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式起重机危险源控制措施 - 制度大全
职责大全 导航

塔式起重机危险源控制措施

编辑:制度大全2019-04-16

一、塔式起重机安装拆卸的危险因素及其控制

建筑市场的塔机采用固定式机型较多,而且安拆比较频繁,在安装拆卸过程中的危险源很多如基础、安装场地、大件吊装等,在安装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这里着重谈谈塔机金属结构连接和顶升过程危险源的控制。

1.塔机的金属结构连接。

塔机的金属结构连接一般有两种方式.即高强度螺栓连接和销轴连接。塔机高强度螺栓连接是靠摩擦力来传递结构内力的,要求连接面清洁,有较高的摩擦系数。拧紧力矩值非常重要,特别是预紧力矩。预紧的目的在于增强连接的可靠性和紧密性,以防止受载后连接件出现缝隙或发生相对滑移,以保证最终的安装质量。在高强度螺栓的安装中应注意这么几点:

(1)塔机设计时均规定了高强度螺栓的预紧力矩,为了满足设计要求,在塔机安装前,必须确定高强度螺栓预紧力矩值并使用专用的力矩扳手。

(2)在安装前应清除垫圈、螺栓、螺母及丝扣上的污物、铁锈,在螺母丝扣上均匀涂上少量的润滑脂。不能使用杆部不直的螺栓及带有锈蚀损伤和丝扣损伤的垫片、螺栓、螺母。

(3)螺栓在穿入被紧固的结构前,各连接件应清理于净,不能敲打螺栓强行穿入。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潮湿空气、水等进入接头,以保证连接件为干摩擦和不锈蚀。

(4)拧紧螺栓时应拧紧螺母,只有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允许拧螺栓:同一部位应采取同规格的高强度螺栓,不能同其他规格的螺栓混合使用;不能用普通螺栓、螺母代替高强度螺栓和螺母用于连接副;在我国建筑机械与设备行业标准《高强度紧固件技术条件》中,要求定期检查预紧力矩防松,在第一次安装后使用100h应普遍均匀地检查拧紧,以后每工作500h均应检查一次。特别是已经使用后拆下的高强度螺栓和螺母,一般不允许再使。

2.塔机的销轴连接

塔机构件的连接很多都采用受剪销轴连接方式,这些销轴主要承受剪切力。但在实际使用中,由于各工作机构的起动、制动和吊臂回转等影响,经常会产生轴向移动,因此其轴向固定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在塔机拆装作业中,要特别注意连接销轴的轴向固定,不能随意用小规格开口销甚至铁丝来代替原设计的横向插销。塔机运行几年后,容易磨损或脱落,使销轴有可能向内侧位移脱落,造成折臂事故。

3.塔机的顶升过程。

建筑市场的塔机普遍采用液压顶升方式。顶升过程是塔机的重要安装步骤,也是在安装中危险性较大的工作,在安装过程中出现事故比例较高。在顶升过程中一定要遵守安全规程,在顶升过程中的应注意以下问题:

(1)事先制定可行的顶升方案,每次顶升前应对安装人员进行技术交底,要求安装指挥人员必须掌握相关的技术文件和顶升环节中的安全控制点。

(2)顶升前的检查工作。首先检查顶升液压机组工作情况,液压管路必须充分排气,油液保持足够,接头连接可靠。进油口和出油口不能接反。顶升时,液压系统的油压过高,顶升阻力比设计值增大很多,不仅容易损坏液压系统,而且可能造成重大事故。发现油压升高异常时,立即停机检查,排除危险因素后再继续顶升;下降时,回油必须通过平衡阀或液控单向阀来控制下降速度,以防止产生过大的震动,冲击以及管路爆裂而自由下落;溢流阀的设定压力要符合使用说明书的要求,太小则无法顶升,太大可能发生意外事故损害液压系统。

(3)顶升前严格按厂家说明书中规定的数据,将变幅小车开往指定位置或小车带着说明书规定的荷载,停在指定的幅度来保证塔机上部的平衡:如果塔身还没有与回转支座连接就提前拆卸套架的连接销和螺栓,上部构件就会立即坠落;同样顶起套架后,未与塔身支承牢固就缩回油缸.也会造成同样事故。塔身没有与回转支座连接,不允许臂架回转及开动变幅小车行走。

