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焊工人职业卫生保护措施 - 制度大全
职责大全 导航

自动焊工人职业卫生保护措施

编辑:制度大全2019-04-16

润肠排毒

肠道可以迅速排除毒素,但是如果消化不良,就会造成毒素停留在肠道,被重新吸收,给健康造成巨大危害。

魔芋、黑木耳、海带、猪血、苹果、草莓、蜂蜜、糙米等众多食物都能帮助消化系统排毒。魔芋:是有名的“胃肠清道夫”、“血液净化剂”,能清除肠壁上的废物。

黑木耳:黑木耳含有的植物胶质有较强的吸附力,可吸附残留在人体消化系统内的杂质,清洁血液,经常食用还可以有效清除体内污染物质。

海带:海带中的褐藻酸能减慢肠道吸收放射性元素锶的速度,使锶排出体外,因而具有预防白血病的作用。

猪血:猪血中的血浆蛋白被消化液中的酶分解后,产生一种解毒和润肠的物质,能与侵入人体内的粉尘和金属微粒反应,转化为人体不易吸收的物质,直接排出体外,有除尘、清肠、通便的作用。

苹果:苹果中的半乳糖荃酸有助于排毒,果胶则能避免食物在肠道内腐化。草莓:含有多种有机酸、果胶和矿物质,能清洁肠胃,强固肝脏。

蜂蜜:自古就是排毒养颜的佳品,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和维生素。常吃蜂蜜在排出毒素的同时,对防治心血管疾病和神经衰弱等症也有一定效果。糙米:是清洁大肠的“管道工”,当其通过肠道时会吸掉许多淤积物,最后将其从体内排除。

预防措施

防止粉尘危害仍是当前劳动卫生工作的重要任务。建国以来,为了防止粉尘危害保护工人健康,我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法令、条例。1956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防止厂矿企业中的矽尘危害的决定》,规定含10%以上游离二氧化硅粉尘最高容许浓度为2mg/m3.1958年卫生部、劳动部等联合公布了《工厂防止矽尘危害技术措施办法》、《矿山防止矽尘危害技术措施暂行办法》。近年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防治条例》(简称条例)和经过修订的《粉尘作业工人医疗预防措施实施办法》等,使尘肺防治工作已逐步纳入法制轨道。多年来各级厂矿企业和卫生防疫机构;在防尘工作上,结合国情已经做了不少工作,总结出“革、水、密、风、护、管、教、查”八字经验,取得了很大成就。革,即工艺改革和技术革新;水;是湿式作业;密,即密闭尘源;风,是通风除尘,护,即个人防护;管;是建立规章制度,维护管理;教,是宣传教育;查,是定期检查评比、总结,定期健康检查。除此,还制订、修订、乃至增订了粉尘卫生标准,为卫生监督管理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这样,使得不少厂矿作业场所粉尘浓度逐年下降,尘肺发病率降低,发病工龄和死亡年龄均有延长。但我国工农业发展速度增长很快,新的厂矿允其是乡、镇工业的厂矿增长迅猛,接尘作业工人日渐增多,而其中一些厂矿企业防尘措施尚不完善,从而造成环境污染严重,尘肺发病例数日渐增多,粉尘危害仍十分严重,值得引起重视。

(一)组织措施

根据条例规定不仅地方政府,企事业主管部门以及厂矿领导应十分重视防治尘肺的.组织领导工作,而且应在制定经济发展计划的同时,要安排落实这项工作,并应设有专人组织实施。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尘肺病防治工作负有直接的责任,应采取措施不仅要使本单位作业场所粉尘浓度达到国家卫生标准,而且要建立健全粉尘监测、安全检查、定期健康监护制度,加强尘肺患者处置、疗养管理和宣传教育等工作。

(二)技术措施

采用革、水、密、风、护等综合措施,做好防尘、降尘工作,是防治尘肺的最根本的预防措施。

1.改革工艺过程,革新生产设备即“革”,是消除粉尘危害的根本途径。如远距离操纵、计算机控制、隔室监控等避免接触粉尘;采用风力运输、负压吸砂等减少粉尘外逸;又如用含石英低的石灰石代替石英砂作为铸型材料,减轻粉尘的危害。

