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事故报告整改措施方案 - 制度大全
职责大全 导航

质量事故报告整改措施方案

编辑:制度大全2019-04-05

一、质量事故报告

2014年9月22日上午10时对工程进行了检查,指出工程中混凝土浇筑成型后外观质量存在一些问题,项目部立即组织由项目经理为组长的整改小组,开会讨论,找原因,提措施,研究整改方案,并安排专人进行整改,针对整改情况,进行举一反三,对现有工程质量还进行一次全面自查。现把《质量事故原因及整改措施和方案》报告如下:

二、原因分析

1、施工管理人员在对实际操作人员施工前进行完技术交底后,施工的过程中跟踪控制不到位。

2、由于工程进度款没有及时到位,造成施工进度缓慢,木工班组人员更替频繁,加大了现场施工管理人员的难度。

3、由于木工班组人员更换频繁,使得每个木工班组的质量责任心不强,模板加固不到位。

4、混泥土浇筑过程中存在部分部位振捣不到位或者过振等问题,造成部分柱、梁胀模和少量部位蜂窝麻面现象。

三、整改措施和方案

(一)、首先从思想上提高职工的质量意识,加强质量管理,杜绝质量事故。

1、提高施工管理人员及作业人员对工程质量重要性的认识,并组织施工管理人员及各工种施工班组进行规程规范的学习,加强施工管理。

2、项目部通过召开会议形式,进行规程规范的学习。并通过下发施工技术交底书的形式,使各工种都熟悉自己所从事工作与工程质量的关系并明确自己的责任。同时落实质量检查制度(三检制),通过督促检查,使全体人员包括民工均能很好的认识到质量的重要性。

3、加强质量管理,施工员、质检员,对工程现场每天定期进行施工质量检查与监督,对不按规程规范操作的,及时进行教育和纠正。

4、落实班前教育,严格遵守规程规范,提高全员的质量意识,落实责任,严肃法规。

5、对工程质量的重要性进行广泛的宣传。

(二)、对施工现场质量问题整改方案:

1、提高修补施工人员素质和技能

要从组织上、思想上切实做好修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认真学习混凝土工程质量相关规范和验收标准,开展混凝土外观质量缺陷修补安全生产知识的宣传、教育,对施工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作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安全操作技能,掌握混凝土外观质量缺陷修补施工有关要求和有关技术措施,以求全面地理解和落实混凝土外观质量缺陷修补方案,确保工程质量,确保安全、文明施工,防止一切事故发生。

2、物资及设备需求

修补施工所用材料必须满足施工的要求,应有一定的物资储备,根据结构形式及混凝土外观质量缺陷状态,及时提出所需材料,及时购买,保证所需材料有可靠有来源,做好物资准备工作。对现有施工设备进行检查,确保机械运转正常,严防各种机具设备事故的发生。

3、具体修补方案

(1)、蜂窝麻面修补

产生蜂窝麻面原因可能是混凝土振捣不充分;施工中在模板接缝处或在连接螺栓孔处漏浆。

修补措施是在混凝土面上用粉笔圈划出不规则的蜂麻实际面积,并沿其周边外延2-3cm列为修饰范围。使用小型锤斧工具,把修饰范围内的表皮砼剔掉,剔深2-3cm(至少削掉水泥皮),并挖除蜂麻部分的表面浮浆。浇水湿润后进行打磨,最后对局部或连同大面范围,采用1:3.5至1:5的黑、白水泥干灰,干擦一遍。

