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品泄漏应急处理规程 - 制度大全
职责大全 导航

化学品泄漏应急处理规程

编辑:制度大全2019-04-22

在化学品的生产、储运和使用过程中,常常发生一些意外的破裂、倒洒等事故,造成危险品的外漏,需要采取简单、有效的措施消除或减小泄漏危害,即泄漏处理。

疏散无关人员,隔离泄漏污染区是否疏散和隔离,视泄漏物毒性和泄漏量的大小而定。所谓的小量泄漏是指单个小包装的泄漏或大包装的滴漏;大量泄漏是指多个小包装或大包装的泄漏。

切断火源如果泄漏物是易燃物,则必须首先消除泄漏污染区域的点火源。

应急人员的防护给出了呼吸系统(呼吸器)和皮肤(防护服)的防护,但并未给出防护级别,所以实际应用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防护用品。至于眼、手等部位的防护,可参阅“防护措施”一栏。

注意事项介绍在泄漏事故处理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及如何避免泄漏物对周围环境带来的潜在危害。

泄漏物的处置根据物质的物态(气、液、固)及其危险性(燃爆特性、毒性)给出具体的处置方法。

篇2: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的特点与一般规律

1.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的特点

重大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的特点是:危险性大、危害性大、突发性强、处置难度高。重大泄漏事故危险性大,随时可能出现火灾和爆炸,这就要求在弥漫有易燃易爆气体的场合,处置人员采用的装备必须是由无火花材料制成的;危害性大,是指时间就是财富,就是生命,早一秒处置少一分损失,这就要求采用的堵漏技术必须迅速有效;突发性强,就是说泄漏可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意想不到的环境下发生,这就要求所采用的堵漏技术机动灵活,适应性强,能在复杂的几何约束和恶劣的理化环境中进行有效堵漏;处置难度高,是指要边漏边堵,技术比较复杂,但就堵漏技术本身而言,为了方便推广使用,也应尽可能简化操作、一目了然。因此,安全、迅速有效、适用面广、操作方便,是处置危险化学品泄漏时所选用堵漏技术装备的基本要求。

2.造成危化品泄漏的主要原因

造成危化品泄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有以下七种。

(1)自然灾害。自然界的地震、海啸、火山爆发、台风、龙卷风、洪水、山体滑坡、泥石流、雷击,以及太阳黑子周期性的爆发,引起地球大气环流变化等自然灾害,都会对化工企业造成严重的影响和破坏。如由此导致的停电、停水,使化学反应失控而发生火灾、爆炸,导致危化品泄漏。

(2)勘测、设计方面存在缺陷。如选址不当,安全间距不足,等等。

(3)设备、技术方面存在问题。如设备质量达不到有关技术标准的要求;防爆炸、防火灾、防雷击、防污染等设施不齐全、不合理,维护管理不落实等;设备老化、带故障运行。化工生产流程中,一般都有一定的压力、温度,甚至高温、高压,不少原料、中间体和产品都具有腐蚀性等特点,极易导致设备老化、故障,使各种管、阀、泵、室、塔、釜、罐等产生跑、冒、滴、漏。

(4)违反操作规程。不少化工企业,尤其是私营化工企业急剧增多,许多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又未经过严格、系统的培训。加之规章制度不落实,劳动纪律涣散,也会导致危化品泄漏事故发生。如2004年4月20日,位于北京市怀柔区的京都黄金冶炼厂,因两名当班工人违反规定,同时离岗用餐,导致20余吨含氰化物的液体泄漏,造成3人死亡、8人中毒受伤的严重后果。

(5)交通运输事故引发危化品泄漏。运输单位不按规定申办准运手续,驾驶员、押运员未经专门培训,运输车辆达不到规定的技术标准,超限超载、混装混运,不按规定路线、时段运行,甚至违章驾驶等,都极易引发交通运输事故而导致危化品泄漏。据统计,近几年在运输过程中发生的危化品泄漏事故已约占事故总次数的30%。

(6)人为破坏。举世震惊的日本东京地铁“沙林毒气事件”就是由日本*组织“奥姆真理教”所为,此次事件共造成10人死亡,75人严重中毒,5500余人被分送到234家医院抢救。需特别注意的是,恐怖分子随时都可能制造危化品泄漏事件,残害人民群众,破坏社会稳定。

