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工与筑炉保温工安全技术及环保知识培训试题 - 制度大全
职责大全 导航

油工与筑炉保温工安全技术及环保知识培训试题

编辑:制度大全2019-04-08

一填空1.各类油漆及其他易燃、有毒材料应存放在不得。少量挥发性油料应妥善保管。2.环氧煤沥青加强防腐的防腐层结构为,干膜厚度为mm。3.库房必须通风良好并设置和的明显标志。严禁住人。4.粘有油漆的棉纱、破布及油纸等易燃废物应并及时处理。5.目前,炉墙基本形成三种结构形式,分别是、、。6.保温层应拼砌严密,同层、二层。7.热力管道采用金属罩壳作保温保护层时,露天搭接尺寸不得小于mm,对于大径高温蒸汽管道其罩壳搭接尺寸不得小于mm。8.耐火混凝土应尽量避免在冬季施工,必须在冬季施工时,应有防冻措施,并不得使用及。9.热力设备和管道保温时,主保温层大于时应分层。10.耐火混凝土的浇注表面质量应达到、、、的标准。11.一般热力设备管道采用湿法砌筑、外壁抹面施工时,铁丝网应牢固,且在主保温层上;对于保温膨胀伸缩缝和间隙处的铁丝网应。12.防腐管道的质量检验分为检查、检查、检查、检查。13、一般要求汽轮机下汽缸比上汽缸的绝热层厚度。14、用于保温的钩钉一般应布置,布置间距不应大于mm。15、管道分层保温时,扇形瓦上、下环向对缝错开距离不应小于扇形瓦长的。二判断题1、水平管道半圆瓦保温,其轴向对缝应布置在管道的底部和顶部。()2、耐火可塑料捣打层在进行表面修整后,应是毛面。()3、目前,国际上使用较多的岩棉生产工艺为三辊或四辊离心法成纤工艺。()4、火力发电厂中三相母线的相序是用颜色表示的,规定用红、黄、绿表示A相、B相、C相。()5、相互结合的两块金属板,互相咬合的结合方式称为嵌接。()三名词解释1.闪点2.经济厚度3.导热系数四.简答题1.喷砂除锈Sa2.5级的质量标准是什么2.在弯头、三通处保温为何要与管道的保温以断缝形式分开3.保温层应采用镀锌铁丝或镀锌钢带捆扎,镀锌铁丝应用双股。请根据捆扎件规格的选用原则完善下表。管道保温层外径软质材料及其半硬质制品<200200~600600~1000>1000平面

篇2:危险废物环保知识试题

姓名:得分:

每题4分,共100分。

一、填空题

1、危险废物是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固体废物。

2、危险废物要根据其成分,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容器分类储存。

3、产生单位必须向所在地县级以上环保部门申报危险废物的种类、产生量、流向、贮存情况。

4、不具备环保常识的人无法识别危险废物,但是可以通过危废识别标志分辨出危险废物。

5、贮存期限不超过1年;延长贮存期限的,报经环保部门批准。

6、危险废物储罐围堰雨水排放管应设置带锁的闸阀,闸阀应委托专人管理,正常时应为常闭状态。

7、危险废物储存场所应当符合防雨、防晒、防渗的“三防”要求。

二、判断题

1、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危险废物的设施、场所,必须设置危险废物识别标志。(√)

2、公司生产过程产生的焦油渣属于危险废物,废水处理过程产生的污泥不属于危险废物。(×)

3、危废产生企业规范化管理指标的三类设施管理为贮存设施、利用设施、处置设施。(√)

4、产生工业固体废物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污染环境防治责任制度,采取防治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措施。(√)

5、企业应如实地向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报危险废物的种类、产生量、流向、贮存、处置等有关资料。(√)

6、不同类废物间存放时可以设置过道、隔离墙等明显的间隔。(√)

7、危废产生企业规范化管理指标中制度规定有污染防治责任制度、标识制度、管理计划制度、申报登记制度、源头分类制度、转移联单制度、经营许可证制度、应急预案备案制度。(√)

8、危险废物的容器和包装物无需设置危险废物识别标志。(×)

9、收集、贮存危险废物设施、场所,必须同时设置危险废物的警告标志和标签。(√)

10、联单应一车一单、一类一单,也可以一单多车或一单多类。(×)

11、可以将危险废物混入非危险废物中贮存。(×)

12、贮存场所地面须作硬化处理,场所应有雨棚、围堰或围墙。(√)

三、选择题

1、转移的危险废物,全部提供或委托给持(A)许可证的单位从事收集、贮存、利用、处置的活动。

A危险废物经营B危险化学品经营

C危险化学品运输D危险化学品转移

2、明确应急预案的适用范围,一般应针对各个危险废物产生设施所在场所分别制定应急预案,并细化到(CD)岗位。

A总经理B管理人员C生产班组D生产岗位和人员

3、启动应急预案的情形明确启动应急预案的条件和标准,如即将发生或已经发生以下(ABCD)事故时,应当启动应急预案。

A危险废物溢出B火灾C爆炸D停电

4、危险废物转移联单;贮存危险废物的,其联单保存期限与危险废物贮存期限相同,至少保存(C)年。

A1年B3年C5年D7年

5、应急预案应当着眼于最大限度降低因火灾、爆炸或其他意外的突发或非突发事件导致的危险废物或危险废物组分泄漏到空气、土壤或水体中而产生的对(AB)危害。

A人体的危害B环境的危害C动物的危害D社会的危害

6、危险废物具有危险特性,“危险特性”是指(ABCDE)

A腐蚀性B毒性C易燃性D反应性E感染性

篇3:脚手架搭设保温安全措施

一、通则

1、脚手架工程基本上贯穿整个施工全过程。脚手架的架体形式多样化,同时也存在着许多风险因素,现针对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外挂架、吊篮等架体形式在设计及施工中存在的风险及可能导致的事故进行分析。

2、脚手架搭设人员必须是《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管理规则》(GB5036)考核合格的架子工,施工前应对现场搭设人员进行技术、安全交底,没有参加交底的人员不得上架作业。

