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江高中十三五学校发展规划教育科研实施方案 - 制度大全
范文大全 导航

阴江高中十三五学校发展规划教育科研实施方案

编辑:制度大全2022-12-17

阴江高中“十三五”学校发展规划教育科研实施方案

一、工作基础

“十二五”期间,在浓郁的学校文化熏陶下,我校教育科研形成了良好的氛围,获得了宝贵的经验,取得了丰厚的成果:

自主学习和同伴互助,丰富了教师教育教学的理论水平;问题意识和实践探研,培养了教师的研究习惯和研究兴趣;院校合作,专家引领,提升了教师的研究能力和研究水平。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共有216篇论文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442篇论文在各类评比中获奖,教师完成省级个人课题3个,无锡市级专项课题26个,阴江市级教师专项课题48个。学校还完成了教育部规划课题和江苏省规划课题各一个。阴江高中的教育科研在地区和省内产生了良好的反响,受到省市级教科研专家的高度肯定。

二、发展目标

围绕学校“十三五”总目标:办幸福教育,创一流高中。高起点规划、高质量研究“十三五”课题;高水平打造、高素质提升研究型团队。

三、发展策略

1.做好“十二五”规划课题的研究工作。

规划课题是统领学校发展方向,疏通学校发展节点,延续学校发展命脉的研究命题。做好“十二五”规划课题的研究,关系到学校未来发展水平、发展地位和发展竞争力。所以,教科研部门要在校长室的指导下,首先,做好“积极心理学理论指导下的幸福教育研究”的宣传发动工作。根据学校发展目标,分解研究目标,确立子课题研究内容,招募子课题负责和研究成员,并完成立项申报工作;其次,组织课题组成员,结合学校实际,按计划、分阶段做好课题研究的实施工作,并及时做好课题研究的经验总结和成果提炼工作,通过四到五年的研究,在物质和精神生活都有提高的基础上,提升师生感知、创造、享受幸福的能力,使现代学校文化在更高的层次上有新的建构,为学校的发展和师生幸福开辟新天地。

2.做好研究团队的发展和提升工作。

“学校发展在教育,教育发展在教师,教师发展在科研”。打造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研究团队,学校教育科研责无旁贷。

①完善科研机制。

继续落实学校“四五”成才计划,在学校原有机制的基础上,以学校“十二五”规划提出的“3310工程”为目标,以“工作室”建设为抓手,以“学术休假制度”为载体,有计划地培养一批名教师;以教育教学问题为切入点,以课题研究为突破口,以成果总结为增长链,造就一支研究型教师队伍。

②建立科研团队。

继续做好教师发展学校的培训工作,在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研究能力的基础上,建立丰富多彩的合作团队,开展形式多样的合作研究。成立以学校规划课题为核心的研究团队,基于教育发展走向,在学校发展的层面上开展微观研究;成立学科学术团队,围绕“主体性发展课堂”开展学科有效教学研究;成立工作室团队,针对教育教学中某一方面的问题,进行专项研究;成立“阴江高中课题组”,围绕“三课”建设,进行问题研究和课程开发。

③搭建科研平台。

学校教科研部门在做好课题研究的指导、跟踪服务和成果的推介的基础上,借助与省教科院、华师大和兄弟学校的合作平台,在共性辅导的基础上,创造个性化指导的机会;通过合作共同体,为教师提供发展自我、展示才华的机会;发挥团队优势,以论坛、沙龙、外出参观考察的形式,增加交流与学习的机会。

④做好科研评价。

教科研部门,将依照学校“岗位聘任制条例”、“ABC绩效奖励条例”、“教科研考核和奖励条例”做好教科研的考核和奖励工作,并组织年度教科研先进个人的评选。以此激发广大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做好教科活动的组织和宣传工作。

“教育科研:研究是根本,活动是动力。”教科研在做好团队建设和研究工作的同时,还必须做好研究活动的展示和成果推广工作,通过活动,引智借力,促进研究水平的提高和研究能力的提升。“十二五”期间,在做好规划课题的开题、中期展示、结题鉴定,基地学校科研协进会等重大活动工作的同时,还要做好精品课题建设的展示活动,省教科院基地学校“学科教研活动”、“学校科研成果展示暨年度教科研先进个人表彰活动”、“阴江高中课题组”交流和成果展示活动。认真办好一年一度的“教师论坛节”。做好《领跑者》的组稿、编辑和出版工作,提升刊物质量。通过活动和宣传,提高学校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以上三项工作,是“十三五”教育科研的绚丽底色,在此基础上,还要通过实施“五二工程”(省级以上规划立项课题2个,省重点学科基地2个,重点工作室2个,科研专着2本,学校刊物2份),增添亮点,打造品牌,实现“名师培养工程全省领先,幸福教育之歌响彻全国”的目标。

篇2:高中学校课程建设规划

阴江高中学校课程建设规划

一、基本理念

通过学校课程的规划,开发和实施,加强师生对课程的体验,尊重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师生的开发课程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师生在“今日何成”的校训激励中获得发展,使学校成为培养时代“领跑者”的精神家园。

