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中课程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 制度大全
范文大全 导航

八中课程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编辑:制度大全2023-04-21

课程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淄博十八中课程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淄博十八中秉承和发扬优良的办学传统,按照“以人为本,充分发展,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构筑全方位的育人体系,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各项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赞誉和支持。但是,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需求不断提高,学校的发展也面临着诸多问题与矛盾。如何进一步把学校做强、做优,促进学校更好更快地发展,就必须探索学校新的发展目标和努力方向。为了进一步全面深化实施课改,探索在班级授课制模式下,最大限度的实现个别化教育和个别化教学,以一流的质量、卓越的队伍、成为师生精神家园和成长乐园的和谐学校氛围为今后办学努力方向。

为了满足我校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需求,进一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推进学校课程建设,凸显我校教育理念和办学特色,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淄博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淄博市课程体系建设指导意见》的有关要求,全面推进学校课程体系建设。学校制定并实施《山东省淄博第十八中学课程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学校坚决贯彻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严格标准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深入实施,突出课程在学校教育实践中的核心地位,引领学校加强课程领导力建设,立足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办学思想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加快推进学校课程体系建设,实现国家和地方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丰富学校课程文化,营造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良好氛围。

二、课程设置

(一)课程设置原则

1.学校注重开足开齐课程。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特别重视音乐、体育、美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等这些对于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特别有益的所谓薄弱学科,并通过各种制度措施促进这些学科的扎实落实。

2.注重发展校本课程。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开发校本课程,满足学生的多元发展的需求。因地制宜、因校而异,结合地方特色、学校办学特色和文化特色,充分考虑学生的成长历程和个性化发展需求,集思广益,为学生发展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学校课程。

3.注重课程中的生本性原则。深入开展科学有效的学生评价研究,注重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方面的评价,完善课程评价制度,推动课程建设稳步发展。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成长规律,既有利于促进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又有利于促进学生兴趣特长发展和个性潜能的发挥。

4.注重生成性原则。本着“在创新中求发展”、“在实践中创特色”的精神,分阶段确定课程建设目标,充分思考不同课程之间、同一课程不同模块之间、同一模块不同内容之间的整合问题,在实践中逐步建构符合学校实际的课程体系。

(二)课程内容

在新的课程结构在课改精神指导下,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按其功能特色创造性地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三类,三类课程分块教学,相互渗透,互相促进,构建形成“三类一体”的课程体系,以满足每一位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选择性学习的需要。

通过努力,逐步形成有利于学生自主发展的符合我校实际情况的新的课程结构框架,鼓励教师依据学校特点开发校本课程。拓展型课程的开设每年级不少于10门科目,研究型课程在各个年级全面展开。(包括:工具学科、基础学科、通用技术、艺术欣赏、德育类、人文类、科普类、体艺类、文化类、学科延伸类)

基础型课程:

学校必修课依据《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设思想政治、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信息技术、体育、美术、音乐。除国家课程外,学校还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发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

1.外语:广泛开展英语课程教学实验,扩大英语教学的对外交流与合作,推动英语教学的改革和发展,继续推动英语教学特色学校工作,大力加强口语和交际语言的训练,逐步实现班级口语课的开设和日常口语交流的目标,使我校学生的外语综合应用能力有一个质的飞跃。

2.信息技术:充分利用我校独特优势,强化我校信息技术学科在全市乃至全省的传统优势,在保证每位学生从高一开始就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开发计算机程序和校本网络课程,选修程序编制科目,鼓励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课程内容,优化学习方式。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从爱国、处世、修身三个层次概括凝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一是开展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深刻认识中国梦是每个人的梦,以祖国的繁荣为最大的光荣,以国家的衰落为最大的耻辱,增强国家认同,培养爱国情感,树立民族自信,形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的共同理想追求。二是开展以仁爱共济、立己达人为重点的社会关爱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的关系,学会心存善念、理解他人、尊老爱幼、扶残济困、关心社会、尊重自然,培育集体主义精神和生态文明意识,形成乐于奉献、热心公益慈善的良好风尚。三是开展以正心笃志、崇德弘毅为重点的人格修养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明辨是非、遵纪守法、坚韧豁达、奋发向上,自觉弘扬中华民族优秀道德思想,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拓展型课程:

重点建设以下几类课程。

1.学科延伸类: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在内的兴趣课。此类课程在深化学科知识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及科研能力。通过活动和辅导,有利于部分学生脱颖而出,成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的杰出人才,可培养一批参与各级各类竞赛的学科尖子。

2.人文类:整合和利用我校人文学科教师资源,注重人文研究方法,通过人文著作导读、人文讲座、演讲辩论赛、书画比赛、音乐欣赏等途径,普及人文知识、提高人文精神素养。

3.艺体类:继续强化排球、篮球、足球在我市的优势,推动体育运动的开展,打造高水平运动队。继续加强书法、素描、器乐、声乐课程建设,增强学生体质和身心健康,提高学生对于美的鉴赏能力。

