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斜井提升运输跑车事故防范措施 - 制度大全
职责大全 导航

煤矿斜井提升运输跑车事故防范措施

编辑:制度大全2019-04-21

一、常见的跑车事故类型与危害

1常见的类型:

①钢丝绳断裂跑车

②连接件断裂跑车

③矿车底盘槽钢断裂跑车

④连接销窜出脱钩跑车

⑤制动装置不良引起跑车

⑥工作人员的操作失误造成的跑车

2跑车事故的危害

①造成人员伤亡,直接威胁工作的生命安全。

②造成经济损失,除了可能造成车辆、轨道、巷道的损坏外,还可能撞坏电源主线路、风路、水管等重要设施,可能导致矿井生产中断,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③易引发大的灾害事故,产生明火,引发瓦斯、煤尘爆炸事故。

3跑车事故原因

①把钩工工作人员违章操作:在斜井串车提升运输中,摘挂工作人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违章极易引起跑车。

②绞车司机误操作或业务不熟练:绞车司机误操作或业务不熟练造成斜井串车提升跑车事故有A绞车操作工在操作时,制动时度动力矩太大,容易引起断绳跑车;B有时矿车掉道而绞车操作工不能及时发现还硬拉,把钢丝绳拉断引起跑车;C在下放重物时绞车司机违反操作规程,在电动机不给电的情况下放飞车,造成带绳跑车。

③钢丝绳断裂造成跑车:钢丝绳检查不到位,钢丝绳在安全系数达不到要求的情况下使用矿车在运行中,因出现意外事故受力稍大,绞车把提升钢丝绳拉断造成跑车事故的发生。

④绞车制动装置不良引起跑车:由于制动装置故障引起制动力矩不足,刹不住车而跑车;由于对保险制动力矩过大,造成冲击断绳跑车。

⑤防跑车装置失效:有些矿井根本就没有设置防跑车装置,有些矿井虽设置了‘一坡三挡’,但平时没有专人维护,定期试验而失去作用,结果在车辆跑车时起不到防护作用,使串车一跑到底。

⑥安全管理混乱:有些矿井对提升运输缺乏安全管理意识,不制定规章制度,有的矿井虽制定了规章制度,但不落实,造成操作人员思想麻痹、安全意识薄弱。

4预防措施

①开展技术培训,提高技术素质:对各岗位的职工应分期分批的进行技术培训、学习,使他们了解所担工种相关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性能技术特征与操作中的安全规定,以提高业务素质与操作水平,使他们持证上岗,严禁无证操作。严格岗位责任制,增强工人的责任心,作为绞车司机在开车前要详细做好各项检查,特别是制动装置要灵活可靠,在操作时松闸与紧闸要平稳过度,运行中密切注意钢丝绳的运行情况,出现异常应立即停车。作为信号把钩工,在开车前,必须详细检查各车的装载和连接情况,严禁超挂、超重提升。

②加强生产设备管理;加强设备的技术管理,定期检查检修各环节设备,保持处于完好状态,对钢丝绳、提升钩头、保险绳和连接装置等,每班都要认真检查其完好情况,发现有严重断裂、断股、锈蚀,现象要立即更换,以防断绳后跑车事故的发生。

③完善斜井提升中的各种安全保护装置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A在倾斜井巷内安设能够将运行中断绳、脱钩的车辆阻止住的跑车防护装置;

B在各车场安设能够防止带绳车辆误入非法运行车场或区段的阻车器。

C在上部平车场入口安设能够控制车辆进入摘挂钩地点的阻车器。

D在上部平车场接近变坡点处,安设能够阻止未连接的车辆滑入斜巷的阻车器。

E在变坡点下方略大于1列车长度的地点,设置能够防止未连挂的车辆继续往下跑车的挡车栏。

F在各车场安设甩车时能发出警号的信号装置。

上述挡车装置必须经常关闭,放车时方准打开,兼作行驶人车的倾斜井巷,在提升人员时,倾斜井巷中的挡车装置和跑车防护装置必须是常开状态,并可靠地锁住。

G斜井提升时,严禁蹬钩、行人。

篇2:煤矿职业病危害防治措施规程

一、目的:

为了贯彻执行《职业病防治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7号《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等政策、法规和规定,保障职工在生产过程中的职业健康安全,提高经济效益,结合我公司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措施。

二、适用范围:

公司从事高温、有毒、粉尘、噪声、电气焊操作等作业时均应执行本措施。

三、防治方针:

本措施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为指导思想,积极主动的引导公司的各项职业病危害防护工作的展开。

四、职业危害种类:

根据公司的生产和现场的具体情况确定的职业危害为五大类:

1、生产性粉尘的危害:在生产岗位有大量的粉尘产生,长期吸入直接影响职工的身体健康。

2、焊接作业产生的金属烟雾危害:在焊接作业时可产生多种有害烟雾物质,如电气焊时使用锰焊条,除可以产生锰尘外,还可以产生锰烟、氟化物,臭氧及一氧化碳,长期吸入可导致电气工人尘肺及慢性中毒。

3、生产性噪声和局部振动危害:生产岗位的机械设备都可能产生较强的噪声和局部的振动,长期接触噪声可损害职工的听力,严重时可造成噪声性耳聋,长期接触振动能损害手的功能,严重时可导致手臂振动病。

4、高温作业:长期的高温作业可引起人体水电解质紊乱,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可造成人体虚脱,昏迷甚至休克,易造成意外事故。

5、氮氧化物、碳氧化物、硫化氢等有毒有害物质的危害。氮氧化物与水结合会转化成硝酸和硝酸盐,增加慢性咽炎、支气管哮喘、眼部发病率。碳氧化物主要是指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会使人中毒,甚至造成死亡。硫化氢中毒表现为畏光、流泪、眼刺痛、异物感、流涕、鼻及咽喉灼热感等症状。

五、防护措施:

1、各部门要以预防为主为方针,实行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宣传教育,提高全员职业病危害防治素质,普及预防知识,开展群众性的防治工作。

2、加强职业病危害防治教育培训。注重职工上岗前和岗中职业病危害防治知识培训,普及职业卫生知识,不断提高职工的职业卫生水平,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章和操作规程,正确使用、维护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防护用品。

3、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组织体系和责任制。建立健全职业危害防治管理机构,配备专职管理人员,负责职业危害防治日常管理工作。公司成立职业病危害防治领导小组,负责公司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防治的组织领导工作。公司经理为第一责任人,其他各部门、岗位按《公司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防治管理制度》要求,对本部门、本岗位职业病防治工作负责。

4、加强个体防护,确保员工身心健康。由于煤矿井下作业的特殊性,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粉尘和一些有毒有害气体,严重的威胁着广大职工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各相关单位要按AQ1051-2008标准和《从业人员防护用品配备发放和使用管理制度》要求,建立《公司职业病危害个体防护用品发放台账》,加强个体防护用品的使用管理。