3、对进场的材料、构配件等进行质量检查验收,严禁使用不符合设计要求的材料、构配件。严禁不同材质和不同规格的材料、配件在同一脚手架上混用。严禁使用变形或校正过的材料作为立杆,严禁使用滑丝扣件。

4、脚手板铺设应遵守下列规定:(1)在人员经过的地方脚手板应满铺、铺稳,不得有空隙和探头板;(2)脚手板搭接长度不得小于20cm;(3)对头搭接时,应架设双排小横杆,其间距不大于20cm,不得在跨度间搭接;4)在架子的拐弯处,脚手板应交叉搭接;(5)脚手板的铺设应平稳,绑牢或钉牢,脚手板垫木应用木块,并且钉牢。

5、应在脚手架醒目的位置悬挂安全警示牌。

6、脚手架搭设人员必须使用双挂钩安全带、安全绳、防坠器双保护,人员移动时保证始终有一个挂钩牢固的挂在悬挂点。

7、手续脚手架搭设过程中严禁交叉作业。

8、脚手架在投入使用前,应由相关人员逐级验收,合格后办理合格证后方可允许使用。合格证要注明脚手架通过验收的时间、使用期限、一次允许在脚手架上的作业人数、最大承受荷载等。

9、搭设工作开始前,必须办理工作票,工作组所有人员学习工作票安全措施并确认签字,在监护人的带领下进入现场,严禁无票作业。

10、施工人员每次开工前要通知班组监护人到现场监护,监护人不到位时不能开工,严禁无人监护而作业。

11、工作人员进入现场不准乱动施工区域中的设备、阀门及做与施工无关的工作,禁止擅自扩大工作范围。

12、搭设的脚手架高度超过4米时,必须设置一道逐渐上升的安全网,以后每隔4m再设一道固定安全网。

13、涉及区域:锅炉队、电气队、热控队、灰检队、汽机队所属设备检修架子搭设、保温。

二、安全措施

1、扣件式钢管脚手架

1.1脚手架设计

1.1.1风险产生原因:地基承载力不足、脚手架承载力不足

1.1.2可能导致的事故:脚手架变形或倒塌

1.1.3预防措施:

1.1.3.1对落地式钢管脚手架所在的地面需进行地基承载力验算,如不满足,需进行加固处理;对搭设在楼面、楼梯步道上的脚手架,应对楼面承载力进行验算,如不满足,需采用回顶等措施进行加固处理;

1.1.3.2对底部采用钢管悬挑的脚手架,应对悬挑受力钢管进行受力验算;对底部采用型钢承载的脚手架,应对受力型钢进行受力验算,确保满足设计要求;

1.1.3.3按规范要求对脚手架进行系统的设计计算,保证荷载取值正确、计算方法正确、计算项目齐全;?

1.2脚手架搭设

1.2.1风险产生原因:脚手架构造不满足要求、架子工操作不规范

1.2.2可能导致的事故:脚手架变形或倒塌、人员高空坠落

1.2.3预防措施:

1.2.3.1脚手架必须配合施工进度搭设,一次搭设高度不应超过相邻连墙件以上二步;

1.2.3.2脚手架搭设必须满足规范规定的构造要求;

1.2.3.3外径48mm与51mm的钢管严禁混合使用;

1.2.3.4开始搭设立柱时,应每隔6跨设置一根抛撑,直至连墙件安装稳定后,方可根据情况拆除;

1.2.3.5当搭至有连墙件的构造层时,搭设完该处的立柱、纵向水平杆、横向水平杆后,应立即设置连墙件;

1.2.3.6封闭式脚手架的同一步纵向水平杆必须四周交圈,用直角扣件与内、外角柱固定;

1.2.3.7连墙件应均匀布置,形式宜优先采用花排,也可以并排;

1.2.3.8剪刀撑、横向支撑应随立柱、纵横向水平杆等同步搭设;

1.2.3.9扣件规格必须与钢管外径相同;

1.2.3.10脚手板应铺满、铺稳。在拐角、斜道平台口处的脚手板,应与横向水平杆可靠连接,以防止滑动;

1.3脚手架使用及维护

1.3.1风险产生原因:脚手架使用荷载超设计规定、私自拆除杆件、定期检查及维护不到位

1.3.2可能导致的事故:脚手架变形或倒塌

1.3.3预防措施:

1.3.3.1脚手架作业层上的施工荷载应符合设计规定,不得超载。得将模板支架、缆风绳、泵送砼和砂浆的输送管等固定在脚手架上;严禁悬挂起重设备;

1.3.3.2在脚手架使用期间,严禁拆除主节点处的纵横向水平杆、纵横向扫地杆、连墙件;

1.3.3.3不得在脚手架基础及其邻近处进行挖掘作业,否则应采取安全措施;

1.3.3.4脚手架使用过程中,应定期检查下列项目:杆件的设置和连接,连墙件、支撑、门洞桁架等的构造是否符合要求;地基是否积水,底座是否松动,立杆是否悬空;扣件螺栓是否松动;高度在24m以上的脚手架,其立杆的沉降与垂直度的偏差是否符合规范规定;

1.4脚手架拆除

1.4.1风险产生原因:脚手架拆除顺序不合理、架子工操作不规范

1.4.2可能导致的事故:脚手架倒塌

1.4.3预防措施:

1.4.3.1拆除前必须全面检查脚手架的扣件连接、连墙件、支撑体系是否符合安全要求;制定拆除方案并详细交底;

1.4.3.2拆除顺序应逐层由上而下进行,严禁上下同时作业;

1.4.3.3所有连墙件应随脚手架逐层拆除,严禁先将连墙件整层或数层拆除后再拆脚手架;

1.4.3.4当脚手架采取分段、分立面拆除时,对不拆除的脚手架两端,应先设置连墙件和横向支撑加固;

1.4.3.5各构配件必须及时分段集中运至地面,严禁抛扔;