开设选修的课程首先由教师拟订目录,征求学生的意见,经学校初审通过后,列入《选修课程目录》,提供给学生选择。如果选修这门课程的学生达到一定的人数(视学校可提供的师资和设备等资源而定),准予开设。

课程实施过程注重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旺盛的求知欲、积极的探索精神、坚持真理的态度以及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三)课程安排

参照国家的课时总量规定,根据学生需要和学校的实际,设置不同时间的大小课时,全程安排学习时间和活动时间。课程基本安排如下表:

学习领域科目类别

三、课程实施

课程实施主要涉及教材、教师、学生、教学组织等因素。

(一)课程实施策略

1.选用根据国家课程标准编写的,适合我校教师和学生特点的教材;科学合理地使用教材,充分挖掘教材的资源优势,使之成为适合学生学习方式的学习内容;不断开发和拓展课程资源,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典型案例、辅助资料。在教材的使用过程中,对其适用性不断进行评析,为其进一步完善提供依据。

2.成立学校校本课程、选修课程开发小组,组织教研力量从课程目标、结构、内容、实施、评价等方面制订《校本课程开发和建设工作方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南》、《拓展型课程指南》、《学生选课指导手册》,确立与各学科相应的拓展课程目标、内容,研制符合现代教育发展、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教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3.完善校本教研制度,加快教师自我发展建设,实施教师专业化发展工程,使学校成为师生共同成长发展的学习型组织。建设一支人员精干、结构优化、素质优良、富有活力的高水平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培养一批名师,让学校可持续、跨越式发展。

4.建立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学校课程研发的激励机制,开发教师的潜能和创造性,使每一个学科教师都有符合课程需要的研究课题。

5.完善各学科学分认定方案,完善学分制管理系统,建设学分制管理信息平台,对课程实行学分管理。

6.学校充分利用教师、场地、设备等资源,学校网络资源、图书馆、计算机房、实验室和专用教室以及体育场馆都要全面向教师、学生开放。

(二)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关键环节。正确的教育质量观是实施课程评价的关键。学校根据

“以人为本,持续发展”

的理念对学生的学业进行评价。课程评价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发挥着教育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课程评价应根据普通高中教育的性质和任务,重视学生个性健康发展和人格完善,必须以尊重学生为基本前提,符合客观公正原则、全面性原则、激励性原则。

1.考核方式

基础性课程的考试,文科要增加开放性命题、开卷答题、撰写小论文等能力考核的比重,理科要增加学生自主实验,创新实验,增加对学生的小发明、小创造、小制作、小论文等能力评定的比重,拓展型研究型课程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学生的论文、作品的综合评定,使学生有更大的自我发展空间。

2.评价体系

改变只看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考试成绩的单一评价方法。尝试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部分构建综合评价体系。

①形成性评价,重点评价学生在个体学习或合作学习过程中的时间安排、笔记(知识结构的整理)、作业、讨论学习计划的执行和调控等内容。

②终结性评价,这是对学生三类课程学习结果的评价,重点在课程的实践环节和终结性考核上。

③在综合评价中逐步增加形成性评价的权重,以强化过程管理。

④完善学生成长记录档案,建立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综合评价体系。

3.激励机制

在对学生的激励机制上,应从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全面发展向激励学生的个性化、特长化发展转变。在既有的“学业成绩优秀奖”、“三好学生奖”、“进步奖”的基础上增设

“演讲辩论奖”、“才艺之星奖”、“活动能手奖”等奖项,真正做到从制度上激发学生的各种潜能,点燃学生的智慧火花。

四、课程管理

观念的转变是课程发展的先决条件,学校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方案的有关文件。教师要牢固树立素质教育观念,理解新课程理念的人才观、基础观、质量观和育人方式观,为课程改革发展工作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同时注意处理好长远与眼前、局部与全局、继承与发展、借鉴与创新等关系,强化科学意识和规范意识,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

1.学校成立由校长、教师代表、课程专家、学生代表、家长代表组成的课程委员会,及时收集、反馈教师、学生等各方面人员对学校课程实施的意见和建议并进行讨论研究。通过对学校课程方案的执行情况和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估,及时进行课程内容调整,改进课程和教学的管理,形成教材不断革新的机制,使课程应成为一个开放、动态、可持续发展的系统。

2.制定、完善并落实《淄博十八中教师岗位职责》、《淄博十八中学科组长和备课组长岗位职责》、《淄博十八中教学常规要求》以及各种奖励制度,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制度保障。