5、加强现场监测,及时发现危害因素。为了控制作业环境中的温度、一氧化碳和瓦斯气体等对人体的危害,通风区对监控系统进行合理布置,对井下各区域进行连续监控,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6、建立综合防尘制度,完善综合防尘体系建设。一是建立了完善的防尘洒水系统。按要求对巷道定期进行清扫和冲洗。特别对容易积尘的巷道、运输转载点等每班进行冲洗灭尘。二是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安装防尘设施,并对使用情况进行跟踪落实。三是加强对采掘工作面防尘管理,并严格执行湿式打眼、放炮喷雾、开机开水等管理制度,有效降低了粉尘浓度,确保防尘设施全部能正常、有效运行。四是加强通风管理,确保供风充足。

7、噪声防护措施。优先选用噪声小的设备,减少噪声危害。一是在购进设备选型时优先选用噪声小的设备。二是保持设备的经常性完好,发挥设备本身的消音降噪功能,如果设备发生故障,噪音指标超过国家环保标准时,要立即进行检修,减少机械老化带来的噪声。三是控制噪声的传播,采用隔音、吸音设备设施减少噪声危害。四是工作人员配备切实有效的劳动保护用品。

8、有毒有害气体防护措施。电气焊作业场所加强机械通风,以降低现场浓度,尽量采用低尘低毒焊条或无锰焊条,为了保护眼睛不受电弧的伤害,焊接时必须使用镶有特制防护眼睛片的面罩。为防止弧光灼伤皮肤,焊工必须穿好工作服,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品。

井下实施爆破后,为防止氮氧化物中毒,局部通风机风筒出风口距工作面的距离不得大于5m。加强通风增加工作面的风量,及时排除炮烟。人员进入工作面进行作业前,必须把工作面的炮烟吹散稀释,并在工作面洒水。爆破时,人员必须撤到新鲜风流中,并在回风侧挂警戒牌。

工作面采空区应及时予以封闭,设立警示牌,需要进入时,必须首先进行有害气体检查,确认安全后方可进入;需要进入闲置时间较长的巷道进行作业的,必须先通风、后作业。盲道或废弃巷道应及时予以密闭或用栅栏隔断,并设立警示牌。

9、高温防护措施。一是在高温季节来临时,准备好职工的防暑降温用品和物资。二是加强工作现场温度监测,采掘工作面的空气温度不得超过26℃,机电设备硐室的空气温度不得超过30℃;当空气温度超过上述要求时,必须缩短超温地点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并给予高温保健待遇。采掘工作面的空气温度超过30℃、机电设备硐室的空气温度超过34℃时,必须停止作业。三是局部热害严重的工作面应采用移动式制冷机组进行局部降温,非空调措施无法达到作业环境标准温度的,应采用空调降温。

10、各相关单位要健全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及其台账。职业危害防护设施配备齐全有效,要求各种防护设施完好,有定期维护记录。

11、加强管理,对职业病危害重要部位,悬挂警示牌、告知牌、公告牌。标识牌板应载明职业危害因素的种类、产生的后果、预防和应急处理措施。产生职业危害的施工地点的醒目位置公布操作规程,操作人员必须按照《公司职业危害岗位操作规程》要求执行。

12、委托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对公司井上下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评价。并将检测结果予于公布。

13、健全职业卫生档案,以保证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有效控制。

14、每年公司制定职业病危害防治管理工作计划及实施方案,以加强对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的管理,提高职业病危害防治的水平,切实保障全体职工在劳动过程中的健康与安全。

15、健全职业健康监护档案,保护员工健康及相关权益。档案包括劳动者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职业健康监护以及劳动者职业史、既往病史和职业病接触史等内容。

16、完善劳动合同,落实职业病危害预告知制度。签订劳动合同时,要在合同中载明可能产生的职业危害因素的种类、危害程度、危害后果、防护措施和相关职业病防治、待遇等条款。

17、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确保劳动者依法享受工伤社会保险。

18、加强全员监护,普及职业健康检查。按上级管理规定对接触职业危害作业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告知劳动者本人。

19、保障职业病危害防治经费投入。职业病危害防治管理经费纳入安全费用预算,包括预防和治理职业危害、防护设施配置与维护、个人防护用品配置、职业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职业健康监护、职业危害防治培训、职业病病人诊断等费用。职业病防治工作所需的费用按《煤炭生产安全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中“其他与安全生产直接相关的费用”中列支。

20、落实《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确保一旦发生急性职业危害事故,能做到行动迅速,救治及时,把灾害降到最低限度。

21、开展群众性劳动保护方面的监督检查活动。工会和职工代表应对企业违反职业危害防治相关管理规定的行为进行监督,对安全健康方面的隐患问题建立跟踪监督整改档案。

22、本措施自发布之日起执行。对违反本措施而造成职业病事故的,将追究主要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并作出相关处罚。

2014年1月18日

篇3:煤矿顶板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方案

1事故特征

1.1事故危险性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

顶板灾害有时也称为围岩垮塌,通常包括冒顶、片帮、地板鼓起和冲击地压危害等,其危害的发生,主要取决于围岩力学性质和采取的围岩控制措施,以及顶板管理措施的有效性。顶板灾害是煤矿多发生性事故。矿井顶板事故会引起大面积来压,造成工作面岩石垮落,片帮冒顶,支架和设备损坏,人员伤亡。也可能造成有毒有害气体喷出,引发爆炸和燃烧继发事故。

1.2顶板事故易发生的地点

冒顶灾害事故多发生在采煤工作面、掘进工作面、巷道维修处和其他地点。在地质构造复杂顶板管理困难的地区,如断层带、褶曲带、冲刷带、裂隙发育带、陷落拄附近是矿井顶板事故易发生的地点。

?1、2014年采掘生产范围:

(1)采煤:1609、2608、1612;

(2)掘进:1612、2612、2616工作面的准备工程。

(3)开拓:重点保证中三采区三条下山以及+1345m水平巷道系统贯穿和变电所、泵房、水仓等相应工程。

?2、可能发生冒顶事故的地方有:

(1)煤层受地质构造影响较大,顶板破碎或底板松软、支护困难或不及时支护,易造成冒顶。

(2)6中煤层煤层厚度大,与上部6上煤层间距小(形成复合型顶板),支护困难或不及时易冒顶。

(3)掘进工作面遇地质构造或软岩时,也有冒顶的可能性发生。

(4)维修巷道时,因顶板破碎支护不及时或支护质量差,造成冒顶事故。

2014年顶板管理的重点头面有:各采煤工作面、岩巷掘进及巷道维修。

1.3事故可能出现的季节

冒顶事故季节性不明显,一般在年末、雨季和节日,因为人的心理因素影响,违章行为可能增加,造成事故可能性较大。

1.4事故前可能出现的预兆

1、大面积冒顶的主要预兆

(1)顶板的预兆

1)顶板连续发出断裂声,有时发出闷雷声,这是由于顶板断裂造成的。在顶板突然来压和工作面总支撑力较低时,工作面顶板下沉量会突然增加,顶板沿煤帮方向会出现裂隙,原有裂隙张大,甚至产生台阶下沉。