(2)、跑模、鼓肚修补

先将鼓肚部分的混凝土面用风镐或钢钎逐层打凿修剔再采用蜂窝麻面的修补方式进行修补。

广东电白二建工程有限公司

广州军区留园附属配套楼项目部

2014年09月25日

篇2:安全生产预防措施

(一)工程简介序号项?目内容1工程名称亿成佳苑小区3#住宅楼2建设单位鄂尔多斯市亿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3设计单位包头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4建筑面积1998m25工程地点土右萨拉齐镇黄河二处南6结构形式现浇钢筋混凝土、砖混结构7基础形式毛石基础8建筑用途商住楼预防高处坠落预防措施一、为预防高处坠落事故发生,保证施工安全,依据“建筑法”,依据“安全生产法”做好本项目工程的安全生产。二、为了使脚手架上作业,各类登高作业,洞口及临边各工种的作业与施工安全,预防高处坠落事故的发生,做好安全生产工作,防患于未然,做到警钟长鸣,事故为零。三、所有高处作业人员应接受项目部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教育,特种作业人员(架工)应持证上岗,上岗前依据有关标准,规范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并履行签字手续。四、项目部应提供安全防护用品,提供合格的安全帽、安全带、绝缘鞋,并按规定正确使用与佩带。五、项目部应按类别,有针对性对各类安全警示标志悬挂于施工现场各相应部位,夜间施工做好照明并应设红灯警示。六、高处作业前,应由项目分管负责人组织有关人员对安全防护设施进行验收,经验收合格签字后,方可作业,安全防护设施应做到定型化、工具化、防护栏杆以红白相间油刷静态颜色,需要临时拆除或变动安全设施的,应经项目负责人审批签字,并组织验收,方可实施,严禁随意拆除安全防护装置。七、各类作业平台,卸料平台,应按规定编制施工方案,经项目部有关人员审批验收合格后,方可作业,架体应形成独立机构,不得与脚手架连接做好与建筑物的连接及支撑,架板满铺,四周设护身栏杆,并用密目网防护,作业平台上严禁超载。八、本工程为双排扣件式钢管脚手架、脚手架应按《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130-20**)编制施工方案,经公司分管负责人审批签字,项目部有关人员组织验收,经验收合格签字后,方可作业,作业层脚手架板应满铺,下设防护层,并设安全平网(兜网)脚手架外侧应密目式安全网全封闭,不得留有空隙,并且与架体拴牢,严禁随风摆动,作业人员上下楼走安全通道,严禁攀登脚手架,龙门架上下,更不淮乘坐吊兰上下。九、模板工程按照相关规定,编制模板工程施工方案并经公司技术部门审批合格后生效,模板支搭好以后,经项目部有关人员验收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支搭钢模板、支拆模板、绑扎钢筋时应保证施工人员有可靠的作业点,作业层设护身栏杆,模板及其支撑体系荷载应均匀堆置,严禁形成集中荷载。十、对预留洞口中、楼道口,均应设防护小于1.5m的洞口用架板防护,大于1.5m以上除用架板或安全平网防护外还应设距地1.2m以上护身栏杆,楼梯口用φ48钢管二道防护(包括转向平台),基坑四周用钢管防护距地1.2m,设二道护身栏杆,并有安全警示标志,防护栏杆油刷,红、白相间颜色、夜间有红灯警示。总之做到“有口就有盖有边就有栏”。十一、对楼层边,屋面边,并设护身栏杆,临边防护护身栏杆1.2m,对于有屋面造型坡度较大时,设双向防护,采用专用的安全防护。施工坍塌事故预措施为了认真贯彻执行建设部《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和施工现场预防基坑坍塌,模板支撑系统失稳坍塌及施工现场临时设施(围墙)倒塌及脚手架坍塌,为防止施工坍塌事故的发生,必须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一、施工的基坑土方坍塌基坑在开挖前充分考虑到基坑开挖的深度,凡有地下室,周围及地下周围环境复杂,地下有防空洞、化粪池等负5m,以下时均应编制专门基坑支护的组织设计,支护有计算书及作法。基坑开挖时充分考虑到土的类别和坡度的容许值,按高宽比进行放坡(详查规范)。由于基坑边坡顶部堆土超载或由于震动,破坏了土的内聚力,引起土体结构破坏,宜造成滑坡。由于施工方法不正确,开挖程序不对,采取超标高挖土或挖空底脚的做法,支撑设置或拆除不正确,排水措施不力及解冻时造成的坍塌等。基坑开挖之前必须编制土方开挖施工方案,要按照土质情况、基坑深度及周边环境确定支护方案和放坡要求,其内容有支护结构的设计、机械选择、开挖时间、开挖顺序、开挖深度、坡道位置、车辆进出道路,降水措施及监测要求。不同深度的基坑和作业条件,所采用的支护方式不同,根据公司近几年施工情况一般采用原状土放坡,一般基坑深度小于3m时,可采用一次性放坡,当深度达到4-5m时也可采用分级放坡,放坡必须保护边坡的稳定。坑内支撑为提高边坡的稳定性,可采用在坑内加设支撑方法,槽沟可采用双面支撑,基坑可采用单面支撑,支撑材料选用扣件、钢管也可用顶柱、架板、支撑。坑边荷载,坑边堆土和坑边机械必须距坑边1.2m以外,坑边堆土高度不能超过1.5m。上下通道基坑作为人员上下必须设置专用道路,包括车辆运输,上下通道一般为4-4.5m宽,坡度为1/3,不准攀爬模板、脚手架以确保安全、人员上下可采用木梯或绑扎扣件钢管梯子上下。土方开挖所有挖掘机、装载机均应进行进场验收、确认合格后驾驶员持证上岗,并留有记录,方可进行土方开挖。机械挖土与人工挖土进行配合操作时,操作工人不得进入挖土机械作业半径内,必须进入时,待挖土机械作业停止后,人员方可进行坑底清理,坑底、边坡找平等作业。