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化管理重要规范 - 制度大全
职责大全 导航

制度化管理重要规范

编辑:制度大全2019-04-17

一、什么是制度化

可能很多同事不太理解制度化,认为就是条条框框,就是处罚,就是让我们老老实实的干活,等等

事实上,制度化管理是指公司管理中强调依法治企,法制规章健全,在管理中事事处处都有规章制度约束,因此以管理制度完善,并且注意管理的硬件,重视管理方法的科学化。

二、制度化的优势:

1、将优秀员工的智慧科学地转化成公司具体经营管理的行为,形成一个统一的、系统的制度体系,使企业持续、稳健的发展;

2、能够更有效发挥企业的整体优势,使企业内外能够更好的配合,可以避免公司中由于员工能力和特性的差异,使企业经营管理出现差异和波动;

3、各项规章制度使员工更好地了解公司,让员工更快地找对自己的位置,使工作更顺畅,提前进入工作状态,为公司创造效益;

4、为公司员工能力的发挥制定公平、公正的平台,根据岗位制度寻找合适的员工,为员工提供晋升制度和奖惩制度,不存在个人主观性和随意性;

5、公司员工由于有统一的标准参考,可以明确自己工作需要达到的标准,能够对自己的工作有一个明确的度量,更有利于自我培训和公司培训,使整个公司形成向上的力量,最终是企业文化的体现。

例如:1984年青岛电冰箱厂(海尔集团的前身)亏空147万元,从张瑞敏上任的第一条规定“不准随地大小便”开始一系列的规章制度管理下成就了海尔文化,在2007年实现全球营业额1180亿元的中国家电第一品牌,并在2008年3月,海尔第二次入选英国《金融时报》评选的“中国十大世界级品牌”。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啊!

三、制度化的劣势:

制度过于刚性,是执行力的体现,但因人性格的特点有勤奋和懒惰、积极和消极、主动和被动、清廉和贪欲等不同,对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取向不同,导致制度在不同的人看来有不同的认知度,不是人性化的体现,不是以人为本。

但个人需要强调的是企业生存是第一要素,如何让企业体现社会价值,更稳健和长期发展才是更重要的。只有企业强大了,才能彻底的改善员工物质和精神生活;否则企业都倒了,又如何体现人呢

正如:1997年史玉柱巨人大厦的资金缺口2千万而倒下,各地经销商平时称兄道弟关键时刻携资逃跑,不正是管理过程中过于人性化的体现吗但是史玉柱在2000年携失败之经验,规范各项规章制度,就连报纸广告发布的程序、文字内容、资金投放等都有具体的执行标准,他现在的成功有目共睹,这不正是制度化管理重要性的体现吗

四、人性化之介绍:

1.自然属性的三个定律:

(1)人的生理层面的自然属性是“人类总是要求拥有快乐而不是痛苦。”

(2)人的心理层面的自然属性是“人类总是要求得到尊重而不是贬抑。”

(3)人的心灵层面的自然属性是“人类总是希望有长久的目标而不是虚度一生。”

2.社会属性的三个定律:

(1)对行为后果的考虑。

(2)对自己长远目标的考虑。

(3)对人生价值的考虑。

看看以上吧:平心而论我也希望公司的管理更人性化一点,但是希望我们都仔细想下,满足自然属性,希望快乐、希望获得尊重、希望有长期目标,不都是圣人了,那还需教育制度满足社会属性,行为、目标、价值,不都是君子了,还需要法律法规

依照宪法和法律来治理国家是1997年9月*十五大提出的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并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依法治国把坚持党的领导、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和严格依法办事统一起来,从制度和法律上保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的贯彻实施,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国家都是如此,还不能说明制度化管理的重要性

企业实施制度化管理的作用――民企实施规范化管理探讨之一制度化管理(三)泰源

美国管理大师柯林斯在《第五项修炼》一书中说:“制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东西,没有制度就没有品质;没有品质就没有进步”;*早年说过一句经典的话:“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可见,制度化管理在当今企业管理活动中的重要作用。根据笔者对制度化管理的认知与总结,认为企业实施制度化管理有以下重要作用。

