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意外停电安全技术措施 - 制度大全
职责大全 导航

煤矿意外停电安全技术措施

编辑:制度大全2019-04-20

为确保供电系统顺利运行,保护人身生命和财产不受损失,一旦发生意外停电,将采取下列措施:

1、发生不明原因停电时,须提及时向调度室和有关领导汇报。

2、任何人员不得私自决定送电。

3、工作人员接到消息后,及时查明原因,关闭开关,并挂有“有人工作,禁止送电”的禁示牌。开关必须打到“0”位。

4、工作人员检查时用与电源电压相适应的验电笔对设备进行验电,确认设备无电。

5、调度室及时通知井下工作人员有序升井,并通知专人打开风门实施自然通风。

6、停电后,井下工作人员升井顺序按照职工优先、干部断后的原则,职工首先升井,安检、调度、带班领导最后上井的顺序,确保安全无误。

7、机电队及时开启备用75KW柴油发电机组发电,及时开启提风机主扇,确保井下通风和地面通讯不间断。

8、查明原因后,可正常供电时,通知调度和有关领导。送电以前应进行下列工作:

(1)检查工作质量是否合乎要求,相序有无改变,设备上有无遗留下来的工具和材料。

(2)检查局扇和开关附近20米以内的瓦斯浓度,瓦斯浓度在1%以下时,然后逐级送电(排放瓦斯另行编制措施)。

(3)与各用电工作面和机电负责人、瓦检员取得联系,不得随意送电。

(4)由工作人员摘除警示牌,停电和送电必须是同一个人。

9、送电后检查各用电工作面的用电情况有无异常并向调度汇报。

10、如遇紧急情况或严重威胁设备或人身安全时,可不经上级许可,先拉设备的电源开关,事后立即向上级汇报。

11、发电机投入和倒闸操作:

当10kv电源停电时首先将变电所内的所有馈电开关柜闭锁,高低压进线柜隔离必须加隔离极和警示板,防止误操作将电源节入高压柜和10kv供电线路。

㈠停电倒闸:

①低压馈电柜的空气开关式自动开关拉下,然后隔离拉开及关闭,〈逐一操作〉

②压进线柜隔离必须加隔离板。

③高压侧变压器柜:a、先停真空开关b、停下隔离c、停上隔离(遂一操作止进线柜)。

④线柜进线隔离必须加设隔离板。

⑤有操作检查无误后方可操作启动发电机备用电源

㈡动发电机组:

①启动发电机组时首先检查发电机馈电开关必须在分闸状态,启动后,发电机组要空机运行2-3分钟注意观察各个仪表是否正常待正常后方可开操作

②倒闸:a、先合机组馈电开关b、联系开关c、合负荷柜隔离?d、合空气开关。

㈢恢复10kv送电时倒闸操作如下:

①a、通知调度室先停止运行设备

b、停负荷馈电开关的空气开关,然后拉下隔离。

c、停联系开关并悬挂警示牌

d、停发电机馈电开关,并悬挂警示牌,停发电机组

②恢复10kv供电,合闸前检查一次操作及二次主受的操作均把是否在停闸位置

a、进线距:先将隔离板取下,(1)合下隔离(2)合上隔离(3)合真空开关

b、压器馈电柜,(1)合上隔离(2)合下隔离(3)合真空开关(逐个操作)。

注:操作上述高压时必须有机电班长现场指挥,操作人员必须带绝缘手套,穿绝缘靴。

③送低压进线隔离,送自动开关逐个操作。

④操作完毕后通知调度室,恢复正常供电。

12、未尽事宜按照《煤矿安全规程》中的相关规定执行。

篇2:煤矿风硐使用电焊机安全技术措施

安全技术措施

(一)、电焊机操作安全技术措施

1、操作者必须具有基本的电工知识,熟悉电焊机性能结构和掌握防止触电的方法,以及触电的急救方法。

2、在打开电焊机开关前,必须详细检查各接线是否牢固可靠,是否有绝缘损坏、短路、接触不良等现象,电焊钳是否完整无缺。

3、所有焊接设备,包括电焊机及其它金属设备,均应装有可靠的接地线。

4、焊接前清理附近周围5米范围之内杂物,易燃易爆物品。

5、电焊机要放置在易散热的地方,其温度不得超过70℃。

6、当电焊设备通电时,不得触摸导电部分。

7、进行焊接时,电焊工必须带电焊面罩,应用专用的玻璃镜,在焊接时不准随意拿开焊帽,以免伤眼。

8、电焊设备的装设、转动、检查和修理,必须在切断电源的情况下进行。

9、工作时,电缆、电线的敷设避免车辆或其他物器压在上面。

10、工作时不许将绝缘电线搭在人身上,或踏在脚下。

11、焊接完毕后,清理场地,洒水熄灭带火星的杂物,必须等60分钟后,方可撤人,随时观察周围的火星,并及时采取措施。

12、电焊工工作结束后,必须把电源切断,机电工及时将电焊机电源从接线开关上卸下,做到人撤电撤,同时将电焊机回收地面。

(二)、一通三防管理

1、由通风队配置1名专职瓦检员对施工地点前后及开关附近20米内的瓦斯浓度进行检测,当施工地点空气中瓦斯浓度达到0.5%时必须立即停止作业,切断电源,撤出人员。

2、用φ50mm胶管将水接到施工地点,并保持有20米的余管,施工时每隔30分钟对施工地点进行一次洒水工作,将带火星的杂物及时熄灭,同时将焊接的物件冷却。

3、施工地点配备两台完好的灭火器。

4、每次焊接作业10分钟时,应停止2-3分钟,待空气流动将有害气体稀释后方可继续作业。

5、电焊工必须佩戴便携式瓦斯报警仪,当瓦斯浓度超限时,必须立即停止作业,撤出人员,待查出原因处理好后方可继续作业。

(三)、其他要求

1、必须有领导在现场指挥施工,分工明确,严禁闲杂人员在施工现场逗留。

2、各施工人员应随时注意施工地点的环境变化情况,发现险情立即通知他人并及时采取措施。

3、瓦检员必须认真负责,发现问题及时通知所有施工人员。

4、现场施工工作结束后,将工作场所打扫干净,确认无问题时,方可下班。

篇3:煤矿井下落煤作业防尘措施

在炮采或风镐采煤工作面,落煤生成的煤尘很大,除采用预湿煤体的防尘措施外,还必须在落煤作业时采取多种防尘措施,这些措施是:

(1)用水电钻进行湿式打眼。使用中空麻花钻杆及湿式煤钻头,供水压力一般为0.2~1.0兆帕,供水量5~7升/分,使排出的煤粉成糊状。采煤工作面应具备水电钻的供水系统。

(2)放炮使用水炮泥。每个炮眼可装入1~2个水炮泥,可分别放在炸药的两端或采用外封式集中置于孔口一端,然后用炮泥封满。

(3)放炮喷雾。放炮前用水冲洗煤帮,放炮后出煤前再冲洗一次,并洒湿落煤的表面。放炮时应打开工作面内及上出口设置的水幕喷雾,降尘。

(4)人工攉煤的防尘。在出煤过程中边出煤边洒水,减少煤尘的飞扬。在支柱的移设中,外注式单体液压支柱撤柱时排出的废乳化液也可湿润浮煤。

(5)采煤面所有刮板运输机的转载点均可设置喷雾装置,减少由转载产生大量飞尘。

(6)采用湿式风镐落煤。在普通风镐机体上增加供水系统,用自动控制阀门使风镐在工作时才有水喷出,喷嘴指向钎头及时捕集破煤时产生的煤尘,降尘率可达70%以上。

(7)在急倾斜煤层可采用长炮眼水封爆破进行落煤,炮眼沿倾斜全长布置,装药后向孔内注满水,然后封孔爆破,可有效降低煤尘、瓦斯量,放一次炮崩落一个循环进度的煤体,煤炭可自溜运出。