2、外挂架

2.1脚手架设计

2.1.1风险产生原因:脚手架悬挂点结构承载力不足、脚手架承载力不足

2.1.2可能导致的事故:悬挂点结构破坏、脚手架变形或坠落

2.1.3预防措施:

2.1.3.1对脚手架悬挂点的建筑结构进行受力验算,如不满足,应进行加固处理;

2.1.3.2对挂架进行系统的设计计算,保证荷载取值正确、计算方法正确、计算项目齐全;

2.2脚手架搭设

2.2.1风险产生原因:脚手架构造不满足要求、架子工操作不规范

2.2.2可能导致的事故:脚手架变形或坠落、人员高空坠落

2.2.3预防措施:

2.2.3.1外挂架必须在悬挂点混凝土强度达到7.5N/mm2后开始搭设。由同条件试块确定搭设时间。

2.2.3.2脚手架各部位的构造必须满足出厂设计规定;

2.2.3.3外挂架必须2-4个组成一个整体,跨度不允许超过6000mm。如果两个外挂架组成一个整体,其上作业跨度不允许超过2200mm。

3、吊篮

3.1.1风险产生原因:吊篮所在结构承载力不足、吊篮承载力不足、吊篮构造不满足设计要求;

3.1.2可能导致的事故:结构破坏、吊篮倾覆、人员高空坠落

3.1.3预防措施:

3.1.3.1对吊篮所在的建筑结构进行受力验算,如不满足,应采取如回顶等措施进行加固处理;

3.1.3.2对吊篮进行系统的设计计算(包括钢丝绳、配重等),保证荷载取值正确、计算方法正确、计算项目齐全;

3.1.3.3吊篮各部件出厂时应经过相关检测,保证受力和构造满足设计要求;

3.2吊篮搭设

3.2.1风险产生原因:吊篮各部件连接不满足要求、架子工操作不规范

3.2.2可能导致的事故:吊篮倾覆、人员高空坠落

3.2.3预防措施:

3.2.3.1安装支承系统时,一定要仔细检查各处连接件及紧固件

是否牢固。检查悬挑梁的悬挑长度是否符合要求,检查配重码放位置以及配重数量是否符合说明书中要求;

4.2.3.2支承系统安装完毕后,方可安装钢丝绳。安全钢丝绳在外侧、工作钢丝绳在里侧,钢丝绳应固定、卡紧;

3.2.3.3吊篮在现场附近组装完毕,经过检查后运入指定位置,然后接通电源试车。同时,由上部将工作钢丝绳和安全钢丝绳分别插入提升结构及安全锁中。工作钢丝绳一定要在提升机运行中插入;

3.2.3.4新购吊篮总装完毕后,应进行空载试运行6~8h,待一切正常,即可开始负荷运行。

3.3吊篮使用及维护

3.3.1风险产生原因:吊篮使用荷载超设计规定、定期检查及维护不到位3.3.2可能导致的事故:吊篮倾覆、人员高空坠落

3.3.3预防措施:

3.3.3.1吊篮上携带的材料和施工机具必须安置妥当,不得使吊篮倾斜和超载;

3.3.3.2卷扬式提升机的卷筒必须有挡线盘;提升传动机构禁止采用摩擦装置、离合器和皮带传动,其外露部分必须装机罩或保护装置;

3.3.3.3吊篮一般须配制动器,行程限位和安全锁等,安全锁必须在有效期内使用;吊篮上须有防倾斜装置,并宜设超载保护装置;

3.3.3.4随时对吊篮钢丝绳的可见部分、与设备连接部位、绳端固定装置等进行检查;

3.3.3.5发现吊篮工作不正常时,应及时停止作业、检查和消除隐患;

3.4吊篮拆除

3.4.1风险产生原因:吊篮拆除顺序不合理、架子工操作不规范

3.4.2可能导致的事故:吊篮倾覆、人员高空坠落

3.4.3预防措施:

3.4.3.1吊篮的拆除应在吊篮使用完毕下降至地面后进行;

3.4.3.2拆除按专项措施和安全操作规程的有关要求进行,严禁抛扔物料。

3.5保温风险:

3.5.1保温时存在高处坠落、吸入保温材料风险。

3.5.2预防措施;高处作业时使用安全带、安全带要高挂抵用,挂在上方牢固的构件上,必要时使用安全绳、差速式安全带、双挂钩安全带。每次工作前,要检查脚手架的完好性,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整改后方可工作。

作业人员学习签名:

篇4:脚手架搭设保温安全措施模版

一、通则

1、脚手架工程基本上贯穿整个施工全过程。脚手架的架体形式多样化,同时也存在着许多风险因素,现针对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外挂架、吊篮等架体形式在设计及施工中存在的风险及可能导致的事故进行分析。

2、脚手架搭设人员必须是《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管理规则》(GB5036)考核合格的架子工,施工前应对现场搭设人员进行技术、安全交底,没有参加交底的人员不得上架作业。

3、对进场的材料、构配件等进行质量检查验收,严禁使用不符合设计要求的材料、构配件。严禁不同材质和不同规格的材料、配件在同一脚手架上混用。严禁使用变形或校正过的材料作为立杆,严禁使用滑丝扣件。

4、脚手板铺设应遵守下列规定:(1)在人员经过的地方脚手板应满铺、铺稳,不得有空隙和探头板;(2)脚手板搭接长度不得小于20cm;(3)对头搭接时,应架设双排小横杆,其间距不大于20cm,不得在跨度间搭接;4)在架子的拐弯处,脚手板应交叉搭接;(5)脚手板的铺设应平稳,绑牢或钉牢,脚手板垫木应用木块,并且钉牢。

5、应在脚手架醒目的位置悬挂安全警示牌。

6、脚手架搭设人员必须使用双挂钩安全带、安全绳、防坠器双保护,人员移动时保证始终有一个挂钩牢固的挂在悬挂点。

7、手续脚手架搭设过程中严禁交叉作业。

8、脚手架在投入使用前,应由相关人员逐级验收,合格后办理合格证后方可允许使用。合格证要注明脚手架通过验收的时间、使用期限、一次允许在脚手架上的作业人数、最大承受荷载等。

