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北平学案附微型读后感 - 制度大全
范文大全 导航

想北平学案附微型读后感

编辑:制度大全2023-07-30

想北平学案

《想北平》导学案【使用说明】

1.充分预习,读熟文本基础上认真研读学案内容。

2.规范书写,自主完成;小组合作探讨,答疑解惑。

【学习目标】

1.反复研读,与文本、编者对话,深刻体会作者对北平刻骨铭心的眷恋思乡之情。

2.了解散文衬托手法,学习作者从平凡的事物入手,抒写自己的主观感受和感情。

一、知识链接

1、作家作品

老舍(1899-1966),满族,北京人,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絮青、鸿来、非我等。出身于一个贫民家庭。1918年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任小学校长和中学教员。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汉语讲师,阅读了大量英文作品,并从事小说创作。1926年加入文学研究会。1930年回国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大学教授。抗日战争爆发后南下赴汉口和重庆。1938年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他被推选为理事兼总务部主任,主持文协日常工作。1946年应邀赴美国讲学一年,期满后旅居美国从事创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应召回国,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等职,参加政治、社会、文化和对外友好交流等活动,注意对青年文学工作者的培养和辅导,曾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初期因被迫害而弃世。

老舍一生著作颇丰,以长篇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文博士》、《骆驼祥子》、《火葬》、《四世同堂》、《鼓书艺人》、《正红旗下》(未完);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集《赶集》、《樱海集》、《蛤藻集》、《火车集》、《贫血集》;剧本《龙须沟》、《茶馆》,另有《老舍剧作全集》、《老舍散文》、《老舍诗选》、《老舍文艺评论集》等。

2、这篇文章的创作背景

这篇文章写于抗战爆发前夕的1936年。1936年的老舍正在青岛的山东大学任教,而那时的北京不但失去了国都的地位而改称“北平”已经有八年,并且伴随着华北局势的日益吃紧又逐渐沦落为岌岌可危的“边塞”。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老舍应上海《宇宙风》杂志有关北平的征文写下了这篇散文。

二、自主学习。

1、自读课文,初步理解文章含义。

2、老舍(1899~1966),一位京味很浓的现、当代作家。原名------------,字-----------。曾因创作优秀话剧《》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他的作品还有长篇小说《》、《》等描写北京市民生活的代表作。

2、加点字注音

浸湿()黏合()什刹海()参差()

菜谱()空旷()濒临()道观()

3、根据注音写汉字

期年()zhé()伏隐dùn()

zhì()息jué()悟hào()天

4、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俊伟峻伟愧杀惭愧

(1)真愿成为诗人,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心血里,像杜鹃似的啼出北平的___________。

(2)___________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矗立在*前。

(3美国包着纸的橘子遇到北平带霜儿的玉李,还不________.

(4所托之事,未能妥当安排,深感_________.

三、合作探究

1.快速浏览课文并回答:文中哪几节直接写到了北平的特点?

2.齐读第4、5节,思考:在这两段中作者写出了北平的哪些特点呢?

3.思考讨论:这些特点在文中又是如何具体表现的呢?

4、齐读第6、7小节,思考并回答:在这一段中作者又写出了北平的什么特点呢?

5、我们再来看一看他在这篇文章中又是如何“想”的呢?(过渡到1―3节的学习)

6、作者反复说我对北平的爱“说不出”,到底说出来没有?怎样说的?

7、思考探究:文章以“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收束全文,这一笔好在哪里?

四、展示点评,解答疑惑。

五、当堂检测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辜负僻静脉搏旁证博引

B.蛰伏磋商凌驾欢欣鼓舞

C.窒息纰漏辐射各行其是

D.残骸寥落寒暄委曲求全

2、下列各句中加点熟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A、那几幅画都不怎么徉,只有这一幅山水画还差强人意。

B、日本外务大臣麻生太郎2日在接受日本媒体采访时再次大放厥词,诬蔑中国增强军备“威胁周边国家”。

C、正在热播的电视剧即将开演了,热闹的城镇顿时变得万人空巷。

D、今年人夏以来,不少地方发生电荒。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除了夏季空调增加用电量上升、江河缺水等原因之外,更与地方煤炭、电力行业长期存在的体制弊端有直接关系。