(4)标准节必须按规定将塔身与回转下支座连接好,不能依靠顶升套架承受载荷,以免套架屈曲失稳;顶升横梁、套架与塔身必须牢靠,套架顶起后,塔顶与塔身只靠较脆弱的套架连接,不能中途停止安装,以免遇强风发生屈曲失稳和折断。

(5)顶升过程由专人负责指挥,专人操作液压机组,专人紧固连接件。不得在夜间进行顶升。要注意电缆放松长度是否满足需要,注意检查电缆移动有无卡阻。风速超过5级,不论风向如何,一律禁止顶升。顶升操作人员在顶升过程中必须精力集中,注意观察,如遇到卡阻或者其他故障,必须停止检查,直到故障排除。

(6)顶升结束后,检查和紧固塔身标准节的螺栓连接或销连接;重新调整顶升套架导轨间隙,使导轮与塔架主弦杆完全脱离接触;检查液压机组操作柄是否拨回零位;切断液压顶升机组的电源并改好防雨罩。

塔机的安装拆卸是事故的多发阶段。因安拆不当而引起的事故占有很大的比重。在某高速公路建设工程中就发生过一起在顶升过程中转动塔机上部结构而造成塔机倾覆的重大事故。当时工地现场的一台QTZ63型塔式起重机进行塔身顶升作业,当顶升接高第3节标准节的过程中,液压顶升系统出现电动机故障,作业人员在危险工况下转动大臂去吊装另一台准备更换的电动机,塔式起重机整机倾倒,导致机毁人亡的重大事故。主要原因是塔身顶升操作方法不当、对顶升系统出现故障时处理方法错误、倒塔时上部结构转动后而不在正常顶升工况位置等几个方面。所以安拆时一定要严格按照技术文件的要求进行作业,决不能随意改动或随便采取临时措施进行拆装。而且塔机安拆必须要具有资质的安拆单位进行作业,同时要在资质规定范围内从事安装拆卸。安拆人员要经过专门的业务培训,有一定的安拆装经验并持证上岗,同时要各工种人员齐全,岗位明确,各司其职,听从统一指挥,拆装要制定专项的安拆方案,安排专人指挥,严格按照拆装程序和说明书的要求进行作业。当遇风力超过4级时要停止拆装.风力超过6级时塔机要停止起重作业。特殊情况确实需要在夜间作业的,要有足够的照明并一定要按相关安拆的作业程序和注意事项进行。

二、塔机在运行过程中危险源的控制

塔机出现的事故大多出现在运行过程中,如违规操作,设备带病运行等等,危险因素随机性较大,比较难控制。

1.日常检查、维护保养等质量方面的控制。

塔机司机、维修电工和机械维修工要在运行前、运行中经常性地进行检查,重点检查钢丝绳、吊钩、各传动件、制动系统、安全保护装置、螺栓连接、吊具索具等重点部位。笔者在市内某建筑工地检验设备时,不远处的一台塔机正在回转,其底座发出咯吱咯吱声,前去查看发现地脚螺栓已有3颗被剪断,及时制止了塔机使用,避免了事故的发生。按强制性要求,塔机必须具备规定的安全装置:力矩限制器、起重量限制器、高度限位装置、行程限位器、回转限位器、吊钩保险装置、钢丝绳脱槽保险、小车防断绳装置等。这些安全装置必须确保它的完好与灵敏可靠。在使用中如发现损坏应及时维修更换,不能私自解除或任意调节。如今大部分建筑市场的塔机都没有设集电器,而改用回转限制器。部分塔机的回转限制器虽然有,但没有接线,塔机司机凭着自己的经验,靠回转几圈来估计,很容易造成事故。同样,力矩限制器、起重量限制器也有这样的情况。所以说加强对塔机的日常检查非常重要,及时发现故障,可及时处理故障,杜绝很多事故的发生。使用中必须按产品使用说明书进行维护保养,做好起重机定期的清洁、润滑、紧固、调整等保养工作。

2.运行过程的控制

塔机的使用管理主要是人的因素,要求操作人员必须有高度的责任心,了解机械构造和工作原理,熟悉机械原理、保养规则,熟悉掌握塔吊技术性能;管理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国家相关部门的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塔机操作人员、司索人员、指挥人员等相关人员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着塔机是否能安全使用,要经常性地加强技术培训。

