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危险源管控预警机制范例 - 制度大全
职责大全 导航

重大危险源管控预警机制范例

编辑:制度大全2019-04-16

一、危险源监测与监控(各级职责)

1.矿调度室统一负责全矿各类事故信息的接收、报告,初步处理、统计分析,制定相关制度。

2.矿调度室、安全管理部建立矿基本情况、各类危险源数据库,并报送集团公司。重大危险源按规定和程序在省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备案。同时组织对风险高的危险源实施重点监测、监控,及时分析和评估重点监测与监控的信息。

3.生产技术、通风、地测、机电、综合办运输等部室根据本矿地质条件、可能发生灾害的类型、危害程度,分别建立顶板、瓦斯、火、水、机电、运输等基本情况和危险源数据库,并报送矿总调度室、安全管理部。同时组织对相关风险高的危险源实施重点监测与监控,及时分析和评估重点监测与监控信息。

4.各区、队、班(组)分别掌握本区、本队、本班(组)生产(工作)区域内危险源情况,并组织日常监测与监控,及时报告监测与监控情况,对风险高、隐患大的信息立即报矿总调度室和安全管理部。

5.跟班矿领导、区(队)长、班(组)长、安监员、瓦检员应掌握矿各生产(工作)危险源情况,并实施日常和动态监测与监控,及时报告监测与监控情况,对风险高、隐患大的信息立即报矿总调度室和安全管理部。

6.各相关部室、单位和人员分别采取相应的方法和手段对各类危险源进行监测与监控。

运用安全监控系统、束管监测系统、传感器、气体分析化验设备等组织对瓦斯、火、煤尘等危险源情况进行监测与监控;

运用矿压观测仪器对顶板情况组织进行监测与监控;

运用物探、钻探、化探等组织对矿井水情进行监测与监控;

④运用人工方式和手段(包括人工观测、仪器观测和检查等)组织对各类危险源进行监测与监控。

7.根据风险评估情况,各相关部室、单位按照《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组织采取相关预防性处置措施,并跟踪治理、整改情况。安全管理部负责设立矿井重大危险源、重大隐患警示标志,并将重大危险源及重大隐患现状、可能造成的危害、有关安全措施等向本矿职工、专业救援人员及相关单位通告。

二、预警行动

1.预警条件。具备以下两条件之一,就可发布和传递预警信息。

风险评估结果显示突发事故灾难可能发生;

重大危险源失控或重大安全隐患出现事故征兆。

2.预警方式、方法

矿总调度室设立预警报告接警专用电话,外线电话是:4828378,4828678,内线电话是:8001、8002,实行24小时值班。同时,建立与矿值班领导、业务部室值班负责人、矿业务部室技术负责人以上负责人、其他相关单位值班室的通信连络。施工项目部相关单位实行24小时的值班。所有值班不得空班、漏班。

矿领导、各业务部室负责人的手机保持24小时开机。如有事离开煤矿现场时,要指定临时负责人,临时负责人保持24小时开机。

现场预警报告采取井上、下调度电话、无线通信系统、广播系统和监测监控系统发出的声光告警信号等方式。

④预警预防措施以相关矿领导签发的调度通知形式下达。紧急情况时可先执行电话或口头通知,电话或口头通知必须得到相关负责人的授权,事后补签书面调度通知。

3.预警程序

1)经风险评估结果显示突发事故灾难可能发生时,其程序是:矿领导立即下达预警指令,宣布进入预警期→矿总调度室立即按照预警电话通知顺序,通知相关负责人和有关单位,通知受威胁地点的人员撤离→矿应急机构根据现场情况进入应急准备阶段,制定和执行相应的预防性处置措施。

2)重大危险源失控或重大安全隐患出现事故征兆时,其程序是:

现场工作人员以最快的速度使用调度电话立即向调度室报告,报告内容包括出现事故征兆类别、时间、地点、简要经过、预警区域作业内容、人员分布等。情况紧急时,在向调度室报告的同时,采取井下无线通信系统、广播系统、人工方式(包括通知、发出相关信号)等方式向井下其他作业区域进行告警。