1、企业规范化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制度化,制度是所有管理模式的基矗没有制度任何管理都难向前推进。进行制度化建设和管理就是为企业管理提升打下一定的基础,从而推进企业管理向图表化、标准化、流程化和数字化建设迈进,管理工具也将得到进一步的应用,促进企业向规范化方向发展。

2、“形成依据制度办事的习惯”。这是企业制度化管理的根本所在。制度化管理是企业从粗放式管理走向精细化管理的必由之路。是企业由“低文本文化”向“高文本文化”过渡的具体表现。企业通过各种制度来规范员工的行为,员工更多的是依据其共同的契约即制度来处理各种事务,更好制约企业中那些“谋人者”和“投机者”,促使企业的运行逐步走向标准化和规范化。

3、提高员工工作效率。与制度化管理最基本的连接的是程序化、标准化,也意味着透明化。实施制度化管理便于员工能够掌握本岗位的工作技能,利于部门与部门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及上下级之间的沟通,使员工最大程度地减少工作失误。同时,实施制度化管理更加便于企业对员工的工作进行监控和考核,从而促进员工不断改善和提高工作效率。

4、有利于吸引人才。健全而规范的企业更容易吸引优秀人才加盟:规范的制度最大程度地体现了企业管理的公正性和公平性,人们普遍愿意在公平、公正的环境下参与竞争和工作;同时规范而诱人的激励制度是企业赢得人才争夺战的最为有力的武器。

5、制度化管理可减少企业管理失控。腐bai和渎职最主要的原因是缺少制度的约束和有效监控。制度使企业的各项工作程序化和透明化,任何工作岗位都处于企业的监视之下,强化了对权力的监控和约束,减少了和遏制员工的不良行为或危害企业利益的行为。

6、制度化管理可减少决策失误。企业一旦形成制度化,企业决策必定程序化和规范化,这样使企业的决策从根本上排斥一言堂,排斥没有科学论证依据的决策,企业的决策过程必须程序化、透明化,大大减少了决策风险。

7、转变员工行为方式。制度化管理不仅能改变员工的行为方式,更重要的培养员工好的习惯,提升员工的职业素养,帮助员工树立革新的观念,推进企业进行体现转变。而企业管理体制的改变最终根源在于人的思想的解放。制度的变革必须源于观念的变革,企业进行制度化管理,可为企业革新创造

篇2:制度的力量规范

新修订的两部党内法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从今年元旦起就正式施行了。关注《准则》和《条例》的修订、宣传和接下来的执行,再一次深切地感受到,全面从严治党尤其是制度治党的一个重要题中之义,就是要让制度的力量充分释放。

对任何一个政党或组织来讲,没有制度,不守纪律,就会成为一盘散沙、乌合之众,这是最基本的常识,制度的力量首先也就在于此。所以,制度建设从来都不可掉以轻心。而要进一步释放制度的力量,还需要根据新形势、适应新情况来及时定规修规,使法规制度更具时代性,更能“对症下药”。

拿这次两部党内法规的修订来说,原来的《准则》和《条例》许多规定都与法律条文重复,难以体现对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在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党的宗旨上的高标准、严要求。在实践中管党治党不是以纪律为尺子,而是以法律为依据,党员干部只要不违法就没人管、不追究,造成“要么是好同志,要么是阶下囚”;纪委成了党内的“公检法”,纪律审查成了“司法调查”,监督执纪问责无法落到实处。凡此种种,显然已经很难适应全面从严治党对制度建设的紧迫需求。