3、下列作品、作家、时代(国别)及体裁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A.《麦琪的礼物》欧.亨利美国一小说

B.《热爱生命》杰克.伦敦美国一小说

C.《沉沦》一郁达夫一中国――散文

D.《我与地坛》一一史铁生一中国现代一小说

(二)、课内阅读题

如果让我写一本小说,以北平作背景,我不至于害怕,因为我可以捡着我知道的写,而躲开我所不知道的。让我单摆浮搁的讲一套北平,我没办法。北平的地方那么大,事情那么多,我知道的真觉太少了,虽然我生在那里,一直到廿七岁才离开。以名胜说,我没到过陶然亭,这多可笑!以此类推,我所知道的那点只是“我的北平”,而我的北平大概等于牛的一毛。可是,我真爱北平。这个爱几乎是要说而说不出的。我爱我的母亲。怎样爱?我说不出。在我想作一件讨她老人家喜欢的时候,我独自微微的笑着;在我想到她的健康而不放心的时候,我欲落泪。语言是不够表现我的心情的,只有独自微笑或落泪才足以把内心揭露在外面一些来。我之爱北平也近乎这个。夸奖这个古城的某一点是容易的,可是那就把北平看得太小了。我所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粘合的一段历史,一大块地方,多少风景名胜,从雨后什刹海的蜻蜓一直到我梦里的玉泉山的塔影,都积凑到一块,每一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这只有说不出而已。

真愿成为诗人,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心血里,像杜鹃似的啼出北平的俊伟。啊!我不是诗人!我将永远道不出我的爱,一种像由音乐与图画所引起的爱。这不但辜负了北平,也对不住我自己,因为我的最初的知识与印象都得自北平,它是在我的血里,我的性格与脾气里有许多地方是这古城所赐给的。我不能爱上海与天津,因为我心中有个北平。可是我说不出来!

伦敦,巴黎,罗马与堪司坦丁堡,曾被称为欧洲的四大“历史的都城”。我知道一些伦敦的情形;巴黎与罗马只是到过而已;堪司坦丁堡根本没有去过。就伦敦,巴黎,罗马来说,巴黎更近似北平――虽然“近似”两字要拉扯得很远――不过,假使让我“家住巴黎”,我一定会和没有家一样的感到寂苦。巴黎,据我看,还太热闹。自然,那里也有空旷静寂的地方,可是又未免太旷;不像北平那样既复杂而又有个边际,使我能摸着――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面向着积水潭,背后是城墙,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乐的坐一天,心中完全安适,无所求也无可怕,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是的,北平也有热闹的地方,但是它和太极拳相似,动中有静。巴黎有许多地方使人疲乏,所以_____________,以便刺激;在北平,_________________。

1、对前三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强调北平地方大,事情多,而自己知道的太少,是为了表明本文是写“我的北平”

B、作者用对自己的母亲的爱来类比对北平的爱,突出了爱的真挚深厚

C、作者反复说自己“爱北平”“想说而说不出”,是指“言语是不够表现我的心情的”

D、第3段中,作者用杜鹃作比喻,是取杜鹃啼声悲切的特点。

8、第2段中,作者说“每一细小的事情中有个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这句话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的话回答)

9、分析第4段中“我能摸着----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一句在文中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作者说“这个爱几乎是想说而说不出的”。作者反复强调“说不出”,并自己解释是因为自己“不是诗人”,不会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心血里,像杜鹃似的啼出北平的俊伟”,你是如何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补充阅读,写100字读后感。

