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氮泄漏应急预案格式 - 制度大全
职责大全 导航

液氮泄漏应急预案格式

编辑:制度大全2019-04-22

1目的为提高**科技生产装置安全、环保、平衡的生产管理和处置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最大程度地管理好装置的安全、环保、文明生产、预防和减少爆炸、化学危险品泄漏、人员窒息及其造成损害、保障企业的员工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特制此应急预案。2适用范围适用于**科技所属液氮储气槽。3编制依据?依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总局17号令》2009年5月1日起施行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以及《危险化学品应急预案导则》、《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06)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4应急处理遵循的原则?4.1先救人后救物;?4.2重大火灾先报警后灭火;?4.3可燃气泄漏着火,不应立即扑灭火灾,应先进行隔离以防爆炸;?4.4大量可燃、有毒液体、气体泄漏应首先控制现场各种火源、清理、汇报、反映、疏散周围人员;4.5物料倒空一般是先倒液后泄压;4.6现在中毒窒息抢救应佩戴隔离式防护面具,先做好自身防护;4.7现场做人工呼吸不能轻易放弃,只要无脉搏跳动,要立即进行人工呼吸;5危险目标及其危险特性、对周围的影响5.1危险源危险源主要有低温液氮等5.2危险源是无色无臭无毒气体,化学性质不活泼,不助燃,侵入身体的途径为吸入,空气中氮气含量过高,使吸入氧气分压下降,引起缺氧窒息。吸入氮气浓度不太高时,患者最初感胸闷、气短、疲软无力;继而有烦躁不安、极度兴奋、乱跑、叫喊、神情恍惚、步态不稳,称之为“氮酩酊”。液化氮气具有低温特性,人体接触低温的氮气引起冻伤。泄漏的氮气很容易挥发,操作中如遇氮气、液氮管路泄漏,要限制泄漏区域范围作为警戒区,防止在氮增浓环境下,人员进入发生缺氧窒息。6应急组织管理机构6.1应急组织管理机构?为了使应急状态有组织、有领导、有指挥、特成立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总指挥:**安全应急组长:**;生产应急组长:**;设备维修组长:**;成员:********6.2各级应急人员职责?应急总指挥:负责应急计划中的监控措施的落实、发布启动、关闭应急救援预案的命令,启动应急救援预案后,负责全面组织应急救援工作,并对问题进行决策,人员协调,负责向上级汇报,组织事故的调查处理,负责组织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和修订。?安全组长:负责执行总指挥下达的指令,现场气体监测、警戒、组织义务消防队员进行初期灭火和现场受伤人员的急救处理,督促、参加班组应急救援预案的日常演练。生产组长:应急救援预案启动后,负责人员清点,执行生产处和总指挥下达生产装置的开停命令,指挥生产班组对装置进行停、开车、物料切断、隔离、排放物、泄压等工艺处理,对有害物料扩散区域内的洗消。设备组长:应急救援预案启动后,负责组织设备技术员确认泄漏设备的情况,制定修堵方案并组织检修人员实施,提供装置抢险、抢修,应急物资,负责事故初期的现场警戒,疏散。组员:负责组织班组现场人员和义务救援队员,进行初期灭火和现场受伤人员的急救处理,现场的疏散,有害气体监测,督促、参加班组应急救援预案的日常演练。5.3应急总指挥不在时,依次由生产组长、设备组长、安全组长代替履行职责,节假日期间由值班领导代行职责。

6报警、通讯联络方式6.1报警装置和通讯联络手段6.2报警程序6.2.1险情发现人?如果险情小,用现场电话或对讲机向应急领导小组汇报,并立即实施应急处理;如果险情(泄漏)大,按现场火灾报警器,(可直接向消防队报警)用现场电话或对讲机向应急领导小组汇报,进行现场清理人员,警戒、疏散、火源控制。6.2.2应急救援人员电话序号姓名职务办公电话移动电话应急行动程序及抢险预案7.1氮泄漏事故应急步骤(1)汇报调度、值班领导,停止泄漏部位产品送出;(2)中控人员调整工况,停止液体备用泵运行,停止液体充装工作;(3)现场人员根据泄漏情况撤离液体、气体泄漏区域;(4)启动泄漏应急预案;(5)现场设置隔离警戒区域,限制人员擅自进入液体、气体泄漏区域;(6)现场人员佩戴空气呼吸器后对需要隔离的设备进行隔离措施;(7)事故处理完毕清理现场7.2人员疏散与撤离?装置如果发生氮气大量泄漏,可能波及周围装置及人员,公司应急总指挥根据泄漏严重程度,下令紧急疏散周边人员,人员疏散应遵循沿着上风向、快速疏散原则。其他部门人员需要疏散时,由应急总指挥向行政部报告后,由行政部协调进行。7.3危险区域隔离?液氮储槽如果发生氧气泄漏,应设置警戒区域;拉警戒带,挂警示牌,在应急救援结束前,液氮系统管理人员要安排专人负责监控隔离措施落实。泄漏危险范围内,严禁明火作业,尽可能切断电源。7.4监测、救援及控制措施(1)救援抢险人员戴自给式正压器呼吸器,空防护服,从中风向进入现场,抢救伤员,尽可能切断泄漏源;(2)及时进行工艺调整,减少泄漏量。7.5受伤人员救治?现场救援采用共性处理的原则,遵循“先救命,后治病、先重后轻,先急后缓”的原则,经现场急救后,对于分类救治的伤员分别向医院转递。8预案关闭的条件泄漏源被有效控制,泄漏物成稳定状态,已无危险或危害较小,现场电源切断,无明火,不能引起泄漏火灾,伤员被及时护送至医院就医,其他人员已被撤至安全区,装置已恢复正常状态。应急救援总指挥负责下达解除应急救援命令。浙江**科技有限公司2013年8月23日拟制:审核:?批准:

篇2:硫化氢中毒应急救援预案

一、目的

为了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预防和救援相结合的原则,以突发事件的预测、预防为重点,以对应急事件过程处理的快捷准确为目标,统一指挥、分级负责,一旦发生硫化氢气体中毒的突发事件,能以最快的速度、最大的效能,有序地实施救援,最大限度地降低突发事件的危害程度,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保护环境,特制定本制度。

二、范围

适用于本装置硫化氢气体的应急救援。

三、救援预案

1、硫化氢气体的特性

1.1物理性质:硫化氢气体是一种无色气体,低浓度的硫化氢气体有臭鸡蛋味,相对密度1.176,能溶于水(2.6体积),比空气重,有毒。

1.2危险特性

硫化氢是一种神经毒剂。亦为窒息性和刺激性气体。其毒主要是中枢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浓度越高则中枢神经抑制作用越明显,浓度相对较低时粘膜刺激作用明显。人吸入70~150mg/m3/1~2小时,出现呼吸道及眼刺激症状,吸2~5分钟后嗅觉疲劳,不再闻到臭气。吸入300mg/m3/1小时,6~8分钟出现眼急性刺激症状,稍长时间接触引起肺水肿。吸入760mg/m3/15~60分钟,发生肺水肿、支气管炎及肺炎,头痛、头昏、步态不稳、恶心、呕吐。吸入1000mg/m3/数秒钟,很快出现急性中毒,呼吸加快后呼吸麻痹而死亡。

2、健康危害

2.1刺激反应:

接触H2S后出现流泪、眼刺痛、流涕、咽喉部位有灼热感等刺激症状,在短时间内可恢复。

2.2轻度中毒

有眼胀痛、畏光、咽干、咳嗽,以及轻度头痛、头晕、乏力、恶心等症状。

2.3中度中毒

有明显的头痛、头晕等症状,出现轻度意识障碍;有明显的粘膜刺激症状,出现咳嗽、胸闷、视力模糊、眼结膜水肿及角膜溃疡等。

2.4重度中毒

昏迷、呼吸循环衰竭、休克等。

四、急救措施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采用胸部按压法进行急救。当中毒者呼吸和心跳恢复后,可给中毒者饮些兴奋性的饮料和浓茶等并派专人进行护理,并立即就医。

五、防护器材

防护器材应配备过滤式防毒面具、空气呼吸机、湿毛巾、化学安全防护眼镜、全密封阻燃防化服、橡胶手套、工作靴等。

六、设备物资储备

应储备的设备物资包括硫化氢气体浓度测试仪、风向仪、救援绳索(30-50米,用于救援中毒伤员)、防爆电筒等。

七、紧急处置

1、报警

发生中毒事故,立即启动《应急救援预案》,由事故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统一下达应急处置指令,组织应急人员、应急车辆、应急物资赶赴现场。同时拨打119、120向消防、医疗等部门报警。并将事故情况及时报告当地质监、安监等有关部门。