我们党是肩负神圣使命的政治组织,党的先锋队性质和执政地位,更是决定了党规党纪必然要严于国家法律。如果党员都退守到公民的底线上,就降低了党员标准,全面从严治党便无从谈起,党的先进性更是无从体现。我们注意到,这次在《准则》和《条例》的修订中,始终坚持“全面”和“从严”的要求,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集中的问题,去除了与国家法律法规重复的内容,强调把纪律挺在前面,动辄则咎、抓早抓小,坚持理想信念宗旨高标准,绝不允许突破纪律底线。虽然一次修订不可能一劳永逸,但诚如王岐山同志所指出的,只要方向正确,迈出一步就是胜利。

定规修规完成后,绝不意味着可以高枕无忧。好的制度特别是那些具有全党性全局性特征的制度,如果没有深入人心并且得到制约对象乃至全社会的广泛认同,那制度的力量也就无从谈起。从某种程度上讲,认真的学习宣传历来都是制度得以生威的“必要程序”。新修订的《准则》和《条例》从10月18日颁布到正式实施,中间有两个多月,这绝不是故意拖延,说到底就是要给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时间来宣传教育、学习领会,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正所谓“不搞不教而诛,勿谓言之不预”。

毫无疑问,学习宣传首要的是把党的观念唤醒,增强章程党规党纪意识。《准则》、《条例》颁布后,中央纪委有关负责同志已经先后到中央部委、省区市、国有企事业单位宣讲了50多场,新闻媒体也开展了广泛持续的宣传。不少地方还通过组织知识竞赛、专家访谈、开办专栏、召开学习研讨会等多种形式,不断加大宣传力度,营造了守纪律、讲规矩的良好氛围。而这种“营造”,本身就是统一思想、形成共识、依规治党、普及制度的过程,目的就是要把纪律牢牢刻印在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心上。值得肯定的是,经过这段时间的“预热”,党内许多同志已经进入了“自觉遵循”的状态,全社会也越来越对我们党的“从严立规”,投来了赞许的目光。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制度的力量最终也要体现在制度的执行力上。多年来,制度执行的情况并不令人乐观。有的党组织在制定制度上下的功夫,远远超过在执行上下的功夫,结果制度出来就完事了,就停留在嘴上说说、纸上写写、墙上挂挂。组织不执行制度、个人不遵守纪律的绝非个别,致使管党治党失之于宽、松、软。因此,有了制度就要见诸行动,以“钉钉子”的精神咬住不放,决不能搞“鸵鸟政策”。八项规定之所以大见成效,关键就在于党中央以上率下,敢于动真。上行理当下效。

全面从严治党既然是各级党组织的主体责任,那就要以眼里不揉沙子的认真劲儿,真正让纪律成为带电的高压线。本身就姓“纪”的纪委,更要理直气壮地把纪律挺在前面,敢于担当、敢于斗争,使广大党员时刻感觉到纪律的约束,自觉用章程党规党纪要求自己,让制度的力量充分释放。

在已经敲响的新年钟声里头,应当还包含着别拿党规党纪当儿戏的期盼和提醒。

篇3:V公司优质服务规范制度

为了提高公司提供优质服务的工作要求,制度了下面的规范制度,快点跟着小编来看看吧。

为切实推行和规范优质服务工作,促进工作作风不断改进,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切实服务于用户、服务于群众,根据公司年初的工作部署和要求,结合企业实际,特制订本实施细则。

一、服务规范

1、上岗必须佩戴上岗服务证,举止得体,文明礼貌,自觉使用文明服务用语,不顶撞用户。

2、热情接待来企业办事的人员和来访用户,做到热情、周到、耐心、细致。

3、认真履行岗位职责,遵守劳动纪律,不擅自离岗、脱岗,不迟到早退,不聚众聊天、嬉笑打闹,工作时间不吃零食干私活,不占用办公电话聊天。

4、遵守业务纪律,严守各项工作纪律,认真执行各项管理制度和业务操作规程,严禁在工作中弄虚作假,营私舞弊。

5、当天事情当天办,疑难事情热心办,份内事情尽心办,所有事情依律办,杜绝索拿卡要,严禁利用工作之便要挟、刁难、报复用户,不得私自收受用户礼品、现金。

6、实行首问负责,凡首先接到用户的来电、来信、来访的科室或员工,首问负责到底,能解答的即刻解答,能办的事迅速办理,不刁难,不推诿,更不得与服务对象发生争吵;凡涉及其他科室的,立即协调解决,如果需要交接办理的,做到交接清楚,明确责任;凡不能办到的事,耐心做好解释说服工作,做到事事有交待,件件有落实,使来者满意而归。

