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输油气站库火灾爆炸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 制度大全
职责大全 导航

某输油气站库火灾爆炸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编辑:制度大全2019-04-22

1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1.1原油、成品油、天然气理化性质、燃烧爆炸危险性、毒性及健康危害性分析表

1.1.1原油

标识英文名Petroleum;Crudeoil

危险货物编号32003UN编号1267

IMDG规则页码3141CAS号7782—44—7

理化

性质外观与性状黄色乃至黑色,有绿色荧光的稠厚性油状液体

相对密度(水=1)0.78-0.97沸程(℃)自常温至500℃以上

溶解性不溶于水,溶于多数有机溶剂

毒性

及健

康危

接触限值中国MAC:未制定标准美国TLV—TWA: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MAC:lOm9/m3美国TLV—STEL:未制定标准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毒性原油本身无明显毒性

健康危害原油本身无明显毒性。其不同的产品和中间产品表现出不同的毒性。遇热分解释放出有毒的烟雾。吸入大量蒸气能引起神经麻痹。

燃烧

爆炸

危险

性燃烧性易燃建筑火险分级甲闪点(℃)一6.67-32.2

爆炸极限1.1-8.7(V%)

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遇高热分解出有毒的烟雾。其燃烧、爆炸危险性与轻汽油相似。

危险性类别第3.2类中闪点易燃液体

稳定性稳定

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禁忌物强氧化剂

灭火方法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用水灭火无效

1.1.2成品油

1.1.2.1柴油

标识英文名:DieseloilDieselfuelCAS号:68334-30-5

分子式:分子量:

理化特性外观与性状稍有粘性的浅黄至棕色液体

成分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烯烃、多环芳烃等

沸点(℃)180~370相对密度(水=1)0.80~0.9

熔点(℃)-35~20燃烧热(BTU/1b)18.7×103

毒性及健康危害接触限值未制定标准毒性:具有刺激作用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皮肤接触柴油可引起接触性皮炎、油性痤疮吸入可引起吸入性肺炎。能经胎盘进入胎儿血中。柴油废气可引起眼、鼻刺激症状,头晕及头痛。

燃烧爆炸危险性燃烧性易燃闪点(℃)不低于0号以上轻柴油不小于55℃

建规火险分级乙B稳定性稳定

燃烧分解产物CO、CO2自燃温度(℃)350~380

聚合危害不能出现禁忌物强氧化剂、卤素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1.1.2.2汽油

标识中文名:气油;英文名:Gasoline危规号:31001UN.No.:1257

分子式:分子量:

理化性质外观与性状无色至淡黄色的易流动液体

组成C4~C12烷烃、烯烃、环烷烃、芳香烃,并有少量硫化物。

溶解性不溶于水,易溶于苯、二硫化碳、醇,可棍溶于脂肪

燃烧热(kcal/kg)11000相对密度(水=1)0.61~0.71

相对密度(空气=1)3~4

燃烧爆炸危险性燃烧性易燃建规火险性分级甲类

闪点(℃)-50~10爆炸极限1.4~7.6

自然点(℃)415~530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稳定性稳定毒性低毒、具有麻醉性

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引起燃烧或爆炸。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导致设备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危险性类别第3.1类低闪点易燃液体

灭火方法灭火剂种类:泡沫、二氧化碳、砂土、干粉。用水灭火无效

毒性及健康危害接触限值前苏联MAC:300mg/m3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肤吸收职业危害程度级别轻度危害(Ⅳ级)

健康危害汽油主要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高浓度时引起呼吸中枢麻痹。轻度中毒表现为头痛、头晕、短暂意识障碍、四肢无力、恶心、呕吐、易激动、步态不稳等。长时间皮肤接触可引起皮肤干燥、皲裂、角化及急性皮炎、毛囊炎和慢性湿疹等。汽油直接吸入呼吸道可致吸入性肺炎。

1.1.3天然气

标识

英文名Naturalgas分子式:主要是C1-C4烃分子量:(根据组分确定)

中文名天然气危险性类别:第2.1类易燃气体

危险货物包装标志:4IMDG规则页码:2147

危险货物编号:21007UN编号:1971

理化

性质

外观与性状无色、无臭气体

燃烧热(kJ/mo1):55070标况下的相对密度(空气=1):0.7075

最小点火能(mJ):0.28最大爆炸压力(KPa):680

沸点(℃):一l60气体火焰在空气中传播速度(m/s):0.67

主要用途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可用作制造碳黑、合成氨、甲醇以及其它有机化合物,亦是优的燃料。

溶解性微溶于水

毒性

及健

康危

车间卫

生标准中国MAC(mg/m3):未制定标准美国TVL—TWA: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MAC(mg/m3):未制定标准美国TLV—STEL:未制定标准

侵入途径吸入

健康

危害急性中毒时,可有头昏、头痛、呕吐、乏力甚至昏迷,病程中尚可能出现精神症状,步态不稳,昏迷过程久者,醒后可有运动性失语及偏瘫。长期接触天然气可能出现神经衰弱综合征。

燃烧

爆炸

危险性燃烧性:易燃稳定性:稳定聚合危害:不聚合爆炸上(下)限(%):14(5)

燃烧分解产物:C0、C0z禁忌物:强氧化剂、卤素

危险

特性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氟、氯发生剧烈反应。遇高热容器内压力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1.2主要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通过对西部管道公司储运的原油、成品油、天然气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进行分析,原油、成品油、天然气泄漏后容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是公司输油气站库安全生产需要重点预防、并采取应急准备措施的事故类型,由于输油气生产连续运行的生产特点,油气站库各个季节均可能发生油气泄漏引发火灾爆炸事故。

2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2.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

在各类灾害事故中,要高度重视应急人员的人生安全,把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人身健康作为首要任务,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切实加强对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工作。

2.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在公司应急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分级负责制,根据公司输油气站库地域分散的特点,一旦发生重大灾害事故,处置人员要及时和当地政府联系,密切配合,充分发挥指导和协调作用。

2.3平战结合,预防为主

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事故应急救援与预防工作相结合。做好各联动区域的队伍基础建设,完善装备、预案演练工作。

2.4快速反应,协同应对

加强区域联动为主的应急演练工作,建立健全快速反应机制,提高各区域快速应变能力。建立健全联动协调制度,充分发挥各单位、地方团体的作用,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功能齐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

3组织机构与职责

3.1公司应急小组的组成及职责见公司总体预案相关规定

3.2现场处置领导小组

组长:公司生产运行处处长

副组长:分公司、项目部经理

成员:分公司、项目部及生产运行处相关人员

职责:

3.2.1紧急派出先遣队伍对事故现场进行初步控制;发布公众警告,按属地管理原则,协调、配合地方政府、消防主管部门开展事故救援以及设定隔离区域;对伤病员进行现场临时救护。

3.2.2根据公司应急领导小组指令,负责事故现场应急指挥工作,负责事故现场人员疏散、后勤支援、警戒与地方有关部门的联络和善后生产恢复工作;同时针对事态发展制定和调整现场应急处置方案。

3.2.3收集现场信息,核实现场情况,保证现场与总部之间信息传递的真实、及时与畅通,及时向公司应急领导小组和地方政府汇报应急处置情况。

3.2.4按公司应急领导小组授权,负责现场有关的新闻发布工作。

3.2.5收集、整理应急处置过程有关资料。

3.2.6核实应急终止条件并向当地政府、公司应急领导小组请示应急终止。

3.2.7提供现场应急工作总结报告。

3.3灭火抢险组

组长:消防队伍负责人

成员:消防员

职责:在油气站库生产运行人员的配合下,根据事故现场情况,开展消防灭火抢险作业。

3.4通讯报道组成员及职责详见公司综合预案

3.5治安保卫组

组长:公司保卫处主管处长

副组长:分公司、项目部主管安全副经理

成员:分公司、项目部、保卫处相关人员。

职责:

3.5.1组长负责集合本组所有人员赶赴现场,在公司应急领导小组的指挥下,划定安全隔离带,设置警戒区、将火灾现场无关人员疏散到安全地带,维护秩序疏散交通;

3.5.2负责协助地方政府和公安部门,做好事故现场稳定工作,防止被救人员返回火场。

3.5.3负责配合公安部门维持事故现场治安保卫工作,加强巡查防止明火进入警戒区内,直到灭火工作结束。

3.6伤员救护组

组长:公司质量安全环保处处长

副组长:分公司、项目部主管安全经理

成员:分公司、项目部、质量安全环相关人员及事发地医院医护人员

职责:

3.6.1组长负责集合本组人员赶赴现场,在公司应急领导小组指挥下,对负轻伤的被救人员和灭火人员就地进行救护,对重伤人员立即送往附近医院进行抢救;

3.6.2携带检测设备,及时通报火场是否有毒气产生并采取防护措施。

3.7后勤保障组成员及职责见公司总体预案

4预防与预警

4.1危险源监控

4.1.1根据风险辨识结果,按照管道完整性管理的要求做好重点危险源运行状态的监测、分析与预测。做好现场检测、报警、保护系统的运行维护,并在生产工艺运行参数发生变化时,及时对应急保护系统有效性进行安全评价,确保应急保护系统满足应急需求。

4.1.2公司各级安全、生产、管道、工程项目管理部门要加强对油气储运设施的维检修与改扩建工程和在用油气储运设施动火连头的管理,并按照动火作业级别做好现场监护。

4.2预警行动

油气站库生产运行安全预警工作具体执行《西部管道公司安全预警管理办法》

5信息报告程序

信息报告程序具体执行《西部管道公司总体应急预案》及《西部管道公司突发事故信息报送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和要求。

