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小组工作控制工作程序范本 - 制度大全
职责大全 导航

食品安全小组工作控制工作程序范本

编辑:制度大全2019-04-28

1.目的

对食品安全小组工作过程进行控制,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确保识别、评价和判定食品危害。

2.范围

适用于食品安全小组工作过程的控制。

3.职责

3.1主控责任人为食品安全小组组长,负责组织食品安全小组活动,小组活动的文件资料准备,确定讨论议题,并向小组介绍;行政部负责规定小组成员任职资格。

3.2食品安全小组日常活动的归质检部管理,负责活动的策划、组织、安排、会议记录等。

3.3小组成员积极参加小组活动,充分发表产品质量卫生安全控制的意见和建议。

3.4食品安全小组的职责是:

制定HACCP计划;修改、验证HACCP计划;监督实施HACCP计划等。

3.5总经理任命HACCP成员小组长,规定其职责和权限。

4.程序

4.1食品安全小组活动

食品安全小组会议讨论确定的事项包括:

(1)验证产品的工艺流程图;

(2)列出产品形成的每个过程可能的所有潜在危害;

(3)进行危害分析和评价;

(4)确定CCP;

(5)确定控制CCP措施的关键限值;

(6)确定纠偏措施;

(7)确定HACCP计划,修改、验证HACCP计划;监督实施HACCP计划等;

(8)其他改进产品质量和控制危害的措施;

(9)食品安全小组组长认为有必要评审的其他事项。

4.2食品安全小组的组成

品管部负责公司的食品安全小组建设,确认成员任职资格、任职条件,结合公司的具体情况,配置能够基本涵盖公司相关部门和专业范围的食品安全小组成员;小组成员应包括生产管理、质量卫生安全控制、设备维修、化验人员、一线的操作者等;及时根据变化了的情况,对食品安全小组成员进行调整。

4.3小组会议前的准备

食品安全小组会议之前,品管部和食品安全小组组长必须在评审前一周准备好应提交相关的文件资料。小组长应确认这些数据、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真实性、完整性、充分性。

4.4讨论和评审会议

4.4.1食品安全小组会议,食品安全小组长必须到会,组长不能到会时授权委托副组长代行其职责和权限;出席小组会议的成员不得少于成员总数的70%,否则不能形成会议决议。

4.4.2讨论和评审会议由食品安全小组长主持,可以采用自由讨论发表意见的方式,也可以针对食品安全专题进行深入讨论。

4.4.3评审和讨论会议议程

(1)食品安全小组长介绍讨论和评审议题,介绍相关情况和资料;

(2)成员自由讨论,发表意见;

(3)食品安全小组长总结讨论意见,形成会议决议草案,提交小组成员表决。半数以上成员同意会议结论的,决议成立;半数以下同意的视为不通过,应修订决议,再次表决。

4.5品管部应记录会议评审和讨论要点,并将评审结果报告管理者代表(食品安全小组长)和最高管理者。

5.相关文件

5.1《HACCP体系验证控制程序》

6.相关记录

6.1食品安全小组会议决议

6.2会议记录

6.3小组成员签到表

篇2:食品安全验证控制工作程序

1、目的

规定验证的活动及其方法,确保对食品安全管理的单独要素和整体绩效进行验证,以对食品安全管理提供信任。

2、适用范围

适用于与食品安全相关的管理要要素和管理体系整体绩效的验证活动的策划、执行和对结果的分析、利用。

3、职责

3.1质量、食品安全小组负责食品安全的验证和结果的分析利用。

3.2管理者代表负责食品安全验证的组织和结果的审核,结果利用的批准。

3.3各部门参与和配合完成食品安全的验证。

4、程序

4.1单项验证的策划

a)危害分析的验证见《危害分析控制程序》有关规定。

b)基础设施和维护方案、操作性前提方案的验证见《前提方案控制程序》有关规定。

c)HACCP计划的验证见《HACCP计划控制程序》有关规定。

d)危害水平低于确定的可接受水平的验证见4.2

e)食品安全管理的其他程序和文件得以实施且有效的验证通过内部审核进行,具体按《内部审核控制程序》规定进行。

4.2危害水平低于确定的可接受水平的验证

a)目的:验证终产品的危害水泄不通低于确定的可接受水平。

b)方法:抽样进行实验室检验,抽样检验时应另行编制抽样检验计划。

c)频率:首次运行或变更后重新运行、其他各单项验证存在不确定因素或出现潜在不安全食品时和不超过六个月的时间间隔进行。当连续三次验证均确认危害水平显著高于可接受水平的最低要求时,且其他的验证没有显示变化时,验证频率可减少到每年一次。

