阀井室安全操作注意事项 - 制度大全
职责大全 导航

阀井室安全操作注意事项

编辑:制度大全2019-04-17

1阀井操作及注意事项

1.1操作前应准备好移动井盖、开启阀门以及抽取污水所需的工具。

1.2首先检查阀井盖、井边盖板完好程度,然后单独由1或2人用专用工具拉出井盖,操作时用力要沉稳,切忌急躁,以免碰撞出火花或拉伤肌肉。

1.3打开井盖后,下井作业前,必须让阀井通风换气,时间不得短于5分钟。

1.4使用可燃气体检测仪检测井内,若仪器无报警,则可穿水鞋、戴棉质手套后,系好安全带,直接进入井内检查情况。仪器如有反应或闻到有燃气味,应作抽风处理。

1.5当井内有大量燃气泄漏或井内空气严重污浊时,应用风力灭火机进行强制通风后方可下井作业。风力灭火机应在远处发动,然后逐步接近阀井。

1.6如有积水浸至管道及阀门底部,应用抽水机及时抽出(雨季除外),发现漏水的阀井及未防腐的阀体,应及时记录并上报。

1.7测试井内含氧量低于8%时或听到井内有漏气的响声,应佩戴呼吸器、氧气瓶、安全绳后才能下井检查情况,佩戴呼吸器前应检查其是否完好。

1.8操作人员不得单独作业,下井检查之前至少留1人在井上监控。

1.9井下有燃气场合作业时必须使用铜制防爆工具,使用铁制工具必须涂抹黄油,防止因碰撞而产生火花,引起爆炸

1.10工作人员下井作业时必须穿戴工作服,不得穿着化纤衣物和带铁钉的鞋下阀井,严禁将手机、打火机等物品带入阀井内。

1.11井附近如果行人、行车比较多应加警示标志。

1.12夜间作业必须穿上反光衣。

1.13作业完毕后,阀井盖必须盖好,防止行人坠落。发现井盖破坏、缺损、失盗应及时报告并更换。

2阀室操作注意事项

2.1进入阀室前,应打开门窗通风,或采用机械通风。

2.2使用可燃气体检测仪检测阀室,若仪器无报警,则可进入。仪器如有反应或闻到有燃气味,应作继续通风排气。

2.3操作人员不得单独作业,至少应留1人在阀室外监护。

2.4燃气阀室外表面必须要保持有明显的标志。

篇2:滤毒罐的安全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1连接防毒面具:旋下罐盖,将滤毒罐接在面罩下面,取下滤毒罐底部进气孔的橡皮塞。2使用前要先检查全套面具的气密性。方法是:将面罩和滤毒罐连接好,戴好防毒面具,用手或橡皮塞堵住滤毒罐进气孔,深呼吸,如没有空气进入,则此套面具气密性较好,可以使用。否则应修理或更换。3佩带时如闻到毒气微弱气味,应立即离开有毒区域。4有毒区域的氧气占体积的18%以下、有毒气体占总体积2%以上的地方,各型滤毒罐都不能起到防护作用。5常用几款滤毒罐的防护对象如下:5.11号滤毒罐:标色为绿色,主要防护综合气体,例如氰氢酸、氯化氰、砷化氰、光气、双光气、氯化苦、苯、溴甲烷、路易氏气、二氯甲烷、芥子气5.23号滤毒罐:标色为棕色,主要防护有机气体,例如苯、丙酮、醇类、二硫化碳、四氯化碳、三氯甲烷、溴甲烷、氯甲烷、硝基烷、氯化苦。5.34号滤毒罐:标色为灰色,主要防护氨、硫化氢。5.47号滤毒罐:标色为黄色,主要防护酸性气体和蒸汽,例如二氧化硫、氯气、硫化氢、氮的氧化物、光气、磷和含磷有机农药。6每次使用后应将滤毒罐上部的螺帽盖拧上,并塞上橡皮塞后储存,以免内部受潮。