挖土机作业位置的土质及支护条件,必须满足机械作业的荷载要求,机械应保持水平位置和足够的作业面。挖土机械不能超标高挖土,坑底应留有20-30㎜余土,以便人工清理找平,超标挖土容易造成土体结构破坏。基坑作业环境应良好,作业人员必须有安全立足点,脚手架搭设符合扣件式钢管脚手架规范,有扫地杆、剪刀撑、护身栏杆等。基坑专人进行坑边监测,发现基坑有裂缝变形时立即停止施工。基坑四周设围堰,以防雨水倒灌,坑内有排水、集水坑。基坑四周设临边防护,护身栏杆高度为1.2m、2m一根立柱。二、模板工程模板工程支撑系统的设计和施工是预防模板坍塌的关键,支撑系统的设计要有计算书,作业人员应严格按照施工方案及规范要求施工,模板支撑尽量采用扣件、钢管支撑。支撑系统的选材及安装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基土应夯实,基土的支撑点应牢固平整,支撑在安装过程中应考虑必要的临进固定措施。模板设计的技术要求:钢模板及其支架的设计应符合《钢结构设计规范》(GBJ17-88)的规定。木模板及其支架的设计应符合《木结构设计规范》(GBJ5-88)的规定。模板及其支架必须能达到下列规定:保证工程结构和构件各部分形状尺寸和相互位置的正确,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新浇筑混凝土的自重和侧压力,以及在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荷载。进行模板计算应考虑的荷载及荷载组合:根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的规定,模板设计应考虑下列各项荷载。模板结构自重:模板结构的自重木为0.75KN/㎡,钢模板为1.1KN/㎡。新浇灌混凝凝土自重:普通混凝土自重为24KN/m3,钢筋自重:一般板结构每m3混凝土为1.1KN梁每m3混凝土为1.5KN/㎡施工人员设备自重:一般取值为2.5KN/㎡振捣混凝土时产生荷载:水平面模板为KN/㎡对垂直面模板为4KN/㎡新浇筑混凝土对模板侧面的压力0.22KN/㎡倾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一般为4KN/㎡模板支撑的具体做法:立柱支撑可选用A3钢焊φ48×3.2壁厚,扣件用可铸锻扣件(玛钢件)重量不能低于1.34㎏(每个)立柱底部支承结构必须具有支承上层荷载的能力,由于模板立柱承受的施工荷载往往大于楼板的设计荷载,因此常需要保持两层或多层立柱,为合理传递荷载,立柱底部应设置木垫板,禁止使用砖及脆性材铺垫。为保证立柱的整体稳定,应在安装柱的同时,加设水平支撑和剪刀撑,立柱高度大于2m,应设两道水平支撑加扫地杆,满堂红模板立柱的水平支撑必须纵横双向设置,其支架立柱四边及中间每隔四跨立柱,设置一道纵向剪刀撑,立柱每增高1.5-2m时,除再增加一道水平支撑外,尚应每隔2步设置一道水平剪刀撑。立柱的间距应经计算确定,按照施工方案要求进行,当使用φ48×3.2钢管时,间距不应大于0.8-1m,若采用多层支模,上下层立柱要垂直,并应在同一垂直线上。模板上堆料和施工设备应合理分散堆放,不应造成集中荷载。只有认真做好以上各项工作内容,才能防止模板坍塌事故发生。临设应高出施工现场地坪200-300㎜,铺砂浆砌作,内外抹水泥砂浆,有良好的通风与排水措施,施工现场围墙最好使用彩钢板,用100×100㎜方木,φ48钢管,罗栓紧固,施工现场围墙内严禁堆土或存放其他材料,以免造成坍塌。大门门楼底脚浇筑C20混凝土埋地脚罗栓,与建筑物拉结,以防坍塌。施工围墙外侧应有禁止人群停留,聚集的警示牌。脚手架除按《扣件式钢管脚手架规范》执行外,主要边墙件接结点均按三步三跨,二步三跨拉结,遇有框架工程,用φ48钢管形成“井”字型与混凝土框架柱连接,以防造成坍塌事故。施工现场预防触电事故预防措施为了认真贯彻执行建设部《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和《施工现场临时使用电技术规范》(JGJ46-88)和GB/T28001-2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4.4.6运行控制中施工用电管理程序,保障施工现场安全用电,促使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传统化。一、施工现场电气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使用标准化箱体:根据内蒙建筑安全监督站内建安监字(20**)4号文件精神,配电箱一、二级箱体,必须使用配电柜、一级箱体、配备、戴防护罩的HD11F总隔离开关,设总漏电保护,并设有三块电流表,一块电压表,计量表,电流互感器,旋转开关,使用五芯电缆,箱体、箱门,设总接地,设PE线接线端子和N线按线端子,二级分配电箱,设分路隔离开关,漏电保护,分路断路器、N线、PE线端子、开关箱设隔离开关、漏电保护、N线、PE线、端子、各级箱体均有防水,铁皮厚度不小于是1.5㎜厚度,做到一机一闸一箱一漏,并且编号,箱门内贴系统图。电箱距地1—2级箱0.6m,三级箱1.3m以上。做到三级配电、两级保护。(2)配电系统的设置采用TN-9系统,导线按供电负荷选用导线,从供电局电源—总配电箱采用四芯电缆、总配电箱—分支电箱—开关使用五芯电缆,杜绝使用四芯加一的做法,并且有合格证。(3)工作接地:接地不少于3处,即总配电箱一处,分支电箱一处,供电末端一处,各处接地电阻不大于10“Ω”最好4“Ω”以下。(4)严禁保护零线与工作零线混用。严禁用鸡爪线连接,应用线鼻子压接。(5)施工现场的照明:施工现场照明必须另设箱体,动力照明分设、临设的宿舍、办公室照明灯具垂直距离必须距地2.4m以上,不足2.4m时采用36伏安全电压。