2、人员疏散

1.现场管理人员应组织人员迅速撤离现场至安全地带,监视报警组监控现场的所有情况,并随时向应急指挥中心随时报告事态发展的情况,处置程序和结果。

2.应急指挥中心通知保卫组赶赴现场,维护现场的治安、保卫、保护事故现场(以保证事故调查结果的真实性以及对事故发生的再现,等应急救援指挥中心通知,方可解除对现场的保护);并组织现场人员疏散,被疏散人员统一集中在安全地带,保卫组清点人数,并及时向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报告。

八、抢险

抢险组接到应急指挥中心的命令后,应准确了解车间地形、硫化氢监测仪器情况,配戴好防毒面具或者空气呼吸机,然后进入现场进行抢险和抢救伤员,抢险组在进入现场时,必须两人以上组成一个小组配戴防毒面具进行工作。

九、伤员处置

1.现场急救极为重要,救护组应立即使患者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有条件时立即给予吸氧。现场急救人员应有自救互救知识,以防急救者进入现场后自身中毒。

2.当重度中毒者撤离至安全地带时,已休克、心脏或呼吸已停止时,救护组应立即采取人工胸外按压心肺复苏法(心脏挤压使心肺复苏)等方法进行抢救,在送往医院救治过程中,人工胸外按压心肺复苏法不得停止,若中毒者能自行进行呼吸,应立刻进行吸氧,并应保持中毒者处于放松状态、保持中毒者的体温。

十、事故应急处置安全注意事项

1.抢险人员必须经过专门训练,并佩戴防毒面具、空气呼吸器等防护用品,抢险时必须严格执行防火、防静电、防中毒等安全技术要求。

2.根据现场情况确定抢险方案、如现场情况变化,应重新制定方案,不得随意蛮干。

3.事故救援应以人员安全为首要任务,在必要的情况下,应迅速撤离事故现场。

4.硫化氢中毒不可使用口对口呼吸法,只能使用人工胸外心肺法,防止吸入患者的呼出气或衣服内逸出的硫化氢,以免发生二次中毒。

十一、善后处理

1.在应急阶段结束后必须清点进出事故现场抢险人员的人数和名单,以及事故现场人员及伤残人员的人数和名单,并且进行尽快进行系统恢复。

2.善后处理小组妥善处理善后事宜,包括家属的安抚与事故的理赔工作。

3.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应完成整个事件的报告以及后续整改问题的制定,落实,执行与审核。

4.协调组负责妥善地处理和外界职能部门的联系,配合并参与上级职能部门对硫化氢中毒的调查工作,并做进一步的跟进。

篇3:安全生产事故停电应急救援预案

1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1.1事故类型

提升事故

1.2危害程度分析

在煤矿生产死亡事故中,矿井提升运输死亡事故仅次于顶板事故而位居第二位,这主要是人员违章及作业环节安全防护措施不完善和环境安全保护措施有缺陷造成的。矿井发生的提升伤亡事故基本上可以分为作业人员自伤和人员收到意外伤害两种。立井提升主要用于升降人员、运送设备物料、矿井排矸、提升煤炭,立井发生的事故有断绳、蹲罐、过卷及人员物体坠落、物体打击、火灾、其他伤害等。

2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应急救援工作要把抢救遇险人员生命放在首位,加强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

(2)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总指挥负责指挥、协调矿井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副总指挥及有关部门科室领导按照各自职责和权限,负责事故的应急管理和应急处置工作。

(3)现场自救互救和等待救援相结合,充分发挥现场人员自救互救作用。现场无法安全自救互救时,遇险人员要树立信心,等待救援。

(4)预防为主,科学救援。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事故应急救援与预防相结合。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改善应急救援的装备、设施和条件,提高救援队伍的专业素质和水平,增强井下职工应急救援意识和能力并发挥其作用。

3组织机构及职责

3.1灾害预防安全生产责任制

3.1.1总经理、书记安全生产责任制

负责组织实施“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每季度亲自组织检查灾害预防的各项措施的落实情况,以保证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及隐患。

3.1.2总工程师的安全生产责任制

总工程师对预防灾害事故负技术责任,总工程师负责组织编制并贯彻“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负责每季度对本计划进行修改、完善。

3.1.3安全副总经理安全生产责任制

对预防灾害事故负监督责任,负责监督检查本计划的具体实施情况及各部门有关人员的责任落实情况。

3.1.4其他副总经理安全生产责任制

根据本计划及业务保安责任制,对分管业务范围内预防灾害事故负责,督促所分管业务部门按本计划的规定履行其职责。

3.1.5生产技术部的职责及任务

贯彻有关矿井安全生产方面的技术政策、三大规程、《矿山安全法》和《煤矿安全监察条例》,严格按照有关政策和设计规范要求正确设计,从设计上要保证工程设计经济、合理、安全可靠。

负责“矿井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相关的管理工作,掌握安全生产动态,掌握规程的执行情况,正确地协调安全生产。

具体负责井下顶板、水、运输等事故“预防措施”的监督落实,及时安排施工单位落实好预防措施。

负责运输管理。

负责地测防治水管理,负责制定并落实防治水设计、措施及计划。

3.1.6调度室的职责和任务

对生产中出现的灾害事故要迅速掌握情况,并按有关程序及时汇报,并在有关领导指挥下,及时通知有关部门,及时传达指挥部的命令,迅速调动人员、材料、设备、车辆,组织救灾工作。

负责牵头落实安全技术措施中有关水、火、瓦斯、煤尘、顶板等重大事故的预防措施,保证技术措施齐全、有效。负责协调并监督各有关单位把水、火、瓦斯、煤(矿)尘、顶板等重大事故的预防措施进一步落到实处;

负责督促落实各单位抢险救灾储备材料的储备情况。

负责落实雨季三防冬季三防计划相关内容的实施工作。

牵头组织矿井救灾演习。

3.1.7通风管理部的职责及任务

严格执行煤矿三大规程及《煤矿安全监察条例》等有关规定。

负责对“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中瓦斯、火灾、煤(矿)尘、煤与瓦斯突出的“预防措施”组织实施及督促落实,保证通风、瓦斯、火灾、防尘设施的完好和正常使用。牵头制定矿井反风演习措施,编制“演习实施报告”。

矿井发生灾害时,要协助矿总工程师提出在通风方面要采取的措施,并组织实施。

负责井下火工品的管理,负责矿井井下爆破工的统一管理;负责爆破使用的发爆器、爆破母线的统一管理、发放;瓦斯检查员参与“三人连锁放炮制”的实施;负责对施工单位协助参与爆破人员进行培训及证件的发放。

负责爆破作业过程中灾害预防措施的监督落实。

负责对监测监控系统的监督工作。

负责按照防火要求编制井下防火措施,落实井下各配电点、材料库等场所要按要求配齐灭火器材。

3.1.8机电管理部的职责及任务

对“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中分管的“预防措施”组织实施;牵头全矿的机电管理工作(机电技术管理、机电安全、机电质量标准化等)。负责协调各单位之间机电工作存在的问题。

负责供电管理,使之安全可靠、正常供电,并根据实际情况按时绘制供电系统图及电气设备布置图上报有关领导和部门。

保证矿有的大型设备、供电设备日常维修和保养,达到设备完好,不失爆,正常运行。监督施工单位的大型设备管理,达到完好要求。

负责督促监测监控队对监测监控系统的仪表仪器按规定校验,负责牵头矿井安全监测监控业务指导,监督按照《安全监测规范》设置监测探头,并按标准进行管理。

负责督促监测监控队建立安全监测数据库,将安全监测获得的信息反馈到有关领导和部门。负责督促监测监控队井上、下通讯畅通无阻。

负责各种高压供电设施的电气保护检验工作及冬季三防、雨季三防计划相关内容的实施工作。

参加重大机电事故的追查、分析工作。

3.1.9安全监察部的职责及任务

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上级有关安全生产方面的文件、要求、指示、指令、通知等。对各单位各部门煤矿三大规程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考核。

负责对“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中所涉及到的“预防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监督各部门、各单位“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的实施和落实,并按有关要求进行考核。

负责对生产中出现的各类事故,要及时按“四不放过”原则进行分析追查,充分吸取教训,避免同类事故发生。

牵头负责矿建工程质量标准化工作。

负责监督各类隐患的落实及处理。

负责编制事故案例及预防同类事故发生的措施,下发矿属各有关单位,做到超前防范。

3.1.10保卫科

负责监督地面消防仓库配备的防火、防洪等设备是否符合有关规定。督促物资供应部门落实消防器材的购置。

建立健全地面消防网络,负责制定地面防火措施,落实各项消防措施。

负责安全保卫工作。

3.1.11计划财务部的职责及任务

负责抢险救灾资金的落实。

3.1.12土建工程部的职责及任务

根据地面防排水要求,具体落实疏水、防洪和排水系统工程,修筑堤坝、沟渠或采取其它防排水措施,确保地面防洪安全和地面水不流入、渗入井下。

负责落实建设安全“三同时”。

3.1.13后勤管理部的职责及任务

负责全矿水源日常管理。

负责所辖管理范围防火措施的落实。

3.1.13医疗急救站筹备办公室

负责灾害发生后的人员抢救工作,按规定配备急救器材和急救药品,并处于完好备用状态,一旦有人员负伤能及时抢救,要保证上井人员能够及时得到治疗。

3.1.15物资供应部

负责按有关规定储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并进行经常性的保养,保证完好并及时供应。负责爆破材料库矿用爆炸物品的保管、领用、退库的管理。