3.管理制度方面的控制

建立健全塔机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特别是塔机安全操作规程,司机、司索人员、指挥等人员的持证上岗制度,塔机维护保养制度,交接班制度和安全教育制度等。要做到塔机管理制度有章可循,有规可依。进一步加强安全责任制,使各项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落在实处。如使用中严格按照塔吊机械操作规程和塔吊“十不准、十不吊”进行操作,不得违章作业、野蛮操作,杜绝违章指挥。吊装前必须对每一件吊。

篇2: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策划程序

1目的为使我矿准确地进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实施有效控制,特制定本程序。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矿范围内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3职责3.1安监站负责组织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工作。3.2各单位负责实施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工作。4控制程序4.1程序描述:要控制风险,首先要辨识危险源,评价其带来危害的严重程度和可能性,判定其风险级别,据此考虑风险控制的措施及降低风险的优先顺序。这是不断发展和更新的过程。4.2安监站于每年11月份布置本矿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工作。4.3各单位每年11月份进行一次危险源辨识工作,由各单位负责人组织,制定计划,组织成立辨识组(由单位负责人、技术人员、班长和群监员等人员组成),划分单元或业务活动,以询问、座谈或会议等方式,辨识危险源,同时填定《危险源辨识一览表》,经本单位的负责人审批后上报安监站,作为安监站进行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的重要依据。4.4要求4.4.1安监站对各单位上报的危险源排查表进行分析汇总,并按照本程序规定的评价方法评出风险级别,并负责填写《危险源统计及风险评价表》。4.4.2危险源辨识应全面、系统、多角度、不漏项,重点是能量主体、危险物质及其控制和影响因素。4.4.2.1危险源辨识应考虑以下范围:a.常规活动(如正常的生产活动)和非常规活动(如检修、维护、抢险救灾等);b.所有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包括员工、参观访问者、合同方人员等)的活动;c.生产作业场所的所有设施(包括本矿所有和外界提供的)。4.4.2.2在辨识危险源时可按以下活动进行分类:a.矿内外的地理位置或行政区域(例:某区队、科区域或设施);b.生产过程或提供服务的各个阶段(如:某工序、检修阶段);c.有计划的和被动性的工作(如:体育活动、地震或洪水等);d.确定的任务;e.非经常性的任务。4.4.2.3辨识危险源的方法,可优先采用询问法、现场观察法,也可采用安全检查表法、事件树分析法,也可采用从发生伤亡事故的类型查找能量源、能量载体并分析其影响和控制因素的方法,也可以是上述方法的组合。总之,要结合本单位特点、能力和现场实际运行控制经验进行。4.4.3风险评价要联系生产实际参照以往的经验和控制效果进行,既要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后果,更要实事求是地分析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还要考虑与需要采取措施的能力相适应。4.4.3.1安监站依据《风险级别划分规定》(见附件1)等资料将风险分为五级。即A级——高级风险;B级——中高级风险;C级——中级风险;D级——中低级风险;E级——低级风险。4.4.3.2选用直接判断法,对下述情况可直接定为较高级别的风险:a.不符合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和标准的;b.相关方有合理抱怨或要求的;c.曾经发生过事故,现今未采取防范、控制措施的;d.直接观察到可能导致危险的错误,且无适当控制措施的。4.4.4风险控制策划对A级风险应优先选用消除或降低风险的措施。可行时,应优先考虑消除风险,其次是降低风险(如采用技术、管理措施或增设安全监控、报警、联锁、防护或隔离设施),再次是控制风险(如个体防护、标准化作业和安全教育,以及应急方案、监测检查等措施)。对应风险评价结果和上述要求,可得如下风险控制措施策划表。续表4.4.5各单位在工艺、设备、法规等发生变化时要进行相应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工作。这些工作的结果应在提出需求、设备要求和运行控制中充分利用。5相关记录LGMS/LF-01-01《危险源统计及风险评价表》LGMS/LF-01-02《重大危险源清单》LGMS/LF-01-03《危险源辨识一览表》

篇3:重大危险源安全制度范例

1、依据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的结果,各项目经理部对未列为重大危险因素的危害(一般隐患、违章)可由项目的相关责任部门(或人员)组织整改,维持现有的运行控制、加强管理。