6应急处置

6.1应急响应分级

本预案管理的火灾爆炸事故系指中国石油西部管道公司所属单位油气站库区域发生的I(公司)级火灾爆炸事故、II(分公司)级火灾爆炸事故、III(输油气站)级火灾爆炸事故。本预案火灾爆炸事故分级标准适用于中国石油西部管道公司。

本预案为公司I级《输油气站库火灾爆炸事故专项应急预案》,在此指导下各分公司要制定《输油气站库火灾爆炸事故现场处置预案》,各级应急预案要相互衔接。

6.1.1事故分级

本预案管理的事故由高到低分为I(西部管道公司)级事故、II(分公司)级事故和III(输油气站)级事故,以下所称“以上”均包含本数。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为I(西部管道公司)级事故:

a)造成1人及以上死亡,或10人及以上受伤,或100万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

b)对社会安全、环境造成重大影响,需要紧急转移安置500人以上

c)火势长时间(运4小时)未能有效控制,造成管道干线停输的。

d)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达到启动环境专项预案I级响应标准的。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为II(分公司)级事故:

e)造成1人及以上重伤,或3~9人受伤,或1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

f)对社会安全、环境造成较大影响,需要紧急转移安置500人以下。

g)火势长时间(2小时)未能有效控制,但不用对管道干线停输的。

h)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达到启动环境专项预案级II响应标准的。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为III(输油气站)级事故:

a)造成1~2人受伤,或5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

b)对社会安全、环境造成一般影响,需要紧急转移安置50人以下。

c)发生火灾能有效控制的。

d)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达到启动环境专项预案III级响应标准的。

6.2应急响应启动标准

6.2.1本预案应急响应启动标准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西部管道公司I级应启动应急响应程序:

a)达到11级事故标准,事态未得到有效控制的事故,二级单位请求救援的;

b)达到I级事故标准。

6.3应急响应程序

应急指挥原则、应急行动检查、应急物资调配、扩大应急响应原则具体执行公司总体应急预案有关规定和要求。

6.4现场处置措施

输油气站库发生火灾爆炸时应急处置原则:

6.4.1火灾爆炸事故发生后,当班班长立即向北京油气调控中心(实行二级调度的管道向分公司调度中心汇报)、公司监控中心汇报,并采取紧急停输措施,切断泄漏源,启动站内消防系统对周边油气储运设施进行喷淋降温,防止管线、设施升温、升压造成次生灾害;在采取上述紧急措施后,站库值班人员要立即拨打就近消防、医疗、公安报警电话请求支援。

6.4.2在应急处置过程中应采取防泄漏、防扩散控制措施,限制火源流窜,防止火势蔓延;

6.4.3根据火灾爆炸事故影响范围(增加附表:各类设施火灾爆炸时影响范围),采取隔离和疏散措施,避免无关人员进入危险区域,并合理布置消防和救援力量;

6.4.4迅速将受伤、中毒人员送往医院抢救,积极配合医院,组织医疗专家,保障治疗药物和器材的供应;

6.4.5对发生火灾的储油罐,在工艺条件允许时,可采取倒罐或继续输油等措施降低储罐液位。

6.4.6当火灾失控,要密切注视油气储存装置燃烧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征兆,应及时采取紧急撤离危险区域等应变措施;需要大面积疏散周边人群时,应协助当地政府部门或驻军做好相关工作;

6.4.7在应急抢险过程中要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防止引发次生环境污染事故或事故扩大。重点是防止洗消污水对周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引发环境次生、衍生灾害。

6.4.8油气站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后,公司运行协调组按照股份公司油气保障计划,做好上下游运销衔接,并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

6.5应急人员防护要求

6.5.1进入火场搜救消防人员,实施一级防护。

6.5.2进入危险区,人员实施二级防护,并采取水枪掩护;

6.5.3凡在现场参与处置人员,最低防护不得低于三级防护标准

级别形式防化服防护服防护面具

一级全身防火服全棉防静电的内外衣、手套、袜子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或全防型滤毒罐

二级全身封闭式防化服全棉防静电的内外衣、手套、袜子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或全防型滤毒罐

三级呼吸简易防化服战斗服简易滤毒罐、面罩或口罩、毛巾等防护器材

6.6应急处置措施

6.6.1了解情况:

a)现场被困人员情况;

b)物质泄漏的时间、部位、形式、已扩散范围;

c)周边单位、居民、地形、供电、火源等情况;

d)周边消防组织、水源与设施情况;

e)已经采取的紧急工艺处置措施。

6.6.2配合消防部门进行人员搜救,查看事故现场

a)搜寻被困人员;

b)确认泄漏处的形状、大小、流速及主要的流散方向;

c)确认设施、建(构)筑物险情;

d)确认消防设施运行情况;

e)确定攻防路线、阵地;

f)现场及周边污染情况。

6.6.3治安保卫组设置安全警戒

a)根据询情、侦检情况设置警戒区域;

b)警戒区域划分为:危险区、安全区;

c)分别划分区域,并设立标志,在安全区外视情设立隔离带;

d)严格控制进出人员、车辆;

e)禁止一切点火源进入危险区(如手机、BB机、对讲机、非防爆手电筒等)。

6.6.4伤员救护组开展人员救护工作

a)组成救生小组,携带救生器材迅速进入危险区域;

b)采取正确救助方式(佩戴救生面罩、使用固定夹具等),将所有遇险人员移至安全区域;

c)对救出人员进行登记、标识和现场急救;

d)将伤情较重者及时送交医疗急救部门救治。

6.6.5消防队伍开展消防灭火作业

a)启用喷淋等固定或半固定灭火设施;

b)选定水源、铺设水带、设置阵地、有序展开灭火作业;

c)喷射泡沫充分覆盖泄漏汽油液面;

d)用砂土、水泥等及时围堵或导流,防止泄漏物向重要目标或危险源流散。

6.6.6维抢修队伍在火灾扑灭后进入现场开展油气泄漏封堵作业。

a)根据现场泄漏情况,研究制定堵漏方案,并严格按照堵漏方案实施;

b)所有堵漏行动必须采取防爆措施,确保安全;

几种常用堵漏方法:

部位形式方法

罐体砂眼螺丝加粘合剂旋进堵漏

缝隙使用外封式堵漏袋、电磁式堵漏工具组、粘贴式堵漏密封胶(适用于高压)、潮湿绷带冷凝法或堵漏夹具、金属堵漏锥堵漏

孔洞使用各种木楔、堵漏夹具、粘贴式堵漏密封胶(适用于高压)、金属堵漏锥堵漏

裂口使用外封式堵漏袋、电磁式堵漏工具组、粘贴式堵漏密封胶(适用于高压)堵漏

管道砂眼使用螺丝加粘合剂旋进堵漏

缝隙使用外封式堵漏袋、金属封堵套管、电磁式堵漏工具组、潮湿绷带冷凝法或堵漏夹具堵漏

孔洞使用各种木楔、堵漏夹具堵漏、粘贴式堵漏密封胶(适用于高压)

裂口使用外封式堵漏袋、电磁式堵漏工具组、粘贴式堵漏密封胶(适用于高压)堵漏

阀门使用阀门堵漏工具组、注入式堵漏胶、堵漏夹具堵漏

法兰使用专用法兰夹具、注入式堵漏胶堵漏

6.7事故现场清理

6.7.1少量油品用砂土、水泥粉、煤灰等吸附,收集后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

6.7.2大量油品用防爆泵抽吸或使用无火花盛器收集,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

6.7.3用油脂分解剂或蒸气清扫现场,特别是低洼、沟渠等处,确保不留残液;

6.7.4清点人员、车辆及器材;

6.7.5注意保护现场,便于事故原因调查;

6.7.6撤除警戒,做好移交,安全撤离。

7应急物资和装备保障

为有效应对输油气站库火灾爆炸事故,根据输油气站库火灾爆炸事故特点,本预案规定了各输油气站应急抢险物资、装备最低储备标准。

应急抢险物资、装备物资储备标准:

序号名称单位Ⅱ类Ⅰ类备注

1救生衣套515

2急救药品(箱)包26

3担架付24

4正压式空气呼吸器具24

5全过滤防毒面具个412

6防火防护服套24

7便携式可燃气体

探测仪台24

8硫化氢检测仪台24

9氧气检测仪台24

10四合一气体检测仪台24

11防爆对讲机台26

12压缩空气充气泵台11

13安全吊带、吊绳套412

14防爆泛光工作灯台26

15手提式防爆探照灯台26

16全棉防静电的内外衣、手套、袜子套各10各30

17封闭式防化服套26

18简易防化服套1030

19护目镜副1030

20滤光镜副1030

21移动消防器材按照设计要求配备

说明:轮库鄯输油管道轮南、库尔勒、鄯善输油站;乌兰原油、成品油管道乌鲁木齐、鄯善、兰州输油站,阿独管道阿拉山口输油站,独乌成品油管道独山子输油站、703站;鄯乌输气管道鄯善首站;维抢修中心按照上表Ⅰ类配备标准进行配备,其他输油气站、维修队按照上表Ⅱ类配备标准进行配备。

8应急状态终止具体执行公司总体应急预案有关规定和要求

9预案的宣传、培训和演练具体执行公司总体应急预案的规定和要求

10预案管理与更新具体执行公司总体应急预案的规定和要求

11附则

11.1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11.2本预案由生产运行处负责解释

篇2:某氨站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1总则

1.1编制目的

为加强公司烟气脱硝氨站(以下简称氨站)发生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工作,确保公司安全事故应急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最大限度地减轻事故灾害,尽可能降低事故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特制定本预案,作为公司氨站事故应急工作的基本程序和处理原则。