矿总调度接到预警报告后,立即按照预警电话通知顺序,通知相关负责人和有关部室和单位,通知受威胁地点的人员撤离。特别紧急的预警信息要直接向矿主要领导和上级管理部门报告。

预警信息包括:事故征兆发生的单位、时间、地点及简要经过;可能发生事故的类别、发生原因初步判断;预警起始时间、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等。

向上级报告包括:可能发生的事故性质、地点、可能的影响范围、预警区域涉及的巷道、通风系统、风流情况、瓦斯浓度及已采取的措施等。

根据可能发生的事故特点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矿领导下达预警指令,宣布进入预警期。

④矿应急机构根据现场情况进入应急准备阶段,制定和落实相应的预防性处置措施。

⑤告警区域作业单位的当班负责人要立即落实矿应急机构(或调度室)下达的处置措施,并根据情况的变化及时继续报告预警信息。

监测监控系统发出声光信号,或采取了系统自动断电措施,告警区域作业单位的当班负责人要立即报告调度室,并核实情况,要征求并听取调度室下达的预防与处置意见。

⑥一旦达到事故标准,启动相应应急响应,并按照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及时予以处置。

4.预警措施。宣布进入预警期后,根据即将发生的事故灾难特点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矿应急机构采取下列措施:

启动《矿井灾害预防与处置计划》,根据现场情况,制定相关预防性处置措施。

责令有关单位和人员按照分工及时收集、报告有关信息,加强对事故灾难发生、发展情况的监测、监控、预报和预警工作。

组织有关部室、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专家对事故灾难信息进行分析评估,预测发生事故可能性的大小、影响范围和强度以及可能发生事故的级别。

④及时发布有关的事故灾难预测信息和分析评估结果以及应对措施。

⑤通知专业应急救援队伍进入待命状态,并动员矿后备人员做好参加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的准备。

⑥调集应急救援所需物资、设备、工具,并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随时可投入正常使用。

⑦组织有关单位、现场工作人员,必要时请求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协同执行相关的处置措施。

⑧出现明显事故征兆的人员在报告、求援的同时,要做好自救、互救和避灾的一切准备。

⑨现场带班人员、班组长和调度人员等在遇到险情时有权在第一时间下达停产撤人指令,控制人员进入或关闭、限制使用有险情的区域。

5.预警解除

经矿应急机构组织评估显示不可能发生突发事故或者经采取相关措施危险已解除,经矿领导批准,由矿总调度室发布解除警报,终止预警期,并解除已经采取的有并措施。同时,继续组织监测监控。

?

?晋圣润东煤业有限公司

?2014年1月1日

篇2:重大危险源监控安全要点范例

1.重大危险源现场应设立安全警示标志,写明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置办法,并对重大危险源实施24h实时有效监控。

2.对于储罐区(储罐)、库区(库)、生产场所三类重大危险源,因监控对象不同,所需要的安全监控预警参数有所不同。主要可分为:

(1)储罐以及生产装置内的温度、压力、液位、流量、阀位等可能直接引发安全事故的关键工艺参数。

(2)当易燃易爆及有毒物质为气态、液态或气液两相时,应监测现场的可燃/有毒气体浓度。

(3)气温、湿度、风速、风向等环境参数。

(4)音视频信号和人员出入情况。

(5)明火和烟气。

(6)避雷针、防静电装置的接地电阻以及供电状况。

3.罐区监测预警项目一般包括罐内介质的液位、温度、压力,罐区内可燃/有毒气体浓度,明火、环境参数以及音视频信号和其他危险因素等。

4.库区(库)监测预警项目一般包括库区室内的温度、湿度、烟气以及室内外的可燃/有毒气体浓度、明火、音视频信号以及人员出入情况和其他危险因素等。

5.生产场所监测预警项目一般包括温度、压力、液位、阀位、流量以及可燃/有毒气体浓度、明火和音视频信号和其他危险因素等。

6.重大危险源(储罐区、库区和生产场所)必须设有独立的安全监控预警系统,安全监控预警参数的现场探测仪器的数据必须直接接入到系统控制器中,控制器应设置在有人值班的房间或安全场所。