2)顶板大面积来压时,在破碎顶板处连续掉碴,岩粉末下落,岩尘飞扬。如完整顶板有顶煤时,煤和顶板离层脱落。

3)在伪顶和假顶下,有大量的煤屑和碎矸石下落卷起尘雾。

4)当顶板比较坚硬时或初次放顶后,采空区内的顶板有时较大面积不垮落。为了预报采空区顶板活动情况,在采空区沿倾斜方向每隔20至30米留一根木顶柱,砍去2/3缺口作为信号柱,当顶板来压时,信号柱被压弯折断,发出响声。

(2)煤帮的预兆

1)由于冒顶前顶板压力增大,工作面及周围巷道煤帮受压增高,造成煤质变酥,片帮增多。

2)在工作中使用电钻打眼比平时省力。

3)采煤机工作用电负荷减少等。

(3)支架的预兆

1)使用木支架时,支架大量被压坏或折断,并发出响声;使用金属支柱时,耳朵贴在柱体上,可听见支柱受压后发出的声音。

2)当顶板压力继续增加时,活柱迅速下缩。连续发出"咯咯"的声音;若工作面留有底煤或顶板较软、破碎时,支架有插底及钻顶现象。

3)工作面使用铰接顶梁时,在顶板冲击压力的作用下,有"飞楔"现象,即楔子被挤出或弹出。

(4)瓦斯及淋水的预兆

在含瓦斯煤层,瓦斯涌出量突然增加;有淋水的顶板淋水量增加。

2、局部冒顶的预兆

(1)响声。木支柱发生劈裂声,紧接着出现折梁断柱现象;金属支柱的活柱急速下降(或下缩),也发出很大的声响;有时还能听到采空区内顶板发生断裂时的闷雷声。

(2)掉碴。顶板严重破裂时,折梁断柱现象增加,继而出现顶板掉碴现象,掉碴越多,说明顶板压力越大。

(3)煤壁片帮。冒顶前片帮煤比平时增多。

(4)裂缝。当顶板裂缝加宽加深时,就有可能发生冒顶。

(5)漏顶。因背顶不严或支架不牢出现的漏顶现象,如不能及时处理,当顶板岩石继续冒落时,就会出现没有声响信号的大冒顶。

(6)顶板出现离层。顶板快要冒落时,常出现顶板离层现象,要用敲帮问顶的办法判断,即操作人员站在安全地点,用长钢杆先捅掉破碎的煤和岩石后,再用斧、镐或钢杆敲打顶板,如果声音清脆,则表明顶板完好;如果顶板发出"空空"的响声,说明上下岩层之间已经离层。当离层很厚时,则不好辨认,这时要用震动问顶法,用左手按住顶板,右手用工具敲击,如果左手感到轻微震动,则顶板发生离层,要立即加强支护。

(7)在含瓦斯煤层中,瓦斯涌出量突然增大。

(8)有淋水的工作面,淋水量有明显的增加。

2应急组织与职责

发生事故后,现场跟班干部和班组长要立即组织现场人员进行自救和互救,同时要立即向矿总调度室汇报,总调度要按照应急程序和有关规定快速逐级上报,应急救援指挥部立即投入的工作,迅速开展抢险救援等工作。

现场应急处置区队、班组及部室等基层单位应急组织机构和关键岗位在自救互救、避灾和人员撤离中的作用十分重要。基层应急组织机为:

2.1部室应急组织和职责

?部室应急组织是矿应急指挥部领导下的二级组织,负责与本部室业务相关的应急工作,各部室要成立应急小组,其组成是:

1.应急小组:

组?长:殷建国

副组长:李万方、陈建平

成?员:王鹏伟、李仁义、任战杰、晋寂照、孙雪阳、欧声东、张晓恒、赵亮、冯志贤等

2.职责:

全面负责与部业务相关的应急管理工作。参与本部业务相关的矿应急预案的编制、承担本科业务相关的自救、互救和避灾等现场应急处置方案的制定。指导有关区队、作业、班组、岗位和个人预案中相关部分的编制。负责本科业务相关的应急工程方案的编制和相关安全措施制定,提供相关的资料和图件。事故发生后按照救援指挥部的命令,负责应急工程的组织实施。

协助相关部门组织应急宣传、培训或演练。配合有关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参与事故灾害分析、救援总结报告及整改措施的编制,完成上级单位交办的其他应急工作。

2.2区队应急组织和职责

区队应急组织是矿应急指挥部领导下的二级组织,负责与本区队业务相关的应急工作,各区队要成立应急小组,其组成是:

(一)应急小组:

1.掘进一队

组?长:张英

副组长:技术队长

成?员:各跟班队长、技术员

2、综掘队

组?长:龙忠喜

副组长:技术队长

成?员:各跟班队长、技术员

3、开拓二队

组?长:刘黎

副组长:技术队长

成?员:各跟班队长、技术员

4、巷修队

组?长:李伟

副组长:技术队长

成?员:各跟班队长、技术员

5、综采一队

组?长:位文全

副组长:技术队长

成员:各跟班队长、技术员

6、综采二队

组长:臧培

副组长:技术队长

成?员:各跟班队长、技术员

(二)职责:

全面负责本队(区)应急管理工作、承担负责本队(区)事故灾害"预防预警"措施的落实,负责本队(区)发生灾害事故时自救、互救和避灾等现场应急处置的职责。负责组织编制本队(区)"作业预案"、及本队关键岗位和个人预案的编制。负责本队应急宣传、培训或演练的组织。配合相关部门进行伤亡人员善后和安抚工作,配合有关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处理,完成上级单位交办的其他应急工作。

2.3班组应急组织与职责

班组应急组织是区队应急小组领导下的最基层应急组织,负责与班组作业相关的应急工作,各班组要成立应急小组,其组成是:

(一)应急小组:

1、掘进一队

组?长:张英

副组长:技术队长、各跟班队长、技术员

成?员:各班组长

2、综掘队

组?长:龙忠喜

副组长:技术队长、各跟班队长、技术员

成?员:各班组长

3、开拓二队

组?长:刘黎

副组长:技术队长、各跟班队长、技术员

成?员:各班组长

4、巷修队

组?长:李伟

副组长:技术队长、各跟班队长、技术员

成?员:各班组长

5、综采一队

组?长:位文全?