3.1.16行政办公室

负责事故应急的车辆协调工作。

3.1.17工会

负责事故伤亡人员的善后处理工作。

3.1.18各部门、各单位必须认真贯彻学习“矿井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并要求做到人人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使每个职工真正熟知在自身工作范围内发生水、火、瓦斯、顶板等各种事故时,都能够采取相应对策,并能够迅速、准确地撤离事故现场。

3.1.19施工单位具体负责落实灾害预防处理计划的预防措施,发生事故后根据公司的命令,参与事故抢险工作。

负责将所属各施工队把水、火、瓦斯、煤(矿)尘、顶板、运输等重大事故的预防措施职责和任务,进行分解落实并实施监督。

组织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作业规程和安全技术措施,并要在规程措施中明确预防水、火、瓦斯、煤尘、顶板、运输、瓦斯监测监控等重大事故的措施,要在规程措施中明确各作业地点工作人员的避灾路线,做到安全可靠、万无一失。

施工单位负责人每季度亲自组织检查灾害预防的各项措施的落实情况。

3.1.20各单位还应对本单位的安全设施等进行经常性自查,保证完好有效;各部门、各单位根据各自的职责分工,做好各自分管的“预防措施”的实施。

4预防与预警

4.1危险源监控

(1)建立健全提升管理制度,并在生产过程中严格落实。

(2)严格落实提升质量检查制度,发挥各级的检查作用,及时处理运输隐患。

(3)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相关规定,由专职机构对提升设备进行定期检测,并实地进行各项保护试验。

(4)操作人员严格落实操作规程,进行开机前检查试验。

4.2突发事故前的预兆

4.2.1.1使用不合格的钢丝绳或钢丝绳安全系数不能满足《煤矿安全规程》要求;钢丝绳断丝磨损、锈蚀超过规定;松绳、过卷、过速、限速等保护装置失灵;在特殊情况下钢丝绳打弯、挤压、撞击变形、重物砸击或受猛烈拉力伸长而不能及时更换;摩擦轮多绳提升钢丝绳各绳张力不均或不按规定更换等。

4.2.1.2制动装置不符合规定;液压站油质过滤不良,杂物多,回油管堵塞造成回油不畅、阀组拒动致使不能可靠制动;安全保护装置失效;电气制动失效;超载运行引起制动失灵;摩擦式提升机钢丝绳打滑;人的不安全行为等。

4.2.1.3操作或防护不当、保护失灵、管理不善、违反规定等造成人员、设备、矿车从罐笼坠入井筒的事故。可能导致设备损坏,人员伤亡。该事故可能发生在上下井口人员乘罐时,也可能发生在人员、设备、物料提升过程中。

4.2.1.4机电设备不防爆、无“MA”标志或存在失爆现象,电气设备不完好、电缆不阻燃、老化、短路或电火花等引起的电气火灾,可能导致电气设备损坏、人员伤亡。该事故发生地点为车库、上下井口或井筒。

4.2.1.5由于防护不当、设施不健全(如冬季无暖风设施,井架、井筒结冰坠落伤人)、违章作业等在井口或井筒坠物导致物体撞击事故。

4.2.1.6在立井提升过程中还可能存在触电、雷击、突然失电、过速提升容器卡阻,带绳下滑等危险、有害因素,造成设备损害,人员伤亡。

4.3矿井提升事故预防措施

4.3.1绞车司机、信号工必须按照规定配备齐全,经过培训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并做好交接班工作。

4.3.2为防止过卷事故出现,应严格执行以下要求:

4.3.2.1井口到位开关、磁钢固定牢固,无脱落,性能可靠,确保到位停车。

4.3.2.2每日对过卷、闸间隙、过速等保护进行试验,确保保护设置或装置动作灵敏、可靠。

4.3.2.3每周检查井筒减速点开关,保证提升过程减速可靠。

4.3.2.4定期更换提升机制动系统液压油,清洗制动闸、系统阀组,保证制动系统安全可靠。

4.3.2.5加强对提升系统各岗点的岗位人员的思想教育和岗位技能培训,提高岗位人员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技能素质,杜绝人为误操作。

4.3.3为预防提升钢丝绳断绳及坠罐事故,应严格执行以下要求:

4.3.3.1确保提升钢丝绳日检时间和日检质量,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定期更换提升钢丝绳。

4.3.3.2加强提升机的维护和检修,避免提升机出现紧急停车。

4.3.3.3杜绝井筒坠物的发生。

4.3.3.4加强滚筒摩擦衬垫的检查,保证钢丝绳间的张力差不超过10%。

4.3.3.5定期检查钢丝绳张力平衡装置,确保工作状况良好。

4.3.3.6定期检查托罐装置和防过卷、防过放装置,确保其完好。

4.3.3.7每天要对提升容器的连接装置进行检查,并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进行探伤试验,有异常及时采取措施。

4.3.3.8制动系统的制动力距、空动时间必须按照规定进行检查、校验。

4.3.4为预防平衡尾绳断绳事故,应严格执行以下要求:

4.3.4.1确保平衡尾绳周检时间和周检质量,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定期更换平衡尾绳。

4.3.4.2杜绝井筒坠物的发生,定期检查分绳木。

4.3.4.3加强对提升系统检修,避免过卷、过放事故的发生。

4.3.4.4及时排干井底积水,清理杂物,避免井窝杂物缭绕平衡尾绳。

4.3.4.5加强提升系统各岗点人员的巡检力度和巡检质量。

4.3.5为预防主提升钢丝绳滑绳事故,应严格执行以下要求:

4.3.5.1加强检查滚筒衬垫,摩擦衬垫摩损及摩擦系数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

4.3.5.2提高对提升机安全保护装置的检修质量,保证二级制动性能可靠、动作灵敏,保证提升机运行过程中紧急停车时二级制动可靠。

4.3.5.3下大件时,要严格按照提升机最大允许提升重量对下大件重量进行限制,并对空罐进行配重,同时严格按规程要求控制提升速度。

4.3.5.4加强对钢丝绳的日检、井筒装备的定期检修,保证提升系统工作可靠。

4.3.6为预防卡罐事故,应严格执行以下要求:

4.3.6.1每天对立井上下井口安全门、摇台、阻车器、罐笼及推车机与提升信号间的闭锁进行检查、试验,闭锁应满足《煤矿安全规程》的相关要求。

4.3.6.2每周对立井井筒装备检查一次,保证运行罐道及稳罐罐道无松动,罐道接头间隙、错茬符合要求。

4.3.6.3每年对立井井筒罐道间距、罐道变形、锈蚀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测量、检查,确保罐道安装质量。

4.3.6.4每天要对罐笼的罐耳等情况进行检查,确保完好可靠。

4.3.6.5冬季,井口加热设施必须保证正常运行,确保井筒温度符合规定

4.3.7为预防罐笼内人员、车辆安全事故,应严格执行以下要求:

4.3.7.1上下人员时,罐笼必须设置完好、可靠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的罐帘,并保证规范使用。

4.3.7.2、罐笼运行时,罐内人员身体的任何部位和随身携带的工具,不得伸出罐笼或靠近和接触运行部位。

4.3.7.3、上下车辆时,必须使用完好可靠的阻车装置将车辆进行可靠稳阻。

4.3.7.4、一般不得单独上下零散材料、物件等,确实需要时,应经把钩工进行认真检查,确保放置稳固、可靠,方可进行。

5信息报告程序

5.1事故信息来源

作业人员发生矿井提升事故时,要在第一时间向综合调度室报告事故情况,调度室要立即向矿领导汇报,并通知机电部、运行工区、调度室,对提升事故情况进行侦查。

5.2信息报告

发生矿井提升事故后,要核实矿井运输事故造成人员伤害情况和被困人员数量,矿井提升事故发生时间、范围等信息,事故情况迅速报告晋煤集团值班室,晋城市安监局值班室和有关单位。

综合调度室接到发生矿井提升事故信息后,通知公司应急指挥部成员、应急救援相关人员到调度中心集结待命。

5.3启动应急响应程序

矿领导接到事故信息报告后,公司应急指挥部立即启动胡底煤业应急预案响应程序,公司综合调度室自动转换为矿井事故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公司应急指挥部成员和应急工作组人员立即到指挥中心集合,根据人员在位情况,明确指挥部、各应急救援工作组的具体组成人员,部署事故救援任务,实施应急救援。