(7)战争导致危化品泄漏。战争中,交战双方往往也会将对方的危化品生产、储存场所作为攻击和敌对破坏的目标,致使危化品泄漏。还有些被联合国裁军委员会称之为“双用途毒剂”的化合物,如氢氰酸、光气、氯气、磷酰囟类等,和平时期是化工原料,战时即可迅速转化为军工生产而作为军用毒剂用于战争,这类化学物质一旦泄漏,其杀伤威力不低于使用化学武器。

3.危化品泄漏的危害

危化品泄漏会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生命安全,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使生态环境受到破坏,还会影响社会稳定。

(1)危化品泄漏会危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当危化品泄漏,有毒物质进入人的机体后,即能与细胞内的重要物质如酶、蛋白质、核酸等作用,从而改变细胞内组分的含量及结构,破坏细胞的正常代谢,导致机体功能紊乱,造成中毒。而且,由于各种有毒物质的危害状态不同,中毒的途径也不同。如受污染的空气可经呼吸道吸人和皮肤吸收中毒;毒物液滴可经皮肤渗透中毒,如沙林液滴落到皮肤上即很容易渗入皮肤之中;误食、误饮染毒食物、水,即可经消化道吸收中毒。再则,由于各种有毒物质的理化特性不同,能产生不同的中毒症状,造成不同的伤害效应。如沙林、苯、有机磷农约、氯代烃等神经性毒物,可经呼吸道、皮肤毒害神经系统;氯气、二氧化硫、氨气、光气、硫化氢、硫酸酯类、氮氧化物、异氰酸酯类等毒物,经呼吸道(酯类毒物还可通过皮肤吸收)而导致呼吸系统中毒;一氧化碳、苯胺、硝基苯、氢氰酸吸人人体后会造成血液系统毒害(即全身性中毒)。2004年12月23日,重庆开县高桥镇发生特大天然气井喷事故,由于喷泄出的天然气中剧毒的硫化氢气体浓度过高,造成243人中毒死亡,2142人不同程度中毒住院治疗。还有不少危化品泄漏后,遇引火源发生爆炸、火灾,也会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如1998年3月5日,我国西安市液化石油气管理所液化气泄漏后,遇电火花引起爆炸、燃烧,导致现场七名消防官兵和五名液化气管理所职工牺牲,10余名消防官兵重伤致残。

(2)危化品泄漏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据有关资料介绍,从1953年到1992年的40年间,全球竟发生一次损失超过一亿美元的危化品泄漏事故数千起。

(3)危化品泄漏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1991年的海湾战争导致有关国家的油井、储油设施及化工企业遭到破坏,大量外泄的原油严重污染附近海域及岸上设施,导致大批海鸟和鱼类死亡,油井、储油及炼油等设施发生火灾后的浓烟笼罩了大片城市及乡村上空,污染的烟云飘移至南欧,甚至喜马拉雅山南麓也下了黑色油水混合雨,给广大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篇3:剧毒化学品泄漏事故应急处理规程

氰化物是指含有氰根的化合物。日常工业活动中用得较多的是固体氰化钠、氰化钾,广泛用于提炼金银、金属淬火处理和电镀等。可经人体皮肤、眼睛或胃肠道迅速吸收,口服氰化钠50—100mg即可引起猝死。对中度中毒或严重中毒者,在紧急情况下施救,可将亚硝酸异戊酯放在手帕或纱布中压碎,放置在患者鼻孔处,吸入30秒,间隔30秒,如此重复2—3次。亚硝酸异戊酯一次用量不超过3支(每支0.2毫升)。

⒈陆上泄漏的应急处理

如发生氰化钠、氰化钾等陆上泄漏,现场人员应保护好自身安全,开展报警和伤员救护,及时采取以下措施:

⑴现场控制和警戒

如果现场有有效的堵漏工具,救护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穿连衣式胶布防毒衣,戴橡胶耐油手套,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实施堵漏,控制泄漏物的影响范围,防止泄漏物流入水体、地下水管道或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若现场无有效堵漏工具,施救人员负责现场区域警戒,禁止无关人员、车辆进入,等待消防、环保等专业应急人员到来。

⑵现场处理

小量液体氰化钠泄漏时,戴好防毒面具、手套,扫起倒入水中,可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用大量水冲洗,冲洗水稀释后,调PH=8.5—9后用漂白液氧化处理;小量固体泄漏时,用塑料布、帆布覆盖,减少飞散,然后收入、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也可用大量水冲洗泄漏物和泄漏地点,冲洗后的水溶液集中收集,调PH=8.5—9后用次氯酸钠等碱性氯离子氧化剂予以处理。