3.完善教学辅助部门管理制度,使实验室、计算机室、图书室、阅览室、体育场、音乐室、美术室等全方位地为教学改革服务,为学生自主学习服务。

学校积极实践国家和地方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加快课程校本化工作。针对不同课程,根据课程目标制定不同的课程实施方案。严格执行国家三级课程总课时数的要求,开齐开足基础型、拓展型和探究型三大类课程。要探索科学、合理、高效的课程计划安排形式,结合各类课程的不同特点,采用班级教学、小组互助、个别学习、校外课堂、分层分类走班教学、反转课堂等多样化的时间、地点或者课堂形式完成课程实施。课程实施前要制定课程教学目标,有详尽的授课计划与教案;教学过程中教学策略得当、教学手段丰富,能激励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和实践体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全面素质的提高;教学完成后要有反思和总结,以促进课程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在课程实施中,注重了课程目标的完整性,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注重能力培养和发展学生个性。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注重教材挖掘,开发与利用好教材资源和课外课程资源,重视学科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使教学内容接近学生的认知水平,善于捕捉课堂生成性资源,形成“学科育人、德育育人、艺术育人与环境育人”的课程环境,为学校多元的课程体系增添色彩。

在课程开发过程中,学校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调动教师参与课程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将学校课程建设的过程与教师的专业发展有机地整合起来,通过专业引领、案例研究和同伴互助等途径,提升教师对课程的理解能力、对教材的二次开发能力、校本创生能力和课程实施能力,引领教师加强学科思想建设,强化课程意识,建设培养一支敬业爱生、能为学生发展提供个性化指导且具有课程开发、课堂教学设计、教学评价能力的优秀教师队伍。注重发现和培养课程专家对象,并为其提供培训、经费等各方面的支持。逐步建立和培养一支优秀的市级课程建设专家队伍。

山东省淄博第十八中学

篇2:社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工作布控方案

社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工作布控方案

为进一步强化社区党组织维护稳定、服务群众的能力提高辖区社会治安防控能力切实加强辖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现结合辖区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1、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八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区委、区政府及社区党工委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社区的职能作用,促进齐抓共管、广泛参与,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严密防范和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宣传教育,不断增强社区群众的治安防范意识和参与综合治理的自觉性,坚持机制创新,加强治安防范的长效工作机制。

2、总体目标。构建起以群众自治组织和辖区公共户单位为基础,公安派出所为骨干、群防群治队伍为依托,以案件多发人群、区域、行业、时段为重点,覆盖全辖区、反应迅速、打击有力、防范严密、控制有效的治安防控体系,为辖区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

二、主要内容

1、构建社会面巡逻防控体系。建立公安干警牵头,专职巡防社区巡逻队等群防群治组织协同配合的巡逻体制,切实增强街头路面的有警密度和见警时间,提高对违法犯罪的发现、控制能力。充分发挥社区巡逻队、义务巡逻人员、物业保安力量的作用,形成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三级联动防控。对重点区域和治安复杂区域要采取徒步巡逻、定点守候的方式进行控制,对重点路段和易发案时段采取徒步巡逻方式进行控制。辖区巡逻防范做到联防员协同警察巡逻相结合,便衣巡逻和着装巡逻互为补充,采取巡逻、定点守候、盘查有机结合,分层、分时、分片的控制手段,形成严密布控。社区要结合区域的治安形势制定巡逻工作方案,整合辖区治安防范资源,尤其是要加强对重点部位、易发案时段和重点地段的控制,落实防控工作措施,切实有效维护辖区的治安秩序。制定并实施巡逻防范工作考核制度,依据每日治安动态对防范力量进行适时调整,每周对巡逻防范工作进行点评,每月对巡逻防范工作进行考评,最大限度的调动各方参与社会面防控工作的积极性。

2、构建社区治安管控体系。强力推进社区警务战略,健全社区综治组织,整合社区治安资源,提高社区的整体防范水平。完善对社区民警的考核制度。社区及社区民警要组织使用好社区综治委员、社区综治工作者、流动人口协管员、联防队员、治保主任、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做到职责清、任务明、工作互补。今后社区着力抓好以下工作:(1)组织开展对辖区楼群院落(小区)及散居户的摸底调查登记工作,切实掌握辖区居住区域的防范结构及现状,为防范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2)制定防范工作方案。依据居住区域不同的治安防范结构制定不同的工作措施,对有专职值班人员的小区(院落)开展“零发案”小区(院落)的创建工作,提高防范工作效能,减少或杜绝刑事案件的发生。对无人值班的小区(院落)要划分为基础条件较好、基础条件一般、基础条件较差三类来开展工作,对前两类小区(院落)今年要有100%小区(院落)落实专人值班;对基础条件一般现阶段无法落实专人值班和基础条件差的小区(院落)散居户区域将安排落实专人进行义务守护。(3)制定社区治安混乱和突出问题的排查摸底工作。社区及社区民警对社区存在的治安混乱和突出问题进行摸底排查对排查出的问题制定整治工作方案按照一事一档的要求建立整治工作档案详实记载整治工作的开展情况及工作效果并依照档案实施动态监控使整个工作落到实处。(4)社区及社区民警以小区(院落)、楼栋(单元)为单位,采取召开群众会、入户调查、入户宣传等手段,动员群众或单位筹集资金安装防盗门,提高辖区物防履盖面。(5)在辖区内统一安排部署,开展“平安家庭”创建工作。(6)在社区党工委和综治办的指导下,做好以流动人口和刑释解教人员为主体的实有人口管理工作,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基础台帐健全、数据鲜活。(7)做好矛盾纠纷排查调解工作,及时化解和调解各类民间矛盾及纠纷,确保无民转刑案件的发生。(8)社区民警要组织专业巡防、半专业巡防、义务巡逻人员在辖区开展巡逻守护工作,特别是要加强对背街小巷和易发案区域的巡逻守护。(9)在社区从事综治工作的人员一律挂证上岗(社区综治工作者、流动人口协管员,社区综治委员工作人员挂证)巡逻人员一律佩戴明显标志。(10)沿街铺面落实每日值班治安员制每日值班治安员一律佩戴明显标志。