二、课程规划的原则

1.基于政策

依据三级教育发展规划,江苏省高中新课程设置方案及校十二五发展规划。

2.基于学校

规划体现学校本位的特征,重视学校文化、地方文化,关注已取得的课程建设成果,把学校培养目标“做时代领跑者”与规划有机结合,总体规划高中三年的课程。

3.基于研究

课程规划的依据是学校课改以来课程发展的回顾与展望,学校发展的SWOT分析,教师专业发展的FAPO分析,学生和家长对课程的需求和意见。

4.基于统整

以学校为单位,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进行校本化重组,实现三级课程在学校层面上的一体化和协调性,从而形成学校课程的合力。在学校层面的统整,主要是以学生学习方式分为必修和选修,必修与选修中分别有基础类、综合类,特色提高类三大课程系列,对某一学科内的统整,一是对学科模块内知识、方法进行统整,对原有模块进行合理调整和重组,形成相对系统的教学模块和教学结构,二是学生活动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相互联系,互为补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活动的组织水平和活动价值,同时也进一步丰富学科课程的内涵,促进学习方式的有效转变。

5.基于民主

规划的过程就是民主参予,形成共同课程理念和规划的过程,专家、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家长一起民主决策。

三、课程建设目标

1.服务于学生发展

学校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载体,是学生获得发展的宝贵资源,我校课程建设的直接目标就是“培养时代的领跑者”,具体表现是: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充满自信,具有超越自我和他人的意识;有热爱生命追求幸福的积极人生态度;有自主的学习品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视野开阔,胸怀宽广,善于合作具有组织领导力。

2.服务于教师发展

课程建设的过程,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课程建设的间接目标就是在教育转型和学校发展中造就具有高尚师德、健康身心、专业精湛、团结合作的教师团队,在研究中提升教师的专业幸福感。“学校教师课程开发能力与教学能力的相关性研究”将作为我校的研究课题。

3.服务于学校发展

通过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可选择的课程,建设完善的学校课程体系,提高学校主动发展的能力,建设成为特色的优质的高中,同时策应“省学科基地建设”和“五星级学校”的评选。

四、课程结构

我校本着“继承、发展、创新”的课程建设理念,构建学校的课程结构,见表一。

类别功能具体课程必修课程基础课程

学科必修课程(含学科内研究学习)

综合活动课程

研究性学习

社区服务、社会实践

综合类课程

公民教育

生涯规划

幸福教育

学校文化、季子文化、吴文化

体艺拓展课程(三个一)

特色提高课程

市中讲坛

阅读与写作(中文、英文)

学生自主实验

选修课程

基础类课程

学科内模块选修(省教育厅规定)

补习类课程

培优类课程

综合类课程

竞赛类课程(数、理、化、生、信息)

创造类(创意大赛、科技节)展示研究创造成果

学生社团

特色提高类

AP课程

大学进修课程

国际课程

说明:

1.学校课程首先从学生修习方式,分为必修和选修课程,必修课程是指每一个学生在三年中必须修习的课程,选修课程是指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和特点选择的课程,必修课程满足学生的基础性全面性学习,选修课程满足学生的特长学习,分层学习。

2.在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基础上,从课程功能进行了划分,基础类课程是国家规定的课程,为学生参加高考和学业水平测试。这类课程遵循普通高中各科课程标准。

综合类课程是根据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学校社区文化资源,学校培养目标而提供的课程,它以发展学生综合素养为目标,提高学生公民意识,幸福体验,创新能力,社会交往和组织领导能力。

特色提高类课程是为学生高位发展需要为学生提供的课程。其内容更具开放性,更贴近学生发展的多样需求。让学生的个性特长进一步发挥。

各类课程要关注学校培养目标,关注学生经验,关注社会发展科技进步,适度“增,删”。

3.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创造性生成、学术性发展的重要途径。不论在学习方式还是从课程层面均注重研究性学习在课程结构中的渗透和整合,既有学科内研究性学习,又有源于生活实际的研究性学习,还有自主实验,生活规划,幸福教育,公民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等。

4.学生社团拓宽了学生自主发展,主体性发展的高度和广度。为培育具有领跑意识和领导力的杰出公民提供了支持。

5.课时设置上可采取长短课时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灵活设置。

“做时代的领跑者”要具备许多素质,我校要求学生毕业时在音、体、美方面都要有一项特长,所以设计了体艺拓展课程;阴江高中有丰厚的文化积淀,又地处季子故里,受吴越文化的洗礼,所以设计了学校文化、季子文化、吴文化课程;教育是服务于对人生幸福的追求,所以设计了以积极心理学为指导的公民教育、生涯规划、幸福教育课程;要具有自主的学习品质和创新能力,设计了竞赛类和创造类课程以及各类研究性学习;要了解社会,具备领导才能,设计了市中论坛、学生社团等。

学校课程规划是对所有课程的全面架构,作为具体的学科课程均需和学校培养目标相一致。在体现国家课程意志构建学生共同需要的基础上还要满足学生发展中的差异需要,由教研组开发出丰富的、可选择的“学科课程群”,争取被评为“省、市学科基地”。

五、学校课程的课时设置和实施

学科必须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科内模块选修课程按行政班组织教学活动。

其他必修和其他选修实施走班制。其他必修必须在高一高二两年中必须修完。

江苏省阴江高级中学各年级课时安排表

学科补习课程每周一次,一次两课时。学校创设高一高二在同一时间提供学生选择适合个人发展的课程和机会。研究性学习学生要每学年完成一个学科内研究性学习课题和一个综合性的研究课题,课时设置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办法。社区志愿者和社会实践采用集中形式。班会每周一课时,确保每周总课时不超36课时。

