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害识别风险评价作业指导书 - 制度大全
职责大全 导航

危害识别风险评价作业指导书

编辑:制度大全2019-04-16

一、划分作业活动

1、作业活动划分程度的把握:

一个工程通常有多种作业活动,对作业活动划分的总要求是:所划分出的每种作业活动既不能太复杂(如包含多达几十个作业步骤或作业内容),也不能太简单(如仅由一、两个作业步骤或作业内容构成)。

2、可考虑按作业类别和工作系统层次分解的方法划分作业活动,一般来说:

(1)按作业任务分(备料作业、加工作业、采购作业、设备维修作业等);

(2)按作业流程分(如工艺流程图);

(3)按作业性质分(如高空作业、电器作业等):

(4)上述几种方法的结合。

3、对于每项作业活动,在进行危害辨识前要收集如下作业活动信息(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任务:所执行的任务的期限、人员、该任务实施的频率;

(2)设备:可能用到的机械、设备、工具;

(3)物料:用到或遇到的物质及其物理形态(烟气、蒸气、液体、粉末、固体)和化学性质;可能要搬运的物料的尺寸、形状、重量、表面特征;用手移动的距离和高度;

(4)能力:工作人员的能力和已接受的任务培训;

(5)程序:作业程序或作业指导书,包括特种作业任务的执证上岗程序;

(6)数据:作业活动及作业环境监测数据;

(7)事故:发生过的与该作业活动有关的事故经历。

二、危害辨识

1、危害辨识方法

采用工作安全分析法和基本分析法相结合进行危害辨识:

a.对每个作业步骤,辨识出与此步骤有关的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动,然后将各步骤中的危害汇总。

b.将整个作业活动作为一个整体,辨识出与此作业活动有关的作业环境的缺陷和安全健康管理上的缺陷。

c.将上述辨识出的危害汇总,汇总中合并同类项。

进行危害辨识时,还可参考《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生产过程危险、危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2、危害辨识充分性的确认

a.辨识的结果确已覆盖了所有已发生过的事故的原因;

b.辨识的结果确已覆盖了所有违反法律、法规、标准的现象。

为此,要把所有本单位发生过的事故的原因清楚的列出,把与本单位有关的安全健康方面的安规(其中特别是关于机械设备、工艺、作业场所暴露的规定,如粉尘浓度、噪声等级、有毒有害气体浓度、机械安全防护、高处作业的防护栏杆、电气设备的安全防护等等)清楚的列出,与辨识的结果进行对照,检查一下:是否还有事故的原因和违反安全健康法规、标准、规定的现象在辨识的结果中没有被包括。

三、风险评价

对辨识出的每项危害,都应进行风险评价。风险评价采用MES法。

1)控制措施的状态“M”

分数值控制措施

531无控制措施有减轻后果的应急措施,包括警报系统、个体防护装置等有预防措施,如机器防护装置等,但须保证有效

2)人体暴露的时间“E”

分数值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时间)

1063210.5连续暴露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每月一次暴露每年几次暴露更少的暴露

说明:8小时不离工作岗位,算“连续暴露”;

8小时内暴露一至几次的,算“每天工作时间暴露”。

3)事故的可能后果“S”

分数值可能的后果

伤害职业相关病症设备、财产损失

108421有多人死亡有一人死亡永久失能需医院治疗,缺工轻微,仅需急救职业病(多人)职业病(一人)职业性多发病身体不适>1亿元1千万-1亿100万-1000万10万-100万<3万

4)根据可能性和后果确定风险程度“R”

R=L·S=MES

R=MES风险程度(等级)

>18090-15050-8020-48<18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

四、不可承受风险的确定原则

1、以前发生过死亡、重伤、重大财产损失的事故,或轻伤、非重大财产损失三次以上的事故,且现在危害仍然存在,无论风险级别为几级,一律为不可承受的风险。对于曾发生过上述事故,但工艺设备、作业条件等因素已发生变化,不会再有此类事故发生,这种情况不必列入。

2、对于违反国家职业安全健康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中硬性指标规定的,如有毒有害气体浓度、粉尘浓度、噪声等级等,列为不可承受风险。对于其他违规,如劳动防护用品穿戴不全一类,凡是组织性行为且涉及的范围较大、后果较为严重的,列为不可承受风险。

3、风险评价级别为一、二级的应定为公司级不可承受风险,并加以重点控制。

五、不可承受风险的控制计划

1、需上硬件设施才能控制的风险,要求采用“目标-管理方案”方式,填写“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方案”。

2、现有的规定对于风险控制是充分的,即按规定去做就能控制风险,但未能做到,采用“目标-管理方案”方式(措施可包括加强培训、加强监督检查等)。

3、属于经常性或周期性工作中的不可承受风险,不需要上硬件设施,但需要制定新的程序(或作业指导书)或修订原来的程序,这种情况属于“运行控制”的方式。

篇2:危害因素识别检测制度

为提高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能力,有效控制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强度),确保其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要求,以达到控制职业病危害风险的目的,制定本制度。

