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管汇试压工作安全风险分析 - 制度大全
职责大全 导航

地面管汇试压工作安全风险分析

编辑:制度大全2019-04-27

UNIT:分析单位:油田生产事业部JOBDESCRIPTION:工作描述:地面管汇试压工作安全风险分析WORKPOSITION:工作地点:EQUIPMENTCATEGORY:设备种类:试压泵、管汇PTW:所需要的相关作业许可证:REQUIREDPPE:所需要的劳动保护用品:通常(呼吸器、劳保服、手套、工鞋、护目镜、耳塞、安全帽、安全带)JSANUMBER:JSA编号:014REV:修改次数:1DATE:日期:2010-11-15REVIEWEDBY:JSA审核人:DATE:日期:APPROVEDBY:JSA批准人:DATE:日期:Sequenceofbasicjobsteps基本工作步骤Potentialorhazards风险识别Recommendedactionorprocedure采取的措施、建议或作业程序Responsibleby责任人1.检查试压设备、工具;连接并试运转试压设备1.管线破损,压力刺漏;2.部件、连接件规格不符造成隐患;3.连接管线固定不牢固引起设备损坏、人员伤害。1.试压前对所用的高压管线和连接密封进行细致检查;2.确认部件的状况;3.高压管线固定。2.活动管汇各阀门、确认流程的标识,压力传感器、压力表、线缆的状况1.阀门开关不灵活、流程标识不清给作业带来不便;2.压力数值显示不准确或失灵导致设备损坏,人员伤害。1.活动保养管汇阀门、对有问题的阀门进行处理;核对流程标识和开关牌;2.校对压力表,确保线缆无损伤、泄漏等异常现象。3.悬挂高压危险标识,设置安全警戒隔离1.管汇出口无标识造成无关人员进入危险区而发生伤害;2.高压危险防护区域防护不到位出现的能量释放造成的伤害;3.隔离区域不到位造成的无关人员处于压力危险区域伤害范围造成的伤害。1.在管汇出口设立醒目的危险标识;2.测试高压期间对危险点设立必要的防护;3.警戒隔离区域范围要保持安全的距离,并安排监护人。4.广播通知,保持有关岗位的通讯联系1.表述不清楚造成试压信息散播不到位造成无关人员进入危险区造成伤害;2.对讲通话信号不好,缺乏联系导致事故。1.广播通告保持清晰的表达,多次重复试压作业区域和注意事项;2.测试对讲机和电话联系,保持良好的通话联系。5.倒流程,冲洗管汇后灌水排气1.油污排出污染环境;2.管汇没有完全灌满,造成压力不稳;3.倒错流程。1.观察排出的液体,及时分类回收;2.冲洗完后,灌水时要保持管汇顶端放气口敞开直到无气泡溢出;3.专人操作,并由其他人员进行确认。6.开泵打压1.试压泵及其记录仪工作不正常、试压结果没有有效记录;2.人员误入高压危险区域,造成伤害;3.沟通不畅,压力过大,造成设备损害和人身伤害;4.试压方法错误;5.带压作业伤人。1.提前检查试压泵和记录仪的状况,必要时更换记录仪笔头或电池,试压记录纸要规范填写;2.全船广播,使每个人都知道在什么地方进行试压作业,在危险区域挂上醒目标识,用隔离带隔离,派专人看守;3.保持良好的通话联系,采用分段打压稳压的方式进行;4.低压测试不准采用打上高压再放到低压的方式进行;5.发现压力不稳可能有泄漏点时,要确保将压力完全释放后,才能进行派人进行下一步处理。7.稳压1.高压管线破损刺漏伤人;2.被试压物不符合试压要求而导致设备损坏和人员伤害;3.稳压标准不了解。1.试压前对所用的高压管线进行细致检查,试压期间固定管线;2.认真检查试压物的技术参数,确认与试验压力相匹配;3.根据作业者要求进行试压。8.按照工作单项目进行分步试压作业1.管汇闸门开关、调整次数较多人员疲惫而造成安全意识降低;2.流程多点重复造成的试压程序混乱;3.沟通不到位造成的人员伤害和设备损坏。1.管汇流程调整过程中人员要注意配合,相互提醒;2.对于重复调整试压流程要及时释放压力和正确梳理管汇流程,在进行交接时要逐步和逐项进行,试压项结束时设备或闸门及时复位到正常状态;3.要确保将压力完全释放后,才能进行派人进行下一步处理。9.试压结束,恢复流程、拆卸试压装置1.拆卸、恢复管汇流程过程中出现的人员滑倒、绊倒、伤手等伤害;2.试压记录不准确造成的达不到试压要求;3.作业流程恢复不及时造成的作业隐患。1.人员上下管汇架、开关闸门、拆卸管线等要配合到位;2.核对记录仪与实际情况是否相等按;3.试压结束后立即恢复作业流程,确认标识、标牌与实际状态相符。SIMOPS:在此作业期间与其他作业交叉进行的其他作业风险:SIGNATUREBYWORKFORCE:全体作业小组成员签名:注解:(更多内容,使用附页)(REQUIREDDOCUMENTSENCLOSED):