6应急处置

6.1响应分级

根据事故可能伤害人员的数量,依据胡底煤业安全生产事故综合应急预案中确定分级响应原则,确定应急响应级别。

政府级:在确认矿井运输事故伤害人员在10人以上时,公司指挥部要按照规定程序向晋煤集团公司、晋城市安监局报告,并实施先期应急救援。

公司级:在确认矿井提升事故受伤害人员在10人以下时,公司指挥部要按照规定程序向晋煤集团公司报告,并实施先期应急救援,同时报告晋城市安监局。

矿级:在确认矿井提升事故无人员受伤害时,公司应急指挥部立即组织应急救援,组织井下人员撤离。

6.2响应程序

提升事故发生后,应急指挥中心应立即向总指挥汇报,根据响应级别,启动矿井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6.2.1应急指挥

6.2.2事故应急救援处理程序

6.3处置措施

(1)当发生提升运输事故时,迅速切断电源,设置警戒标志。

(2)事故单位班区长得到事故情况及时赶到事故地点进行指挥应急处置,对受害人进行有效的救助。

(3)现场的人员应根据实际情况,开展积极有效的自救和互救。对于轻伤者应现场对其进行包扎止血,将其抬放到安全地带。而对于骨折人员不要轻易挪动人员,等待专业救助人员的到来。

(4)调度人员接到事故汇报后,要及时做好车辆的调度和人员的接送工作。将伤员及时运到井口,副井底信号工要按伤员提升规定做好联络工作,及时将人员运送到地面救治。

6.3.1自救互就

(1)救援人员应按规定携带必要的救援工具。

(2)在救助处置时要设置事故警示牌,禁止行人通过、禁止其它作业。

(3)在进行抢险救援时,需切断电源、设置警戒人员、固定提升运输设备,以保证救援人员和遇险人员的安全。

6.3.2处理事故时的注意事项

7恢复正常状态的原则和程序

7.1恢复正常状态的原则

(1)事故得到控制;

(2)受伤人员得到救治;

(3)死亡人员得到处置;

(4)现场清理,无次生事故隐患;

(5)抢修组人员进入现场,开始恢复生产维修作业。

7.2恢复正常状态的程序

(1)应急救援指挥人员组织进行事故现场检查,确认符合应急结束条件;

(2)抢修队伍进入现场、抢险人员离开现场,双方进行信息交接;

(3)公司应急指挥部下达应急结束指令。

应急结束后,公司应急指挥部对事故应急救援情况进行总结,对值班记录等资料进行汇总、归档,并起草上报材料。按照有关规定向晋城市政府有关部门上报。

8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

篇4:某输油气站库火灾爆炸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1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1.1原油、成品油、天然气理化性质、燃烧爆炸危险性、毒性及健康危害性分析表

1.1.1原油

标识英文名Petroleum;Crudeoil

危险货物编号32003UN编号1267

IMDG规则页码3141CAS号7782—44—7

理化

性质外观与性状黄色乃至黑色,有绿色荧光的稠厚性油状液体

相对密度(水=1)0.78-0.97沸程(℃)自常温至500℃以上

溶解性不溶于水,溶于多数有机溶剂

毒性

及健

康危

接触限值中国MAC:未制定标准美国TLV—TWA: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MAC:lOm9/m3美国TLV—STEL:未制定标准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毒性原油本身无明显毒性

健康危害原油本身无明显毒性。其不同的产品和中间产品表现出不同的毒性。遇热分解释放出有毒的烟雾。吸入大量蒸气能引起神经麻痹。

燃烧

爆炸

危险

性燃烧性易燃建筑火险分级甲闪点(℃)一6.67-32.2

爆炸极限1.1-8.7(V%)

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遇高热分解出有毒的烟雾。其燃烧、爆炸危险性与轻汽油相似。

危险性类别第3.2类中闪点易燃液体

稳定性稳定

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禁忌物强氧化剂

灭火方法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用水灭火无效

1.1.2成品油

1.1.2.1柴油

标识英文名:DieseloilDieselfuelCAS号:68334-30-5

分子式:分子量:

理化特性外观与性状稍有粘性的浅黄至棕色液体

成分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烯烃、多环芳烃等

沸点(℃)180~370相对密度(水=1)0.80~0.9

熔点(℃)-35~20燃烧热(BTU/1b)18.7×103

毒性及健康危害接触限值未制定标准毒性:具有刺激作用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皮肤接触柴油可引起接触性皮炎、油性痤疮吸入可引起吸入性肺炎。能经胎盘进入胎儿血中。柴油废气可引起眼、鼻刺激症状,头晕及头痛。

燃烧爆炸危险性燃烧性易燃闪点(℃)不低于0号以上轻柴油不小于55℃

建规火险分级乙B稳定性稳定

燃烧分解产物CO、CO2自燃温度(℃)350~380

聚合危害不能出现禁忌物强氧化剂、卤素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1.1.2.2汽油

标识中文名:气油;英文名:Gasoline危规号:31001UN.No.:1257

分子式:分子量:

理化性质外观与性状无色至淡黄色的易流动液体

组成C4~C12烷烃、烯烃、环烷烃、芳香烃,并有少量硫化物。

溶解性不溶于水,易溶于苯、二硫化碳、醇,可棍溶于脂肪

燃烧热(kcal/kg)11000相对密度(水=1)0.61~0.71

相对密度(空气=1)3~4

燃烧爆炸危险性燃烧性易燃建规火险性分级甲类

闪点(℃)-50~10爆炸极限1.4~7.6

自然点(℃)415~530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稳定性稳定毒性低毒、具有麻醉性

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引起燃烧或爆炸。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导致设备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危险性类别第3.1类低闪点易燃液体

灭火方法灭火剂种类:泡沫、二氧化碳、砂土、干粉。用水灭火无效

毒性及健康危害接触限值前苏联MAC:300mg/m3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肤吸收职业危害程度级别轻度危害(Ⅳ级)

健康危害汽油主要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高浓度时引起呼吸中枢麻痹。轻度中毒表现为头痛、头晕、短暂意识障碍、四肢无力、恶心、呕吐、易激动、步态不稳等。长时间皮肤接触可引起皮肤干燥、皲裂、角化及急性皮炎、毛囊炎和慢性湿疹等。汽油直接吸入呼吸道可致吸入性肺炎。

1.1.3天然气

标识

英文名Naturalgas分子式:主要是C1-C4烃分子量:(根据组分确定)

中文名天然气危险性类别:第2.1类易燃气体

危险货物包装标志:4IMDG规则页码:2147

危险货物编号:21007UN编号:1971

理化

性质

外观与性状无色、无臭气体

燃烧热(kJ/mo1):55070标况下的相对密度(空气=1):0.7075

最小点火能(mJ):0.28最大爆炸压力(KPa):680

沸点(℃):一l60气体火焰在空气中传播速度(m/s):0.67

主要用途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可用作制造碳黑、合成氨、甲醇以及其它有机化合物,亦是优的燃料。

溶解性微溶于水

毒性

及健

康危

车间卫

生标准中国MAC(mg/m3):未制定标准美国TVL—TWA: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MAC(mg/m3):未制定标准美国TLV—STEL:未制定标准

侵入途径吸入

健康

危害急性中毒时,可有头昏、头痛、呕吐、乏力甚至昏迷,病程中尚可能出现精神症状,步态不稳,昏迷过程久者,醒后可有运动性失语及偏瘫。长期接触天然气可能出现神经衰弱综合征。

燃烧

爆炸

危险性燃烧性:易燃稳定性:稳定聚合危害:不聚合爆炸上(下)限(%):14(5)

燃烧分解产物:C0、C0z禁忌物:强氧化剂、卤素

危险

特性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氟、氯发生剧烈反应。遇高热容器内压力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1.2主要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通过对西部管道公司储运的原油、成品油、天然气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进行分析,原油、成品油、天然气泄漏后容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是公司输油气站库安全生产需要重点预防、并采取应急准备措施的事故类型,由于输油气生产连续运行的生产特点,油气站库各个季节均可能发生油气泄漏引发火灾爆炸事故。

2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2.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

在各类灾害事故中,要高度重视应急人员的人生安全,把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人身健康作为首要任务,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切实加强对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工作。

2.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在公司应急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分级负责制,根据公司输油气站库地域分散的特点,一旦发生重大灾害事故,处置人员要及时和当地政府联系,密切配合,充分发挥指导和协调作用。

2.3平战结合,预防为主

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事故应急救援与预防工作相结合。做好各联动区域的队伍基础建设,完善装备、预案演练工作。

2.4快速反应,协同应对

加强区域联动为主的应急演练工作,建立健全快速反应机制,提高各区域快速应变能力。建立健全联动协调制度,充分发挥各单位、地方团体的作用,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功能齐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