7滤毒罐应储存于干燥、清洁、空气流通的库房环境,严防潮湿、过热,有效期为5年,超过5年应重新鉴定。

篇3:焊接安全劳动卫生注意事项

焊接是生产,检修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尤其是高参数、高精密,大型设备的检修生产,焊接工作的重要性显得更为突出。从事焊接生产工作经常与各种易燃易爆气体、压力容器和电器设备接触,焊接过程中又存在有害气体、粉尘、弧光辐射、高频电磁场、噪声以及射线等对人体与环境不利的因素,因此,稍有疏忽就会发生爆炸、火灾、烫伤、触电等设备与人身事故。焊工也容易引起中毒、尘肺、血液病、电光性眼炎以及皮肤病等职业病患,因此,焊接安全及劳动卫生应当引起相当的重视。

1各类焊接方式造成的潜在安全卫生影响:

(1)手工电弧焊:电焊打眼经常发生,电焊烟尘是主要有害因素,会造成呼吸系统疾病或锰中毒,触电的危险也很大。

(2)氩弧焊:弧光辐射的强度比手工电弧焊大,强烈的紫外线照射能引起红斑、小水泡等皮肤疾病,存在高频电磁辐射和放射性危害,有毒气体臭氧和氮氧化物会造成呼吸系统疾病,存在触电危险。

(3)气焊与气割:火灾和爆炸是主要危险,焊接铜、铝等有色金属时,有毒气体会引起急性中毒。

(4)碳弧气刨:高浓度的烟尘是主要有害因素,会造成呼吸系统疾病或中毒,操作中火花飞溅,可能造成灼烫或火灾。

(5)等离子切割:弧光辐射、臭氧、氮氧化物浓度均高于氩弧焊,同时还存在噪声、高频电磁场、热辐射和放射性等有害因素,劳动卫生条件差,存在触电危险。

2焊接生产事故实例

以下是公司发生过的焊接事故实例。

2.1烧伤、烫伤事故

在检修工作中,实际发生的轻度烧伤、烫伤事故非常普遍,主要原因是个人防护措施不当,未能穿戴好防护服、防护鞋等。因为焊接、切割过程中火星、铁液飞溅不可避免,而普通工作服不能有效地起到安全防护的作用,因此造成大量的轻度烧、烫伤事故。

近年来,公司逐步购进了一些焊工专用防护服、防护鞋,减少了此类事故。

2.2锰中毒事故

1996年4~7月,锅炉检修分场制作排粉机叶轮,2名焊工被安排负责全部焊接工作,使用普通J422、J507焊条。焊接过程中,由于连续作业时间长,焊工又不注重个人安全防护,未能采取戴口罩、间歇性作业等措施,几个月的焊接工作完成后,在后来的体检中,查出这2名焊工有锰中毒现象,遂安排住院治疗。

2.3烟尘损害事故

1995年5月,在机组小修工作中,1名焊工进入烟道内进行焊补工作。由于焊接作业环境极差,烟尘密布,而焊工本人也未对此次焊接作业的安全事项引起足够重视,在焊接开始几分钟后,即窒息而晕倒,经监护人发现后立即救出现场才幸免于难。

后来,公司针对本次事件制定了详细的预防措施,并配备了防毒面具,使得类似事故再没有发生过。

3焊接事故种类及防范措施

3.1火灾

火灾的危险源主要有:气焊火焰、电弧、熔渣、铁液飞溅、气体自燃等。

火灾的发生就是上述危险源与易燃、可燃物品相接触而引起的。

因此,针对火灾的防范措施主要有:焊接作业场所不得存有木材(屑)、油脂或其他易燃、可燃物品等,以上物品一般应距工作地点10m以外;露天进行焊割作业要采取防风措施,以防火星飞溅,当风力超过5级时,不宜进行焊割作业;不管在平地还是高空作业,都要采取措施防止金属熔渣的飞溅和掉落,在离开现场前,必须进行检查,确认无火种留下;气焊时对气瓶及减压器的使用、维护必须按照有关规程、规定进行,不得受热、受冲击、沾染油脂等;在可能引起火灾的场所附近进行焊接作业时,必须备有必要的消防器材。