d)职责:由HACCP小组负责。

e)记录:编写验证抽样检验计划,填写抽样记录表,获得检验报告和验证分析报告。对验证不合格按《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要求进行处理。

4.3单项验证结果的分析

4.3.1应对所策划的验证(4.1)的每个结果进行系统地评价,可结合整体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初始确认进行。

4.3.2当验证不能证明与策划的安排相符合时,应采取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措施:

a)对当前的危害分析的预备信息、更新程序和沟通渠道进行评审;

b)对危害分析结论进行评审,必要时重新分析;

c)操作性前提方案和HACCP计划案进行评审,必要时对控制措施进行调整;

d)基础设施和维护方案进行的评审;

e)人力资源管理和培训活动有效性的评价。

4.3.3保持采取任何措施的记录。这些记录在食品质量、安全小组中得到沟通。

4.3.4当验证是基于终产品的抽样检测(如4.2),且该测试的样品表明不满足食品安全危害的可接受水平时,受影响批次的产品应作为潜在不安全产品按《不合格品和潜在不安全品控制程序》规定处理。

4.4验证活动结果的分析

4.4.1食品安全小组应分析验证活动(4.1)的结果,包括内部审核的结果。通过分析,以达到下述目的:

a)确认体系的整体运行满足策划的安排、标准的要求和管理体系的要求;

b)识别管理体系改进或更新的需求;

c)识别表明潜在不安全产品高事故风险的趋势;

d)建立信息,便于策划与受审核区域状况和重要性有关的内部审核方案;

e)提供证据证明已采取纠正和纠正措施的有效性。

4.4.2验证活动结果的分析可通过整体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确认的方式进行:

a)安全管理体系的初始确认,在体系的试运行期间进行。

b)周期性确认,在每次内部审核时进行。

c)特殊情况下的确认,包括管理体系(FSM)不明原因的失误如大批量不合格产品的产生,过程、产品或包装发生的重大变化,以及确定的新危害。

4.4.3整体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确认应建立《管理体系整体确认表》,记录分析的结果和由此产生的活动,并向最高管理者报告,作为管理评审和管理体系更新的输入,也是公司与公共卫生主管部门和顾客沟通的重要信息。

4.4.4整体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确认应包括控制措施组合的确认。证实控制措施组合能够达到已确定的食品安全危害控制所要求的预期水平,否则,应对控制措施进行修改和重新评价。

4.5单项验证的分析和验证活动结果的分析(整体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确认)显示体系有不符合或需要预防、更新情况,按《纠正和预防控制措施控制程序》要求处理。

4.6食品安全验证表明对一些危害控制的不适当,且通过修改控制措施是不可行时,应当考虑通过适当的信息或标签将信息充分地提供给客户。

5、相关文件

前提方案控制程序

危害分析控制程序

HACCP计划控制程序

内部审核控制程序

不合格品和潜在不安全品控制程序

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6、相关记录

***/SP/06-01V1.0终产品验证抽样检验计划

***/SP/06-02V1.0终产品验证抽样记录表

***/SP/06-03V1.0终产品检验报告

***/SP/06-04V1.0终产品验证分析报告

***/SP/06-05V1.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整体确认表

篇3:食品安全责任事故应急检验工作程序

1.目的

为了规范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检验工作,保证结果的及时、准确,特制定本程序。

2.适用范围

食物中毒和食品污染事故相关检验。

3.职责

3.1食品所负责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卫生学处理及相关样品采集

3.2卫检部负责样品的受理、报告的发放

3.3相关检测实验室负责样品的检测

3.4质量管理部负责突发事件中相关检测工作的质量控制

3.5质管科、总务科负责实验设备和耗材保障供应

3.6中心主管领导负责突发事件应急检测工作的组织协调

4.程序

4.1应急检测工作机制

4.1.1中心领导应确保在紧急情况下,监督所、相关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科、总务科协调配合,从检测工作所涉及的试剂采购、设备管理、合同评审、样品接受和方法确认等一系列环节,能够保持高效运转、反映迅速。

