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我叫山果》读后感 - 制度大全
范文大全 导航

六年级《我叫山果》读后感

编辑:制度大全2023-06-02

读《我叫山果》有感

今天,我有幸读到了黄兴蓉写的《我叫山果》的这文章,虽然文章不长,文中的感人情景却深深的打动了我,我一连读了五遍。故事讲的是在云南省元谋县川滇界一个穷乡僻壤的小村里,有一个14岁的小女孩背着一篓核桃忍饥挨饿、爬山涉水走了几十公里才坐上沙窝火车站的列车去卖核桃给母亲治病以及在列车上发生的一幕幕感人心脾的情景。我的眼泪不自觉地簌簌的流了下来……

在故事里,我清晰地看到了一个纯朴善良、坚毅勇敢、质朴乐观的贫穷山村的小女孩的形象。一字字的辛酸、一句句的善良震撼心灵,让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看看我们这些同龄人:每天除了吃自己喜欢的饭菜,还有钱买零食吃;每天穿着漂亮的新衣裳去学校;每天上放学都有亲人们接送,周末或假期有亲人陪着,不是去吃好的就是看电影、旅行等,多享受生活啊!

但是,我还是不满足啊!因为我也是一个十来岁的女孩,爱美爱虚荣的心理每天都在滋长,比如说:某个同学穿一件漂亮的新衣裳或买了一个好看的新书包,我一回家就要闹着爸妈给我买;某个同学过小生日请了6位同学并花了360元,我的生日一定要比她过得好才满意;某个同学买了新苹果手机,我必须也要有。记得今年暑假,爸爸带我去上海玩,当我们走到迪士尼乐园时,我看到许多小朋友从里面玩出来,我也要爸爸带我去玩,在我的执拗下,爸爸只好答应了我的请求。当来到售票窗口时,只见爸爸摸摸了摸口袋,脸色变得无奈了,就劝我先回家,说明天再来。当时,我根本听不进去,执意要去玩,爸爸沉下了脸告诉我说今天不够钱,等下次吧!可我还是无理取闹,在爸爸答应了我许多的要求后,我才闷闷不乐地离开。

现在想想与几天几夜往返于大山里只吃两块冰冷的红薯面饼子的卖核桃的贫困善良的小姑娘相比,我感到惭愧,显得渺小,真是生在福中不知福啊!今后,我要以山果的品质为榜样,好好学习,听长辈、老师的话,做一个勤俭朴实、有爱心的孩子!我萌生一个心愿:大山里的孩子这么贫穷落后,我要和小伙伴们把平时零花钱攒下来,把旧书和不穿的比较新的衣服收集打包起来,寄给山里的孩子。还有一个梦想:学好本领,将来去山果家乡扶贫致富,改变他(她)们落后的面貌,让山里的孩子和我们一样同在一片蓝天下过上小康生活!

篇2:《一路花香》读后感

《一路花香》读后感

《一路花香》这个故事既是课文,也是一篇寓言故事。虽然故事简单,但故事中藏有着发人深省的道理。

这个故事发生在印度,印度有个挑水工,有一只好的水罐和一只有裂缝的水罐。在两年中,破水罐到主人家中时,水已经漏了一半了,而好谁罐总能把满罐的水运回家中,因此有一条裂缝的水罐十分惭愧。而聪明的挑水工告诉它,我利用它的裂缝,浇灌了花儿。挑水工则把有裂缝的水罐浇灌出来的花儿送给了主人,让主人分享了快乐!

小时候,我有了好东西,总想“独吞“,不想跟他人分享,我觉得跟别人分享不快乐,一个人享受最快乐。可我读了这个寓言故事后,知道了:与别人分享最快乐,因为你把好的东西和他人分享,你觉得快乐,别人也分享了快乐,不是等于有两份快乐吗?也正是: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假如你一个人霸占好东西,不跟他人分享,人家会说你是名副其实的“小气鬼”、“小气包”,人缘也不会好了。假若你愿意跟大家分享,大家会觉得你“无私奉献”,是他们的铁哥们,你的人际关系自然会越来越好,也许全班都愿意和你交朋友。你跟他人分享,人家肯定会感激你,在你困难时肯定会伸出援助之手,让你打败困难,成为胜利者。

它还告诉了我不要只看到了自己的缺点,而忽视了自己的优点。就像一个哈佛大学的一个教授,她的双腿残疾了,有一个学生就提出问题,是关于这个教授身体上有缺陷的问题。但她没有像其他老师一样超级反常的打学生,而是在黑板上写下“我拥有一个好的父母”,“一个好的家庭”……最后一句话是“我只看到我拥有的,不看我缺少的”。这句话令在场的学生震惊不已,全班鸦雀无声。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不要因自己的缺陷而感到惭愧、自责,而要勇敢地向着你的目标前进,正确看待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发挥自己的优点,努力地向着你的目标前进。

《一路花香》是一篇非常好的一篇课文,它能让我明白发人深思的道理,让我受益匪浅。我非常喜欢这篇课文!