具体课程设置方案见表2

六、学校课程的发展性评价

课程评价对学校课程发展起着重要的导向和质量监控作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评价充分利用网络平台。

1.学习评价

主要包括学生的学业评价和综合素质评价,包括《学分管理办法》《学生成长记录袋》《综合素质评价》《学生素质报告单》

学期学业成绩由课程表现,任务完成(作业,学科内研究性学习,实验等),期中期末成绩按比例组成。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课程以学段为时段开设,完成课程经考核合格的获得一个学分,评价站在促进学生发展的角度多分析学习行为。

2.教学评价

包括教案、课堂教学、教学效果、课程开发与实施、教研论文等多因素评价。

3.方案评价

方案评价的目的在于通过为课程开发和实施情况周期性地进行分析,促进课程方案的改善和不断革新。包括《年度学校课程实施方案》的评价,《学科课程纲要》的评价,以学期为单位。

七、学校课程的保障

1.组织保障

机构设置:设立学校课程发展委员会,教学处改为课程教学处。试点的教研组实行教研组集体办公。

2.制度保障

制订《课程发展委员会章程》,课程建设实行项目招标,成熟一个实施一个,制订《教研组三年发展规划》、《学科课程实施纲要》、《模块教学指南》。

3.经费保障

见《教育教学项目研究经费管理条例》、《课程建设成果奖励条例》。

篇3:丰大高中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丰大高中20**年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健康教育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增强我校广大师生健康卫生意识,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与生命质量,根据教育局和上级保健部门的工作要求,特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坚持政治思想性、科学性、群众性、艺术性的健康教育基本原则,通过多种传播途径和手段,在广大师生中深入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培养学生的各种有益于自身、社会和全民族健康的行为和习惯,普及卫生科学知识,倡导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不断提高全体师生的卫生知识水平和自我保健能力,从而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和学习质量的目的。

二、工作目标

1.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保证学生们具有旺盛的精力、愉快的心情投入学习,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2.培养学生正确的饮食和卫生习惯。注意饮食卫生,吃好早餐,一日三餐,定时定量,不偏食,让学生知道暴饮暴食的危害。

3.围绕重点疾病防治,进一步建立、健全健康教育网络,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满足师生不断的自我保健需求的健康教育体系,提高维护健康的意识,掌握维护健康的知识、技能,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促进师生健康水平不断提高。

三、建立健全健康教育组织机构

为加强对办事处的健康教育工作的领导,成立学校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健康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

组长:

组员:

四、主要工作措施

(一)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1.以课堂为主渠道,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各学科教学中。同时开发校本课程,开设心理健康课

就心理知识传授而言,主要实质是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实际需要,适当介绍与心理健康发展密切相关的常识、自我进行心理训练的方法和自我心理保健的知识。这种课上传授的不是心理科学的系统知识体系,而是将有关心理科学的理论和技术化为学生自我教育的理论和自我心理训练的可操作的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把握自己的心理更自觉的维护和增进自己的心理健康。

2.专题的心理讲座

结合学校的教育主题以及学生学习生活的实际情况,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专题心理讲座,传授心理学知识和心理调试的方法的运用,增进学生对自我心理健康的关注,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教育学生不仅要成材而且要成人。

3.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加快心理档案建立

通过观察和一系列地心理测试,帮助学生建立心理档案,这不仅有助于班主任地班级管理工作以及各科教师根据学生地心理特点进行教学,还有助于家长的家庭教育。为学生提供一个化解心理疑惑和解决心理问题的场所,要鼓励学生有问题和困惑的要向心理老师请求帮助,要知道“走进‘心理咨询室’不是一种见不得人的事情,而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也是一种难得的享受”。

4.各班级选择心理委员配合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心理委员要求有较好地人际关系、有进取心等特点地学生来承担,一班选两名(男女生各一名),这些学生要观察实际情况并且及时地向学校地心理教育人员反映这些情况,有助于班级心理教育个别进行和集体进行,是心理工作人员和学生保持密切地联系,更有利于心理教育工作地更好地实施和顺利发展。

5.心理阅览室和心理活动室地设立和全面开放

心理阅览室和心理活动室地设立和全面开放,这为学生进行自我心理教育提供有利地场所,也是扩大学生地阅读范围和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之一。

(二)加强生理健康教育

1.加大力度做好宣传工作

及时把上级对健康教育工作要求及文件精神向全体师生传达,做到人人皆知;动员全体师生积极参与双创工作宣传栏、黑板报、健康教育专栏的资料收集,利用各种宣传方式对广大老百姓进行双创工作重要意义的宣传以及健康知识的教育。

2.继续开展卫生创建与检查评比活动

开展各类卫生创建活动,组织德育处每天对各班级的卫生工作进行检查、评比,做到天天检查、周周评比,月月奖惩,不断提高环境卫生质量。做好总结材料。

3.持续加强健康教育工作

利用“世界卫生日”、“世界无烟日”、“爱国卫生月”等时机,组织开展不同专题的爱国卫生宣传活动,广泛宣传卫生创建及卫生防病常识和保健知识等,提高广大观大师生的卫生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组织好爱国卫生月活动,掀起爱国卫生运动的高潮,使爱国卫生工作深入民心、家喻户晓。