1、管理机构

职业卫生管理机构负责指导和管理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和检测工作。

2、协助机构

采购部门、生产部门。

3、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方法

3.1、根据生产工艺流程和使用的物品(如原材料、辅料、中间品、半成品、成品等)的性质来识别有害成分。

3.2、根据生产机器设备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成分进行识别。

3.3、通过委托职业卫生技术服务部门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来识别。

4、识别后的处理

4.1、检查识别出的职业病危害项目是否已经如实向卫生筇地政部门申报,如未申报应及时申报或补充申报,并保留申报回执。

4.2、发现有利于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时,及时上报最高管理者,申请---步替代现有职业病危害严重的技术、工艺、材料。

4.3、发现存在《高毒物品目录》里的毒物,或者经常发生职业病事故的高危险化学品(如正已烷、三氯乙稀等)时,检索有无低毒或无毒的替代品。若有,及时上报最高管理者,申请替代。若无,当及时上报最高管理者,申请通过工程控制(如改善工艺流程和加强防护设施)、行政控制(如减少接触时间)、加强个人防护等途径来预防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发生。

5、检测项目的确定

5.1、参照《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根据工作场所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确定检测项目。

5.2、若工作场所中存在《高毒物品目录》所列出的项目,或工作场所中存在三氯乙稀、正已浣,应作为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的重点项目。

5.3、检测项目经所委托的检测机构现场调查确认。

6、检测机构的确定

应委托具有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资质的机构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识别、风险评估及检测。

7、检测周期的确定

7.1、按照《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第二十六条要求,对《高毒物品目录》所列出的项目及三氯乙稀、正已浣,每半年至少检测一次。

7.2、其它职业病危害因素,每年至少检测一次。

7.3、对检测结果有不符合职业接触限值(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情况下,必须按卫生监督部门规定的期限进行整改,直至检测合格为止。

8、检测结果的记录、报告和公示

8.1、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应建立检测结果档案。

8.2、每次检测结果应及时上报最高管理者及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

8.3、每次检测结果应及时公示,公示地点为检测点及人员较集中的公共场所(如食堂),公示内容包括检测地点、检测日期、检测项目、检测结果、职业接触限值、评价等。

9、检测费用列入职业病防治经费开支。

10、职业卫生管理机构负责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和检测情况的内部审核,发现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并监督。

篇3:集输管道施工HSE危害识别防范措施

一、危害识别与防范措施

1、管道拉运

1.1主要风险

1.1.1交通事故

1.1.2管线超长,转弯与交会中发生挂碰。

1.1.3装卸中发生脱落等造成人员伤害,设备损坏。

1.1.4行驶中管子滚落。

1.2主要防范措施

1.2.1严格执行交通规则中有关装载、行驶、会车规定,出车前、行车中对车辆检查,确保车辆完好,严禁酒后开车和无证开车。

1.2.2限速行驶。

1.2.3严守起重操作规程。

1.2.4捆绑措施得力,行驶途中根据路况经常停车检查。

2、管道堆放及布管

2.1主要风险

2.1.1管子堆放时滚动伤人。

2.1.2吊装时吊具脱落,管子落下伤人。

2.1.3机械布管时吊管机、挖掘机行进中空中障碍如农用动力线、架空通讯光缆、电缆(线)的碰挂。

2.2主要防范措施

2.2.1用沙袋挤住外侧管子,管堆最高不得超过三层,底部边缘管用钢板卡子卡住,管堆两侧设“禁止攀爬”警示标志。

2.2.2吊装管子时吊具要检验合格,并卡接牢固,指挥信号明确,装卸管子时逐层吊装,附近不准站人。

2.2.3机械布管时,要设专人观察空中障碍情况,发现有空中障碍,及时提醒操作手注意。

3、管道组对、焊接

3.1主要风险

3.1.1打磨中砂粒与铁屑飞溅伤眼,砂轮碎片伤人,砂轮机漏电伤人。

3.1.2组对时挤夹手指。

3.1.3焊渣烫人,焊弧灼眼。

3.1.4湿地施工中,砂轮机导线、电焊把线漏电伤人。

3.2主要防范措施

3.2.1打磨过程中佩戴防护镜,站在砂轮机反方向的右侧,并使用合格的漏电保护器并定期检查。

3.2.2组对管道时不准将手指伸进管口处。

3.2.3穿戴好工作服,敲焊渣时,用防护面罩遮挡。

3.2.4工作区域严禁非施工人员进入,配合工种应戴护目镜,不直视电焊弧光。

3.2.5分析当地气候特点、施工环境。针对湿地施工特点,制定防范措施,要有专人负责所用电器导线的检查工作,定期、不定期检查电器导线的完好情况,发现有破损情况,要及时更换,若采用包扎方法,电线应架离水面、地面。