藕与莼菜

叶圣陶

同朋友喝酒,嚼着薄雪藕,怀念起故乡来了。若在故乡,每当秋的早晨,门前经过许多的乡人:男的紫赤的臂膊和小腿肌肉突起,躯干高大且挺,使人丐康健的感觉;女的往往裹着地青花的头布,虽然赤脚,却穿着短的布裙,躯干固然不男的这样高,但是别有一种康健的美的风致;他们各着一副担子,盛着嫩玉的长节藕.在藕的家乡的池塘里,在城外曲曲弯弯的小河边,他们把这些藕一濯再濯,所以这样洁白了。仿佛他们以为这是供人体味的上品的东西,这是清晨的图画里的重要题材,假若满污泥,就人家欣赏的凝感打破辽是一件罪过的事情,他们不愿意担在身上,故意先它们濯得这样洁了,才进城里来.他们想要休息的时候,就竹担横在地上,自己坐在上,随便择担里的过嫩的藕枪是老的藕朴,大口地嚼着渴.过路的人便站住了,红衫的小姑娘一节,头发的老公公买两支.清淡的美的滋味,于是普遍于家家且人人了.这种情形,差不多是平常的日课,要到叶落秋深的时候.

在这里,藕这东西几乎是珍品了.大概也是从我们的故乡运来的,但是数量不多,自有那些伺候豪华公子腹的帮闲茶房们大部分抢去了;其余的便要供在大一点的水果铺里,位置在金山苹果,吕守香芒之间,专待善价而沽.至于挑着担子在街上叫卖的,也并不是没有,但不是瘦得相乞丐的臂腿,便涩得像未熟的柿子,实在无从欣羡.因此,除了仅有的一回,我们今年竟不曾吃过藕.

这仅有的一回不是买来吃的,是邻舍送给我们吃的.他们也不是自己买的,是从故乡来的亲戚带来的。这藕离开它的家乡大约有好些时候了,所以不复呈玉样的颜色,却满被着许多锈斑。削去皮的时候,刀锋过处,很不顺爽,切成了片,送入口里嚼着,颇有点甘味,但没有一种鲜嫩的感觉,而且似乎含了满口的渣,第二片就不想吃了。只有孩子很高兴,他把这许多片嚼完,居然有半点钟工夫不再作别的要求。

因为想起藕,又联想起莼菜。在故乡的春天,几乎天天吃莼菜。它本来没有味道,味道全在于好的汤。但这样嫩绿的颜色与丰富的诗意,无味之味真足令人心醉呢。在每条街旁的小河里,石埠头总歇着一两条没篷船,满舱盛着莼菜,是从太湖里去捞来的。像这样地取求很便,当然能得日餐一碗了。

而在这里又不然;非上馆子,就难以吃到这东西。我们当然不上馆子,偶然有一两回去扰朋友的酒席,恰又不是莼菜上市的时候,所以今年竟不曾吃过。直到最近,伯祥的杭州亲戚来了,送他几瓶装瓶的西湖莼菜,他送我一瓶,我才算也尝了新了。

向来不恋故乡的我,想到这里,觉得故乡可爱极了。我自己也不明白,为什么也不明白,为什么会起这么深浓的情绪?再一思索,实在很浅显的:因为在故乡有所恋,而所恋又只在故乡有,便萦着系着,不能离舍了。譬如亲密的家人在那里,知心的朋友在那里,怎得不恋恋?怎得不怀念?但是仅仅为了爱故乡么?不是的,不过在故乡的几个人把我们牵着罢了。若无所牵,更何所恋?像我现在,偶然被藕与莼菜所牵,所以就怀念起故乡来了。所恋在那里,那里就是我们的故乡了。

微型读后感

1《给亡妇》既歌颂夫妇之间的的爱,也赞颂伟大的母爱。有的读者在读《给亡妇》时,都被朱自清对妻子的爱‖感动的潸然泪下,唏嘘不已。但是现在有人提出要求把《背影》在中学语文课本里去掉,认为朱父的光辉形象是朱自清自己臆造出来的‖,笔者也有同感,觉得朱自清为创作而创作,真实情感是做给人看的,有些虚情假意,特别是读了《给亡妇》后,不但没有被感动,反而觉得朱自清是一个封建夫权思想严重的人,是一个自私的、虚伪人,而他的妻子武仲谦则是一个深受夫为妻纲‖毒害的悲剧人物。