4.加强反吸烟宣传活动。

积极开展吸烟危害宣传,充分利用黑板报、宣传窗等多种形式,经常性地进行吸烟与被动吸烟的危害宣传。积极开展无烟家庭、无烟单位创建评选活动,张贴禁烟标志。

5.加强对重大传染病防治知识的教育活动。

积极开展狂犬病、麻疹、脊灰、流感、甲肝、乙脑、疟疾等疾病的健康宣传。深入开展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发现疫情及时上报。

6.开设健康教育课,注重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

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90%,健康行为形成率≥80%。要结合学生心理和生理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健教活动,设立卫生监督岗,实行卫生流动红旗评比等,促进学生健康意识的提高,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意识行为、习惯。

篇4:市教育教学研究院高中教研室上半年工作计划

市教育教学研究院高中教研室**上半年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浙江省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和《州温市教育局关于提高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实施意见》等为指针,以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与新高考改革为重点,以落实核心素养和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为核心,以学考选考及高考研究和学科命题项目为抓手,深入开展“促进有效学习课堂变革”实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信息技术与教研的融合,大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努力提升我市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二、工作重点

1.深化课程改革。

研究适应新高考改革的普通高中课程设置,指导学校构建完善符合学校实际的学科课程体系和课程群建设。加强高中生涯规划教师和教研员队伍建设,培育与推广我市高中生涯规划研究经验。加强学科教研基地建设,启动第二批全市普通高中学科基地学校培育工作,并重视发挥省学科基地学校和市学科教研基地的作用。开展普通高中新课标解读与研究工作和研训活动,着力实施学科核心素养教育。配合有关单位推进普通高中学校学科教室建设工程。

2.研究学考选考。

加强适应学考、选考及高考改革的研究。组织高考学科研究指导小组,开展复习备考研究工作;举办高中教师命题竞赛,分期编写和修订高中自主导学案;深入了解学校教学现状,解决新学考选考及高考复习教学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分类、分学科召开学考、选考及高考适应性测试分析研讨会,提升学考、选考及高考复习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3.推进课堂变革。

积极推进“促进有效学习的课堂变革实验”项目,并与精品课例研磨、各学科教研活动结合起来,促进教师进一步树立课程意识,更新教学思想,改变教学方式,强调以学定教,提升课堂学习的有效性;明确学习目标,关注学科核心素养教学与考试命题导向,提升学生学习力,开展课堂自主导学案研究,做好初高中教学衔接研究,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4.促进教研转型。

按照学科教研三年规划,认真履行“研究、服务、指导、管理”的教研工作职责,开展区域集中和学校蹲点等多种形式的教学视导工作。建立并做好高中各学科微信平台教研,并以信息化促进教研方式的转型,实现教研资源的共享和辐射。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创设适合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教与学方式,促进“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工作开展。进一步增强教研活动的实效,为提升高中教师专业素养服务,为提高普通高中教学质量服务。

5.加强研训协作。

加强学科研训工作,强化高质量的服务意识。根据州温市普通高中教育发展要求,精心组织高中各项评比和名师工作室(站)等有关活动,有效开展新高考学考命题和核心素养研究项目组活动,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辐射和传、帮、带作用,加强高中各学科教师队伍建设。加强与教师教育院高中科的联系与协作,做到资源共享、既分工又合作,教研员与师训员发挥各自优势,促进研训合力,提高研训效益,共同为提升普通高中教学质量而努力。

高中教研活动表

电子稿已发布在校园网首页的“教学教研>>教研动态”栏目

周次日期内容

预备周2.6-2.122月12日(正月十六,周日)学生报到注册,始业教育普通高中高三学生2月6日(正月初十,周一)正式上课

12.13-2.19分学科召开各县(市、区)高中教研员工作研讨会分学科召开市局直属高中教研组长工作研讨会

22.20-2.26普通高中学考选考及高考适应性考试(2月22-25日上午)全市统一网络阅卷(2月25日下午-26日)

32.27-3.5分类别学校举行普通高中学考选考及高考适应性考试分析研讨活动

43.6-3.12分类别学校举行普通高中学考选考及高考适应性考试分析研讨活动市直双周活动与学科教研活动

53.13-3.19分学科举行普通高中学考选考及高考适应性考试复习研讨活动教研员蹲点学校教学视导

63.20-3.26分学科举行普通高中学考选考及高考适应性考试复习研讨活动市直双周活动与学科教研活动

73.27-4.24月2日至4日清明节放假分学科开展课堂变革教学视导

84.3-4.9浙江省普通高中学考选考(4月8日-10日)