⒉水上泄漏的应急处理

在运输过程中发生氰化钠在水体中泄漏或掉入水中,现场人员要保护好自身安全,开展报警和伤员救护,及时采取下列措施:

⑴现场控制和警戒

如果现场有有效的堵漏工具,救护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穿连衣式胶布防毒衣,戴橡胶耐油手套,控制泄漏量。否则,施救人员边负责现场区域警戒,边等消防、环保等专业应急人员到来。根据氰化钠泄漏量、扩散情况以及所涉及的区域建立500—1000m的警戒区。组织人员对沿河两岸或湖泊进行警戒,严禁取水、用水、捕捞等一切活动。

涉及饮用水源,应立即报告水务部门,关停水源。

⑵环境清理

根据现场实际,沿河筑建拦河坝,防止受污染河水下泄,然后,投放大量生石灰或次氯酸钙等消毒品,中和氰根离子。

⑶水质检测

卫生防疫部门和环保检测人员及现场处理人员佩戴橡胶耐油防护手套,定期检测水质,确定氰化物浓度及污染的范围,必要时扩大警戒范围,直至符合水质标准。

篇4:化学品泄漏应急预案

1.目的:

当发生危险化学品泄漏、火灾、爆炸、中毒事故时,保护公司员工的人身安全,并最大限度降低经济损失与环境污染。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危险品仓库、危险废弃物仓库、生产现场化学品临时存放点等处在存储、运输、使用和废弃危险化学品处置过程中发生意外泄漏时的紧急应变处理。

3.总则

编制依据《安全生产法》、《环境保护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

4.定义

危险品化学品是指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毒品和腐蚀品的化学品;本公司的主要危险化学品是指油墨、稀释剂、发泡剂、皂化液、编织油、乙烯类原料,其它危险品如:氮气、盐酸等少量工业辅助用品。

5.职责

5.1应急指挥组

5.1.1总指挥职责:全面统一指挥事故现场的应急救援。

5.1.2副总指挥职责:协助总指挥履行职责,为总指挥现场决策提供参谋,总指挥出差无法履行职责时,集体代行总指挥职责。

5.1.3灭火组指挥:调集灭火组成员,判断火灾形势、化学品类型,准确运用灭火器类型组织灭火;

5.1.4疏散组指挥:调集疏散组成员,判断泄漏扩散情形,或火灾形势,指挥人员和物资疏散;

5.1.5处置组指挥:调集处置组成员,判断泄漏化学品类型,做好处置组成员防护用品发放,正确指挥泄漏化学品的清理工作;

5.1.6抢救组指挥:调集抢救组成员,第一时间抢救伤员,根据泄漏情况及上级指示随时准备进行物资抢救;

5.2应急行动组

5.2.1第一组:应急灭火组(26人),负责因泄漏引起的火灾扑救;

5.2.2第二组:应急疏散组(9人),负责现场警戒、疏散场内车辆、人员,维护秩序,疏导内外交通。

5.2.3第三组:应急处置组(19人)负责现场泄漏物品的处理、清理及其它紧急事项的处理。

5.2.4第四组:应急抢救组(11人)负责伤员及重要物资的抢救。

6.处理程序

6.1报警

事故现场—无论何人何时发现化学品存储容器或装置发生大量泄漏、着火、爆炸事故,应立即通知保安人员、当值班长或上级领导,保安或当值班长在接到报警后应立即前往事故现场查看同时通知安全专员,在安全专员不能及时到场的情况下,当值班长为主要安全专员并在第一时间判断是否需要启动报警电铃,报警电铃一启动应立即根据应急预案流程开展应急处理。

6.2泄漏处理

6.2.1小量泄漏:

如发现小量的稀释剂、油墨等液体化学品容器发生泄漏或在使用和运输过程中不慎泄漏,设备因检修或故障发生漏液等情况,则应及时通知相关岗位人员、当值班长或安全专员,相关岗位人员在做应急处理时尽可能将溢漏液体收集在专用的容器内,准备好相应的吸水材料(如干净的抹布、海绵、沙土等),待大部分泄漏积液回装容器后,立即用沙土或其它吸水材料吸收残液,防止化学液体流入土壤或排水管道,此类泄漏事故无需启动报警电铃。

如发现小量的固体化学类原材料散落(如:乙烯类原材料)则应及时通知相关岗位人员、当值班长或安全专员,相关岗位人员应及时回装散落的原材料,并清理清洁地面,尽可能的减少残留物质留存土壤或进入排水管道,此类泄漏事故无需启动报警电铃。