9、搭设工作开始前,必须办理工作票,工作组所有人员学习工作票安全措施并确认签字,在监护人的带领下进入现场,严禁无票作业。

10、施工人员每次开工前要通知班组监护人到现场监护,监护人不到位时不能开工,严禁无人监护而作业。

11、工作人员进入现场不准乱动施工区域中的设备、阀门及做与施工无关的工作,禁止擅自扩大工作范围。

12、搭设的脚手架高度超过4米时,必须设置一道逐渐上升的安全网,以后每隔4m再设一道固定安全网。

13、涉及区域:锅炉队、电气队、热控队、灰检队、汽机队所属设备检修架子搭设、保温。

二、安全措施

1、扣件式钢管脚手架

1.1脚手架设计

1.1.1风险产生原因:地基承载力不足、脚手架承载力不足

1.1.2可能导致的事故:脚手架变形或倒塌

1.1.3预防措施:

1.1.3.1对落地式钢管脚手架所在的地面需进行地基承载力验算,如不满足,需进行加固处理;对搭设在楼面、楼梯步道上的脚手架,应对楼面承载力进行验算,如不满足,需采用回顶等措施进行加固处理;

1.1.3.2对底部采用钢管悬挑的脚手架,应对悬挑受力钢管进行受力验算;对底部采用型钢承载的脚手架,应对受力型钢进行受力验算,确保满足设计要求;

1.1.3.3按规范要求对脚手架进行系统的设计计算,保证荷载取值正确、计算方法正确、计算项目齐全;?

1.2脚手架搭设

1.2.1风险产生原因:脚手架构造不满足要求、架子工操作不规范

1.2.2可能导致的事故:脚手架变形或倒塌、人员高空坠落

1.2.3预防措施:

1.2.3.1脚手架必须配合施工进度搭设,一次搭设高度不应超过相邻连墙件以上二步;

1.2.3.2脚手架搭设必须满足规范规定的构造要求;

1.2.3.3外径48mm与51mm的钢管严禁混合使用;

1.2.3.4开始搭设立柱时,应每隔6跨设置一根抛撑,直至连墙件安装稳定后,方可根据情况拆除;

1.2.3.5当搭至有连墙件的构造层时,搭设完该处的立柱、纵向水平杆、横向水平杆后,应立即设置连墙件;

1.2.3.6封闭式脚手架的同一步纵向水平杆必须四周交圈,用直角扣件与内、外角柱固定;

1.2.3.7连墙件应均匀布置,形式宜优先采用花排,也可以并排;

1.2.3.8剪刀撑、横向支撑应随立柱、纵横向水平杆等同步搭设;

1.2.3.9扣件规格必须与钢管外径相同;

1.2.3.10脚手板应铺满、铺稳。在拐角、斜道平台口处的脚手板,应与横向水平杆可靠连接,以防止滑动;

1.3脚手架使用及维护

1.3.1风险产生原因:脚手架使用荷载超设计规定、私自拆除杆件、定期检查及维护不到位

1.3.2可能导致的事故:脚手架变形或倒塌

1.3.3预防措施:

1.3.3.1脚手架作业层上的施工荷载应符合设计规定,不得超载。得将模板支架、缆风绳、泵送砼和砂浆的输送管等固定在脚手架上;严禁悬挂起重设备;

1.3.3.2在脚手架使用期间,严禁拆除主节点处的纵横向水平杆、纵横向扫地杆、连墙件;

1.3.3.3不得在脚手架基础及其邻近处进行挖掘作业,否则应采取安全措施;

1.3.3.4脚手架使用过程中,应定期检查下列项目:杆件的设置和连接,连墙件、支撑、门洞桁架等的构造是否符合要求;地基是否积水,底座是否松动,立杆是否悬空;扣件螺栓是否松动;高度在24m以上的脚手架,其立杆的沉降与垂直度的偏差是否符合规范规定;

1.4脚手架拆除

1.4.1风险产生原因:脚手架拆除顺序不合理、架子工操作不规范

1.4.2可能导致的事故:脚手架倒塌

1.4.3预防措施:

1.4.3.1拆除前必须全面检查脚手架的扣件连接、连墙件、支撑体系是否符合安全要求;制定拆除方案并详细交底;

1.4.3.2拆除顺序应逐层由上而下进行,严禁上下同时作业;

1.4.3.3所有连墙件应随脚手架逐层拆除,严禁先将连墙件整层或数层拆除后再拆脚手架;

1.4.3.4当脚手架采取分段、分立面拆除时,对不拆除的脚手架两端,应先设置连墙件和横向支撑加固;

1.4.3.5各构配件必须及时分段集中运至地面,严禁抛扔;

2、外挂架

2.1脚手架设计

2.1.1风险产生原因:脚手架悬挂点结构承载力不足、脚手架承载力不足

2.1.2可能导致的事故:悬挂点结构破坏、脚手架变形或坠落

2.1.3预防措施:

2.1.3.1对脚手架悬挂点的建筑结构进行受力验算,如不满足,应进行加固处理;

2.1.3.2对挂架进行系统的设计计算,保证荷载取值正确、计算方法正确、计算项目齐全;

2.2脚手架搭设

2.2.1风险产生原因:脚手架构造不满足要求、架子工操作不规范

2.2.2可能导致的事故:脚手架变形或坠落、人员高空坠落

2.2.3预防措施:

2.2.3.1外挂架必须在悬挂点混凝土强度达到7.5N/mm2后开始搭设。由同条件试块确定搭设时间。

2.2.3.2脚手架各部位的构造必须满足出厂设计规定;

2.2.3.3外挂架必须2-4个组成一个整体,跨度不允许超过6000mm。如果两个外挂架组成一个整体,其上作业跨度不允许超过2200mm。

3、吊篮

3.1.1风险产生原因:吊篮所在结构承载力不足、吊篮承载力不足、吊篮构造不满足设计要求;

