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缆管绞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 制度大全
职责大全 导航

成缆管绞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编辑:制度大全2019-04-17

1、开车前必须穿戴好劳动防护用品,仔细检查各传动部件是否灵活好用,各润滑点应润滑良好,安全防护罩应齐全。

2、使用电动葫芦吊运线盘,应遵守行车安全操作规程,检查上线的电葫芦吊是否整洁好用,钢丝绳是否磨损,限位有无失灵。

3、起吊线盘应挂牢,起吊人与固定线盘应相互配合好,弹簧拉销要插入轴槽中,两头轴杠挡铁要固定好,轴杠上轴套顶丝要上牢,线盘不得在轴上串动。

4、往绞笼上放线盘时,要考虑平衡,事先把绞笼制动住,防止绞笼滚动。

5、开车前人员要站在安全防护线外,在确认安全的情况下再开车,运转中注意设备是否正常,发现异常立即停车检查并排除。

6、设备运转中,禁止在压模架入口处及牵引轮前调整及挪动线芯。

7、经常检查托轮与绞盘滚边的接触情况,及时停车加润滑油。

8、设备上所有防护罩及其零件,不得随意拆卸。严禁在运转中擦拭设备。设备上不允许放工具和物品,以免卷入机器中造成事故。

9、上下收线盘时,应两人协同配合好,并注意通道上行人安全。

10、工作结束,断开电源,清扫场地。

篇2:密闭式混橡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1、上班前穿好工作服,戴好手套,口罩,扎紧袖口。

2、查阅交接班记录,阅读派工单,检查各运转部位有无杂物;检查全机的润滑系统是保持畅通,否则不能开车;检查设备有无故障,有故障不能开车;检查冷却系统是否满做工艺要求,否则不能开车;压缩空气不足不能开车。

3、冬季受冻的胶料不准投料,发现有烧焦的胶料不能投料,易燃材料不准投料。

4、各轴瓦温度太高或开出铜末来时,要立即停止投料,加油冲洗,但不准停车,并向有关领导报告,侧壁温度超过65℃时应停车。

5、发现混炼室内胶料烧焦时应立即卸料,并向班组长报告。

6、禁止将头和手伸进投料口。

7、停机后必须切断电源,水源,压缩空气,清扫机器和操作现场。

8、正常情况下,应严格遵守规定的装胶容量,加料顺序,混炼时间和排料温度,遇特殊情况,应报告工艺负责人,另外处理。

9、混炼护套胶后应塑炼,一般天然胶用于护套,方能混炼,白色绝缘胶或塑炼绝缘用生胶。

篇3:连续硫化机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1、上班前穿戴好劳动防护用品,检查机电设备运行情况,防护装置是否齐全和料口内有无杂物,检查冷却水和蒸汽情况,检查空压机压力和调节器是否正常,作好加油工作。

2、阅读派工单和交班记录,查阅工艺文件,检查所挤线芯和胶料。

3、机长要做好开车前的分工,各司其职,出线前机头要预热,装橡皮模子时模盖要旋紧。

4、硫化管在进汽前,要把管内积水放清,硫化管要定期检查,发现漏汽及时报告领导,进行停产检修。

5、加料时思想集中,防止脱料或超量进入料口,严禁戴手套。进料口发现杂物或胶块,严禁用手去拣,以防止手指扎进进料口内。

6、高压蒸汽在正常使用时压力表不得超过1.6Mpa。

7、开车前应先开电源,再开直流电机,严禁不按规定开车。

8、在正常生产时不得随意离开机器,有事离开时要相互关照,互相配合,上下步调一致。

9、发现线芯跳出导轮时,应降低车速,及时进行调整,防止滑入机器卡死。

10、正常生产发现断线时应先停车关汽放汽,等压力表指零位后找出原因,及时进行解决。

11、正常生产发现蒸汽波动时,应及时与锅炉房联系,并做好记录。

12、挤橡结束后要将螺筒和机头内的橡皮排清,关掉蒸汽,关掉电源,卸下机头,冬天要排除螺筒内的冷却水,清扫场地。

13、最后一班生产结束后要切断所有电源开关,关闭蒸汽,水等所有阀门,并打开回水阀。

篇4:干吸工段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1.干吸工段的主要任务是:1.1把净化工段送来的So2炉气用93%浓硫酸的吸水性吸收炉气中的水分至0.1g/m3以下送给转化工段;1.2把转化送入的SO3炉气用98%浓硫酸吸收后生产出合格硫酸;1.3把经二吸塔吸收后残留的部分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用碱液中和后达标排放。2.干吸工段工艺流程简介:

干燥塔转化风机一次转化二次转化一吸塔二吸塔尾吸塔炉气在干燥塔内被硫酸吸收水分后经转化主风机把气体经过换热后送给转化器,在器内触媒的催化作用下反应生成部分三氧化硫后通过第一吸收塔吸收后,还有部分二氧化硫又进入二次转化器内反应生成三氧化硫,经二吸塔的再次吸收生成成品硫酸。尾气部分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经尾吸塔在碱液的中和后达标排放。3、主要控制指标操作指标控制参数操作指标控制参数炉气酸雾≤5mg/m3进塔酸温50--55炉气水分≤0.1g/m3吸收循环酸浓98—98.7%吸收率>99.95%干燥塔循环酸浓92.5—93.5%碱液PH13---154、干吸工段主要设备一览表序号设备名称规格型号序号设备名称规格型号1干燥塔7循环池2一吸塔8成品酸泵3二吸塔9循环酸泵4酸冷却阳极保护器10尾气吸收塔5凉水塔11碱液循环泵6冷却水循环泵5、干吸岗位开停车操作程序5.1开车前的准备5.1.1准备98%的硫酸作为开车母酸;5.1.2准备PH在10左右的碱液做尾吸塔循环中和母液;5.1.2检查设备、阀门、管道、电器、仪表等使达到开车要求;5.1.3盘动运转设备,加润滑油后进行试运转并检查转向,一切正常后等待开车。5.2开车:5.2.1在转化岗位风机启动升温前2小时启动干燥酸泵;5.2.2在系统通气前2小时启动吸收酸泵;5.2.3在系统通气的同时启动碱液循环泵。5.3正常开车5.3.1巡回检查设备和管道以及循环水等运行情况,并根据化验室化验结果适时调节酸浓、酸温及尾吸碱液PH值;5.3.2注意调节稳定各循环酸槽液位;5.3.3往循环槽中加水时,必须细水长流,不允许突然猛加;5.3.4按时把成品酸送入成品酸罐,以免突然停电漫酸。5.3.5对尾吸循环液要定期测定PH值,发现循环液显酸性时要及时排污同时补充纯碱。5.4停车:5.4.1接到停车通知后,适当控制各循环酸槽液位和成品地下酸槽液位,防止停车后出现漫酸事故;5.4.2全关串酸阀、加水阀;5.4.3当转化岗位风机停止运转后方可停干燥、吸收酸循环泵及碱液循环泵。5.5紧急停车当循环酸泵出现故障、停水、漏酸时应立即通知班长后采取紧急停车;5.6长期停车5.6.1长期停车前应提前8小时提高干燥酸浓和吸收酸浓;5.6.2冬季长期停车时必须把冷却器内的酸全部放完以防冻结。5.6.3若因其它岗位故障需短期停车检修而本岗位又不检修,此时只关串酸阀、加水阀而不必停泵。6主要设备的操作程序6.1循环酸泵?6.1.1高温浓硫酸液下泵6.1.2开车前先手动盘车,关闭出口阀,启动电机后慢慢打开出口阀;6.1.3停车时先关闭出口阀,再停电机。6.2阳极保护管壳式酸冷却器恒电位仪的操作6.2.1恒电位仪的开车5.7.2.1启动循环酸泵,当酸冷却器充满酸后,方可开启恒电位仪;5.7.2.2恒电位仪正常工作后,除需要长时间停止生产外(三天以上),一般让恒电位仪继续工作。6.2.2恒电位仪的参数设定6.2.2.1冷却器的阳极保护参数已调整设定好,一般不要动。6.2.2.2干燥酸冷却器的设定参数为:控制电位给定值-200mv;控制电位低报警值-50mv;?控制电位高报警值-350mv;监控电位高报警值-550mv;5.7.2.5吸收酸冷却器的设定参数为:?控制电位给定值-300mv;控制电位低报警值-150mv;控制电位高报警值-450mv;监控电位高报警值-650mv。6.2.3恒电位仪的开车调节程序开恒电位仪:测量选择开关置“控制”,工作状态开关置“致钝”,电源开关置“准备”,监参测量开关置“监Ⅰ”,调节“控制调节电位器”,使控制显示略负于监参显示。例:监参显示为-50mv,则控制显示调节至-60mv~-80mv,然后电源开关置“工作”等约5-10秒钟后就会有电流输出,这时将测量选择开关置“保护”时,在控制显示上的数值应与置“控制”时的数值一致,则表示恒电位仪工作正常。然后缓慢调节控制调节电位器,在不要让电流大于25-30A的条件下,逐步使控制显示值移到所需设定的电位值(如干燥酸为-200mv,吸收酸为-300mv)。应当指出的是,这个过程的快慢与冷却器表面的钝化状态、酸浓、酸温有关,短则几分钟,长则几天。手动调节:在恒电位仪出现故障以至不能恒电位时,出现电流经常切断,反复报警,这时就只能进行手动操作,将工作状态开关置“手动”,调节“手动调节电位器”,使控制显示的数值为:干燥-150mv,吸收-250mv为宜(这时测量选择置“保护”),随着表面钝化膜的建立、完善,控制显示数值会负移,当移到干燥为-200mv,吸收为-300mv或更负,应调节电位器,减小给定电流,使显示分别为-200mv和-300mv或更负,由于是手动调节,应该经常调正给予的电流,保证控制显为-200mv或-300mv左右。