施工现场照明采用探照灯,搭设照明脚手架平台,脚手架照明平台按照扣件式脚手架规范搭设,架板满铺设剪刀撑。采用碘钨灯照明,灯具距地3m以上,灯外壳接PE线,严禁不采用灯架,直接相线与N线接碘钨灯管。所有照明设220V隔离开关及漏电保护器,漏电保护器为15MA0.1S。项目部电气维护人员均持有“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做到持证上岗。所有供电线路尽量采用以“埋设为主”埋设深度为0.6m,槽内垫干砂,上压砖的做法,埋设电缆穿PVC管,埋设电缆严禁有接头裸露处。临进用电的通病与防治一、重生产、轻安全1、现象(1)法制意识淡薄,安全生产意识淡薄,不了解施工用电规范。(2)现场无电气专业技术人员和专职值班电工,或无证上岗,缺少临时用电管理网络。(3)临时用电设施陈旧、破损,技术性能落后。2、防治措施(1)加强对领导的法制教育和安全教育,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2)工地上必须配备电气专业技术人员和持有效证件的专职值班电工,完善临时用电管理网络。(3)更换更新,临时用电设施。二、无管理制度和安全技术措施1、现象:(1)无临时用电管理制度或制度不严,造成管理混乱。(2)责职不明确,办事推诿。(3)检修工作程序混乱,增加了检修人员的危险性。2、防治措施(1)建立健全临时用电规章制度,并予以贯彻执行。(2)建立健全电气管理人员,值班电工及用电人员的责任制并落实责任。(3)制订施工用电的安全技术措施。三、检查验收不符合要求。1、现象(1)临时用电设施施工完成以后,不进行检查验收。(2)各项数据无量化记录。(3)无验收责任人签字。(4)未试运行或试运行时间短。(5)不合格的未整改,或已整改但不复查。2、防治措施(1)临时用电设施必须验收合格后方可试运行。(2)验收记录各项数据必须量化。(3)有关验收责任人必须签字。(4)验收合格后方可正式投入使用。(5)对于不合格的必予以整改,待复查合格后方可试运行。四、缺少培训再教育1、现象(1)用电人员专业素质不高。(2)使用型号陈旧的电气装置,有的为淘汰型产品。(3)不懂新技术,不会使用新型电气设备。(4)施工现场执行的还是老标准、老规范。2、防治措施:(1)按有关规定及时对电工进行培训复审。(2)将电气技术和电工的专业知识列入考核项目。五、技术交底不做或不清1、现象(1)临时用电施工前不做安全技术交底。(2)技术交底无针对性,不详细。(3)无书面记录,技术交底,双方不签字。(4)作业人员不了解职责,不懂安全技术规程,操作失误,引发事故。2、防治措施:(1)制定临时用电安全技术交底措施。(2)编制交底内容,包括:安全技术措施、操作规程、人员分工、职责注意事项等。(3)交底可能是口头交底、书央交底,但必须有记录且交底双方签字。六、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设计不完整1、现象(1)内容上不完整(2)审批手续不全或没有、缺少编制人、审核人、审批人签字。2、防治措施:(1)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按照有关规范六大主要内容,缺一不可,还应包括变更材料。(2)编制人、审核人和审批人签字,主管部门批准盖章。七、施工组织设计与现场不符:1、现象(1)一图多用,各工地千篇一律。(2)平面图、系统图,徒手勾画,既无比例,又不注尺寸,与现场脱节。(3)负荷计算用电量与现场设备用电量不符。2、防治措施(1)编制前对施工现场进行勘探,了解地形、地貌、工程位置、电源等地下管线分布等。(2)编制时应参考建设规划总平面图进行布置。(3)图纸应严格按比例画,并标注尺寸。(4)严格按进场设备用电量计算用电量。八、无安全技术措施1、现象(1)无接地或接零系统。(2)母线不涂色漆,各种线路无统一编号,无用途说明。(3)缺少短路、过负荷,漏电保护及电气保护装置。(4)电线、电缆等杂物乱堆。(5)无消防措施或灭火器。(6)停电不是挂停电标志牌。2、防治措施(1)成列的配电盘,两端应与重复接地线及保护零线做电气连接,并用铜芯线连接。(2)母线应按规定涂上色漆,配电盘上每一条线路均应标明统一编号,并标明用途或去向。(3)应装设短路,过载和漏电保护器。(4)配电柜应保持整洁或通道畅通,配电柜一开关箱内不允许堆放其它东西。(5)配电柜附近应有干粉灭火器材。九、电缆架设不当1、现象(1)电缆明放在地上。(2)电缆用铅丝绑扎在脚手架上。(3)电缆从地面配电箱直接斜拉到楼顶。(4)电缆埋地随意,无保护措施,埋地接头用绝缘布包扎。(5)在穿越建筑物道路等场所时不使用防护套管。(6)电缆与热力管道及火源太近,绝缘层软化。2、防治措施(1)电缆干线应采用埋地或架空敷设。(2)埋地敷设时深度不小于0.6m,上下左右各均匀铺设50㎜厚的细沙,上方再覆盖砖或硬质材料,埋地接头需设在能防水、防尘、防机械损伤的接线盒内。(3)架空敷设时,应沿墙壁或电杆。严禁沿树木、脚手架架设,用绝缘子固定,用绝缘线绑扎,最大弧垂为2.5m。(4)电缆穿越建筑物、道路,易受机械损伤的场所,及引出地面,从2m高度至地下,0.2m处,使加高防护套管。(5)电缆向上架设时,应充分利用竖井、垂直洞口并应靠近负荷中心,固定点每层不少于一处,延墙或门洞固定时,最大弧垂不少于1.8m。(6)电缆与热力管道平行间距不小于2m,交叉间距不少于1m。十、箱体制作与安装不符合要求1、现象(1)用木板或白铁皮制作。(2)电器安装板采用木板。(3)安装场所潮湿,不通风、高温,有强烈振动,环境恶劣。(4)箱体漏雨,不封闭,常遭雨水、灰尘侵袭。(5)箱体离地距离不对,操作不便,移动箱体放置于地面上。(6)箱体下方乱堆杂物或杂草丛生。(7)分配电箱与开关箱距离过长,开关箱与其控制的固定设备距离过长,操作不便。