1.2适用范围

1.2.1氨站发生火灾事故、爆炸事故。

1.2.2氨站设备、建筑物发生安装质量安全事故。

1.2.3氨站发生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爆炸。

1.2.4氨气容器、管道泄发生泄漏等安全事故。

2依据

2.1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2号《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2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0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2.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44号《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2.4GB18218-2009《重大危险源辨识》。

2.5国家开发投资公司《突发事件应急预案》2010年版

3组织机构

总指挥:总经理

副总指挥:副总经理、总会计师

成?员:副总工程师、公司各部门经理、维护单位项目经理

3.1?稳定生产组

组?长:副总工程师

副组长:运行管理部经理

成?员:运行管理部经理助理、运行管理部专工

3.2抢险救援工作组

组?长:副总经理(分管生产)

副组长:设备维护部经理

成?员:综合管理部经理;燃料物资部经理;计划经营部经理;设备维护部经理助理、专工主管;外委单位项目经理

3.3事故调查组

组?长:总经理(或总经理指定人)

副组长:安全监察部经理

成?员:综合管理部经理、人力资源部经理、工会副主席、安全监察部成员

3.4?善后处理工作组

组?长:工会主席

副组长:综合管理部经理、工会副主席

成?员:综合管理部副经理、财务管理部经理

3.5?综合协调工作组

组?长:总经理

副组长:副总经理、总会计师

成?员:综合管理部经理、信息中心主任

3.6?现场警戒组

组?长:安监部经理

副组长:保卫主管

成?员:保卫人员、安监部人员

3.7各小组责任

3.7.1应急组织机构职责

3.7.1.1突发事故应急处理指挥部

3.7.1.2发生突发事故时,决定启动、终止相应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3.7.1.3负责指挥、协调事故应急救援、善后处理、稳定生产和调查处理工作,并及时向国投华靖电力公司应急处理指挥部、地方安全监督管理局报告情况。

3.1.7.4统一协调和调动公司内一切有效资源进行事故抢险与应急处理,必要时请求地方政府及上一级应急指挥机构的应急援助。

3.1.7.5负责会同地方政府有关部门组成事故调查组,对事故进行调查,并对事故部门责任者提出处理意见。

3.1.7.6负责与新闻媒体沟通,处理一切与媒体报导、采访、新闻发布会等相关事务。

3.1.7.7突发事故应急处理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和事故调查、抢险救援、稳定生产、善后处理、综合协调五个工作组,分工负责有关应急处理工作。

3.7.2稳定生产工作组:稳定生产工作组主要负责事故处理期间及后续一个时期的稳定生产和稳定职工队伍工作。

3.7.3?抢险救援工作组:抢险救援工作组主要负责事故现场的紧急抢险救援工作。

3.7.4?事故调查组:事故调查组主要负责会同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开展事故调查、原因分析、事故的定性及处理建议等工作。

3.7.5?善后处理工作组:善后处理工作组主要负责人员安抚、慰问、补偿等工作。

3.7.6?综合协调工作组:综合协调工作组主要负责与国投华靖电力公司火灾应急指挥部、地方政府的联系、协调、为应急处理提供交通、工作、生活保障等工作,疏导交通,保障应急救援车辆安全、及时到位。负责各种应急药品的储备、供给以及疫情的防控,负责协调事故应急的医疗抢救工作。负责突发事件前后及过程中通讯通道、通讯设施故障的处理与抢修工作,保障通讯通道畅通及设施处于完好状态。具体做好对本厂内部和社会媒体的信息发布、宣传工作。

3.7.7现场警戒组:在事故地点设置警戒线,对进入车辆、人员进行控制和引导。

4报告的程序

启动条件:氨罐发生爆炸;氨系统发生火灾或氨系统发生泄露难以控制时。

4.1?事故发生后,第一发现人应向当值值长报告。

4.2?值长接到报告,立即向应急指挥组组长报告,由总指挥启动本预案。

4.3?各工作组长接到报告后:

4.3.1?立即通知工作小组成员,迅速赶赴现场,进行抢险救灾工作。

4.3.2?及时了解事故情况,组织协调事故抢险救灾和调查处理等事宜,并将情况及时向事故应急指挥组汇报。

4.4?应急指挥组接到报告,如果是重一般及以上事故应将所发生的情况,向**公司和市安全生产监督局、环保局报告,若事故将对周边单位、群众有影响时,应同时通知周边村委会等单位。

4.5?应急指挥中心应在二十四小时内写出书面报告,报送上述部门。

4.6?事故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4.6.1?生事故的时间、地点。

4.6.2?公司的行业类型、经济类型、企业规模。

4.6.3?事故的简要经过、伤亡与中毒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计。

4.6.4?事故原因、性质的初步判断。

4.6.5?事故抢救处理的情况和采取的措施。

4.6.6?需要外委(政府)有关部门和单位协助事故抢救和处理的有关事宜。

4.6.7?事故的报告单位、签发人和报告时间。

4.7?事故处理后,应急指挥中心应写出书面报告,事故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4.7.1?生事故的时间、地点。

4.7.2?公司的行业类型、经济类型、企业规模。

4.7.3?事故的经过、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

4.7.4?事故原因和性质;

4.7.5?事故抢救处理的情况。

4.7.6?针对事故的原因,制订的防范措施。

4.7.7?对事故责任人的处理情况。

4.7.8?事故的报告单位、签发人和报告时间。

5?事故可能发生的地点和可能造成的后果

5.1?可能发生重特大事故的地点:

5.1.1?氨站的2台80m3的储氨罐(液态氨)。

5.1.2?氨站2台500kg/h的蒸发槽(液气态氨共混)。

5.1.3?氨站2台2m3的缓冲罐(气态氨)。

5.1.4?所有的供氨管道与管件。

5.2?发生事故后可能造成的后果:

5.2.1?储氨罐及供氨管道(含液、气态氨)爆炸,往往伴随火灾与氨气泄漏,并可能造成加热蒸汽、热水外冒,附近建筑物倒塌、人员中毒与伤亡和环境污染。

5.2.2?储氨罐及供氨管道(含液、气态氨)泄漏,引发大量的氨气对外扩散,造成人员中毒与伤亡、环境污染、构造物受腐蚀。

6?事故发生后应当采取的行动和措施

6.1氨站一旦发生爆炸事故,发现人应立即向当值值长报告,值长应立即拨打火灾报警电话2119(本公司消防)或119(市消防),报告火灾发生的单位、时间、详细地点、火灾事故类别等,同时向应急指挥组报告。

6.2公司领导启动事故应急预案,由应急指挥组统一指挥,各级人员明确预案处理职责,高度协调统一行动。

6.3?发生爆炸后应按照“保人身、保电网、保设备、防止环境污染”的原则进行处理。人员被困时优先组织人力、工具将被困人员解救出来。人员受伤时按照《安规》中有关规定进行现场紧急救护同时拨打急救电话120,将伤员尽快送至医院救护。

6.4事故发生后,必须严格保护事故现场,迅速采取必要措施抢救人员和财产,因抢救伤员、防止事故扩大以及疏散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现场物件时,必须做出标志、拍照、详细记录和绘制事故现场图,并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等。

6.5氨站发生爆炸后,抢险组人员穿上防化服,戴正压式呼吸器进入现在进行搜查氨站区域是否有伤亡或滞留人员,如爆炸现场有伤亡人员,首先对伤员进行抢救,并尽快把伤员送出安全地带交给救治小组。

6.6消防人员人员穿上防化服,戴正压式呼吸器在事故现场布置多道水幕,在空中形成严密的水网,中和、稀释、溶解泄漏的氨气。

7氨站发生爆炸后应当采取的应急处理程序

7.1氨站发生爆炸后应紧急关断A、B液氨罐液氨出口阀,?A、B氨气缓冲罐出气阀,A、B液氨蒸发槽液氨进口气动阀,A、B液氨蒸发槽蒸汽进口气动阀,停止脱硝系统的运行,在值长指挥下进行脱硝系统的紧急停运的事故处理工作。事故现场拉好隔离带,并做好其他隔离措施。根据爆炸发生原因,尽快进行处理。

7.2氨压力容器因超压发生爆炸应立即停运相关的压力容器,特别是卸氨过程引起的超压,应立即停运卸氨压缩机,并设法隔离爆炸的设备。

7.3启动氨罐水喷淋系统,投运氨吸收罐装置,减少氨气向外扩散。如向外泄漏的氨气量很大(具体数值),应采用消防车(栓)的喷淋管在泄漏部位上方形成水雾,抑制氨气向外扩散。

7.4启动氨罐水喷淋系统,投运氨吸收罐装置,减少氨气向外扩散。如向外泄漏的氨气量很大(具体数值),应采用消防车(栓)的喷淋管在泄漏部位上方形成水雾,抑制氨气向外扩散。

7.5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废水,安装临时水泵把产生的废水抽到能收容大量废水的区域。对附近的雨水口、地下管网入口进行沙袋封堵,防止有毒废水进入水系统,造成二次事故或环境污染事件。

7.6氨压力容器超温发生爆炸(如电缆或电气设备着火,加热蒸汽温度过高、氨罐受过度暴晒等原因造成的爆炸),应设法隔离爆炸的设备,根据火灾情况及时投运消防水进行灭火。