3组织机构与职责

3.1公司应急小组的组成及职责见公司总体预案相关规定

3.2现场处置领导小组

组长:公司生产运行处处长

副组长:分公司、项目部经理

成员:分公司、项目部及生产运行处相关人员

职责:

3.2.1紧急派出先遣队伍对事故现场进行初步控制;发布公众警告,按属地管理原则,协调、配合地方政府、消防主管部门开展事故救援以及设定隔离区域;对伤病员进行现场临时救护。

3.2.2根据公司应急领导小组指令,负责事故现场应急指挥工作,负责事故现场人员疏散、后勤支援、警戒与地方有关部门的联络和善后生产恢复工作;同时针对事态发展制定和调整现场应急处置方案。

3.2.3收集现场信息,核实现场情况,保证现场与总部之间信息传递的真实、及时与畅通,及时向公司应急领导小组和地方政府汇报应急处置情况。

3.2.4按公司应急领导小组授权,负责现场有关的新闻发布工作。

3.2.5收集、整理应急处置过程有关资料。

3.2.6核实应急终止条件并向当地政府、公司应急领导小组请示应急终止。

3.2.7提供现场应急工作总结报告。

3.3灭火抢险组

组长:消防队伍负责人

成员:消防员

职责:在油气站库生产运行人员的配合下,根据事故现场情况,开展消防灭火抢险作业。

3.4通讯报道组成员及职责详见公司综合预案

3.5治安保卫组

组长:公司保卫处主管处长

副组长:分公司、项目部主管安全副经理

成员:分公司、项目部、保卫处相关人员。

职责:

3.5.1组长负责集合本组所有人员赶赴现场,在公司应急领导小组的指挥下,划定安全隔离带,设置警戒区、将火灾现场无关人员疏散到安全地带,维护秩序疏散交通;

3.5.2负责协助地方政府和公安部门,做好事故现场稳定工作,防止被救人员返回火场。

3.5.3负责配合公安部门维持事故现场治安保卫工作,加强巡查防止明火进入警戒区内,直到灭火工作结束。

3.6伤员救护组

组长:公司质量安全环保处处长

副组长:分公司、项目部主管安全经理

成员:分公司、项目部、质量安全环相关人员及事发地医院医护人员

职责:

3.6.1组长负责集合本组人员赶赴现场,在公司应急领导小组指挥下,对负轻伤的被救人员和灭火人员就地进行救护,对重伤人员立即送往附近医院进行抢救;

3.6.2携带检测设备,及时通报火场是否有毒气产生并采取防护措施。

3.7后勤保障组成员及职责见公司总体预案

4预防与预警

4.1危险源监控

4.1.1根据风险辨识结果,按照管道完整性管理的要求做好重点危险源运行状态的监测、分析与预测。做好现场检测、报警、保护系统的运行维护,并在生产工艺运行参数发生变化时,及时对应急保护系统有效性进行安全评价,确保应急保护系统满足应急需求。

4.1.2公司各级安全、生产、管道、工程项目管理部门要加强对油气储运设施的维检修与改扩建工程和在用油气储运设施动火连头的管理,并按照动火作业级别做好现场监护。

4.2预警行动

油气站库生产运行安全预警工作具体执行《西部管道公司安全预警管理办法》

5信息报告程序

信息报告程序具体执行《西部管道公司总体应急预案》及《西部管道公司突发事故信息报送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和要求。

6应急处置

6.1应急响应分级

本预案管理的火灾爆炸事故系指中国石油西部管道公司所属单位油气站库区域发生的I(公司)级火灾爆炸事故、II(分公司)级火灾爆炸事故、III(输油气站)级火灾爆炸事故。本预案火灾爆炸事故分级标准适用于中国石油西部管道公司。

本预案为公司I级《输油气站库火灾爆炸事故专项应急预案》,在此指导下各分公司要制定《输油气站库火灾爆炸事故现场处置预案》,各级应急预案要相互衔接。

6.1.1事故分级

本预案管理的事故由高到低分为I(西部管道公司)级事故、II(分公司)级事故和III(输油气站)级事故,以下所称“以上”均包含本数。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为I(西部管道公司)级事故:

a)造成1人及以上死亡,或10人及以上受伤,或100万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

b)对社会安全、环境造成重大影响,需要紧急转移安置500人以上

c)火势长时间(运4小时)未能有效控制,造成管道干线停输的。

d)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达到启动环境专项预案I级响应标准的。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为II(分公司)级事故:

e)造成1人及以上重伤,或3~9人受伤,或1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

f)对社会安全、环境造成较大影响,需要紧急转移安置500人以下。

g)火势长时间(2小时)未能有效控制,但不用对管道干线停输的。

h)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达到启动环境专项预案级II响应标准的。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为III(输油气站)级事故:

a)造成1~2人受伤,或5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

b)对社会安全、环境造成一般影响,需要紧急转移安置50人以下。

c)发生火灾能有效控制的。

d)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达到启动环境专项预案III级响应标准的。

6.2应急响应启动标准

6.2.1本预案应急响应启动标准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西部管道公司I级应启动应急响应程序:

a)达到11级事故标准,事态未得到有效控制的事故,二级单位请求救援的;

b)达到I级事故标准。

6.3应急响应程序

应急指挥原则、应急行动检查、应急物资调配、扩大应急响应原则具体执行公司总体应急预案有关规定和要求。

6.4现场处置措施

输油气站库发生火灾爆炸时应急处置原则:

6.4.1火灾爆炸事故发生后,当班班长立即向北京油气调控中心(实行二级调度的管道向分公司调度中心汇报)、公司监控中心汇报,并采取紧急停输措施,切断泄漏源,启动站内消防系统对周边油气储运设施进行喷淋降温,防止管线、设施升温、升压造成次生灾害;在采取上述紧急措施后,站库值班人员要立即拨打就近消防、医疗、公安报警电话请求支援。

6.4.2在应急处置过程中应采取防泄漏、防扩散控制措施,限制火源流窜,防止火势蔓延;

6.4.3根据火灾爆炸事故影响范围(增加附表:各类设施火灾爆炸时影响范围),采取隔离和疏散措施,避免无关人员进入危险区域,并合理布置消防和救援力量;

6.4.4迅速将受伤、中毒人员送往医院抢救,积极配合医院,组织医疗专家,保障治疗药物和器材的供应;

6.4.5对发生火灾的储油罐,在工艺条件允许时,可采取倒罐或继续输油等措施降低储罐液位。

6.4.6当火灾失控,要密切注视油气储存装置燃烧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征兆,应及时采取紧急撤离危险区域等应变措施;需要大面积疏散周边人群时,应协助当地政府部门或驻军做好相关工作;

6.4.7在应急抢险过程中要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防止引发次生环境污染事故或事故扩大。重点是防止洗消污水对周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引发环境次生、衍生灾害。

6.4.8油气站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后,公司运行协调组按照股份公司油气保障计划,做好上下游运销衔接,并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

6.5应急人员防护要求

6.5.1进入火场搜救消防人员,实施一级防护。

6.5.2进入危险区,人员实施二级防护,并采取水枪掩护;

6.5.3凡在现场参与处置人员,最低防护不得低于三级防护标准

级别形式防化服防护服防护面具

一级全身防火服全棉防静电的内外衣、手套、袜子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或全防型滤毒罐

二级全身封闭式防化服全棉防静电的内外衣、手套、袜子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或全防型滤毒罐

三级呼吸简易防化服战斗服简易滤毒罐、面罩或口罩、毛巾等防护器材

6.6应急处置措施

6.6.1了解情况:

a)现场被困人员情况;

b)物质泄漏的时间、部位、形式、已扩散范围;

c)周边单位、居民、地形、供电、火源等情况;

d)周边消防组织、水源与设施情况;

e)已经采取的紧急工艺处置措施。

6.6.2配合消防部门进行人员搜救,查看事故现场

a)搜寻被困人员;

b)确认泄漏处的形状、大小、流速及主要的流散方向;

c)确认设施、建(构)筑物险情;

d)确认消防设施运行情况;

e)确定攻防路线、阵地;

f)现场及周边污染情况。

6.6.3治安保卫组设置安全警戒

a)根据询情、侦检情况设置警戒区域;

b)警戒区域划分为:危险区、安全区;

c)分别划分区域,并设立标志,在安全区外视情设立隔离带;

d)严格控制进出人员、车辆;

e)禁止一切点火源进入危险区(如手机、BB机、对讲机、非防爆手电筒等)。

6.6.4伤员救护组开展人员救护工作

a)组成救生小组,携带救生器材迅速进入危险区域;

b)采取正确救助方式(佩戴救生面罩、使用固定夹具等),将所有遇险人员移至安全区域;

c)对救出人员进行登记、标识和现场急救;

d)将伤情较重者及时送交医疗急救部门救治。

6.6.5消防队伍开展消防灭火作业

a)启用喷淋等固定或半固定灭火设施;

b)选定水源、铺设水带、设置阵地、有序展开灭火作业;

c)喷射泡沫充分覆盖泄漏汽油液面;

d)用砂土、水泥等及时围堵或导流,防止泄漏物向重要目标或危险源流散。

6.6.6维抢修队伍在火灾扑灭后进入现场开展油气泄漏封堵作业。

a)根据现场泄漏情况,研究制定堵漏方案,并严格按照堵漏方案实施;

b)所有堵漏行动必须采取防爆措施,确保安全;