4、焊缝检查

4.1主要风险

4.1.1*射线检验时,造成职业危害、损伤。

4.1.2射线伤害非施工人员。

4.2主要防范措施

4.2.1屏蔽措施和防护距离符合标准要求,按规定穿戴个人防护用品。

4.2.2射线检验时,要设立安全范围警戒线,禁止非作业人员入内。

5、试压

5.1主要风险

5.1.1压力表失灵,爆裂伤人。

5.1.2盲板不符合规定,飞出伤人。

5.1.3阀门控制失灵,飞出伤人。

5.1.4原材料不合格,爆裂伤人。

5.1.5打压胶管老化,爆裂伤人。

5.2主要防范措施

5.2.1使用经检验合格的压力表,压力表量程应为试验压力的1.3倍。根据工艺要求,确定安装压力表的数量,不得少于2块。

5.2.2安装盲板时应经过强度计算。

5.2.3使用检验合格的控制阀门。

5.2.4按质量控制程序验收材料。

5.2.5检查打压胶管的老化程度,打压胶管耐压强度符合规范规定。

升压前,应对管道、阀门、机泵等设备进行检查,特别是临时性水或气管道,必须符合要求。

5.2.6升压时,要平稳缓慢。通公路、村镇的受压管段要设明显标志,禁止行人、车辆通行。受压管段的盲板、封头对面不准站人。发现管道泄漏时,不准带压补焊或紧固螺栓。

6、管沟开挖

6.1主要风险

6.1.1挖断电缆、光缆、老管线,致使漏电、漏水、通讯中断、漏油、漏气等造成危险和财产损失。

6.1.2挖掘机在行驶中挂碰架空动力线、通讯线、架空电缆等。

6.2主要防范措施

6.2.1开挖前进行地下测探,确保无危险再开挖,开挖中实行旁站监护。

6.2.2在开挖前要充分了解当地地下情况,掌握地下设施敷设情况,并确认方位。

6.2.3观察空中障碍情况,在挖掘机行进中要设专人监护,及时提醒操作人员注意空中障碍。

7、道下沟

7.1主要风险

7.1.1管沟塌方,机械、人员跌入沟中发生危险。

7.1.2管子滚沟发生危险。

7.1.3清理沟中塌方时,管子坠落压人。

7.2主要防范措施

7.2.1设立监护人,由专人指挥,对容易塌方的地方实现做好防范措施,使用工具、吊具进行安全检查。

7.2.2对管道采用稳管措施。

7.2.3吊管机、吊具等下沟时,先进行安全检查,由专人指挥,清沟时不得吊动。

7.2.4管沟开挖尽量避开雨水天气,尽量缩短管沟敞开时间。

7.2.5管道下沟应有不少于两台吊管机配合作业。

7.2.6严禁管道下沟与清沟作业同时进行。

8、备转场、停放

8.1主要风险

8.1.1设备转场中,因路况、设备上下车发生的测滑翻车事故,造成设备损坏、人员伤害。

8.1.2设备超高、超宽对空中、路边障碍的碰挂。

8.1.3设备停放中,吊钩、配重等自然下落造成人员伤害。

8.2主要防范措施

8.2.1设备转场前,做好一切准备,勘察好线路,雇用当地有拉运能力的拉运设备,要选择坚实路面作为上车地点。设备上车后,要捆绑、固定牢固。

8.2.2设备转场中要有专人带车,对空中、路边障碍情况认真进行观察,处理后方可通行。

8.2.3设备停放中,吊钩、配重块要进行锁定和限位。

9、上作业、水下开沟作业

9.1主要风险

人员溺水。

9.2主要防范措施

9.2.1水上作业时,要挑选熟悉水性人员参加,并配备救生衣。为了以防万一,参加作业人员腰中腰系上安全绳。

9.2.2水下开沟作业时,要雇用有资质的专业队伍进行施工,并对他们进行安全教育。

9.2.3在河流两岸附近进行施工的人员配备救生衣,并设兼职救生员,配备救生圈和救生船。

10、路作业

10.1主要风险

管道在下沟前,高出路面部分导致行人、摩托车、汽车发生事故造成人员伤害。

10.2主要防范措施

10.2.1管道在组对过程中,要把标高降到合适高度,高出路面部分要用土填成斜坡并压实。

10.2.2距过路50米处设“前方施工?车辆慢行”的警示标志。

11、管内作业

11.1主要风险

因缺氧导致人员窒息。

11.2主要防范措施

施工现场配备鼓风机,当人员进入管内作业时,要有人员监护。

12、它风险

12.1主要风险

12.1.1高温下作业施工人员中暑。

12.1.2不明水情中洗澡淹溺。

12.1.3洪水等其它自然灾害。

12.1.4食用不洁食物引起中毒。

12.2主要防范措施

12.2.1施工现场必须配备必要的防暑降温药品,要有足够饮水,施工作业避开高温时段。

12.2.2严禁员工单独到不明水情的池、塘、坑、湖、河等水域洗澡。

12.2.3了解当地历史上自然灾害可能,避开低洼地带存放材料。

12.2.4到正规厂家购置食物,严禁购买、食用劣质食品和变质食品。

二、运行与维修

3.道施工一般规定

3.1.1施工人员执行河南石油勘探局安全生产委员会《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油建分册。