副组长:技术队长、各跟班队长、技术员

成?员:各班组长

6、综采二队

组长:臧培

副组长:技术队长、各跟班队长、技术员

成?员:各班组长

(二)职责:

承担全班组应急管理工作、负责班组事故灾害"预防预警"措施的落实,负责本班组发生灾害事故时自救、互救和避灾等现场应急处置的职责。负责本队应急宣传、培训或演练的组织。配合相关部门进行伤亡人员善后和安抚工作,配合有关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处理,完成区队交办的其他应急工作。

2.4关键岗位及个人应急职责

关键岗位及个人是在区队管理下,班组领导下的重要作业工种,除按照岗位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外,还要承担与本岗位对应的应急职责:

1.承担隐患排查、发现事故预兆和第一时间报告的职责。

2.承担协助跟班区队长、班组长进行应急处置的职责。

3.承担协助跟班区队长、班组长进行自救互救和避灾的职责。

3矿井顶板事故应急处置

3.1顶板事故应急处理基本程序

发生顶板事故后,现场人员迅速撤离灾区,立即向矿调度室报告。当调度室接到事故的汇报后,按如下应急程序处置:

1.当发生局部顶板事故,由跟班区队长或班长负责处置并报告值班矿长,值班矿长负责组织处理。对于局部顶板事故,现场班区队长、班长有第一次直接处置权,可先处置后汇报。

2.当发生大面积顶板事故时要立即启动应急措施:必须立即撤出灾区人员、进行自救互救同时按应急预案规定的顺序通知矿长、总工程师等有关人员,立即向上级单位报告(独立煤矿要立即向政府相关部门报告),召请矿山救援大队和医疗救治单位,应急救援指挥部立即投入工作,派遣侦查小分队进行灾情侦察、人员救治,进行灾害的初步评估,根据灾情制定救援方案,救援队现场抢险救灾直至灾情消除、恢复正常生产。

3.2顶板事故现场处置措施

3.2.1自救互救

(1)迅速撤退到安全地点。当发现冒顶征兆,而当时又难以采取措施防止顶板冒落时,要迅速离开危险区,撤退到安全地点。

(2)遇险时要靠煤帮贴身站立或到木垛处避灾。当发生冒顶来不及撤退到安全地点时,应靠煤帮贴身站立避灾,但要注意煤壁片帮伤人;如靠近木垛时,也可撤至木垛处避灾。

(3)遇险后立即发出呼救信号。冒顶对人员的伤害是砸伤、掩埋或隔堵。冒落基本稳定后,如被困地点有电话,遭险人员应立即电话汇报情况。否则,遇险人员应立即采用呼叫、敲打(不要敲打对自己有威胁的支架、物料和岩块)等方法,发出有规律、不间断的呼救信号,以便营救人员了解灾情,组织力量进行抢救。

(4)遇险人员要积极开展自救和互救:

1)事故发生后,遇险人员要听从跟班区队长、班组长和有经验的职工指挥,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积极开展自救和互救。

2)被煤矸、物料等埋压的人员,不要惊慌失措,在条件不允许时切忌采用猛烈挣扎的办法脱险,以免造成事故的扩大。

3)未受伤和受轻伤人员,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设法营救被掩埋人员,并尽可能脱离险区或转移到较安全地点等待救援。

4)矿工互救时,应暂停向冒落区附近的机电设备供电,以防抢救时人员触电。

5)营救被埋压人员时,要首先检查和维护好冒落点及其附近的设施,以保障营救人员在救援时的安全,并有畅通、安全的退路。

6)冒落范围不大时,如果遇险人员被大矸石压住,可用液压千斤顶等工具把大块岩石支起,再将遇险人员救出,切忌生拉硬拽。

7)如果顶板沿煤壁冒落,矸石块度比较破碎,遇险人员又靠近煤壁位置时,可沿煤壁由冒落区从外向里掏小洞,架设梯形棚子(靠冒落区的一帮必须用木板背好,防止漏矸石),边支护边掏洞,直到把遇险人员救出。

8)如遇险人员位置靠近放顶区,可沿放顶区由外向里掏小洞,架设梯形棚子,木板背帮背顶;或用撞楔法,在撞楔保护下边支护边掏洞,把遇险人员救出。

9)分层开采的工作面发生冒顶,底板是煤层,遇险人员的位置在金属网或荆条假顶下面时,可沿底板煤层掏小洞,边支护边掏洞,接近遇险者后将其救出。

10)如果底板是岩石,遇险者位置在金属网或荆条假顶下面时,可沿煤壁掏小洞接近遇险人员,然后再视现场情况采取措施(如用风镐在底板中掏小洞等)到达遇险人员处将其救出。

11)如果工作面上下出口同时冒落,或工作面中部冒落范围很大,把人堵在中间,采用掏小洞和撞楔法处理时间长、不安全时,可采用沿煤层重开切眼的方法处理和救人。

(5)被隔堵人员要积极配合外部的营救工作

1)遇险人员要正视已发生的灾难,切忌惊慌失措。应迅速组织起来,听从灾区中跟班区队长、班组长和有经验的老工人指挥,团结协作,尽量减少体力和隔堵区的氧气消耗,有计划地使用饮水、食物和矿灯等,做好较长时间避灾的准备。

2)如人员被困地点有电话,应立即用电话汇报灾情、遇险人员数和计划采取的避灾自救措施。或者采用敲击钢轨、管道和岩石等方法,发出有规律的呼救信号,并每隔一定时间敲击一次,不间断地发出信号,以便营救人员了解灾情、组织力量进行抢救。

3)维护加固冒落地点和人员躲避处的支架,并经常检查,以防止冒顶进一步扩大,保障被堵人员避灾时的安全。

4)如人员被困地点有压风管,应打开压风管输送新鲜空气,并稀释被隔堵空间的瓦斯含量,并要注意保暖。

5)如人员被困地点有避难硐室,应立即进入避难硐室,利用避难硐室内电话汇报灾情,并等待救援。

3.2.2现场救援具体措施

(1)冒落范围不大时,如有遇险人员被大矸石压住,可用液压千斤顶等工具把大块岩石支起后,再将遇险人员救出,切忌生拉硬拽。

(2)清理堵塞物时,要防止伤害遇险人员。在接近遇险人员附近时严禁用镐刨、锤砸等方法破煤(岩)块扒人。要首先清理遇险人员的口鼻堵塞物,畅通呼吸系统。

(3)抢险救援期间不得停井下压风,以供灾区人员呼吸。

(4)要注意给被抢救出的遇险人员保暖,要迅速转运至安全地点进行创伤检查。要及时在现场开展输氧和人工呼吸、止血、包扎等急救处理,危重伤员要尽快送医院急救。对长期困在井下的人员,不要用灯光照射眼睛,饮食要由现场医护人员决定。

(5)要做好灾区现场保护,除救人和处理险情紧急需要外,一般不得破坏现场。

3.2.3顶板冒落巷道的通风恢复

尽快组织恢复通风网路,在积极组织处理冒顶的同时,要充分预见冒顶区给通风工作造成的影响。无法尽快恢复通风时,利用压风管路向灾区人员供风。

处理冒顶事故的过程中,救援队始终要有专人检查瓦斯和观察顶板情况。如发现异常,立即撤出人员。

3.2.4抢救人员时清理堵塞物

清理堵塞物时,使用工具要小心,防止伤害遇险人员。遇有大块矸石、木柱、金属网、铁架等物压人时,可使用千斤顶、液压起重器、液压剪刀等工具进行处理,绝不可用镐刨、锤砸等方法扒人或破岩。

在抢救过程中,指挥部可视情请求上级抽调具有技术装备和有经验的骨干救援队伍紧急增援。

3.3现场报警基本要求及内容

3.3.1报警电话及联络方式

1.本矿报警电话表;