2、防治措施(1)箱体材料应选用1.5—2.0㎜厚的铁板或优质绝缘材料制作。(2)电器安装板用金属板或非木质绝缘板制作。(3)箱体应安装在干燥、通风及常温场所,不受外界振动干扰,不受有害气体、高温辐射。(4)箱体应能防雨防尘。(5)安装时固定式箱体下底与地面的垂直距离应在1.3—1.5m之间,移动式箱体下底与地面垂直距离在0.6—1.5m之间。(6)箱体周围应有足够的空间,下方不得堆放物品,不得有灌木、杂草。(7)分配电箱与开关箱的距离不得超过30m,开关箱与其控制的固定用电设备水平距离不宜超过3m。十一、箱内电器安装与接线错误1、现象(1)电器安装位置混乱。(2)电气装置松动、歪斜。(3)不作接零或接地保护。(4)引入、引出线位置随意,在上进上出,有下进下出的,有背后进出的。(5)导线进出直接与箱体接触,无保护措施。2、防治措施(1)箱内电器安装应遵循左大右小,即容量大的开关在左边,容量小的在右边。(2)安装电器均应端正、牢固。(3)箱体和箱内所有正常不带电的金属部件均应作可靠的接零或接地保护。(4)导线进出为下进下出。(5)导线进出时应加强绝缘,并将导线卡固。十二、电器元件配置不当(1)使用不合格产品。(2)使用无盖刀闸开关,断裂熔断器等破损电器元件。(3)箱内电器元件乱配,总配电箱无各种仪表。2、防治措施(1)购置电器时,应采购正规厂家的具有产品合格证的产品。(2)各种无盖的、缺角的、有裂纹的、破损的电器元件予以更换。(3)A、总配电箱内应装设总隔离开关和分路隔离开关,总熔断器和分路熔融断器、漏电保护器等,还应装设电压表、电流表、计量表等仪表。B、分配电箱应装设总隔离开关和分路隔离开关及总熔断器和分路熔断器。C、开关箱必须装隔离开关和漏电保护器。D、各电箱内所装电器元件的额定值和动作整定值与本身负荷相适应,同时与上下级相适应。十三、漏电保护器选择与安装错误1、现象(1)末端漏电保护器,型号选择错误,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偏大,额定漏电动作时间偏长。(2)上下级漏电保护器型号选择不匹配。(3)将保护零线接入漏电保护器线圈。(4)漏电保护器装在电源侧。2、防治措施(1)A、开关箱内的漏电保护器其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应不大于30mA,额定漏电动作时间小于0.1s。B、在潮湿场所采用防溅型产品,额定漏电动作电流不大于15mA,额定漏电动作时间小于0.1s。(2)总配电箱和开关箱中的漏电保护器匹配应合理,应具有分线、分段保护的功能,一般上一级漏电保护器的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应大于下一级漏电保护器的额定漏电动作电流,或是所保护线路设备正常漏电动作电流的1.5—2倍,上一级漏电动作时间应大于下一级漏电保护器的额定漏电动作时间,级差一般为0.1—0.2s。(3)工作零线一定要穿过剩余电流互感器,保护零线决不能穿过剩余电流互感器。(4)漏电保护器应装设在电源隔离开关的负荷侧。十四、接地装置的施工不符合要求1、现象(1)用螺纹钢或铝导体作接地体。(2)接地体太短,且深度不够,间距太近。(3)一组接地只打一根接地体。(4)垂直拉地体与水平接地体使用螺栓连接。(5)接地线用铝线或单股铜线,截面偏小。(6)接地装置只与一根接地线相连。2、防治措施(1)接地体宜采用角钢、钢管或园钢。(2)接地体的长度应不小于2.5m,且其埋设的深度在0.5m以上,两根接地体应间距5m。(3)一组接地装置至少两根垂直接地体。(4)垂直接地体与水平接地体必须采用焊接。(5)接地线应采用多股铜线,截面不小于保护零线的截面。(6)一组接地装置必须有两根以上接地线在不同点与其连接。十五、照明开关灯具不符合要求1、现象(1)照明灯具的金属外壳不作接零(接地)保护。(2)照明灯具悬挂太低碰头。(3)灯具破损,导电部分外露。(4)插座上无插头,导电部分外露。(5)螺口灯泡接线颠倒。2、防治措施(1)照明灯具的金属外壳应作接零(接地)保护。(2)室外、灯具距地不得低于3m,室内不低于2.4m。(3)灯具应完好,灯头的绝缘外壳不得有损伤和漏电。(4)插座上必须用插头连接,严禁将导线直接插入插座。(5)螺口灯泡相线应接在中心触头相连的一端,零线接在与螺口相连的一端。物料提升预防措施一、物料提升机应按有关规定由其产权单位编制安装、拆卸施工方案,产权单位分管负责人审批签字,并负责安装和拆卸。使用前与施工单位共同进行验收,经验收合格后,方可作业。二、物料提升机应有完好的停层,断绳装置、出厂各传动部分应安好电气部分应完好,达到“四门三保险”断绳与停层装置达到灵敏可靠,进料口架体单设,不得与脚手架连接,进料口稳固、架反满铺,两侧设护身栏杆与密目网防护,物料提升机吊栏严禁乘人上下,更不准攀登龙门架体上下。三、物料提升机操作要经有关部门培训、考核合格后发证必须持证上岗。四、物料提升机安装地基夯实,并浇注C20混凝土300㎜厚基础表面平整,水平偏差不大于10㎜。基础应有排水措施,以防雨水浸泡造成架体基础下沉,影响稳定性。五、物料提升机与建筑物连接一定牢固,自由高度不能大于9m,且在建筑物顶层必设一组。与建筑物连接用钢性连接形成结构稳定,严禁连在脚手架上或采用铅绳绑扎。六、物料提升机必须设架体防护,设立杆、大横杆、剪刀撑,并严禁与脚手架连接,架体防护处搭人行上料通道,物料提升机吊兰设限载0.8吨标牌。七、物料提升机,必须有通信联络信号,设限位器,以防冲顶,物料提升机操作人员专人操作,严禁他人操作,并坚守岗位,严禁擅自离岗。八、操作人每天检查,吊兰停程,断绳装置的灵敏可靠并定时上油,检查传动部分、电气部分、钢绳及地轮轴销、刹车、制动、靠背轮罗丝等。九、迂有在风天气恶劣时停用,迂有停电将吊兰放下,严禁悬在半空,下班时将吊栏放在地面、拉闸断电锁好电箱方可离去。

