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灵煤矿矿井水害防治措施2 - 制度大全
职责大全 导航

万灵煤矿矿井水害防治措施2

编辑:制度大全2019-04-09

万灵煤矿矿井水害防治措施

界四周加大30m。

2、设置井田边界煤(岩)柱。由于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属简单型,故矿井边界在本矿侧留设煤(岩)柱为30m。

3、同煤层水淹区或老窑积水区(均属浅部)四周的防水煤(岩)柱留设宽度为采高的10位,定留设30m。

4、区段防水煤柱:下一采面采掘时与上一区段采空区留设防水煤柱15m。

5、井田边界较大断层防水煤(岩)柱留设:本矿井田边界的断层均属高角度不导水正断层,矿界内为下盘,按有关公式计算留设煤(岩)柱10m即可,现界定留设防水煤(岩)柱为30m。

三、井下探放水措施详见“探放水设计内容及措施”。

1、要作好水害分析预报:必须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探水原则。采取预防为主的措施加以防范。为了预防水害事故,当巷道掘至断层和边界一定距离或在疑问区内掘进时,必须坚持超前钻探,探明情况或将水放出,消除水的威胁后再掘进,以保证矿井安全生产。绝不可疏忽大意或存在有侥幸心理,更不能置实际水害情况而不顾,一意蛮干。

2、探水的规定:采掘面遇到下列情况时,必须探水,确认无水害危险后,方可前进:

a、接近水淹或可能积水的井巷,老空或相邻煤矿时;b、接近水文地质复杂的区域,并有出水征预兆时;c、打开隔离煤柱放水时;d、接近其它可能出水地区时;e、接近有可能导水的断层时。

3、防探老空水:

a、进入老空区附近,在巷道确定探水线,必须从探水线开始,探水前进。

b、探水线必须根据积水区的位置、范围和水文地质条件及其资料的可靠性程度,以及采空区,巷道受矿山压力的破坏情况等因素确定。

4、防探断层水

a、采屈巷道接近断层前,必须探查含水层的情况,查明断层的确切位置和空间形态。b、查明断层破碎带的含水性,和岩层的接触关系以及含水层与煤层之间的间距变化。c、必须打穿断层岩石探查孔,严禁沿煤层打探查孔。

5、接近积水地区(矿界)的掘进措施:

a、探水巷道的掘进的断面不宜太大,以缩小受压面积。同时要有安全出口、保证通风、流水和意外情况下人员撤退。b、合里选择巷道掘进的爆破方法,可以采取多打眼,少装药,放小炮的方法,保持煤体抗压强度。c、严格执行“三不装炮”制度,炮眼在掘进工作面有出水征兆时,超前距离不够或偏离探水方向时,掘进工作面支架不牢时不装炮。d、在受水威胁的地区施工的所有人员,都必须熟悉避灾路线。e、在掘进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到矿界的距离,必须留足保安煤柱,严禁超越。

6、透水预兆停止作业的措施:

a、掘进工作面或其它地点发现有透水预兆(挂红、挂汗、空气变冷,发生雾气,水叫、顶板来压,底板鼓起或产生裂隙发生涌水,水色发浑有臭味等其它异状)时,必须停止作业,采取措施,并及时汇报矿长及技术人员。如有危急情况,必须立即撤出所有受水威胁地点的人员。

b、加强掘进工作面施工人员的安全学习,使每个职工掌握透水前的预兆,增强职工的业务自主保安的能力。

7、井巷出水点的位置及其水量,有积水的巷道及采空区的积水范围,标高和积水量,必须填绘在采掘工程平面图上。

8、在7#煤层主井底必须有2个水仓,当一个水仓清理时,另一个水仓能正常使用,并且容量符合规定;在主下山采区水仓的有效容量应能容纳4h以上的采区正常涌水量。排水设备设施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

篇2:食物中毒及防治措施

一、食物中毒的特点

食物中毒具有下列四个特点:

①潜伏期短而发病集中;

②中毒病人临床表现相似,多为吐、泻等胃肠道症状;

③有共同的致病食物,发病范围局限在食用同种有毒食物的人群中,停止食用这种食物后,发病很快停止。

④病人与健康人之间一般无直接传染性。

二、食物中毒的急求原则

①首先采用催吐、洗胃、民泻和灌肠等方法,忙清除胃肠道内尚未吸收的毒物。

②应用民局部拮抗药物和保护胃肠道的药物,减少毒物吸收,或用解毒药物解毒。

③采取促进毒物排泄的措施,如输液等方法,使毒物尽快排出体外。

④针对病情变化采用各种对症治疗,尽早使用物资解毒剂与生物制剂,减轻中毒症状,提高治愈率,减少活死亡。

⑤合理应用抗菌素生素,防止感染。

三、食物中毒报告及现场处理

(一)食物中毒报告:

一旦发生食物中毒或疑似食物中毒,发生中毒单位及治疗病人单位应立即向当地食品卫生监督机构报告,报告内容包括:①发生中毒的地址、单位和时间;②中毒人数,危重人数及死亡人数,主要中毒表现;③可能引起中毒的食物等。

(二)食物中毒现场的处理:

1、严禁继续食用、出售剩余可疑中毒食品,对可疑中毒食品要立即封存,未经卫生防疫部门同意不得随意处理。搜集可疑中毒食品及患者哎吐物、烘便、洗胃液等采样送验。

2、疑为细菌性食物中毒时,应对现场作消毒处理;剩余食物煮沸20分钟后弃去;液体食品可与漂白粉混合消毒;餐具炊具容器等应用碱水或肥皂水煮沸或用漂白粉溶液彻底消毒。患者的排汇物可用石灰乳或漂白粉溶液消毒。疑为化学毒物中毒时,待原因查明后,作适当处理。

3、对患者或带菌的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应暂时调离接触食品的工作。经治疗痊愈后方能恢复工作。

四、常见食物中毒的防治

(一)细菌性食物中毒

1、概述

细菌性食物中毒是最党见的一类食物中毒。

2、细菌性食物中毒表现及治疗:

1)沙门氏菌属食物中毒:进依被沙门氏菌污染的食物机时引起。引起这类中毒的常见仪器有肉类(冷荤)、病死牲畜肉、禽蛋、水产品等。

临床特征:这类食物中毒的临床表现有胃肠炎型、类霍乱型、类伤寒型、类感冒型和败血症状型等五种类型。以胃肠炎型较党见。衩为头晕、头痛、恶心、腹痛,以后出现呕吐、腹泻、全身酸痛和发热(体温可达38—40摄氏度),大便为黄色或黄绿色水样便。有恶臭,便中带有粘液和脓血。腹泻每日可达7—8次,重症病人可出现惊厥、痉挛和昏迷。

治疗:除一般抢救措施外,对重症、患菌血症和有并发症病例,可用抗菌素生素治疗。可口服氯霉素,成人每日1—3颗,分四次服。退热后,持续服药3—4天。

2)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副溶血性弧菌赤称致病性嗜盐菌。

常见中毒食品有鱼、虾、蟹等海产品及肉、禽、咸菜和凉拌菜等。

临床特征:腹痛多为阵发性疼痛,较剧烈;腹泻多为水样便或糊状,约1/4病人可出现血水样大便或浓血粘液样便。部分病人有发热,或伴呕吐。个别中毒症状严惩者,有剧烈腹泻、失水以至休克。一般病程2—4天。

治疗:以支持和对症状治疗为主,重症患者口服氯霉素每日1克,分四次服,疗程为3—5天。

3)致病性大肠杆菌食物中毒:因进食被致病菌性大肠杆菌素污染食物而引起。

常见中毒食品有肉类、水产品、豆制品、蔬菜等,特别是熟肉类及凉拌菜,

临床特征:突然发病,腹部剧痛,恶心,很少呕吐;腹泻,每天5—15次,稀便、水样便或粘液便,有时恶臭。体温大多正常,少有发热;病程1—3天。

治疗:重症状可选用庆大霉素或卡那霉素

4)葡萄球菌食物中毒:因进食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污染的食物引起,属于毒素型中毒。

常见中毒食品有奶、肉、蛋、鱼类及其制品等,各种动物性食品,尤其以奶油糕点最为多见。

临床特征:起病急骤,恶心呕吐,上腹疼痛,腹泻。胃炎比肠炎多且重,哎吐频繁,哎吐物可含胆汁或血液。剧烈哎吐和多次水样便可导致失水。体温大多正常,多数病人1—2天可痊愈。儿童对葡萄球菌肠毒素较敏感,中毒症状较成人重。

治疗:一般轻者无须治疗,症状重者,可口服苯甲异恶唑青霉素钠或红霉素,失水者给予补液。

5)肉毒梭状芽胞杆菌食物中毒:由肉毒梭状芽胞杆菌产生的外毒素引起。

中毒食品主要是发酵食品,以家庭自制的臭豆腐、豆豉为最多,其次为面酱、肉类罐头、腊肉等。

临床特征:特点是神经症状突出,没有胃肠症状或很轻,一般不发烧。开始全身无力,头痛、头晕、恶心,模糊、眼脸下垂、复视瞳孔散大,逐渐发展到吞咽困难、发音困难和呼吸困难。

治疗:尽早使用多价肉毒抗毒素血清,每次静脉或肌肉注入5—10万单位,必要时,6小时后,重复给予同样剂量。

3、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预防:

(1)防止污染:加强污染源的管理。

(2)控制细菌繁殖:低温贮存食品是控制细菌繁殖的一项重要措施,因此,饮食业及集体食堂均应有冷藏设备。

(3)杀灭病原体:杀灭病原体的主要措施是彻底加热,高温杀菌。

(4)灾区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预防要点:

1)利用各种形式,广泛宣传关于食物中毒的卫生知识。

2)教育群众不吃腐败变质、霉变、已明显污染的食品。

3)说服灾民不办红白喜事、节假日不聚餐,防止食物中毒集中爆发。

4)一旦有食物中毒发生,要及时报告,针对中毒原因采取预防措施,防止事态继续扩大。

篇3:建筑施工项目职业病危害防治措施

为做好本项目的职业卫生安全保障工作,保护全体员工的身体健康,预防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发生,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使用有毒有害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等有关规定,在有职业危害的施工作业前后,均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建立职业健康档案,同时加强职业病防治安全教育,采用有效的安全技术措施,提供符合职业病要求的职业防护设施和个人使用职业病防护用品,改善劳动条件,以确保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及安全,结合本项目的实际情况,特制定职业病防治措施规定。

