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氧气瓶爆炸安全措施 - 制度大全
职责大全 导航

预防氧气瓶爆炸安全措施

编辑:制度大全2019-04-27

预防氧气瓶爆炸的根本措施是根据国家规定的有关规范,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安全规章制度,并在操作时严格予以遵守执行。国家有关的规定要点是:

1)氧气站房的设计应根据GB-50030《氧气站设计规范》和GBJ16-8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有关规定,由相应设计资格的单位承担设计,并经有关政府部门批准后方能建站施工:

2)充氧站的安装施工单位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证书,并遵守GBJ232-8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35-82《工业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及设计图纸的规定进行施工;

3)充氧站必须符合GBl7264-1998《永久气体气瓶充装站安全技术条件》的规定,建立安全质保体系,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经省级安全监察机构批准办理注册登记手续,并经现场考核合格后方可充装;

4)充装管理人员和充装工必须经过专业培训,考核合格,发给合格证书后方能上岗;

5)充氧站应设置可靠的防雷装置。接地电阻不得大于10Ω;管道、阀门应设置导除静电的接地装置,接地电阻不得大于10Ω;

6)充氧站中设置的安全阀、压力表应定期进行校验;

7)气瓶充装前必须进行安全检查。属于下列气瓶则严禁充装:

①钢印标志、颜色标志不符合规定及无法判定瓶内气体的;

②改装不符合规定的或用户自行改装的;

③附件不全、损坏或不符合规定的;

④瓶内无剩余压力的;

⑤超过检验期限的;

⑥经外观检查,存在明显损伤,需进一步检查的;

⑦气瓶沾有油脂的;

⑧无制造许可证制造的气瓶或未经安全检察机关批准认可的进口气瓶;

⑨阀门螺纹不符合规定的;

⑩瓶内压力大于10MPa的;

⑩充瓶前钢瓶温度低于0℃或高于60℃的;

8)气瓶充装中要严格遵守规程:

①操作工手上、劳保用品、工具要忌油。沾有油脂时禁止与氧气瓶、充氧阀门接触;

②开启、关闭阀门要缓慢;

③空瓶装上台位均压时,若发现有激烈的气流声时应立即停止,卸下气瓶检查;

④充装过程要检查气瓶温度。发现温度异常要停止充气,卸下检查;

⑤瓶子要有防倒链条保护;

⑥用多台氧压机充气时要注意流速不得大于该压力下允许的范围;

⑦要注意钢瓶充气压力等级,不得超压;

⑧用液氧气化充气时,温度不得低于规定温度;

⑨充瓶时若发现漏气,应先切断气源,不得带压修理;

⑩当充氧台压力大于10MPa时,严禁中途再装上空瓶充灌;

⑨气瓶充装夹具不准直接夹在瓶阀的安全帽上;

9)气瓶搬运时要装上安全帽、防震圈;要轻装、轻卸,严禁抛扔、滚碰;运输工具应有安全标识;夏季应有遮阳设施;严禁烟火;不得与易燃、易爆物一起运输;

10)气瓶贮存、使用时离明火距离不得小于10m;充满的气瓶不得在阳光下曝晒;冬季使用时如发现瓶阀冻结,严禁用明火烤,应用开水解冻;使用中立放时应有防倾倒措施;严禁敲打、碰撞;瓶内气体不得用尽,必须留有0.05MPa的剩余压力;启闭阀门要缓慢;

11)氧气瓶必须每三年定期检验一次。有怀疑时要及时检验;阀门及瓶阀修理时要严格去油;垫片、垫圈要用规定的材质,不得改用未经安全试验的材料;充氧软管必须用铜合金或不锈钢,不准用橡胶软管;充氧站用的灭火器药剂不得含油。

篇2:爆炸物品使用安全防范措施

1、必须严格遵守《爆破安全规程》,使用符合国家标准或部颁标准的爆破器材。

2、凡从事爆破工作的人员,必须经过培训,考试合格后持有上岗证。

3、爆破作业时必须按爆破设计书或爆破说明书进行。进行爆破器材加工和爆破作业人员严禁穿化纤衣服。

4、在大雾天、黄昏和夜晚,禁止进行地面爆破。需在夜间进行时,必须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并经主管部门批准。遇雷雨时应停止爆破作业,并迅速撤离危险区。