3、构建重点部位防范体系。要将辖区内的商铺、娱乐场所、出租房屋列为重点部位开展防范工作。按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属地管理”的原则将上述区域和单位纳入社区的综治工作范畴,与其签订《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目标责任书》,警务室要与其签订《治安责任书》,落实“谁主管、谁负责”的责任。组织开展治安检查和消防安全检查,及时消除治安、消防隐患,指导上述区域和单位的保安力量开展防范工作开展经常性特别是重点时段的治安巡逻和防控。

4、构建单位内部安全保卫体系。社区要与辖区内的公共户单位签订《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目标责任书》,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受益、谁负责”的综治工作原则,督促单位落实综治工作各项措施,切实做到“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办好自己的事”。警务室按照《企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21号)的规定,指导、督促、检查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工作,对有违反该条例的现象或治安隐患要下达整改通知书,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要进行表彰或报街道办事处予以表彰,对明确为重点单位的要指导其制定单位内部治安突发事件处置预案,并对重要部位设置必要的技术防范设施。

5、坚持执行校园及周边治安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落实校园及周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各项措施。组织指导各学校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落实好各项安全防范措施,在上放学时段警务室指导检查督促各学校的保安人员要负责维护校门口周边的社会治安秩序,警务室要负责校园周边主、次干道的巡逻,管段民警组织社区义务巡逻人员负责背街小巷的巡逻,综治办、派出所要组织人员对重点路段进行守候。

6、构建科技防范监控体系。不断提高防控的科技含量,充分发挥技术防范在社会治安防控工作中的作用。完善且使用好辖区视频监控系统,以“三化”工程为契机,提升视频监控水平。根据《企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的规定,督促重点单位、要害部位和单位内部的财务室、仓库、保密室等安装必要的技术防范设施,有条件的单位和小区要与综合报警网实现联网,增强整体联控效能。通过人防、物防、技防结合,建立覆盖辖区重点区域、排除治安隐患和解决重点安全问题的安全防范网络。

三、保障措施

1、高度重视。把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帮助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根据“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管理原则,各单位加强协调和督查,通力协作,各负其责,确保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将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情况作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进行认真检查和考核、评比。

2、加强落实省市区政法工作会议精神。以化解社会矛盾、创新管理理念、公正廉洁执法为重点。切实抓好队伍建设。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勤务模式。切实提高工作效率。

3、实行“警力下沉”。最大限度地把警力摆上街面、深入社区、沉到基层。改革勤务方式,全面推进“弹性工作制”、“错时工作制”等适应动态治安特点的勤务制度,实行24小时全天候治安防控。完善工作制度,广泛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参与治安防控,不断壮大群防群治力量,进一步扩大群防群治工作覆盖面。切实加强综治办建设,确保防控体系建设有人抓、有人管、有人办。

4、加强宣传发动工作。认真抓好新闻宣传报道工作,用正面的宣传引导和发动群众。社区在开展法治“六进”活动中,要注意加强对学生、流动人口、重点整治区域的法制宣传,提高重点群体、重点区域群众的法制意识和防范意识。同时要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发动工作,要充分利用条幅、标语、板报开展宣传教育,在引导群众加强自我防范的同时,充分调动辖区居民及流动人口积极参与到社区管理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来。在每年的法治宣传月要组织开展具有一定规模的宣传活动,营造浓厚的法治工作氛围。

5、建立健全社会治安状况监测评估。采取多种科学有效的形式开展“公众安全感”调查,及时了解和掌握辖区群众对治安状况的反映,及时分析研究治安形势,增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针对性。