一、本项目可能存在的职业病

1、职业中毒

a、铅及其化合物中毒(电池,油漆、喷漆等)。

b、锰及其化合物中毒(电焊)。

c、硫化氢中毒(下水道作业工人)。

d、苯中毒(油漆、喷漆、烤漆、浸漆)。

e、甲苯中毒(油漆、喷漆、烤漆、浸漆)。

f、二甲苯中毒(油漆、喷漆、烤漆、浸漆)。

g、汽油中毒(驾驶、汽修、机修等)。

h、氯乙稀中毒(粘接、塑料、焊接、堵漏、防水等)。

2、尘肺

a、水泥尘肺(水泥库、装卸)。

b、电焊工尘肺(电焊、气焊)。

3、物理因素职业病

a、中毒(露天作业)。

b、局部振动病(打夯机、振动棒、混凝土平板振动器等)。

4、职业性皮肤病

a、接触性皮炎(中国漆)。

b、电光性皮炎(紫外线)。

5、职业性眼病

a、化学性眼部烧伤(酸、碱、油漆)。

b、电光性眼炎(紫外线、电焊)。

c、职业性白内障(含放射性白内障(激光))。

6、职业性鼻喉口腔疾病

a、噪声聋(铆工、校平、气锤)。

7、职业性肿癌

a、苯所致白血病(接触苯及其化合物油漆、喷漆)。

8、其它职业病

a、职业性病态反应性肺泡炎(接触中国漆、漆树等)。

b、金属烟热(锰烟、电焊镀锌管、熔铅锌)。

c、职业性哮喘(接触易过敏之土漆、樟木、苯及其化合物)。

二、职业危害的主要工种

有害因素分类

主要危害

次要危害

危害的主要工作

粉尘

水泥尘

振动﹑噪声

混凝土搅拌司机﹑砂浆搅拌司机﹑水泥上料工﹑搬运工﹑料库工

苯﹑甲苯﹑二甲苯﹑环氧树脂

建材﹑建筑科研所试验工﹑公司材料试验工

金属尘

噪声﹑金钢砂尘

砂轮磨锯工﹑金属打磨工﹑金属除锈工﹑钢窗校直工﹑钢模板校平工

木屑尘

噪声及其他粉尘

制材工﹑平刨机工﹑压刨机工﹑平光机工﹑开榫机工﹑凿眼机工

其他粉尘

噪声

生石灰过筛工﹑河沙运料﹑上料工

四乙铅

四乙铅

汽油

驾驶员﹑汽车修理工

苯﹑甲苯﹑

二甲苯

环氧树脂﹑

乙二胺﹑铅

油漆工﹑喷漆工﹑环氧树脂﹑涂刷工﹑浸漆工和焊接工

高分子化合物

聚氯乙烯

铅及化合物﹑环氧树脂﹑乙二胺

粘接﹑焊接﹑防水材料

锰尘﹑

锰烟

紫外线﹑红外线

电焊工﹑气焊工﹑对焊工﹑点焊工﹑自动保护焊﹑惰性气体保护焊

二氧化硫

其化合物气体

钢筋等除锈

辐射

非电离

辐射

紫外线﹑红外线﹑可见光

电焊工﹑气焊工﹑不锈钢焊接工﹑电焊配合工﹑木材烘干工

噪声

振动﹑粉尘

混凝土振动棒﹑混凝土平板振动器﹑电锤﹑汽锤﹑铆枪﹑打桩机﹑打夯机﹑风钻﹑发电机﹑空压机﹑碎石机﹑砂轮机﹑推土机﹑剪板机﹑带锯﹑圆锯﹑平刨﹑压刨﹑模板校平机﹑钢窗校平机

振动

全身振动

噪?声

镦﹑气锻工﹑桩工﹑打桩机司机﹑推土机司机﹑汽车司机﹑小翻斗车司机﹑吊车司机﹑打夯机司机﹑挖掘机司机﹑铲运机司机

局部振动

噪?声

风钻工﹑风铲工﹑电钻工﹑混凝土振动棒﹑混凝土平板振动器﹑手提式砂轮机﹑钢模校平﹑钢窗校平工﹑铆枪

三、防治措施

(一)、电焊工作业职业危害的防护

电焊作业中有害因素种类繁多,危害较大,因此,为了降低电焊工的职业危害,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1.提高焊接技术,改进焊接工艺和材料

通过提高焊接技术,使焊接操作实现机械化、自动化、人与焊接环境相隔离,从根本上消除电焊作业对人体的危害。通过改进焊接工艺,如合理设计焊接容器的结构,采用单面焊、双面成型新工艺,避免焊工在通风极差的容器内进行焊接,从而大大地改善焊工的作业条件;再如选用具有电焊烟尘离子荷电就地抑制技术的CO。保护电焊工艺,可使80%~90%的电焊烟尘被抑制在工作表面,实现就地净化烟尘,减少电焊烟尘污染。由于电焊产生的危害大多与焊条药皮成份有关,所以通过改进焊条材料,选择无毒或低毒的电焊条,也是降低焊接危害的有效措施之一。

2.改善作业场所的通风状况

通风方式可分为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其中机械通风是依靠风机产生的压力来换气,除尘、排毒效果较好,因而在自然通风较差的室内,封闭的容器内进行焊接时,必须有机械通风措施。

3.加强个人防护措施

加强个人防护,可以防止焊接时产生的有毒气体和粉尘的危害。作业人员必须使用相应的防护眼镜、面罩、口罩、手套,穿白色防护服、绝缘鞋,决不能穿短袖衣或卷起袖子,若在通风条件差的封闭容器内工作,还要佩戴使用有送风性能的防护头盔。