3.1.2各岗位人员执行河南油田油建工程建设有限责任公司《油田建设工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3.2现场施工基本要求

3.2.1管道施工前,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编制管道施工技术措施,绘制出平面布置图,以尽量少占地为原则,规划出管道堆放、运输、摆放及设备的放置位置,并应符合安全要求。

3.2.2所有参加施工人员,应严格劳保穿戴,并能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及有关安全消防措施。

3.2.3管道施工现场所堆放的防腐材料及所需用的砂、石、材料等,其堆放不但应符合安全要求,而且还应该符合环境保护的有关规定。

3.2.4施工现场所搭设的临时设施,必须符合安全要求。

3.2.5施工现场设置醒目的安全标志,其标志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规定。

3.2.6施工现场需要“三动”(动土、动电、动火)时,应按规定办理手续,经检查确认合格后,方可进行“三动”施工。

3.2.7有特殊危险源的施工现场应配备适量的消防器材,并确保其设备完好。

3.2.8施工现场应保证施工道路通畅,不得随意侵占施工通道。

3.2.9施工现场应建立健全安全消防组织,明确各自职责,施工项目经理应为安全消防组织的第一责任人。

3.2.10施工现场的供电线路和临时用电,均不得私拉乱接,一律由电工负责安装和维修。

3.2.11在管道内照明时,其照明电压必须为安全电压。

3.2.12现场所有的电器保险不得用铜丝、铝丝、铁丝等代替,必须用符合规定型号的熔断丝连接。

3.2.13在架空高压电线下面施工时,应停电。不能停电时,应有隔离措施,其施工作业半径必须小于输电线路所能承受的最小安全距离,并应遵循相应的电力工程施工作业规程。

3.2.14施工现场所使用的所有机电设备,必须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放置应符合相应的安全技术规定,其设备所属的仪表、线路等都必须完好、有效、齐全。

3.2.15所有机电设备不能带病运转和超负荷作业,发现不正常情况,应立即停止,不得在运转中修理。

3.2.16施工现场所用的器材不能碰、砸或有人为损伤,发现有,必须进行修补,并应符合相应的安全质量标准。

3.2.17施工现场的临时用电不得用裸漏电线,架设高度应满足安全规程要求,埋地的线路应加设防护套管,两头应封死,防止进水等其它异物。

3.3管道拉运一般规定

3.3.1交通运输执行HNYJ/HSE作字-33-20**《交通安全管理规定》。

3.3.2遵守起重操作规程,执行公司HNYJ/HSE作字-17-20**《起重设备安全管理规定》。

3.3.3管材在拉运过程中,应指定专人负责,装卸过程应轻装轻卸。

3.4管子堆放及布管一般规定

3.4.1管材的堆放应不妨碍交通和施工,并应符合有关规定。

3.4.2堆放管子的场地要平整,用砂袋挤住外侧管子,管堆不得堆放过高,防止滚落伤人。

3.4.3所有管道敷设方法不准用拖、拉等方法进行,严禁用滚动方法进行布管。

3.5管道组对、焊接一般规定

3.5.1参加施工人员应妥善穿戴劳保,执行公司HNYJ/HSE作字-10-20**《季节施工安全管理规定》和HNYJ/HSE作字-11-20**《特殊作业人员安全管理规定》。

3.5.2油气区动火执行公司HNYJ/HSE作字-04-20**《工业动火安全管理规定》。

3.5.3安全用电执行公司HNYJ/HSE作字-07-20**《临时用电安全管理规定》。

3.5.4高处作业执行公司HNYJ/HSE作字-07-20**《高处作业安全管理规定》。

3.5.5管道焊接过程中,中途停止施工,应用盲板将管口封堵,再施工时,应将盲板去掉,检查管内有无异物。

3.5.6在管沟内进行管道焊接施工时,必须首先检查沟壁是否有塌方的危险,如有可疑现象,应打好支撑或清除土石方后,才能施工。

3.6补口补伤一般规定

3.6.1工程基本处于水网地带,空气潮湿,土壤含水量大,管表面易有水分,施工前可用火焰喷枪对管表面进行烘烤,清除管表面的水分后再进行喷砂除锈。

3.6.2补口处钢管表面预处理,要求达到Sa2.5级或St3级。除锈可采用喷砂除锈或动力机械除锈(砂轮机)。喷砂除锈设备及石英砂可装载在运输车。喷砂除锈后,用干净软棉布或海绵等将补口处擦净,使补口处管道表面无灰尘、油污、水和土颗粒。