篇2:热电冷联供工程系统管路冲洗试压安全技术措施

一、工程概况:我单位现施工潘一矿东区热电冷联供一、二期工程已接近尾声,为保证本工程的安全投运,现需要进行对已安装好的制冷管路进行冲洗、压力试验。本次冲洗试压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一、地面冷媒管至主井下口的管路。二、降温硐室内一次冷冻水管路及换热器的冲洗。三、降温硐室二次冷冻水管路。为了保证冲洗、压力试验的安全进行,特编制本安全技术措施。二、施工组织:项目负责人:徐长建?施工负责人:来京付安全负责人:张永海?技术负责人:杨小乐机电负责人:于任和安装工:?42人电焊工:?9人电?工:?6人三、施工时间2012年5月?日——2012年?5月日(具体时间由甲方安排)四、施工地点:潘一矿东区地面制冷机房及-848米水平井底降温硐室。五、施工准备及具备条件1、试验系统内管道已经依据图纸(包含设计变更)施工完成,焊接工作、管道支架安装、仪表一次部件等依据图纸安装完成,符合设计要求。2、无损检测工作已经完成。3、不同压力等级的系统已经用闸阀或阀门切断,管道系统中的调节、控制阀已经按照要求打开或者关闭。4、待检查部位的焊缝、部件尚未防腐或者保温。5、试验用压力表已经校验合格并在检验周期内,并且已经报审通过,其精度等级不低于1.5级,表的量程为最大压力1.5~2倍,系统中压力表数量不低于2块。6、试验用水源已经确定,并经建设单位、监理等相关部门核查、确认。7、打压泵已经通过监理、建设单位等相关部门审查通过。8、施工进行前所准备的工具压力表等要落实到位。六、管路冲洗、试压步骤及要求:本次制冷管路的冲洗和试压采取先冲洗后密闭试压的方式,逐段冲洗管路,冲洗过程中严禁冲洗水进入设备,待各段管路冲洗合格后,再进行全系统的密闭打压试验。一)、地面冷媒管及主井段的冷媒管的冲洗、试压:1、首先从冷却水的上水管向楼顶的膨胀水箱加水,打开膨胀水箱的出水管闸阀使水顺利加入到一楼三台冷冻水泵的进口总管,同时冲洗两套机组的冷媒水出口管路,注满水后将水排掉,反复数次,直至管道内流出的是清水为止。其次打开各台机组的冷媒水进、出口旁通阀,冲洗各台机组的冷媒水进口管及冷冻泵出口总管。直至将机房内的所有冷媒管冲洗合格。2、机房内的冷媒管冲洗合格后,继续注水,打开机房内冷媒水的进出口旁通管的阀门冲洗制冷机房到主井下口的进、回水冷媒管。因在主井上口进、回水冷媒管均安装了闸阀,所以待水灌满后迅速打开向井下供水的管路上的闸阀,在冲洗干净机房到主井上口的这段供水管路的同时,排出的水也能冲洗一年多前由安装处施工安装的主井筒段的冷媒管。由于井筒段的管线较长,因此冲洗时水要不间断。直至主井下口流出清水为止。制冷机房及井筒段的回水管路采取同样的方式冲洗。冲洗这段管路时要提前安排人员清理主井下口的杂物,理通排水沟。使冲洗水能顺利的排掉,冲洗施工时主井下口派6人。2人在主井东西两侧的巷道口把警戒,1人负责和地面加水的冲洗人员沟通,及时汇报冲洗的情况,3人负责清理、收集冲洗出来的杂物,用蛇皮袋装好后放入矿车内升井。