4.强化劳动保护宣传教育及现场跟踪监测工作

对电焊作业人员应进行必要的职业安全卫生知识教育,提高其自我防范意识,降低职业病的发病率。同时,还应加强电焊作业场所的尘毒危害的监测工作以及电焊工的定期体检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5.合理安排操作时间

根据电焊工的职业危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有关法规,电焊工在实施焊接时,每工作两小时,必须休息15-30分钟,以减少其劳动强度及连续操作带来的职业然害。

(二)、油漆工职业危害防治措施

油漆作业有害因素种类繁多,危害较大,因此,为了降低油漆工的职业危害,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1.提高油漆施工技术,使用新工艺和新材料

通过提高施工技术,使油漆作业实现半机械化。改进油漆工艺,如大量使用喷涂技术,不仅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且有效地改善了油漆工的作业条件。由于油漆产生的危害大多与化学成份有关,所以通过选择对人体危害较少,选择无毒或低毒的油漆材料,是降低油漆作业危害的有效措施之一。

2.改善作业场所的通风状况

通风方式可分为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其中机械通风是依靠风机产生的压力来换气,除尘、排毒效果较好,因而在自然通风较差的室内,封闭的环境内进行油漆作业时,必须有通风措施。

3.加强个人防护措施

加强个人防护,合理安排连续作业时间,根据国家《职业病防治法》等法规,每作业2小时必须休息30分钟。可以防止油漆作业时产生的有毒气体和粉尘的危害。作业人员必须使用相应的防护眼镜、面罩、手套,穿工作服,若在通风条件差的封闭环境下工作,还要佩戴使用有送风性能的防护头盔或面罩,以此减少有毒气体和粉尘带来的职业危害。

4.加强对油漆材料的管理

由于油漆材料属化学危险品,所以对油漆材料不能和其他施工材料混放在一起,必须单独隔离保管,并设有防火、防爆标识牌,防止各类油漆材料破损泄漏燃烧、爆炸,以免引起对施工人员的化学污染和人身伤害。

5.强化劳动保护宣传教育及现场跟踪监测工作

对油漆作业人员应进行必要的职业安全卫生知识教育,提高其自我防范意识,降低职业病的发病率。同时,还应加强油漆作业场所的尘毒危害的监测工作以及油漆工的定期体检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有效地保障油漆工人的人身安全。

(三)、防尘技术措施

⊥65⊥、水泥除尘措施

a、流动搅拌机除尘。在建筑工地现场搅拌机流动性比较大,因此,除尘设备必须考虑适合流动的特点,既要达到除尘目的,又做到装、折方便。流动搅拌机上有2个尘源点:一是向料斗上加料时飞起的粉尘;二是料斗向拌筒中倒料时,从进料口、出料口飞起的粉尘。采用通风除尘系统。既在拌筒出料口安装活动胶皮护罩,挡住粉尘外扬;在拌筒上方安装吸尘罩,将拌筒进料口飞起的粉尘吸走;在地面料斗侧向安装吸尘罩,通过风机将空气粉尘送走入旋风滤尘器,再通过器内水浴将粉尘降落,被水冲入蓄集池。

b、水泥制品厂搅拌站除尘。多用混凝土搅拌自动化。由计算机控制混凝土搅拌、输送全系统,这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减轻了工人劳动强度,同时在进料仓上方安装水泥、砂料粉尘除尘器,就可使料斗作业点粉尘降为零,从而达到彻底改善职工劳动条件的目的。

c、高压静电除尘。高压静电除尘是静电分离技术之一,已应用于水泥除尘回收。在水泥料斗上方安装吸尘罩,吸取悬浮在空中的尘粒,通过管道输送到绝缘金属筒仓内,仓内装有高压电晕电极,形成高压静电场,使尘粒电荷后贴附在尘源上,尘粒在电场力(包括风力)和自重力作用下,迅速返回尘源,从而达到抑制、回收的目的。

⊥65⊥、木屑除尘措施

在木材加工过程中,产生大量木屑尘,危害操作工的身体健康,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计,采用局部吸尘、整体输送至室外储存起来,以便回收利用。可在每台加工机械尘源上方或侧向安装吸尘罩,通过风机作用,将粉尘吸入输送管道,再送到蓄料仓内,可达到各作业点的粉尘浓度降至2mg/m3以下。

3、金属除尘措施

钢、铝门窗的抛光(砂轮打磨)作业中,一般较多是采用局部通风除尘系统;或在打磨台工人操作的侧方安装吸尘罩,通过支管道、主道管,将含金属粉尘的空气输送到室外。

(四)、防毒技术措施

1、在职业中毒的预防上,管理和生产部门应采取的措施:

a、加强管理,要搞好防毒工作。

b、严格执行劳动保护法规和卫生标准。

c、对新建、改建、扩建的工程,一定要做到主体工程和防毒设施同时设计、施工及投产。

d、依靠科学技术,提高预防中毒的技术水平。包括:

①改革工艺;

②禁止使用危害严重的化工产品;

③加强设备的密闭化;