(见附表)

2.本矿领导及相关部门电话表;

(见附表)

3.上级应急管理单位及联系人电话表;

(见附表)

4.救援队伍联系电话表;

(见附表)

3.3.2事故报告的基本要求和内容

1、接警和事故报告基本要求

(1)在调度室设立事故报告接警专用电话:

调度电话:0857-7156054

行政电话:0857-7156298

(2)调度室是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承担接警、事故报告、信息分析职责。

(3)发生事故后,现场工作人员要立即向调度室汇报,汇报的内容包括发生的单位、时间、地点、事故类型、损伤情况和事故的简要经过。

(3)调度室接到事故汇报后,立即按照预案规定事故电话通知顺序通知各位领导和有关单位,通知受威胁地点的人员撤离。重特大事故要立即向上级单位报告事故情况。

2、事故报告的内容

(1)事故发生的单位、时间、地点事故类别;

(2)事故的简要经过、伤亡人数、伤害程度、涉及范围;

(3)事故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

(4)事故发生后已采取的措施及当前事故的抢险情况等,必要时附事故现场简图。

4处理顶板事故的注意事项

(1)佩戴自救器呼吸时感到稍有烫嘴,是正常现象不得取下口具和鼻夾,以防中毒。

(2)救援队员进入灾区探险或救人时一定要计算氧气消耗量,保证有足够的氧气返回。

(3)救援队员不可长时间在一氧化碳超过30mg/m3的环境下工作,防止中毒。

(4)要做好灾区现场保护,除救人和处理险情紧急需要,一般不得破坏现场。

(5)现场自救和互救应注意:

①首先对自己进行有效的自救。

②在互救前应了解现场顶板、气体、支护、电器设备等情况,确认无误后,方可实施互救工作。

③在互救时应按"三先三后"的原则进行互救处理。

④根据现场情况,在选择避灾地点时要充分考虑靠近压风管、水管和通信线路的地方,利用"三条线",提升生存能力。

(6)应急救援工作注意事项:

①救援队要提出书面侦查报告和救援报告。

②用书面形式记录救援的程序、执行的救援命令、各类检查表、专家书面报告等。

③救援人员的装备必须符合《矿山救援规程》要求。

④在救援过程中要注意次生灾害诱发的其他事故的发生,十分注意救援过程的事态控制,保护救援人员的生命安全。

(7)现场自救和互救应注意:

①首先对自己进行有效的自救。

②在互救前应了解现场顶板、气体、支护、电器设备等情况,确认无误后,方可实施互救工作。

③在互救时应按"三先三后"的原则进行互救处理。

④根据现场情况,在选择避灾地点时要充分考虑靠近压风管、水管和通信线路的地方,利用"三条线",提升生存能力。

(8)应急救援工作注意事项:

①救援队要提出书面侦查报告和救援报告。

②用书面形式记录救援的程序、执行的救援命令、各类检查表、专家书面报告等。

③救援人员的装备必须符合《矿山救援规程》要求。

④在救援过程中要注意次生灾害诱发的其他事故的发生,十分注意救援过程的事态控制,保护救援人员的生命安全。

5附录

5.1相关预案目录

5.2相关措施和规定

篇4:煤矿生产与顶板灾害防治措施

一、煤矿生产

(一)煤的形成

煤是由古代植物遗体变化而成的。在矿区煤层和顶底板岩层中经常见到植物枝叶等化石。煤的形成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1、泥炭化阶段

该阶段是由植物遗体变成泥炭的阶段。在古代泥炭沼泽中,植物生长十分茂盛。植物不断地繁殖、生长和死亡,其遗体倒在水中,被水淹没而隔绝了空气,不断聚积加厚;同时又不断分解、化合,形成了泥炭。

2、煤化阶段

该阶段是由泥炭变成褐煤的阶段。泥炭层形成以后,由于地壳下降,被泥沙等沉积物复盖掩埋,在压力和地热的作用下,泥炭层开始脱水、压紧,体积缩小,密度和硬度增加,碳含量逐渐增加,氧含量进一步减小,从而形成褐煤。

3、变质阶段

该阶段是由褐煤变成无烟煤的阶段。褐煤形成以后,如果地壳继续下沉,则在温度和压力更大的条件下,褐煤内部成份将进一步变化,最终变成了烟煤,烟煤继续变质就形成了无烟煤。

(二)煤的埋藏特征

1、煤层结构

根据煤层中有无夹石层,可把煤层分为简单和复杂结构两种。简单结构煤层不含夹石层;复杂结构煤层含夹石层。夹石层有的为一层,有的有多层,而且夹石层厚度也不一样。

2、煤层厚度

煤层厚度是指煤层顶底板之间的垂直距离。煤层厚度差别很大,从几厘米,到几十厘米,有的厚达几十米,甚至百余米。根据采煤方法的需要,将煤层厚度分为三类:

(1)薄煤层:煤层厚度小于1.30米。

(2)中厚煤层:煤层厚度在1.30-3.50米

(3)厚煤层:煤层厚度大于3.50米。

在生产工作中,习惯将厚度在6米以上煤层称为特厚煤层。

3、煤层倾角

煤层倾角是指煤层倾斜面相对水平面的夹角。根据煤层倾角大小将煤层分为四类:

(1)近水平煤层:煤层倾角小于8度。

(2)缓倾斜煤层:煤层倾角在8-25度。

(3)倾斜煤层:煤层倾角在25-45度。

(4)急倾斜煤层:煤层倾角在于45度。

(三)煤层顶底板

位于煤层上面的岩层称为顶板,煤层下面的岩层称为底板。

煤层顶板自下而上分为伪顶、直接顶和基本顶;

煤层底板自上而下分为直接底和基本底。

煤层顶底板岩性及赋存条件与顶板安全管理关系十分密切。顶板破碎容易冒顶;顶板过于坚硬,放顶时不冒落,采煤工作面形成很大的压力,常常将工作面摧垮,使附近巷道塌冒,甚至造成矿毁人亡。对这些特殊的顶板必须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确保顶板安全。

(四)地质构造

煤层形成以后,由于受到地壳运动作用力的结果,使其形态发生变化,形成多种多样的地质构造。煤田地质构造主要有以下三大类。

1、单斜构造

单斜构造就是在一定范围内,煤层大致向同一方向倾斜。煤层倾斜的方向称为倾向;煤层倾斜面与水平面的交线方向称为走向。

2、褶皱构造

褶皱构造指的是煤层因受地壳运动的作用力,被挤成弯弯曲曲的状态,但仍保持完整性。其中每一个弯曲部分称为“褶皱构造”,褶曲又分为背斜和向斜。背斜指的是煤层向上凸起的褶曲;向斜指的是煤层向下?的褶曲。