6.2.2大量泄漏:

如在危险品存放处发现大量液体化学品泄漏(比如:危险品仓库和生产车间临时存放点有多桶稀释剂或油墨等化学品发生泄漏,危废仓库废液容器发生大量泄漏等)则应及时通知保安、当值班长和安全专员,安全专员判断是否需要启动报警电铃,若发生火灾或爆炸的可能性较小的情况下,应竭力开展应急处理措施,如危废仓库的废液容器发生泄漏,首先应疏散临近的其他人员,采取隔离措施防止不知情人员进入,然后用海绵或抹布尽量覆盖泄漏区域和泄漏口,降低废液挥发可能引起的火灾概率,同时根据泄漏口的大小及其形状,准备好相应的堵漏材料(如软木塞、橡皮塞、粘合剂等),堵漏工作就绪后,立即用堵漏材料堵漏,泄漏在消防堤内的大量积液应用防爆泵转移至其他专用废液器内。此类事故若发生火灾和爆炸的可能性较小或泄漏化学品的挥发气味能有效散发,则不需要启动报警电铃,反之则必须启动报警电铃,开展应急预案处理流程。

6.3着火或爆炸处理

6.3.1小量着火:

立即组织临近人员采用灭火器灭火(注:公司现有的灭火器多为干粉灭火器,可用于一般性的火灾,包括油类、电气类),灭火后,确认不再复燃,立即采取小量泄漏处理方法处理。

6.3.2大量着火(火灾)或爆炸:

立即启动报警电铃,并开展此应急预案处理流程。

7.紧急疏散

7.1当泄漏事故可能对公司内、外人员构成威胁时,由指挥部负责治安和交通指挥,对事故救援无关人员及可能威胁到附近居民以及相邻的危险化学品进行紧急疏散。

7.2应急疏散组通知各岗位人员迅速撤离,撤离时应对人员进行清点,若有未撤离的人员,应做好防护后到现场作搜寻。

7.3非事故现场人员的疏散,由应急指挥组下达疏散撤离的指令,按指定的路线进行撤离。

7.4周边区域单位、居民人员疏散,由公司应急救援疏散组人员通知周边区域各单位、各村庄及公司生活区居民按指示的路线进行疏散。

7.5应急救援人员的撤离,公司应急救援人员在发现事故现场出现危险状况时(如贮罐将要爆炸等),应由现场指挥部下达紧急撤离命令,撤离到指定的区域,同时要将撤离的报告马上报告到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

7.6紧急疏散时应主意:

7.6.1应向上风方向转移,明确专人引导和护送疏散人员到安全区,并在疏散或撤离的路线上设立哨位,指明方向。

7.6.2不要在低洼处滞留。

7.6.3要查清是否有人留在污染区与着火区。

7.6.4疏散时,被疏散人员严禁驾驶车辆及骑摩托车。

8.抢险、救援及控制措施

8.1抢险、救援,为确保事故伤害不扩大化,所有抢险救援人员,必须按规定戴好呼吸器、穿好防护服,所使用的工具为防爆工具,在抢险救援时,不得独自行动,作业时严格执行公司的安全管理规定,并高度警觉,服从现场救援指挥部的指令。

8.2应急救援队伍的调度由现场救援指挥部统一领导、指挥。

8.3为防止事故扩大,应加大喷洒水量,增大沙土、等吸收入残液的物质使用量,同时将情况上报区主管部门请求增援,事故扩大后,根据实际情况重新核定危险浓度区,并相应调整疏散人员的范围。

9.受伤人员的救治

9.1事故现场出现人员受伤,由义务消防队抢救组人员按受伤情况进行分类抢救,现场抢救后,重者立即送市人民医院治疗。

9.2现场救治方法

9.2.1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衣着,用肥皂水及大量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9.2.2眼睛接触:立即翻开上下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min,就医。

9.2.3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及心脏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摩术。就医。

10.现场保护和洗消

10.1现场保护

由应急指挥组负责,公司应急救援的消防队到达现场后,负责现场的保护工作,以便调查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为预防和制定防护措施提供第一手资料。

11.应急救援保障

11.1内部保障

11.1.1应急救援人员名单(附件一)

11.1.2应急救援指挥图(附件二)

11.1.3应急救援实施流程图(附件三)

11.1.4应急疏散线路及消防设施配置图(附件四)