干燥酸的浓度在开车后一个月,最好应保持稍微高些,以有利于酸侧钝化膜的加强和完善。冷却水不论夏天、冬天都要保证足够的流量和流速,以进口和出口水压差为0.03MPa左右为宜,这样不会造成泥沙在管内沉积,出口水温不应高于45℃,以防止管内结垢,循环冷却水化验的PH值要特别注意判断是否漏酸,若有漏酸发生则必须停车处理。经常检查阴极和参比电极的密封接头,检查螺栓是否松动、是否渗漏。7、阳极保护管壳式酸冷却器的维护与操作程序7.1装置首次开车,在硫酸20℃时,给酸冷却器实施恒电位,最大致钝电流约为0.35安培/米2,然后酸侧放入热硫酸,约80小时后,腐蚀电流降到0.l5安培/米2,此时就表明不锈钢表面完全钝化,已经形成了钝化膜。在装置停止阳极保护后不会被破坏,但略有削弱.因此,开车实施恒电位时,致钝电流和达到完全钝化需要的时间缩短了。7.2装置开车7.2.1冷却水7.2.1.1首先打开酸冷却的进水阀门和出水阀门,然后开冷却水泵。7.2.1.2为保证酸的有效冷却,冷却水的水压不低于O.20MPa。7.2.1.3定时分析进口和出口处冷却水的PH值和氯离子量,PH>6.5和C1一<200PPM即为正常。7.2.1.4冷却水无论采用直流或循环供水,其水量、水温和水质应符合原始设计条件。7.2.2循环酸7.2.2.1硫酸储槽中的循环酸浓度定在93%及98%硫酸。7.2.2.2打开干燥和吸收酸冷却器的进口和出口酸阀,然后启动93%及98%硫酸循环泵,开始酸的循环。7.2.3恒电位的操作7.2.3.1恒电位仪在使用前要经假负载试验(参见恒电位仪说明书),确认正常方可使用。7.2.3.2启动恒电位仪,按阳极保护给定参数进行曲调控。7.2.3.3装置开车时阳极保护参数的变化是钝化膜形成的过渡段电位仪所显示的保护参数逐渐稳定到保护电流。有时参数发生变动,可能是工艺操作条件波动造成,若操作条件没有发现变化就应该校正恒电位仪。7.3酸冷却器的停车及其处理停车有正常停车和事故停车,处理办法如下:7.3.1临时停车:7.3.1.1停车前恒电位系统正常,硫酸浓度和水质指标均在合格范围,这是正常停车。7.3.1.2不允许有任何水和水蒸汽进入酸侧,若无法保证这点,在停止循环酸泵后,立即关闭出酸口阀门和进酸口阀门。7.3.1.3在确认酸冷却器侧不漏,酸温度与室温相当时,关闭冷却水进口阀门。但在寒冷地区要注意停车时间不宜过长。7.3.1.4恒电位仪可一直工作。7.3.2长期停车使用该产品的硫酸生产厂,生产系统需停车十天以上,处理办法如下:7.3.2.1在硫酸循环泵停止运动后,立即关闭酸出口阀门和进酸口阀门。7.3.2.2当酸温与室温相当时,停止进水,关闭冷却水进口阀门,冬季应把冷却器里水排放干净。7.3.2.3每周分析一次酸冷却器里的硫酸浓度,任何情况下不得低于90%。?7.3.2.4冬季长期停车,为防止98%冻结,酸侧硫酸浓度保持在96%为宜,必要时排放。7.3.3停电停车:处理办法与临时停车相同。突然停车时,要关闭恒电位仪,并把酸冷却器中的冷却水排放空。7.3.4酸冷却器管子泄漏事故停车如下情况出现说明酸冷却器管子破损泄漏:?输出电流增大;控制电流不稳定;冷却水出口处的PH值比进口处的PH值低得多。A、一旦探测到酸冷却器本身泄漏,装置必须立即停车。首先关闭恒电位仪,再关闭进酸和出酸阀门。B、关闭冷却水进口阀和出水阀门,并打开两侧水箱下部排放口阀门,把冷却器内水放净。C、打开冷却器下部放酸阀门,将酸排空,对事故进行抢修。?7.3.5恒电位故障停车当恒电位仪出现故障后,会出现声光报警,控制电位很不稳定,处于失控状态,而这时硫酸浓度、温度及冷却水的参数正常。处理办法如下:A、关闭恒电位仪。?B、按临时停车处理办法进行处理。?C、参照《恒电位仪故障处理》进行检查修理。7.4阳极保护管壳式酸冷却器操作注意事项(1)?酸侧在生产运行中,硫酸的浓度和温度是阳极保护效果好坏的决定性参数,图4是酸温和酸浓度对不锈钢钝化的影响。正常操作安全区是随酸浓度减小要求酸温降低的。在生产运行中,只要遵守硫酸生产的工艺规范,就能得到满意的阳极保护效果和换热效果,并能延长装置的使用年限。因此,要特别注意造成酸浓度下降的原因,力求做到:A、严格控制酸浓在正常操作的范围内。B、停车期间(除管子漏酸外)检修时不必排放。C、长期停车时冷却器的处理。酸侧灌满98%硫酸,并关闭酸的进出口阀门。只有在冷却器,短时间检修时(如管子破裂等)才采用排空酸液的措施。(2)?水侧设备的可靠运行应保证足够的水量,注意水温长高,出口水温不得超过50℃,并注意水的压力降,稳定冷却水水质Cl-<200PPm及水硬度Ca<8.0毫克当量/升。输出电流是表示保护体的腐蚀程度,输出电流增大,原因是:A、酸温增高B、酸浓降低C、酸流量增大