3.1.2可能导致的事故:结构破坏、吊篮倾覆、人员高空坠落

3.1.3预防措施:

3.1.3.1对吊篮所在的建筑结构进行受力验算,如不满足,应采取如回顶等措施进行加固处理;

3.1.3.2对吊篮进行系统的设计计算(包括钢丝绳、配重等),保证荷载取值正确、计算方法正确、计算项目齐全;

3.1.3.3吊篮各部件出厂时应经过相关检测,保证受力和构造满足设计要求;

3.2吊篮搭设

3.2.1风险产生原因:吊篮各部件连接不满足要求、架子工操作不规范

3.2.2可能导致的事故:吊篮倾覆、人员高空坠落

3.2.3预防措施:

3.2.3.1安装支承系统时,一定要仔细检查各处连接件及紧固件

是否牢固。检查悬挑梁的悬挑长度是否符合要求,检查配重码放位置以及配重数量是否符合说明书中要求;

4.2.3.2支承系统安装完毕后,方可安装钢丝绳。安全钢丝绳在外侧、工作钢丝绳在里侧,钢丝绳应固定、卡紧;

3.2.3.3吊篮在现场附近组装完毕,经过检查后运入指定位置,然后接通电源试车。同时,由上部将工作钢丝绳和安全钢丝绳分别插入提升结构及安全锁中。工作钢丝绳一定要在提升机运行中插入;

3.2.3.4新购吊篮总装完毕后,应进行空载试运行6~8h,待一切正常,即可开始负荷运行。

3.3吊篮使用及维护

3.3.1风险产生原因:吊篮使用荷载超设计规定、定期检查及维护不到位3.3.2可能导致的事故:吊篮倾覆、人员高空坠落

3.3.3预防措施:

3.3.3.1吊篮上携带的材料和施工机具必须安置妥当,不得使吊篮倾斜和超载;

3.3.3.2卷扬式提升机的卷筒必须有挡线盘;提升传动机构禁止采用摩擦装置、离合器和皮带传动,其外露部分必须装机罩或保护装置;

3.3.3.3吊篮一般须配制动器,行程限位和安全锁等,安全锁必须在有效期内使用;吊篮上须有防倾斜装置,并宜设超载保护装置;

3.3.3.4随时对吊篮钢丝绳的可见部分、与设备连接部位、绳端固定装置等进行检查;

3.3.3.5发现吊篮工作不正常时,应及时停止作业、检查和消除隐患;

3.4吊篮拆除

3.4.1风险产生原因:吊篮拆除顺序不合理、架子工操作不规范

3.4.2可能导致的事故:吊篮倾覆、人员高空坠落

3.4.3预防措施:

3.4.3.1吊篮的拆除应在吊篮使用完毕下降至地面后进行;

3.4.3.2拆除按专项措施和安全操作规程的有关要求进行,严禁抛扔物料。

3.5保温风险:

3.5.1保温时存在高处坠落、吸入保温材料风险。

3.5.2预防措施;高处作业时使用安全带、安全带要高挂抵用,挂在上方牢固的构件上,必要时使用安全绳、差速式安全带、双挂钩安全带。每次工作前,要检查脚手架的完好性,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整改后方可工作。

作业人员学习签名:

篇5:建筑节能保温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一、聚苯板增强网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墙体裂缝

1、现象

外墙大面出现不规则裂纹,窗洞口四角部位出现斜裂纹,大角部位出现水平裂纹,饰面砖勾缝部位出现裂缝。

2、原因分析:

(1)、板材的质量不符合要求(如板材密度、压缩强度及板材陈化期达不到设计及规范要求),板材强行上墙施工,板材后期收缩变形导致墙体裂纹。

(2)、抹面胶浆配比不正确,在阳光直射和风的作用下,胶浆失水过快引起表面干缩裂纹。

(3)、玻纤网抗拉强度不够或耐碱强度保留率低导致大面积出现水平和垂直方向微细裂纹。

(4)、使用与外墙保温系统不匹配的腻子和外墙涂料导致墙面出现不规则细裂纹。

(5)、胶粘剂刮抹厚度不均匀,保温板粘贴不平整。

(6)、板材切割不规范,板材尺寸太小或小板材集中铺贴,使局部应力过于集中而产生裂纹。

(7)、板拼缝太宽,同时板缝没有用专用材料填充或留有粘结胶浆。

(8)、玻纤网格布埋设位置不当、拼缝处没有搭接或搭接不合理。

(9)、门窗洞口部位排板不正确,洞口四角未设置加强网或设置不规范造成洞口应力集中产生四角开裂。

(10)、保温板和其他材料相接触的区域,未设置控制缝和未采用弹性密封材料勾填。

(11)、由于面砖勾缝料质量不合格、勾缝砂浆配置不正确或施工质量不合格造成面砖勾缝处开裂。

(12)、施工环境温度不符合规范规定,施工期间处于太阳下暴晒或在大风天气下施工。

3、防治措施:

(1)、保温材料进场施工单位应对材料的品种、规格、包装、外观和尺寸等进行检查验收,并应经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代表)确认,形成相应的验收记录。施工单位应建立进场材料见证取样送检记录,监理单位应建立相应的原材料管理台帐。外墙外保温施工前,应按规范规定对进场材料见证取样送检和现场检测,合格后方可进行施工。

(2)、聚苯板产品合格证中要注明保温材料生产日期,达不到陈化时间的聚苯板不得用于工程中。(聚苯板(EPS)自然条件下陈化时间不得低于42天,60度恒温蒸汽条件下不得低于5天,挤塑板(*PS)自然条件下陈化时间不得低于28天。)

(3)、抹面胶浆的配置应严格按供应商提供的配比和制作工艺在现场进行,每次配制不得过多,视不同环境温度条件控制在2h内或按产品说明书中规定的时间内用完.