11.1.5化学品MSDS文件及现场管理

11.1.6应急救援器材

(1)灭火器材:4kg干粉灭火器341只、2kg干粉灭火器40个、二氧化碳灭火器8只、手推式二氧化碳1只、室内消火栓38处,室外消火栓3处

(2)防护器材:防毒面具7套、备用防毒口罩20只

11.2保障制度

11.2.1责任制度

公司根据各部门实情制定有安全生产责任制,在安全责任制的基础上公司与部门经理、部门经理与主管、主管与班组层层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书,并且与每位员工签订安全生产承诺书。

11.2.2值班制度

公司实行翻班工作时,白天由安全专员担当主要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夜间的安全生产主要管理人由值班长担当。

11.2.3培训制度

公司建立了新入厂职工三级安全教育培训制度、转岗人员培训制度、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制度以及日常安全教育制度。

11.2.4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

对相关部门现场主管进行危险源识别的培训,对重大危险源实行了监控。

11.2.5安全检查制度

包括现场检查及消防物资、应急救援器材的检查、维护和保养。

11.2.6培训演练制度

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预案每年3月份结合消防应急预案组织一次专题培训,每年11月份结合消防演习组织一次全面演练。

12.附加说明

12.1预案编写依据

根据2004年4月8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签发的《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导则(单位版)》

12.2预案指导原则和救援方针

在预案的编制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安全第一,以人为本”的理念,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时优先保护人的安全。作为岗位人员,救援人员必须做到处事不乱,应按预案要求尽可能地采取有效措施,若不能消除和阻止事故扩大,应采取正常的逃生方法进行撤离,并迅速将险情上报,等待救援。

本预案作为应急救援的计划方案,采取预防为主,常备不懈,高效协调的方针,同时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持续改进,使之更符合救援要求。

12.3夜间预案的启用

夜间发生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人员在到达现场之前,临时由夜间值班保安和生产车间当值班长按应急救援预案组织指挥事故处理和落实抢险救援任务。应急救援现场指挥部人员到达现场后,按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进行处理。

篇5:化学品泄漏安全处理规程

1.目的:危险化学品的泄漏,容易发生中毒或转化为火灾爆炸事故。因此泄漏处理要及时、得当,可避免重大事故的发生。

2.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公司所有存放、使用化学品区域的化学品泄露处理。

3.主要内容:

3.1漏处理注意事项:

3.1.1进入现场人员必须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器具(手套、防毒口罩、防毒面具等)。

3.1.2如果泄漏物化学品是易燃易爆的,应严禁火种。应及时扑灭任何明火及任何其它形式的热源、火源、电源,以降低发生火灾爆炸危险性。

3.1.3应急处理时严禁单独行动,要有监护人,必要时用水枪喷淋水雾掩护。

3.1.4应从上风处接近现场,车间内应打开所有的排风、通风设备,严禁盲目进入。

3.1.5泄漏源控制如果有可能的话,可通过控制化学品的溢出或泄漏来消除化学品的进一步扩散。

3.2泄漏包装物的控制

3.2.1如果化学品为液体,泄漏到地面上时会四处蔓延扩散,难以收集处理为此需要筑堤进行堵截。修筑围堤是控制地面上的液体泄漏物最常用的收容方法。

3.2.2处置时尽可能将泄漏部位转向上,移至安全区域再进行处置。

3.2.3通常可采取转移物料、钉木楔、注射密封胶等方法处理。在公司内可采用铁锤将大小和形状合适的木楔钉入泄漏孔内堵塞的方法。

3.3地面上泄漏物处置的控制

3.3.1.在车间及厂内原料、产品的泄漏应采用环形围堤的方法进行堵截,即用消防沙或滑石粉等将泄漏包装物的周边环形围起来,防止泄漏物的扩散。

3.3.2利用围堤拦截泄漏物的关键除了泄漏物本身的特性外,就是确定修筑围堤的地面面积的大小,保证有足够空间将泄漏物围堵在修好的围堤内。

3.3.3如果泄漏物是易燃物,操作时要特别注意避免发生火灾。对于发生在水沟边的液体泄漏时,应及将水沟两端堵住,防止物料沿明沟外流。沟内的液体可回收到车间的废溶剂回收桶内,地面的泄漏物采用吸附的方式进行收集。

3.4吸附:

3.4.1当泄漏量较小时,可采用公司内及车间内现有的消防沙进行吸附。必要时可用车间内生产使用的原料滑石粉等材料进行吸附。

3.4.2吸附后的废弃物应集中收集,集中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