篇3:高处作业事故预防监控措施

高处作业在桥梁施工中较为常见,其危险性不但与施工人员素质、施工管理、施工方法有关,而且与施工作业的环境、施工使用的工具、施工作业的难度有关。造成的危害主要为高处坠落和物体打,高处作业严重威胁着施工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为此,有必要对高处事故进行预防监控,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事故的发生。

一、高处作业危险性分析

1、施工人员的危险性

(1)使用脚手架、平台、梯子时,违章作业,不系安全带或者系挂不正确,或穿硬底鞋,或未搭设脚手架、未设安全网,均容易发生坠落。

(2)施工作业人员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癫痫病、恐高症等,或心理存在缺陷,年龄偏大,从事高处作业,容易发生坠落。

(3)高处施工作业人员酗酒,施工作业人员、监护人缺乏必要的施工经验和施工技能,安全意识淡薄,未经培训和安全教育,应变能力差。

2、施工作业环境的危险性

(1)施工作业使用脚手架、平台、梯子,挂蓝时,遇到恶劣气候如大风雪、大雾、大暴雨等,容易发生坠落。

(2)施工使用脚手架过程中,因立体交叉作业,脚手架被施工的起重物体等突然撞击时,容易发生坠落。

(3)高处从事电气焊作业时,周围环境未处理或交叉

作业,监护和处理不利时,极容易发生火灾及人身伤害事故。

(4)施工使用的平台地面油污、地面滑等,容易产生坠落。

(5)高处施工平台、临边、洞口等无防护栏或安全设施,容易产生坠落和物体打击。

3、施工设备材料的危险性

(1)使用的脚手架材料腐蚀、规格偏小,不符合安全要求,承载时容易翻倒或压垮。

(2)使用的脚手架、挂蓝、平台无防护栏杆,或挂蓝的绳索、梯子有缺陷,绳索负荷不够,容易发生坠落。

(3)使用的安全带、安全网、安全帽等防护器材缺陷。

(4)施工作业过程中,使用的工具未放置在工具袋内或违规直接向上抛工具或材料,施工所使用的材料未固定好,以及施工场地周围未设置警戒等,容易发生物体打击。

4、施工管理的危险性

(1)搭设的脚手架稳定性差,防护栏杆不规范等,不符合安全要求,承载时容易翻倒或压垮,发生坠落事故。

(2)搭设的脚手架,使用的梯子,平台等安全性差,梯子未固定,脚手架无通道等。

(3)使用的脚手架时,堆放材料超过规定的载荷或站在脚手架上面施工的人员过多,容易发生坠落。

(4)在立体交叉施工过程中,施工安排不科学,同时缺乏必要的隔离防护措施或防护措施未落实,现场监护不到位等。

(5)在搭设的脚手架时,螺栓扣外露过多,处理不当,

容易挂伤施工人员。

(6)高处作业施工方案,措施不具体,施工协调不统一等。

二、控制措施

1、高空作业人员要严格遵守高空作业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凡是从事高空作业的人员,都必须经过专门培训,考试合格后,上岗作业。

2、高空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体检,凡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癫痫病、晕高或视力不够以及不适合高空作业人员,不得从事高空作业。

3、正确使用个人安全防护用品,在高处(2m以上)作业时,必须佩带安全带,并与已搭好的立、横杆挂牢,穿防滑鞋,作业时精神集中,团结协作,互相呼应,统一指挥,不得“走过档”和跳跃架子,严禁打闹玩笑、酒后上班。