7.重大危险源应配备温度、压力、液位、流量、组分等信息的不间断采集和监测系统以及可燃气体和有毒有害气体泄漏检测报警装置,并具备信息远传、连续记录、事故预警、信息存储等功能;一级或者二级重大危险源具备紧急停车功能。

8.对重大危险源中的毒性气体、剧毒液体和易燃气体等重点设施,应设置紧急切断装置;毒性气体的设施,应设置泄漏物紧急处置装置。

9.重大危险源中储存剧毒物质的场所或者设施,应设置视频监控系统。

10.对存在吸入性有毒、有害气体的重大危险源,危险化学品单位应当配备便携式浓度检测设备、空气呼吸器、化学防护服、堵漏器材等应急器材和设备;涉及剧毒气体的重大危险源,还应当配备两套以上(含两套)气密型化学防护服;涉及易燃易爆气体或者易燃液体蒸气的重大危险源,还应当配备一定数量的便携式可燃气体检测设备。

11.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释放源同时存在的场所,应同时设置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监测报警仪。

12.可燃的有毒气体释放源存在的场所,可只设置有毒气体监测报警仪。

13.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混合释放的场所,一旦释放,当空气中可燃气体浓度可能达到25%LEL,而有毒气体不能达到最高容许浓度时,应设置可燃气体监测报警仪;如果一旦释放,当空气中有毒气体可能达到最高容许值,而可燃气体浓度不能达到25%LEL时,应设置有毒气体监测报警仪。

14.配备检漏、防漏和堵漏装备和工具器材,泄漏报警时,可及时控制泄漏。

15.针对罐区物料的种类和性质配备相应的个体防护用品,泄漏时用于应急防护。

16.罐区应设置物料的应急排放设备和场所,以备急用。

17.储罐着火后,由于高温和有毒等不易靠近灭火的罐区、罐组,应设置远程灭火系统,灭火介质应依危险物料性质而定。

18.在储罐着火后会引起相邻的储罐受高温辐射影响而产生次生灾害的罐区,应设置远程水喷淋控制系统,并要求水源充足,能及时快捷喷淋降温。

19.摄像视频监控报警系统应可实现与危险参数监控报警的联动。有防爆要求的应使用防爆摄像机或采取防爆措施。摄像头的安装高度应确保可以有效监控到储罐顶部。

篇3:重大危险源监控管理制度

1危险源的分类

1.1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资,且危险物资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根据GB/T13861《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代码》对危险源的分类和GB6441《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对危险源的分类,危险源分为二大类:

1.1.1第一类危险源:物的不安全状态:

A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B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

C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

D其他危险、危害因素

1.1.2第二类危险源:人的不安全行为:

A心理、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B行为性危险、危害因素

1.2危险源辨识的对象、内容、范围

危险源辨识贯穿每一项生产经营活动的始终,主要是:

1.2.1对象

1.2.1.1常规生产经营过程和非常规活动。

1.2.1.2进入作业场所内所有人员的活动。

1.2.1.3作业场所内所有设备、设施。

1.2.2主要内容:

A、隧道工程

B、机电设备工程及设备,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和特种设备。

C、物业管理。

D、施工工艺、工序。

E、施工物资、设备、装置、工具和辅助生产、生活卫生设施。

F、各项制度。

J、劳动强度、女职工劳动保护。

L、事故应急救援设施。

1.2.3范围:

生产经营作业场所和生活设施的选址、布局、使用及四周地理、地质、气候、建筑物、天上地下管线等相关环境因素。

1.3.辨识和评价的方法:

1.3.1询问与交流;

1.3.2现场观察;

1.3.3查阅有关记录;

1.3.4获取外部信息;

1.3.5施工任务分析;

1.3.6职业健康安全检查表法;

1.3.7作业条件的危险性评价;

1.3.8事件树和故障树等。

1.4对危险源本质的辨识应全面考虑三种时态、三种状态和六种类型。

1.5风险评价:

1.5.1风险评价的方法(一)

风险评价要充分结合本企业特点、管理水平、人员能力、资源状况等。其方法有:直接判断法和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直接判断法:根据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和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来进行风险评价,其结果从高到低依次划分为A、B、C、D、E共5个级别,从而判断出重大危险源及一般危险源。

1.5.1.1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分为3个级别:事故发生可能性极大的为“可能”。事故发生可能性极小的为“极不可能”,界于两者之间的为“不可能”。

1.5.1.2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分为3个级别:将会出现多人伤亡的为“严重伤害”,出现轻伤为“轻微伤害”,界于两者之间的为“一般伤害”。

1.5.1.3后果和可能性的组合结果,对应可得出风险级别:

表中:

A级风险(不可容许风险),即:

事故潜在危险性很大,并难以控制,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已极大,一旦发生事故将会造成多人伤亡的风险。

严重程度

可?能?性

极不可能

不可能

可能

轻微伤害

E

D

C

一般伤害

D

C

B

严重伤害

C

B

A

B级风险(重大风险),即:

事故潜在危险性较大,较难控制,发生频率较高或可能性较大,容易发生重伤或多人伤害;或者会造成多人伤亡,但事故发生可能性一般的风险。

C级风险(中度风险),即:

虽然导致重大事故的可能性小,但经常发生事故或未遂过失,潜伏有伤亡事故发生的风险。

D级风险(可容许风险),即:

具有一定危险性,虽然重伤可能性较小,但有可能发生一般伤害事故的风险。

E级风险(可忽视风险),即:

危险性极小,不会伤人的风险。

1.5.1.4风险等级的确定:当达到A、B级风险时,确定为重大危险因素;C、D、E级风险,可作为一般危险因素处理,评价后列出一般危险源和重大危险源清单。

1.5.2风险评价方法(二)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即LEC法,L值——表示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值——表示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值——表示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

其简化公式:D=LEC

D值——表示危险等级划分。

a.为简化评价过程,采用半定量计值法,给三种因素的不同等级分别确定不同的分值。具体分值见下表达式1、2、3:

表1: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

分数值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10

完全可能预料的

6

相当可能

可能,但不经常

1

可能性小,完全意外

0.5

很不可能,可以设想

0.2

极不可能

0.1

实际不可能

表2: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

分数值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10

连续暴露

6

每天工作时间暴露

3

每周一次暴露

2

每月一次暴露

1

每年几次暴露

0.5

非常罕见的暴露

表3:发生人身事故所产生的损失后果(C)

分数值

发生事故产生的损失后果

100

大灾难,许多人死亡

40

灾难,数人死亡

15

非常严重,一人死亡

7

严重,重伤

3

较重,轻伤数人

1

引人关注,需要救护

b.将被评价的危险源在上述表中对应所得的L、E、C分数值之积为D,D值不同,其危险等级也不同,危险等级划分见表4:

表4:危险等级划分(D)

D值

危险程度

>320

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

160-320

高度危险,需立即整改

70-160

显著危险,需要整改

20-70

一般危险,需要注意

<20

稍有危险,可以接受

c.风险等级确定

重大危险因素的确定从表4中查出D值对应的分数值,D≥70的,确定为重大危险因素;D<70的,确定为非重大危险因素。评价之后列出一般危险源清单和重大危险源清单。

d.D值≥160以上的危险因素,项目经理部须报公司备案和监控,D值在160以下的由项目经理部负责管理。

e如现场的管理水平、安全投入及可控程度比较差,可将理论一般危险源上升至重大危险源来管理。

1.5.3风险评价的方法宜优先选用直接判断法,也可采用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等。对下述情况可直接定为较高级别的风险:

a.不符合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和标准的;

b.相关方有合理抱怨或要求的;

c.曾经发生过事故,现今未采取防范、控制措施的;

d.直接观察到可能导致危险的错误,且无适当控制措施的。

1.5.4风险评价要联系生产实际,参照已往的经验和控制效果进行,既要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后果,更要实事求是地分析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还要考虑与需要采取措施的能力相适应。风险级别是综合分析的结果。