3、管路冲洗合格后即可进行打压试验:关闭主井上口的进、回水闸阀,将制冷机房以及到主井上口的进回水管道内注满水,用加压泵向管道内泵水加压,因地面的冷冻水泵的扬程为77米,故地面的这些管路的试验压力为1.2Mpa即可。保压时间不低于20分钟,检查无泄漏、无压降即为合格。井筒段的管路待安装一队将主井下口的冷媒水进、出口管路上的两个闸阀安装完成后方可进行试压。同样采用地面注水的方式,管道充满水后关闭主井上口的闸阀,利用闸阀附近安装的排气阀的管口(或在闸阀后开孔)用打压泵给系统加压。地面观察压升至1.6Mpa(因地面主井口使用的闸阀压力等级为1.6Mpa)井底闸阀处最大压力可以达到10.5Mpa,保压时间不低于20分钟,检查无泄漏、无压降即为合格。压力表下井口的安装位置:供水管在闸阀前,回水管在闸阀后,试压时由专人负责看压力表并随时报告压升情况及数据。二)降温硐室一次冷媒管及换热器的冲洗、试压:1、先将1#换热器(西边的那台)一次侧的出水管路上的三通拆下,两侧的管口管用钢板焊接盲死,并且在盲板靠下的地方各安装一只闸阀(DN100),用于加水或排出污水及杂质,焊制DN100的闷盘(上部焊制加水用的快速接头,安装DN51的高压球阀)向管内注水,由两台换热器的一次侧的DN200的旁通管绕过换热器本体注入一次侧冷媒水管,注满水后打开另外一个盲板上的DN100的排污阀排出冲洗水,反复冲洗,直至合格。然后关闭高压旁通管上的阀门,打开进入换热器的阀门,冲洗两台换热器,直至合格。冲洗完成后割除盲板。在冲洗过程中各个旁通管路上的阀门要全部开启,管道为冲洗合格时,换热器内严禁进冲洗水。2、硐室内的一次冷媒管的试压必须等到安装一队完成主井下口到降温硐室这段管路的安装且冲洗合格后方可进行,从地面注水、排气直到一次冷媒水充满整个系统,关闭主井下口的进、回水闸阀,利用排气阀的管口用加压泵加压,试验压力达到12Mpa。检查各道焊缝和法兰的连接处有无泄漏。保压20分钟无压降即为合格,压力表的安装位置在一次侧冷媒管的进、出口上,即在进入降温硐室的入口处,试压时由专人负责看压力表并随时报告压升情况及数据。三)二次冷媒水管道的冲洗、试压:1、制作两个DN400的闷盘将降温硐室出口的二次冷媒水管进、出口封闭并且在闷盘上焊制安装DN100闸阀,用于加水或排除杂质及污水。利用井下的供水系统,向管内注水,待管内水满后依次打开水泵、换热器等设备的旁通管阀门,最后打开反冲洗过滤器处的排污阀排出杂物,反复数次,直至合格,最后拆除过滤器进行清理。2、硐室内的二次冷媒管路试压需要分段进行,即二次回水管(进降温硐室)至水泵处的这段管路,试验压力为3.75Mpa。这段管路在过滤器及各台水泵的进出口各安装一块。水泵出口至采区(出降温硐室)的这段管路,试验压力为7.0Mpa。压力表安装在两台换热器的二次侧出水口管路上。试压时由专人负责看压力表并随时报告压升情况及数据。七、管路试压技术措施1、管路压力必须进行分段试压。保压时间不低于20分钟。2、水压试验试验压力以高点压力表读数为准,并做好详细记录。3、对位差较大的管道,水压试验应将试验介质的静压计入管道的试验压力内,以最高点的压力为准,但最低点的压力不得超过管道组成件的承受力。