篇4:煤矿预防水灾事故安全措施

1、加强水情水害预报,严格执行探放水措施。

⑴地测科必须将矿井地面及井上、下所有已知或可能的含水区域编录上图。

⑵在已知或可能的含水区域附近开采或掘进前,地测科必须根据编录情况提前发出水情水害预报,并及时观测开采或掘进过程中的涌水情况。

⑶在已知或可能的含水区域附近掘进时,设计科必须根据地测科的预测预报,留出足够的防水煤柱,在生产和施工过程中,必须采取可靠的防、排水措施。

⑷在已知或可能的含水区域附近开采或掘进时,地测科必须根据实际涌水情况定期进行水情水害预测预报。当涌水量增大时,应缩短预报周期。

⑸地测科应定期搜集整理矿井井下的日供水量(含灌浆水量)、排水量和各涌水地点的涌水量,认真分析并及时预报由于灌浆水造成的井下含水区域的水情。在已知或可能的含水区域附近开采或掘进时,地质科必须编制探放水设计,需提前疏干的水源,必须报矿领导批准后安排疏干。

⑹地测科必须定期观测地表积水和井下含水区域的水量变化,认真分析各含水体的水力关系,定期做出矿井水情水害预报,并根据矿井和施工地点水情实际情况予以验证,及时修正水情水害的相关参数,提高预报的准确性。

2、地测科每年必须编制防治水工作计划,并要在全矿贯彻实施。

3、受水害威胁的采掘工作面在开工前,要配备足够能力的排水设备,排水设备的能力必须经过机电动力中心计算选型,且经常检修,处于完好状态。

4、采区或区段掘进过程中必须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探后采”的探放水原则。

5、井下排水设备系统必须定期进行检查,每季度进行一次全面检修,确保设备完好,运转(倒替运转)正常。每年对井下主排水设备进行一次排水能力测试,确保排水能力达到规定要求。

6、矿每月至少进行一次防治水隐患排查,对矿井有可能发生水灾害地点都要排查到位,不留死角,对排查出来的隐患要立即整改,不能立即整改的要限期整改,隐患威胁到矿井安全生产时,必须立即停止生产。

7、生产技术中心要及时收集临近矿井的采掘工程施工情况,并将收集到的资料填绘到采掘工程平面图上,如果发现超井田边界生产现象,要立即向集团煤炭公司汇报。

8、大气降水可能通过地表塌陷裂隙流入回采工作面或采空区,因此严禁将矿井排水及地面生活污水排入采空区塌陷区,必须保持地面排水管沟畅通,并建立定期检查制度,保证地面水顺利排出矿区。通风队必须在雨季来临之前要填埋、压实地表所有塌陷裂隙,并建立起地表塌陷裂隙巡视、充填制度和台帐,有专人负责。

9、雨季来临之前,矿必须成立防汛领导小组,编制“雨季三防工作预案”,组织有关部门对井口、工房、住宅区、地表塌陷区进行认真检查,疏通地面排水沟,并配备足够的备用排水设备,以防突然发生不可预测的水害。

10、井下永久水仓在雨季来临之前必须清理,保证水仓的有效容量,定期对井下排水设备进行检修、联合试运转等工作,确保排水设施完好。

11、设有水沟的巷道,水沟必须定期清理,保持畅通。

12、机电队每月要对井下防水门进行定期检查,确保防水门灵敏、可靠。

13、依据2009年生产安排,下列地点特别注意安全,并要具备有效的防水力量和防水措施:

⑴Y555505、Y555506、Y888综采工作面生产时,必须配备满足工作面最大涌水量的水泵和排水管路,并要有专门的防治水设计。

⑵Y12采区北翼边界三条下山掘进工作面因受Y555505采动影响有水患威胁。必须经常观察Y555505采空区的涌水量情况,涌水量有增大趋势时必须及时通知有关部门采取切实可行的防治水措施。

篇5:煤矿井下电气设备防爆措施

一电气防爆的作用

防止电气设备在正常分合闸情况下产生的电火花引爆井下爆炸性混合物。

所谓防爆电气设备,即是把在井下爆炸性环境中使用的电气设备采取一定的安全措施(如隔爆外壳、本安电路),使其在运行中产生的电火花不引爆周围环境的爆炸性混合物。

防爆电气设备的设计、制造、检验必需符合国家标准“GB3836电气防爆标准”的要求。

二防爆设备的类型

共有十种类型。

其中主要采用隔爆型、本安型、增安型和特殊防爆型几种。

1、隔爆型——“d”