4.1.2各检测部门应将应急检测工作作为实验室年度工作计划的一个重要内容

4.1.3各相关不们应按指着建立起完善的文件化的应急检测工作作业指导书

4.2应急检测技术储备

4.2.1信息搜集

4.2.1.1各检测部门应密切跟踪国内外相关技术法规的最新要求和先进的检测方法,尤其是对有毒有害无知的快速检测、疫情疫病的快速鉴定等。必要时,有真对性的将这些技术方法进行移植和开发,成为自己实验室的技术储备,在需要时则能够迅速开展检测工作。

4.2.1.2各检测部门应随时关注卫生部、农业部、国家质检总局(网站)的相关信息或警示通报。根据国内、外爆发疫情疫病、安全卫生时间、我国进出口商品的质量问题等,以及时掌握应急检测工作的最新动态。

4.2.1.3样品受理部门应加强与卫生监督部门及有关委托方的联系与沟通,事先了解其对实验室检测工作的要求

4.2.1.4各检测部门应对本实验室开展食品风险检测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检测项目的潜在要求。如某一种食品存在某种缺陷,同类的或相关的食品也可能存在问题,以便进行迅速有效的准备。上述信息收集分析的结果应及时记录、保存,必要时应提交到主管领导参考,或者为决策依据。

4.2.2技术储备

4.2.2.1各检测本门应指定业务骨干组成技术小组,有针对性的进行相关的技术储备,如检测方法、设备设施以及试剂耗材等必要的检测资源。

4.2.2.2应关注相关国内外新发布实施或即将实施的技术性法规、指令或制度,组织技术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和需求分析,尤其是关键技术应用以及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

4.2.2.3将需求分析和方法研究的结果作为实验室能力建设、科研开发和设备配置的依据,具备条件后可以开展检测。

4.2.2.4对检测人员进行技术能力的培训,不断提高实验室应对突发事件的响应能力与检测工作质量。

4.2.2.5加强与省市疾控中心或高水平检测、科研机构及技术专家的联系与技术的交流,确保实验室得到外部持续不断的技术支持。

4.3检测工作

4.3.1样品采集原则

4.3.1.1采集样品是与中毒可能有关的所有样品。应注意采样要有典型性。采样容器和采样工具的材质不能干扰测定,采样操作要防止污染,采集足够的样品量;

样品运输和保存中要确保不发生降解和变质。对那些可能有环境和生物本底的毒物,要采集对照样品。样品要尽快送检,样品应密封,并贴上载明样品名称、来源、数量、采样时间与地点、采样人、对样品的处理等信息的标签。

4.3.2样品的保存和运输

样品应低温保存,尽快送检分析测定,并防止运输过程中样品交叉污染及外环境对样品的污染。

4.3.3样品受理

应急检测样品可直接送到相关检测实验室,先进行样品检测,后补办受理登记手续。

4.3.4方法的选择

选择时宜的检测方法及时进行检测,包括快速检测、动物试验、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定性定量等方法。应急样品检测遵循先定性,后定量的原则。分析方法的选用要考虑待测物(原形、代谢物)、分析要求(定性、定量)、样品类型、样品数量、实验室条件,分析目的、检测结果的时效性、准确性。一些毒物有定性结果即可说明问题,而对于那些有环境或内源性本底的毒物,或需评价处理和治疗效果,以及进行临床治疗检测,则必须进行定量分析。方法选择执行《检测方法选择使用和确认程序Q*CDCP1403-2011》。

4.3.5结果判断

应科学运用毒物分析结果,对于阳性结果,要考虑所使用的方法的特异性(专一性)、机体存在干扰的可能、检测过程操作正确与否、是否有环境和生物本底、是否为正常的饮食和药物摄入、是否为样品变质的分解产物。对于阴性结果则要考虑方法的灵敏度和准确度,样品的采集、运输、保存是否正确,并要给出检测下限。并结合临床症状、治疗情况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情况做综合分析判断。