2、公司安全质量监察部对《OHS危险源辨识与危险评价结果一览表》及《OHS重大危险源因素及其控制计划清单》通过内部信息沟通与已发布。

3、公司安全质量监察部及相关部门在职责范围内应每年进行一次重大职业健康安全危险的辨识和评价。

4、公司关注各级职业健康安全文件、信息,确保职业健康安全的辨识、危险评价及危险控制措施的符合性、有效性。必要时及时更改。

5、职业健康安全危害的辨识、危险评价的主要评价人员应接受必要的培训。

6、各项目经理部应将全年工程项目活动中的职业健康安全危害的辨识、危险评价调查表和控制措施予以保存,并在年终备份报公司工程管理部,作为公司每年进行一次重大职业健康安全危险的识别与评价的依据。

7、各级安全监督人员对职业健康安全的辨识、危险评价及危险控制措施、重大职业健康安全危险、管理方案的实施履行监督职责,以确保其有效实施。对发现识别和评价的问题作为纠正的依据。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篇4:煤矿危险源辨识应急方案

1引言

近年来,我国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状况十分严峻,重、特大恶性事故频发,不仅给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带来了巨大损失,而且还产生了恶劣的社会和政治影响。煤矿生产环节多、生产条件复杂多变,作业环境差,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多,大型机具及高风险作业在生产过程普遍存在,影响安全的因素也多,极易发生各种重大事故。

建国以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先后颁布了各类法律、规程、条例,投入大量资金改进矿山生产设备,对主要灾害的预防开展攻关研究。这些措施为改善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状况发挥了重要作用。相比而言,我国对煤矿重大危险源的辨识、评价技术研究不够,致使目前在煤矿安全生产中难于准确地把握煤矿生产系统中的重大隐患及薄弱环节,难以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笔者认为,这是目前我国煤矿事故多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2煤矿重大危险源概念及其辨识

2.1煤矿重大危险源的概念

危险源是可能导致事故的潜在的不安全因素,是危险的根源.重大危险源是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或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危险源辨识是发现、识别系统中的危险源,是危险源控制、应急预案编制的基础,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对冶金矿山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主要依据《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8-2000)和金属矿山的具体特点.

2.2煤矿危险源辨识

防止和预防事故发生的第一步是辨识或确认重大危险源。对煤矿危险源和重大危险源做全面的普查工作,并编制煤矿危险源和重大危险源数据库。

煤矿重大危险源在其内涵及外延上和其他工业领域的重大危险源有着很大的不同。首先,煤矿重大危险源很难由某种危险物质或能量的一个临界量来完全判定。例如,评价一个煤矿是否是瓦斯爆炸事故的重大危险源,不能仅根据煤矿井下瓦斯的某一临界量指标判定,因为只要是瓦斯矿井,就有可能发生瓦斯爆炸,一旦发生瓦斯爆炸事故,后果都是灾难性的,因此,可以说,只要是瓦斯矿井,不管是高瓦斯矿井还是低瓦斯矿井,都可以判定为瓦斯爆炸事故重大危险源,其差别会反映在风险等级的不同上。再如对煤矿火灾事故,不能仅以井下某一种可燃物的量来确定火灾事故的后果,对煤矿水灾事故,不能仅以可进入井下的水的量来确定水灾事故的后果,等等。

3煤矿的危险性评价

危险评价,也称安全评价或风险评价,是事故预防的重要措施。运用安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从“人、机、环境”三个方面对煤矿危险源进行全面的系统的分析和评价。危险性评价是指对危险源导致事故、造成人员伤害或财物损失的危险程度的评价。危险源的危险性评价包括对危险源自身危险性的评价和对危险源控制措施效果的评价。

3.1煤矿重大危险源评价单元划分

在危险评价具体实施过程中,根据不同层次管理的重点和要求,往往将评价对象按照某种原则进行分解。即把一个复杂的系统划分为数个相对独立,便于评价操作、灾害控制的单元,分别进行评价后,再合成各单元的评价结果。

对于煤矿生产系统,有一些在空间上相对独立的子系统,例如,采煤工作面、掘进工作面等,再大一点如采区、水平、煤层等。这些子系统不但在空间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而且在事故致因上也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因此,在实施煤矿重大危险源评价时,可将这些子系统划分成评价单元,从而有益于评价的操作。