3、断裂构造

断裂构造就是煤层因受地壳运动的作用力而遭到断裂,失去了原来的连续完整性。断裂构造又可分为裂隙和断层。

裂隙指的是断裂面两侧的煤层没有发生显著的错动。

断层指的是断裂面两侧的煤层已经发生了显著的错动。

断层对采掘安全影响极大。

断层根据断裂面两侧煤层错动的方向分为三种类型

(1)正断层: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

(2)逆断层:上盘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

(3)平移断层:两侧煤层沿断层面做水平移动。

(五)巷道掘进

为了开采地下煤炭,需要从地面向地下开掘一系列巷道通达煤层。巷道通达煤层以后,需要形成采煤工作面,才能对煤炭进行开采。开采出来的煤炭需要运到井底,然后由井底提升到地面。这些环节涉及到矿井一系列系统,如开拓系统、采煤系统、运输提升系统和通风系统、供电系统、防排水系统等。(详见掘进工艺)

(六)工作面回采

采煤的基本工序是:破煤、装煤、运煤、支护和回柱放顶。

由于使用的采煤工艺和支护设备不同,采煤工作面分为三种类型:

1、炮采工作面。指的是使用煤电钻打眼、放炮落煤、人工装煤的工作面。

2、普采工作面。指的是使用采煤机破煤和装煤的工作面。

3、综采工作面。指的是使用液压自移支架的工作面。其采煤工序为:割煤--降柱--移架--升柱--移溜,全部实现机械化作业。综采工作面安全好、产量高、效率高、消耗低,是实现煤炭工业发展和安全生产的重要技术途径之一。

二、顶板灾害防治

顶板事故是指:在井下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因为顶板意外冒落造成的人员伤亡、设备损坏和生产中止等事故。任何一个井下作业人员每时每刻都在和顶板打交道,疏忽了就要挨砸。

顶板事故是煤矿五大自然灾害之一。它的特点是:占全国煤矿事故总起数的比例和总死亡人数的比例最高;在特大事故中所占比例较小和一次死亡人数较少。据统计,2005年全国煤矿顶板事故起数占全国煤矿事故总起数的52.92%;顶板事故死亡人数占死亡总人数的33.33%;顶板事故一次死亡平均人数为1.13人。

(一)冒顶原因

井下采掘工作面发生冒顶的原因很多,也很复杂。但总的来说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

1、客观原因

(1)采煤过程中因围岩应力重新分布、采煤方法选择不当和巷道布置位置不合理,所需支承压力大于支护的支撑力,从而造成顶板垮落冒顶事故。

(2)工作面遇到突然出现的地质构造,在按章作业情况下,因设计时资料不全,也会发生冒顶现象。如采煤工作面出现小断层,工作中没有注意分析与观察,采取通常的支护方法往往发生冒顶事故。

2、主观原因

(1)采掘工作面规格质量低劣。作业时不坚持敲帮问顶,发现隐患不及时排除;控顶距离掌握不当;空顶作业;违章放炮;冒险回柱作业。

(2)管理不善。煤矿生产管理不同于其他行业,井下生产条件随时有所变化,生产管理者不深入现场,不带班作业,不严格按三大规程办事,盲目开采、违章指挥、纪律松驰等,常常会造成事故。

(二)冒顶预兆

(1)响声:顶板压力急剧增大时,支架或支柱下缩发生很大声响,有时还会出现顶板发生断裂的闷雷声(即煤炮、板炮)。

(2)掉碴:顶板严重破裂时,出现顶板掉碴现象,掉碴越多,说明顶板压力越大。

(3)片帮:冒顶前,煤壁所承受的支承压力增加,煤变松软,片帮煤比平时增多,甚至还有煤的压出和突出。

(4)裂隙:一旦出现新的裂隙或裂隙加宽加深时,就有冒顶的可能。

(5)漏顶:破碎的伪顶或直接顶,在大面积冒落以前,有时会因背顶不严或支架不牢出现漏顶现象。漏顶后,支架棚梁托空,支架松动,当岩石继续冒落时,就会出现大面积冒顶事故。

(6)脱层:顶板将要冒落时,往往出现顶板脱层现象,采用敲帮问顶法不容易发现,当基本顶冒落时,则将发生没有预兆的大面积冒顶或切顶。

(三)采煤工作面顶板灾害防治

按照发生冒顶事故的力学原因分析,可将采煤工作面顶板灾害分为三大类。它们的防治措施也不相同。

1、坚硬顶板压垮型冒顶

坚硬顶板压垮型冒顶是指采空区内大面积悬露的坚硬顶板在短时间内突然塌落,将工作面压垮而造成的大型顶板事故。

坚硬顶板压垮型冒顶事故的预防措施是:改变顶板岩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及减小顶板悬露面积,加强工作面支护。

(1)顶板高压注水。从工作面平巷向顶板打深孔,进行高压注水,通过顶板注水可以弱化顶板和扩大岩体中的裂隙及弱面,使顶板岩石强度显著降低。

(2)强制放顶。采用爆破方法人为地将顶板切断,控制顶板悬露和冒落面积,减弱顶板冒落时对工作面产生的冲击力。爆破时主要在工作面内向放顶线处进行钻孔,也有的在工作面上下平巷内向顶板钻孔。

(3)加强支护。在工作面加打木垛、抬棚、戗柱等特殊支护,加密支柱等。或选择工作阻力大的液压自移支架。

2、破碎顶板漏垮型冒顶

在采煤工作面某个地点由于支护失效而发生局部漏冒,破碎顶板就有可能从该处开始沿工作面往上全部漏完,造成支架失稳,导致漏垮型冒顶事故。

破碎顶板漏垮型冒顶事故的预防措施是:首先要求支护完整,不致出现顶板局部漏洞;若出现局部漏洞;立即加以堵塞,以防其进一步扩大。

(1)选用合适的支柱,使工作面支护系统有足够的支撑力和可缩性。

(2)顶板必须插严背实。

(3)严禁因放炮、移输送机、回柱放顶和移绞车等工序撞、刮倒工作面基本支护,防止出现局部冒顶。

(4)一旦出现局部冒顶,即使是很小范围内的一个漏洞,也必须及时将其维护好,不再漏冒碎矸。

3、复合顶板摧垮型冒落

所谓复合顶板就是由下软上硬多层岩石组成的顶板。在工作面开采过程中,由于下部软岩下沉,与上部硬岩离层,支架处于失稳状态。一旦遇有外力作用,工作面支架因水平方向的推力而发生倾倒,造成摧垮型冒顶事故。

复合顶板摧垮型冒顶事故的预防措施是:

(1)在工作面上下平巷掘进时不要破坏其复合顶板,应托伪顶施工。

(2)工作面初次回采时不要向采空区侧前进。

(3)避免上下平巷与工作面斜交形成三角形。

(4)严禁仰斜开采。

(5)提高支柱的初撑力。

(6)用拉钩器将工作面支架上下连成一体。

(7)灵活地应用戗柱或戗棚,使它们迎着顶板岩层可能推移的方向支设。

(四)巷道顶板灾害防治

井下巷道常发生冒顶的部位有三处,冒顶原因和预防措施如下。

1、掘进工作面碛头冒顶事故的预防措施

掘进工作面碛头支架架设时间短,未压上劲,容易被爆破崩倒;人员作业经常在空顶条件下进行;同时受到地质构造变化影响,所以掘进碛头冒顶事故较多。

(1)根据掘进工作面顶板岩石性质,严格控制空顶距,坚持使用超前支护(前探梁)。

(2)严格执行敲帮问顶。

(3)在地质破碎带或层理裂隙发肓区等压力较大处要缩小棚距。

(4)合理布置炮眼和装药量,以防崩倒支架或崩冒顶板。

(5)在掘进碛头10米范围内采用金属拉杆或木拉条把棚子连成一体,必要时还须打中柱以抵抗顶板突然来压和爆破冲击。

2、巷道交叉处冒顶事故的预防措施

巷道交叉处控顶面积大,支护复杂,是预防巷道冒顶的重点部位。

(1)开岔口应尽量避开原来巷道冒顶范围、废弃巷道和硐室。

(2)必须在开口抬棚支设稳定后,再拆除原巷道棚腿。

(3)注意选用抬棚材料的质量与规格,保证其强度。

(4)当开口处围岩尖角被压坏时,应及时采取加强抬棚稳定性措施。

(5)抬棚上顶空洞必须堵塞严实,空洞高度较大时必须码木垛接顶。在码木垛时,作业人员应站在安全地点,并设专人看安全。

3、锚杆支护巷道冒顶事故的预防措施

锚杆支护巷道发生冒顶事故,除地质因素外,主要是由于锚杆支护的锚固力不足所造成的。提高锚杆的锚固力的措施有:

(1)合理选择锚杆间、排距。

(2)科学选择锚杆支护材料。

(3)提高锚杆支护施工质量。

(五)冒顶处理

1、冒顶处理的一般原则

在处理冒顶时,首先必须注意防止冒顶范围继续扩大,确保抢救人员自身安全,做到“五先五后”

(1)先外后里。先检查冒落带以外5米范围内支架的完整性,有问题先处理。如巷道一段范围冒顶,坚持先处理外面的,再逐渐向里处理。

(2)先支后拆。更换巷道支护时,先加打临时支护或架设新支架,再拆除原有支架。

(3)先上后下。处理倾斜巷道冒顶事故时,应该由上端向下端进行,以防矸石、物料滚落和支架歪倒砸人。

(4)先近后远。一条巷道内多处冒顶时,必须先处理离安全出口较近的一处,再向前处理离安全出口较远的一处。

(5)先顶后帮。在处理顺序上,必须注意先维护、支撑好顶板,再护好两帮,确保抢救人员的安全。

2、冒顶处理的方案

(1)全断面处理,即整巷法或一次成巷法。当冒顶范围不大,垮落矸石块较小时可采取全断面处理方案。这时,沿冒顶范围的两端,由外向里,一次架设的新棚子与原棚子断面基本一致。它的优点是可避免多次松动原已破碎的顶板,缺点是进度较慢。

(2)小断面处理。如果顶板冒落的矸石非常破碎,采取全断面处理方案不易通时,可沿煤壁在底部先刷出一条小巷,以此作为临时通风、运输和行人之用,然后再扩大为原断面永久支架。它的优点是处理冒顶进度快,缺点是需要二次支护。

(3)绕道处理。在冒顶范围很大、冒落高度很大和顶板岩石极不稳定的条件下,采用(1)和(2)两种处理方案相当困难、危险时,可采用开补绕道,然后由绕道向冒落带进行处理的方案。

3、冒顶处理的特殊施工方法

冒顶处理要根据冒顶的范围、冒顶高度、顶板岩性和当时当地的采掘设备等因素而确定最佳施工方法。

(1)撞楔法。当冒落范围内仍在冒落顶板岩石,或者一动顶板碎矸就止不住地往下流,应该采取撞楔法。撞楔法是交预先制定的楔棍(铁或木)用力撞进冒落的碎矸中,抢救人员在撞楔保护下清除煤矸等物,然后进行支架。

(2)探板法。在冒顶范围不大,顶板没有冒落且矸石暂时停止下落时可采用探板法。这时先观察顶板,加固冒落带附近的支架,然后探木板,木板上方的空隙要背严。在木板保护下清除煤矸等物。

(3)木垛法。当冒落高度较大、原支架基本完整和冒落范围内顶板比较稳定,不再继续冒落矸石时,可采用木垛法。这时在原支架上方码放木料,直至接顶。码木垛时要注意顶要接实背好,防止掉矸,并抵住冒落周边,以防止片帮掉矸。

(4)搭凉棚法。当冒顶高度不大,顶板岩石不再继续冒落、冒顶范围又不大时,可用采搭凉棚法。这时用5-8根长木料搭在冒落区两端完好的支架上,抢救人员在凉棚保护下进行清理煤矸、架棚等工作,架好棚子后,再在凉棚上用木料把顶板接实。

?

篇5:谈谈煤矿水害防治措施

水害是煤矿五大灾害之一,在煤矿生产建设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水害的威胁。水害轻者会增加煤矿企业负担,影响经济效益;重者则会直接危害职工生命安全和给企业财产造成损失。结合这次煤矿主要负责人安全资格培训学习心得,并与自己实践中掌握的经验相联系,对煤矿水害进行分析,且浅谈水害防治之策。

首先我们应了解和掌握矿井水害的水源有哪些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是地表水。江、河、湖、海、水库、池塘和降水,都可能通过某种通道(井巷入口、旧钻孔、地面裂隙等),流入井下,酿成水灾。二是地下水。指含水层与断层水。井田地质中的流砂层、砾岩层以及石灰岩溶洞等,都是含水丰富的含水层。当井巷穿过这些含水层时,就有发生水害的危险。断层上下盘的岩层,通常都形成一个破碎带,易于积水,特别是当断层与含水层或地表水相沟通时,造成矿井水害的危险性更大。三是老空水。井下采空区或废弃的老窑及旧巷道积水,采掘工作面一旦与它们掘透,很短期时间内会有大量水涌出,造成重大水灾事故。四是生产水。矿井在生产建设过程中,需要大量用水,如水采、降尘、煤体注水、水砂充填、黄泥灌浆等,由于管理不善、排水设备发生故障、巷道冒落、排水不畅造成积水(泥)也会造成事故。

水害会给煤矿造成哪些影响及损失呢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①如果矿井排水系统不畅通,涌出任意流,巷道到处是泥水,必然恶化井下作业环境,不利于文明生产;②由于矿井水的影响,可能造成顶板淋水,使巷道内空气的温度增加,影响工人身体健康;③在生产建设过程中,矿井水量愈大,安装排水设备和排水用电费用就愈高,这不仅增加原煤成本,也给企业管理工作增加了一定难度;④矿井水的存在,对金属设备、钢轨和金属支架等,将会产生腐蚀作用,缩短生产设备的使用寿命;⑤矿井水量一旦超过排水能力或突然涌水,轻者会导致矿井井巷或采区被淹,造成停产停工;重者会导致矿毁人亡;⑥由于矿井受到水的威胁,有时就需留设保安防水煤柱,这必然会影响煤炭资源的合理开采和充分利用,有的甚至难以开采。