2说实话,没太看懂周作人先生的《结缘豆》,智能断章取义,略取其中深有感触的字句,写下一些简陋的感受。

周先生对结缘的这一风俗或者现已废止也未可知‖而感到十分的遗憾,现在也听不到浴佛‖的日子里寺庙中有此清事‖。一种风俗,准确的说是一种美好的传统渐渐被人们遗忘,那么被遗忘的似乎就不仅仅是这一风俗了,而是这风俗之后深深的含义。还有一并被人们遗忘的是人与人之间好生相待的心愿。

3影的告别读后感

闲暇读鲁迅先生的这首构思奇特而巧妙的散文诗,感觉是那样地深入我的内心。我竟然也担心被“黑暗”所吞没,或者被“光明”所消灭。我终于明白我为什么既不愿沉溺于黑暗之中,却又没有勇气去寻找光明了,因为我是那样地不想和自己的影子告别。我似乎也看到了影“彷徨于无地”的凄凉,内心似有一种东西在涌动,内心一次次地被打动,深深地发颤。我为鲁迅先生的那种无边的孤独感而哀伤;更为我自己那深无边际的孤独感而哀伤。

4《》是冰心最自由,最不思索‖的作品,因而最能表现出冰心率真的个性,塑造出冰心纯真的自我形象。《寄小读者》体现出冰心的性格、气质、才情和思想风貌。通讯中无论是描写母亲的慈爱,姐弟的情谊,或是大自然的每秒,无不映射出冰心的鲜明的自我形象。

5《一只小鸟》讲述的是一只小鸟对大自然充满了新意,它飞到枝上唱起了歌,它的声音里满含着清轻和美,唱的时候,好像自然‖也含笑倾听一般.树下的许多孩子听见那歌声后,觉得非常优美动听,从此,孩子们每天都来听它唱歌.可不久后,一件不幸的事发生了.一天,小鸟正唱着动听的歌儿,突然,一颗子弹从下面射了过来,小鸟翻了个身从树上跌了下去.这时,两只老鸟从丛林中飞了出来,接住了它,衔上巢去.它的血从树隙里一滴滴的落到地上来.从此,孩子们再也没听到那歌声.

读了这篇文章,我为那只小鸟而感到伤心.我们不能去伤害它们,而是去保护它们,因为只有和谐才能创造和谐.

6《背影》这篇文章,它讲的是:父亲送儿子去车站,看见有买橘子的,就去买橘子,此时,儿子看到父亲的背影,儿子一下子感觉到父亲的伟大。想想自己,妈妈每天送我去上学,我却感觉不到什么,现在我明白了,父母的爱是多么伟大、无私。

7《春》。在文中,先生把春比喻为一个刚刚睡醒的孩子,张开了眼,遍地的野花仿佛是天上的星星眨着眼。风,不再像冬天那样寒冷,像母亲的手,轻轻地抚摸着万物。在温暖的春风中,孩子们高兴得放着风筝。在春天,春雨是寻常的,它滋润着世间的万物。在《春》这篇文章中,我认为最重要的一句话是: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功夫,有的是希望‖。是呀,春天代表着绿色,寓意着复苏,象征着希望。我们只有在春天播下希望的种子,到秋天才会有累累硕果。而我们小学六年级不正是我们人生的春天吗?我了我们秋天的收获,我们现在难道不应该付出汗水和努力吗?

8的散文《》,读后很受启发。是啊,蜜蜂,多可爱的小生灵啊!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这东西就是又香又甜的蜂蜜,它是蜜蜂辛勤劳作的结晶,也是它奉献和给予‖的集中体现。它给我们人类以深刻的启示。

9《桃花心木》桃花心木需要一种本身的能力,而我们更需要一种独立自主的心。

依赖父母和老师,并不是我们的本性,但是要在父母的怀抱中度过,在一种不确定的生活中生存,我们则永远会有一颗依赖的心。

要想获得自理能力,必须经过生活的考验,拥有不确定的生活。从中深化了自己对事物的认识,对道理的理解。对于简单的物质,更会有深刻理解。

在生活中,我们总投靠父母,无论在做什么事,总是喜欢选择诉说,向父母说明困难,而不去自己动手解决。日常的杂事,也少不了父母的帮忙,不管现是用餐还是娱乐,父母的关怀和照顾总是无微不至。