3.2爆炸

爆炸的危险因素主要有:气瓶及减压器的不正确使用,气焊气割工作的不正确操作,

燃料容器及管道的不正确焊割工作,带压容器及管道的不正确焊割工作。

爆炸的发生主要是在工作中违反了有关安全管理规定、规程或安全操作规程等引起的。

因此,针对爆炸的防范措施主要有:氧气瓶和乙炔气瓶应按规定定期检验,使用期满或送检不合格的气瓶,均不得使用;禁止把氧气瓶与乙炔气瓶或其他可燃气瓶、可燃物同车运输;在运输、储存和使用过程中,避免气瓶剧烈震动和碰撞,防止脆裂爆炸,气瓶应有瓶帽和防震圈;气瓶应避免直接受热或阳光曝晒;操作中氧气瓶距离乙炔瓶、明火或热源应大于5m;在运输、储存和使用过程中,避免氧气瓶及减压器沾染油脂;气焊和气割工作现场存在爆炸性粉尘或其他危险因素时禁止作业,易燃易爆物品应距工作地点10m以外;不得直接在水泥地面上切割金属材料,气焊、气割工作发生回火时应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关闭氧气、乙炔调节阀,氧气、乙炔胶管或减压器燃烧爆炸时,应立即关闭气瓶的总阀门;燃料容器及管道、带压容器及管道的焊割工作必须有严密可行的事故预防措施方可进行,否则不得进行。

3.3触电

触电的危险因素主要有:易导电的焊接作业现场环境(如潮湿、金属容器等),漏电的焊接设备、工器具等。触电的发生主要是操作中违反有关安全管理规程、规定,造成人体与导电体相接触而引起的。

因此,针对触电的防范措施主要有:在金属容器内及其他金属结构上的焊接,或在潮湿的环境中焊接,更要加强个人防护,必须穿绝缘鞋、戴皮手套、垫上橡胶板或其他绝缘衬垫,并设监护人员,遇到危险时可以立即切断电源;操作中严禁随意接触导电体,尤其是身体出汗衣服潮湿时更要注意;在工作前养成安全检查的良好习惯,先检查接地、接零装置是否完好可靠,然后检查绝缘防护是否到位和接触部位是否可靠绝缘;

在进行改变焊机接头、改接二次回路线、搬动焊机、更换熔丝、检修焊机等工作时,应先切断电源,然后才能进行其他工作。

3.4烧伤、烫伤

烧伤、烫伤的危险因素主要有:气焊火焰、电弧、熔渣、铁液飞溅、气体自燃等。

上述危险因素不仅是火灾发生的源头,同样也是烧、烫伤发生的源头。

烧伤、烫伤的发生就是上述危险源与人体相接触而引起的。

因此,针对烧伤、烫伤的防范措施除与针对火灾的防范措施相同外,还应注意:工作前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如穿戴好防护服,防护鞋等;在工作现场注意站立位置,尤其不能站在焊割作业点的下方;气焊点火时要注意焊嘴的方向不能对向人,焊割作业不能直接在水泥地面上进行,以防火星飞溅。

3.5弧光辐射

弧光辐射的危险源主要是弧光,其危害主要有:电焊晃眼,电光性眼炎(俗称打眼),皮炎等,氩弧焊的弧光辐射强度比焊条电弧焊还要大,强烈的紫外线照射能引起红斑、小水泡等严重皮肤疾病。

因此,针对弧光辐射的防范措施主要有:加强个人防护措施,穿、戴好工作服、护目镜等;

在工作现场设置防护屏,用于遮挡弧光;室内工作时,采用不反光而能吸收光线的材料作室内墙壁的饰面。

3.6高频电磁辐射

高频电磁辐射的危险源主要是氩弧焊引弧时产生的高频电磁场。

高频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引起神经衰弱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严重时会使血压不正常等。

虽然氩弧焊时每次起动高频振荡器的时间只有2~3s,对人体的影响较小,但仍有必要采取防护措施。

针对高频电磁辐射的防护措施主要有:减少高频电的作用时间,若使用振荡器旨在引弧,则可于引弧后立即切断振荡器线路;施焊工件的地线做到良好接地,能大大降低高频电流,接地点距工件越近,情况越能得到改善;在不影响使用的情况下,降低振荡器的频率;

屏蔽把线及软线。

3.7中毒、烟尘损害

中毒、烟尘损害的危险源就是在焊接过程中产生的烟尘、有毒气体等。

电焊烟尘的危害主要有引起焊工尘肺、锰中毒、金属烟热等。

有毒气体会对呼吸系统甚至全身造成伤害。

针对中毒、烟尘损害的防护措施主要有:做好焊接通风除尘,尤其是在焊工进入狭小的空间内时更要注意;在焊接材料能保证其工艺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前提下,尽量使用发尘量较低的焊条或焊丝;焊工个人做好防护工作,尤其注意戴好防护口罩。