7.7氨气/空气混合发生爆炸,尽量使其隔绝与氨气混合的空气,根据火灾情况及时投运消防水进行灭火。

7.8进入氨站后,人体尽可能处于上风位、尽可能蹲身或匍伏前行。除非万不得已,不允许爬上储氨容器及其周边的构造物。

7.9?所有参加事故抢救的人员,应防止被火烧伤或被燃烧物体所产生的有毒气体、氨气引起中毒、窒息,同时防止被燃烧物体引起相关设备爆炸。同时做好防止冻伤和灼烧伤措施和防护。

7.10事故得到控制后应注意保护好事故现场,以便进行起火原因调查及火灾损失评价等工作。

7.11事故处理后应组织安全、生产等相关部门进行事故调查、评估等工作,同时应加强对环境的监测,如周围环境大气、水体、土壤中含氨量,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关恢复方案。

8氨站发生泄漏的安全处置

8.1?氨站发生泄漏后应紧急关断A、B液氨罐液氨出口阀,A、B氨气缓冲罐出气阀,A、B液氨蒸发槽蒸汽进口气动阀,停止脱硝系统的运行,在值长指挥下进行脱硝系统的紧急停运的事故处理工作。事故现场拉好隔离带,并做好其他隔离措施。根据泄漏发生原因,尽快进行处理。

8.2卸氨过程发生联接管道脱落或管道、阀门泄漏,应立即停止压缩机的运行,及时关断液氨槽车的出氨阀、进气阀,关闭液相输送管道关断阀,气相输送管道关断阀,A、B液氨罐进液氨气动阀,A、B液氨罐进液氨手动阀,A、B液氨罐氨气出口气动阀,A、B液氨罐氨气出口手动阀,必要时拆下卸氨鹤管与槽车接口,把液氨槽开出氨区的安全地带。

8.3启动卸氨区水喷淋系统,投运氨吸收罐装置,减少氨气向外扩散。如向外泄漏的氨气量很大,应采用消防车(栓)的喷淋管在泄漏部位上方形成水雾,抑制氨气向外扩散。

8.4储氨容器发生泄漏应立即关断泄漏容器的进、出氨阀,关闭储氨罐的进出、氨阀。关闭供氨气主阀,暂停脱硝系统的运行。

8.5?启动氨罐水喷淋系统,投运氨吸收罐装置,减少氨气向外扩散。如向外泄漏的氨气量很大,应采用消防车(栓)的喷淋管在泄漏部位上方形成水雾,抑制氨气向外扩散。

8.5?当班值检查废水、喷淋、报警设施及热控连锁正常,废水系统:氨站废水泵→机组排水槽→工业废水池正常,严禁废水外排;

8.6供氨管道发生泄漏应立即关断与泄漏管道相联的进、出氨阀,关闭储氨罐的进出、氨阀,关闭供氨气主阀,运行人员根据现场情况调整脱硝运行方式,必要时可以停止脱硝运行,但必须向公司领导申请。

6.2.8.2?启动氨罐水喷淋系统,投运氨吸收罐装置,减少氨气向外扩散。如向外泄漏的氨气量很大,应采用消防车(栓)的喷淋管在泄漏部位上方形成水雾,抑制氨气向外扩散。

8.7抢险组人员根据泄漏点的具体情况进行封堵处置:管道壁发生泄露,又不能关阀止漏时,可使用不同形状的堵漏垫、堵漏楔、堵漏胶、堵漏带等器具实施封堵。微孔泄露可以用螺丝钉加粘合剂旋入孔内的办法封堵。带压管道泄露可以用捆绑式充气堵漏袋,或使用金属外壳内衬橡胶垫等专用器具施行堵漏。阀门、法兰盘或法兰垫片发生泄露,可用不同型号的法兰夹具并注射密封胶的方法实施封堵,也可直接使用专用阀门堵漏工具实施堵漏。

?8.8抢险组人员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废水,必要时安装临时水泵把产生的废水抽到能收容大量废水的区域。对附近的雨水口、地下管网入口进行沙袋封堵,防止有毒废水进入水系统,造成二次事故或环境污染事件。

8.9采用胶布对泄漏部位进行临时的包扎,对漏点进行堵塞。

8.10当班值长应根据现场情况及时调整运行方式,尽可能保证机组正常运行和脱硝系统正常运行。

8.11当班值检查废水、喷淋、报警设施及热控连锁正常,废水系统:氨站废水泵→机组排水槽→工业废水池正常,严禁废水外排;

9发生泄漏消防队需采取的救援措施

9.1迅速调集调动全体消防员及消防车2台(水罐泡沫干粉联用消防车)(重型水罐泡沫车);赶赴现场进行扑救处置。按照作氨区消防作战方案进行车辆和人员布置。

9.2指挥员根据火场侦察所掌握的情况应迅速决策,正确进行兵力部署,红岩消防车车停于A处出2支水枪,一支对邻近储罐进行稀释、一支对泄露罐体进行稀释。斯太尔车停于B处出2支水枪,一支对邻近储罐进行稀释、一支对泄露罐体进行稀释。

9.3在处置过程中,3119消防值班室应与现场及市消防队保持不间断联系,并根据现场变化情况,及时调动增援力量。

10发生泄漏保卫人员需采取的救援措施

10.1保卫人员接到警戒任务后,立即控制公司大门、车辆出入

10.2对协助救援的车辆进行引导

10.3对外来人员、尤其是新闻媒体人员必须取得公司领导或综合管理部经理许可后,方可许可进入厂区

10.4在氨罐区上风位置50米处,下风位置100米处设置警戒线,严禁无关车辆和人员进入此区域

11?人身急救措施

11.1?无论何种场合,首先要把事故中毒者运到无氨气的安全场所,在20℃左右的温暖房间内保持安静,并尽快联系医生接受治疗。对神志不清的患者,千万不要从口中喂食。如果患者能够饮用饮料,应给以大量的0.5%柠檬酸溶液或柠檬水。

11.2?对皮肤的处置:立刻脱去全部脏衣服,将受损的部位用充足的冷水冲洗10分钟以上。接着,如果可能的话,用柠檬汁、柠檬酸、2%醋酸或2%的硼酸水冲洗,最后,再一次用清水洗净。千万不要在受伤部位涂软膏之类的药。要用布把伤口盖上,并用硫代硫酸钠饱和溶液使布湿润。

11.3?溅入眼部的处置:立刻用充足的清水不断地一边洗眼,一边让医生诊断。如果要用2%的硼酸水来冲洗,在准备硼酸水的过程时段里也必须用水不断地洗眼。重要的是,力求尽快地将局部的氨完全除去,这对今后的康复有很大的影响。

11.4?吸入体内的处置:如呼吸停止的话,马上进行人工呼吸。这时,为了不伤及肺,最好用口对口呼吸法(从口中向伤者口中送入空气的方法)。当呼吸已变得很弱时,用2%硼酸水洗鼻腔,让其咳嗽。

12?事故应急救援具体通信联系方式

12.1?火灾电话

119或110,(本公司)2119

12.2?人员急救电话

120

12.3?当值值长电话

12.4?安监部经理电话

(办公电话)(移动电话)

12.5?综合部经理电话

(办公电话)(移动电话)

12.6?设备部经理电话

(办公电话)(移动电话)

12.7?运行部经理电话

(办公电话)(移动电话)

12.8主管生产公司领导电话

(办公电话)(移动电话)

13?保障应急预案贯彻执行的措施与相关应急预案的衔接关系

13.1?事故发生时,应急指挥组应及时组织实施相应事故应急预案,并随时将事故抢险情况报告上级有关部门。

13.2?事故医疗救护工作小组应当立即组织急救队伍,根据伤员的具体情况,联系市区有关医院救护,抢救伤员。其他相关部门做好抢救配合工作。

13.3?在抢险救灾过程中紧急调用物资、设备、人员和占用场地,任何部门和个人都不得阻拦或拒绝。

13.4?公司任何部门和个人都有参加事故抢险救灾的义务。

13.5?事故发生初期,现场人员应积极采取自救措施,防止事故的扩大。

13.6?公司任何部门和个人都必须积极协助上级主管部门、地方政府部门进行事故调查。

13.7?本预案的应急处理技术措施为指导性意见,在实施过程中应根据不同情况进行适当灵活处理。

14?应急预案编制、管理的措施和要求

14.1?本应急预案由运行管理部组织编写、修改。

14.2?公司各部门必须督促本部门有关人员熟悉、掌握本预案的内容和相关措施。同时要根据条件、环境的变化和经过实践后及时修改补充和完善预案的内容。

14.3?公司各部门应根据本预案的内容,组织相关的演习,不断提高执行本预案的执行水平。

14.4?本预案由***发电有限责任公司负责解释。

14.5?本预案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15应急培训

15.1预案涉及部门每年至少组织一次本预案的学习和培训

15.2运行管理部在培训中需将防护服使用列入培训内容

16附件

附件1氨的特性。

附件2常备防护用品表。

附件1?氨的特性

1.1?氨的性质

1.1.1?物理性质

状态:气体(常温,常压),液体(常温,加压);颜色:无色;气味:使呼吸阻塞样的刺激味;比重:0.5692(气体,空气重度=1时)、0.676(液体,≦-33.4℃时);沸点:-33.4℃;融点:-77.7℃;燃点:651℃;爆炸限:与空气混合15-28%(体积)、与氧气混合14.8-79%(体积);蒸气压:4.379atm(437.9kPa)(在0℃时);溶解度:47.3克/140克H2O(在0℃时,1atm),34.6克/140克H2O(在20℃时,1atm);临界温度:132.℃;临界压力115.5atm。