7、虚心接受各方意见和批评,对有意见的用户不得打击报复、恶意刁难,严肃查处对工作不负责任的人和事。

二、保证措施

1、加强规范化服务工作的组织领导,此项工作由公司“行风建设,优质服务”督查督办小组负责,有关科室密切配合。督查、督办办公室设在公司办公室,负责督查、督办资料收集整理和日常督查、督办工作。

2、加强对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坚持政治学习制度,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提高职工政治素质。

3、加强对职工的廉洁教育。抓好《规范》的宣传教育,认真落实公司服务规范细则,提高职工自觉抑制不正之风的能力。

4、公司所有服务人员必须遵守“四不准”:(1)不准违章作业;(2)不准对用户失礼;(3)不准向用户吃、拿、卡、要;(4)不准向用户乱收费、乱摊派。

5、加强对职工的岗位技能培训,不断提高服务技能和服务质量。

6、抓好典型。及时表扬、奖励服务工作中的好人好事,严肃查处违规、违纪事件。凡公司员工,只要发生用户投诉经查属实的,除按照公司有关规定处理外,本人要向用户赔礼、道歉。

7、广泛开展内外监督,理顺、协调好公司内部各环节的关系,充分发挥内部监督职能。

三、检查与考核

1、对《规范》的执行情况,“各科室每月进行一次自查。公司每季组织一次检查,并进行不定期抽查。

2、对《规范》条款的执行情况,与经济责任挂钩,纳入各科室精神文明目标考核。

3、对各科室和个人执行《规范》的情况,公司纳入阶段性工作和年度工作考评考核。

4、年底公司将对各科室分别进行用户满意率回访,对用户满意率最低的科室出示黄牌,限期整改,如连续两次用户满意率最低,撤消科室负责人任职资格。

5、本《规范》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篇4:规章制度的重要性规范

企业规章制度是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可以保障企业合法有序运作,并调节企业内部人际关系、利益关系,将企业内外矛盾降低到最低限度。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有助于企业实现科学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确保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是加强企业管理,推动企业发展的可靠保证,可以保障企业运作的有序化、规范化,降低企业运行成本;完善的规章制度通过合理地设置权利、义务、责任,使员工能预测到自己的行为和努力的后果,激励员工为企业的目标和使命努力奋斗。

企业规章制度如此重要,但目前却存在很多问题,主要是企业制定了大量的规章制度,但规章制度却不能顺利执行。很多企业通过检查、处罚等行政手段解决制度执行问题,效果不尽如人意。主要原因有筹划阶段考虑不周,企业制定规则制度时未进行系统策划,对规则制度的稳定性和开放性把握不当;制定阶段方法陈旧,盲目移植成功企业的规则制度,脱离实际,可操作性差;实施时影响因素处理不善,企业只注重规则制度的制定和执行,忽视了对相关员工的培训,缺乏公平性,难过“人情关”;企业的规章制度不完善,造成员工在工作中不知道要干什么,能干什么。

企业的规章制度是企业行为规则的总和,是一种显现的企业文化。员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认识企业的规章制度,首先是内容,体现了员工的权利和义务;执行,具有权威性和强制性;目的,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严格的规章制度,只有建立在全体职工的自觉遵守的基础上,才能真正产生效果。要向员工进行宣传教育,让员工真正认识企业规章制度的重要性,教育员工认识自己的主人翁地位,增加健全规章制度的主动性、自觉性。同时典型事例教育员工认识到无章可循的危害性,引导员工查漏洞、想办法、建措施,把防范措施纳入规章制度中,使企业的规章制度不断健全与完善。