4、管道系统水压试验合格后,必须及时泄压排水。避免因环境温度过高导致管道系统超压。5、压力表安装就位,临时打压装置就位,跨接管线安装完成。6、遵守安全规定,试验区域设置警戒区,无关人员不得入内,并有专人监护。7、系统连接完成后,先打开高点排气阀,然后打开上水阀向系统内缓慢注水,直至高点排气点有水溢出为止,静止一段时间,再次往系统内注水,如此循环直至系统内空气排尽后,关闭高点排气阀及上水阀。8、向系统内注水后,首先关闭主井口上部的闸阀,缓慢升压,升压到1.2Mpa后保压20分钟,检查无泄漏,地面的冷媒管路试压合格。打开主井口上方的闸阀注水,使用主井下口安装的高压闸阀控制井下的一次冷媒水管路的压力,地面注水时缓慢进行,利用位差使水的静压力缓慢升压到4.0Mpa,停止注水,关闭主井下口的闸阀,保压20分钟,检查无泄漏,继续注水缓慢升压到6.0Mpa,停止注水,关闭主井下口的闸阀,保压20分钟,检查无泄漏,继续注水缓慢升压到最大静压力约8.7Mpa。检查无泄漏后方可使用加压泵对系统进行缓慢加压至12.0Mpa,达到实验压力后稳压20分钟,进行检查,以压力不下降,管路无变形为合格,方可转入下一步严密性试验。如发现系统压力明显下降、管道变形、渗水等现象,应停止试验,泄压进行处理,严禁带压处理。处理完成后,重新进行试验。9、系统不是液态介质管线时在进行水压试验,在试验前所有管线支吊架应进行相应加固。10、水压强度试验合格后,将系统压力缓慢降至设计压力,稳压进行检查,稳压时间以现场检查情况而定。以压力不下降、无渗漏为合格。如发现系统压力明显下降、渗水等现象,应停止试验,泄压进行处理,严禁带压处理。处理完成后,重新进行试验。11、压力试验完成后,及时排尽系统内积水,拆除打压泵,管道系统复位。12、排水时,应打开高点排气阀,防止管道系统内形成负压。试验用水应排至指定位置,禁止随意排放。13、排气时应依据试验流程及方案排至安全场所,禁止随意排放八、管路冲洗、试压安全技术措施1、进入现场的工作人员必须正确佩戴安全帽,按规定穿戴个人防护用品;2、试压前施工方案已经批准,并向施工人员进行了全面的技术交底和安全交底,并签名确认;施工人员必须熟悉现场环境;3、施工人员严禁酒后上岗;严禁在施工现场打闹;4、特殊工种作业必须持证上岗;5、管道试压时,必须拉设警戒线,无关人员不得入内,并设专人监护。并悬挂醒目标识;6、管道试压期间,攀登脚手架前必须确认此脚手架经检查合格后方可施工;7、在试压前及试压过程中,应详细检查被试管道的闸阀、压力表的加设情况,以及相关设备的完好情况!一切正常方可进行试压实验。8、带压管道严禁强烈敲击,升压和降压应缓慢进行;9、管路水压试验时法兰盘口处严禁站人;10、在试验过程中,如发现有泄漏现象时,不得带压紧固螺栓、补焊或修理;11、在压力试验过程中,受压管道如有异常响声,压力下降,应立即停止试验,查明原因;12、试压期间检查时,身体不要对准焊缝和异常处;13、高空作业时,试压人员必须佩带安全带。14、未尽事宜严格按照《煤安全规程》相关规定执行。15、本措施必须经矿领导组织有关部门审批后贯彻到每位参与施工的人员并签名。