2.湿式作业,是一种既经济又简便实用的防尘措施。如采用湿式碾磨石英、耐火材料原料;矿山湿式凿岩、井下运输喷雾洒水、煤层高压注水等作业,基本上可以防止粉尘飞扬,降低环境粉尘浓度。

3.密闭、抽风、除尘。对不能采取湿式作业的场所,应采用密闭抽风除尘办法。如采用密闭尘晾与局部抽风相结合,防止粉尘外逸。抽出的含尘空气再经除尘装置处理后排入大气。

(三)卫生保健措施

1,接尘工人健康检查根据“粉尘作业土人医疗预防措施办法”规定,从事粉尘作业工人必须进行就业前和定期健康检查,有的还应做脱尘作业检查。

(1)就业前检查;准备从事接尘作业(含转岗准备接尘)的职工,必须参加就业前检查。检查项目有职业史;自觉症状和既往病史;结核病接触史;一般临床检查;拍摄胸大片以及必要的其他化验检查。不满18岁以及有下列疾病者均不得从事接尘作业:

①活动性结核病;②严重的慢性上呼吸道及支气管疾病,如萎缩性鼻炎、鼻腔肿瘤、支气管喘息、支气管扩张及慢性支气管炎等;③显著影响肺功能的胸部疾病,如弥漫性肺纤维化、肺气肿、严重的胸膜肥厚与粘连、胸廓畸形等;④严重的心血管系统疾病。

(2)定期检查:其目的是及时发现尘肺患者并观察病情变化。检查间隔,由地方卫生主管部门根据情况决定,原则是接触情况重的每1-2年检查一次,接触情况轻的每2-3年检查一次,有的情况可隔3-5年检查一次。

已脱离粉尘作业的职工,检查间隔可根据接触粉尘性质的具体情况确定;尘肺患者复查一般每年1次,视病情的变化可适当缩短或延长;诊断O+者,每年复查1次。体检项目应包括职业史、自觉症状和拍摄后前位胸大片。发现有不宜再继续从事接尘作业的疾病的工人时,应及时调离。

脱尘作业检查。凡因故调离接尘作业职工,在脱尘前应尽可能进行一次健康检查,记载职业史,拍摄胸片。其目的不仅是为了解脱尘时的健康状况,而且也为今后随访观察是否发生晚发型尘肺存留档案资料。

2。个人防护和个人卫生在生产现场条件受限制,粉尘浓度暂不能达到卫生标准时,可佩戴防尘口罩,作为辅助措施。国内常用的防尘口罩有湘劳—I型、武安303型、包钢I型以及其他简易型的口罩等。有时还可佩用送风式防尘头盔等密闭式个人防护用具。

经常进行体育锻炼,注意营养,对增强个人体质,提高防病能力十分有意义。另外,还应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澡、勤换衣服,保持皮肤清洁,养成良好习惯。

篇2:矿山开采预防职业病危害主要措施

一是改善作业人员尤其是井下采掘一线矿工的劳动条件,控制矿山开采作业中的各类职业病危害因素,对矿山开采的生产过程、生产设备进行技术改造,逐步实现开采运输等各生产环节的机械化、自动化,从根本上改善矿工的作业环境与劳动条件。

二是加强通风防尘、通风排除有毒有害气体的措施,严格实施湿式作业并加强通风,如湿式凿岩、放炮后的湿式喷雾、装岩前的洒水、冲洗岩帮等。

三是采取降低各类风动设备、工具的噪声与振动措施,如采用装置消声器降低风动活塞装置的排气噪声等;从各生产环节、生产工艺上控制或消除振动源是振动控制的最根本措施,此外采取自动化、半自动化控制装置,减少接振,以及改进振动设备与工具,降低振动强度,或减少手持振动工具的重量,以减轻肌肉负荷和静力紧张。

四是加强个人防护。矿山企业应当为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卫生标准要求的防护用品,并教会职工正确佩戴使用;企业在购置防护用品产品时,应保证防护用品的质量和防护用品符合国家标准和卫生要求,不准使用没有生产企业、没有产品名称、未经有资质的服务机构检测的防护用品产品。