④加强通风。

2、对生产工人应采取的预防职业中毒的措施

a、认真执行操作规程,熟练掌握操作方法,严防错误操作。

b、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品。

3、防止铅毒的技术措施

铅中毒是可以预防的。只要积极采取措施,改善劳动条件,降低生产环境空气铅烟浓度,达到国家规定标准0.03mg/m3,铅尘浓度在0.05mg/m3以下,就可以防止铅中毒。

a、消除或减少铅毒生源。

b、改进工艺,使生产过程机械化、密闭化,减少对铅烟或铅尘接触的机会。

c、加强个人防护及个人卫生。

4、防止锰毒的技术措施

预防锰中毒,最主要的应在那些通风不良的电焊作业场所采取措施,使空气中锰烟浓度降低到0.2mg/m3以下。

预防锰中毒主要应采取下列具体防护措施:

a、加强机械通风,或安装锰烟抽风装置,以降低现场浓度。

b、尽量采用低尘低毒焊条或无锰焊条;用自动焊代替手工焊等。

c、工作时戴手套,口罩;饭前吸收漱口;下班后全身淋浴;不在车间内吸烟、喝水、进食。

5、预防苯中毒的措施

建筑企业使用油漆、喷漆的工人较多,施工前应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使苯在空气中的浓度下降到国家卫生标准(40mg/m3)以下(甲苯、二甲苯100mg/m3)。只要应采取以下措施:

a、用无毒或低毒物代替苯。

b、在喷漆上也采用新的工艺。

c、采用密闭的操作和局部抽风排毒设备。

d、在进入密闭的场所,如地下室,油罐等环境工作时,应戴防毒面具。

e、通风不良的车间、地下室、防水池内涂刷各种防腐涂料或环氧树脂玻璃钢等作业,必须根据场地大小,采取多台抽风机把苯等有气体抽出室外,以防止急性苯中毒。

f、施工现场油漆配料房,应改善自然通风条件,减少连续配料时间,防止发生苯中毒和铅中毒。

g、在较小的喷漆室内进行小件喷漆,可以采取水幕隔离的防护措施,即工人在水幕外面操纵喷枪,喷嘴在水幕内喷漆。

(五)、弧光辐射、红外线、紫外线的防护措施

夏季强烈的太阳光线中,含有红外线和紫外线,生产中的红外线和紫外线只要来源于火焰和加热的物体,如锻造的加热炉、气焊和气割等。

为了保护眼睛不受电弧的伤害,焊接时必须使用有特制防护眼镜片的面罩,可根据焊接电流强度和个人眼睛情况,选择吸水式滤光镜片还是反射式防护镜片。

为防止弧光勺伤皮肤,焊工必须穿好工作服、戴好手套和鞋盖等。

(六)、防止噪声危害的技术措施

噪声控制,就是把那些对人有害的噪声予以消除或降低,为人们创造一个安静的工作环境。

根据我国工业企业噪声标准规定,凡新建、扩建、改建企业允许噪声85dB(A);凡原有企业暂时达不到标准者,对>90dB(A)的噪声污染,都要采取改进措施。

本企业非常重视噪声的治理,主要应从三方面着手:消除和减弱生产中噪声源;控制噪声的传播;加强个人防护。

?1、控制和减弱噪声源。从改革工艺入手,以无声的工具代替有声的工具。

2、控制噪声的传播:

a、合理布局。

b、应从消声方面采取措施:

①消声;

②吸声;

③隔声;

④隔振;

⑤阻尼。

c、做好个人防护。及时戴耳塞,耳罩,头盔等防噪声用品。

d、定期进行预防性体检。

(七)、防止振动危害的技术措施

防止振动危害,必须针对局部振动或全身振动的不同特点,研究具体的技术措施。

1、隔振,就是在振源与需要防振的设备的之间,安装具有弹性性能的隔振装置,使振源产生的大部分振动被隔振装置所吸收.效果均较好。隔振装置主要包括金属弹簧、隔振器、隔振垫等。

2、改革生产工艺,是防止振动危害的治本措施。

3、有些手持振动工具的手柄,包扎泡沫料等隔振垫,工人操作时戴好专用的防振手套,也可减少振动的危害。

(八)、防暑降温措施

为了补偿高温作业工人因大量出汗损失的水分和盐分,最好的办法是供给含盐饮料。

对高温作业工人应进行体格检查,凡有心血管器质性疾病者不宜从事高温作业。炎热季节医务人员到现场巡回工期医疗,发现中暑,要立即抢救。

(九)防止职业危害的综合措施

上述职业危害的工程技术措施,仅是我们建筑行业已经推行的较好措施,但是,仍有大量的职业危害至今尚无有效的工程技术措施,必须针对各中职业危害具体条件、环境,研究采取综合性措施,加强职业卫生管理工作。

1、项目领导和各部门负责人必须从思想上认识到职业危害是对职工的慢性伤害,后患严重。

2、项目安全管理部门应高度重视职业危害工程技术治理工作,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职业工程技术措施、组织、监督实施。其所需费用,应列入企业安全技术措施费中予以解决。项目工会负责职业病预防,职工健康体检、尘毒作业环境、食堂卫生安全的监测。

3、项目今后要设置职业卫生专业人员,定期对职业危害场所进行监测,为改善劳动条件、治理作业环境提出数字依据。从事有职业危害的职工,要定期进行职业体检,早期发现职业病,早期治疗,减少职工的痛苦,要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蓄集职业卫生的各种数据。为职业危害的防治提供信息资料。

4、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并认真贯彻执行,如:职业体检制度,职业危害点测定制度,有关危害物质的领取、保管、贮藏和运输制度,职业卫生宣传教育制度,职业卫生档案管理制度,消除职业危害的防护设备、装置检查维修制度,有害工种个人卫生保健制度等。