94.10-4.16高中教研室促进有效学习教学视导组织高中骨干教师参加浙江省普通高中学考选考阅卷工作

104.17-4.23期中考试

114.24-4.30普通高中高三高考科目(语文、数学、英语)适应性考试(4月28-29日)4月29日至5月1日劳动节放假

125.1-5.7市直双周活动与学科教研活动分学科开展课堂变革教学视导

135.8-5.14高中教研室促进有效学习教学视导州温市第九批普通高中精品选修课程评审

145.15-5.21分学科开展课堂变革教学视导市直双周活动与学科教研活动

155.22-5.28教研员蹲点学校教学视导5月28日至30日端午节放假

165.29-6.4分学科开展课堂变革教学视导高一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审稿

176.5-6.116月7-8日全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

186.12-6.18推荐骨干教师参加高考阅卷工作组建普通高中学科核心素养研究项目组

196.19-6.25课堂变革项目工作总结教研员蹲点学校教学视导工作总结

206.26-7.2全市中小学期末考试,学期结束工作

217.3-7.97月4日中小学(幼儿园)开始放暑假

篇5:八中高中毕业班政治备考计划

溪安八中高中毕业班政治备考计划

一、教学目标

通过第一轮复习让学生掌握有关经济学原理、政治原理、文化生活原理、哲学原理、国家与国际组织常识,必须懂得“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特别是主干知识的内在联系,必须在对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原理的掌握的基础上,根据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打破章节界限,形成教材的知识网络,构建起科学的知识体系。提高“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是四种能力。通过第一轮复习使全年段学生政治成绩平均达到75分以上,优生达到80分以上。通过第二轮复习使优生成绩达到85分以上。学生平均成绩达到全县前列。

二、学情分析

本届学生共有五个班,323人,其中0612班基础较好,但0606班、0607班、0608班和0609班学生基础薄。同时他们都能力差,知识面狭窄,缺乏逻辑思维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缺乏解题能力和应试技巧,缺乏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急需通过第一轮复习加以提高。

本届执教的政治教师是黄世元、谢宝珍、陈伯乐和陈燕墩四位教师,其中陈燕墩、黄世元虽上过多届高三,新课改材不熟悉;谢宝珍和陈伯乐是新上高三的教师,对教材、教法均不熟练,知识体系不系统,还需要加强学习和培养。

三、考纲分析及总体思路

文综模式下的政治高考,具有新情境、热问题、重综合、浅知识、重能力的特点。测试既反映学科和学科间的联系,知识之间的系统联系,又注重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是四种能力。因此复习备考的总体思路是:既要重视学生的智力因素,也不能忽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重视学生的智力因素即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的提高。首先,抓基础,这是关键;然后,以现实或重大社会总是为素材设置情境,用学生掌握的主干知识进行分析;重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因为高考是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考查。

四、回顾**届复习备考

**届高三,吸取了以往的经验教训;加强了学法辅导,从学生个体特征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从学情出发,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但是仍然存在以下缺点:受自身能力限制,对教材把握不到位,不能使政治、经济、哲学融汇贯通,灵活运用。不能准确做到学科内综合,跨学科综合。因此不能达到考纲的要求,对教材知识结构系统化不到位,没有教会学生把书读薄。总之,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五、重温**考题,预测**高考

㈠**年高考文科综合试题全国卷大致情况

**年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I、全国卷II),每卷各有39题,比去年高考文综减少了一道地理综合题。总体结构保持稳定,试卷分为选择题和综合题两种题型。选择题35题,共140分,综合题160分。总计300分。政治、历史、地理各科均为100分。三科的内容比例与中学阶段课程计划规定的三个学科的总课时数比例大体相当。试卷包括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难题,以中等难度题为主。试题按题型、内容等进行排列,选择题在前,综合题在后,同一题型中同一学科的试题相对集中,同一题型中的不同题目基本按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试卷结构符合考纲要求。

**年高考文科综合试题全国卷各科统计表

全国卷I全国卷II科目地理历史政治地理历史政治

题号

1-11;36(1)9分,(2)11分,(3)16分;39(1)12分,(3)8分

12-23;37(1)6分,(2)10分,(3)6分,(4)10分;39(2)12分,(4)8分

24-35;38(1)14分,(2)8分、(3)10分,39(5)10分、(6)10分

1-11;36(1)12分,(2)4分,(3)8分,(4)12分;39(3)10分,(4)10分

12-23;37(1)14分、(2)8分、(3)10分,39(1)14分、(2)6分

24-35;38(1)10分,(2)14分,(3)8分;39(5)10分、(6)10分

题量

16题(选11题、主观5题)

18题(选12题、主观6题)

17题(选12题、主观5题)

17题(选11题、主观6题)

17题(选12题、主观5题)

17题(选12题、主观5+1题)

分值100分100分100分100分100分100分

其中**年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政治试题体现以下特点:

1、试题结构符合考纲规定的要求。

文综试卷中政治部分共100分,其中经济34分,哲学36分、政治30分。选择题共12道题,其中经济5道,哲学4道,政治3道,共48分。非选择题共5小题,其中第38题经济、哲学、政治各一题,第39题哲学和政治各一题。经济、哲学和政治分值比重基本平衡,与教材内容和课时安排也大体一致。

**年高考文科综合试题全国卷政治统计表

全国卷I全国卷II科目经济哲学政治经济哲学政治

题号

24、25、26、27、28;38(1)14分

29、30、31、32;38(3)10分;39(6)10分

33、34、35;38(2)8分;39(5)10分

24、25、26、27、28;38(2)14分

29、30、31、32;38(1)10分;39(5)10分

33、34、35;38(3)8分;39(6)10分

题量

6题(选5题、主观1题)

6题(选4题、主观2题)

5题(选3题、主观2题)

6题(选5题、主观1题)

6题(选4题、主观2题)

5题(选3题、主观2+1题)