几种常用堵漏方法:

部位形式方法

罐体砂眼螺丝加粘合剂旋进堵漏

缝隙使用外封式堵漏袋、电磁式堵漏工具组、粘贴式堵漏密封胶(适用于高压)、潮湿绷带冷凝法或堵漏夹具、金属堵漏锥堵漏

孔洞使用各种木楔、堵漏夹具、粘贴式堵漏密封胶(适用于高压)、金属堵漏锥堵漏

裂口使用外封式堵漏袋、电磁式堵漏工具组、粘贴式堵漏密封胶(适用于高压)堵漏

管道砂眼使用螺丝加粘合剂旋进堵漏

缝隙使用外封式堵漏袋、金属封堵套管、电磁式堵漏工具组、潮湿绷带冷凝法或堵漏夹具堵漏

孔洞使用各种木楔、堵漏夹具堵漏、粘贴式堵漏密封胶(适用于高压)

裂口使用外封式堵漏袋、电磁式堵漏工具组、粘贴式堵漏密封胶(适用于高压)堵漏

阀门使用阀门堵漏工具组、注入式堵漏胶、堵漏夹具堵漏

法兰使用专用法兰夹具、注入式堵漏胶堵漏

6.7事故现场清理

6.7.1少量油品用砂土、水泥粉、煤灰等吸附,收集后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

6.7.2大量油品用防爆泵抽吸或使用无火花盛器收集,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

6.7.3用油脂分解剂或蒸气清扫现场,特别是低洼、沟渠等处,确保不留残液;

6.7.4清点人员、车辆及器材;

6.7.5注意保护现场,便于事故原因调查;

6.7.6撤除警戒,做好移交,安全撤离。

7应急物资和装备保障

为有效应对输油气站库火灾爆炸事故,根据输油气站库火灾爆炸事故特点,本预案规定了各输油气站应急抢险物资、装备最低储备标准。

应急抢险物资、装备物资储备标准:

序号名称单位Ⅱ类Ⅰ类备注

1救生衣套515

2急救药品(箱)包26

3担架付24

4正压式空气呼吸器具24

5全过滤防毒面具个412

6防火防护服套24

7便携式可燃气体

探测仪台24

8硫化氢检测仪台24

9氧气检测仪台24

10四合一气体检测仪台24

11防爆对讲机台26

12压缩空气充气泵台11

13安全吊带、吊绳套412

14防爆泛光工作灯台26

15手提式防爆探照灯台26

16全棉防静电的内外衣、手套、袜子套各10各30

17封闭式防化服套26

18简易防化服套1030

19护目镜副1030

20滤光镜副1030

21移动消防器材按照设计要求配备

说明:轮库鄯输油管道轮南、库尔勒、鄯善输油站;乌兰原油、成品油管道乌鲁木齐、鄯善、兰州输油站,阿独管道阿拉山口输油站,独乌成品油管道独山子输油站、703站;鄯乌输气管道鄯善首站;维抢修中心按照上表Ⅰ类配备标准进行配备,其他输油气站、维修队按照上表Ⅱ类配备标准进行配备。

8应急状态终止具体执行公司总体应急预案有关规定和要求

9预案的宣传、培训和演练具体执行公司总体应急预案的规定和要求

10预案管理与更新具体执行公司总体应急预案的规定和要求

11附则

11.1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11.2本预案由生产运行处负责解释

篇5:某氨站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1总则

1.1编制目的

为加强公司烟气脱硝氨站(以下简称氨站)发生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工作,确保公司安全事故应急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最大限度地减轻事故灾害,尽可能降低事故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特制定本预案,作为公司氨站事故应急工作的基本程序和处理原则。

1.2适用范围

1.2.1氨站发生火灾事故、爆炸事故。

1.2.2氨站设备、建筑物发生安装质量安全事故。

1.2.3氨站发生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爆炸。

1.2.4氨气容器、管道泄发生泄漏等安全事故。

2依据

2.1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2号《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2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0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2.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44号《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2.4GB18218-2009《重大危险源辨识》。

2.5国家开发投资公司《突发事件应急预案》2010年版

3组织机构

总指挥:总经理

副总指挥:副总经理、总会计师

成?员:副总工程师、公司各部门经理、维护单位项目经理

3.1?稳定生产组

组?长:副总工程师

副组长:运行管理部经理

成?员:运行管理部经理助理、运行管理部专工

3.2抢险救援工作组

组?长:副总经理(分管生产)

副组长:设备维护部经理

成?员:综合管理部经理;燃料物资部经理;计划经营部经理;设备维护部经理助理、专工主管;外委单位项目经理

3.3事故调查组

组?长:总经理(或总经理指定人)

副组长:安全监察部经理

成?员:综合管理部经理、人力资源部经理、工会副主席、安全监察部成员

3.4?善后处理工作组

组?长:工会主席

副组长:综合管理部经理、工会副主席

成?员:综合管理部副经理、财务管理部经理

3.5?综合协调工作组

组?长:总经理

副组长:副总经理、总会计师

成?员:综合管理部经理、信息中心主任

3.6?现场警戒组

组?长:安监部经理

副组长:保卫主管

成?员:保卫人员、安监部人员

3.7各小组责任

3.7.1应急组织机构职责

3.7.1.1突发事故应急处理指挥部

3.7.1.2发生突发事故时,决定启动、终止相应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3.7.1.3负责指挥、协调事故应急救援、善后处理、稳定生产和调查处理工作,并及时向国投华靖电力公司应急处理指挥部、地方安全监督管理局报告情况。

3.1.7.4统一协调和调动公司内一切有效资源进行事故抢险与应急处理,必要时请求地方政府及上一级应急指挥机构的应急援助。

3.1.7.5负责会同地方政府有关部门组成事故调查组,对事故进行调查,并对事故部门责任者提出处理意见。

3.1.7.6负责与新闻媒体沟通,处理一切与媒体报导、采访、新闻发布会等相关事务。

3.1.7.7突发事故应急处理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和事故调查、抢险救援、稳定生产、善后处理、综合协调五个工作组,分工负责有关应急处理工作。

3.7.2稳定生产工作组:稳定生产工作组主要负责事故处理期间及后续一个时期的稳定生产和稳定职工队伍工作。

3.7.3?抢险救援工作组:抢险救援工作组主要负责事故现场的紧急抢险救援工作。

3.7.4?事故调查组:事故调查组主要负责会同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开展事故调查、原因分析、事故的定性及处理建议等工作。

3.7.5?善后处理工作组:善后处理工作组主要负责人员安抚、慰问、补偿等工作。

3.7.6?综合协调工作组:综合协调工作组主要负责与国投华靖电力公司火灾应急指挥部、地方政府的联系、协调、为应急处理提供交通、工作、生活保障等工作,疏导交通,保障应急救援车辆安全、及时到位。负责各种应急药品的储备、供给以及疫情的防控,负责协调事故应急的医疗抢救工作。负责突发事件前后及过程中通讯通道、通讯设施故障的处理与抢修工作,保障通讯通道畅通及设施处于完好状态。具体做好对本厂内部和社会媒体的信息发布、宣传工作。

3.7.7现场警戒组:在事故地点设置警戒线,对进入车辆、人员进行控制和引导。

4报告的程序

启动条件:氨罐发生爆炸;氨系统发生火灾或氨系统发生泄露难以控制时。

4.1?事故发生后,第一发现人应向当值值长报告。

4.2?值长接到报告,立即向应急指挥组组长报告,由总指挥启动本预案。

4.3?各工作组长接到报告后:

4.3.1?立即通知工作小组成员,迅速赶赴现场,进行抢险救灾工作。

4.3.2?及时了解事故情况,组织协调事故抢险救灾和调查处理等事宜,并将情况及时向事故应急指挥组汇报。

4.4?应急指挥组接到报告,如果是重一般及以上事故应将所发生的情况,向**公司和市安全生产监督局、环保局报告,若事故将对周边单位、群众有影响时,应同时通知周边村委会等单位。