3.6.3将钢管加热至70-80℃,用测温仪测量管顶、侧面、管底4点处的温度。温度达到后,用干净布擦去表面烟尘。

3.6.4安装热收缩带:先将热收缩带搭接线一端有热熔胶的一面用火加热使热熔胶完全熔化,快速将搭边贴在补口处,并用压辊从搭边中间分别向两端压平,使热缩片边缘有热熔胶溢出。将热缩片接口处的外搭边也用同样的方法贴好,然后用火加热固定片有热熔胶的一面,将热熔胶朝内搭在热缩片重叠搭盖的合缝处。继续加热至固定片四周有胶均匀溢出,用压辊压平固定片。

3.6.5补伤时首先对管子原有外防腐层进行目检和第一次电火花检漏仪检漏,发现漏点及时补伤,管线下沟前沿线进行第二次电火花检漏,发现漏点再次补伤。

3.7管沟开挖一般规定

3.7.1开挖前应先对其地质情况调查,并向业主索要有关地下图纸资料,制定出具体的开挖施工技术方案。

3.7.2开挖过程中,要时刻注意塌方情况,并对容易塌方的地方进行保护加固。

3.7.3开挖过程中,要时刻注意地下情况,严禁损坏地下管道、电缆等设施,并要不断的排出积水。对于积水过多、排出困难时,应首先查明原因,并制定出措施后,方可进行开挖。