分值34分36分30分34分36分30分

2、重视基础知识的考核,突出对主干知识的考查

两份全国卷都非常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核,部分题直接来自课本。没直接来自课本的部分,其实也不过“题在书外,理在书中”。文综考试中,要在有限的试题中尽量全面地考查考生对高中政治的掌握和运用程度,只有围绕主干知识出题。今年文综试卷政治部分考查的知识点如下表所示:

全国卷I全国卷II

科目经济哲学政治经济哲学政治

选择题

宏观调控经济手段、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的关系、东部产业向西部转移、市场经济中反不正当竞争、进出口贸易

人与自然的矛盾、事物联系的多样性和有条件性、意识的能动作用、外因对事物变化的重要影响

我国与西方政体的本质不同(国体)、地方人大的立法活动原则和职权、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

价格的决定因素、税收的作用、国家宏观调控、个体经济发展的原因、对外贸易等知识

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矛盾的普遍性、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认识的发展、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国家的阶级属性、我国的国家职能、党内民主建设等

涉及课本

第一、二、三、四、八课

第一、二、四课

第一、五课

第一、二、五、八课

第一、三、四、五课

第一、三课

主观题

三农问题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对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起决定性作用、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

国家职能;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

涉及分配、社会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等知识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内外因辩证关系;

涉及国体、党的性质宗旨及执政理念、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以及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知识

涉及课本

第四课第二、六、八课第一、四课第三、四课第四、八课第一、三、五课

3、试题凸显时政和社会生活热点

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是“以问题为中心,以人类所面临和关心的或现实、重大的社会问题为素材”,本套试卷不回避热点,大多以经济、社会、生活热点为背景材料,并且对热点考查的形式多种多样,有的是直接考查对热点本身的看法,如全国卷I涉及宏观经济形势、货币价值、东西部经济关系、中国与世界经济的联系、南方雪灾、人与自然的关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日关系、世界粮食危机、我国的民族关系等;全国卷II涉及宏观调控、gg开放30年个体经济发展、节约资源、粮食价格、党内民主建设、中美关系等都是目前国人关注的热点。这些热点都是考生预料之中的,没有“陌生感”,不会给考生答题带来心理负担。

4、选择题特点

(1)难度控制较好。

今年的考题选择题难度总体适中,没有那种不加思考就能做对的题,也没有出现明显“超纲”的题,具有很好的区分度。如全国卷I24题考查国家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选择肢中C项,关于国家修订的个人所得税法,考生如果不加细心分析,极易选C,本题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全国卷I第25题考查学生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价值量决定之间的关系,以及货币贬值等问题,这是考查知识的迁移和转换的能力,这道题难度较大,具有很好的区分度,大多数学生都是靠猜或蒙做出来的。其他各题,大都在选择项的设置上颇具匠心,较少采用课本上的原话。

(2)组合选择题比重大。

原因该类题考核知识点容量大、形式灵活。全国卷I设8题,全国卷II设7题,而且组合选择题都是规则类(两次组合和三次组合两种类型)的,没出现不规则类的,其中只有全国卷I有一题是三次组合,其余都是两次组合。从题型看微微增加了点难度。

(3)一材多用的试题明显减少,每套题都是1组。

全国卷I1组(共3题),全国卷II1组(共2题)。原因是该类题命题以问题为中心,考查知识点相对集中、面太窄,学生成绩偶然因素较大。

(4)从考点看,选择题出现过的考点,主观题就不再出现。

(5)三科顺序先经济再哲学最后政治,有利学生集中思考。

5、主观题特点

(1)经济、哲学和政治分别是14分、20分和18分,经济常识只设一小题,哲学和政治各设两道题。

(2)考查考生能力全面,既考“是什么”,也考“为什么”和“怎么办”。

(3)重点知识和主干知识不刻意回避,持续几年反复考,如国家职能、党的相关知识、内外因、整体与部分、国际关系、三农等。

(4)哲学设问范围有了明显限制,如全国卷I38题(3)结合材料,阐述我国政府着力抓好粮食生产所体现的历史唯物主义的道理?必须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作答;全国卷I39题(6)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用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原理,说明国家与民族自治地方的关系。必须用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原理的相关知识答题;全国卷II38题(1)从认识与实践关系的角度,说明党的**大提出“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再次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哲学依据。必须用认识与实践关系的相关知识答题;39(5)运用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结合材料和所学历史知识,分析威廉·凯宁“从这方面看,中国维持战争的能力完全变成了一个供应问题”这句话所表达的观点。必须用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的相关知识答题。这种限制有利于对学生学科某个知识的全面、集中考查,避免知识不扎实的学生为了得分,把所有知道的哲学知识搬到试卷上。

(5)主观题综合性强。全国卷I38题多角度考查对粮食问题的认识。近年来,国际粮价上涨出现粮食危机。第(1)问,要求从经济常识角度分析我国政府应采取哪些政策措施,此问综合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第(2)问要求从政治常识分析我国政府对粮食增产所起的作用,并举例说明,考查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第(3)问从哲学角度阐述政府抓好粮食生产所体现的历史唯物主义道理,此问综合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39题以民族迁徙问题为中心,从历史、地理、哲学角度进行考查,此题是对热点问题的隐性考查。本题政治部分是在选定历史角度之后,再围绕历史问题命题,属于跨学科的综合。第(5)问主要从政治常识角度考查;第(6)问限定的知识范围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哲学),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难度不是太大。全国卷II38题用经济材料考核哲学和政治常识,39第(5)问运用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结合材料和所学历史知识,分析威廉·凯宁“从这方面看,中国维持战争的能力完全变成了一个供应问题”这句话所表达的观点。围绕历史地理问题命题,属于跨学科的综合。