5、当露天爆破作业地点有边坡滑落危险、有涌水或炮眼温度异常、危机设备或建筑物安全而无有效防护措施等情况时,禁止进行爆破作业。

6、露天爆破应在危险区的边界设立岗哨,使所有通路处于监视之下。每个岗哨应处于相邻哨视线范围之内。爆破前必须同时发出音响和视觉信号,使危险区内的人员都能清楚地听到和看到,确认爆破地点安全后,才准恢复作业。

7、在爆破危险区域内有两个以上的单位进行露天作业时,必须统一指挥,雷雨季节宜采用非电起爆法。同一区段的二次爆破,应采用一次点火或远距离起爆。

8、露天裸露药包爆破时,必须保证先爆的药包不致破坏其他药包,如不能达到此要求,则只准用齐发起爆。禁止用石块覆盖药包。

9、露天浅眼爆破时,采用导火索起爆或分段电雷管起爆,炮孔间距应保证其中一个炮孔爆破时不致破坏相邻的炮孔;采用导火索点火起爆,应不少于两人进行点火作业;如无盲炮,从最后一响算起,经5分钟后才准进入爆破地点检查,若不能确认有无盲炮,应经15分钟后才能进入爆区大检查。

10、深孔爆破时,应有爆破技术人员在现场进行技术指导和监督;深孔周围(半径0.5m范围内)的碎石、杂物应清除干净;深孔爆破必须采用电力、导爆索或导爆管起爆法;填塞时,不得将电雷管脚线、导爆索或导爆管拉得过紧;在特殊条件下(如冰、冻土层或流砂等),经总工程师批准,并必须制定和采取安全措施,方准打眼边装药,且只准采用导爆索起爆;禁止用炮棍撞击阻塞在深孔内的起爆药包。

篇3:焊接事故安全预防措施

焊接过程中发生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是焊接时向四周飞溅火花、熔融金属和熔渣的赤热颗粒,将附近易燃易爆物品引燃而造成火灾和爆炸;

二是由于电焊机的软线长期在地上拖拉,致使绝缘损坏破裂短路而引起火灾;

三是电焊地线乱接乱搭引发火灾;

四是电焊机本身和电源线绝缘损坏,造成短路发热而起火;

五是焊修盛装过易燃易爆物品容器时由于未清洗置换施焊,容器受热而发生爆炸。另外在储存易燃易爆的仓库内施焊,由于没有采取可行的预防措施,也可酿成爆炸事故。因此,焊接作业时应加强如下预防措施:

焊接作业时,其场所附近5M以内不得放置易燃易爆物品,应距离氧气瓶和乙炔瓶10M以上;高空施焊时,应清除下方的易燃易爆物品,防止炽热的飞溅物和发热的焊条头落入其中而引发火灾和爆炸事故。

电焊机软线应尽量避免在地上拖拉,若需拖拉,也须轻轻地拖拉,避免软线被坚硬带刺的物体划破。发现软线绝缘层破损或者老化,应及时包扎或更新。焊机地线不可乱接乱搭。若发现电焊机本身绝缘损坏,也应及时修理更换

焊接容器时,首先应弄清容器内是否盛装过易燃易爆物品,若盛装过,则应彻底清洗置换后方能施焊,严禁焊接带有液体压力、气体压力及带电的容器和设备。

不得在储存易燃易爆物品的房间和场地进行焊接作业,若需焊接必须先将易燃易爆物品移出,有困难的应采取严格隔离措施,防止焊接火花及赤热颗粒飞溅引发火灾爆炸事故。

焊接作业时不得用木板,木砖做衬垫,以免引起木质材料发热燃烧而起火,应采用铁板衬垫。

篇4:粮食立筒仓粉尘爆炸综合防治措施

随着粮食立筒仓应用技术的日臻完善,尤其钢板立筒仓已成为粮油行业的主流仓型。但是,近20年来粮食立筒仓在粮油加工厂、饲料厂发生的粉尘爆炸事故率呈上升趋势。据报道,在一些具有先进技术设备的发达国家,粉尘爆炸现象都很严重。粉尘爆炸不仅带来环境污染,更重要是造成严重人身伤亡事故和重大经济损失。因此,采取安全有效的防治措施,防止粉尘爆炸,非常必要,应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笔者认为,从设计入手,考虑各种影响因素,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以达到有效控制粉尘、防止粉尘爆炸事故的发生。