?8、尾吸塔的操作程序8.1首次开车8.1.1检查溶解槽各阀门启闭状态情况后,先将全容积为11M3的溶解槽(直径¢=2500mm、高H=2200mm)放入10M3的清水,然后先启动搅拌装置,再往溶解槽内投加98.8%的NaCO3.根据所放入的10M3清水,按溶质:溶液等于浓度的定理。将碱液配制到20%的浓度作为吸收所用母液。(经计算:10M3的清水需投加2.5吨98.8%的NaCO3才能配制成20%浓度的母液。)8.1.2检查好尾吸塔各阀门启闭状态情况,将配制好并完全溶解的20%浓度的碱液(母液),启动液下泵将碱液打至尾吸塔,打完一槽,观察槽底剩余液位,经计算再配制第二槽碱液打至尾吸塔,观察尾吸塔玻璃管液位计液位,当液位达到2.3米左右,停止液下泵碱液输送。8.1.3按正常的离心泵启动顺序启动循环泵,调节循环泵出口阀门,观察循环泵电机电流(一般在50-60A),从而调节循环泵的循环量。8.2正常开车8.2.1按正常的离心泵启动顺序启动循环泵,调节循环泵出口阀门,观察循环泵电机电流(一般在50-70A),根据化验室所分析的脱硫效果,调节循环泵的循环淋洒量。8.2.2在尾吸装置运行过程中,经常观察尾吸塔上的玻璃管液位计液位及PH值在线检测仪,根据现场显示的PH测量值变化情况,及时补充配制好的20%浓度的碱液,从而将循环液的PH值控制在13以上。循环液位保持在合适位置(2米左右)8.3停车系统停车时,按正常的离心泵停车顺序停止循环泵。9、干吸工段操作注意事项9.1开车前应对本岗位所属设备及安全防护罩等进行认真检查,做好开车准备工作。9.2地下成品酸槽不能存酸过多,以防突然停电或酸泵故障而导致漫酸事故发生;9.3酸泵禁止空转,运转过程中必须随时观察液位;9.4设备检修或酸管检修时须先放完积酸,切断电源并挂警告牌后方可检修;9.5启动酸泵前必须确认检修完毕且人员离开现场后方可启动;9.6在冬季气温降到4℃以下时不宜生产98%酸,应降低成品酸浓到96%左右;9.7开冷却塔风扇时必须确认无人检修时方可启动。9.8生产过程中,加强巡回检查,严禁盲目操作;对酸泵操作时,应戴防护眼镜或防护面罩,必须熟悉各个阀门的作用和开关方向。9.9巡回检查应戴安全帽及防护眼镜,在循环酸槽、槽子上检查和观察液位,应注意站位及风向,尽可能不要站在槽顶筒体上,应站在槽顶的主架梁和专门的跳板上。9.10禁止对带压的酸管、酸泵设备进行修理或检修。9.11生产过程中,严格控制各槽液位,防止满槽漫液腐蚀设备,污染环境,增加污水处理负荷;同时,防止液位太低或抽空。9.12在系统和本岗位突然断电;循环冷却水和生产用水长时间断水;SO2风机突然停车等情况下,应采取措施进行紧急停车处理,并向值班长和有关领导报告。9.13排放酸、酸泥、碱液槽污泥时,应站在上风向,注意现场周围情况,防止酸、碱液飞溅到身上;若发生灼伤,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严重时立即送医院抢救治疗,及时通知值班长、调度室等有关部门和领导。9.14设备和酸管发生漏酸,应迅速将漏酸现场危及的其它物品转移到安全的地方,根据现场情况,关闭相关的阀门,断绝酸的来源或抽尽漏酸设备内的存酸;9.15用绳子或其它物品将漏酸现场拦起来并设立“硫酸危险”标志;9.16处理漏酸的人员要按规定穿戴好防酸衣裤、防护眼镜、安全帽、胶皮手套等防护用品;9.17对漏酸现场地面要用大量水冲洗,并进行中和处理后排放;若大量泄漏,必须围堤,用磷矿粉或石灰进行中和处理。10、干吸工段硫酸、二氧化硫、三氧化硫危害及预防处理措施10.1硫酸标识英文名:sulfuricacid分子式:H2SO4分子量:98.08危规号:81007UN编号:1830CAS号:7664-93-9危险性类别:第8.1类酸性腐蚀品理化性质外观与性状纯品为无色透明油状液体、无臭熔点:10.5℃相对密度(水=1):1.83相对密度(空气=1):3.4燃烧热(KJ/mol):无意义沸点:330.0℃溶解性:与水混溶临界温度:无资料饱和蒸气压(kPa):0.13(145.8℃)毒性及健康危害车间卫生标准中国MAC(mg/m3):2美国TLV-TWA(mg/m3):0.02前苏联MAC(mg/m3):0.03美国TLV-STEL:未制定标准侵入途径吸入、食入急性毒性:LD502140mg/kg(大鼠口径)LC50510mg/m3健康危害对皮肤、粘膜等组织有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蒸气或雾可引起结膜炎、结膜水肿、角膜混浊,以致失明引起呼吸道刺激,重者发生呼吸困难和肺水肿;高浓度引起喉痉挛或声门水肿而窒息死亡。口服后引起消化道烧伤以致溃疡形成;严重者可能有胃穿孔、腹膜炎、肾损害、休克等。皮肤灼伤轻者出现红斑、重者形成溃疡,愈后癍痕收缩影响功能,溅入眼内可造成灼伤,甚至角膜穿孔、全膜炎以至失明。慢性影响有:酸蚀症、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肺硬化。燃烧、爆炸危险性燃烧性:助燃闪点:无意义爆炸极限:无意义稳定性:稳定引燃温度(℃):无意义聚合危险:不聚合禁忌物碱类、碱金属、水、强还原剂、易燃或可燃物危险特性遇水大量放热,可发生沸溅。与易燃物(如苯)和可燃物(如糖、纤维素等)接触会发生剧烈反应,甚至引起燃烧。遇电石、高氯酸盐、雷酸盐、硝酸盐、苦味酸盐、金属粉末等猛烈反应,发生爆炸或燃烧。有强烈的腐蚀性和吸水性。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耐酸碱消防服。灭火剂:干粉、二氧化碳、砂土。避免水流冲击物品,以免遇水会放出大量热量发生喷溅而灼伤皮肤。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min。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min。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用水濑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防护措施工程控制密闭操作,注意通风。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烟雾时,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空气呼吸器,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氧气呼唤器。其它穿橡胶耐酸碱服,戴橡胶耐酸碱手套。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沐浴更衣。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物。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所处置。操作处置注意事项密闭操作,注意通风。操作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穿橡胶耐酸碱服,戴橡胶耐酸碱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远离易燃、可燃物。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还原剂、碱类、碱金属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稀释或制备溶液时,应把酸加入水中,避免沸腾和飞溅。储运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库温不超过35℃,相对湿度不超过85%,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易(可)燃物、还原剂、酸类、碱金属、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环境资料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应特别注意对水体和土壤的污染。废弃处理缓慢加入碱液-石灰水中,并不断搅拌,反应停止后,用大量水冲入废水系统。9.2二氧化硫标识中文名:二氧化硫分子式:SO2分子量:64.06英文名:sulfurdio*ideUN编号:1079CAS号:7446-09-5危规号:23013危险性类别:第2.3类有毒气体理化性质外观与性状无色气体,特臭。熔点:-75.5℃相对密度(水=1):1.43相对密度(空气=1):2.26燃烧热(KJ/mol):无意义沸点:-10℃溶解性:溶于水、乙醇。