10《》

偏僻遥远的山谷、高数千尺的断崖,预示了野百合追求美好愿望的道路必然艰难曲折。恶劣的生长环境,并没有消磨它作为花――一棵百合的天性,虽然它刚诞生时长得跟其他野草一模一样。但一个坚定的念头在它的心中悄悄萌生:我要开花,我要以花作证。为此,它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地扎根,直直地挺着胸膛‖――与自然环境顽强地抗争。11想北平此文宜细读,慢读,唯有如此,才能体会其中浓浓的情,深深的眷恋。它的语句没有刻意,没有做作,更没有虚伪。朴实的字句中都能感受到他的“想”。一幕一幕的场景的回忆,一点一点景物的衔接,把一个几年都说不完,道不尽的北平从另一个角度说得淋漓尽致。作者没有去刻画北平的什么名胜古迹,也没有重述北平的沉重历史和如烟往事――这些北平的标志,而是从每个城市都有的平凡中娓娓道来,感悟出它的不凡。这个北平,似离我们很近,似我们无比熟悉,但却又有种说不出的特别。

篇2:英语阅读课学案使用课题的阶段总结

中学英语阅读课学案使用课题的阶段总结

(20**.3―20**.10)

―――如何使用阅读课学案促进有效教学

今年是我校使用导阅读课学案的第六年,作为体现我校教师团队合作精神的一个窗口,阅读课学案是实现教师共享共赢的举措,是控制作业量的有效手段,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招,阅读课学案还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工具。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每月例会情况

本教研组确定每周四为课题活动日,本组每位教师都能够做到积极参与每次活动。在活动中,大家一起讨论阅读课学案编写的心得体会和阅读课学案使用中出现的问题,学习交流先进的经验和好的教学方法。做到每次例会都能够切实地解决问题,并做到有主题,有记录,有反馈。

二.加强对阅读课学案质量和使用情况的监控

各备课组成员有明确的编写和校对的任务,在每单元开始教之前编写好本单元的阅读课学案并发给学生。备课组长对对印刷的阅读课学案留底。教导处每月组织学生对阅读课学案的质量和使用情况进行抽查并及时通报有关情况,记入每位教师的平时个人考核表中。每学期组织校外专家、教研组长、学生等对阅读课学案进行阶段评价,提出改进意见。各备课组对课堂教学中阅读课学案与教材、阅读课学案与多媒体的关系,阅读课学案如何促进青年教师成长,阅读课学案如何合理使用等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学期结束每位成员进行阶段总结并在例会上进行交流,选出有见地有新意的在学校的教师论坛进行交流。

三.开展阅读课学案导学的体会

评价阅读课学案的最终标准是它的实践效果。一个优秀的阅读课学案应该起到这些作用:(1)激起动机,激发想象;(2)紧扣课标,开阔眼界;(3)重视学法,培养能力;(4)面向全体,层次多样;(5)结构合理,操作容易。

阅读课学案对指导学生的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策略是非常有帮助的,这也是阅读课学案最值得肯定的地方。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会学习的素质都有较大的积极意义。但是从结果来看,应该更多地让学生参与阅读课学案的设计,以便使阅读课学案能够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实际需要,同时教师在上课过程中还应该更多地与阅读课学案内容发生联系。

“阅读课学案导学”对提高和改善学生的学习方法,解决由于教材和讲授本身的问题造成的学生理解困难是极有帮助的,另一方面阅读课学案的使用对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缓减心理压力也有一定的作用。在阅读课学案设计和使用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不同年级的特点。年级之间的差异也需要引起重视。我们认为年级差异主要是由不同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目标的差异造成的,也与学生使用阅读课学案时间长短有关。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阅读课学案和教学过程的时候充分考虑不同年级学生的特征,应该对学生进行如何使用阅读课学案的指导,以便使阅读课学案发挥更大的作用。

四.“阅读课学案”使用中有待解决的问题

1、如何引导学生使用阅读课学案?