4.3.6检测报告

应急样品检测完成后,实验人员按规范做好检测原始记录,相关检测人员进行复核,检测报告交指定审核人审核,送授权签字人签发。按《检测报告管理程序》(Q*CDCP1901-2011)执行。

4.4应急检测工作的质量保证

4.4.1参与检测人员必须具备中级以上职称

4.4.2应急检测工作必须2人以上检测人员同时进行检测,且结果具一致性。

4.4.3对可能影响检测结果准确性的工作程序,包括对检测人员进行严格的监督,保证所有的检测过程是在符合相关检测标准的状态下进行的。

4.4.4检测报告交指定审核人审核,送授权签字人签发

4.4.5经常参加权威机构组织的能力验证和实验室间比对活动

4.5检测物品的处置

4.5.1样品检测完毕后,剩余样品按要求留存(对样品量极少,盛放样品的器皿及样品处理过程中用到首先接触样品的器皿,一并留存),样品留存至该事件处理完毕。

4.5.2实验室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有害、有腐蚀性及微生物等废弃物,未经无害化处理前禁止直接对外界排放。检测物品的处置执行《环境保护和废弃物处理程序》Q*CDCP1303-2011

5相关文件

5.1《检测工作偏离程序或标准(规范)的列外许可程序》(Q*CDCP1404-2011)

5.2《检测方法选择使用和确认程序》(Q*CDCP1403-2011)

5.3《环境保护和废弃物处理程序》(Q*CDCP1303-2011)

5.4《检测报告管理程序》(Q*CDCP1901-2011)

篇4: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确认验证程序

1目的

对本公司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和实施中所涉及的确认和验证活动进行规范,以实现对食品安全危害的预期控制,对食品安全管理提供信任。

2范围

适用于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相关的管理要素和管理体系整体绩效的确认和验证活动的策划、执行和对结果的分析、利用。

3职责

3.1食品安全小组负责控制措施组合的确认、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验证及结果的分析利用。

3.2食品安全小组组长负责控制措施组合的确认、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验证的组织及结果的审核,结果利用的批准。

3.3各部门参与和配合完成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涉及的确认和验证活动。

4程序

4.1对HACCP计划相关文件的确认

4.1.1HACCP计划启用前,食品安全小组负责对新制订的HACCP计划的各个组成部分,包括产品特性(包括原辅料、成品)、预期用途、工艺流程图、危害分析、CCP的确定,关键限值(CL)、监控程序、纠正措施程序、记录保持程序以及验证程序等进行首次确认,确认所依据的有关资料、文献、数据要整理归档并保存。确认内容包括:

a)?确认产品特性、预期用途、工艺流程图等信息的充分性、有效性;

b)?确认危害分析的充分性、有效性;

c)?确认关键控制点确定的有效性、必要性及实际操作与文件要求的一致性,有效性;

d)?确认有理由认为所选择的控制措施或控制措施的组合能够实现对其所针对的食品安全危害的预期控制;

e)?确认HACCP整体计划的充分性,有效性。

4.1.2在HACCP计划执行过程中,当发生如下变化时,食品安全小组要对HACCP计划的适宜性重新确认:

a)?产品特性(包括原辅料、成品)发生变化;

b)?预期用途发生变化;

c)?加工工艺或加工设备、设施发生变化

d)?验证数据出现相反的结果;

e)?经常出现对关键限的偏离;

f)?在对生产过程的观察中发现了新的问题;

g)?销售方式和消费者发生变化;

h)当发生其它可能与食品安全相关的变化时

4.1.3食品安全小组每年要至少对HACCP计划重新确认一次。确认后应由食品安全小组组长在HACCP计划中签字作为确认记录。

4.2控制措施组合的确认

4.2.1实施包含在操作性前提方案和HACCP计划中的食品安全危害控制措施组合之前,以及这些控制措施组合发生变更后,食品安全小组应对控制措施组合进行确认,并记录入《OPRP确认记录表》和《控制措施组合确认记录表》中。确认内容包括:

a)属于OPRP的操作规程是否明确了每个操作规程控制的食品安全危害

b)属于OPRP的操作规程是否明确了控制参数要求,参数的制定是否合理、有依据

c)控制措施中明确了偏离时应采取的纠正和纠正措施,该措施符合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要求,并能保证终产品的食品安全。

d)控制措施实施后,并且在组合时,是否有效,是否能够确保对已识别的食品安全危害的控制,并获得满足规定的可接受水平的成品。

4.2.2当确认结果表明不能满足一个或多个上述要素时,应对控制措施和(或)其组合进行修改和重新评价。修改可能包括控制措施(即生产参数、严格度和(或)其组合)的变更,和(或)原料、生产技术、终产品特性、分销方式、终产品预期用途的变更。