不管是以工作面、采区或水平、煤层来划分单元,它们都不是生产过程中的独立的系统。这些单元内发生事故与否,不仅仅与单元内的因素有关,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整个煤矿的采掘、通防、供电、提运、排水等系统的影响。如果全矿各生产系统不合理、不可靠,那么也不可能有安全的工作面或采区。因此,在评价工作面或采区的危险性时,有很多的工作是评价煤矿各生产系统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3.2评价方法及运用

目前国内外对危险性的评价方法主要有安全检查表(SCL)、指数法概率法、常规统计法、预先危险分析法(PHA)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法(FMEA)、事件树分析法(ETA)、故障树分析法(FTA)、危险可操作性研究(HAZOP)、人的可靠性分析方法(HRA)和综合评价法。安全检查表法简单、直观,可对系统进行定性的评价,但缺乏准确性;指数法和概率法虽准确性高,但由于煤矿井下环境复杂,涉及人员众多,在目前煤矿的现状下很难使用;预先危险分析法,在系统设计之初,对系统进行初步定性评价;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法,根据各子系统的故障类型来定性或定量的对系统评价;危险可操作性研究,辨识静态和动态过程中的危险性,定性辨识,并能发现新的危险性;事件树分析法,利用事件树来定性定量评价;故障树分析法,利用故障树来定性定量的评价;综合评价法包括了常规评价和模糊数学评价,能清晰反映出多危险源的危险状态,可较好地处理复杂,模糊、随机系统的安全评价问题。

为了明确地表征危险程度,通过危险评价,需要得到能够反映评价对象发生事故危险性大小的一个相对数值,然后根据危险程度分级方法和分级标准,把评价结果变成危险等级,以明确区分评价结果多大时是相对安全的,多大时是比较危险的。

危险等级可分4级:I级重大危险源、II级重大危险源、III重大危险源、IV级重大危险源。原则是分级方法和标准要结合评价方法和危险源分级管理的实际需要来确定,要尽量地反映评价对象实际的安全状况或危险程度。

4煤矿危险源应急预案

在危险源辨识评价的基础上,制定预防与应急预案。重大事故应急预案和应急救援体系由煤矿应急救援管理系统、组织系统、技术支持系统、装备保障系统、通讯信息系统五部分组成。预防与应急预案的内容包括:成立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事故应急救援抢救中心;指挥中心和抢救中心的主要职责;应急设备和设施的完善指挥中心对报警信息的加工处理;应急预案;指挥中心告知员工应急计划;事故后的恢复生产;定期的演练制度。

4.1煤矿事故应急预案

煤矿事故救援应在预防为主的前提下,贯彻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区域为主、煤矿自救与社会救援相结合的原则预案编制应体现科学性、实用性、权威性的要求。所谓科学性,就是在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实行领导与专家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科学分析和论证,制定出严密、统一、完整的煤矿事故应急救援方案;所谓实用性,就是煤矿事故应急救援方案应符合本矿的客观实际情况,具有实用性,便于操作,起到准确、迅速控制事故的作用;所谓权威性,就是预案应明确救援工作的管理体系,救援行动的组织指挥权限和各级救援组织的职责、任务等一系列的行政管理规定,保证救援工作的统一指挥。

4.2事故应急组织机构

(1)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事故应急救援抢救中心。矿长任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事故应急救援抢救中心主任,有关部室及区队的领导均为成员。

(2)技术支援中心。煤矿总工程师任技术支援中心主任,各区队的技术人员为成员,提供必要的事故应急技术保障,并且调动救援装置。

(3)应急通讯中心。煤矿应急通讯中心是联系煤矿应急组织的纽带,是煤矿和煤矿外应急组织交换信息的桥梁,确保应急信息上传下达畅通无阻,在技术支援中心出现技术难题,需与外界技术专家联系时,提供不间断的通讯保障。

4.3事故应急演练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后,应测试应急预案和实施程序的有效性,了解各个应急组织机构的响应和协调能力,检测应急设备装置的应用效果,确保应急组织人员熟知他们的职责和任务。实施定期的演练制度,加强义务消防队成员及事故应急指挥部成员的业务知识学习及现场模拟训练;提高应急决策者的心理承受能力;每年进行1次全体员工紧急疏散模拟训练,提高各个应急组织机构的应急事故的处理能力,改进和完善预防与应急预案。