篇3:冬季操作设备风险及预防措施

一、高效卧式加热炉

风险1、安全阀压力升到规定值时不开启,开启后阀心不回;压力升不到规定值时开启

原因:安全阀标定不准,阀心锈死不回;定压值小引起过早开启

预防措施:1、每天手动一次安全阀

2、重新标定或更换安全负

风险2、水位计损坏使水位无法计量,引起烧干锅炉、炉体变形;或水位过满溢出炉体

原因:1、水位计堵塞出现假水位

2、员工责任心不强水位加的不合理

预防措施:1、每天冲洗水位计

2、水位加至1/2-2/3之间

风险3、点锅炉时将人烧伤

原因:1、未严格执行锅炉的“三先三后”

2、点锅炉时正对其风门

预防措施:1、必须严格执行锅炉的“三先三后”

2、点锅炉时人要站在风门的侧面

二、常压茶炉

风险:点锅炉时将人烧伤

原因:1、未严格执行锅炉的“三先三后”

2、点锅炉时正对其风门

预防措施:1、必须严格执行锅炉的“三先三后”

2、点锅炉时人要站在风门的侧面

三、取暖炉

风险:发生爆炸事件

原因:1、取暖炉水位不够干烧

2、循环管线里面结冰或被赃物堵死

预防措施:1、取暖炉一定要及时加水位不能干烧

2、每年冲洗一次循环管网,保证密封,进气后及时排气,长时间停电时放空管线,定时检查运行情况。

四、配电室(电控箱)

风险:发生触电事故

原因:违章接电造成

预防措施:一些复杂性的电路故障由电工负责完成,员工在处理简单的电路故障时必须按照操作规程进行

五、配气机构

风险1、配气机构天然气泄漏

原因1、流程错误;

2、闸阀垫子老化

3、来气压力波动大

预防措施:1、检查流程是否正确

2、更换老化垫子

风险2、配气机构压力波动大

预防措施:检查流程是否正确

篇4:管道试压HSE安全技术措施

1危害分析

在工艺管道试压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不安全因素及伤害:

①高空作业多,容易发生人员和物件高空坠落,可能造成人员的摔伤、砸伤等伤害;

②作业空间狭小,容易造成施工人员挤伤或碰伤;

③临时管线预制及安装过程中,容易发生电焊、气焊火花(焰)灼伤。

④试压过程中,如果泄漏,容易发生人身伤害。

2安全技术措施

2.1针对1.1采取措施如下表:

伤害名称

防范措施

摔伤、砸伤

按规定使用安全网、安全帽、安全带;禁止穿硬底和带钉易滑的鞋;规范搭设脚手架并验收合格;工具随手放入工具袋,严禁上下投掷工具、材料、杂物;

挤伤或碰伤

施工人员互相提醒、监护

电气焊

防火石棉布铺设遮护,个人劳保护品必须使用;

火花(焰)灼伤

泄漏造成人身伤害

在试压范围外设置警戒设施,无关人员禁止入内;

工作人员检查时不要面对易泄漏处。

为加大安全力度,除上述规定外,还应采取以下措施:

2.2所有进入现场施工的施工人员必须戴好安全帽,高处作业时须挂好安全带,必要时应设置安全网。

2.3现场危险场地应设置安全标志或警示牌。

2.4施工现场必须设立专职安全员,班组要有兼职安全员,对违章行为要坚决予以纠正,避免伤亡事故的发生。

2.5为施工所搭设的脚手架必须牢固、可靠,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2.6施工现场与休息室附近均应配置消防器材,以防火灾发生。