1.加强管理,提高认识,增强责任心

1.1加强筒仓粉尘爆炸及安全知识的教育,积极开展安全训练,强化防尘、防火防爆意识,制定严格的安全工作制度并严格遵守,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积极搞好库区内外清洁卫生,保持筒仓内良好的通风条件。同时认真做好日常安全管理工作。

1.2认真做好全面的安全检查工作,必须认真分析粉尘爆炸的各种危险性因素,安全检查要具有全面性和针对性,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决不留任何隐患。

1.3加强安全设施的的配备与管理。库区内要有完备的消防系统;操作人员要熟悉设备及使用工具的性能、使用条件和操作要领,并做好养护工作;严禁在不具备带火作业条件下,在库区内进行电气割焊等易产生热源的作业。必须进行此类作业时,要采取较为安全的预防措施。作业结束后,要做彻底检查,消除一切隐患,确保筒仓储粮安全。

2.从设计入手,尽量消除影响粉尘爆炸的因素

2.1做好库区整体规划设计,遵循整体设防的原则。生产过程尽量密闭化、自动化;对具有爆炸危险的建筑物、机械设备等应设置特制的安全壁和隔离带(如:防火墙、绿化带、防火门等),并适当采用防火材料;对避雷、接地、防静电及消防设计,应全面考虑,采取安全可靠的预防措施。

2.2在立筒仓的结构设计时,立筒仓应设置通风窗、泄爆口、检查孔等安全装置,以保持仓内常压;筒仓及料仓内应设置料位器,以便发出满仓信号,防止提升机、输送机堵塞;对局部易损坏的场所(如:通廊、栈桥等),设置防爆窗,以达到泄爆的目的;采用避雷针或避雷带等。

2.3通风除尘工艺设计。合理的通风除尘工艺对防止粉尘爆炸起到积极作用。设计时选择合适的参数和方式至关重要。风管风速以15-17m/s为佳;在粉尘产生点直接收集,经除尘器净化后排至室外;采用局部排风和吸风相结合的方式,全面通风或自然通风(利用外风压或温差)。同时,考虑到吸风管内负压的均匀性,粮粒、尘粒、设备及其相互之间碰撞、摩擦,管道内速度的均匀性等,出风口处应设置风帽。设计风网时,去石、清理等设备应独立设计风网,输送提升系统宜设组合风网。通风除尘系统应与相关的电气设备联锁。

尽量采用吸尘罩、防护罩。选择合适的吸点位置及风罩结构形式,尤其对下粮部位,做到下粮时与外界形成风带,以杜绝粉尘飞扬。在靠近尘源处安装吸尘罩,使粉尘限制在较小的范围内,即保证吸风罩内有足够的负压,又不会引起粉尘扩散。罩内气流均匀,收缩角不大于60°,风速一般选取3-5m/s(粮粒),0.5-1.5m/s(粉料)。粉尘浓度大,比重大,吸口与尘源距离长时,吸口风速应取大值,反之取小值。否则会使粉尘飞扬扩散严重。吸尘罩四周加法兰后,应减少无效气流,吸风量可节省25%,设计时风速可采用0.5-2.5m/s。因工艺限制,机械设备无法密封时可选用敞口吸风罩和外部吸风罩。风机等吸风口处应有防护罩。

2.4粮食输送工艺的设计中,工艺流程要简短,设备选用布置合理,具有防尘防爆配套装置并尽量密封,尽量采用磁选设备。含尘浓度较高部位宜采用二次净化。皮带输送机的进料端、抛料端必须设计合理的防尘罩。仓顶的输送机因采用卸料小车,尘源是流动的,应设计合理的防尘装置。斗式提升机宜在底座处安装吸风装置并采用具有导电性和非燃性的胶带,畚斗宜采用塑料型。螺旋输送机结构较严密,一般不设防尘装置,但粮食落差较大时,应在吸风罩下部设扩大箱。斗式提升机,输送机等输送设备应装配速度检测装置、喷雾消防装置、输送带打滑和跑偏等装置。在气候和作业条件允许时,仓顶刮板、提升机头、除尘器等露天布置。所有机电设备采取接地措施,以防静电积累。

2.5电器设计中,灯具、电线选用正确的规格型号,应采用防爆型,达到《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第三章的要求及相关标准。电机宜采用减振装置,减少粉尘飞扬和扩散。设计时,应遵循整体设防的原则,做好防尘防爆的配套设计。