6、加快辖区经济发展,促进、扩大再就业。社区要进一步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就业服务体系,完善具体工作规划,开展专项清理整顿工作。加强辖区共驻共建单位的扶持力度,推进创业带动就业的良好格局,全力做好“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工作,鼓励“零就业家庭”成员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给予创业扶持,扩大再就业渠道。

7、进一步加强社区服务站的工作。切实做好为社区居民群众的服务,治保主任、综治工作者、禁毒专职人员、流动人口协管员,每天要深入居民群众家走访,向居民群众宣传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工作情况,社区警务室打击情况及辖区发案特点,提示居民群众应采取的防范措施,征求居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上门为居民群众开展服务工作。

四、检查考核

1、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工作中开展“四查”。一是查各单位的巡逻工作方案、工作记载,社区民警、社区的工作记录及相关的档案资料。二是实地暗查街面的巡逻防控工作情况,巡逻人员佩戴标志情况,走防群众、单位及铺面了解辖区的巡逻密度及对社区民警的熟悉程度。三是查小区,院落、单位、重点部位、校园及周边的值班、巡逻、守候的防控工作情况。四是对社区内发生重、特大刑事案或者重大影响的事故、事件被新闻媒体报道进行责任倒查,如因工作失误失职造成的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2、实行重点案件同比考核办法。对重点案件实行每月通报、季点评、年定级,即每月对各片区的重点案件发案情况及上升、下降进行排位。在一个月内重点案件上升幅度在前三名的包片干部给予通报,一个月内连续二次发生案件排在前三名的包片干部给予限期整改,在整改期内因措施不力继续上升或者一个月内连续三次发生案件上升幅度排在前三名的包片干部给予黄牌警告,受到黄牌警告后还在继续上升的包片干部将实行年终考核不考虑优秀等次。

五、奖励

1、在四查工作中、有方案工作记载、工作记录等档案齐全,对无人值班守候的院落和楼栋经过社区动员居民群众建立值班或设立义务值班人员。奖励300元。

2、每月对社区包片干部进行评比考核奖励,下降30%的奖励150元,下降50%的奖励270元,下降100%的奖励300元。

篇3: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包保工作方案

20**―20**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包保工作方案

按照《**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的意见》(*发〔20**〕29号)部署,从20**年至20**年利用3年时间,继续开展新农村建设部门、企业包保帮扶工作,为确保包保帮扶工作顺利开展和推进,特制订此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大”精神为指导,以*****为统领,以改善农村环境为切入点,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根本,以深化省“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为载体,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目标要求,完善工作机制,整合社会力量,强化帮扶工作,加大资金投入,集中建设美丽乡村,努力使全县农民过上幸福美满的新生活。

二、包保对象

*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确定的第二批省级示范村和第一批省级示范村中的部分村屯及*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确定的薄弱村、重点提升村。

三、工作目标

通过3年包保,被包保村的集体经济收入高于县平均水平5%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递增12%;水泥路在“村村通”的基础上,逐步向“屯屯通”和“户户通”延伸,道路两侧要实施边沟围墙一体化,绿化、美化实现全覆盖,村容村貌得到有效改善,达到居民适用、环境优美、适宜人居的村屯建设标准;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公益事业保障机制,解除农民生产生活后顾之忧;健全和完善村办公室、文化科技活动室、农民书屋、休闲健身广场、消防设施、医疗卫生室和计生室等公益设施;农村基层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加强,村民自治组织健全、民主管理完善,村级配套组织发挥作用明显。

四、包保任务

按照省新农村建设“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的总体要求,各包保部门、企业包保任务是:

(一)加强规划指导。围绕“二十字”方针的目标要求,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和组织建设,协助和指导所包保村屯科学编制新农村建设规划和20**年至20**年度村屯环境综合整治方案。要加强调查研究,搞好科学论证,履行相关程序,引导组织实施,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新农村建设。

(二)突出产业开发。坚持把生产发展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以增加农民收入、壮大村集体经济实力、增强新农村建设自身发展能力为目标,根据当地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产业发展优势,帮助包保村筛选优势项目,招商引资,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带动农民共同致富。每个包保部门、企业都要在包保期内,帮助所包保村至少研究1个促进农民增收、拉动能力强的经济建设项目。

(三)协调资金项目。要从基层和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积极向国家、省有关部门协调资金、项目和技术、人才,集中投向新农村建设,确保各项建设任务的顺利完成。

五、实施步骤

(一)对接阶段。20**年9月10日前,各包保部门、企业完成与包保村对接工作,制订包保方案,选定驻村指导员,开展包保工作。

(二)实施阶段。20**年9月至20**年12月,全面启动、实施包保工作。

(三)总结和验收。各包保部门、企业每年要对包保工作进行阶段性总结,形成文字材料,附带帮扶资金、物资证明材料报县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年末由县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验收。20**年12月底前,各包保部门、企业要对包保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充分反映包保经验和成果。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包保部门、企业要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部门、企业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主抓包村工作,相关科室做好协调工作,并实行派驻村指导员工作制度。各部门、企业要针对包保村新农村建设发展实际,强化措施、狠抓落实,确保包保工作顺利进行,收到实效。