结合矿井水害的水源及其危害,发生矿井水害的根本原因则是水文地质情况不清,设计不当,措施不力和管理不善所致。具体原因我认为不外乎以下几种情况:①地面防洪、防水措施不当,或对防洪设施管理不善,雨季时山洪由井筒或塌陷裂缝大量涌入井下,造成水灾。②水文地质情况不清,井巷接近老窑积水区、充水断层、陷落柱、强含水层以及打开隔离煤柱时,未执行探放水制度,盲目施工或者虽然进行了探水,但由于措施不严密,从而造成淹井事故。③对积水巷道位置测量错误或资料遗漏、不准,误使新掘巷道与之打通,或是掘进巷道偏离探水孔控制的范围。④防水隔离煤(岩)柱尺寸不够,或是乱采乱掘,将其破坏造成水害。⑤井巷位置设计不合理,接近含水层等水源,施工后在矿山的压力和水压共同作用下,发生顶底板透水事故。⑥管理不善,井下无防水闸门或者虽然有而未及时关闭。有的水闸门、水闸墙质量低劣,大量漏水。⑦排水设备能力不足或机电事故影响而造成淹井;有的水仓不清理,水泵不维修,透水时起不到排水作用。⑧排水设备缓冲的应急保护工程设施不够或失效。如泵房和水仓的连接通没设置控制闸门,或控制闸门失效;泵房通到井筒的斜巷出口,达不到高出泵房地面7米以上的要求。透水时,泵房被淹,丧失矿井排水能力而淹井。?

井下透水前是有预兆的,当我们发现下面预兆现象后应立即提高警惕,认真判断分析,采取得力措施,防水害防患于未然。

㈠挂红。水中含有铁的氧化物,在水压作用下,通过煤(岩)裂隙时,附着在裂隙表面,出现暗红色水锈。

㈡挂汗。水在水压作用下,通过煤层裂隙在煤岩壁上凝结成水珠,此时巷道接近积水区。但有时空气中的水份遇到低温煤块也会挂汗,这是一种假象。所以,遇到挂汗时,要辨别真伪,其辨别方法是剥去一薄层,观察新暴露面是否也有潮气,若有则是透水先兆。

㈢煤壁变冷。工作面接近大量积水时,气温骤冷,煤壁发冷,人一进去就有阴冷的感觉,时间愈长就愈感到阴凉。但受地热影响较大的矿井,地下水温高,当掘进工作面接近时,温度反而升高。

㈣出现雾气。当巷道温度很高时,积水渗到煤壁后引起蒸发而形成雾气。

㈤水叫。井下高压积水向裂缝挤压与两壁发生摩擦而发出“嘶嘶”的叫声,说明已很接近积水区。若是煤巷掘进,则透水即将发生,这时必须立即发生警报,撤出所有受水威胁人员。

㈥顶板淋水加大。

㈦顶板来压,底板鼓起。

㈧水色发深,有臭味。老空水含铁质变成红色,酸度大,水味发涩。断层水呈黄色,水无涩味而发甜。溶洞水大多在石灰岩中遇到,水呈黄色或灰色,有时带有臭味,有时也出现挂红。冲积层水水色发黄,往往夹有砂子,开始时水小,以后逐渐增大。

㈨工作面有害气体增加,积水区向外散发出瓦斯、二氧化碳和硫化氢等有害气体。

㈩裂隙出现渗水,如果出水清净,则离积水区尚远;若出水浑浊,则离积水区已近。

当发现上述预兆时,必须停止作业,判断清楚,报告矿调度室。如果情况危急,必须立即发出警报,撤出所有受水威胁地点的人员。

煤矿生产建设活动是地下作业,煤矿地质、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非常复杂,在很多情况下,由于多勘探手段和现有认识能力限制,对水害水源,尤其地下含水条件掌握不够清楚,因此无法保障没有水害威胁。所有我们必须依照《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探放水原则,对疑问区采取探水措施,按照情况将水放出来,消除水害威胁,安全进行采掘作业。实践中,应结合地表水和地下水实际,采取“防、堵、疏、排、截”综合防治水措施,切实整理排除水害对矿井的危害。

我煤矿现为基建矿井,为资源整合后生产能力改扩建,整合前原小煤矿规模小、条件差、掘进开采不规范已有许多年,建设施工中难免要遇到或接近老空水,积水区等,单靠探放水来保证安全是不够的,我认为必须在掘进施工期间采取如下安全措施加强防范:①掘进巷道坡度不准起伏不平,以免低处水流不畅通,有影响相关作业或截堵施工人员的危险;②上山方向的水害威胁未消除或正在探水时,为保证下山工作人员安全,应暂停其工作,等水害威胁消除后再继续工作;③探到老空并已放水的掘进工作面,如果不能马上与老空掘透而在几天后再掘进时,应重打2-3个检查孔,以免原有的钻孔坍塌堵塞而重新积水,切不可贸然掘进;④若需掘进探水巷道,其断面不宜过大,以缩小多压面积,同时应有两个安全出口,用于通风,流水和撤人。一般情况下应双巷掘进,必要时在联络巷之间开掘躲避硐室。探水巷道必须严格掌握巷道掘进方向,沿着探水孔的中心线掘进,以免造成超前距和帮距缩小而遭遇老空透水。如因地质变化必须偏离时,应进行补充钻探或采取其它措施予以补救;⑤大部分积水已经放出,还应注意盲巷老空积水或因断层的隔离而形成的孤立积水区;⑥合理选择巷道掘进的爆破方法,在探水眼严密掩护下,且保持前距和帮距时,可以采取多打眼、少装药、放小炮的方法,以利于保持煤体的稳定性;⑦严格执行“三不装药”制度,即炮眼或掘进工作面有出水征兆不装药,掘进工作面支架不平或空顶距超过规定时不装药;⑧为了预防探放水以后又重新积水造成事故,上山巷道或坡度大的穿层斜石门掘进接近老空放炮时,应将所有人员撤到联络巷或下部平巷;⑨掘进打眼沿钎杆向外流水时,应停止工作,不准拔出或摇晃钎杆,要设法固定,并向矿调度室汇报,听侯处理;⑩老空放水后允许恢复掘进时,还必须注意:当掘进到离老空3-5米处应先打2-3个检查孔进行一次再检查,只有证实积水确已放净后方可揭露老空。揭露老空时,要先由小断面从放水孔上方与老空打透,还要注意处理瓦斯,硫化氢等有害气体;11在受水威胁地区施工的所有人员,都必须熟悉避灾路线,懂得突水后的急救知识。12掘进中各班(组)长必须在掘进工作面交接班,交接允许掘进剩余的距离,严禁超越;13掘到批准位置时,其最后0.5米应停止放炮,用手镐采齐迎头,以利于下次探水时,安全套管不致安设在被炮震松的煤岩层内。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