3.采用防尘防爆新技术

喷雾抑尘技术不仅完善了当前粉尘控制方法,而且拓宽了现有的粉尘防治新思路。该技术对于粒度30μm以下的细微粉尘起到较好的抑制效果,可将粉尘及工艺过程中的再生性粉尘吸附于谷物表面,避免飞扬,有利于从根本上控制粉尘爆炸。据有关资料介绍,以美国埃索公司生产的白油作为防尘剂,使用剂量为物料流量的0.02%进行喷雾,可使粮食中的粉尘得到有效控制。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已在粮食储运管理中广泛应用这种新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该技术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完善。另外,应用《喷洒水雾防爆除尘技术》,可有效地抑制粉尘飞扬,抑尘效果较好,较适合于粮油加工厂和粮食中转库。

另外,为有效地预防粮食立筒仓的粉尘爆炸,在积极采取除尘防爆措施的同时,还应加强筒仓使用过程中除尘防爆技术管理和技术培训工作。

篇5:粉尘爆炸火灾特点防范措施

1引言

被破碎成细小颗粒的固体物质称作粉尘。固体物质被粉碎成粉尘以后,其燃烧特性有了很大变化。原来是不燃物质可能变成可燃物质,原来是难燃物质可能变成易燃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就可能发生爆炸。粉尘爆炸是工业企业防火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我国几乎每年都有粉尘爆炸的事故发生,而且还常常引发重大、特别重大火灾。在这些火灾中,最严重的是铝粉尘爆炸;其它发生爆炸事故较多的粉尘还有煤粉、饲料粉、塑料粉、钛酸酐粉、木粉等。

在现代企业生产中,设备在不断地更新,对粉尘爆炸控制的措施也在不断地加强,但粉尘爆炸事故仍有上升的趋势。主要是因为:能产生爆炸危险的粉状固体物料处理量的大量化,随着技术和工艺的不断发展出现一些新的可燃粉尘物质,以及粉尘的燃烧特性、工艺操作特性等因素所造成的。粉尘爆炸不仅多发于石油、化工、冶金、机械、轻纺等工业企业,煤炭企业、食品加工企业中也较为常见。因此掌握粉尘爆炸火灾的特点和处置对策对于消防部队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粉尘发生爆炸的条件

粉尘爆炸前没有任何征兆,其后果却会使建筑毁于一旦。而能导致粉尘爆炸的情况很多,从农产品的加工、储存和运输以及工业废物的产生,到药物、食品、有机、无机物的生产等众多的工业生产过程中,粉尘的爆炸时有发生,危害性极大。粉尘包括的范围很广,但并不是随时随地都能爆炸,要发生粉尘爆炸必须具备几个条件。

⑴粉尘本身必须是可燃的。可燃粉尘包括有机粉尘和无机粉尘,有机粉尘受热后发生分解,放出可燃气,并留下可燃的碳。无机粉尘如金属粉,虽不会热分解出可燃气,但能熔融蒸发出可燃蒸气进行燃烧,有些金属颗粒本身能进行气、固两相燃烧。

⑵粉尘粒子必须具有合适的粒径和分布状态。粉尘能否悬浮在空气中关键在干粉尘的粒径。大的颗粒难以悬浮,即使悬浮在空中也会很快沉积下来。粒径越少,其扩散作用大于重力作用,粉尘易形成爆炸层云,再加上粒子周围有足够的助燃空气,粒子才易燃烧。粉尘粒子浓度太小,燃烧放热太少,难以形成持续燃烧,不会发生爆炸;浓度太大,混合物中氧气浓度太少,也不会产生爆炸。

⑶引燃源。引燃源是粉尘爆炸的另一个必备条件,象电弧、火焰、火花和机械碰撞等。粉尘燃烧需首先加热,或熔融蒸发,或热分解出可燃气体,因此需要较多的热量。粉尘爆炸的最小起爆能量要达到10mJ以上,为气体爆炸的近百倍。

3粉尘爆炸火灾的特点

⑴粉尘爆炸起爆能量大,约数10mJ至数100mJ。

⑵粉尘的燃烧速度比气体的要小,由于其燃烧时间长及产生的能量大,所以造成的破坏及烧毁的程度严重得多。这是因为粉尘中的碳、氢含量高,即可燃物含量多。如果按产生能量的最高值进行比较,粉尘爆炸是气体爆炸的好几倍,温度可达2000—3000℃以上,最大爆炸压力为345—690kPa。