4.3关键控制点(CCP)的设备设施及人员确认

4.3.1CCP点监控仪器的校准

监控仪器的校准是为了保证监控结果的准确性。如果仪器未经校准或仪器失准,其测量结果都将被认为是不正确的。假如发生此种情况,就应认为自上次准确校准并记录后,CCP都是失控的。

a)?对监控仪器校准的要求是在接近使用条件下与计量标准相比较确定仪器的准确度;

b)?校准的频率要确保仪器测量的准确性。如在监控仪器校准时发现仪器失准,车间必须采取相应的纠偏措施。例如,杀菌设备上的温度计指示温度过高,就必须重新审查自上次校准以来的温度监控记录,对记录进行测量误差的校正,一旦发现CL值偏离,必须采取纠偏行动,以确保产品的安全性。

4.3.2校准记录的审核

除了对监控仪器按HACCP计划内规定的频率校准外,还必须对校准记录进行审查,包括审查校准日期、校准所用的方法及其结果(如监控仪器合格/不合格)。

4.3.3CCP工序设备能力的确认

为确定和保持设备、设施的过程能力,确保终产品的安全,在控制措施实施前,生产办负责通过审核设备能力参数,收集设备调试数据等方式对CCP工序设备的过程能力进行确认,以证明设备能力能够满足工艺及食品安全要求。

在控制措施实施以后,生产办及技术员、维修工、操作工应通过日常的点检确认设备的持续过程能力。当设备故障维修后,以及每次维护保养后,生产办及技术员、维修工、操作工应对故障的修复情况、设备的保养情况进行确认。

4.3.4CCP工序操作工的确认

为保证食品安全,应按照《***文件》规定选拔和任用CCP工序操作工。CCP工序操作工在上岗前均应经过该工序操作规程、操作性前提方案、HACCP计划的培训,并经过书面和实际操作考核合格。CCP工序操作工应持证上岗。

4.3.5CCP记录的审核

车间班长或车间主任负责定期复核CCP点的监控记录、纠偏记录,这些记录提供了CCP运作是否正常和纠偏是否落实的证据。审核内容包括:

a)监控活动是否在HACCP计划中规定的位置执行;

b)监控活动是否按HACCP计划中规定的频率执行;

c)当监控表明发生了与关键限值的偏差时,是否执行了纠偏行动。?

4.4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验证

4.4.1单项验证

食品安全小组负责进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单项验证。

4.4.1.1单项验证的频率

a)在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初次建立首次运行时

b)变更后重新运行时

c)不超过1年的时间间隔,结合内部审核进行。

4.4.1.2单项验证的内容包括

a)操作性前提方案得以实施;

b)危害分析的输入持续更新;

c)HACCP计划中要素和操作性前提方案得以实施且有效;

d)危害水平在确定的可接受水平之内;

e)食品安全管理的其他程序和文件得以实施且有效。

4.4.1.3当验证是基于终产品的测试,且测试的样品不符合食品安全危害的可接受水平时,受影响批次的产品按照《潜在不安全产品控制程序》规定处置,并按照《纠正和预防措施程序》要求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

4.4.2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整体验证

食品安全小组负责对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进行整体验证,内容包括体系评审和终成品检测。

4.4.2.1验证频率

a)?体系运行失灵时;

b)?当产品、加工过程发生变化时;

c)?内审;

d)?外审。

4.4.2.2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评审可以采用现场检查和记录审查两种方式进行。

a)?体系的现场检查评审:包括检查产品描述和流程图的准确性;