5结论

煤矿重大危险源的预防和控制已成为煤矿安全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煤矿安全技术管理人员必须对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评价,提出相应的事故预防及应急预案措施并建立重大危险源控制系统。必须制定与煤矿实际相结合的应急预案系统,结合企业安全管理体系,实行全员参与、全过程控制、全方位预防,实现预防和减少各类事故,达到安全生产的目标。

篇5: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控制程序

1目的

为了全面、充分、有效地识别、评价与更新集团公司各单位在施工生产及办公活动中能够控制和可能对其施加影响的危险源,确保重大风险源能够得到有效控制,减少伤亡事故的发生。

2适用范围

适用于集团公司各单位在施工生产及办公活动中能够控制和可能施加影响的危险源的识别、风险评价与控制。

3职责

3.1集团公司管理者代表负责审批集团公司《危险源清单》和《重大风险源清单》。

3.2集团公司安全质量监督管理处负责制定并监督实施本程序,是本程序的主责部门。负责集团公司施工生产活动中危险源识别和风险评价,建立集团公司《危险源清单》和《重大风险源清单》。分公司负责管辖内施工生产活动中危险源识别和风险评价,建立本公司《危险源清单》和《重大风险源清单》。

3.3集团公司工程技术部参与并协助安全质量监督管理处组织集团公司施工生产活动中危险源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

3.4集团公司办公室负责对集团公司机关办公区危险源进行调查识别、登记,对风险因素进行评价,确定重大风险源,并建立集团公司办公区《危险源清单》和《重大风险源清单》。

3.5直属项目经理部、分公司负责审批所属项目经理部《危险源清单》和《重大风险源清单》。并对危险源识别与评价工作的实施进行日常监督管理。

3.6各项目经理部负责对本项目的危险源进行调查,参照公司已经辨识、评价发布的《危险源清单》、《重大风险源清单》,识别并相应建立本项目的《危险源清单》和《重大风险源清单》。

4工作程序

4.1集团公司/分公司/各项目经理部组织本单位与职业健康安全有关的人员,根据自身职业健康安全特点,最大限度地排查出集团公司、本单位/项目各类作业活动中可能存在的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和其它意外事件的危害源。辨识对象包括:

a)所有作业活动,包括常规的和非常规的活动;

b)所有进入作业场所人员的活动;

c)作业场所内的设施,包括公司或外部(相关方)提供的设施;

d)其他与职业健康安全有关的活动(如与饮食卫生有关的活动)。

4.2危险源辨识时应考虑以下内容:

a)国家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特种作业工种、特殊行业工种;

b)国家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特种设备、设施及工程;

c)具有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的作业活动和情况;

d)具有易燃、易爆特性的作业活动和情况;

e)具有职业性健康伤害、损害的作业活动和情况;

f)曾经发生或行业内经常发生事故的作业活动和情况;

g)自己认为有单独进行评估需要的活动和情况。

4.3辨识危险源时,下列四种方法可联合使用:

a)调查法;b)问卷法;

c)现场过程分析法;d)排查法。

4.4危险源现场调查

4.4.1集团公司安全质量监督管理处通过《危险源调查表》组织分公司、各项目经理部对集团公司各项施工活动中的危险源常规性识别,建立集团公司《危险源清单》,经集团公司管理者代表批准后发布至集团公司各单位、部门。

4.4.2分公司通过《危险源调查表》组织项目经理部对公司各项施工活动中的危险源常规性识别,建立公司《危险源清单》,经公司管理者代表批准后发布至公司各项目、部门。

4.4.3各项目经理部根据项目施工现场实际对工程施工中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填写《危险源调查表》,参照公司《危险源清单》,建立本项目的《危险源清单》,经项目负责人批准后予以实施。如项目《危险源调查表》存在新的危险源应及时上报,通过集团公司或分公司识别和评价,及时完善项目《危险源清单》。

4.4.4集团公司办公室通过调查表辨识办公区危险源,建立集团公司办公区《危险源清单》。

4.5危险源的更新

当办公区、施工工艺发生变化或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发生变化,并且已识别的危险源不能覆盖施工过程时,由各单位及时对发生变化后的危险源进行补充识别。