篇3:矿山职业安全工业防毒卫生知识

一、职业性危害因素

职业性危害因素是指对劳动者健康与劳动能力产生有害作用的因素。按其性质可分为以下三类:

(1)物理因素:异常气象条件、高温、高湿、低温、电磁辐射、电离辐射、噪声与振动等。

(2)化学因素:生产性毒物(如汞、苯、砷、酚、氮氧化物等),生产性粉尘(如矿尘、煤尘、金属粉尘、有机尘等)。

(3)生物因素:生产场所中存在的细菌、病毒等。

我国矿山职业性危害因素主要是矿尘,其次是炮烟及二氧化碳,另外噪声与振动危害也很严重。随着井下机械化水平的不断发展,柴油设备广泛应用,这种设备产生的废气对井下空气污染严重。

二、生产性毒物的危害

在生产过程中产生或使用的有毒物质称为生产性毒物。生产性毒物侵人人体的途径有:一是呼吸道,它是毒物侵人人体的主要途径;二是皮肤;三是消化道。

1.职业中毒

人体接触生产性毒物而引起的中毒称为职业中毒。职业中毒按其发病程度可分为:

(1)急性中毒:毒物一次或短期地大量进入人体所致的中毒。

(2)慢性中毒:毒物少量长期进入人体所致的中毒。

2.生产性毒物对人体不同系统或部位产生的危害

(1)神经系统:中毒性神经衰弱、多发性神经炎、脑病变、精神症状等。

(2)血液系统:血液系统损害,可以出现红细胞和血小板减少,贫血、出血等。

(3)呼吸系统:中毒性肺水肿、支气管炎、哮喘、中毒性肺炎等。

(4)消化系统:口腔炎、胃肠炎。

(5)泌尿系统:肾脏损害、尿频、尿痛等。

(6)皮肤:皮炎、湿疹等。

三、职业中毒预防措施

(1)控制与消除有毒物质。

(2)降低生产性毒物的浓度。

(3)使用低毒或无毒物质代替有毒物质。

(4)做好个体防护。

(5)设置合适的卫生设施。

(6)做好环境监测和健康检查。

(7)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和卫生制度。

(8)不断改善生产条件。

篇4:尘肺病危害因素控制措施

1.尘肺病危害因素

生产性粉尘就是特指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并能长时间漂浮在空气中的固体颗粒。随着工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生产性粉尘的种类和数量也不断增多,同时,许多生产性粉尘在形成之后,表面往往还能吸附其他的气态或液态有害物质,成为其他有害物质的载体。生产性粉尘是污染作业环境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之一,严重危害着劳动者的身体健康。

①非吸入性粉尘。又可称做不可吸入粉尘,一般认为,空气动力学直径大于15μm的粒子被吸入呼吸道的机会非常少,因此称为非吸入性粉尘。

②可吸入粉尘。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15μm的粒子可以吸入呼吸道,进入胸腔范围,因而称为可吸入粉尘或胸腔性粉尘。其中,空气动力学直径为10~15μm的粒子主要沉积在上呼吸道。医学上的可吸入粉尘则具体指可吸入而且不再呼出的粉尘,它包括沉积在鼻、咽、喉头、气管和支气管及呼吸道深部的所有粉尘。

③呼吸性粉尘。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5μm以下的粒子可到达呼吸道深部和肺泡区,进入气体交换的区域,称之为呼吸性粉尘。呼吸性粉尘在医学上是指能够达到并且沉积在呼吸性细支气管和肺泡的那一部分粉尘。

2.工作场所粉尘控制标准

自1986年以来,为加强粉尘监测的科学管理,国家前后颁发了《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方法》(GB5748-85)和《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GB5817-86),这对指导实际监测工作,正确地、科学地评价作业场所的粉尘危害程度,起到重要作用。国家卫生部颁布的GBZ2-20**《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将分散公布的50余种粉尘容许浓度汇于一表之中,统一用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和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代替了原来的最高容许浓度(MAC),这是一项重大改革。

卫生部颁布的GBZ2-20**《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矿山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容许浓度。