1.5重大风险必须控制,控制应遵循“消除、预防、减小、隔离、个体防护”的原则,保护员工的安全和健康。

1.6重大风险的控制应满足以下要求:

a.相关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实行动态管理,确定本单位的《重大危险源清单》并制定应急预案,建立管理台账,并报安全生产管理部备案。

b.安全生产管理部通过下发年度及阶段性计划等文件,提出有关重大危险源控制的要求。

c.相关单位针对重大危险源控制措施,落实专项技术指导和监控,落实治理资金、防护设施和用品等必要资源的到位。

d.通过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的实施、运行控制、应急与响应、绩效监测落实和改进控制措施。

1.7风险控制措施策划

风险控制措施策划表

风险级别

措施及时间期限

危险等级

描述

可忽视风险

(E级)

不须采取措施且不必保留文件记录。

可容许风险

(D级)

可保持现有控制措施,即不需要另外的控制措施,但应考虑投资效果更佳的解决方案或不增加额外成本的改进措施,需要检测来以确保控制措施得以维持。

中度风险

(C级)

应努力采取措施降低风险,但应仔细测定并限定预防成本,并应在规定时间期限内实施风险减少措施,如现有条件不具备,可考虑长远措施和当前简易控制措施。

在中度风险与严重伤害后果相关的场合,必须进行进一步评价以更准确地确定伤害的可能性,确定是否需要改进的控制措施,是否需要制定目标和管理方案并加以实施。

重大风险

(B级)

直至风险降低后才能开始工作。为降低风险有时必须配给大量的资源。当风险涉及正在进行中的工作时,就应采取应急措施。应制定目标和管理方案以降低风险。

不可容许风险(A级)

只有当风险已降低时,才能开始或继续工作。若即使投入无限的资源也不能降低风险的,就必须禁止工作。

1.8风险控制措施实施前应进行评审,以确保其充分性、有效性。

1.9发生以下情况时,相关部门进行危险源的再识别、评价和更新。

a.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发生较大变更时;

b.当施工阶段发生改变、生产工艺、材料、技术发生重大变化时;

c.当有新的施工任务时;

d.当公司管理方针发生变化时;

e.当相关方有合理抱怨时。

1.10每年管理评审时,应根据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实现对危险源、重大危险源的控制情况进行评价,必要时予以更新、补充、改进。

重大危险源清单

单位:

编号

危险源名称

存在地点

类型

危险程度

控制措施

责任人

填报人:年月日

篇4:矿井重大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1、目的: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消除事故苗头。重大危险源监控制度就是对项目部施工管段内的重大危险源进行定期的专业监察、调查,评估我单位执行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的情况,以确保重大危险源控制措施得以落实;建立重大事故应急系统(即场外应急计划),以便对突发事故进行掌控。

2、范围:井上下施工现场、施工作业人员。

3、程序:按规定对项目经理部重大危险源进行检测、监控;安全部对项目经理部的重大危险源的管理负有检查、督查的职责。施工现场领工员、负责人直接对重大危险源实施管理并对管理结果负责。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监督管理,预防事故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结合我项目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重大危险源,是指施工现场涉及到的有重大安全隐患的机具、行为、场所或作业等。

第三条存在重大危险源的作业队、人员和部门,其主要负责人全面负责本单位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与监控工作。

第四条对重大危险源存在的事故隐患以及在安全生产方面的违法行为,项目部任何人均有权向进行制止和监管。

第五条据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等有关标准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对本项目的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进行辨识,属于重大危险源的,进行登记,并建立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档案。

第六条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档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报告;

(三)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与监控实施方案;

(四)重大危险源监控检查表;

(五)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和演练方案;

(六)重大危险源报表。

第七条对本单位的重大危险源进行安全评估。

第八条安全评估工作可以由项目安全部门的安全评估人员进行,评估工作结束后,应当出具《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报告》。《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报告》应当数据准确,内容完整,建议措施具体可行,结论客观公正。