⑶粉尘燃烧要经过加热熔融、离解、蒸发等复杂过程,粉尘从接触火源到发生爆炸所需的时间即感应期要比气体爆炸长,达数十秒。粉尘爆炸感应期长使得有可能探测爆炸的苗头。

⑷粉尘爆炸能引起建筑物其它部位的粉尘再次爆炸。第一次爆炸所扬起的沉积粉尘,其浓度往往比第一次爆炸时的粉尘浓度还要大,再加上粉尘爆炸中心空气受热膨胀,密度变稀,经过一个极短时间后形成负压区,新鲜空气向爆炸中心逆流,与新扬起的粉尘重新组成爆炸性粉尘而发生第二次爆炸。而且第二次爆炸压力比第一次爆炸压力大,破坏性更严重。

⑸粉尘爆炸由于时间短,容易引起不完全燃烧,燃烧产物中含有大量一氧化碳,容易使人员中毒,因此粉尘爆炸毒性比较大。

4粉尘爆炸的火灾危险性及其爆炸的过程

⑴粉尘爆炸的火灾危险。粉尘爆炸的火灾危险主要是由粉尘的燃烧特性和操作特点所决定的。可燃粉尘具有燃烧的特性,也具有爆炸的特性,粉尘的燃烧主要取决于粉尘的干燥程度和粒度大小两个因素,粉尘越干燥、粒度越小,则越容易产生燃烧和爆炸。例如沉积在加热表面上的粉尘,由于高温作用,经过一段时间后会发生阴燃,而且最易发生阴燃的粉尘层厚为10-20mm,沉积的阴燃粉尘甚至在极轻微的震动下也能引起着火和爆炸。某些可燃粉尘在沉积状态下具有自燃的特性是由于某些物质在微粒粉碎状态下与空气接触时会吸附氧,并在一定条件下其粉层内温度上升,当热量不能充分散发时,温度即可继续升高而引起自燃。粉尘的自燃性不仅取决于粉层的厚度、气流方向及其风力、空气温度,而且还与粉尘颗粒的细度和结构、细孔的内外表面积等因素有关。各种不同的混杂物能对粉尘的自燃性产生极大的影响。例如,含油和含脂物质的掺合料,就能促进粉尘的自燃。

⑵粉尘爆炸的过程。粉尘的爆炸可视为由以下三步发展形成的:第一步是悬浮的粉尘在热源作用下迅速地干馏或气化而产生出可燃气体;第二步是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而燃烧;第三步是粉尘燃烧放出的热量,以热传导和火焰辐射的方式传给附近悬浮的或被吹扬起来的粉尘,这些粉尘受热汽化后使燃烧循环地进行下去。随着每个循环的逐次进行,其反应速度逐渐加快,通过剧烈的燃烧,最后形成爆炸。这种爆炸反应以及爆炸火焰速度、爆炸波速度、爆炸压力等将持续加快和升高,并呈跳跃式的发展。

5预防粉尘爆炸的对策

不言而喻,预防粉尘爆炸的主要对策首先应该是排除形成粉尘-空气爆炸性混合物的可能性和杜绝火源。装置、管道和设备的受热表面经常是燃烧的点火源,因此设备的表面温度不允许过高。任何条件下,设备的表面温度都应稍低于粉尘层的阴燃温度。另处,可燃粉尘在破碎机、粉碎设备、风管和其它带搅拌装置的设备中,经常因打出的火花而引爆,因而上述设备的零件必须用不产生火花的材料制造。

⑴防止粉尘沉积和及时清理粉尘。对于处理粉料的设备或场所,要防止泄漏而使粉尘到处飞扬,尤其应将易于产生粉尘的设备隔离设置在单独房间内,并设专门的保护罩和局部排风罩或考虑吸尘装置。此外,要及时清理沉积于厂房内各角落、设备、电缆和管道上的粉尘。一般说来,这是一项技术上困难,并非经常能够顺利解决。清理前必须湿润粉尘,遇有不能用水湿润的粉尘,应该用机械除尘法,例如用抽气法定期清除粉尘,保持操作环境的清洁。当然,从改进设备和生产工艺入手,消除和减少粉尘向厂房内扩散是最根本的措施。