3.7.4开挖过程的土,应远离沟边,至少要有0.5m以上,以防压垮沟边造成塌方。

3.7.5应避免在雨季开挖管沟,必须开挖时,应制定出有关安全技术措施,在确保人员施工安全的前提下,方可进行开挖。

3.7.6挖好管沟后应及早进行回填,严禁长期不回填,而留下事故隐患。

3.7.7对于穿越公路或人行小道的管沟,必须做好标志和警示,并指定专人看护,预防事故发生。

3.7.8对于穿越人行道的管沟,当天不能回填时,应提供行人走路的指示,不能将管沟敞开,影响行人走路。

3.8下沟回填一般规定

3.8.1管道下沟前,应将管沟内的异物等清理干净,并对下沟人员进行分工和安全教育。

3.8.2管道下沟过程中,管沟内不准有人员走动和停留。

3.8.3管道下沟必须从一头开始,向另一头行进,不准两头同时下沟,并防止滚沟事件发生。

3.8.4管道下沟过程中,应防止塌方情况发生,对容易塌方的地方,应事先做好防护措施。

3.8.5管道下沟过程中,所有人员必须站在管沟的同一边,要有人统一指挥。

3.8.6管道下沟后,应及时回填,开始时,不准用毛石等坚硬物体覆盖管子,以防损伤管道防腐层。

3.8.7管沟回填时,应符合规范要求,留有足够的塌陷余地。

3.8.8设计和标准规定应设立标志桩的管道,应按规定及时设立标志桩,其标志桩应符合标准的要求。

3.9试压一般规定

3.9.1应严格遵守设计和规范规定的试压要求(介质、压力、稳压时间等)进行试压,试压前应进行详细检查,确定具备试压条件时,方可进行试压。

3.9.2试压时的压力表应垂直安装于容易观察的地方,一般应安装双表,其压力表应经校验合格,并有铅封。压力表的量程应为试验压力的1.5-2.5倍。

3.9.3水压试验时,必须将空气排净。试压过程中,应避免受强力撞击。试压后应将水放尽。冬季施工时,要采取防冻措施。

3.9.4试压时临时盲板厚度应满足时压要求,法兰及盲板螺栓要上齐,并应有明显标志,试压后应及时拆除。

3.9.5试压时发现的泄漏、螺栓松动等情况,不能带压进行补焊、紧固等维修工作,要等到卸压后再进行。

3.9.6试压中在检查受压设备和管道的法兰、盲板等处时,不应站在法兰、盲板的对面,以防崩出伤人。

3.9.7沿线经过人口稠密区,原则上采用水压强度试验,需要进行气压试验,应经设计负责人或施工技术总负责人同意。

3.9.8管道试压时,升压及降压工作要缓慢进行,不得过快。试压过程中,不准在焊口、法兰及阀门正面站立,禁止带压作业。

3.9.9对管道高程高差过大的管道系统试压时,应计算出最低管道所能承受的耐压强度,严禁超过管道的强度指标。

3.9.10管道试压完毕,应及时做好试压签证记录,并将管道内的水排出到指定的地方。

3.10管道穿越安全措施

3.10.1公路不开挖管道穿越施工前,应首先对公路地面情况了解清楚,做好各项准备,选择合理的施工机具,并根据实际情况报请有关部门和公路管理部门批准。

3.10.2公路穿越过程中,应做好警戒,维护交通,对穿越地点应做出明显标志,夜间应以红灯显示。

3.10.3对于穿越所用的临时管沟、坑等应做好防护,严禁塌方等事故的发生。

3.10.4穿越施工过程中,必须做好分工,划出施工区域,无关人员不准进入,并设立施工标志牌。

3.10.5穿越施工过程中,如遇意外情况,如公路塌陷、地下发现管线等,应立即停止施工,报请有关部门查验情况后,并制定出合理的施工方案后,方可进行施工。

3.10.6在牵引事先预制的管道之前,必须计算其管材重量和摩擦阻力,选配有可靠安全系数的牵引机具、钢索。

3.10.7管道安放到滚动支撑架或滑道上要平稳,转动滚轮应灵活好用。

3.10.8牵引时,要设专人指挥,明确联络信号,长距离穿越应配备对讲机,钢索拴接处应设拉力计,并设有监视。

3.11环境保护规定

3.11.1营区四周设排水沟,禁止生活用水的乱放,并依据奖惩制度由项目经理定期考核,以确保生活区规范化管理,使员工有一个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

3.11.2施工过程植被保护

3.11.2.1管道施工时,采用分层开挖、分层堆放、分层回填的方式,施工后进行平整,恢复地貌或按有关规定进行复垦。

3.11.2.2合理规划线路,运输、施工尽量少建施工便道;在灌木丛中,推土机的铲子应离地面10cm以上。

3.11.2.3在山地施工时采取防固措施以防止水土流失,

3.11.2.4受特殊保护的植被,无论大小都不得破坏。

3.11.2.5做好古迹保护,有情况时,应向当地文物管理部门报告。

3.11.3现场施工废弃物管理

3.11.3.1在环境敏感地区施工中,要严格按照施工标准要求,把人员的活动、作业范围严格限制在规定的作业区内,每天的任务结束后采取“谁作业、谁清扫、谁保持”的原则,将施工作业遗留下的杂物集中和存放处理。

3.11.3.2现场配置垃圾箱(桶),室内设垃圾袋(篓),定期回收集中处理。

3.11.3.3施工中产生的废物,在法规允许的情况下填埋处理。

3.11.4施工营地环境管理

3.11.4.1营地应选在靠线路的集镇。

3.11.4.2不能长期切断当地的自然排水。

3.11.4.3不得在营区随意大小便及乱倒垃圾、污油、污水。

3.11.4.4废弃物和垃圾应适当处理。

3.11.5施工中的动物保护措施

3.11.5.1要避开重要野生动物繁殖区和迁徙路径。

3.11.5.2不得追杀、惊吓、购买和接受国家规定保护的野生动物。

3.11.5.3一旦发现重大的野生动物及时向当地动物保护部门报告。

篇4:工地职业病危害评价识别防治措施

建筑业存在职业卫生评价中的职业危害的主要工种:碎石工、砖工、安装保温工、石棉瓦工、混凝土搅拌机工、砂浆机司机工、水泥上料工、搬运工、料库工、材料试验工、金属打磨工、金属除锈工、木工机械工、油工、喷漆

建筑业存在职业卫生评价中的职业危害的主要工种:碎石工、砖工、安装保温工、石棉瓦工、混凝土搅拌机工、砂浆机司机工、水泥上料工、搬运工、料库工、材料试验工、金属打磨工、金属除锈工、木工机械工、油工、喷漆工、涂刷工、冷热沥清涂刷工、水电焊工、混凝土振捣工、打桩工、推土机司机等工种;对建筑行业的施工操作人员易造成粉尘、铅、苯、一氧化碳、燥声、振动而引发的粉尘危害、毒物危害、放射线危害、噪声危害、振动危害、弧光辐射的危害和高空作业不良反应。

采取防护措施:

一、防尘技术措施

1、水泥防尘措施

(1)流动搅拌机除尘。在建筑施工现场搅拌机流动性比较大,因此,除尘设备必须考虑适合流动的特点。既要达到除尘目的,又做到装、拆方便。

流动搅拌机上有2个尘源点:一是向料斗上加料时飞起的粉尘;二是料斗向拌筒中倒料时,从进料口、出料口飞起的粉尘。

采用通风除尘系统。即在拌筒出料口安装活动胶皮护罩,挡住粉尘外扬;在拌筒上方安装吸尘罩,将拌筒进料口飞起的粉尘吸走;在地面料斗侧向安装吸尘罩,将加料时扬起的粉尘吸走,通过风机将空气粉尘送入旋风滤尘器,再通过器内水浴将粉尘降落,被水冲入蓄水池。

(2)水泥制品厂搅拌站。多用砼搅拌机自动化。由计算机控制砼搅拌,输送全系统,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减轻了工人劳动强度,同时在进料仓上方安装水泥,砂料粉尘器,就可使料斗作业点粉尘降为零,从而达到彻底改善职工劳动条件的目的。