5、加强职业卫生宣传教育工作,使广大职工充分认识到搞好职业卫生的重要性、迫切性。既要实事求是向职工讲清各种危害的严重性。又要说明职业危害是可以防止的,发动广大职工,群策群力,共同搞好职业卫生工作,保护职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同时还要对有害作业人员进行急性中毒急救知识的教育。

6、个人卫生和个人防护

采取科学技术措施,是防止职业危害的治本措施。但是,由于科学技术水平或经济条件的限制,目前尚有一些超过国家标准界限值,直接或间接危害职工身体健康。因此,做好个人卫生和个人防护,也是一项极为重要的防护措施。

(1)根据危害的种类、性质、环境条件等,有针对性的发给作业人员有效的防护用品、用具,也是防止或减少职业危害的必要措施,如:配合电焊作业的辅助人员,必须配戴有色护眼镜,防止电光性眼炎;在噪声环境下作业人员必须戴护耳塞(器);从事有粉尘作业的人员戴纱布口罩,达不到滤尘目的,必须配戴过滤式防尘口罩;从事苯、高锰作业人员,必须配戴供氧式或送风式防毒面具;从事有机溶剂、腐蚀剂和其他损坏皮肤的作业,应使用橡皮或塑料专用手套,不能用粉尘过滤器代替防毒过滤器,因为有机溶剂蒸汽,可以直接通过粉尘过滤器等等。

(2)对于从事粉尘、有毒作业人员,应在工地(车间)设置淋浴设施,工人下班必须淋浴后,换上自己服装,以防止工人头发和衣服上的粉尘、毒物、辐射物带回家中,危害家人健康。有条件的单位,还应将有危害作业人员的防护服,每天集中洗涤干净,使每次从事有害作业前均穿上干净的防护用品。

(3)定期对有害作业职工进行体检,凡发现有不适宜某种有害作业的疾病患者,应及时调换工作岗位。

相关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使用有毒有害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

篇4:建筑工程职业病危害防治措施

1目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促进企业持续、稳定发展,实现公司所确定的职业健康安全目标,特制定本措施。

2适用范围

公司所属各项目部从事接触粉尘、电气焊、建筑防水、防腐保温、油漆作业等有毒有害作业时均应执行本办法。

3防治方针

职业病的防治工作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各项目部应为劳动者创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劳动者获得职业卫生保护。

4职业病危害种类

根据企业经营和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确定本公司的职业危害为六大类:

1、生产性粉尘的危害:在建筑施工作业过程中,材料的搬运使用、石材的加工。建筑物的拆除,均会产生大量的矿物性粉尘,长期吸入这样的粉尘可发生矽肺病。

2、辐射的危害:在建筑物地下室施工时由于作业空间相对密闭、狭窄。通风不畅、特别是在这种作业环境内进行焊接或切割作业,耗氧量极大,又因缺氧导致燃烧不充分,产生大量一氧化碳,从而造成施工人员缺氧窒息和一氧化碳中毒。

3、有毒物品的危害:建筑施工过程中常接触到多种有机溶剂,如防水施工中常常接触到苯、甲苯、二甲苯、苯乙烯,喷漆作业常常接触到苯、苯系物外还可接触到醋酸乙酯、氨类、甲苯二氰酸等,这些有机溶剂的沸点低、极易挥发,在使用过程中挥发到空气中的浓度可以达到很高,极易发生急性中毒和中毒死亡事故。

4、焊接作业产生的金属烟雾危害;在焊接作业时可产生多种有害烟雾物质,如电气焊时使用锰焊条,除可以产生锰尘外,还可以产生锰烟、氟化物,臭氧及一氧化碳,长期吸入可导致电气工人尘肺及慢性中毒。

5、生产性噪声和局部震动危害:建筑行业施工中使用的机械工具如钻孔机、电锯、震捣器及一些动力机械都可以产生较强的噪声和局部的震动,长期接触噪声可损害职工的听力,严重时可造成噪声性耳聋,长期接触震动能损害手的功能,严重时可导致局部震动病。

6、高温作业危害;长期的高温作业可引起人体水电解质紊乱,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可造成人体虚脱,昏迷甚至休克,易造成意外事故。

5防护措施

(一)作业场所防护措施

1、各项目部应根据公司的具体情况识别、确定职业病危害种类,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2、在确定的职业危害作业场所的醒目位置,设置职业病危害警示标志。

3、施工现场在进行石材切割加工、建筑物拆除等有大量粉尘作业时,应配备有效的降尘设施和设备,对施工地点和施工机械进行降尘。

4、在地下室等封闭的作业场所进行防水作业时,要采取强制性通风措施,配备行之有效的通风设备,进行通风,并派专人进行巡视。

5、对从事高危职业危害作业的人员,工作时间应严格加以控制,并有针对性的急救措施。

(二)防护措施

1、公司为有效防止职业病对作业人员造成人身伤害,从管理上明确公司职能部室及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多级责任制,分清在职业病预防上的岗位职责。

