍专业化和现代化建设,搞好执勤训练,积极做好各项灭火准备,一旦发生火灾,迅速出动,抢险救灾,最大限度地减少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

“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科学地反映了同火灾作斗争的客观规律,准确地表述了防与消的辩证关系。企业必须全面贯彻执行这条方针,摆正“防”与“消”关系,克服“重防轻消”或“重消轻防”的倾向,以取得同火灾作斗争的最佳效应,确保企业长治久安。

(二)消防工作的原则

要有效地开展消防工作,必须有正确的原则作指导。所谓原则,就是指从事工作活动必须坚持的共同准则和基本要求。以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为例,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通过多年的实践,结合本公司所属企业的特点,总结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安全管理原则以及“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这些原则都应当成为消防工作必须坚持和遵循的原则。

1、全员性原则

这条原则体现了消防工作的群众路线,要求自上而下,无论是干部还是职工,无论从事何种工作,在什么岗位,人人都必须认同、重视、参与消防工作,做到齐抓共管。这是由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危与每个人息息相关性所决定的。

2、全过程性原则

这条原则体现了消防工作的不间断性,要求对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工程、工艺、作业,从设计、施工到竣工,从投料、反应到出料,自始至终,都必须进行不间断的消防控制。这是由石油化工企业用火用电的连续性和发生火灾的随机性决定的。

3、全方位性原则

这条原则体现了消防工作的普遍性,要求凡是用火用电或有火灾爆炸危险性的部位、岗位、角落、场所,都必须纳入消防管理范围,开展消防宣传、教育、检查,落实消防组织、制度、措施和责任。这是由石油化工企业发生火灾的广泛性决定的。

4、全天候性原则

这条原则体现了消防工作的无时限性,要求一天24小时,一年四季,不分昼夜、阴天晴天、刮风下雨,都必须持之以恒、常备不懈地进行消防工作,坚持执勤备战,达到控制点火源,防患于未然的目的。这正是由石油化工生产用火用电的无时限性和发生火灾的突发性决定的。

5、“谁主管,谁负责”原则

这条原则体现了消防工作全员性和责任性的有机结合。它的基本含义是:一个单位的消防安全工作,由本单位自行负责;谁主管哪项工作,就要对那项工作中的消防安全负责。即单位的法人代表要对本单位的消防安全工作负全责;法人代表授权分管某项工作的领导和各职能部门的领导,要对自己主管工作中的消防安全负责;单位内各车间主任、工段长要对本车间、本工段的消防安全工作负责,副职要对分管范围内的消防安全工作负责;班组长要对本班组的消防安全工作负责;同时,抓好“谁在岗,谁负责”,把消防安全工作落实到每一个职工。这样,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上下贯通,使消防安全工作形成人人有责,处处有人管的格局。

篇5: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和培训规范

一.单位应当通过多种形式开展经常性的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对每名员工应当至少每年进行一次消防安全培训。宣传教育和培训内容应当包括:

1.有关消防法规、消防安全制度和保障消防安全的操作规程;

2.本单位、本岗位的火灾危险性和防火措施;

3.有关消防设施的性能、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

4.报火警、扑救初起火灾以及自救逃生的知识和技能。

公众聚集场所对员工的消防安全培训应当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培训的内容还应当包括组织、引导在场群众疏散的知识和技能。

单位应当组织新上岗的员工进行上岗前的消防安全培训。

二.公众聚集场所在营业、活动期间,应当通过张贴图画、广播、闭路电视等向公众宣传防火、灭火、疏散逃生等常识。学校、幼儿园应当通过寓教于乐等多种形式对学生和幼儿进行消防安全常识教育。

三.下列人员应当接受消防安全专门培训:

1.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

2.转、兼职消防管理人员;

3.消防控制室的值班、操作人员;

4.其他依照规定应当接受消防安全专门培训的人员。

前款规定中的第(三)项人员应当持证上岗。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