(4)、现场用聚苯板和玻纤网的质量宜采取见证送检和监督抽检相结合的控制措施,防止出现化验好的,用差的情况发生,保证工程用聚苯板和玻纤网的质量。涂料饰面玻纤网单位面积质量应≥160g/m2,网眼尺寸为4-6mm,耐碱拉伸断裂强力不低于750N/50mm面砖饰面玻纤网单位面积质量应≥290g/m2。网眼尺寸5-10mm,耐碱拉伸断裂强力不低于1500N/50mm.

(5)、不允许用刚性腻子找补大角、横竖线角及大面平整,涂料饰面应选用柔性耐水腻子和弹性外墙涂料;腻子和外墙涂料经现场见证取样送检,合格后方可用于工程中。

(6)、板材切割应规范,切口与板面必须垂直。整块墙面的边角处应用最小尺寸超过300mm的板材。

(7)、严格控制聚苯板的粘贴质量,聚苯板粘贴时应轻柔、均匀挤压,注意随时清除板边溢出的胶粘剂,板的侧边不得有胶;随时用2m靠尺和托线板检查平整度和垂直度;聚苯板粘贴宜采用条粘法;(在聚苯板背面满涂胶粘剂,然后用专用锯齿抹子紧压聚苯板板面,保持抹子和板面成45度角,刮除锯齿间多余的胶浆,使版面形成若干条宽度10mm,厚度10mm,中心距为25mm的胶浆带)。胶粘剂涂抹厚度为10mm,板缝应拼接严密,若板缝间隙在1.5mm以上,应采用阻燃型聚氨酯发泡胶填充。

(8)、网格布的铺贴应保证网格布压于胶结层内,先在聚苯板表面均匀涂抹一道厚度为2-3mm的抹面胶浆,立即将玻纤网压入抹面胶浆中,以覆盖玻纤网、微见玻纤网轮廓为宜,要平整压实,无褶皱。待第一道抹面胶浆稍干硬可以触碰时再抹第二道抹面胶浆,厚度1-2mm,以完全覆盖玻纤网为宜。但厚度严禁过厚,要最大限度发挥网格布抵抗因温度而产生的应力。

(9)、抹面胶浆施工间歇应在自然断开处,以方便后续施工的搭接。在连续墙面上如需停顿,第一道抹面胶浆不应完全覆盖已铺好的玻纤网,需与玻纤网、第一道抹面胶浆形成台阶形坡茬,留茬间距不小于150mm。

(10)、铺设标准玻纤网遇有搭接时,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00mm,转角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200mm。首层墙面加铺一层玻纤网,铺设时加抹一道抹面胶浆。

(11)、聚苯板在门窗洞口四角部位应进行≥200mm的整体套割铺贴,严禁拼缝,并在门窗洞口45度处加贴附加网,附加网尺寸不小于300×200mm,加强网应设于大面积网格布下面。

(12)、保温板和其他材料相接触的区域应设置控制缝,缝宽不应小于20mm,缝内填塞发泡聚乙烯圆棒(条)做背衬,分两次用弹性密封材料(建筑密封胶)勾填,勾填厚度为缝宽的50%--70%。

(13)、外墙饰面砖勾缝应采用专用勾缝料,面砖勾缝料的性能应符合规范要求,勾缝料进场后应进行复验,复验应为见证取样送检,检验合格后方可用于工程中。勾缝料的配置应严格按供应商提供的配比和制作工艺在现场进行。严禁用水泥代替勾缝料对面砖缝隙进行勾缝处理。勾缝时,先勾水平缝再勾竖缝,纵横交叉处要过渡自然,不能有明显的痕迹,砖缝要在同一水平面上,应连续、平直,缝深宜控制在2-3mm,缝宽不应小于5mm。

(14)、严格控制外保温施工条件,外保温工程施工期间以及完工后24小时内,基层及环境空气温度不应低于5度,夏季应避免阳光暴晒。在5级以上大风天气和雨天不得施工。

二、外保温墙体局部泛碱、破损、渗漏

1、现象

外墙饰面层局部泛碱,大角、外窗台、装饰线条等部位破损、外墙局部出现渗漏。

2、原因分析:

(1)、面砖饰面的勾缝处出现了开裂,勾缝砂浆吸水率增大,引起饰面层泛碱,雨水通过该处缝隙渗入保温系统,造成局部渗漏。

(2)、面砖饰面的勾缝处未开裂,但由于勾缝料质量不合格(如憎水剂掺量过少),勾缝砂浆吸水率偏高,导致勾缝部位泛碱。

(3)、彩色饰面砂浆中水泥掺量过大造成抹面层的碱性太高。

(4)、涂料的封闭底漆封闭性不好或漏刷封闭底漆。

(5)、外保温施工完成后,由于施工单位对外保温工程成品保护措施不到位,工程出现踩踏、磕碰外窗台、装饰线条、大角、墙面现象,且不能及时修补。

(6)、外窗台部位使用普通腻子找补顺直,腻子与外保温系统不相容,且强度低,容易破损。

(7)、对脚手架眼和废弃空洞的封堵不严,造成墙体渗漏。

(8)、外墙出现裂缝,雨水通过裂缝渗入保温系统内部,导致墙体出现渗漏。

(9)、各种固定件未提前进行预埋并做防水处理。

(10)、窗的四周、墙身管道等容易渗水的地方,防水处理不到位或未采用防水处理。

3、防治措施:

(1)、参见墙体裂纹防治措施13条,同时严格控制外墙饰面砖勾缝料的质量,保证勾缝处不出现裂纹。

(2)、彩色饰面砂浆的配置应严格按供应商提供的配比和制作工艺在现场进行。严格控制水泥在彩色饰面砂浆中含量。

(3)、施工过程中要采用质量合格的封闭底漆,在进行饰面层施工前施工人员要对封闭底漆进行专项检查,施工时,监理人员要进行旁站监理,防治漏刷现象发生。

(4)、施工单位应加强对外保温工程的成品保护,尽量避免或减少对外保温系统的破坏,一旦出现损坏情况,应立即组织人员对损坏部位进行修复。

(5)、未设外挑砼窗台时,在外窗台部位应设置5mm厚角钢,并用M6×60@300膨胀螺栓固定,角钢宽度为保温层加线脚总厚度减10mm,长度同窗洞口,角钢要做防腐处理。