临界温度:157.8饱和蒸气压(kPa):338.42(21.1℃)毒性及健康危害侵入途径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急性毒性:LD50无资料LC506600mg/m3,1h(大鼠吸入)健康危害健康危害:易被湿润的粘膜表面吸收生成亚硫酸、硫酸。对眼及呼吸道粘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大量吸入可引起肺水肿、喉水肿、声带痉挛而致窒息。急性中毒:轻度中毒时,发生流泪、畏光、咳嗽,咽、喉灼痛等;严重中毒可在数h内发生肺水肿;极高浓度吸入可引起反射性声门痉挛而致窒息。皮肤或眼接触发生炎症或灼伤。慢性影响:长期低浓度接触,可有头痛、头昏、乏力等全身症状以及慢性鼻炎、咽喉炎、支气管炎、嗅觉及味觉减退等。少数工人有牙齿酸蚀症。燃烧、爆炸危险性闪点℃:无意义爆炸下限[%(V/V)]:无意义爆炸上限[%(V/V)]:无意义引燃温度(℃):无意义有害燃烧产物:氧化硫。禁忌物禁配物:强还原剂、强氧化剂、易燃或可燃物。危险特性危险特征:不燃。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灭火方法灭火方法:本品不燃。消防人员必须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隔离式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切断气源。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就医。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防护措施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穿聚乙烯防毒服,戴橡胶手套。远离易燃、可燃物。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还原剂接触。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进行隔离,小泄漏时隔离150m,大泄漏时隔离450m,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从上风处进入现场。尽可能切断泄漏源。用工业覆盖层或吸附/吸收剂盖住泄漏点附近的下水道等地方,防止气体进入。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用一捉捕器使气体通过次氯酸钠溶液。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储运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应与易(可)燃物、氧化剂、还原剂、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环境资料该物质可严重污染大气,由其形成的酸雨对植物的危害尤为严重。废弃处理把废气通入纯碱溶液中,加次氯酸钙中和,然后用水冲入废水系统。9.3三氧化硫标识中文名:三氧化硫分子式:SO3分子量:80.06英文名:sulfurtrio*ideUN编号:1829CAS号:7446-11-9危规号:81010危险性类别:第8.1类酸性腐蚀品理化性质外观与性状针状固体或液体,有刺激性气味。熔点:16.8℃相对密度(水=1):1.97相对密度(空气=1):2.8燃烧热(KJ/mol):无意义沸点:44.8℃溶解性:无资料。临界温度:无资料饱和蒸气压(kPa):37.32/25℃毒性及健康危害侵入途径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急性毒性:LD50无资料LC50无资料健康危害健康危害:其毒性表现与硫酸同。对皮肤、粘膜等组织有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可引起结膜炎、水肿。角膜混浊,以致失明;引起呼吸道刺激症状,重者发生呼吸困难和肺水肿;高浓度引起喉痉挛或声门水肿而死亡。口服后引起消化道的烧伤以至溃疡形成。严重者可能有胃穿孔、腹膜炎、喉痉挛和声门水肿、肾损害、休克等。慢性影响有牙齿酸蚀症、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肝硬变等。燃烧、爆炸危险性闪点℃:无意义爆炸下限[%(V/V)]:无意义爆炸上限[%(V/V)]:无意义引燃温度(℃):无意义有害燃烧产物:氧化硫。禁忌物禁配物:强碱、强还原剂、活性金属粉末、水、易燃或可燃物。危险特性危险特征:与水发生爆炸性剧烈反应。与氧气、氟、氧化铅、次亚氯酸、过氯酸、磷、四氟乙烯等接触剧烈反应。与有机材料如木、棉花或草接触,会着火。吸湿性极强,在空气中产生有毒的白烟。遇潮时对大多数金属有强腐蚀性。灭火方法灭火方法:本品不燃。消防人员必须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隔离式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灭火时尽量切断泄漏源,然后根据着火原因选择适当灭火剂灭火。禁止用水和泡沫灭火。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min。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min。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防护措施密闭操作,注意通风。操作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橡胶耐酸碱服,戴橡胶耐酸碱手套。远离易燃、可燃物。避免与还原剂、碱类、活性金属粉末接触。尤其要注意避免与水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立即隔离150m,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若是液体。小量泄漏: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若是固体,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若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储运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易(可)燃物、还原剂、碱类、活性金属粉末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环境资料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应特别注意对大气的污染。废弃处理根据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的要求处置。或与厂商或制造商联系,确定处置方法。10、异常现象原因及安全处理措施序号异常现象异常现象原因及安全处理措施1干燥塔炉气出口水分超标1.检查进气温度是否过高,加强净化降温;2.检查酸泵上酸量,并适当加大上酸流量;3.检查酸浓是否太低,加大串酸提高酸浓。2尾气冒烟,吸收率下降1.检查干燥吸收酸浓是否过高或过低,加强调节,把酸浓控制在指标允许范围;2.检查酸泵及分酸装置是否损坏并检修。3酸冷却器阳极保护器恒电位仪电流波动不稳定1.酸温上升,适当降低;2.酸浓下降,适当增加串酸提高酸浓;3.保护器管束泄漏,停车检修。11、本工段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序号危险因素预防措施1滑跌保持设备,上下楼梯,左右通道整洁有序无油污、泥污,无锈蚀,正确穿戴劳保用品,不能穿拖鞋上岗;2触电严禁湿手开关电路设备操纵按钮,发现电路故障不得擅自处理,必须由电工负责处理,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3机械伤害检查维修设备时,必须断电停止设备运转后,并挂警示标志告之方可进行检查维修。4粉尘伤害严格按上班管理规定配戴防尘眼镜、防尘口罩等劳动防护用品5硫酸灼伤严格按上班管理规定穿戴防酸服、防酸手套等劳动防护用品,同时严格按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6有毒气体严格按上班管理规定配戴防毒面具、口罩等劳动防护用品12、安全设施序号设施名称备注1干粉灭火器、防毒面具防护消防设施必须到位,符合防护等级要求2安全帽、防酸服、防酸手套、3劳保鞋、防尘帽、防尘口罩