2.7施工时,电焊把线、地线等要布置合理,有条不紊,严禁乱堆乱放。

2.8水压试验时应组织认真检查,对有异常现象的胀口及焊口做好记录。

2.9高处焊接时,防止火花飞溅,并对生产设施采取相应保护措施。

2.10作业前,须进行技术交底,使作业人员明确任务及技术要求,做到分工明确,组织得力。

2.11其它未尽事项,按照中国石化行业和公司有关安全规定执行。

篇5:某地面火灾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事故特征1.1危险性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矿井主井、副井、混合井、井口房、变电站、绞车房、压风机房、抽风机房、选煤厂、井口联合建筑物等地点,因用火、易燃物自燃、供电线路短路和电气设备故障、静电和雷击等易引发火灾。1.2事故发生的区域、地点或装置的名称地?点装置名称备?注3.5kV变电所配电设备主井绞车、配电柜副井绞车、配电柜井口房绞车、配电柜混合井绞车房绞车、配电柜压风机房风机、配电柜抽风机房风机、配电柜洗煤厂洗煤设施、配电柜井口联合建筑物配电盘、机电设备1.3事故可能发生的季节和造成的危害程度事故前可能出现的征兆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单?位事故类型地?点发生季节危害程度事故前征兆危险源评估供电工区电气火灾3.5KV变电所四季高雷击运转工区电气火灾主井四季中机电设备故障电气火灾副井四季中机电设备故障电气火灾井口房四季中机电设备故障电气火灾混合井四季中机电设备故障电气火灾压风机房四季中机电设备故障电气火灾抽风机房四季中机电设备故障洗煤厂电气火灾洗煤厂四季中机电设备故障井口联合建筑物电气火灾文化长廊、澡塘、副井上井口四季中配电盘、机电设备2应急组织与职责2.1基层单位应急自救组织形式及人员构成情况:为做好现场事故的应急处理工作,成立事故应急自救小组,小组设在事故单位值班室,以便及时有效地采取措施,防止事故扩大,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2.2应急自救组织机构、人员的具体职责(1)事故发生地点立即成立现场应急自救小组,负责组织实施事故应急处置和现场自救工作。组?长:基层单位负责人副组长:基层单位分管负责人和现场负责人成?员:单位值班人员、技术负责人、基层班子成员及各部门负责人重点岗位人员(2)现场应急处置自救小组职责①组长:事故发生后,分析判断事故,立即汇报申请启动现场处置方案,积极组织现场应急处置和自救。②副组长:根据事故性质和严重程度,组织现场人员进行应急处置和自救,若事态扩大,立即请求增援。③值班人员:接到事故报告,按照指令,召集小组成员及工区有关人员,协调现场自救和应急处置工作,同时做好相关记录。④技术负责人:负责救援方面措施的编制和技术资料的提供。⑤成员:按组长安排有序的进行现场救灾行动。3应急处置3.1事故应急处置程序(1)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负责人立即电话汇报调度室和单位值班室,汇报清事故发生的性质、时间、地点、灾区人数,危害程度及现状。并立即组织人员进行自救。(2)调度室立即应急指挥部汇报,启动响应的现场处置方案,同时通知矿救护中队抢救。(3)专兼职救护人员根据事故类别,选择正确避灾路线,引导灾区人员迅速撤离到安全区域。(4)启动相应现场处置方案的同时,上一级应急预案进入预备状态。3.2现场应急处置措施3.2.1地面一般建筑火灾事故处置措施①有毒有害气体或浓烟中要用湿衣服蒙住头,弯腰撤出危险区域。②所使用的抢险救援器材必须是不燃性材料。③用水灭火时必须要有足够的水量,人要站在上风头工作,射流由火源的边缘逐渐推向中心,以免产生过量的水蒸气伤人。不能用水扑灭带电的电器设备火灾,也不宜扑灭油料火灾。④先切断火区内的电源,防止在处理火灾的过程中救护人员触电。