4.5?应急指挥中心应在二十四小时内写出书面报告,报送上述部门。

4.6?事故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4.6.1?生事故的时间、地点。

4.6.2?公司的行业类型、经济类型、企业规模。

4.6.3?事故的简要经过、伤亡与中毒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计。

4.6.4?事故原因、性质的初步判断。

4.6.5?事故抢救处理的情况和采取的措施。

4.6.6?需要外委(政府)有关部门和单位协助事故抢救和处理的有关事宜。

4.6.7?事故的报告单位、签发人和报告时间。

4.7?事故处理后,应急指挥中心应写出书面报告,事故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4.7.1?生事故的时间、地点。

4.7.2?公司的行业类型、经济类型、企业规模。

4.7.3?事故的经过、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

4.7.4?事故原因和性质;

4.7.5?事故抢救处理的情况。

4.7.6?针对事故的原因,制订的防范措施。

4.7.7?对事故责任人的处理情况。

4.7.8?事故的报告单位、签发人和报告时间。

5?事故可能发生的地点和可能造成的后果

5.1?可能发生重特大事故的地点:

5.1.1?氨站的2台80m3的储氨罐(液态氨)。

5.1.2?氨站2台500kg/h的蒸发槽(液气态氨共混)。

5.1.3?氨站2台2m3的缓冲罐(气态氨)。

5.1.4?所有的供氨管道与管件。

5.2?发生事故后可能造成的后果:

5.2.1?储氨罐及供氨管道(含液、气态氨)爆炸,往往伴随火灾与氨气泄漏,并可能造成加热蒸汽、热水外冒,附近建筑物倒塌、人员中毒与伤亡和环境污染。

5.2.2?储氨罐及供氨管道(含液、气态氨)泄漏,引发大量的氨气对外扩散,造成人员中毒与伤亡、环境污染、构造物受腐蚀。

6?事故发生后应当采取的行动和措施

6.1氨站一旦发生爆炸事故,发现人应立即向当值值长报告,值长应立即拨打火灾报警电话2119(本公司消防)或119(市消防),报告火灾发生的单位、时间、详细地点、火灾事故类别等,同时向应急指挥组报告。

6.2公司领导启动事故应急预案,由应急指挥组统一指挥,各级人员明确预案处理职责,高度协调统一行动。

6.3?发生爆炸后应按照“保人身、保电网、保设备、防止环境污染”的原则进行处理。人员被困时优先组织人力、工具将被困人员解救出来。人员受伤时按照《安规》中有关规定进行现场紧急救护同时拨打急救电话120,将伤员尽快送至医院救护。

6.4事故发生后,必须严格保护事故现场,迅速采取必要措施抢救人员和财产,因抢救伤员、防止事故扩大以及疏散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现场物件时,必须做出标志、拍照、详细记录和绘制事故现场图,并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等。

6.5氨站发生爆炸后,抢险组人员穿上防化服,戴正压式呼吸器进入现在进行搜查氨站区域是否有伤亡或滞留人员,如爆炸现场有伤亡人员,首先对伤员进行抢救,并尽快把伤员送出安全地带交给救治小组。

6.6消防人员人员穿上防化服,戴正压式呼吸器在事故现场布置多道水幕,在空中形成严密的水网,中和、稀释、溶解泄漏的氨气。

7氨站发生爆炸后应当采取的应急处理程序

7.1氨站发生爆炸后应紧急关断A、B液氨罐液氨出口阀,?A、B氨气缓冲罐出气阀,A、B液氨蒸发槽液氨进口气动阀,A、B液氨蒸发槽蒸汽进口气动阀,停止脱硝系统的运行,在值长指挥下进行脱硝系统的紧急停运的事故处理工作。事故现场拉好隔离带,并做好其他隔离措施。根据爆炸发生原因,尽快进行处理。

7.2氨压力容器因超压发生爆炸应立即停运相关的压力容器,特别是卸氨过程引起的超压,应立即停运卸氨压缩机,并设法隔离爆炸的设备。

7.3启动氨罐水喷淋系统,投运氨吸收罐装置,减少氨气向外扩散。如向外泄漏的氨气量很大(具体数值),应采用消防车(栓)的喷淋管在泄漏部位上方形成水雾,抑制氨气向外扩散。

7.4启动氨罐水喷淋系统,投运氨吸收罐装置,减少氨气向外扩散。如向外泄漏的氨气量很大(具体数值),应采用消防车(栓)的喷淋管在泄漏部位上方形成水雾,抑制氨气向外扩散。

7.5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废水,安装临时水泵把产生的废水抽到能收容大量废水的区域。对附近的雨水口、地下管网入口进行沙袋封堵,防止有毒废水进入水系统,造成二次事故或环境污染事件。

7.6氨压力容器超温发生爆炸(如电缆或电气设备着火,加热蒸汽温度过高、氨罐受过度暴晒等原因造成的爆炸),应设法隔离爆炸的设备,根据火灾情况及时投运消防水进行灭火。

7.7氨气/空气混合发生爆炸,尽量使其隔绝与氨气混合的空气,根据火灾情况及时投运消防水进行灭火。

7.8进入氨站后,人体尽可能处于上风位、尽可能蹲身或匍伏前行。除非万不得已,不允许爬上储氨容器及其周边的构造物。

7.9?所有参加事故抢救的人员,应防止被火烧伤或被燃烧物体所产生的有毒气体、氨气引起中毒、窒息,同时防止被燃烧物体引起相关设备爆炸。同时做好防止冻伤和灼烧伤措施和防护。

7.10事故得到控制后应注意保护好事故现场,以便进行起火原因调查及火灾损失评价等工作。

7.11事故处理后应组织安全、生产等相关部门进行事故调查、评估等工作,同时应加强对环境的监测,如周围环境大气、水体、土壤中含氨量,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关恢复方案。

8氨站发生泄漏的安全处置

8.1?氨站发生泄漏后应紧急关断A、B液氨罐液氨出口阀,A、B氨气缓冲罐出气阀,A、B液氨蒸发槽蒸汽进口气动阀,停止脱硝系统的运行,在值长指挥下进行脱硝系统的紧急停运的事故处理工作。事故现场拉好隔离带,并做好其他隔离措施。根据泄漏发生原因,尽快进行处理。

8.2卸氨过程发生联接管道脱落或管道、阀门泄漏,应立即停止压缩机的运行,及时关断液氨槽车的出氨阀、进气阀,关闭液相输送管道关断阀,气相输送管道关断阀,A、B液氨罐进液氨气动阀,A、B液氨罐进液氨手动阀,A、B液氨罐氨气出口气动阀,A、B液氨罐氨气出口手动阀,必要时拆下卸氨鹤管与槽车接口,把液氨槽开出氨区的安全地带。

8.3启动卸氨区水喷淋系统,投运氨吸收罐装置,减少氨气向外扩散。如向外泄漏的氨气量很大,应采用消防车(栓)的喷淋管在泄漏部位上方形成水雾,抑制氨气向外扩散。

8.4储氨容器发生泄漏应立即关断泄漏容器的进、出氨阀,关闭储氨罐的进出、氨阀。关闭供氨气主阀,暂停脱硝系统的运行。

8.5?启动氨罐水喷淋系统,投运氨吸收罐装置,减少氨气向外扩散。如向外泄漏的氨气量很大,应采用消防车(栓)的喷淋管在泄漏部位上方形成水雾,抑制氨气向外扩散。

8.5?当班值检查废水、喷淋、报警设施及热控连锁正常,废水系统:氨站废水泵→机组排水槽→工业废水池正常,严禁废水外排;

8.6供氨管道发生泄漏应立即关断与泄漏管道相联的进、出氨阀,关闭储氨罐的进出、氨阀,关闭供氨气主阀,运行人员根据现场情况调整脱硝运行方式,必要时可以停止脱硝运行,但必须向公司领导申请。

6.2.8.2?启动氨罐水喷淋系统,投运氨吸收罐装置,减少氨气向外扩散。如向外泄漏的氨气量很大,应采用消防车(栓)的喷淋管在泄漏部位上方形成水雾,抑制氨气向外扩散。

8.7抢险组人员根据泄漏点的具体情况进行封堵处置:管道壁发生泄露,又不能关阀止漏时,可使用不同形状的堵漏垫、堵漏楔、堵漏胶、堵漏带等器具实施封堵。微孔泄露可以用螺丝钉加粘合剂旋入孔内的办法封堵。带压管道泄露可以用捆绑式充气堵漏袋,或使用金属外壳内衬橡胶垫等专用器具施行堵漏。阀门、法兰盘或法兰垫片发生泄露,可用不同型号的法兰夹具并注射密封胶的方法实施封堵,也可直接使用专用阀门堵漏工具实施堵漏。

?8.8抢险组人员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废水,必要时安装临时水泵把产生的废水抽到能收容大量废水的区域。对附近的雨水口、地下管网入口进行沙袋封堵,防止有毒废水进入水系统,造成二次事故或环境污染事件。