1.1.2?化学性质

1.1.2.1可燃性

液氨在常温常压下是气体。虽然在空气中难以燃烧,但在空气中持续接触火源,便会发出黄绿色的火焰,燃烧后生成氮和水。

1.1.2.2引火性

虽然引火的危险性较少,但要注意对火慎重。氨的燃点是651℃,通常不易燃烧,但在空气中,即使没有火源,当加热到该温度以上时也会立刻燃烧。

1.1.2.3爆炸性

氨按一定的比例在与空气或氧气混合的状态下,遇火源即刻爆炸。与其它可燃性气体相比较,虽然氨爆炸的范围比较窄,因此以认为爆炸的危险性较低。但一旦进入爆炸范围,那是极其危险的。故而对氨的处置必须十分慬慎。另外,液氨与卤素氟、氯、溴、碘、强酸接触,会发生剧烈反应而爆炸、飞溅。腐蚀性对铜、铜合金等有强烈的腐蚀性,氨系统中不宜使用铜质零件。

1.2?氨的危害

1.2.1氨是敏感性气体,很低的浓度即可被察觉,通常5~14ppm即可闻到臭气。

1.2.2即使很少量的氨,一进入眼睛,就会因刺激而流泪。一接触伤口,就会感到剧痛。

1.2.3即是极稀薄的氨气,持续吸入,也会引起食欲减退,并对胃有损害。

1.2.4浓度高的氨气,会直接侵害眼,咽喉等部位,引起呼吸困难,患上支气管炎、肺炎等,严重时会导致死亡。

1.2.5液氨及高浓度的氨,一旦进入眼睛,不仅感到疼痛,而且会溶入泪水之中,侵害眼内部。这不仅要长期治疗,而且可能使视力减退,甚至失明。

1.2.6液氨如直接接触皮肤,会引起烫伤,冻伤等症状。

1.3?空气中的浓度症状

1.3.15-14ppm可感到臭味。

1.3.250ppm可工作达8小时,不会引起问题。

1.3.3400-700ppm刺激眼、鼻、喉的粘膜,引起损害。

1.3.40.5-1%短时间的暴露其中,即会引起死亡。

1.3.52.0%即使使用防毒面罩,但皮肤暴露也不能超过几秒钟,超过时引起严重伤害。

1.3.65-14.0%即刻死亡。

1.4?卫生预防措施

1.4.1?呼吸道保护

1.4.1.1只有在明确了解氨气浓度在2%以下时,才可以不使用呼吸罐式氨用防毒面具。

1.4.1.2在氨浓度大于2%或者不清楚的情况下,必须穿戴送风式面罩,送入空气或者氧气,以供呼吸。

1.4.1.3当要进入密闭的,换气不良的场所时,在戴上呼吸保护器的同时,请另外安排一人(或多人)并穿戴好防护用具在外面作为警戒,以防不测。

1.4.1.4使用的气体面具和呼吸防护用具应定期检查,使用后要保持清洁以备后用。

1.4.2?皮肤,粘膜的保护

下列保护器具,适用于皮肤,粘膜及眼睛的保护。

(1)棉比羊毛的防护性更好,所以使用木棉衬衫,裤子和内衣。

(2)橡胶比皮革的防护性更好,所以使用橡胶靴子、手套、围裙和外衣。

(3)宽沿橡胶帽子或毡帽。

(4)护眼镜等。

(5)急救措施。

篇3:某液氨泄露事故处置应急预案

1、总则

1.1目的

为了及时控制和消除液氨设备泄露事故的危害,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和财产损失,依据《公司安全生产事故综合应急预案》、《公司突发环境污染事故专项应急预案》,特编制本作业指导书。

1.2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公司范围内液氨球形储罐、卧罐、管道、汽车罐车等特种设备发生事故时的应急作业指导。

2、介质特性

2.1氨气是一种无色透明而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相对密度0.60(空气=1)。

气氨加压到0.7---0.8Mpa时就变成液氨,同时放出大量的热,相反液氨蒸发时要吸收大量的热,所以氨可作制冷剂。直接接触液氨可引起严重冻伤。

2.2危险特性

液氨的危险类别为:第2.3类有毒气体;8类腐蚀品;火灾爆炸危险性为乙类。

氨与氟、氯等能发生剧烈反应。氨与空气混合到一定的比例时,遇明火能引起爆炸,其爆炸极限为15.5---27%。

氨具有较高的体积膨胀系数,满量充装液氨的钢瓶,在0---60摄氏度范围内,液氨温度每升高1摄氏度,其压力升高约1.32---1.80Mpa,因而液氨瓶装极易发生爆炸。

2.3健康危害

低浓度的氨对粘膜有刺激作用。

高浓度的氨可引起组织溶解性坏死、皮肤及上呼吸道粘膜化学性炎症及烧伤、肺充血、肺水肿及出血等。

(1)中毒症状

轻度中毒:眼、口有辛辣感,流涕、咳嗽,声音嘶哑、吐咽困难,头昏、头痛,眼结膜充血、水肿,口唇和口腔、眼部充血,胸闷和胸骨区疼痛等。

重度中毒:吸入高浓度的氨时,可引起喉头水肿、喉痉挛,发生窒息。外露皮肤可出现II度化学灼伤,眼脸、口唇、鼻腔、咽部及喉头水肿,粘膜糜烂、可能出现溃疡。

(2)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应用2%的硼酸液或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要特别注意清洗腋窝、会阴等潮湿部位,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脸,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2.4?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对大气可造成污染,对动植物造成冻伤。

3、容易发生事故的设备部位

3.1?液氨储罐的气相进出口、液相进出口、排污口、放散口、液面计接口、安全阀接口、压力表接口等接管、阀门、法兰连接密封等部位失效或泄露。

3.2?氨管道法兰、阀门、法兰连接密封部位失效或泄露。

3.3?氨罐车装卸用软管泄露或爆裂。

3.4?氨气瓶泄露或爆炸。

4、装备与器材

4.1?消防装备与器材

消防装备与器材包括消防车、消防水幕、消防水枪、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砂土等。

4.2?防护器材

防护器材应配备过滤式防毒面具、空气呼吸机、湿毛巾、化学安全防护眼镜、全密封阻燃防化服、防冻衬纱橡胶手套、工作靴等。

4.3?设备物资储备

应储备的设备物资包括吊车、可燃气体浓度测试仪、风向仪、救援绳索(30-50米,用于救援中毒伤员和拖曳气瓶)、不同规格带压堵漏器材和工具、防爆电筒、密封胶、稀盐酸等。

4.4?其他

医疗救护车、2---3%硼酸溶液、生理盐水,其它常用就护药品。

5、紧急处置

5.1?发生泄露或泄露火灾事故时应同时进行以下处置:启动《公司液氨泄露处置应急救援预案》。抢险救援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1)?报警

通知公司管理、维修、应急抢险等相关人员立即到场。

拨打119、120向消防、医疗等部门报警。通知供水部门对事故发生地段管线增压,并将事故情况及时报告当地质监、安监等有关部门。

(2)?关阀、断源

工程技术人员或熟悉现场的人员关闭输送物料的管道阀门,切断事故源。打开喷淋装置,用水稀释、吸收泄露的氨气。消防人员在上风口负责用开花或喷雾水枪进行掩护、协助操作。关阀人员的防护用品必须穿戴齐全。

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稳定燃烧的气体。喷水冷却容器,如有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3)?抢救伤员、设定区域、疏散人员

A救援小组:穿好全封闭防化服,戴上氧气呼吸器,在消防水幕的掩护下,查找泄露发生的部位及形态,寻找和抢救伤员。

B疏散小组:根据地形、风向、风速、事故设备内液氨量、泄露程度、以及周边道路、重要设施、建筑情况和人员密集程度等,对泄露影响范围进行评估,在专家的指导下设定危险区域、缓冲区域、疏散区域,实施必要的交通管制和交通疏导。

C堵漏小组:根据救援小组现场侦查获得的信息,会同专家组确定堵漏方案。如果设备有爆炸危险须迅速撤离。

5.2?泄露处置及堵漏方法

(1)?泄压排空。当罐体开裂尺寸较大而无法止漏时,迅速将罐内液氨导入空罐或其他储罐中。

(2)?大量泄漏时,用带压力的水和稀盐酸溶液,在事故现场布置多道水幕,在空中形成严密的水网,中和、稀释、溶解泄漏的氨气。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废水。对附近的雨水口、地下管网入口进行封堵,防止可燃物进入,造成二次事故。