(1)拿到“阅读课学案”后根据其导学题目(问题)认真进行预习。所有同学要解决“阅读课学案”中基础题部分,然后可以做提高题,对难度较大的问题要做好标记,第二天与同学交流或在课堂上向老师提问。在完成“阅读课学案”时做到三点:自觉、主动、独立。

(2)课堂学习时要适当作些方法、规律等方面的笔记以便今后复习。学完一课后,要在“阅读课学案”的空白处写上学后记。

(3)每隔一段时间后,将各科“阅读课学案”进行归纳整理,装订成复习资料。对于做错的题目要整理在错题本上,在学期结束时作为复习资料使用,既节约了时间,又提高了复习的效率。

2、教师如何明确使用阅读课学案的要求?

(1)教师应认真指导学生使用好“阅读课学案”,在上课前必须了解“阅读课学案”的使用情况,了解学情,再次进行课前准备,原则上不允许再布置额外的课外作业。

(2)用“阅读课学案”教学要努力做到:课本放手让学生阅读,新知识放手让学生思考解答,结论或中心思想等放手让学生概括,规律放手让学生寻找,知识结构体系放手让学生构建。总之,在课堂上只要学生能完成的、做到的、教师绝不能包办代替。

(3)用“阅读课学案”教学要拓展学生的思维,一方面通过引导学生通过思维来获得知识,暴露思维过程中的困难、障碍、疑问和错误;另一面可寻找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创造性的思维火花)及时给予鼓励和拓展。

(4)用“阅读课学案”教学要做到“四精四必”(精选、精讲、精炼、精批;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补)。

3、阅读课学案导学中如何有效落实“预习”

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达到“自律”,真正学会学习。让学生通过预习能够首先确定学习目标,然后按目标要求展开探究自学,并在此基础上掌握基本知识和完成基本训练。预习完,学生要登记好还没有解决的疑难问题,带着问题走进课堂。

其次,教师一定要严格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杜绝不预习和对预习敷衍了事的现象;如果保证不了预习有良好的效果,可以把预习放着课堂上进行一段时间预习方法和习惯的培养。对新知识没有预习或没有预习好,坚决不能进入下一个环节。

再次,要求学生在对新知识全面预习的基础上,选择1―2个问题利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精心准备,以备在在展示课上作个性化展示;同时要求学生必须根据新知识的情况确定至少一个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并作必要的准备。

同时,教师要对学习方法进行适当的指导,如控制自己的预习时间,以提高效率;用红笔划出书中新单词、重点、难点内容;带着阅读课学案上的问题看书,并标出自己尚存的疑问,带着问题走进课堂;逐步掌握正确的自学方法,有意识地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等等。教师要有意识地通过多种途径获得学生预习的反馈信息,以使上课的讲解更具针对性。

4、怎样结合阅读课学案开展教师集体备课?

在阅读课学案使用的探索中,更需要加强集体备课,具体要做好以下三个阶段的工作:

(1)准备阶段:提前一周,确定中心发言人,对下一周的阅读课学案进行集中备课,特别是结合课标、教材和学生实际加强对阅读课学案具体使用的研究。其他教师也要对下一周的阅读课学案进行分析和研究,人人作好发言的准备。

(2)讨论阶段(核心环节):在规定的集体备课时间内,首先由中心发言人主讲阅读课学案。主意围绕以下三点进行:①阅读课学案的设计意图。②阅读课学案的使用方法。③操作过程中由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④如何根据本校或本班实际,对阅读课学案进行增删。

(3)完善阶段:通过第二阶段的讨论活动,老师们再结合本班的特点和情况,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对阅读课学案进行修改,补充、纠正、完善。形成适合本班的具有自己特点的较为成熟的规范的阅读课学案。并把阅读课学案的使用情况记录在备课本上。

阅读课学案的使用效果是很明显的,但是也要求我们每位教师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让阅读课学案更好地促进我们的日常教学工作,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五.获得的成就