8.9采用胶布对泄漏部位进行临时的包扎,对漏点进行堵塞。

8.10当班值长应根据现场情况及时调整运行方式,尽可能保证机组正常运行和脱硝系统正常运行。

8.11当班值检查废水、喷淋、报警设施及热控连锁正常,废水系统:氨站废水泵→机组排水槽→工业废水池正常,严禁废水外排;

9发生泄漏消防队需采取的救援措施

9.1迅速调集调动全体消防员及消防车2台(水罐泡沫干粉联用消防车)(重型水罐泡沫车);赶赴现场进行扑救处置。按照作氨区消防作战方案进行车辆和人员布置。

9.2指挥员根据火场侦察所掌握的情况应迅速决策,正确进行兵力部署,红岩消防车车停于A处出2支水枪,一支对邻近储罐进行稀释、一支对泄露罐体进行稀释。斯太尔车停于B处出2支水枪,一支对邻近储罐进行稀释、一支对泄露罐体进行稀释。

9.3在处置过程中,3119消防值班室应与现场及市消防队保持不间断联系,并根据现场变化情况,及时调动增援力量。

10发生泄漏保卫人员需采取的救援措施

10.1保卫人员接到警戒任务后,立即控制公司大门、车辆出入

10.2对协助救援的车辆进行引导

10.3对外来人员、尤其是新闻媒体人员必须取得公司领导或综合管理部经理许可后,方可许可进入厂区

10.4在氨罐区上风位置50米处,下风位置100米处设置警戒线,严禁无关车辆和人员进入此区域

11?人身急救措施

11.1?无论何种场合,首先要把事故中毒者运到无氨气的安全场所,在20℃左右的温暖房间内保持安静,并尽快联系医生接受治疗。对神志不清的患者,千万不要从口中喂食。如果患者能够饮用饮料,应给以大量的0.5%柠檬酸溶液或柠檬水。

11.2?对皮肤的处置:立刻脱去全部脏衣服,将受损的部位用充足的冷水冲洗10分钟以上。接着,如果可能的话,用柠檬汁、柠檬酸、2%醋酸或2%的硼酸水冲洗,最后,再一次用清水洗净。千万不要在受伤部位涂软膏之类的药。要用布把伤口盖上,并用硫代硫酸钠饱和溶液使布湿润。

11.3?溅入眼部的处置:立刻用充足的清水不断地一边洗眼,一边让医生诊断。如果要用2%的硼酸水来冲洗,在准备硼酸水的过程时段里也必须用水不断地洗眼。重要的是,力求尽快地将局部的氨完全除去,这对今后的康复有很大的影响。

11.4?吸入体内的处置:如呼吸停止的话,马上进行人工呼吸。这时,为了不伤及肺,最好用口对口呼吸法(从口中向伤者口中送入空气的方法)。当呼吸已变得很弱时,用2%硼酸水洗鼻腔,让其咳嗽。

12?事故应急救援具体通信联系方式

12.1?火灾电话

119或110,(本公司)2119

12.2?人员急救电话

120

12.3?当值值长电话

12.4?安监部经理电话

(办公电话)(移动电话)

12.5?综合部经理电话

(办公电话)(移动电话)

12.6?设备部经理电话

(办公电话)(移动电话)

12.7?运行部经理电话

(办公电话)(移动电话)

12.8主管生产公司领导电话

(办公电话)(移动电话)

13?保障应急预案贯彻执行的措施与相关应急预案的衔接关系

13.1?事故发生时,应急指挥组应及时组织实施相应事故应急预案,并随时将事故抢险情况报告上级有关部门。

13.2?事故医疗救护工作小组应当立即组织急救队伍,根据伤员的具体情况,联系市区有关医院救护,抢救伤员。其他相关部门做好抢救配合工作。

13.3?在抢险救灾过程中紧急调用物资、设备、人员和占用场地,任何部门和个人都不得阻拦或拒绝。

13.4?公司任何部门和个人都有参加事故抢险救灾的义务。

13.5?事故发生初期,现场人员应积极采取自救措施,防止事故的扩大。

13.6?公司任何部门和个人都必须积极协助上级主管部门、地方政府部门进行事故调查。

13.7?本预案的应急处理技术措施为指导性意见,在实施过程中应根据不同情况进行适当灵活处理。

14?应急预案编制、管理的措施和要求

14.1?本应急预案由运行管理部组织编写、修改。

14.2?公司各部门必须督促本部门有关人员熟悉、掌握本预案的内容和相关措施。同时要根据条件、环境的变化和经过实践后及时修改补充和完善预案的内容。

14.3?公司各部门应根据本预案的内容,组织相关的演习,不断提高执行本预案的执行水平。

14.4?本预案由***发电有限责任公司负责解释。

14.5?本预案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15应急培训

15.1预案涉及部门每年至少组织一次本预案的学习和培训

15.2运行管理部在培训中需将防护服使用列入培训内容

16附件

附件1氨的特性。

附件2常备防护用品表。

附件1?氨的特性

1.1?氨的性质

1.1.1?物理性质

状态:气体(常温,常压),液体(常温,加压);颜色:无色;气味:使呼吸阻塞样的刺激味;比重:0.5692(气体,空气重度=1时)、0.676(液体,≦-33.4℃时);沸点:-33.4℃;融点:-77.7℃;燃点:651℃;爆炸限:与空气混合15-28%(体积)、与氧气混合14.8-79%(体积);蒸气压:4.379atm(437.9kPa)(在0℃时);溶解度:47.3克/140克H2O(在0℃时,1atm),34.6克/140克H2O(在20℃时,1atm);临界温度:132.℃;临界压力115.5atm。

1.1.2?化学性质

1.1.2.1可燃性

液氨在常温常压下是气体。虽然在空气中难以燃烧,但在空气中持续接触火源,便会发出黄绿色的火焰,燃烧后生成氮和水。

1.1.2.2引火性

虽然引火的危险性较少,但要注意对火慎重。氨的燃点是651℃,通常不易燃烧,但在空气中,即使没有火源,当加热到该温度以上时也会立刻燃烧。

1.1.2.3爆炸性

氨按一定的比例在与空气或氧气混合的状态下,遇火源即刻爆炸。与其它可燃性气体相比较,虽然氨爆炸的范围比较窄,因此以认为爆炸的危险性较低。但一旦进入爆炸范围,那是极其危险的。故而对氨的处置必须十分慬慎。另外,液氨与卤素氟、氯、溴、碘、强酸接触,会发生剧烈反应而爆炸、飞溅。腐蚀性对铜、铜合金等有强烈的腐蚀性,氨系统中不宜使用铜质零件。

1.2?氨的危害

1.2.1氨是敏感性气体,很低的浓度即可被察觉,通常5~14ppm即可闻到臭气。

1.2.2即使很少量的氨,一进入眼睛,就会因刺激而流泪。一接触伤口,就会感到剧痛。

1.2.3即是极稀薄的氨气,持续吸入,也会引起食欲减退,并对胃有损害。

1.2.4浓度高的氨气,会直接侵害眼,咽喉等部位,引起呼吸困难,患上支气管炎、肺炎等,严重时会导致死亡。

1.2.5液氨及高浓度的氨,一旦进入眼睛,不仅感到疼痛,而且会溶入泪水之中,侵害眼内部。这不仅要长期治疗,而且可能使视力减退,甚至失明。

1.2.6液氨如直接接触皮肤,会引起烫伤,冻伤等症状。

1.3?空气中的浓度症状

1.3.15-14ppm可感到臭味。

1.3.250ppm可工作达8小时,不会引起问题。

1.3.3400-700ppm刺激眼、鼻、喉的粘膜,引起损害。

1.3.40.5-1%短时间的暴露其中,即会引起死亡。

1.3.52.0%即使使用防毒面罩,但皮肤暴露也不能超过几秒钟,超过时引起严重伤害。

1.3.65-14.0%即刻死亡。

1.4?卫生预防措施

1.4.1?呼吸道保护

1.4.1.1只有在明确了解氨气浓度在2%以下时,才可以不使用呼吸罐式氨用防毒面具。

1.4.1.2在氨浓度大于2%或者不清楚的情况下,必须穿戴送风式面罩,送入空气或者氧气,以供呼吸。

1.4.1.3当要进入密闭的,换气不良的场所时,在戴上呼吸保护器的同时,请另外安排一人(或多人)并穿戴好防护用具在外面作为警戒,以防不测。

1.4.1.4使用的气体面具和呼吸防护用具应定期检查,使用后要保持清洁以备后用。

1.4.2?皮肤,粘膜的保护

下列保护器具,适用于皮肤,粘膜及眼睛的保护。

(1)棉比羊毛的防护性更好,所以使用木棉衬衫,裤子和内衣。

(2)橡胶比皮革的防护性更好,所以使用橡胶靴子、手套、围裙和外衣。

(3)宽沿橡胶帽子或毡帽。

(4)护眼镜等。

(5)急救措施。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