第九条《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报告》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安全评估的主要依据;

(二)重大危险源的基本情况;

(三)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四)可能发生的事故种类及严重程度;

(五)重大危险源等级;

(六)防范事故的对策措施;

(七)应急救援预案的评价;

(八)评估结论与建议等。

第十一条在与重大危险源相关的生产过程、材料、工艺、设备、防护措施和环境等因素发生重大变化,或者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发生变化时,应当对重大危险源重新进行安全评估。

第十二条在每年填写《重大危险源报表》,报送公司安全环保部备案。

第十三条对新产生的重大危险源,及时报送安全环保部备案;对已不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及时报告核销。

第十四条按照重大危险源的种类和能量在意外状态下可能发生事故的最严重后果,重大危险源分为以下四级:

(一)一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特别重大事故的;

(二)二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特大事故的;

(三)三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重大事故的;

(四)四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一般事故的。

?第十五条成立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落实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与监控责任制度,明确所属各部门和有关人员对重大危险源日常安全管理与监控职责。

第十六条保证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与监控所需资金的投入。

第十七条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使其全面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和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

第十八条将重大危险源可能发生事故的应急措施,特别是避险方法书面告知相关作业队和人员。

第十九条在重大危险源现场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并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监控和对有关设备、设施的安全管理。

第二十条对重大危险源中的工艺参数、危险物质进行定期检测,对重要的设备、设施进行经常性的检测、检验,并做好检测、检验记录。

第二十一条对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状况和防护措施落实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做好检查记录,并按季度将检查情况报送安全环保部。

第二十二条?对存在事故隐患的重大危险源,必须立即整改;对不能立即整改的,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安全措施,防止事故发生,并及时报告安全环保部。

第二十三条制定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并报安全环保部备案。应急救援预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重大危险源基本情况及周边环境概况;

?(二)应急机构人员及其职责;

?(三)危险辩识与评价;

?(四)应急设备与设施;

?(五)应急能力评价与资源;

?(六)应急响应、报警、通讯联络方式;

?(七)事故应急程序与行动方案;

?(八)事故后的恢复与程序;

?(九)培训与演练。

第二十四条根据应急救援预案制定演练方案和演练计划,适时进行一次实战演练或模拟演练。

第二十五条建立重大危险源监控系统和信息管理系统,对重大危险源实施分级监控,并对各类信息实施动态管理。

第二十六条定期对重大危险源进行专项监督检查。

第二十七条安全环保部在监督检查中,发现重大危险源存在事故隐患的,责令立即排除。在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责令从危险区域撤出作业人员,暂时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隐患排除后,经安全环保部审查同意,方可恢复施工和使用。

第二十八条安全环保部及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相关部门及人员在监督检查中,应当相互配合、互通情况,对重大危险源实施有效的管理与监控。

篇5: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确定程序

1目的

公司对活动、过程和服务涉及的风险通过风险评价得到识别,并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实施控制,以确保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保持和有效实施。

2范围

适用于公司在活动、过程和服务中能够控制其职业健康安全风险,并改进其职业健康安全绩效。

3职责

3.1分管领导负责审批公司重大危险源及不可接受风险控制的管理方案。

3.2质安科负责下发《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表》(P04/JL—01),汇总各部门、施工项目部危险源的辨识成果,组织风险评价,并从中确定公司范围内重大危险源及不可接受风险。

3.3各部门负责辨识业务范围内的风险,公司机关办公区范围内的风险由综合科组织进行。

3.4施工项目部负责辨识工程项目所涉及的全部活动、场所、人员的风险,并对其进行评价,填写《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表》(P04/JL—01),上报质安科确认。当项目的情况发生变化时及时识别、评价风险,并上报质安科确认。

4工作程序

4.1工作步骤:业务活动→危险源识别→评审措施计划的充分性→风险评价→判定风险是否可接受→编制风险控制措施计划(如有必要)。

4.1.1?选择活动、过程和服务。

4.1.2?进行活动、过程和服务中职业健康安全风险的的识别。

4.1.3?进行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措施的制定。

4.2?确定活动、过程和服务

4.2.1?施工工艺与安全技术管理。

4.2.2?所有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包括业主方人员和访问者)的活动;