(二)加强协调,搞好对接。各包保部门、企业要切实肩负起和履行好联系领导、协调相关部门单位和企业、对上对下及时沟通工作的重大责任,增强帮扶工作的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推动帮扶工作深入开展。每个包保单位都要和所联系的包保村进行帮扶工作对接和协调项目的对接,也可以通过协调会的形式解决包保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三)加强扶持,形成合力。包保单位要明确包保工作的意义和目标,调动全体人员的积极性,加大人、财、物和科技的投入,组织机关党员干部深入包保村开展义务献工活动,帮助包保村屯谋划经济发展项目和农民增收致富项目,进行科技、文化、信息传播,切实解决新农村建设中各种疑难问题,千方百计完成包保工作任务。

(四)加强检查,认真考核。县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加强对包保工作的督促检查,定期调度、通报各包保单位包保工作开展情况;经常深入农村检查包保项目和协调资金落实情况,确保项目和资金落到实处。根据各单位上报的包保投入情况认真审核,实地验收,并将考核结果计入年终绩效考评成绩,推动全县新农村建设工作健康有效开展。

篇4:电厂班组建设的实施方案

班组建设的实施方案

一、班前班后会程序

1、上班前必须召开班前会,由班组长负责点名,并安排工作任务,安全注意事项等,认真做好“三查”(查员工劳保穿戴是否规范,查员工安全规程掌握情况,查员工精神状态,情绪是否正常)。

2、下班后要及时召开班后会,进行安全小结,做好“三评”(评质量,任务完成情况;评工作中的劳动纪律,安全情况,并评出当班最优和最差的职工;评设备运行情况),找出经验教训和改进措施。

二、建立班组档案、台帐

建立健全班组档案,要求各类台帐记录要完整、准确、分类分放,按月装订成册;具体建档内容如下:

1、集团公司和各部、室下发的相关管理制度,企业标准等。

2、作业任务及措施,工艺质量标准及生产质量检修记录。

3、安全管理制度、应急预案、隐患查处及整改记录,事故调查处理记录等。

4、设备台帐或检修台帐,工器具台帐,备品备件台帐,设备系统图,检修图纸和资料等。

5、班组考勤记录,培训记录。

6、建立班组成员档案,要求做到五清楚(员工基本情况清楚,家庭情况清楚,性格爱好清楚,工作表现缺点清楚,业余生活清楚)。

7、坚持开展“六必谈”活动,并健全访谈记录。

六必谈内容:员工受罚必谈,违章违纪必谈,情绪异常必谈,发生纠纷必谈,有了困难必谈,新员工入组前必谈。

8、每月召开一次班委会,由班组长向班组成员汇报当月任务指标完成情况,传达公司各种例会的有关决议,布置下月任务,公布本月考核奖惩情况,接受员工监督,并虚心接受员工批评和建议。

三、班组培训管理

1、各班组长应根据公司和部室下达的培训计划,制定本班组的各工种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

2、各工种的培训教材由主任或本单位技术员负责编写和审定,并汇编成册。

3、对新进员工和转岗人员建立专门的培训制度,由安全协管员协助做好培训工作,要求新工人和转岗工的培训时间不得少于24学时,培训完毕后,必须进行考试,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新工培训内容:

本班组的安全工作状况,工作性质及作业范围;

本岗位使用的机械、设备、工器具的性能,防护装置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本班组的作业环境,事故易发地点及作业场所;

操作规程、岗位责任制和有关安全工作注意事项;

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的正确使用和保管。

4、班组长应组织好本班组人员按时参加公司组织的各项培训活动,不得无故缺席或敷衍应付,并做好记录。

四、班组的安全管理

1、安全教育工作

(1)、班组长积极开展安全教育工作,在协管员的协助下,认真做好三级安全教育,使班组成员熟练掌握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应知应会。

(2)、新工人正式上岗前,班组长要组织以老带新,明确工作关系中各自应负的安全责任。

2、安全活动工作

(1)、组织班组成员积极参加集团公司的年安全活动,定期组织本班人员进行反事故的应急演练,并完善记录。

(2)、每周坚持召开一次班组安全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具体内容如下:

总结上周安全生产情况,对每个员工进行讲评,并研究布置下周工作;

结合本班实际,有针对性的组织班组成员学习上级有关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文件和会议精神,事故通报及安全生产知识;

交流班组成员之间,成员与领导之间,班组与班组之间的安全工作情况;

交流对班组阶段性安全生产的看法,“三不伤害”和反违章活动的经验与体会。

评议本班组安全生产中的好人好事,习惯性违章在本班组中的各种表现,本班组和其他班组发生的不安全情况;