⑵加强管理,消除粉尘爆炸的点火源。由前述分析可知,粉尘爆炸的点火源有多种,必须根据操作环境可能出现的点火源种类进行针对性预防。例如,面粉加工厂的磨面机中混入金属或砂石碎块,就会打出火花而造成粉尘爆炸,为此,在净麦等前处理工序就应加强操作管理,避免能造成点火源的金属等硬物混入磨面工序,尤其要注意磁铁失效问题。

⑶避免设备中粉尘爆炸。对于设备内极易形成粉尘-气体爆炸混合物的操作,在设备中充入惰性介质、降低系统中的氧含量是目前防止设备爆炸的唯一可靠方法。在这种情况下,粉尘-空气混合物中的氧含量会减少至火焰不能传播的数值。惰性介质可以采用氮气、二氧化碳、烟道气和用惰性气体稀释到必要最低含氧量的空气或其它工业废气以及惰性粉尘等。

6粉尘爆炸火灾的扑救措施

扑救粉尘爆炸事故的有效灭火剂是水,尤以雾状水为佳。它既可以熄灭燃烧,又可湿润未燃粉尘,驱散和消除悬浮粉尘,降低空气浓度,但忌用直流喷射的水和泡沫,也不宜用有冲击力的干粉、二氧化碳、1211灭火剂,防止沉积粉尘因受冲击而悬浮引起二次爆炸。

对一些金属粉尘(忌水物质)如铝、镁粉等,遇水反应,会使燃烧更剧烈,因此禁止用水扑救。可以用干沙、石灰等(不可冲击);堆积的粉尘如面粉、棉麻粉等,明火熄灭后内部可能还阴燃,也因引起足够重视;对于面积大、距离长的车间的粉尘火灾,要注意采取有效的分割措施,防止火势沿沉积粉尘蔓延或引发连锁爆炸。

7可燃粉尘爆炸案例分析

案例一:1999年2月,美国麻薩诸塞州的某铸造厂发生一起火灾爆炸案。美国职业安全卫生署(OSHA)与州及当地政府对此次事故直行联合調查。联合调查报告指出,火灾起因于未知点火源引燃壳模铸造机(shellmoldingmachine),再借由灌入铸造造机而形成大量沉积的酚醛树酯粉尘原料蔓延至通风系统的导管。小型的初始爆燃(deflagration)先于导管內发生,并使粉尘在导管外开始沉降。接踵而至的粉尘气云成为了二次爆炸所需的燃料,而二次爆炸的威力足以掀起屋顶并造成墙壁损毁。联合调查报告中所列的事故原因,包括下列缺失项目:①控制粉尘累积方面管理不善;②通风系统设计存在缺陷;③火炉的维护不善;④设备缺乏有效的安全装置。

案例二:2003年1月,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某制药厂发生一起火灾爆炸案。破坏力极大的火灾爆炸毁坏一家位于北卡罗来纳州以生产合成橡胶制药物传递元件的制药厂,造成6名员工死亡,38名人员受伤,其中包括2名消防队员。美国化学安全与危害调查委员会(U.S.ChemicalSafetyandHazardInvestigationBoard,CSB),其为独立的联邦机构并负责调查化学品事故,公布最终报告,结论为可燃性聚乙烯粉尘的累积于天花板上而引起爆炸。CSB并没有确定是何种原因引燃初始火灾,或粉尘是如何在隐蔽的天花板空间内散布而产生爆炸性气云。爆炸严重毁损此座工厂,造成附近工厂轻微损害。CSB指出事故原因,包括下列缺失項目:①没有进行危险评估;②对危害认识不足;③工程管理不善。

8结束语

掌握了粉尘爆炸的基理,就可据以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如密闭设备,通风除尘,抽风吸尘、润湿降尘、清扫积尘、控制电源,清除静电隔绝火源等。在扑救粉尘的火灾中,应注意不要使沉积粉尘飞扬起来,最好采用喷雾水流,以防发生二次爆炸。

随着经济的发展,塑料、有机合成、粉末冶金及粮食加工等工业也不断发展。粉尘的种类和用量急骤增加,加之操作工艺的自动化、连续性,粉尘爆炸的潜在危险性大大增加,预防粉尘爆炸有较高的现实意义。因此在生产过程中要严格执行国家的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落实各项安全规章制度,避免粉尘爆炸事故的发生。为有效防止粉尘爆炸事故的发生,生产可燃粉尘的工厂或车间的建设和管理及操作,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GB15577—1995《粉尘防爆安全规程》执行。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