㈡**年高考政治试题命题趋向

1.新老课程试卷相似点分析

第一、考核目标要求一致--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

第二、试卷立意基本一致--能力立意的导向、呈现思维的过程、注重个体的素养、注重方法与表达

(思维方法、学习方法、审题解题等)

第三、考核内容基本一致--突基础强调迁移、多层次知识运用、基本观点的落实、综合知识的考查

第四、命题手法基本一致--设计思路:问题为中心、案例式呈现

--情境载体:热点或焦点、社会人文知识

--设问手法:结合新情境,设计新问题

第五、试题的人文特色和综合导向一致

第六、试卷的难度及呈现方式基本一致

基本结论:

n考试的基本方向要求不变

n复习教学的要求基本不变

n原有的操作方式基本有效

2.新老课程试卷相异点分析

第一、基础知识的深广度有加深和拓展--涉及选修知识及文化等新内容--涉及一些专业性强的热点话题--涉及一些人文性社会性的问题--涉及个别理论难点

第二、试题开放度进一步增强--命题选材视角的开放度--更加注重答案的多元性--更加注重思维的开放度--更加注重学生的选择度

第三、三维目标的统一得以落实--知识和能力结合贯穿始终。--更加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考察,特别突出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突出实践过程和方法的呈现。

第四、试题的综合性、融合度增强--突出不同学科知识的综合--突出不同板块知识的综合--突出不同层次能力的融合--突出不同考查目标的融合

第五、试题的学习探究性增强--突出临场学习能力、应变能力--突出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理念

--突出学习方法、学习意识考查--集中反映了新课改的新理念

第六、试题的区域特色增强--关注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关注地方现实问题的反思--传递区域人文特色

第七、选做题要求比必修题低--考试内容相对集中(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亚太经合组织、主要代表人物的观点)--考题能力要求层次较低(识记、理解为主)--命题往往是大专题导题,小话题切入的形式。

六、**届政治教学导向

1.教学导向一:突出能力立意兼顾知识落实

n基本目标:识记准确完整、复述流畅简洁、理解合理到位、灵活迁移运用

n基本要求:把知识和能力两者有效结合起来,在知识的教学中渗透能力培养,在知识的掌握过程中提升能力,在体验和运用能力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对知识的理解认识。

n基本操作:解剖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情境--预设教学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思考--组织引导学习--互动交流共享--点拨提炼归纳--拓展验证反思。

2.教学导向二:突出学习理念、体验探究过程

n基本目标:了解探究性学习的过程、掌握学习方法、熟悉主要的成果呈现形式、尝试汇报交流。

n基本要求:渗透探究性学习理念,有机融合教与学,变以教为主为学生以学为主。少讲多引、激发思考。尝试专题学习,积累社会常识。

n基本操作:激励(指导)学生收集开发学习资源--布置专题学习任务--提供(体验基本学习方法)--预设课堂活动空间--改革作业形式,引导落实探究性学习。

3.教学导向三:活化教学内容呈现思维过程

n基本目标:结合具体问题活化基本知识的认知和理解;掌握辩证、归纳、演绎等基本的科学思维方法。

n基本要求:依托学科知识、突出生活主题、联系人文常识,拓展教学空间、依托话题引导,激发深层思考。

n基本操作:拓展素材视角(备考热点、日常通识、人文常识),--形成研究案例--感悟内含道理--感悟思维过程--活化基础知识。适时补充改编内容(**大),深化理论理解;整理补充哲学内容,形成相对完整体系;结合经济热点,形成专题理解

4.教学导向四:加强综合引导,深化板块综合

n基本目标:尝试社会话题,形成学科思考、打通板块知识、形成立体理解。

n基本要求:依托问题情境,形成学科内综合,探寻共性问题,打通学科间脉络。

n基本思路:倡导专题设计,探索知识整合;倡导自主学习,内化知识观点;倡导个性创新,鼓励自主探究

5.教学导向五:关注情感态度,注重行为引导

n基本目标:激发情感体验、反思个体行为、引导行为养成。

n基本要求:贴近社会、贴近学生生活、关注人生发展,通过具体场景引导激发情感。

n基本思路:采用情境教学,引发情感冲突;依托行为场景,评价多元选择;参与社会实践,促进行为养成

6.教学导向六:关注选修内容,创新教学方法

n基本目标:识记和理解基本观点,结合社会现实进行具体阐释

n基本要求:熟读教材,提炼观点;结合具体时代背景进行评价,结合具体问题进行评价。

n基本操作:教师引导,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课堂:精选话题,进行重点解说。课外:布置话题,提供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n注意点:注重知识落实和话题理解;注重渗透辩证思维;关注重点人物、主要观点。

7.教学导向七:关注本土发展、提升人文内涵

8.教学导向八:渗透学法指导,提升学习效率

9.教学导向九:规范审题解题,提高应试能力

......