4、按安全施工组织设计作好安全技术交底工作,明确分工。

5、五级以上大风和高温、大雨、大雾等恶劣天气,应停止高处露天作业,风、雨、雪过后要进行检查,发现隐患要及时整改。

6、对有裂缝、变形的材料严禁使用,出现滑丝的螺栓必须更换。

7、安全网必须使用维纶、棉纶、尼龙等材料,严禁使用损坏或腐朽的安全网和丙纶网,密日安全网只准做立网使用。

8、使用的梯子要牢固,间距不得大于300mm。

9、无法搭设水平安全网的,必须逐层立挂密日安全网封闭,搭设的水平安全网,直至没有高处作业时方可拆除。

10、对拆除的材料应用吊车或人向下传递,严禁向下抛掷。

11、拆除作业区的周围,必须有专人看护,严禁非作业区人员进入危险区域。

12、已拆下的材料,必须及时清理,运至指定地点码放。

篇4:高空作业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一、事故特性危险源与危险分析1.1?安全风险高处作业,是指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1.5米以上(含1.5米)有可能坠落的高处作业;高空坠落,是指在高处作业中,发生坠落造成的伤亡事故;高处作业的危险性,高处作业是最致命的,多发的事故就是高处坠落,易造成坠落人员身体的摔伤,严重的可导致人员伤亡;通过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以下安全风险,可能会导致发生高处坠落事故;1.1.1?孔洞无盖板;1.1.2?临边无栏杆;1.1.3?高处作业点防护设施不全;1.1.4?设备或工具有缺陷;1.1.5?个体安全防护用品有缺陷;1.1.6?其他行为性、管理性和装置性违章;1.2?发生事故的条件1.2.1?安全设施不齐全;1.2.2?作业人员没有接受过专项培训;1.2.3?作业环境不能满足安全要求;1.2.4?个体防护用品不合格;1.2.5?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1.2.6?其他违章行为。二、应急组织与职责(一)事故应急处置小组组长:江关喜副组长:陈平?严桂斌?罗?锐?席培伟成员:郑?舟?梁?刚?秦兴连?刘?林?王?俊敖兵?陆庭智?张?跃?苏炳银?周光普杨贵平(二)工作职责1.组长负责了解和掌握事故现场情况,及时向上级汇报,并指挥和组织现场抢修。2.副组长负责协助组长开展应急抢修工作。3.各成员在组长或副组长的指挥下开展现场抢修。三、应急处置1、发生高空坠落事故后,现场知情人应当立即采取措施,切断或隔离危险源,防止救援过程中发生次生灾害。2、切断或隔离危险源后,现场知情人员应当立即开展现场急救工作,同时请求应急救援和上报事故信息工作。拨打电话时要尽量说清楚以下几件事:2.1?说明伤情和已经采取了些什么措施,以便让救护人员事先做好急救的准备。2.2?讲清楚伤者(事故)发生的具体地点。2.3?说明报救者姓名(或事故地)的电话,并派人在现场外等候接应救护车,同时把救护车辆进事故现场的路上障碍及时予以清除,以利救护车辆到达后,能及时进行抢救。3、现场知情人员应做好受伤人员的现场救护工作。如受伤人员出现骨折、休克或昏迷状况,应采取临时包扎止血措施,进行人工呼吸或胸外心脏挤压,尽量努力抢救伤员,将伤亡事故控制到最小程序,损失降到最小。4、应急人员赶赴现场后,应当立即采取措施对事故现场进行隔离和保护,严禁无关人员入内,为应急救援工作创造一个安全的救援环境。同时,应立即组织开展事故调查,为尽快事故恢复创造条件。5、急救人员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现场,迅速对患者判断有无威胁生命的征象,并按以下顺序及时检查与优先处理存在的危险因素:呼吸道梗阻,出血,休克,呼吸困难,反常呼吸,骨折。6、在对患者病情做出评估后,应在最短时间内建立静脉通道,保护重要的器官,维持受伤人员的基本生命活动,并提出下一步医疗建议。7、在伤员转送之前必须进行急救处理,避免伤情扩大,途中作进一步检查,进行病史采集,通过询问护送人员,事故目击者了解受伤机制,以发现一些隐蔽部位的伤情,做进一步处理,减轻患者伤情。在伤员转送途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瞳孔、意识、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出血情况,以及加压包扎部位的末梢循环情况等,以便及早发现问题,及早做出相应的处理。8、当事故有可能出现扩大、恶化苗头时,应当立即向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应急领导小组提出申请,请求必要时社会支援。9、常用的救治处置方法9.1?出血的处置方法:9.1.1?伤口渗血,用消毒纱布或用干净布盖住伤口,然后进行包扎。若包扎后扔有较多渗血,可再加绷带,适当加压止血或用布带等止血。9.1.2?伤口出血呈喷射状或鲜血液涌出时立即用清洁手指压迫出血点上方(近心端)使血流中断,并将出血肢体抬高或举高,以减少出血量。有条件用止血带止血后再送医院。9.2?骨折处置方法9.2.1?肢体骨折可用夹板或木棍、竹杆等将断骨上、下方关节固定,也可利用伤员身体进行固定,避免骨折部位移动,以减少疼痛,防止伤势恶化。9.2.2?开放性骨折,伴有大出血者应先止血,固定,并用干净布片覆盖伤口,然后速送医院救治,切勿将外露的断骨推回伤口内。9.2.3?疑有颈椎损伤,在使伤员平卧后,用沙土袋(或其它替代物)放在头部两侧使颈部固定不动,以免引起截瘫。9.2.4?腰椎骨折应将伤员平卧在平硬木板上,并将椎躯干及二侧下肢一同进行固定预防瘫痪。搬动时应数人合作,保持平稳,不能扭曲。9.2.5?在搬运和转送过程中,颈部和躯干不能前屈或扭转,而应使脊柱伸直,绝对禁止一个抬肩一个抬腿的搬法,以免发生或加重截瘫。9.3?颅脑外伤9.3.1?应使伤员采取平卧位,保持气管通畅,若有呕吐,扶好头部,和身体同时侧转防窒息。9.3.2?耳鼻有液体流出时,不要用棉花堵塞,只可轻轻拭去,以利降低颅内压力。9.3.3?颅脑外伤,病情复杂多变,禁止给予饮食,应立送医院诊治。9.3.4?搬走时,应使伤员平躺在担架上,腰部束在担架上,防止跌下。平地搬走时,伤员头部在后,上楼、下楼、下坡时头部在上。9.4?穿透伤及内伤9.4.1?如有腹腔脏器脱出,可用干毛巾、软布料或搪、瓷碗加以保护。9.4.2?及时去除伤员身上的用具和口袋中的硬物。9.4.3?禁止将穿透物拔除,应立即将伤员连同穿透物一起送往医院处置。9.4.4?有条件时迅速给予静脉补液,补充血容量。10、信息收集、报告10.1?信息收集人身伤害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工作组接到高处坠落事件相关信息后实行首接负责制,并负责收集、汇总突发人身伤害事件信息。10.2?信息报告发生一般轻伤及以上事件时,安全生产应急领导小组应在1小时内上报公司人身伤害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工作组。11、后期处置11.1?善后处置:应急处置结束后,做好对受伤人员,以及紧急征用的设备、物资按照规定给予补助或补偿,并协助做好正常施工秩序恢复等工作。11.2?事故调查及报告:11.2.1?应急处置结束后,协助公司安全生产应急领导小组做好事故现场的勘查、警戒和事故原因的调查取证工作。11.2.2?将有关文件上报公司安全生产应急领导小组,为事故处理提供事实依据。五、附录应急处置小组通讯录序号姓名联系电话序号姓名联系电话1江关喜10王俊2陈平11敖兵3严桂斌12陆庭智4罗锐13张跃5席培伟14零小明6郑舟15苏炳银7秦兴连16杨贵平8梁刚17周光普9刘林