尘肺病人肺灌洗后原则上不能再接尘,如肺灌洗后再接尘,应在3~5年后再次灌洗,以去除肺内残留粉尘,巩固疗效编辑推荐:肺灌洗术后注意事项

3.现场粉尘检测合格率低

煤矿生产过程中,一是作业环境差,粉尘浓度普遍超标;二是接触粉尘工人多,患病人数总量大。随着采煤机械化水平的提高,井下工作面的粉尘浓度也越来越大,其中采煤工作面的产尘量占井下总产尘量的60%。如何采取有效的防尘措施,降低采煤工作面粉尘浓度,对于我国煤矿来说已是迫在眉睫的问题。

开滦集团唐山矿工作面产尘量较大,根据现场实测数据,割煤时工作面下风向粉尘浓度最大处浓度为800mg/m3左右,最大时可达到1000mg/m3,移架和放顶时也分别达到200mg/m3和100mg/m3以上。从长期的测尘纪录看,综采工作面的平均粉尘浓度为200mg/m3左右,已经大大超过了国家标准。荆各庄矿煤质较软,但综采工作面采煤时粉尘浓度最大也可达到200mg/m3以上。

山西煤矿安全监察局对大同、西山、阳泉等国有重点煤矿的粉尘检测表明,采煤、掘进和开拓工作面总粉尘测点合格率仅为16.05%,呼吸性粉尘测点合格率仅为9.87%。国有重点煤矿尚且如此,地方煤矿和乡镇煤矿的情况就更加严重了。很多乡镇煤矿根本就没有检测数据。

4.职业病防治存在的问题

一是企业在职业病防治方面的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对尘肺病认识不到位,一些企业不认真实施技术、个体防护和管理三位一体的尘肺病前期预防和劳动过程中的防护和管理。二是地方政府职业病监管不到位,导致大量劳动者接触职业病危害物质,职业病危害前期预防没有得到有效落实。三是监管体制尚未理顺,对尘肺病监督执法力度薄弱,对职业病危害严重的企业惩处不力,在安监系统上还没有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职业卫生监查体系,尤其在基层,职业卫生监查机构设置不到位,缺少职业卫生检测技术,执法部门缺乏有效协调配合。四是职业病防治机构力量薄弱,机构改革后,职业病防治机构建设受到冲击,原职防机构大多一分为三,分别进入疾病控制、监督和综合医院(职业病临床部分),职业卫生服务供需矛盾突出。五是劳动用工管理和社会保障尚不完善,尤其是在农民工的用工管理和社会保障问题上。

篇5:钽铌粉末冶炼企业职业危害预防措施

1.职业危害

(1)放射性。钽、铌矿物常与铀、钍等放射性元素伴生。采选后提供冶炼的精矿,其铀、钍等放射性元素的含量一般为1~3‰。经酸分解后的残渣,铀、钍元素进一步富集,其含量有的高达1%以上。钽、铌冶炼的前期处理,存在着放射性物质的危害与防护问题。

钽、铌萃取残液中氢氟酸及硫酸浓度较高,如果直接排放将严重污染环境。

(2)腐蚀性。钽、铌冶炼使用的强腐蚀性化学物质较多,特别是湿法冶炼部分,用量很大,如氢氟酸、硫酸、盐酸、硝酸、氢氧化钠等。这些物质若与皮肤接触能引起化学灼伤,若进入呼吸道则有害健康。特别是氢氟酸,与皮肤接触的当时并不疼痛,过几个小时后出现剧烈疼痛,接触部位可形成坏死。氟化氢对皮肤的渗透能力很强,可造成肌腱、骨膜及骨骼的深度损伤。氟化氢在灼伤皮肤的同时,还可被吸收,引起全身症状。眼部接触氟化氢后,角膜和结膜出现白色膜障,并可能引起穿孔。这些物质还严重腐蚀设备,缩短设备寿命,并且容易造成事故。