检查食品安全危害是否按照规定的控制措施组合的要求被监控;检查加工中是否按确定的关键限值操作;检查记录是否准确完成,时间间隔是否符合要求。

b)?记录审查评审:包括监控是否按HACCP计划规定的地点给予完成;监控是否按HACCP计划规定的频率给予完成;当监控出现偏离,是否已经采取了纠偏行动;监控设备是否按HACCP计划规定的频率给予校准。

4.4.2.2当结合内审进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整体验证时,按照《内审管理程序》执行。

4.4.2.3对成品的检测

成品的微生物、理化等安全卫生项目检验是验证的重要部分。在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得到有效实施时,其最终产品是否具有最大限度的安全,体系是否真正有效,只有通过对最终产品进行微生物、理化等安全卫生项目的检测,才能加以证实。当测试的样品表明不满足食品安全危害的可接受水平时,受影响批次的产品应作为潜在不安全产品按《纠偏和潜在不安全产品控制程序》处理。

4.4.3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总体验证情况应记录在《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验证记录表》中。

4.5验证活动结果的分析

4.5.1食品安全小组负责分析验证活动的结果,包括内部审核的结果。通过分析,以达到下述目的:

a)证实体系的整体运行满足策划的安排、标准的要求和管理体系的要求;

b)识别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改进或更新的需求;

c)识别潜在不安全产品高事故风险的趋势;

d)为策划与制定内部审核方案提供信息;

e)为证明已采取的纠正和纠正措施的有效性提供证据。

4.5.2验证活动结果的分析可在以下时间进行:

a)在体系的运行的初期,进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初始确认。

b)周期性验证,结合每次内部审核时进行。

c)特殊情况下的验证,包括管理体系不明原因的失误(如大批量不合格品的产生),过程、产品或包装发生的重大变化,以及有确定的新危害时。

4.5.3在进行验证活动结果的分析时,可参照《统计技术管理程序》中的分析方法进行,并应保留相关记录。

4.6验证不符时的处理

4.6.1当验证证实不符合策划的安排时,食品安全小组应采取但不限于以下措施:

a)对现有的危害分析的预备信息、程序和沟通渠道进行评审;

b)对危害分析结论进行评审,必要时重新分析;

c)对已经建立的操作性前提方案和HACCP计划进行评审,必要时对控制措施及其组合进行调整;

d)对已经建立的前提方案进行评价。

e)人力资源管理和培训活动的有效性进行评价。

4.6.2当验证表明对一些危害控制得不适当,且通过修改控制措施也是不可行时,应当考虑通过适当的信息或标签明示等方法将相关信息充分地提供给顾客。

4.6.2食品安全小组应保持采取任何措施的记录,这些记录应在食品安全小组中得到沟通。

4.7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确认、验证和验证结果的分析情况,以及由此产生的活动,应做好记录,向食品安全小组长报告,并提交管理评审,作为管理体系更新的输入。必要时,相关信息应与公共卫生主管部门和顾客进行沟通。

5相关文件

前提方案和操作性前提方案控制程序

内部审核管理程序

产品的监视和测量管理程序

潜在不安全产品控制程序

纠正和预防措施管理程序

统计技术管理程序

6记录

OPRP确认记录表

控制措施组合确认记录表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验证记录表

产品检验记录

篇5:食品安全验证程序

1、目的

规定验证的活动及其方法,确保对食品安全管理的单独要素和整体绩效进行验证,以对食品安全管理提供信任。

2、适用范围

适用于与食品安全相关的管理要要素和管理体系整体绩效的验证活动的策划、执行和对结果的分析、利用。

3、职责

3.1食品安全小组负责食品安全的验证和结果的分析利用。

3.2管理者代表负责食品安全验证的组织和结果的审核,结果利用的批准。

3.3各部门参与和配合完成食品安全的验证。

4、程序

4.1单项验证的策划

4.1.1前提方案的实施

4.1.1.1目的:确认前提方案是否得到实施。

4.1.1.2职责和方法:食品安全小组检查如下方面的信息:

a)基本设备、设施的维护状况

b)工厂流程和布局

c)日常卫生管理活动有效性及记录

4.1.1.3频率:首次运行或变更后重新运行时和不超过六个月的时间间隔进行。

4.1.1.4记录:《单项验证结果评估报告》

4.1.2危害分析输入的更新验证

4.1.2.1目的:识别导致危害变化的需求,必要时进行危害分析更新,确保危害分析结果的持续适宜和有效。

4.1.2.2职责和方法:食品安全小组评审如下方面的信息是否有更新:

a)原辅料和终产品特性

b)流程图;

c)产品的预期用途

4.1.2.3频率:首次运行或变更后重新运行时和不超过六个月的时间间隔进行。

4.1.2.4记录:《单项验证结果评估报告》

4.1.3HACCP计划和操作性前提方案

4.1.3.1目的:确认HACCP计划和操作性前提方案得到实施且有效。

4.1.3.2职责和方法:食品安全小组检查HACCP计划和操作性前提方案中规定的内容和要求是否在管理过程中得到有效实施

4.1.3.3频率:首次运行或变更后重新运行时和不超过六个月的时间间隔进行。

4.1.3.4记录:《单项验证结果评估报告》

4.1.4危害水平低于确定的可接受水平的验证见4.2

4.1.5食品安全管理的其他程序和文件得以实施且有效的验证通过内部审核进行,具体按《内部审核控制程序》规定进行。

4.2危害水平低于确定的可接受水平的验证

4.2.1目的:验证终产品的危害水泄不通低于确定的可接受水平。

4.2.2方法:抽样进行实验室检验,抽样检验时应另行编制抽样检验计划。

4.2.3频率:首次运行或变更后重新运行、其他各单项验证存在不确定因素或出现潜在不安全食品时和不超过六个月的时间间隔进行。当连续三次验证均确认危害水平显著高于可接受水平的最低要求时,且其他的验证没有显示变化时,验证频率可减少到每年一次。

4.2.4职责:由食品安全小组负责。

4.2.5记录:《单项验证结果评估报告》

4.3单项验证结果的评价

4.3.1应对所策划的验证(4.1)的每个结果进行系统地评价,可结合整体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初始确认进行。

4.3.2当验证不能证明与策划的安排相符合时,应采取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措施:

a)对当前的危害分析的预备信息、更新程序和沟通渠道进行评审;

b)对危害分析结论进行评审,必要时重新分析;

c)操作性前提方案和HACCP计划案进行评审,必要时对控制措施进行调整;

d)基础设施和维护方案进行的评审;

e)人力资源管理和培训活动有效性的评价。

4.3.3保持采取任何措施的记录。这些记录在食品质量、安全小组中得到沟通。

4.3.4当验证是基于终产品的抽样检测(如4.2),且该测试的样品表明不满足食品安全危害的可接受水平时,受影响批次的产品应作为潜在不安全产品按《不合格品和潜在不安全品纠正控制程序》规定处理。

4.4验证活动结果的分析

4.4.1食品安全小组应分析验证活动(4.1)的结果,包括内部审核的结果。通过分析,以达到下述目的:

a)确认体系的整体运行满足策划的安排、标准的要求和管理体系的要求;

b)识别管理体系改进或更新的需求;

c)识别表明潜在不安全产品高事故风险的趋势;

d)建立信息,便于策划与受审核区域状况和重要性有关的内部审核方案;

e)提供证据证明已采取纠正和纠正措施的有效性。

4.4.2验证活动结果的分析可通过整体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确认的方式进行:

a)安全管理体系的初始确认,在体系的试运行期间进行。

b)周期性确认,在每次内部审核时进行。

c)特殊情况下的确认,包括管理体系不明原因的失误如大批量不合格产品的产生,过程、产品或包装发生的重大变化,以及确定的新危害。

4.4.3整体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确认应包括控制措施组合的确认。证实控制措施组合能够达到已确定的食品安全危害控制所要求的预期水平,否则,应对控制措施进行修改和重新评价。

4.5单项验证的分析和验证活动结果的分析(整体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确认)显示体系有不符合或需要预防、更新情况,按《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要求处理。

4.6食品安全验证表明对一些危害控制的不适当,且通过修改控制措施是不可行时,应当考虑通过适当的信息或标签将信息充分地提供给客户。

5、相关文件

《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6、相关记录

《单项验证结果评估报告》

7.文件修订记录

修订次条款号日期承办人修订内容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