1.对学生进行了自学方法的问卷调查。

2.课题组的老师通过研究,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教育理论水平。

3.课题组的老师每人,根据自己的实际操作,撰写与课题有关的文章。

4.课题组的老师,依托本课题,进行了三节的校内公开课。

六.下学期的工作

1.继续完善课题的工作内容。

2.及时反馈导阅读课学案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研究的内容。

3.加强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

4.研究好导阅读课学案的制定工作,把导阅读课学案中自学的比例放大。

篇3:高中语文学案导学法研究方案

文章来源

制度大全课件

qiquha.CoM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学案导学法”的实践与研究具体规划

课题研究的内容

1、梳理学案导学教学的理论基础,帮助师生转变课堂教与学的理念。学案导学教学的理论基础主要来自于四方面: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有意义学习理论,杜威的问题式教学法。

2、构建学案导学教学框架,研究实施学案导学教学的关键词,形成有效的实践体系。学案导学教学框架,主要包括四个方面:(1)预设发展阶段;(2)共享发展阶段;(3)巩固发展阶段;(4)反思发展阶段。

3、研究学案导学教学的评价系统,用教学评价促进学案导学教学实践的有效开展。

4、开展对比案例研究,对比教学模式研究,使学案导学教学框架成为一个开放的、不断发展的系统。

5、研究新型课堂教学中的师生生存状态。“学案导学”课堂模式应该是一种生态课堂、生命课堂。它以会学、乐学为指向,努力改善师生的生存状态,使师生共同发展。

对课题的分析和认识:

“学案导学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以学案为依托,侧重通过教师的引导、

点拨来提高学生质疑、探究、解疑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其核心是培养自学能力、合作探究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在教学过程中,将教材知识进行重新解读,将教材上的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给学生以明确的学习方向,编制成导学案。让学生依据学案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质疑、探究,去进行创造性地分析研究,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习惯,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探究,并激发学生的质疑能力。“学案导学教学法”能够满足当今课程改革的需要。摒弃了传统教学中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发展的做法,着力于培养学生依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主动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在使用导学案的过程中,教师由以前侧重传授知识转向侧重方法指导。这样,学生离开学校、离开老师仍能自己主动地去获取知识,适应时代的发展与知识的更新。最重要的是这一教学法充分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依据导学案独学,产生自己的见解与疑问;独自解决不了的问题通过与小组成员的合作加以解决;最后不能解决的问题就是课堂教学的重难点。这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发展和实践能力的提高产生了重要的作用。

课题所采取的具体措施及反馈途径、调整办法:

借鉴全国著名语文教师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校自身的教学实际大胆尝试,进一步研究探讨“学案导学教学法”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施。把我校现在的高二年级的9、10班作为实验班,1--8班为作对照班。

把问卷调查法、随堂调查法,访谈法,案例分析法及测试法作为主要的研究方法,同时以“学案导学教学法”的课堂实施为主要手段,计划拟用两个学期完成。首先,认真学习“学案导学法”的理论,分析学生实际情况、语文学科特色及教师教学现状,找出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其次,研究探讨并通过实践解决欠缺之处,完善“学案导学教学法”,使学生在课堂中充满兴趣,善思乐学,培养能力。从而解决当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教师对教学内容肢解的过细、面面俱到,学生学习无重点、无方法,缺乏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的现状。从而达到教学高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之目的。

本学期具体实施规划:

我和课题组成员会发扬科学、积极、求实、创新精神,加强领导,认真组织,不断学习,勇于实践,开拓创新。

一、明确分工、通力合作

二、有条不紊地进行本课题的实践与研究

(1)搜集整理我校三年的实施“学案导学教学法”的资料并分析其得与失。

(2)在对原有经验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这一教学法,在进行课堂实践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汇总问题、及时纠正。

(3)开展问卷调查和有关测试,并将实验班与普通班进行对照。将结果存档。

(4)继续根据需要进行教育教学理论和教育科研方法的培训。

(5)研究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理论和实践中的问题。

(6)开展各类研究活动,内容有组织观摩课、讨论和分析教学设计、记录和案例分析、理论学习等等,不断调整、改进策略,通过科研促教研。

(7)我和本组成员会定期开展课题研究讨论会。实现从实践到理论的阶段性总结。

文章来源

制度大全课件

qiquha.CoM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