若电器火灾电源无法切断,只能用绝缘灭火器材灭火。⑤积极组织人力物力控制火源,进行直接灭火。⑥灾害事故一旦发生,处于灾区与受波及区域的人员,应沉着冷静,根据灾情与现场情况和条件,在保证自身安全前提下,尽快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及时投入现场抢救,将灾害事故消除在初始阶段或控制在最小范围内,以减少灾害事故造成的危害和损失。在抢救的同时,应迅速派人及时向调度室汇报,讲清楚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性质及程度。3.2.2电气火灾事故处置措施电气火灾灭火时,一定要先切断电源;当情况紧急必须带电灭火时,应注意以下事项:①带电灭火不能直接用导电的灭火器材(如喷射水流、泡沫灭火等)进行喷射,而要使用不导电的灭火器进行灭火,如二氧化碳、干粉灭火器等;②要注意周围环境,防止身体或使用的消防器材直接与带电部分接触;③要穿好绝缘鞋,带好绝缘手套;④扑救有油的带电电器设备的火灾,如变压器、油开关在带电情况下,应采用干燥黄沙盖住火焰,使火焰熄灭,也可用二氧化碳、干粉灭火器灭火;⑤扑救旋转电机设备的火灾时,可用二氧化碳、干粉灭火器扑救;但不能用黄沙扑救,以免损坏机件。3.3报警电话单?位电话号码4注意事项4.1佩戴个人防护器具方面的注意事项(1)选择防护用品应针对防护要求,选择符合要求的防护用品。(2)佩戴防护用品的人员在使用前,应熟悉其使用、维护和保养方法。(3)防护用品应有专人管理,负责维护保养。(4)在有毒有害气体的环境中工作时,应尽量采取通风措施,排除有毒有害气体,避免佩戴呼吸器工作,等等。4.2使用抢险救援器材方面的注意事项用于抢险救援的器材应配备齐全,并确保器材始终处于完好状况。4.3采取救援对策或措施方面的注意事项(1)救援时,应保持头脑清醒,不得盲目行动,针对事故性质、类型、特征等进行分析,启动相应预案。(2)在抢险救灾过程中,专业或兼职救援人员,应根据事故的类别、性质,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3)严格控制进入灾区人员的数量,抢救事故以专业救援人员为主,兼职和业余救援队伍做好配合。(4)救援人员必须认真按救援方案和救护安全措施执行,确保自身安全。(5)在事故救援中,现场指挥部安排专人,负责记录事故抢险方案的执行情况和事故救援等情况。(6)根据事故现场情况,强化事故现场安全措施落实,防止二次事故和次生灾害事故发生。(7)抢救和运送长期被困人员时,要注意外部环境的突然变化,防止造成二次伤害,等等。4.4现场自救和互救注意事项自救与互救原则:(1)安全撤离,妥善避险。(2)沉着冷静,控制情绪。(3)互相鼓励,互相帮助。(4)团结协作,服从指挥。矿井地面火灾可能引起爆炸,将会扩大事故灾害范围,如此受灾区事故威胁人员,在接到矿调度室发布的撤离命令之后,由现场跟班人员组织按照避灾路线进行安全撤离。撤离时跟班领导(班组长)或者有经验的职工在前,其他职工依次排在其后,按照有效的避灾路线进行撤离。切忌职工不服从指挥。4.5现场应急处置能力确认和人员安全防护等事项(1)根据事故类型、事故大小确定需要的救援力量和装备器材。(2)根据灾区现场情况,制定救援人员安全防护措施。4.6在进入避难场所避难时应注意的事项(1)进入避难场所避难前,应在避难场所留有明显标志,以便救护中队发现。(2)待救时应保持冷静、不得急躁,以减少氧气消耗,保持体力。(3)间断发出呼救信号等等。4.7应急救援结束后的注意事项(1)当事故得到有效控制,伤亡人员全部救出或转移,设备、设施处于受控状态,环境有害因素得到有效监测和处置达标,由应急总指挥宣布事故应救援工作结束,并转入现场恢复、障碍消除等工作。(2)火灾消除后,要安排专人在火灾现场监视,时间不小于24小时,防止复燃。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