是矿井使用最为广泛的防爆电气设备。如井下使用的各种防爆开关、防爆电动机等。

其防爆原理:外壳同时具有“隔爆性.耐爆性”两个性能,以防止电火花引出壳外点燃爆炸性混合物)见图)。

防爆电气原理图:

隔爆性电气设备的关键在于外壳。

2、增安型——“e”。

防爆原理是:在设备的结构.制造等方面,采取一定的措施(如:井下使用的矿用变压器、蓄电池机车、矿灯等、等)提高安全程度,以达到电气防爆的要求。

主要措施有:

增大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

提高绝缘材料的等级;

加强导线的连接;

限制设备的温度等。

3、本质安全型——“i”

其防爆原理是:通过限制电路电火花的能量,使其在正常工作和规定的故障状态下产生的电火光不能点燃爆炸性混合物(见图)。

由于本安型电气设备的最大输出功率仅为25W,因此只能用于井下通讯信号、监控系统及仪器仪表。

本安型的关键在于电路。

4、特殊防爆型——“t”

即在增安型的基础上增加特殊的措施,如电机车.矿灯等。

三对防爆设备的要求

1、特殊要求

(1)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

目的:为避免井下电气设备由于绝缘降低而产生短路电弧.火花放电等现象。

见图:

如:380伏的电气间隙为8毫米;

127伏的电气间隙为6毫米;

6000伏的电气间隙为60毫米;

(2)防护等级“IP”

指设备防外物和防水的能力,用“IP”加数字表示,数字共有防水9级,防外物7级。

如:“IP53”——表示防水3级;防外物5级(即防尘)。

(3)类别

Ⅰ类——煤矿井下电气设备,用于有甲烷混合物的爆炸性环境;

Ⅱ类——工厂的防爆电器,用于除甲烷以外的其他爆炸性混合物环境

2、通用要求

按照“GB3836”防爆标准:

(1)防爆电器使用环境为-20度~40度;

(2)设备外壳符合防爆要求;

(3)紧固件是防爆电器的主要零件,包括螺栓螺母和弹簧垫;

(4)应设开盖断电连锁装置;

(5)导线穿管必须用绝缘材料;

(6)导线接线盒和接线端子必须符合要求;

(7)电缆引如装置必须有合格的密封装置;

(8)外壳内外必须有保护接地端子;

(9)所有防爆设备都应有铭牌标志:

总标志——E*

如:隔爆型电器的标志——E*dI

隔爆兼本安型电器的标志——E*ibI

铭牌上还应标有:防爆型式、类型、绝缘等级、温度、防爆合格证编号、煤安标志及出厂日期等等。

达不到以上要求的防爆电器不能用于井下。

四防爆电器设备的使用维护

1《煤矿安全规程》452条:防爆电气设备入井前,应检查其“产品合格证”、“防爆合格证”、“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及安全性能;检查合格并签发合格证后,方准下井。

2,矿井应成立防爆检查组,对井下防爆电器进行定期检查,杜绝电器失爆。

电器失爆的现象如下:

(1)隔爆外壳有裂纹、小洞、严重变形、严重锈蚀、开焊;

(2)隔爆外壳螺丝不全、松动、缺少、滑扣;

(3)隔爆接合面间隙超限、接合面划伤和斑点超限;

(4)电缆进线口胶圈不合格、无金属堵板;

(5)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过小达不到要求;

(6)两隔爆腔连通,造成压力重叠;

(7)开盖闭锁损坏变形失灵等。

3运行中要有专人管理防爆电器设备,应做到:

(1)爱护防爆电器,使之不受炮崩、水淋、埋压;

(2)经常性地对隔爆外壳的内外涂防锈漆防锈;

(3)井下潮湿,应每隔3~7天对隔爆接合面涂防锈油防锈;

为使隔爆接合面不锈,可进行磷化、镀鉻等防锈处理;

(4)凡出现失爆的电器,必须立即更换,严禁继续在井下使用。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