3.8放射损伤

放射损伤的危险源主要是氩弧焊使用的钍钨棒电极。钍是天然放射性物质,能放射出α、β、γ3种射线,会引起人体慢性辐射损伤,出现各种病变。

虽然在焊接现场放射性浓度都比较低,但在钍钨棒磨尖、修理,特别是储存地点,放射性浓度大大高于焊接地点,因此,也有必要采取防护措施。

针对放射损伤的防护措施主要有:接触钍钨棒后,应用流动水和肥皂洗手,并经常清洗工作服及手套等;配备专用砂轮来磨尖钍钨棒,砂轮机应装设除尘设备;钍钨棒存储应置于密闭铅盒内,存储地点安装通风装置;选用合理的工艺规范避免钍钨棒的过量烧损。

3.9噪声损害

噪声的来源主要是在焊接现场或焊接方法、焊接过程中自然产生的。噪声的危害主要是影响神经系统,以及对听觉的损害。

针对噪声的防护措施主要有:焊工佩戴隔音罩或隔音耳塞等个人防护器;在工作现场和焊接设备等部分采用吸声或隔音材料等。

3.10设备损坏

设备损坏主要是由于在焊接生产过程中违反有关安全生产规定或长期过载使用等造成的被焊补设备、焊接及切割过程中使用的有关电焊机、加工用电气设备的损坏等。

篇4:物业白蚁防治工作安全注意事项

物业管理中白蚁防治工作的安全注意事项

在白蚁防治工作中必须建立严格的药物管理和领用制度,加强劳动保护和安全措施。

1.药物保管和使用规定

①建立严格的药物保管和领发制度。

②配制药物时应专人负责。在配制前,操作人员应熟悉药物的性质和配制方法:配制时,应使用专门的量具器械,按需配剂。

③工作时,应穿好防护工作服等,以防止药物直接侵入皮肤和吸入口内,操作时不得吸烟和饮食。

④若不慎,皮肤沾有药剂时,应立即用肥皂水清洗,衣服沾上药剂时应立即更换。

⑤施药结束后,应及时清洗器械,盛过药的空瓶或容器应集中处理,不得任意丢弃或作它用,配好而暂时未用的药液、药剂应加上标签,运回仓库妥善保管。

2.安全操作注意事项

①定期检测施药器械和所有的密封套垫及断流阀,保证使用性能良好;不得使用质量低劣或有故障的器械,以免中途发生渗漏事故;不得把设备挪作它用,以免污染其他物品。

②野外手工作业应选择适宜的气候条件,并掌握好“五打”法(顺风打、隔行打、退步打、来回换手打、用长杆喷雾器打)等正确作业方法。

③工作人员登高操作,必须严格遵守高空作业安全技术规定。

④登上天花平顶工作,应先检查平顶筋的承重能力,吊筋是否牢固。禁止几个人集中一处操作。立足点必须踏在平顶筋上,防止平顶踏坏,或造成工伤事故。

⑤进入天花之前,应扎紧袖口裤脚,先用电筒照明内部情况,注意电线,防止触电。

⑥检查中,如发现房屋上部承重结构等已被严重蛀蚀,应及时通知有关部门,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加固,避免造成塌屋事故。

⑦下地板,除注意地板下的电线外,还应防止蛇虫咬伤。注意地板牢固情况,防止塌陷造成事故。

⑧使用梯子登高,要先检查梯子是否牢固,还应防止梯脚打滑。

篇5:小区消防安全注意事项5

物业小区消防安全注意事项5

1.实行业主(住户)消防安全责任制,各业主(住户)为自用房屋建筑的消防安全责任人,负责做好自用房屋消防安全工作。

2.小区的消防通道、楼梯等公共部位,应保持畅通,严禁堆放物品,占用、堵塞消防通道。

3.严禁在小区公共场所焚烧物品、燃放烟花爆竹,经营和储存各类易燃易爆物品。

4.对查出的消防安全隐患,管理处有权责令责任人限期整改,责任人必须在规定期限内彻底消除隐患,违反本规定造成事故和损失的,责任人承担全部经济赔偿和法律责任。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