(3)体积较小的液氨钢瓶在运输途中发生泄露,无器具堵漏或泄露无法控制时,可将其浸入水中。

(4)器具堵漏

A、管道壁发生泄露,又不能关阀止漏时,可使用不同形状的堵漏垫、堵漏楔、堵漏胶、堵漏带等器具实施封堵。

B、微孔泄露可以用螺丝钉加粘合剂旋入孔内的办法封堵。

C、罐壁撕裂泄露可以用充气袋、充气垫等专用器具从外部包裹堵漏。

D、带压管道泄露可以用捆绑式充气堵漏袋,或使用金属外壳内衬橡胶垫等专用器具施行堵漏。

E、阀门、法兰盘或法兰垫片发生泄露,可用不同型号的法兰夹具并注射密封胶的方法实施封堵,也可直接使用专用阀门堵漏工具实施堵漏。

F、对液氨钢瓶可先用密封器堵漏,然后用专用工具处置。

5.3?现场洗消处理

根据液氨的理化性质和受污染的具体情况,可采用化学消毒法和物理消毒法处理,或对污染区暂时封闭等,待环境检测合格后再行启用。

5.4?现场恢复

经有关部门、专家对事故现场的安全进行检查合格后,方可允许人员进入事故现场清理、维修设备、恢复生产等。

6、安全防护

6.1?处理液氨设备泄露时安全注意事项

(1)实施堵漏人员必须经过专门训练,并配备专门的堵漏器材和工具,作业时必须严格执行防火、防静电、防中毒等安全技术要求。

(2)佩戴防毒面具。空气呼吸器、穿全密封阻燃防化服。堵较大泄露时,应内穿棉衣裤,外穿防化服,在处理液态氨泄漏时应佩戴防冻伤防护用品。

无防护用品时,可以用湿毛巾捂住鼻嘴,向上风口方向转移。

(3)根据现场情况确定堵漏方案、如现场情况变化,应重新制定方案,不得随意蛮干。

(4)事故救援应以人员安全为首要任务,在必要的情况下,应迅速撤离事故现场。

6.2?伤员处置

(1)医护人员及相关人员负责事故现场接触人群的检伤分类。分类类别为:表症呼吸停止;重度中毒;轻度中毒;重伤;轻伤等。

(2)对表症呼吸停止者,事故现场给予吸氧、人工呼吸及挤压术,并立即由120急救人员转送医院。重度中毒、重伤者现场简易清洗,并立即由120急救转送医院。轻度中毒、轻伤人员事故现场清洗、包扎护理并根据情况转送医院。

(3)对现场接触人群,有不适感的,进行现场观察至转为正常。

6.3?应委派一人专门负责清点进出事故现场抢险人员的人数和名单,以及事故现场人员及伤残人员的人数和名单。

7、附则

7.1?应急工作结束后,应急作业单位应总结本次应急处置工作的经验,在应急工作结束后的15日内提出总结报告,送交公司安全科备案。

7.2?应急带压堵漏人员需经过培训,持有相应的作业资格证书。

篇4:某某市建设工程施工突发事故应急预案

一、安全事故应急求援预案的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3、?《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4、?《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5、?《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

6、?《工程建设重大事故报告和调查程序规定》

7、?《建设工程重大质量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8、?《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

9、?《北京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相关法律、法律规定、结合本市建设工程施工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二、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

把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建设工程施工突发事故造成的施工人员伤亡作为首要任务,切实加强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充分发挥建筑从业人员自我防护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专业救援力量的骨干作用。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在市建筑工程事故应急指挥部统一领导下,各成员单位按照各自职责和权限,负责建设工程施工突发事故的应急管理和应急处置工作,各施工单位要认真履行安全生产责任主体的职责,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应急工作机制。

3、?充分准备、科学求援

采用先进技术,充分发挥专家作用,实行科学民主决策,采用先进的救援装备和技术,增强应急救援能力,确保应急救援的科学、及时、有效。

4、?预防为主、平战结合

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做好预防、预测和预警工作。做好常态下的风险评估、物资储备、队伍建设、装备完美、预案演练等工作。

5、?条块结合、网格管理

继续发挥网络化管理的优势,加强对施工工地的动态管理,建立施工工地全方位监管的长效机制,提高建设工程施工突发事故应急处置的协同应对能力。

三、事故分级

为有效处置建设工程施工突发事故,依据建设工程施工突发事故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等情况,由高到低划分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一般(Ⅳ)四个级别。、

1、?特别重大建设工程施工突发事故(Ⅰ级)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为特别重大建设工程施工突发事故:

(1)?造成30人以上死亡;

(2)?造成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中毒,下同)

(3)?造成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

(4)?市政基础设施、构筑物、建筑物遭受严重损坏,社会影响特别巨大。

2、?重大建设工程施工突发事故(Ⅱ级)

(1)?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

(2)?造成50以上100人以下重伤

(3)?造成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

(4)?市政基础设施、构筑物、建筑物遭受严重损坏,社会影响巨大。

3、?较大建设工程施工突发事故(Ⅲ级)

(1)?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

(2)?造成10以上50人以下重伤;

(3)?造成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

(4)?市政基础设施、构筑物、建筑物遭受损坏,社会影响较大。

4、?一般建设工程施工突发事故(Ⅳ)

(1)?造成3人以下死亡;

(2)?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重伤;

(3)?造成1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

预警级别:依据建设工程施工安全隐患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发展情况和紧迫性等因素,由低到高划分为蓝色、黄色、橙色、红色等四个预警级别。

应急响应:建设工程施工突发事故一旦发生,事故责任单位和现场人员必须立即向市建筑工程事故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报告,启动施工现场应急预案,抢救伤员,保护现场,设置警戒标志。

一般建设工程施工突发事故的响应(Ⅳ级)

较大建设工程施工突发事故的响应(Ⅲ级)

重大建设工程施工突发事故响应(Ⅱ级)

特别重大建设工程施工突发事故响应(Ⅰ级)

建筑施工公司应急救援预案编制案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397号》

《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

《国务院302号令》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373号)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0)

《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

《应急准备和响应控制程序》

危险源的识别评价和重特大危险源的调查

1、房建项目:火灾、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触电、机械事故、超重机械倾覆事故、坍塌事故

2、路桥项目:与房建项目重大危险源相同,但重点是架桥机倾覆、机械伤害、触电

3、隧道项目:主要危险源是坍塌、机械伤害、触电、火灾

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知识

一、?基本术语

(1)?安全生产:为预防生产过程中发生事故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活动。

(2)?安全生产条件:满足安全生产的各种因素及其组合。

(3)?安全生产业绩:在安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可测量的结果;

(4)?安全生产能力:安全生产条件和安全生产业绩的组合;

(5)?危险源:可能导致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6)?事故:造成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7)?隐患:未被事先识别,可能导致事故的危险源和不安全行为及管理上的缺陷。

(8)?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对项目安全风险和不利环境影响的管理系统。

(9)?劳动强度:劳动的繁重和紧张程度的总和。

(10)?特种设备:由国家认定的,因设备本身和外在因素的影响容易发生事故,并且一旦发生事故造成人伤亡及重大经济损失的危险性较大的设备。

(11)?特种作业:由国家认定的,对操作者本人及其周围人员和设施的安全有重大危险因素的作业。

(12)?特种工种:从事特种作业人员岗位类别的统称。

(13)?特种劳动保护用品:由国家认定的,在易发生伤害及职业危害的场合,供职工穿戴或使用的劳动防护用品。

(14)?有害物质:化学的、物理的、生物的等能危害及职工健康的所有物质的总称。

(15)?起因物:导致事故发生的物质。

(16)?有毒物质:作用于生物体、能使机体发生暂时或永久病变,导致疾病甚至死亡的物质。

(17)?危险因素:能对人造成伤害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失的因素。

(18)?有害因素: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坏的因素。

(19)?有害作业:作业环境中有害物质的浓度、剂量超过国家卫生标准中粉尘的最高允许值的作业。

(20)?有尘作业;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含量超过国家卫生标准中粉尘的最高允许值的作业。

(21)?有毒作业;作业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量超过国家卫生标准中有毒物质的最高允许浓度的作业。

(22)?防护措施:为避免职工在作业时,身体的某部位误入危险区域或接触有害物质面采取的隔离、屏蔽、安全距离、个人防护等措施或手段。

(23)?个人防护用品:为使职工在职业活动过程中,免遭或减轻事故和职业危害因素的伤害而提供的个人穿戴用品。(同义词;劳动防护用品)

(24)?安全认证;由国家授权的机构,依法对特种设备、特种作业场所、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的安全卫生性能,以及对特种作业人员的资格等进行考核、认可并颁发凭证的活动。

(25)?职业安全:以防止职工在职业活动过程中发生各种伤亡事故为目的工作领域及在法律、技术、设备、组织制度和教育等方面所采取的相应措施。

同义词:劳动安全

(26)?职业卫生:在职工的健康在职业活动过程中免受有害因素侵害为目的的工作领域及在法律、技术设备、组织制度和教育等方面所采取的相应措施。

同义词:劳动卫生

(27)?女职工劳动保护:针对女职工在经期、孕期、产期、哺乳期等的生理特点,在工作任务分配和工作时间等方面所进行的特殊保护。

(28)?未成年工劳动保护:针对未成年工(已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的生理特点,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分配等方面所进行的特殊保护。

(29)?职业病:职工因受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影响引起的,由国家以法规形式,并经国家指定的医疗机构确诊的疾病。

(30)?职业禁忌:某些疾病(或某些生理缺陷),其患者如从事某种职业便会因职业性危害因素而使病情加重或易于发生事故,则称此疾病(或生理缺陷)为该职业的职业性禁忌。

(31)?重大事故:会对职工、公众或环境以及生产设备造成即刻或延迟性严重危害的事故。

同义词:恶性事故

(32)?不安全行为:指能造成事故的人为错误。

(33)?违章指挥:强迫职工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或操作规程进行作业的行为。

(34)?违章操作:职工不遵守规章制度、冒险进行操作的行为。

(35)?工作条件:职工在工作中的设施条件、工作环境、劳动强度和工作时间的总和。

(36)?工作环境:工作场所及周围空间的安全卫生状态和条件。

(37)?致害物:指直接引起伤害及中毒的物体或物质。

(38)?伤害方式:指致害物与人体发生接触的方式。

(39)?不安全状态:指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质条件。

(40)?不安全行为:指能造成事故的人为错误。

(41)?轻伤:指损失工作日低于105日的失能伤害。

(42)?重伤:指相当于损失工作日等于或超过105日的失能伤害。

(43)?重大伤亡事故;指一次事故死亡1-2人的事故。

(44)?特大伤亡事故:指一次事故死亡3人以上的事故(含3人)