4.2.3?由本组织还是外界所提供的工作场所的基础设施、设备和材料,包括设备设施的安装、维护、拆除、运行;

4.2.4?有毒有害材料、物质的使用、贮存;

4.2.5?工艺、施工、设备、材料、计划、设施变更;

4.2.6?人的行为、能力和其他人为因素;

4.2.7?已识别的源于工作场所外,能够对工作场所内组织控制下的人员的健康安全产生不利影响的危险源;

4.2.8?在工作场所附近,由组织控制下的工作相关活动所产生的危险源;

4.2.9?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更改包括临时性变更等,及其对运行、过程和活动的影响;

4.2.10?任何与风险评价和必要控制措施实施相关的适用法定义务;

4.2.11?对工作区域、过程、安装、机器和(或)设备、操作程序和工作组织的设计,包括它们与人能力的适应性。

4.2.12?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可能发生的危害);

4.2.13?三种状态(正常、异常、紧急情况)

4.3?危险源辨识方法

1)询问与交流。

2)现场观察。

3)查询有关记录。

4)获取外部信息。

5)安全检查表法。

4.4?风险评价

4.4.1?危险源评价方法

1)评价人员应对所辨识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

2)采用R=L×S方法进行风险评价;

式中:

S:发生事故后果的严重性,重点考虑人身伤害和健康损害程度。其取值见下表。

分值

标准

5

在现场没有采取防范、监测、保护、控制措施危险源的发生不能被发现(没有监测系统)或在正常情况下经常发生此类事故或事件。

4

危险源的发生不容易被发现,现场没有检测系统,也未作过任何监测,或在现场有控制措施,但未有效执行或控制措施不当。危险源常发生或在预期情况下发生。

3

没有保护措施(如没有保护防装置、没有个人防护用品等),或未严格按操作程序执行或危险源的发生容易被发现(现场有监测系统)或曾经作过监测或过去曾经发生、或在异常情况下发生类似事故或事件。

2

危险源一旦发生能及时发现,并定期进行监测或现场有防范控制措施,并能有效执行或过去偶尔发生危险事故或事件。

1

有充分、有效的防范、控制、监测、保护措施或员工安全卫生意识相当高,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极不可能发生事故或事件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重点考虑事故发生的频次、以及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现有措施的有效性,其取值见下表。

分值

健康损害

人身伤害程度

5

多人死亡

发生死亡等

4

造成多人重伤或单个死亡

丧失劳动能力等

3

长期疾病或损伤,需长期治疗

截肢、骨折、听力丧失、慢性病等

2

需要治疗轻微伤害

轻微受伤、间歇不舒适等

1

无伤害或不需要治疗的伤害

无伤亡

3)?风险分级

风险评价按R=L×S结果规定如下分为Ⅴ级:

Ⅰ级风险

Ⅱ级风险

Ⅲ级风险

Ⅳ级风险

Ⅴ级风险

R<4

R=4-8

R=9-12

R=13-19

R=20-25

4)?风险评价时,L、S的取值,由评价小组人员根据经验进行确定。此时还应考虑法律法规的要求。

5)?公司确定Ⅳ级、Ⅴ级风险为不可接受的风险;

6)?对于Ⅲ级风险,工程部组织各部门人员进行讨论,根据实际情况和可行性确定控制措施。

风险控制措施要求,见下表。

风险级别

应采取的行动/控制措施

实施要求

Ⅴ(20-25)

在采取措施降低危险源前,不能继续作业,对改进措施进行评估

停止作业、立即整改

Ⅳ(13-19)

采取紧急措施降低风险,建立运行控制程序,定期检查、测量及评估。

立即或近期整改

Ⅲ(9-12)

可考虑建立目标、建立操作规程,加强培训及沟通

有条件、有经费时治理

Ⅱ(4-8)

可考虑建立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但需定期检查

有条件、有经费时治理

Ⅰ(4)