(6)、在外墙阴阳角、门窗洞口周边应使用塑料护角网和不带玻纤网的塑料护角条。

(7)、对脚手架眼和废弃孔洞的封堵要进行专项验收,基层墙面应使用防水砂浆进行找平处理。

(8)、参照“外保温墙体裂纹防治措施”,尽可能的减少外墙裂纹。

(9)、外墙外保温施工前,门窗框应安装完毕,伸出墙面的落水管、各种进户管线、防盗网、空调器等预埋件、连接件应采取防水措施处理完毕,并按外保温系统厚度留出间隙。

(10)、窗的四周保温与窗框交接处处理参见“外保温墙体裂缝防治措施”第11条要求,且保证窗底框泄水孔畅通。窗沿保温阳角部位应采用专用塑料护角条做成鹰嘴,管道穿墙部位,应在管道周圈填嵌20mm宽的密封膏进行密封处理。

三、外保温系统局部脱落

1、现象

部分涂料饰面保温板脱落,面砖饰面饰面砖脱落或饰面砖与保温板一起脱落。

2、原因分析:

(1)、基层强度太低或表面清理不彻底,降低了粘结胶浆层与基层的附着力和粘结力。

(2)、材料质量不合格:如保温板质量不合格,压缩强度高,柔性差,造成边角部位翘起,降低保温板的粘贴效果;砂浆中聚合物添加量太少,粘结强度不够;保温板的界面剂质量差,没有起到提高界面粘结强度的效果(*PS板通常需要界面处理)。

(3)、保温板粘贴面积不够,应使用锚栓固定时,锚栓数量不足或未使用锚栓固定,抵抗负风压性能不够。

(4)、对于强度较低的基层(如空心砌块等),采用敲入法,而没有采用拧入法。

(5)、饰面砖为面砖时,铺贴面砖采用密缝施工,即砖缝小于5mm。

(6)、铺贴饰面砖采用了有空腔的背粘法。

(7)、玻纤网或后热镀锌电焊网铺贴不规范。

(8)、使用不符合规程要求的饰面砖。

(9)、饰面砖粘贴高度超出相应的允许范围。

3、防治措施

(1)、外保温工程的施工应在基层墙体施工质量验收合格后进行。

(2)、材料质量控制措施参见墙体裂缝防治措施第一条。

(3)、不同的基材和保温材料应选用不同的锚固件和锚固方式,锚固件的数量应达到以下要求:涂料饰面时,建筑物高度在20m以上时,采用粘锚结合的方式,锚栓每平方米不宜少于3个;当用*PS板作保温层时,应从首层开始采用粘锚结合的方式,锚栓每平方米不得少于4个,锚栓在墙体转角、门窗洞口边缘的水平、垂直方向应加密,其间距不大于300mm,锚栓距基层墙体边缘应不小于60mm。加气砼砌块墙体应采用尼龙锚栓固定。饰面层采用面砖时,应从首层开始采用粘锚结合的方式,锚栓应安装在增强网外,锚固件的数量每平方米不宜少于6个;

(4)、设计为涂料饰面时,涂胶粘结面积不得小于聚苯板面积的40%,设计为面砖饰面时,涂胶粘结面积不得小于聚苯板面积的50%。

(5)、外墙饰面砖粘贴时,缝深和缝宽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使用密缝,缝宽不应小于5mm。

(6)、粘贴面砖宜采用双涂法(墙面刮涂和瓷砖背涂)施工,粘结的灰浆中间略高,四边略低,粘贴时轻轻揉压,压出灰浆,用铁铲剔除灰浆,粘贴厚度控制在3-5mm。

(7)、粘贴面砖应采用专用面砖粘贴砂浆,面砖施工前先做板件,经现场拉拔试验,所检指标合格后方可进行施工。

(8)、玻纤网的铺设应为:第一道抹面胶浆厚度2-3mm,待抹面胶浆干燥达到一定强度后钻孔,用锚栓压住玻纤网插入涨塞套管,然后拧紧锚固钉固定在基层墙体上,检查合格后抹第二道抹面胶浆,厚度为3-4mm。后热镀锌电焊网的铺设应为:先抹第一道抹面胶浆4-6mm,待抹面胶浆干燥达到一定强度后钻孔,将锚固钉(带盘尼龙胀栓)压住钢丝网插入胀塞套管,使钢丝网绷紧,绷平紧贴第一道抹面胶浆,然后按双向@500mm梅花状分布,将钢丝网固定在基层墙体上,检查合格后抹第二道抹面胶浆,厚度3-4mm,钢丝网不得外漏。钢丝网剪裁应保证最外边网格的完整,搭接宽度不应小于两个完整网格,搭接部位要有锚固件固定,左右搭接接茬应错开。

(9)、粘贴面砖时,抗裂防护层中后热镀锌电焊网网孔中心距为12.7mm-19.05mm,钢丝直径为0.8mm-1.0mm,镀锌层质量应≥122g/m2,焊点抗拉力≥65N。

(10)、外保温用饰面砖应采用粘贴面带有燕尾槽的产品并不得带有脱模剂。其单位面积质量应≤20kg/m2,吸水率控制在0.5---6.0%,厚度应≤10mm,单块面积应≤0.015m2。

(11)、模塑聚苯板薄抹灰系统粘贴面砖时,最大高度不应超过40m,现喷硬泡聚氨酯复合保温系统最大高度不应超过100m。

四、外保温观感质量差

1、现象

外保温系统表面不平整,横竖线角不顺直,阴阳角不方正,窗洞口不在一条直线上。

2、原因分析:

(1)、检验批划分不合理,施工、监理单位对外保温系统各道工序的施工质量检查验收把关不严格。

(2)、基层墙体平整度控制差,未进行找平处理。

(3)、EPS*PS板粘贴施工质量差,其安装允许偏差超出相关标准要求.