二、?不安全状态

(一)?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

1.?无防护:

(1)?无防护罩;

(2)?无安全保险装置;

(3)?无报警装置;

(4)?无安全标志;

(5)?无防护栏杆;

(6)?电气设备未接地;

(7)?绝缘不良;

(8)?风扇无消声系统、噪声大;

(9)?危房内作业;

(10)?未安装防止“跑车”的挡车栏;

(11)?其他。

2.?防护不当:

(1)?防护罩未在适当位置;

(2)?防护装置调整不当;

(3)?坑道掘进、隧道开凿支撑不当;

(4)?防爆装置不当;

(5)?采伐、集体作业安全距离不够;

(6)?放炮作业隐蔽所有缺陷;

(7)?电气装置带电部分裸露;

(8)?其他。

(二)?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

1.?设计不当,结构不符合安全要求

(1)?通道门遮挡视线

(2)?制动装置有欠缺

(3)?安全间距不够

(4)?拦车网有欠缺

(5)?工件有锋利毛刺、毛边

(6)?设施上有锋利倒梭

(7)?其他

2.?强度不够

(1)?机械强度不够

(2)?绝缘强度产够

(3)?起吊重物的绳索不符合安全要求

(4)?其他

3.?设备在非正常状态下进行

(1)?设备带“病”运转

(2)?超负荷运转

(3)?其他

4.?维修、调整不良

(1)?设备失修

(2)?地面不平

(3)?保养不当、设备失灵

(4)?其他

(三)?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缺少或有缺陷

防护服、手套护目镜及面罩、呼吸器官护具、听力护具、安全带、安全帽、安全鞋等缺少或有缺陷。

1.?无个人防护用品、用具。

2.?所用防护用品、用具不符合安全要求

(四)?生产(施工)场地环境不良

1.?照明光线不良:

(1)?照度不足

(2)?作业场所地烟雾尘弥漫,视物不清

(3)?光线过强

2.?通风不良

(1)?无通风

(2)?通风系统效率低

(3)?电流短路

(4)?停电停风时放炮作业

(5)?瓦斯排放未达到安全浓度放炮作业

(6)?瓦斯浓度趔限

(7)?其他

3.?作业场所狭窄

4.?作业场地杂乱

(1)?工具、制品材料堆放不安全

(2)?采伐时,未开安全道

(3)?迎门树、坐殿树、搭挂树未作处理;

(4)?其他

5.?交通线路的配置不安全;

6.?操作工序设计或配置不安全

7.?地面滑

(1)?地面有油或其他液体

(2)?冰雪覆盖

(3)?地面有其他易滑物

8.?储存方法不安全

9.?环境温度、湿度不当

三、?不安全行为

1.?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

(1)?未经允可开动、关停、移动机器;

(2)?开动、关停机器时未给信号;

(3)?开关未锁紧,造成意外转动、通电或泄漏

(4)?忘记关闭设备信号

(5)?勿视警告标志、警告信号

(6)?操作错误(指按钮、阀门、把柄等操作)

(7)?奔跑作业

(8)?供料或送料速度过快

(9)?机器超速运转

(10)?违章驾驶机动车

(11)?酒后作业,

(12)?客货混装

(13)?冲压机作业时,手伸进冲压模

(14)?工件坚固不牢

(15)?用压缩空气吹铁屑

2.?造成安全装置失效

(1)?拆除了安全装置

(2)?安全装置堵塞

(3)?调整的错误造成安全装置失效

(4)?其他

3.?使用不安全设备

(1)?临时使用不牢固的设施

(2)?使用不安全装置和设备

(3)?其他

4.?手代替工具操作

(1)?用手代替手动工具

(2)?用手清除切屑

(3)?不用夹具固定、用手拿式件进行机加工

5.?物体(指成品、半成品、材料、工具、切屑和生产用品等)俘放不当

6.?冒险进入危险场所

(1)?冒险进入涵洞

(2)?接近漏料处(无安全设施)

(3)?采伐、集材、运材、装车时,未离危险区

(4)?未经安全监察人员允许进入油罐或井中

(5)?未“敲帮向顶”开始作业

(6)?冒进信号

(7)?调车场超速上下车

(8)?易燃易爆场合明火

(9)?在绞车道行走;

(10)?未及时嘹望

7.?攀、坐不安全位置(如平台护栏、汽车挡板、吊车吊钩)

8.?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

9.?机器运转时做加油、修理、检查、调整、焊接、清扫等工作

10.?有分散注意为行为

11.?在必须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的作业或场合中,忽视其使用:

(1)?未戴护目镜或面罩

(2)?未戴防护手套

(3)?未穿安全鞋

(4)?未戴安全帽

(5)?未佩戴呼吸护具

(6)?未佩戴安全带

(7)?未戴安全帽

(8)?其他

12.?不安全装束

(1)?在有旋转零部件的设备旁作业穿带有过肥大服装

(2)?操纵旋转零部件的设备时戴手套

(3)?其他

13.?对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处理错误

安全生产管理原则:

(1)?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

(2)?安全管理五同时原则指: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

(3)?三同时原则:即职业安全卫生技术措施及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以确保项目投产后符合职业安全卫生要求,保障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

(4)?坚持“四不放过”的原则。即坚持发生的事故原因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和群众没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落实防范措施不放过;事故的责任没有受到处理不放过。

篇5:网架拆除施工方案应急预案

一、工程概述

建设单位:

项目名称:

施工地点:

受建设单位委托,对。

1.安全生产目标

杜绝任何重大伤亡事故,严格按国家安全评分标准,安全操作规程,高空作业规范,施工用电技术规范,及工地防火管理等有关制度,落实措施,规范施工。

2.文明施工目标

文明工地清洁、场地整齐,体现工地的企业文化建设,反映企业的管理水平(营造文明、环保、健康的施工现场)。

主要前提条件、安全措施及施工顺序:

1、前提条件与施工方法

1)该站必须全面停止营业,对站内加油机进行全面拆除,油管密封后方可施工。

2)进场前进行建设单位的安全教育,进行中石化的安全教育。

3)与站长确定施工定点,确保网架罩棚上的供电照明线灯具断电后,才可施工。

4)确保没站各种油品清理回收干净,加油机拆除,输油管道填封密,营业供电断开,这些工作必须在网架拆除前全部完成。

2、安全措施:

1)用电:在总配电箱接施工专用的电箱按照(TN-S系统要求配备五芯电缆),离地2.5米架空。

2)安全围护:在施工现场设置安全标志,警示牌,安全围栏。

3)消防:设置灭火器。

4)开工前所有工具,电线电缆无漏电检查,拆除作业要有专人指挥员,以免发生安全事故。

5)施工现场做好安全警示和道路导向警示。

3、施工顺序:加油机已拆除---输油管道已密封---油品已清理---切割网架支座----吊车吊离并移位放下地面---杆件及球进行编号---按物品分类拆除堆放---运走---完工。

安全要求

1、所有进场人员必须接受公司、项目部、队组的三级安全教育。并接受中石化的安全教育。

2、按业主要求开好施工许可票、动火工作票、动电工作票。

3、进入施工现场人员必须戴好安全帽,高处高空作业要系安全带。

4、拉接电源必须用专业的电工,私自不能拉接。

5、不能酒后上班,不能光膀,不能穿拖鞋上班,严禁穿带钉子、铁的鞋上班。

6、施工过程中要精神集中,不要打闹,不要开玩笑。

二、针对本工程相应工序所采取的措施:

1、接临时电箱:专业电工安装施工临时用电,用TN-S系统接电,施工专用电箱。

2、检查输油管道接口是否密封,油气是否超标。

3、所有在高空作业人员必须戴好安全帽、安全带,确保施工人员安全为前提。

4、。每一个项目工序完成后,马上进行工完场地清,所有物品按类别堆放。

应急预案

为加强施工安全事故的防范,及时做好安全事故的救援处置工作,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事故损失,根据国家有关法规,结合我公司生产实际,制定我公司施工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一、应急预案目的

为了更有效处理我司在面对重特大安全事故,保证各种应急资源处于良好备战状态,指导应急行动按计划有序进行,实现应急行动的有序,高效,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事故损失。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施工生产中可能发生的紧急事故预防和处理,内容包括:

1重特大火灾、化学品伤害、爆炸等事故。

2人员伤亡,伤害事故。

三、公司应急救援机构及组成

成立应急组织机构如下:

组长:,联系方式:,负责全面指挥工作;

副组长:,联系方式:,,联系方式:,负责事故现场突发事故指挥工作;

应急小组主要成员:,负责带领人员进行抢救工作。

报警、汇报工作由负责;

担架抢救工作由负责;

后勤组由负责。

参加抢救人员:发动加油站、油库职工、施工队全体人员、周边联防人员。

1、事故抢险组人员组成:由项目经理任组长,专业工长等相关人员组成。

2、后勤善后工作人员组成:由工程部经理任组长,项目部其他人员组成。

3、调查处理组人员由公司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指定。

四、重特大事故处理程序

1公司安全领导小组接到报告后,要马上赶到事故现场负责事故的整体救援指挥。

2事故发生后,项目现场抢险组马上开展工作,及时发出报警信号,互相帮助,积极组织自救,并马上采取紧急措施,如紧急断电,组织撤离,救助伤员,现场保护等。及时向工程部安全领导小组报告,必要时向可相旁可依托力量求救。