2、加强对施工作业人员的职业病危害教育,定期组织培训教育,提高对职业病危害的认识,了解其危害,掌握职业病防治的方法。

3、施工现场做封闭式施工,用高度不低于2m的围挡将现场四周围起来。

4、施工现场材料堆放整齐(散材成堆,型材成垛)。

5、现场临时仓库内各种袋(桶、箱)装材料码放成垛,小型材料上架存放。

6、接触粉尘作业的施工作业人员,在施工中应尽量降低粉尘的浓度,在施工中采取不断喷水的措施降低扬尘,作业人员正确佩带防尘口罩。

7、从事防水作业,喷漆作业的施工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施工,施工前要检查作业场所的通风是否畅通,通风设施是否运转正常,作业人员在施工作业中要正确佩带防毒口罩。密闭空间内进行防水、喷漆作业容易导致一氧化碳中毒,如防护用具不能正常发挥作用时,必须立即撤离现场至通风处,并通知施工现场其他人员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对该场所进行通风;若已出现中毒症状,应立即报告项目部进行处理;慢性中毒症状比较不易被发现,公司对从事此类作业的施工人员每半年组织一次体检,发现职业病症状将立即通知本人并调离岗位,采取必要的治疗措施。

8、电气焊作业操作人员在施工中应注意施工作业环境的通风或设置局部排烟设备,使作业场所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浓度控制在国家卫生标准之下,在难以改善通风条件的作业环境中操作时,必须佩带有效的防毒面具和防毒口罩。电气焊作业易引发的职业病与第7条所列基本相似,参照第7条执行。

9、进行噪声较大的施工作业时,施工人员要正确佩带防护耳罩,并减少噪声作业的时间。如因进行强噪音作业导致头晕、耳鸣等症状,应立即停止作业并通知其他人员进行治疗,症状严重者报公司应急救援小组送至医疗机构进行治疗。每半年进行一次体检。

10、施工中所使用的加工设备要设置除尘装置,清运垃圾必须使用喷洒后方可用提升机或封闭专用垃圾道运输,严禁从窗口倾倒垃圾。细散颗粒材料的装卸运输必须要遮盖,现场专用道路要经常喷洒水,把粉尘污染降低到最小限度。长期在高密度粉尘环境作业的施工人员必须佩戴防护口罩、发帽及其他必需的个人防护用品,防止吸入有毒灰尘。

11、长期从事高温作业的施工人员应减少工作时间,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饮用水,并佩带好防护用品。

12、从事职业危害作业的职工应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定期进行身体健康检查,公司将检查结果告之本人,并将体检报告存入档案。

6安全检查措施

1、公司施工部除进行经常的检查外,每年还定期组织其他部门进行联合检查,这种检查包括普遍检查、专业检查和季节性检查,这几种检查可以结合进行。

2、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必须有明确的目的、要求和具体计划,并且必须建立由项目经理负责、有关人员参加的安全生产检查组织,以加强领导,做好这项工作。

3、安全生产检查应该始终贯彻领导与群众相结合的原则,依靠群众,边检查,边改进,并且及时地总结和推广先进经验。有些限于物质技术条件当时不能解决的问题,也应该定出计划,按期解决。

b.尘肺病职业危害防治实施办法

为保障劳动者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预防事故和职业危害。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依靠科技进步,实行科学管理,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劳动者技术素质和健康保障群策群力,录取防范措施,消除和制止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与健康的一切不良条件和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件》和国家有关劳动保护的规定,结合本公司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公司安全组织机构及工会组织应当加强对尘肺病防治工作的领导、督促、检查。

第二条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严格执行国家防止粉尘危害的有关规定,录取工艺改革,湿开式作业,密闭尘源,合理抽风等防尘措施,推广使用无尘或者低尘的技术、设备,使作业场所的粉尘浓度达到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禁止在没有防尘设施的作业环境中进行敞开式干式粉尘作业。

第三条安排防尘经费,专款专用,进行技术改造,改主设备必须编入设备台帐,列入维修计划,保持正常运转。

第四条新建、改建、扩建、续建有粉尘作业的工程项目,防尘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审批。

第五条作业场所的粉尘浓度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又没有进行治理,严重影响职工安全健康的职工有权拒绝操作。

第六条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对粉尘作业场所职业卫生标准执行情况进行监察,负责职工健康监护,尘肺病诊断、治疗、疗养的监督

第七条劳动行政部门负责对粉尘作业场所有关预防和治理粉尘危害的工程技术,组织管理措施及其效果改进进行监察。

第八条工会组织负责尘肺病防治工作的群众性监督协助单位开展防尘工作,教育职工遵守防尘规章制度。

第九条按国家有关规定定期对作业场所空气中的粉尘浓度和防尘工程技术及效果进行检测,检测结果按规定向主管部门和劳动、卫生和工会组织报告,并向职工公布。

第十条对从事粉尘作业的职工进行就业前体检和就业后定期健康检查,并建立健康档案。从事电焊作业、工程施工的接尘职工每两年体检一次,已经确诊为尘肺病或者经体检发现为可疑尘肺病的接尘职工,每年负责一次。

第十一条患有下列职业禁忌病的人员不得从事粉尘作业

(一)活动性肺结核病。

(二)慢性肺部疾病,严重慢性上呼吸道疾病和支气管疾病。

(三)显著影响肺功能的胸膜、胸廓疾病。

(四)较严重的心血管系统疾病。

(五)医学上认为不宜从事粉尘作业的疾病。

第十二条尘肺病由省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尘肺病诊断鉴定组集体诊断。确诊为尘肺病的,按照国家有关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标准,提出劳动能力鉴定意见,记入《职业病诊断证明书》,调离粉尘作业岗位,并根据尘肺病期和病情给予治疗和疗养。

第十三条认真执行本办法,在尘肺病防治、管理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第十四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扣发资金处罚。