篇5:坍塌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矿山坍塌是指采场边坡不稳定由于开采方式与方法不当,造成边坡过高、过陡,危石、浮石没有及时清除,或存在不分段开采、或从台阶下“掏采”现象,或由于矿石稳固性差或地质结构变化,在凿岩、爆破震动、雨水冲刷、强劲风流等外力作用下,引起边坡垮塌、滑坡等危及工作人员生命和设备财产安全的危险因素。

1应急响应

1、防坍塌事故发生,矿山成立义务小组,由矿山负责人担任组长,安全员及其他从业人员,各班组长为组员,主要负责紧急事故发生时有条有理的进行抢救或处理,其他人员做协助工作。

2、发生坍塌事故后,由矿山负责人负责现场总指挥,发现事故发生人员首先高声呼喊,通知现场安全员,由安全员打事故抢救电话“120”,向上级有关部门或医院打电话抢救,班组长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清理土方或杂物,如有人员被埋,应首先按部位进行抢救人员,其他组员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发展扩大。还应安排专人随时监护边坡状况,及时清理边坡上堆放的石料,防止造成次生事故的发生。在向有关部门通知抢救电话的同时,对轻伤人员在现场采取可行的应急抢救,如现场包扎止血等措施。防止受伤人员流血过多造成死亡事故发生。预先成立的应急小组人员分工,各负其责,重伤人员由医疗救护人员协助送外抢救,值班人员在大门口迎接来救护的车辆。

2防止坍塌事故的基本安全要求

(1)预防坍塌事故的措施

作业单位应当采用台阶式开采,淘汰落后和不安全的开采方式,严禁采用扩壶爆破、掏底崩落等开采方式。不能采用台阶式开采的,应当自上而下分层顺序开采。实施浅眼爆破时,分层高度不得超过6米;实施中深孔爆破时,分层高度不得超过20米。分层凿岩平台宽度不得小于4米;最终边坡角根据岩体的稳定性确定,但最大不得超过60度。

作业单位在作业前和作业中以及每次爆破后,应当对坡面进行安全检查,发现工作面有裂痕,或者在坡面上有浮石、危石和伞檐体可能塌落时,相关人员应当立即撤离至安全地点,并采取可靠、安全的预防措施。危险区域应当设置醒目的警示标志和岗哨,严禁在危险区域内从事任何作业,严禁任何人员在边坡底部休息和停留。

相邻采石场之间应当设置大于30米的隔离带;隔离带矿体只能由一方开采并应予以确定。相邻采石场进行爆破作业,应当约定实施爆破的时间。在爆破危险区域内有两个以上的单位(作业组)进行露天爆破作业时,必须明确由一个单位统一指挥。对可能危及对方生产安全的,双方应当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明确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和应当采取的安全措施,指定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安全检查与协调。

(2)发生坍塌事故的应急措施:

1)发现工作面有裂痕,或者在坡面上有浮石、危石和伞檐体可能塌落时,矿山负责人应组织相关人员应当立即撤离至安全地点,并采取可靠、安全的预防措施。

2)当边坡或建筑物发生坍塌后,造成人员被埋、被压的情况下,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全员上岗,除应立即逐级报告给主管部门之外,应保护好现场,在确认不会再次发生同类事故的前提下,立即组织人员进行抢救受伤人员。

3)当少部分浮石、危石和伞檐体坍塌时,现场抢救组专业救护人员要用铁锹进行撮土挖掘,并注意不要伤及被埋人员;当整体倒塌时,造成特大事故时,由政府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和指挥,各有关部门协调作战,保证抢险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要采用吊车、挖掘机进行抢救,现场要有指挥并监护,防止机械伤及被埋或被压人员。

4)被抢救出来的伤员,要由现场医疗室医生或急救组急救中心救护人员进行抢救,用担架把伤员抬到救护车上,对伤势严重的人员要立即进行吸氧和输液,到医院后组织医务人员全力救治伤员。

5)当核实所有人员获救后,将受伤人员的位置进行拍照或录像,禁止无关人员进入事故现场,等待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处理。

6)对在边坡坍塌、滑坡中死亡的人员,由企业及政府善后处理组负责对死亡人员的家属进行安为了使用爆破顺利的进行,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危害程度,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护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国务院《爆破安全规程》(GB13349-92),制定本应急处置方案。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