3事故现场由工程部安全领导小组长任现场指挥,全面负责事故的控制处置工作。根据事故程度的确定,立即判断是否需要应急机构的帮助。如需要急机构的帮助,应马上向应急机构求救。在应急机构的到来前作好救援准备工作。各应急专业组人员在项目现场抢险组领导下,根据事故特点开展工作,项目现场抢险组先注重人员的救援,事故现场易燃易爆品的封存。如有人员受伤马上送到医院急救。其次是贵重设备的的抢救。保护好事故现场,进行人员的疏散及清点工作。后勤善后工作组保证现场内各单位的道路,通信畅通,并提供必要的照明等。后勤善后工作组要做好伤亡人员和家属的稳定工作,协调处理医疗单位的相关矛盾,与保险部门作好伤亡人员和财产的理陪工作,慰问有关伤员和家属。

4、事故调查组协助上级调查组对事故原因调查,对现场的有关实物资料进行取样,调查了解事故的主要原因和相关人员的责任,按“四不放过”的原则进行处罚,教育,总结。

五工作要求

1相关人员必须服从统一指挥,整体配合,有条不紊。

2必须确保应急救援器材和物质数量充足,状态良好。保证在突发事件时各项救援工作顺利开展。

3各应急小组成员必须各司其职,熟悉掌握防护性能。

六应急救援的培训和演练

应急预案和应急计划确定后,按计划组织公司,项目部全体人员进行有效培训,使其熟练掌握应急任务所需知识和技能。

主要培训内容如下:

1施工安全防护,安全警示,个人防护措施。

2对危险源特性辨别。

3灭火器的使用,摔伤人员的应急救治。

4事故报警。

5紧急情况下人员的疏散和抢救。

6现场抢救基本知识:

7、火灾逃生要注意以下几点:

7.1不要惊慌,要尽可能做到沉着、冷静,更不要大吵大闹,互相拥挤;

7.2正确判断火源、火势和蔓延方向,以便选择合适的逃生路线;

7.3回忆和判断安全出口的方向、位置,以便能在最短时间内找到安全出口;

7.4要有互助友爱的精神,要听从指挥,有秩序地撤离火场;

7.5当被火场包围时,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姿势行走或匍匐穿出现场。当逃生通道被烟火封住,可用湿棉被等披在身上弯腰冲过火场;

7.6当逃生通道被堵死时,可通过阳台排水管等处逃生,或在固定的物体上拴绳子,顺绳子逃离火场。如果上述措施不通,则应退回室内

7.7如现场慌乱秩序不能平息,找不到逃生的通道和出口,自己已经不自主地被卷入杂乱的人流,甚至被挤压践踏时,可以采取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在慌乱的人群中,应用双手抱头,两肘朝外,尽快松开衣扣,确保呼吸顺通和心脏不受挤压,用肩和背部承受外部的压力,注意避免使自己的身体靠在墙上或被挤墙角、删栏旁边,要尽快走近通道;如果被挤倒,人群从身上踩过,应双手抱住后脑勺,两肘支地,胸部稍离地面,以免窒息死亡。

8、触电伤害事故的急救

8.1当发现有人触电后,应迅速展开急救工作,动作迅速、方法准确最为关键。

8.2首先应迅速切断电源,若电源开关距离较远,可用绝缘体拉开触电者身上的电线,或用带绝缘柄的工具切断电线。切勿用金属材料或潮湿物体作救护工具,更不可接触触电者身体,以防自己触电。

8.3当触电者脱离电源后,应根据其具体情况,迅速对症救治。对伤势不重、神态清醒者,应使其安静休息一小时,再送往医院观察;对伤势较重,已失去知觉,但心脏跳动和呼吸还存在,应使其舒适、安静地平卧,并速请医生诊治或送往医院。必须注意,急救要尽快进行,不能等候医生,在送往医院的途中也不能中止急救。

8.4人工呼吸法

旅行人工呼吸以口对口人工呼吸法效果最好。捏紧被救者鼻孔,深吸一口气后紧贴被救者的口,向其口内吹气,时间约为2秒钟。吹气完毕后,立即离开被救者的口,并松开其鼻孔,让其自行呼气,时间约为3秒钟。如此以每分钟约12次的速度进行。

9、机械伤害急救

9.1休克、昏迷急救

由于外伤、剧痛、脑脊髓损伤等可造成工作现场的休克昏迷。其一般按以下程序处理:

1)让休克者平卧,不用枕头,腿部抬高30度。若属于心原性休克同时伴有心力衰竭、气急,不能平卧时,可采用半卧。注意保暖和安静,尽量不要搬运,如必须搬运时,动作要轻。

2)吸氧和保持呼吸道畅通。用鼻导管或面罩给氧。危重病人根据情况给予鼻导管或气管内插管给氧。

3)立即与医务工作者联系,请医生治疗。

9.2摔伤或骨折急救

工作现场发生严重摔伤或骨折时,必须迅速采取紧急救护,对于骨折伤者,正确的固定是最重要的。固定的方法为:

1)固定断骨的材料可就地取材,如棍、树枝、木板、拐杖、硬纸板等,长短要以能固定住骨折处上下两个关节或不使断骨错动为准。

2)脊柱骨折或颈部骨折时,除非是特殊情况如室内失火,否则应让伤者留在原地,等待携有医疗器材的医务人员来搬运。

3)抬运伤者,从地上抬起时,要多人同时缓缓用力平托,运送时,必须用木板或硬材料,不能用布担架或绳床。木板上可垫棉被,但不能用枕头,劲椎骨骨折伤者的头须放正,两旁用砂袋将头夹住,不能让头随便晃动。

9.3严重出血急救

1)严重出血会危及生命,及时有效的现场止血,对挽救伤者的生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常用的止血方法有:

2)一般止血法,一般伤口小的出血,先用生理盐水(0.9%NaCl溶液)冲洗伤口,再涂上红汞药水,然后盖上消毒纱布,用绷带较紧地包扎。

3)压迫带止积压法,严重出血时使用,适用于头、颈、四肢动脉大血管出血时的临时出血。即用手指或手掌用力压住比伤口靠近心脏更近部位的动脉跳动处(止血点)。只要位置找的准,这种方法能马上起到止血的作用。身体上通常的止血点有8处,一般来讲上臂动脉、大腿动脉、桡骨动脉是较常用的。上臂动脉;用4个手指掐住上臂的肌肉并压向臂骨;大腿动脉:用手掌的根部压住大腿中央稍微偏上点的内侧;桡骨动脉:用3个手指压住靠近大拇指根部的地方。

10、化学品伤害的急救

10.1当有人急性中毒时,应迅速组织现场急救,使患者立即脱离中毒现场,不让其继续接触毒物。随后将患者移到空气流通处,保持呼吸畅通,并迅速解开患者衣服、钮扣、腰带,同时注意保暖。对皮肤、衣服被污染者,应立即脱去污染衣服,用温水、清水洗净皮肤。严重者一定要抓紧时间送医院诊治。

10.2若是因气体或蒸汽中含有毒物引起中毒,应迅速给中毒者吸氧,纠正机体缺氧,加速毒物排出。若是经口入而中毒时,应迅速进行引吐、洗胃。常用洗胃剂为1:5000高锰酸钾溶液或1%~2%碳酸氢铵溶液。严重者一定要抓紧时间送医院诊治。

10.3发现有人煤气中毒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打开门窗,将中毒者移至空气新鲜处,使其呼吸畅通。对中毒较重的病人,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挤压抢救,并立即送医院治疗。

11、中暑病人的急救

11.1中暑是人在高温的环境下,由于身体热量不能及时散发,体温失调而引起的一种疾病。

轻者会全身乏力、头晕、心慌;重者可能昏迷不醒。一旦发生中暑,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急救。

11.2让口才躺在阴凉通风处,松开衣扣和腰带。能喝水时,应马上喝凉开水(茶)水、淡盐水或糖水等,也可以给病人服用十滴水、仁丹、霍香正气片(水)等消暑药。同时用湿毛巾包敷患者的头部和胸部,不断给其扇风吹凉。患者高热、昏迷、呼吸困难时,应进行人工呼吸,并及时送住医院治疗。

11.3预防中署的简便方法是:平时应有充足的睡眠和适应的营养;工作时,应穿浅色且透气性好的衣服,备好消暑解渴的清凉饮料和一些防暑的药物。

12、升降机困人时的解救

受困于升降机内的乘客实质上并无危险之处,仅为乘客自身过度惊慌或由非专业人员从事解救的情况下,方会发生危险。

1)盘动升降机放人仅在紧急情况之下进行。困而操作者必须是受过适当训练的专门人员,其他人等如欲从事该工作均属危险。

2)在盘动升降机车厢前,必须预先警告被困乘客静候解救,切勿尝试自行设法离开升降机车厢,操作者如未作上述警告被困乘客,则属工作上的疏忽。

3)在进行盘动升降机之前,必须切断电源总闸。

4)盘动升降机放人时,制动装置人为的松开要十分小心缓慢,防止升降机车厢的总重量所产生重力加速过大而失去控制的危险,特别是变速齿箱的升降机。

七事故报告指定机构和人员,电话

公司工程部是事故报告的指定机构。

其它社会应急机构电话

市应急联动中心:110、119、120、122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