篇5:转化工段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1、本工段的主要任务:将净化合格的SO2气体借助触媒作用,催化氧化为SO3气体送入吸收岗位。2、转化岗位工艺流程简介:

1--转化风机,2--3Ⅲa换热器,3Ⅲb换热器,4--Ⅰ换热器5--转化器,6--Ⅱ换热器,7--Ⅳb换热器,8--Ⅳa换热器,9--第一吸收塔,10—第二吸收塔,11—尾气吸塔3、转化工段主要控制指标操作指标控制参数操作指标控制参数一段进口420±5℃一段出口570-600℃二段进口470±5℃二段出口490-500℃三段进口430±5℃三段出口435-445℃四段进口420±5℃四段出口425-435℃SO2浓度8.0-9.0%总转化率≥99.5%风机轴温≤60℃触媒升温速度<30℃/h4、转化工段主要设备序号设备名称规格型号序号设备名称规格型号1转化风机4转化一段电加热器2换热器5转化二段电加热器3转化器6转化风机油站5、转化工段开停车操作程序5.1开车准备5.1.1开车前关闭各冷激阀、放酸阀、风机进口阀、第Ⅳa、Ⅳb之间副线阀以及Ⅲa、Ⅲb之间副线阀;5.1.2打开风机出口阀、回流阀、Ⅰ换热器和Ⅱ换热器副线阀、压力计;5.1.3检查电器和仪表;5.1.5.1.4检查风机润滑油、冷却水。5.2新系统或长期停车后的开车5.2.1开车升温前2小通知干吸岗位进行酸循环;5.2.2升温主要控制一、四段触媒进口温度,开始升温时风量可适当逐步加大,电加热器电炉组数逐步增加,控制升温速度为<30℃/h,当一段进口温度上升缓慢时,逐步减小风量,当一、四段进口温度达到380℃时通知沸腾炉点火。5.3新触媒的硫化饱和维持一段触媒进口温度在400℃左右约2小时,通入浓度约3%的SO2气体,控制一段升温速度<30℃/h,一段出口温度不得大于600℃,在550℃若温升仍然很快,则降低气浓来控制,若在小于600℃范围内温度有回降,表示一段触媒已饱和,然后提高进口气浓。其余各段依此进行,都硫化饱和后转入正常操作。5.4正常操作转化转入正常开车后,首先要严格控制一段进口温度,当一段反应后,用一段反应热提高二段进口温度使二段反应,并逐步关闭Ⅰ换副线阀调节二段进口温度,二段反应后,用二段反应热提高三段进口温度,使三段反应,并逐步关闭Ⅱ换副线阀调节三段进口温度;四段进口温度由四段电加器控制,开车后,四段很快反应,此时可逐步开大风机气量,在保持一、四段温度不降的情况下,逐步关闭电加热器,用各段冷激阀和副线阀调节各段温度至正常指标。5.5短期停车后的开车:首先检查各阀门开启情况、触媒层温度及各设备正常情况,若触媒层温度低于400℃时则投入电炉升温,通气时气浓、气量可比正常情况适当降低,当一段触媒层温度升到400℃后,逐步转入正常操作。5.6停车:5.6.1长期停车8小时前通知干吸岗位提高循环酸浓度;5.6.2沸腾炉停车后,维持一段进口温度大于400℃,打开电除雾器人孔,用干燥的热空气对触媒进行热吹,当热吹(一般热吹16小时左右)到SO2+SO3浓度之和小于0.03%时,方可冷吹降温;5.6.3若在短期内不扒触媒的情况下,可不进行冷吹。5.6.4若是短期停车,停车前适当提高转化器各段进口温度;5.6.5通知沸腾炉停车后再停转化风机,然后关各冷激阀、副线阀等,停车期间注意转化各段温度的变化。6、转化风机的开停车操作6.1开车:6.1.1开车前打开出口阀和回流阀,关闭进口阀;6.1.2启动油站油泵,油站出口油压调节到≤0.4MPa,若油压低于0.2MPa时备用油泵自动启动。6.1.3油站供油正常后,手动盘车数次后,降压启动风机,当启动切换到正常运转后再缓慢地打开进口阀和关闭回流阀至正常操作风压。6.1.4一般正常润滑油温保持在38℃-43℃,出口润滑油温不允许超50℃,出口油温达40℃时,开冷却水。油箱内有电加热器、冷却水管组,操作工要根据需要开、停加热器和开、关冷却水来调节油温。润滑部位油压控制范围0.15-0.4MPa、油温控制范围≤65℃。润滑部位轴承温度大于75℃时,与电机自动停车联锁。6.2停车:先打开回流阀、关闭进口阀,然后停风机,当风机停止转动后再停润滑油泵。停车期间要定时盘动风机以防卡死。7、二氧化硫风机岗位安全操作注意事项7.1开车前应仔细检查本岗位所属设备的安全装置;检查各电器、仪表、照明等齐全完好,各工器具、防护用品齐备,地脚螺栓紧固,阀门灵活好用,安全装置齐全完好,各盲板、阀门处于所需状态、盘车、试机合格。7.2严格执行岗位操作法,加强与各岗位联系,严格控制各项指标,保证各项参数;加强巡回检查,杜绝“跑、冒、滴、漏”现象。7.3经常检查油箱中的油位,不得低于允许的最低油位线,定期加油;7.4经常检查润滑系统油压、油温、供油状况和回油状况;7.5经常注意听测风机声音,有异常声响,立即判断和汇报解决;7.6注意进吸收塔进口温度,并注意调节到指标范围。7.7在发生下列情况之一时,应采取紧急停车措施,并向值班长、调度室报告:7.7.1突然断电、断水;7.7.2机器任何一部分冒烟;7.7.3油温急剧升高,即使只有一个轴承的出油温度高于70℃,并无法使其降低;7.7.4油压降至下限值以下而无法使其升高时;7.7.5风机或电机突然发生强烈振动,或有明显的碰撞、摩擦声以及其它异常声响;7.7.6风机房中二氧化硫突然发生严重泄漏。8、转化岗位安全操作注意事项8.1转化岗位的操作要及时与焙烧、净化、吸收等岗位联系,严格控制转化各段温度,提高转化率,降低尾气二氧化硫含量,减少污染。8.2生产过程中,加强巡回检查,严密注意温度升降情况,遇有特殊情况时,应冷静分析、准确判断、果断采取措施,严禁拖拉或盲目操作。8.3清理触媒时,须将转化温度降低到50℃以下,二氧化硫吹净至15mg/NM3以下,方允许进入转化器内作业;筛分或装填触媒,必须穿戴专用的防护服、鞋和防毒面罩,作业完毕必须认真沐浴、漱口、刷牙后方可进食。8.4严防设备泄漏。若发生中毒事故应及时进行抢救,必须将伤员转移至上风向空气新鲜的地方,保持呼吸道通畅,进行人工呼吸等,尽快送往医院抢救治疗,并及时报告值班长、调度室和相关领导。9、转化工段二氧化硫、三氧化硫和五氧化二钒有毒物质的性质、危害及预防处理措施9.1二氧化硫的性质、危害及预防处理措施标识中文名:二氧化硫分子式:SO2分子量:64.06英文名:sulfurdio*ideUN编号:1079CAS号:7446-09-5危规号:23013危险性类别:第2.3类有毒气体理化性质外观与性状无色气体,特臭。