无需采用控制措施,但需保存记录

4.5?确定重大危险源

重大危险源按下述内容进行确定:

根据《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标准,在施工过程中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被确定为重大危险源。并填入《重大危险源清单》(P04/JL—02)。

4.5.1?公司《重大危险源清单》(P04/JL—02)由质安科、施工项目部共同进行确定,报总经理进行审批。

4.5.2?确定的重大危险源按《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监总局40号令2011.8.5)执行。

4.6?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的实施

4.6.1?各施工项目经理部组织各专业人员(含施工管理、材料、设备、技术、安全等),根据项目施工特点、场地布置、施工作业工艺等对该项目进行风险识别,范围应覆?盖所有作业区域和生活区,辨识结果填写《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表》(P04/JL—01)报质安科汇总,经评价后并建立本施工项目部的《不可接受风险清单》(P04/JL—03)。

4.6.2?综合科负责公司办公区域存在的风险,填写《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表》(P04/JL—01),并报送质安科。

4.6.3?质安科负责组织识别公司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结果的收集、汇总、确认,建立发布《不可接受风险清单》(P04/JL—03)、《重大危险源清单》(P04/JL—02)。

4.6.4?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价的主要人员应接受过专业培训,由各施工项目部、质安科会同综合科组织进行。

4.6.5?除上述常规的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价外,在下列情况下,各部门应及时组织进行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价,并将识别和评价的情况和结果及时报送质安科。

1)?策划新活动(如对老产品改进、新工艺开发、技措项目、工作场所、过程、装置、机械、运行和工作组织等)的责任单位或相关部门在策划阶段就应进行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价。

2)?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的主管部门应组织项目部及相关部门进行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价,包括要求对作业活动进行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价。

3)?施工设备在交付检修和交付施工前的条件确认时,设备部应组织项目部和相关职能部门进行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

4)?因检维修作业、设备拆除导致施工的作业环境、设备设施发生变化,设备部应组织项目部对其进行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价。

4.7?风险控制

4.7.1制订风险控制措施的原则

1)?首先是采取措施消除风险的措施;

2)?其次是降低风险的措施(降低人身伤害和健康损害发生的可能性或潜在的严重程度,可采用工程控制措施,);

3)?最后采用个体防护装备的措施;

4.7.2?风险控制措施确定

1)?质安科应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对风险评价的结果进行风险控制的策划。

2)?对于Ⅲ级及以下的风险采用维持现有管理方法进行控制,但要进行定期

效监测并保持控制记录。

3)?对于Ⅳ级、Ⅴ级风险采用目标、指标和方案,运行控制和应急准备等措施进行控制。

a)?确定需要采用目标、指标和方案进行消除和控制的风险,并执行目标、指标、管理方案;

b)?需要采取工程手段进行控制的风险项目,按安全隐患治理的要求实施;

c)?对采用目标、指标进行控制的不可接受风险,在实施未到位前,应制订并落实相应的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

d)?采用运行控制进行控制的重大及不可接受风险,各部门应按各自的专业分工,组织进行运行控制。确保对危险化学品、职业病风险、要害部位、设备检维修、为施工提供产品和服务的供应商和承包商、为生活后勤提供服务的承包商等各种活动中的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并报质安科备案。

4.8?危险源的评审与修订

4.8.1?质安科每年应至少组织一次对“重大危险源”及“不可接受风险”的重新评价工作,评价目的是确定控制措施的有效性,通过实施和控制风险是否降低。

4.8.2?当发生下列情况时,公司应按上述程序,及时进行风险识别与风险评价工作:

1)?相关法律、法规发生变化时;

2)?项目的生产活动内容或工艺发生重大变化时;

3)?公司经营宗旨、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及目标发生重大变更时;

4)?因事件调查结果或其他来源的新认识。

5相关/支持性文件

《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标准)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监总局40号令2011.8.5)

6记录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表》?(P04/JL—01)

《重大危险源清单》?(P04/JL—02)

《不可接受风险清单》?(P04/JL—03)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