(一)未对粉尘作业职工进行定期健康检查的。

(二)安排职业禁忌症人员从事粉尘作业的。

(三)强令尘肺病患者继续从事粉尘作业的

(四)安排未成年人从事粉尘作业的。

(五)擅自挪用防尘设施经费的。

(六)任意拆毁防尘设施,致使粉尘危害加重的。

第十五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篇5:建筑业施工场所职业危害分析防治措施

一、?施工场所职业危害防治的方针原则:

职业病预防控制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依法为职工创造符合国家自己也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保障职工获得相应的职业卫生保护,依法为职工缴纳工伤社会保险。积极推广、应用有利于职业病防治和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料,公司安全管理科设专人负责各在建工程职业卫生、劳动保护情况监督,加强对职工职业病防治的宣传教育,在各在建工程普及职业病防治的知识,提高职工的自我健康保护意识。对防治职业病成绩显著的科室和人员给予奖励。

加强职工劳动过程中的防护与管理。设置安全管理科为公司的职业卫生管理机构,配置专职职工卫生专业人员,负责公司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建立、健全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为职工采用有效的职业病防护设施,提供符合防治职业病要求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在各在建工程施工现场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情况。在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设置警示标志,在施工现场配置急救用品、冲洗设备、应急撤离通道。对职业病防护设备、应急救援设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进行经常性的维护、检修,定期检测其性能和效果,确保其处于正常状态,使用期间不得擅自拆除或者停止使用。一旦发现职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时,立即采取相应治理措施,职业病危害因素经治理后,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方可重新工作。对施工中所使用的材料,向施工人员提供相关的有害因素、可能产生的危害后果、安全使用注意事项、职业病防护以及急救治措施等信息。与职工订立劳动合同时,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知职工,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不隐瞒或欺骗。按“三级教育”的原则对职工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卫生培训和在岗期间的定期职业卫生培训,普及职业卫生知识,督促职工遵守职业病防护法律、法规、规章和操作规程,指导职工正确使用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职工,公司按照有关规定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位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劳动者。

二、?施工场所职业危害防治的措施

(一)?、接触各种粉尘,引起的尘肺病预防控制措施:

作业场所防护措施:加强水泥等易扬尘的材料的存放处、使用处的扬尘防护,任何人不得随意拆除,在易扬尘部位设置警示标志。

个人防护措施:落实相关岗位的持证上岗,给施工作业人员提供扬尘防护口罩,杜绝施工操作人员的超时工作。

检查措施:在检查项目工程安全的同时,检查工人。

作业场所的扬尘防护措施的落实,检查个人扬尘防护措施的落实,每月不少于一次,在指导施工作业人员减少扬尘的操作方法和技巧。

(二)?、电焊工尘肺、眼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作业场所防护措施:为电焊工提供通风良好的操作空间。

个人防护措施:电焊工必须持证上岗,作业时佩戴有害气体防护口罩、眼睛防护罩,杜绝违章作业,采取轮流作业,杜绝施工操作人员的超时工作。

检查措施:在检查项目工程安全的同时,检查落实工人作业场所的通风情况,个人防护用品的佩戴,8小时工作制,及时制止违章作业。

(三)?、直接操作振动机械引起的手臂振动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作业场所防护措施:在作业区设置防职业病警示标志。

个人防护措施:机械操作工要持证上岗,提供振动机械防护手套,采取延长换班休息时间,杜绝作业人员的超时作业。

检查措施:在检查工程安全的同时,检查落实警示标志的悬挂,工人持证上岗,防振手套佩戴,工作时间不超时等情况。

(四)?、油漆工、粉刷工接触有机材料散发不良气体引起的中毒预防控制措施:

作业场所防护措施:坚强作业区的通风排气措施。

个人防护措施:相关工种持证上岗,给作业人员提供防护口罩,采取轮流作业,杜绝作业人员的超时作业。

检查措施:在检查工程安全的同时,检查落实作业场所的良好通风,工人持证上岗,佩戴口罩,工作时间不超时,并指导提高中毒事故中职工救人与自救的能力。

(五)?、接触噪声引起的职业性耳聋的预防控制措施:

作业场所防护措施:在作业区设置防职业病警示标志,对噪声大的机械加强日常保养和维护,减少噪音污染。

个人防护措施:为施工操作人员提供劳动防护耳塞,采取轮流作业,杜绝施工操作人员的超时工作。

检查措施:在检查工程安全的同时,检查落实作业场所的降噪音措施,工人配到,工作时间不超时。

(六)?、长期超时、超强度的工作,精神长期过度紧张造成相应职业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作业场所防护措施:提高机械化施工程度,减少工人劳动强度,位置工体、休息、娱乐场所,将强施工现场的文明施工。

个人防护措施:不盲目抢工期,及时抢工期也必须安排充足的人员能够按时换班作业,采取8小时作业换班制度,及时发放工人工资,稳定工人情绪。

?检查措施:工人劳动强度适宜,文明施工,工作时间不超时,工人工资发放情况。

(七)?、高温中暑的预防控制措施:

作业场所防护措施:在高温期间,为职工备足饮用水或绿豆水、防中暑药品、器材。

个人防护措施:减少工人工作时间,尤其是延长中午休息时间。

检查措施:夏季施工,在检查工程安全的同时,检查落实饮水、防中暑物品的配备,工人劳逸适宜,并指导提高中暑情况发生时,职工救人与自救的能力。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