熔点:-75.5℃相对密度(水=1):1.43相对密度(空气=1):2.26燃烧热(KJ/mol):无意义沸点:-10℃溶解性:溶于水、乙醇。临界温度:157.8饱和蒸气压(kPa):338.42(21.1℃)毒性及健康危害侵入途径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急性毒性:LD50无资料LC506600mg/m3,1h(大鼠吸入)健康危害健康危害:易被湿润的粘膜表面吸收生成亚硫酸、硫酸。对眼及呼吸道粘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大量吸入可引起肺水肿、喉水肿、声带痉挛而致窒息。急性中毒:轻度中毒时,发生流泪、畏光、咳嗽,咽、喉灼痛等;严重中毒可在数h内发生肺水肿;极高浓度吸入可引起反射性声门痉挛而致窒息。皮肤或眼接触发生炎症或灼伤。慢性影响:长期低浓度接触,可有头痛、头昏、乏力等全身症状以及慢性鼻炎、咽喉炎、支气管炎、嗅觉及味觉减退等。少数工人有牙齿酸蚀症。燃烧、爆炸危险性闪点℃:无意义爆炸下限[%(V/V)]:无意义爆炸上限[%(V/V)]:无意义引燃温度(℃):无意义有害燃烧产物:氧化硫。禁忌物禁配物:强还原剂、强氧化剂、易燃或可燃物。危险特性危险特征:不燃。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灭火方法灭火方法:本品不燃。消防人员必须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隔离式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切断气源。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就医。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防护措施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穿聚乙烯防毒服,戴橡胶手套。远离易燃、可燃物。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还原剂接触。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进行隔离,小泄漏时隔离150m,大泄漏时隔离450m,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从上风处进入现场。尽可能切断泄漏源。用工业覆盖层或吸附/吸收剂盖住泄漏点附近的下水道等地方,防止气体进入。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用一捉捕器使气体通过次氯酸钠溶液。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储运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应与易(可)燃物、氧化剂、还原剂、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环境资料该物质可严重污染大气,由其形成的酸雨对植物的危害尤为严重。废弃处理把废气通入纯碱溶液中,加次氯酸钙中和,然后用水冲入废水系统。9.2三氧化硫的特性、危害及预防处理措施标识中文名:三氧化硫分子式:SO3分子量:80.06英文名:sulfurtrio*ideUN编号:1829CAS号:7446-11-9危规号:81010危险性类别:第8.1类酸性腐蚀品理化性质外观与性状针状固体或液体,有刺激性气味。熔点:16.8℃相对密度(水=1):1.97相对密度(空气=1):2.8燃烧热(KJ/mol):无意义沸点:44.8℃溶解性:无资料。临界温度:无资料饱和蒸气压(kPa):37.32/25℃毒性及健康危害侵入途径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急性毒性:LD50无资料LC50无资料健康危害健康危害:其毒性表现与硫酸同。对皮肤、粘膜等组织有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可引起结膜炎、水肿。角膜混浊,以致失明;引起呼吸道刺激症状,重者发生呼吸困难和肺水肿;高浓度引起喉痉挛或声门水肿而死亡。口服后引起消化道的烧伤以至溃疡形成。严重者可能有胃穿孔、腹膜炎、喉痉挛和声门水肿、肾损害、休克等。慢性影响有牙齿酸蚀症、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肝硬变等。燃烧、爆炸危险性闪点℃:无意义爆炸下限[%(V/V)]:无意义爆炸上限[%(V/V)]:无意义引燃温度(℃):无意义有害燃烧产物:氧化硫。禁忌物禁配物:强碱、强还原剂、活性金属粉末、水、易燃或可燃物。危险特性危险特征:与水发生爆炸性剧烈反应。与氧气、氟、氧化铅、次亚氯酸、过氯酸、磷、四氟乙烯等接触剧烈反应。与有机材料如木、棉花或草接触,会着火。吸湿性极强,在空气中产生有毒的白烟。遇潮时对大多数金属有强腐蚀性。灭火方法灭火方法:本品不燃。消防人员必须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隔离式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灭火时尽量切断泄漏源,然后根据着火原因选择适当灭火剂灭火。禁止用水和泡沫灭火。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min。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min。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防护措施密闭操作,注意通风。