(3)易燃易爆。钽、铌冶炼使用的易燃、易爆物质较多。萃取使用的甲醛异丁醛酮和仲辛醇等液态有机试剂,其闪点低,如甲醛异丁醛酮的闪点为23℃,仲辛醇闪点为73℃,遇明火、高热、强氧化剂等有燃烧的危险。液氨熔点为-77.70℃,沸点为-33.5℃,易吸热气化膨胀,空气中氨气浓度达15.7~27.4%的爆炸极限时,遇火星会引起燃烧爆炸。若液氨罐与使用蒸汽的加热器及其分气缸同放一室,一旦加热设施泄露蒸汽时,容器的压力骤增,有发生爆炸的危险。钽、铌火法冶炼过程中,使用氢气的岗位很多,用量很大,空气中含氢气的浓度在4.5~75.0%之间,遇明火就会发生爆炸。金属钠遇水后发生剧烈反应,产生氢气,并放出大量的热量,容易引起自燃或爆炸;同时生成的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形成碱雾,灼伤人的皮肤,严重污染环境。

(4)粉尘。钽、铌粉末冶金过程中接触的粉尘很多,如湿法冶炼部分的球磨和酸分解岗位要接触放射性矿物粉尘;锻烧、过筛岗位要接触氧化物粉尘;火法冶炼部分要接触氧化物、炭黑和金属粉尘等。

2.预防措施

(1)湿法冶炼部分的设备、管道、贮液槽、风机等,要加强防腐,并经常进行检查,及时修补和更换。压力容器必须由专业厂制造,并严格按规程操作,定期组织安全和设备监测人员进行检查和测试,不合格者必须报废。输送氢气的管道及容器要有明显的标志,要保证不漏,并设置安全装置。对易挥发的物质,诸如氨、氢氟酸、硝酸、盐酸等,为控制和降低各作业点向外逸散的气体量,必须对敞口的设备与容器加盖,并安装通风设施,加强通风,改善作业环境。

(2)钽铌生产中,在装卸、破碎精矿和处理、干燥、分解残渣时,均易产生粉尘,应采取湿式作业、密闭通风、除尘净化等综合措施,降低作业场所空气含尘中天然铀、钍的浓度,使其含量低于0.02毫克/米3,以防止放射性粉尘对人体的伤害。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的浓度,亦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防止急性中毒和减少职业病的发生。含放射性的残渣,用专用运输工具转移到远离生产作业区的地下渣仓中,堆满后用土掩埋,并设置标志。残渣在装卸搬运过程中不能滴漏洒落,以防放射性物质污染环境。为了防止射线对人体的伤害,应采用缩短工作时间,进出车间更换工作服和下班必须洗澡的规定。萃取残液最好进行转化,合成有价元素,然后用碱中和进行综合回收,这样残液就能达到排放标准而不污染环境。

(3)防爆措施。碳化工艺主要使用氢气,为防止氢气泄漏与空气混合发生燃烧爆炸事故,必须严格控制操作岗位空气中的氢含量,控制火源,并对供气贮罐、管路与阀门进行严格试压检漏。在烘炉点火时要提前15~30分钟开启风机,排除炉内和工作场所的有害气体。预热烘炉应控制温度在300℃以下,使炉内水分和其他挥发物蒸发排尽。在点燃氢气之前,应在排气口取氢气作点火试验。

金属钠化学性质极为活泼,在空气中易氧化,遇酸、水剧烈反应,产生氢气,并放出大量热量而燃烧爆炸。它不容于煤油。根据钠的这些特性,采取安全措施。将钠保存在煤油中,并密封放置。用水处理反应后的剩余钠,为防止气浪与碱性粉末或金属杂物飞溅伤人,处理剩钠应在无人场所或专用“放炮”室内进行。产生的气体和碱性粉末应预处理,以免污染环境。

(4)穿戴个人防护用品。铀、钍放出的α射线,其电离能力很强,贯穿能力较弱,在空气中一般只能运行3~8厘米的路程即能被吸收。一张纸、一层布即可加以防护。因此,对其外照射一般不需防护,但需防止进入体内形成照射。所以在有放射性岗位操作的工人,必须戴好口罩及乳胶手套,穿好工作服和防酸套鞋。在有酸、碱作业岗位的工人,还应戴护目镜。在钠还原岗位,应佩戴透明的有机玻璃面罩。高温作业岗位应用石棉手套。

(5)医学监督。为了选择适合于钽、铌冶炼这种特殊工种,特别是湿法冶炼的工人,就业前的体格检查十分重要。对接触粉尘者,应特别注意进行定期的胸部检查。对接触放射性物质者,应定期进行血液、肝、脾等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治疗。

幼儿园食品安全应急预案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