完善的规章制度对于企业和员工来说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不论规矩、何以成方圆”也正是其中的道理。企业不仅需要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而且企业的管理者更应当带头的去遵守,以自己的一言一行,一品一貌去教育员工,正如“子帅已正,孰敢不正”。也只有这样,企业才能真正的建立整套稳定成熟的运营机制,使企业在市场经济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而员工也应当利用规章制度保护自己劳动权益的同时,能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为企业的发展展示自己的才华,去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篇5:制度建设规范

制度建设保障公募基金健康发展【1】

公募基金作为门槛最低的大众理财工具,已经成为社会公众参与证券市场、实现长期财富目标的最主要方式。截至2015年末,公募基金个人有效账户数达到1.88亿户,85%的基金账户资产规模在5万元以下。公募基金已经成为普惠金融的典型代表,为数以亿计的消费者创造了巨大收益和金融便利。

截至2015年末,公募基金累计向持有人分红达1.28万亿元,为长期信任公募基金的广大投资者创造了可观的相对回报。

为了保证中小投资者权益得到充分保护,公募基金的诞生、成长和发展一直是在完善健全的法律框架和制度规范下进行的。

1997年,国务院颁布《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2003年《证券投资基金法》发布,2013年新《证券投资基金法》实施,辅以机构管理、投资运作、资产托管、产品销售、信息披露等各环节部门规章,公募基金业已经形成了完善的监管法规体系和严格的内外部规则制度,坚持分散投资、组合投资,坚持强制托管制度、每日估值制度、信息披露制度、公平交易制度,坚持严格监管,严厉打击老鼠仓等违法犯罪行为,保证了公募基金资产规范运作和公募基金业健康发展。

我们相信,在制度建设的保障下,公募基金一定可以成为社会公众最可信赖的财富管理工具。

资本市场改革将稳步推进改革和制度建设不可或缺【2】

2016年以来,简政放权和监管转型成为证券市场发展的重要坐标。证监会取消多项行政审批事项,不断简化优化服务流程,进一步加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监管,严厉打击内幕交易和欺诈发行等违法违规行为,深入推进市场监管转型。

业内专家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以来证券监管转型工作颇有成效,通过推动监管和信息披露透明度提升,为资本市场长期稳定健康发展打下了更坚实基础。未来应在现有政策布局下,实现监管的常态化和稳定化,推进制度层面变革和市场化改革,让证券市场为经济转型发展发挥更大作用。

监管转型与简政放权相辅相成

在国务院关于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决策部署下,今年以来,证监会推进简政放权和监管转型的力度不断加大。4月开始,证监会取消“公募基金管理人的法定代表人、经营管理主要负责人和从事合规监管的负责人的选任或者改任审批”等多项行政审批事项,同时取消7项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

5月1日起,将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向证券期货经营机构颁发的《经营证券业务许可证》等10项证券、基金、期货业务许可证统一为《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

监管转型与简政放权相辅相成。在依法监管、从严监管、全面监管的理念下,证监会对加强监管做出了全面部署。在取消上述行政审批事项及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过程中,为做好衔接工作,证监会明确了相关事项取消的后续管理方式和工作安排。

根据审慎监管原则,通过制定管理规范和标准,完善监管手段,加大事中检查、事后稽查处罚力度,进一步加强对投资者的保护和有关业务活动的监督和管理。

证监会今年以来修订出台《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运作管理暂行规定》、《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管理规定》、《期货投资者保障基金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法规,在简政放权的同时,对各类市场参与主体实施全面监管,为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表示,对证监会最近一段时期以来的监管转型给予高度评价。他认为,必须把重心放在存量资产(已上市公司)和即将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上,这是监管的重心,同时依据法律对内幕交易、操纵市场和欺诈上市严加监管。