分析班组安全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分析设备和系统存在的隐患和薄弱环节,研究改进措施。

检查班组安全、质量、文明生产存在的问题,重点检查设备和系统存在的隐患和消缺情况,各种记录,台帐执行情况,安全工器具完好情况,有无违章作业;

表扬安全生产中的好人好事,对违章员工提出批评教育和处罚,班组发动员工为安全工作献计献策,收集他们提出的合理化建议;

发生事故后,班组长要认真组织班组成员召开事故分析会,坚持“四不放过”原则,使员工从血的事故中吸取教训,改进措施并做好记录。

五、安全检查工作

1、班组长要认真落实“一班三查”制,即:班前检查,督促员工穿戴好防护用品,并对现场和机械器具等进行检查,以便及时消除作业环境中的事故、隐患,班中排查,主要是落实安全作业措施,查设备运行的状况,及时制止或纠正违章作业行为,消灭事故苗头;班后复查,主要是清理工作现场,做到工完场清,不留隐患,给下一班创造安全生产条件。

2、班组长定期每周进行一次安全检查,一是检查员工安全思想是否牢固,人员的操作是否符合安全规程,作业指导书及工艺要求;二是检查设备是否处于安全状态。

3、班组安全检查出的问题要做好详细记录,对查出的安全隐患要及时填写隐患排查通知单,并按A、B、C分类法划分隐患等级,分别落实到人,属班组自行解决的,严格按照“三定四不推”的原则(定人员、定时间、定措施,班组能解决的绝不推诿)进行处理。

4、建立“三违”曝光台,将查出的“三违”人员姓名,及时公布,必要时组织“三违”人员在班前班后会或班组安全活动会上自检、保证,提高安全警示作用。

六、班组现场管理

1、进一步改善生产环境,消除脏、乱、差现象,确保安全生产和文明生产。

2、推行定制管理,要求班组长组织班组成员对所属区域现场物品进行整理、整顿,对不用的材料物品,定制摆放,并进行挂牌管理。

3、按运行区域和工艺流程,对生产场所进行划分,实行标识管理,对道路和物品及摆放区域设立明显的标志线和标志牌。

4、把岗位职责、安全职责、主要工艺流程、设备巡视路线等制作成牌板,实行目视化管理。

七、班组生产与质量管理

1、班组长每班及时整理汇总当班质量,任务完成情况,对质量不合格的工程要进行分析,并做好相关记录。

2、班组长要组织班组成员开展质量讲评活动,制定班组质量改进目标,不断提高工程质量,消除质量缺陷。

八、班组设备管理

1、班组区域内的设备实行专人包机负责制。

2、班组区域内的安全防护装置,设施要齐全可靠,做到“六有”;即:坑有盖、轴有套、轮有罩、台有栏,电气设备必须有接地、接零线,受压容器必须有安全附件。

3、操作设备时,必须按生产工艺,设备性能要求和操作规程进行设备的启动,运行与停止,决不允许随意野蛮操作;坚持做到“六不超”(不超载、不超速、不超重、不超压、不超温,不超电流),确保安全正常运行。

4、设备必须按规定的“五字”(看、听、查、摸、闻)操作法进行巡回检查。

5、员工要努力学习生产工艺技术,设备基本知识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熟悉掌握设备操作技能,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和科学方法,正确使用和维护设备;做到“四懂”、“三会”(懂结构、懂原理、懂性能、懂用途;会使用、会维护保养、会排除故障)。

6、设备维护做到“五不”即:不漏电、不漏气、不漏油、不漏水、不漏尘;“三无”即:无松动、无积灰、无锈蚀。

7、设备的润滑要做到“五定”(定点、定人、定质、定时、定量)。

8、检修工每天除按时巡检外,还应仔细查看操作工记录的设备运行状况记录,通过设备运行参数对设备运行状况作出判断,及时处理设备的小隐患。

9、设备检修要做到“三齐”(拆下零部件摆放整齐、检修器具摆放整齐、材料备品堆放整齐),“三不乱”(电线不乱接、部件不乱放、杂物不乱丢),检修现场必须做到工完料净场地清。

10、长期闲置的设备使用前应全面检查,确认合格后方可使用。

11、建立设备运行检查台帐,坚持定时对区域运行设备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并处理,保持运行设备完好率98%以上,备用设备完好率100%,记录要详实。

九、班组考核管理

1、各班组必须建立班组奖惩公布表,本着“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对班组成员进行考评,并及时将考评结果予以公布。

2、建立奖金分配制度,必须做到奖金来源、数额、分配办法,发布结果四公布。

3、班组长要根据当班人员的工作表现、生产指标、安全目标、费用指标等完成和执行情况,于下班前评出当班优秀员工、合格员工、潜力员工,并作为月末评选“三工”的依据。

十、相关要求

班组建设直接关系到公司基础管理水平的提高,是落实精细化管理的保证,各部门应根据班组建设的内容,制定出本单位班组建设方案与计划,要求各生产单位选出试点班组,逐步全面推广。