篇3: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读后感

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读后感

埃德加博登海默是著名德裔美籍法理学家。1908年出生于德国柏林,在欧洲的日内瓦、慕尼黑、海德堡和柏林大学接受法学和政治学教育,并于1933年获得海德堡大学博士学位。1933年为躲避纳粹而移居美国,1937年在华盛顿大学获得法学学士(LLB)学位并于1940年撰写出版了其最著名的著作《法理学》的第一版。博登海默从1951年开始担任犹他大学和芝加哥大学法律教授,并于1975年成为法学荣誉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法律哲学并成为“综合法理学”代表人物。博登海默一生著述颇丰,主要论著有:《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论正义》、《权力、法律和社会》、《法哲学七十五年的进化》、《责任哲学》和《英美法律体系导论》等。

博登海默早年在欧洲求学,具有德国法学的深厚学养。此后又前往美国工作和学习,再次系统的学习和研究了英美法系的理论,可谓学贯两大法系。在其著作《法理学》中对历史上各派的法理学思想和观点都能做到重点突出,言简意赅地予以介绍,体现了其深厚的理论功底。

《法理学》于1940年首次出版,并于1962年和1974年两次修订,从1962年的第二版开始更名为《法理学:法哲学及其方法》并沿用至今。在国内,1947年,潘汉典先生曾经翻译了第一版的《法理学》,但因故并未出版(20**年由法律出版社出版)。1987年,华夏出版社出版了姬敬武、邓正来翻译的该书第三版,在国内引起巨大反响,成为各大高校法科学生的法理学启蒙读物。同第一版相比,第二版和第三版对全书的结构和体例进行了重大的修改,如果说第一版《法理学》体现了作者鲜明的立场、犀利的观点,更像是一部资深法学学者间探讨问题的论著,那么后两版浅显易懂的叙述风格更像是给法学初学者的一本入门教材。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年出版的由邓正来教授翻译的《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系根据1974年第三版原著重新翻译的。全书的第一部分是法律哲学的历史导读,主要是对历史上出现过的主要法学思想流派进行介绍,从法律和哲学的关系,法律哲学的历史沿革出发,描写了自古希腊和古罗马到当代西方法律思想方面各时期代表人物的理论观点。而全书的第三部分则是对法理学中研究学习中常见的一些术语和名词进行了解释和说明,特别是对法律的渊源等内容作了专题探讨。最后还附加了博登海默的一篇论文《美国法律哲学的新走向》。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侧重于法律基础知识的讲解,有助于初学者更好的理解全书的所要阐述的思想和内涵。特别是第一部分内容,读者不仅可以通过学习法律哲学思想的变迁,从而为更好的理解当代法律哲学思想主流观点打好基础,同时也可以作为初学者学习西方法律思想史的教材,为详细阅读这些法学大家的著作打下基础。

但我认为本书最精华的部分还是全书的第二部分,在这一部分中,博登海默提出了法理学学习和研究需要探讨的一些基本命题,例如正义、秩序等。通过深入分析正义和秩序以及其他社会利益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展示作者的法律哲学思想和观点。博登海默在德国生活期间,恰恰是纳粹执掌德国时期,为逃避纳粹的统治,博登海默被迫前往美国生活。从书中可以感受到,这一段人生经历深刻的影响了他对法的正义价值的解读和研究。关于什么是正义,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看法。博登海默自己在书中就曾经写到,“正义有着一张普洛透斯似的脸,变幻无常.随时可呈不用形状并具有极不相同的面貌。”在本书中,他认为,法律是秩序与正义的综合体,但同时他也认为:“秩序概念所关涉的乃是社会生活的形式而非社会生活的实质。规则并不足以创造出一个令人满意的生活样式。”因此必须把注意力转移到正义上,追求正义是法律的实质性目的。博登海默同时认为正义与自由、平等、安全有着天然的必然的联系,通过法律增进自由、平等和安全,是立法者所要追求的目标。但是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应根据每个社会的具体情况给予三者适当的位置,同时还不能忽略值得法律体系增进的其他价值(如审美、教育、健康等),以创设一种和谐的、诸种价值之间有机统一的整体。“法律旨在创设一种正义的社会秩序”,法律作为维持秩序的工具,它应该体现着人类的价值追求和向往,任何的法律实际上都蕴涵了一种深刻的精神,而正义则是这一种精神的深刻体现。

通过阅读博登海默的这本《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我深刻领悟到他所提倡的综合法理学的思想,特别是他把整个西方法理学各个学派的理论从“分化”走向“综合”的观点,体现了他的一个“综合”思想构架。全书内容丰富,逻辑严谨,结构清晰,同时通过阅读这本书可以感受到博登海默扎实的法律功底。《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看作博登海默自己的学习记录。对于读者而言,通过博登海默的这本书不仅可以学习和了解博登海默本人的法学思想,可以了解西方法学、特别是西方法理学的发展脉络,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参考文献

[1]吴宝欣

博登海默谈法与法治--E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读后[J]-法制博览20**(22)

[2]潘汉典,白晟

敬畏学术――潘汉典译博登海默1940年版《法理学》访谈录[J]

-苏州大学学报:法学版

20**

制度专栏

热点制度职责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