操作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橡胶耐酸碱服,戴橡胶耐酸碱手套。远离易燃、可燃物。避免与还原剂、碱类、活性金属粉末接触。尤其要注意避免与水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立即隔离150m,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若是液体。小量泄漏: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若是固体,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若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储运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易(可)燃物、还原剂、碱类、活性金属粉末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环境资料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应特别注意对大气的污染。废弃处理根据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的要求处置。或与厂商或制造商联系,确定处置方法。9.3五氧化二钒的特性、危害及预防处理措施标识中文名:五氧化二钒分子式:V2O5分子量:182.00英文名:vanadiumpento*ideUN编号:2862CAS号:1314-62-1危规号:61028危险性类别:第6.1类毒害品理化性质外观与性状橙黄色或红棕色结晶粉末。熔点:690℃相对密度(水=1):3.35相对密度(空气=1):无资料燃烧热(KJ/mol):无意义沸点:分解℃溶解性:微溶于水,不溶于乙醇,溶于浓酸、碱。临界温度:无资料饱和蒸气压(kPa):无资料毒性及健康危害侵入途径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急性毒性:LD5010mg/kg(大鼠经口)LC50无资料健康危害健康危害:对呼吸系统和皮肤有损害作用。急性中毒:可引起鼻、咽、肺部刺激症状,接触者出现眼烧灼感、流泪、咽痒、干咳、胸闷、全身不适、倦怠等表现,重者出现支气管炎或支气管肺炎。皮肤高浓度接触可致皮炎,剧烈瘙痒。慢性中毒:长期接触可引起慢性支气管炎、肾损害、视力障碍等。燃烧、爆炸危险性闪点℃:无意义爆炸下限[%(V/V)]:无意义爆炸上限[%(V/V)]:无意义引燃温度(℃):无意义有害燃烧产物:可能产生有害的毒性烟雾。禁忌物禁配物:强酸、易燃或可燃物。危险特性危险特征:不燃。与三氟化氯、锂接触剧烈反应。灭火方法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灭火时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就医。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防护措施密闭操作,局部排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胶布防毒衣,戴橡胶手套。远离易燃、可燃物。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酸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泄漏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避免扬尘,小心扫起,置于袋中转移至安全场所。若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盖。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储运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应与易(可)燃物、酸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应严格执行极毒物品“五双”管理制度。环境资料无资料。废弃处理用安全掩埋法处置。10、异常现象原因及安全处理措施序号异常现象异常现象原因及安全处理措施1风机振动,有异常声响1.检查风机固定螺栓并紧固松动螺栓;2.停车检查叶轮是否有附着物并清理;3.检查叶轮是否腐蚀并维修。2风机轴温超过允许范围1.检查润滑油滤网是否阻塞并清洗;2.检查润滑油滤网是否阻塞并清洗;3.检查油冷却器是否阻塞并清理3转化各段触媒层温度后移1.检查气浓是否较高或较低,调整气浓;2.检查风机风量是否过大,适当降低风量;11、本工段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序号危险因素预防措施1滑跌保持设备,上下楼梯,左右通道整洁有序无油污、泥污,无锈蚀,正确穿戴劳保用品,不能穿拖鞋上岗;2触电严禁湿手开关电路设备操纵按钮,发现电路故障不得擅自处理,必须由电工负责处理,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3机械伤害检查维修设备时,必须断电停止设备运转后,并挂警示标志告之方可进行检查维修。4粉尘伤害严格按上班管理规定配戴防尘眼镜、防尘口罩等劳动防护用品5有毒物质严格按作业管理规定配戴防毒面具、口罩等劳动防护用品,同时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作业操作。12、安全设施序号设施名称备注1干粉灭火器、防毒面具防护消防设施必须到位,符合防护等级要求2安全帽、劳保服3劳保鞋、防尘帽、防尘口罩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