4.6重大风险源确定

集团公司/分公司组织本单位与职业健康安全有关的人员,对《危险源清单》中各项危险源的风险大小进行分析评价,通过评审、评分确定重大风险源。

4.6.1重大风险源确定依据:

a)法律、法规和管理方针的要求;

b)相关方的期望与合理要求;

c)危险源的识别与评价方法。

?4.6.2重大风险源评价的方法

集团公司对重大风险源,采用是非判断和定量评分、讨论的方法。

集团公司定量计算每一种危险源所带来的风险,采用如下方法:

D=LEC式中:

D——风险值E——暴露于风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C——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

暴露于风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

分数值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分数值

频繁程度

10

6

3

1

0.5

0.2

0.1

完全可以预料

相当可能

可能,但不经常

可能性小,完全意外

很不可能,可以设想

极不可能

实际不可能

10

6

3

2

1

0.5

连续暴露

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

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

每月一次暴露

每年几次暴露

非常罕见地暴露

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

风险等级划分(D)

分数值

后果

D值

风险程度

风险

等级

100

40

15

7

3

1

大灾难,许多人死亡

灾难,数人死亡

非常严重,一人死亡

严重,重伤

重大,致残

引人注目,不利于基本的健康安全要求

>320

160~320

70~160

20~70

<20

极其风险,不能继续作业

高度风险,需立即整改

显著风险,需要整改

一般风险,需要注意

稍有风险,可以接受

1

2

3

4

5

4.6.3确定重大风险源的实施

a)凡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及管理方针的并直观经验可以预计事故的发生直接判定为重大风险因素;紧急状态下的风险事件直接判定为重大风险因素;1级全部的和2级的部分风险危害因素判定为重大风险因素。对确定的重大风险源各单位应建立《重大风险源清单》。

b)集团公司安全质量监督管理处依据集团公司《危险源清单》,组织工程技术部及相关职能部门对集团公司施工生产中风险因素进行评价,确定集团公司《重大危险源清单》经管理者代表批准后下发至集团公司各部门、分公司。

c)分公司依据集团公司《重大风险源清单》,结合本单位/项目的《危险源清单》和职业健康安全特点,进行风险评价,确定本单位重大风险源,建立本单位《重大风险源清单》,保存评价记录。

d)分公司所属项目经理部负责对本项目经理部的危险源进行调查,参照公司发布的《重大风险源清单》,根据项目的目标和指标及《危险源清单》,相应建立本项目的《重大风险源清单》。

e)集团公司办公室依据本程序确定重大风险源,并建立集团公司办公区《重大风险源清单》,报集团公司主管领导批准。

4.6.4重大风险源的更新

4.6.4.1下列情况发生时,要重新进行重大风险源的评价。

a)管理评审要求;

b)有关法律、法规发生变化;

c)集团公司各单位办公区或所施工的工程项目施工工艺方案、设备等发生变化。

4.6.4.2各单位每年年底确认是否更新危险源,并以书面形式逐级上报集团公司工程技术部和安全质量监督管理处。

4.6.4.3集团公司安全质量监督管理处每年年初对危险源变更情况进行确认,负责更改和完善集团公司《危险源清单》和《重大风险源清单》,汇总后由集团公司管理者代表批准后下发至各部门、分公司。

4.7风险控制

4.7.1对重大风险源应按照《方针、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控制程序》制定职业健康安全风险控制措施。

4.7.2集团公司及分公司、各项目经理部技术部门应依据风险评价结果,对各项重大风险因素策划风险控制措施。风险控制措施包括:

a)目标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

b)运行控制措施;

c)应急准备与响应程序;

d)培训;

e)监视和测量。

4.7.3风险控制措施应在实施前予以评审,评审应针对以下内容进行:

a)控制措施是否使风险降低到可容许水平;

b)是否产生新的危险源;

c)是否已选定了投资效果最佳的解决方案;

d)受影响的人员如何评价预防措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e)控制措施是否会被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4.7.4对重大风险源应按照《方针、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控制程序》制定职业健康安全目标和管理方案。

5相关文件

5.1《法律、法规获取与合规性评价控制程序》QB/ZTSJ-C*-06

5.2《生产过程控制程序》QB/ZTSJ-C*-15

5.3《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绩效监视与测量程序》QB/ZTSJ-C*-19

5.4《方针、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控制程序》QB/ZTSJ-C*-03

5.5《应急准备与响应控制程序》QB/ZTSJ-C*-17

6记录

6.1危险源调查表J5-1

6.2危险源辨识清单及风险评价表J5-2

6.3(重大)危险源清单J5-3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