市场透明是监管重心

从实施效果来看,简政放权及监管转型对提升监管效率和增加市场透明度具有明显的助益作用。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教授田利辉表示,今年证监会的工作成效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监管理念的改变,明确了证监会的工作重点是加强监管。

二是证券市场实现了比较稳定的发展,进行了诸如欣泰电气退市等具体实践,切实加强监管并认真落实已有规则。三是证监会的一系列工作更为重视监督,以监督为主。

四是证监会正在把监督真正落实好,把信息披露作为重中之重,通过多种手段,对规则细则进行明确,对信息披露的完善做出了很多切实的推动,对一些公司也进行了处罚。这些措施成为今年的监管亮点,推动了市场效率提升。

在依法监管、从严监管、全面监管下,简政放权增强了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的作用。以授予派出机构行政处罚权为例,证监会在一季度末表示,自2013年10月份授予派出机构行政处罚权以来,派出机构行政处罚工作成效显著,两年多来派出机构罚没近1.4亿元。

证监会一方面优化派出机构审理工作程序,将事中备案复核改为事后备案;另一方面加强对派出机构案件和行政处罚应诉案件指导,通过调研、现场指导和案例总结分析评价,答复派出机构案件咨询,听取派出机构意见建议,确保执法一致性、统一性,维护证监会执法严肃性。证监会表示,通过授予派出机构行政处罚权,有力地推动了全会监管资源整合,为建设全方位、多层次的行政处罚执法体系创造积极条件。

“应该说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尝试,地方证监局更了解地方上市公司和中介机构的行为规范情况,更接地气。”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表示,证监会将监管的一部分职责下放到地方派出机构,更能发挥地方证监局的优势,有利于增进市场的透明度和稳定健康发展能力。

吴晓求表示,监管者的责任就是市场的清道夫,重点就是要监管信息披露,重心就是要提高市场的透明度。他认为,五年以后中国资本[0.00%]市场的特征之一,一定是高度透明的,具有良好市场价值的市场。

如果市场不够透明,资产没有太大升值空间,要做全球的资产交易中心、财富管理中心就不太现实。因此,要把中国资本市场建成全球重要的金融中心,市场法制应该是完善的,透明度应是足够的,市场资产要有一定成长性。

改革和制度建设不可或缺

在简政放权和监管转型的背景下,市场化改革和制度建设不可或缺。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课题组指出,金融监管转型处于重要历史关节点。无论是提振经济信心,还是加快经济转型升级,都有赖于一个健康、稳定的资本市场,需要形成标本兼治的改革行动方案。同时,监管转型触及到深层次的行政权力结构调整,建议充分考虑监管转型的迫切性、现实性,尽快调整优化市场监管机构,形成有效体制保障。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认为,未来几年,要适应市场的新要求,形成法治监管为主的新模式,这是监管转型的重要路径选择。

监管转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关键是要起好步,要把监管的路子选对、选好,这对于中长期的监管转型至关重要。

吴晓求表示,必须对一系列规则制度进行调整。一定要推动中国金融结构性的改革,改革不展开,资本市场发展没有空间。

“监管需要常态化、稳定化,证监会需要以很明晰的、坚实的、稳健的步伐逐步推进改革。”田利辉建议,在监督为主的基础上,要保持现在的稳定的政策布局,让一些改革顺着应有的模式,根据现有条件逐步推进。

“归根结底,要从制度层面来变革。”董登新表示,证券市场的“游戏规则”是最根本的东西,有什么样的“游戏规则”就会培养什么样的游戏参与人,包括交易者、中介机构都是在游戏规则下参与。他建议,围绕简政放权,证监会下一步还可以把IPO审批权下放到交易所,让一级市场实现真正去行政化。

同时,股市是资源配置最重要的场所,是最市场化的,应充分发挥市场化的作用,在当前产能过剩、央企并购重组加快推进的背景下,更应推进证券市场市场化改革,让市场化机制发挥作用。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