检修部

20**年4月12日

篇5: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区现场踏勘报告

20**年度荆门市东宝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区现场踏勘报告

踏勘单位:荆门市国土资源局

踏勘人:李

踏勘时间:20**.07.11―20**.07.14

20**年度荆门市东宝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

项目区现场踏勘记录

根据《省国土资源厅关于严格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的意见》的相关要求,荆门市国土资源局会同东宝区人民政府、仙居乡人民政府、漳河镇人民政府、子陵铺镇人民政府、牌楼镇人民政府、东宝国土分局、各乡镇国土管理所、武汉愿景土地咨询有限公司以及涉及村主要干部,于7月11日至7月14日对项目区内拆旧地块和还建地块进行了现场踏勘,踏勘情况如下:

一、踏勘方法

项目区现场实地踏勘与项目申报资料室内核对相结合。

二、实地踏勘

1、深入实地调查项目区范围、现状地类、地形地貌,项目区自然状况、基础设施状况;

2、对项目区现状进行局部拍照;

3、召开座谈会,向当地干部、群众、企业代表了解对项目申报的意见和建议。

三、室内核查

根据踏勘要求审核项目申报内容是否与项目实际情况相一致;

按申报项目区范围查碎部图班面积表,核实项目区涉及地块、地类、分类面积、总面积。

四、汇总踏勘情况,认真编写踏勘情况表(见下表)。

现场踏勘情况表

一、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20**年度东宝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拆旧还建实施方案

项目类型

增减挂钩

项目规划期限

20**年8月―20**年7月

权属情况

集体所有

项目区拆旧地块数393块

项目区还建地块16块

项目地点

柴黄村、矿山村、三泉村、同乐村、联心村、子陵村、建泉村、新桥村、牌楼村、革集村、城山村、来龙村、长兴村、杨冲村、荆钟村

项目规模

拆旧区151.0375公顷

新增地

类面积

开发(公顷)

整理(公顷)

复垦(公顷)

耕地143.6643

林地4.5875

其他2.7857

还建区29.4499公顷

占用地类面积(公顷)

耕地18.3052

林地3.3031

城镇村及工矿用地4.5264

其他3.3152

地类

图斑地类

村庄、采矿用地、耕地、林地、沟渠、农村道路等(采用二次调查土地分类)

新增耕地二级地类

旱地

地面物状况

地面主要有房屋、杂物、水泥路、晒谷场、厕所、烧砖窑、厂房、晾晒场、取土坑、生活区、临时建筑物等

项目主要

工程内容

土地平整工程

农田水利工程

田间道路工程

其他工程

二、项目区基础条件

项目区地貌类型

平原、低丘、中丘

海拔(米)20-125

坡度0°―35°

土壤类型

浅黄泥田、白散泥田鸡肝泥田、黄土等

居民点

聚集程度

拆旧地块大部分为独户、聚集程度不高

离主要水源点距离

除矿山村外,其他拆旧地块附近均有可靠水源地

交通状况

通达、便利

电力状况

有专用架空线路

完全满足施工需要和农业生产要求。

三、项目前景效益分析

(一)有利条件:

1.项目区内土地平缓、土层深厚、土地资源丰富,雨量充沛,日照时间长,通风条件好,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极为有利;

2.项目区通水、道路、通电,具备了实施土地复垦良好的基础条件。基础设施十分完善;

3.项目实施后,当地生产生活环境得到改善,耕地质量和产出率将明显提高,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4.农村基础设施功能得到进一步发挥。

(二)不利条件:

房屋结构以砖混为主,宅内复垦难度较大,砖瓦窑内取土坑土方量较大。

(三)建议:

1.以土地平整、改善农田水利和道路条件为主,同时加大对烧砖区和宅内土地进行复垦,提高土地利用率;

2.土地复垦后的耕地,全部划入基本农田保护。

四、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一)项目实施后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

通过土地复垦,对项目区田、水、路进行综合治理,生态环境将得到明显改善,不会造成新的水土流失。

(二)当地林业、环保、水利部门对项目的审查意见

本着环境保护、改善人民群众生活、综合治理的原则,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充分利用水源、气候、土壤、电力等有利条件,对土地进行复垦,灌溉系统、田间道路工程等综合治理,符合有关规划和农业结构调整布局,有利于生产及经济发展,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十分显著。当地林业、环保、水利部门同意规划方案。

五、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一)东宝区党委、政府十分重视该项工作,并广泛听取了群众意见;

(二)周边群众迫切要求实施该项目;

(三)村庄得到集中发展,各项基础设施利用效益得到进一步提高。

踏勘单位:荆门市国土资源局

填表人:黄

填表时间:20**年7月15日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