(4)、窗洞口等横竖线角部位未进行挂线施工。

(5)、抹面胶浆和面层施工平整度控制差。

(6)、锚钉的压帽未敲与保温层平齐,突出墙面,造成局部凸起。

(7)、网格布产生皱折、起鼓,搭接处抹面砂浆过厚。

(8)、板材间的高低差没有进行打磨。

3、防治措施

(1)、合理划分检验批。墙体节能工程验收的检验批划分符合下列规定:

①相同材料、工艺和施工做法的墙面,每500-1000m2面积划分为一个检验批,不足500m2也为一个检验批;

②检验批的划分也可根据与施工流程相一致且方便施工与验收的原则,由施工单位与监理(建设)单位共同商定。

(2)、外保温施工应加强过程控制和质量检查,完善“三检”制度,并有完整的检查记录。每道工序完成后,都应经监理(或建设单位)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3)、砌体工程墙体表面平整度大于5mm,砼工程墙体表面平整度大于8mm时,基层墙体应按照设计和施工方案的要求对基层进行处理,处理后的基层应符合保温层施工方案的要求。

(4)、聚苯板安装允许偏差应达到以下要求:表面平整≤3mm,立面直≤3mm,阴、阳角直≤3mm,阳角方正≤3mm,接高差≤1.0mm,板缝宽度≤1.5mm。

(5)、抹面胶浆和饰面层的施工质量应符合《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规定,粘贴面砖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外墙饰面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JGJ126规定。

(6)、大角、窗洞口等阳角部位应从上到下吊线施工。外墙滴水线、阴阳角及窗洞口部位宜采用塑料护角网或塑料护角条,确保线角的顺直。

(7)、锚钉的压帽应与保温层平齐或略敲入一些。

(8)、网格布的铺贴要从中部开始批刮到四周,搭接处的砂浆层要刮平。

(9)、实行“样板引路”,样板包括山墙大角一处(面积不小于10m2)和平窗、凸窗、阳台各一个。

(10)、板材间高低差大于1.0mm时,应对其表面进行打磨平整。

五、饰面层系统出现起鼓

1、现象

涂料面层局部出现鼓起现象。

2、原因分析

(1)、面层系统的透气性差,主要是涂料的透气性差,造成内部水蒸气扩散受阻,最终变现为涂料起鼓。

(2)、由于面层开裂,渗水而导致空鼓。

(3)、使用的腻子或抹面胶浆质量不合格。

(4)、不当的施工环境造成面层空鼓。

3、防治措施

(1)、外墙涂料应使用与保温系统相容的弹性涂料,涂料的各项性能指标应符合有关标准规定。

(2)、参见“墙体裂缝防治措施”,严格控制施工质量,保证系统面层不出现开裂。

(3)、腻子应使用柔性防水腻子,同时严格控制抹面胶浆的质量(憎水剂含量应准确),减少抹面砂浆的吸水率。

(4)、严禁在雨天进行面层施工。

六、外保温效果差

1、现象

室内结露,出现青苔现象;层间楼板及地下室顶板节能效果不符合要求,分户墙及楼梯间墙、走廊墙保温局部开裂,保温性能不符合要求。

2、原因分析

(1)、开发商为节省造价,在屋面、层间楼板等部位随意改变原设计所选用的保温材料品种和厚度。

(2)、天沟、檐沟、女儿墙、空调板等热桥部位未保温或保温不到位。

(3)、细部节点构造不明确。

(4)、见证取样检验制度执行不严格,现场用材与送检样品不一致。

(5)、层间楼板保温板顺地暖管走向剔成V形槽,从而降低节能效果,不利于分户计量工作的开展。

(6)、地下室顶部保温板粘结不严密,局部出现脱落现象。

(7)、聚苯颗粒施工配比不正确。有的用水泥代替浆料做配比,影响保温性能;

(8)、聚苯颗粒胶浆抹灰厚度达不到要求,影响保温性能;

(9)、内隔墙浆料保温层及不采暖空间楼板保温层的表面没压玻纤网格布,造成表面开裂;

(10)、变更为保温砂浆等保温浆料施工,经常偷工减料,造成保温性能降低。

3、防治措施

(1)、设计变更不得降低建筑节能效果,当设计变更涉及建筑节能效果时,应经原施工图设计审查机构审查,在实施前应办理设计变更手续,并获得监理或建设单位的确认.

(2)、天沟、檐沟、女儿墙、空调板等热桥部位应严格按照图纸设计要求采取节能保温等隔断热桥措施。

(3)、设计单位应在设计文件中应明确外墙首层、装饰线条、阳台板、凸窗窗台板、凸窗两侧砼板、空调板、空调壁龛、消防走廊以及阳台、走廊的内隔墙、电梯前室等细部节点构造具体做法,不得允许对阳台内隔墙等维护结构部位进行甩项处理。

(4)、监理、施工单位应加强对进场保温材料的检查力度,控制措施参见“墙体裂缝”防治措施第一条,防止“化验好的用差的”现象发生,杜绝不合格保温材料用于工程中。

(5)、在对地下室顶板施工前,先对地下室顶板底面进行清理,保证其表面清洁,无油污、脱模剂等妨碍粘结的附着物。凸起部位应适当找平。在施工过程中重点控制排板严密及粘结砂浆的粘灰面积,粘灰面积宜达到50%。

(6)、层间保温板的排板应严密,不得在其上部随意割槽,降低保温板的保温效果。

(7)、采用聚苯颗粒保温施工的工程,施工现场监理(或建设)单位应加大对聚苯颗粒施工配比的控制,严禁用水泥代替胶料进行施工配比。

(8)、在压玻纤网之前,对抹灰厚度进行检测,达到要求后再进行玻纤网的施工。

(9)、内隔墙浆料保温层及不采暖空间楼板保温层的表面应做抹面胶浆加玻纤网保护层,玻纤网的质量及搭接应符合要求,避免墙体日后出现开裂。

(10)、采用保温砂浆等保温胶料施工的工程,应重点控制施工配比及抹灰厚度,确保保温性能符合设计要求。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