七特点,八特点,整体感悟最关键;七导向八导向,有效教学是核心。

七、**届政治教学策略

首先,在备课时,要备“三个”实际。

第一,要备“教材实际”。怎样备“教材实际”呢?就是要从教材的实际出发,“吃透”教材的实质内容,便于因“教材”制宜。备教材要在“熟”字上下功夫,通过钻研教材,熟练地掌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和疑点,避免偏离主题;熟练地理解教材中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要求,避免脱离《课程标准》的指导;熟练地掌握教材的内部联系,即掌握段与段、要点与要点、每个要点与中心思想观点、前后节之间的联系,以及该节在全课乃至整册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并能驾驭教材,正确把握深度和广度,掌握教材内容的科学性、思想性和系统性,避免完全被教材所束缚,这样教师在课堂上,无论从哪个方面组织教学,无论从什么角度进行分析讲解,都能游刃有余、运用自如了。

第二,要备“社会实际”。理论联系实际,是政治课教学生命力之所在,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根本途径。因此,备课要备“社会实际”,即备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生活等各方面的实际。特别政治课教学要挖掘教材的思想性,密切联系当前社会的重大现实,包括国内外重大时事。这就需要教师平时加强学习、关心社会、搜集资料、联系实际,以便备好社会发展实际的内容。备好社会实际不仅是上好政治课的需要,而且是适应政治高考的需要。现在政治高考的命题趋势是强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积极反映国内外形势发展中的热点问题,突出党和国家现阶段工作的重点。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备好当前的社会实际特别是社会热点以及党和政府现阶段的重大方针政策问题,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一些社会现实问题,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统一,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第三,要备“学生实际”。备“学生实际”就是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便于因材施教。了解学生是思想政治课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根本要求,也是提高和改进教学、全面完成思想政治课任务的需要。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就要深入学生,了解学生,做学生的知心人。深入学生,有意识地了解学生,有时看起来好象浪费了时间,其实这是最重要的备课。凡是教学效果好,受学生欢迎的老师,他们都是热爱学生、了解学生的。接一个班级的教学任务,先得摸清这个班级在本学科中的学习水平,要熟知这个班级学生在该学科的分化表现,即多少人学习有困难;接着要摸清大多数学生对教材的哪些知识已经理解了,哪些还不理解或还不甚理解,教材中哪些内容可能成为难点或疑点;还要摸清用什么样的方法能够提高大多数学生的学习质量,并带动两头,使好的一头更好,差生的一头也能有所进步,也就是做到教学时要有针对性。端正指导思想。适应近年高考命题以知识立意转变为能力立意的要求,复习中把知识理解和提高能力相结合,把训练和督查相结合,把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把时政和教材相结合,把政史地相结合,把速度和效率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应变能力,夺取**年高考胜利。

其次,明确复习目标.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培养辩证思维能力,学会分析解答热点问题的方法;提高考生的审题能力,掌握答题的方法;发挥考生非智力因素,提高文化素养,增强心理素质。争取通过两轮复习,使优生的成绩达到80分以上,不拖文综后腿,不因政治影响学生升学。学生平均成绩达到全县前列。

第三、具体措施。(复习一共安排两轮)

第一轮复习(考点复习)讲练结合、知识梳理、归纳总结、构建知识体系。对考点复习要精选习题,精讲精练,落实到每一个知识点,每单元一次过关测验,每月一次月考。注重利用教材和精选资料相结合。

第二轮复习(热点专题)要针对高考时政热点分析,以热点带教材,拓宽学生知识面,强化知识训练,提高解题能力,精选与高考相关的热点问题,特别是有关党和政府的重大政策、重大方针的时事。对其进行分析,同时注意联系教材和考点,并精选习题进行训练,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注重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辩证思维的能力,创新思维的能力,发散思维的能力,提高考试的技能。对解题技能进行专题训练,分选择题、论述题两种题型进行。要求学生掌握一般的解题步骤:一审、二扣、三分析、四回归。定范围、定主体、定层次、做到层次分明、条理清晰、有理有据、有说服力。解题时注意语言精炼、准确,注意正确运用政治、哲学、政治常识的术语。第二轮复习还要注意分层教学。因为是冲刺阶段,时间浪费不起,教师精力有限,我们必须发挥最大的效益。争取让有潜力的学生充分发挥潜能。因此我们必须仍清形势,抓住主要矛盾,重点突破,各个击破。

在两轮复习中注重应试技巧与心理调适能力的训练。要求学生考试时循序渐进,遇难先跳,先易后难,合理利用时间,争取最高效益。注重培养答题习惯的,答题时要在讲速度的前提下深思熟虑,不要信手下笔,影响卷面整洁,适应网上阅卷的要求.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考试观,注意休息、睡眠、饮食等方面。

第四,教学整改

1.对知识点的复习,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注意多角度思考和理解,注意思维的拓展、开放性和“转折”。

2.基本原理把握要全面、科学,力求答题完满、到位,提高得分率。

3.发展良好个性,养成辩证思维和全面思考问题的习惯。

4.立足基础,合理定位,分层教学,自主参与。

5.选择优秀试题,备考“能力立意”.选择优秀试题,是主动适应“能力立意”的要求,进行科学备考,必须着重解决的重要问题。优秀试题是深透准确理解基础主干知识,深刻正确认识实际问题,熟练掌握学科知识技能,培养灵活科学思维方法,强化训练思维能力和综合能力的物质载体,是科学备考必须有效的演练平台,是提高考前模拟训练质量的客观要求。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