(3)高压静电除尘。高压静电除尘是静电分离技术之一,已应用于水泥除尘回收。

2、木屑除尘措施

可在每台加工机械尘源上方或侧向安装吸尘罩,通过风机作用,将粉尘吸入输送管道,再送到蓄仓内。

3、金属防尘措施

钢、木门窗的抛光(砂轮打磨)作业中,一般采用局部通风除尘系统。或在打磨台工人操作的侧方安装吸尘罩,通过支道管、主道管,将含金属粉尘的空心输送到室外。

二、防毒技术措施

1、在职业中毒的预防上,管理和生产部门应采用的措施。

(1)加强管理。要搞好防毒工作。

(2)严格执行劳动保护法规和卫生标准。

(3)对新建、改建、扩建的工程,一定要做到主体工程和防毒设施同时设计,施工及投产。

(4)依靠科学技术,提高预防中毒的技术水平。包括:

1)改革工艺;

2)禁止使用危害严重的化工产品;

3)加强设备的密闭化;

4)加强通风。

2、对生产工人应采取的预防职业中毒的措施

(1)认真执行操作规程,熟练掌握操作方法,严防错误操作。

(2)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品。

3、防止铅毒的技术措施

铅中毒是可以预防的,只要积极采取措施,改善劳动条件,降低生产环境空气中铅烟浓底,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就可以防止铅中毒。

(1)消防或减少铅毒发生源。

(2)改进工艺,使生产过程机械化,密闭化,减少对铅烟或铅尘接触的机会。

(3)加强个人防护及个人卫生。

4、防止锰中毒的技术措施

预防锰中毒主要应采取下列具体防护措施:

(1)加强通风,以降低现场浓度。

(2)尽量采用低尘低毒焊条或无锰焊条,尽量采用自动焊。

(3)工作时戴手套、口罩,饭前洗手漱口,下班后全身沐浴,不在现场内吸烟、喝水、进食。

5、防止苯中毒的技术措施

(1)加强现场通风。地下室、防水池内涂刷各种防腐涂料或环氧树脂玻璃钢等作业,必须根据场地大小,采用多台抽风机把苯等有害气体抽出室外,防止急性苯中毒。

(2)用无毒或低毒物代替苯,采用新工艺喷漆。

(3)采用密闭的操作和局部抽风排毒设备。在地下室和密闭的室内工作时,应戴防毒面具。

三、弧光辐射、红外线、紫外线的防护措施

夏季强烈的太阳光线中,含有红外线和紫外线,生产中的红外线和紫外线主要来源于火焰和加热的物体,气焊和气割等。

为了保护眼睛不受电弧的伤害,焊接时必须使用镶有特制防护眼睛片的面罩。可根据焊接电流强度和个人眼睛情况,选择吸水式滤光片还是反射式防护镜片。

为防止弧光灼伤皮肤,焊工必须穿好工作服,戴好手套和鞋盖等。

四、防止噪声危害的技术措施

各建筑、安装企业应重视噪声的治理,主要应以三个方面着手:消防和减弱生产中噪声源;控制噪声的传播;加强个人防护。

(1)控制和减弱噪声源。以改革工艺入手,以无声的工具替有声的工具。

(2)控制噪声的传播。合理布局,控制噪声入手,消声、吸声、隔声、隔振、阻墙。

(3)做好个人防护。如及时戴耳塞、耳罩、头盔等防噪声用品。

(4)定期进行预防性体检。

五、防止振动危害的技术措施

(1)隔振,就是在振源与需要防振的设备之间,安装具有弹性性能的隔振装置,使振源产生的大部分振动被隔振设置所吸收。

(2)改革生产工艺,是防止振动危害的治本措施。

(3)手持振动工具的手柄,包扎泡沫塑料隔振垫,工人操作时戴好专用的防振手套,也可减少振动的危害。

六、防暑降温措施

为了补偿高温作业工人,因大量出汗而损失的水分和盐分,最好的办法是供给含盐饮料。

对高温作业工人应进行体格检查,凡有心血管器质性疾病者不宜从事高温作业。炎热季节医务人员要到现场巡回医疗,发现中暑要立即抢救。

篇5:安全危害因素识别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1、目的:为明确公司施工范围内安全危险因素的识别、控制内容和要求,提出安全危险因素的评价方法,确保安全重要危险因素有效的识别和评价,以达到安全第一,预防环境污染,保护人身健康的目的,特制定本管理制度。2、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锅炉安装改造和压力管道安装项目工程施工(以下简称项目工程施工)范围内的安全危险因素的识别、评价和重要危险因素的控制管理。3、安全危险因素识别与控制的内容——项目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对安全造成影响的各种安全危险因素;——物资、设备的采购、接受、验收、保管和发放过程中,可能对安全造成影响的各种安全危险因素;——施工、生活暂设和物资的存放及使用过程中,可能对安全造成影响的各种安全危险因素;——项目工程施工范围内可能对安全造成影响的各种相关方的安全危险因素;4、安全危险因素识别与控制的类型本公司在项目工程施工过程中,对以下类型的安全危险因素实施识别与控制:——有毒有害物质;——火灾、爆炸;——电击、触电及电弧辐射烧伤;——物体和人员的高处坠落;——吊装设备或吊装物的跌落损坏;——脚手架或构筑物的跨塌;——高温、高压等异常环境;——粉尘及烟尘;——塌方;——交通事故;——射线及辐射;——噪声;——固体废弃物;——化学危险物品;——废气(汽)和废液排放;——油品泄漏及渗透;——机械伤害;——能源消耗;——其它安全危险因素。5、安全危险因素的识别与控制管理(1)识别安全危险因素的时间——首次实施安全管理体系时;——安全目标或指标变更或修改时;——安全计划书或安全管理方案制订或修改时;——现行安全法律法规或其它安全要求发生变化时;——施工作业的内容或施工作业的环境发生变化时;——相关方的安全管理条件或管理要求发生变化时;——安全管理体系审核后,需重新进行安全危险因素识别时。(2)识别安全危险因素应遵循的原则1)对安全危险因素进行以下三种时态下的识别:——过去曾经发生过,而且对当前的安全管理仍存在影响的识别;——目前正在对安全管理产生影响的识别;——到目前尚未发生过,但可预料到将来可能发生,并对安全管理会产生影响的识别。2)对安全危险因素进行以下三种状态的识别:——正常施工状态下可预期发生的情况的识别;——非正常施工状态下可预期发生的情况的识别;——人为过失或自然灾害状态下施工不可预期发生的情况的识别。6、安全危险因素的识别与风险评价(1)施工活动分析和安全危险因素调查本公司安全危险因素的识别工作,由施工经理负责组织质量安全科和技术科,根据施工作业实际情况,结合以往的施工经验,采用工作危害分析法,进行项目工程施工作业活动分析和安全危险因素调查、收集和记录,填写《安全工作危害分析记录表》;(2)安全危险因素的风险评价1)将某项目工程的全过程存在的危害按工序逐一列出,对危害发生的严重性和可能性作出评估,并计算其风险值,然后,根据风险值提出控制风险的方法,最后列出经过风险控制后的剩余危险。R=L×S式中:——R:风险值;——L:事故发生的可能性;——S:发生事故后的严重性。2)LS的平分方法——用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评估发生危害事件的可能性有多大,其取值范围如下表所示:分数偏差发生率安全检查操作规程员工胜任程度监控、控制、补救措施5每天发生从来无检查无操作规程不胜任无任何措施4每月发生偶尔检查操作规程不完善不够胜任任何措施不完善3每季发生每月检查部分执行操作规程一般胜任措施使用不当2曾经发生每周检查偶尔不执行操作规程胜任措施偶尔失去作用1从未发生每日检查严格执行操作规程高度胜任防范控制措施有效——用危害事件发生后的严重性(S),评估发生危害事件后的严重后果,其取值范围如下表所示:分数事故的严重性人员伤亡程度财产损失停工时间法规符合情况形象受损程度5a.死亡b.终身残废c.丧失劳动能力≥3万元≥3天违法全国性影响4a.部分丧失劳动能力b.职业病c.慢性病d.住院治疗≥2万元≥2天潜在不符合法律法规市级范围影响3需去医院治疗,但不需住院≥1万元≥1天不符合淄博市安全规章制度齐鲁石化地区影响2a.皮外伤b.短时间身体不适<1万元半天不符合本公司规章制度本公司范围内影响1没有受伤无无完全符合无影响3)风险评价及处置办法——重要安全危险因素的确定原则A.风险值R≥9的安全危险因素可确定为重要安全危险因素;B.通过风险评价与识别确认的重要的安全危险因素,填写《重要安全危险因素清单》。——重要安全危险因素清单审批与管理本公司项目工程施工范围内的《重要安全危险因素清单》,有质量安全科长负责审核,公司管理者代表负责批准,并在质量安全科存档备查。7、重要安全危险因素的控制措施及实施期限(1)按照风险值(R=L×S)再将风险细分为五个级别,根据风险值的不同分别实施控制,风险分级见下表R值分级危险程度应采取的行动20—25一级风险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需立即停工,组织整顿15—16二级风险高度危险需立即开展整改工作9—12三级风险显著危险需要整改4—8四级风险一般危险需要引起注意<4五级风险稍有危险可以接受(2)本公司项目工程施工范围内的重要安全危险因素,应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和控制目标,按JAB/安全03—《安全管理作业文件》的相应要求实施控制,编制项目工程施工安全计划书:1)一级风险,立即停工,制定降低危害的措施,并对措施进行评估,经审批后整改,直到施工作业条件改善;2)二级风险,需立即采取紧急措施降低风险,在规定的期限内整改;3)三级风险,应制定整改目标,在段时间内整改;4)四级风险,需要加强沟通,加强操作规程的执行的力度,定期检查;5)五级风险,加强教育与沟通,提高技术水平。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