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课堂常规要求 - 制度大全
范文大全 导航

小学一年级数学课堂常规要求

编辑:制度大全2022-09-26

小学一年级学生学习观念淡薄,习惯了三年的幼儿园生活,还不知道知识和学好知识对自己意味着什么,尚未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今年我带一年级,回忆第一次教一年级的过程,请教刚刚教过的老师,结合一年级学生年龄特点,为了让学生更快步入正轨,着重从以下培养数学课堂常规。

一、学习用品要备好,上课之前摆整齐。

铅笔2支,橡皮一块,直尺一把,文具盒一个,数学书包书皮,写上班级和姓名。所有物品摆放课桌右上角。

二、上课学习严要求,提高质量有保障。

1、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课。听清听懂老师的要求。

2、专注倾听其他人的发言。

提醒语:

还有几个小朋友没准备好呢!比比谁听得最认真。

比一比,他的说法跟你是不是一样,欢迎发表不同的意见。

×××同学胆子真大,回答问题时声音真响亮;

×××同学真爱动脑筋;你说的棒极了。

你也说的很好;

你答得非常正确,有进步。

你能大胆发言了。虽然回答得不完全正确,但已有进步了,老师相信你下一次一定能回答正确。

3、学生把话说清楚,说完整。

创设情境,直观的操作,循序渐进的、有层次地训练。

4、学生认真书写作业习惯的培养。

5、课堂调控语言口令化。

(老师的发令要注意有节奏,干脆利落,学生做到应答自动化。)

篇2: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数学工作计划

这是我工作的第二年,也是我教六年级数学的第二年,相较于上一年的初涉讲坛,懵懂无知,已经有了较多的经验与反思。在此,我写下自己新学期的工作计划,以此来规划自己下一学期的教学,作为日后教学的出发点与参考。

第一,要加大学生对于口算的练习。这一届学生的基础可谓非常之差,尤其是数学功底极其薄弱。所以,作为数学老师,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学生的数学基础,口算可谓是重中之重。因此,在平时教学的日常,我会特别注意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与解题技巧。

第二,要针对整体学生的接受能力来讲授知识。鉴于这一届学生的基础与接受能力实在是较差,所以我们在上课的时候应当有所侧重,较难的内容我们要尽量教得简单易懂,特别难的问题我们要采取分层教学,不能不考虑当下学情一味按照自己的思路去教学。千万要时刻把握学情,了解学生真实的学习能力。

第三,要选取部分学生进行培优补差。六年级作为小学知识的爆发点与最高峰是急需老师的点播的时刻,所以,一定要选择一部分的学生进行更高级知识的学习,对他们呆滞的头脑进行二次开发。同时,由于依然有很多学生学习能力较差,我们必须坚持补差工作到底,将学生们的薄弱基础弥补过来。

第四,要将教师的常规工作做好,坚持写博客,每天进行教学反思,将自己每日的所思所感着实记录下来。作为一名新老师,我想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尽快尽早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让自己的教学逐渐成熟。

第五,坚持一定时间对学生进行作业与学习情况的检查。现在六年级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作业永远都收不上来,学生们写作业的积极性很差。作为老师,一定要将作业收齐,这才是保证日常教学有效的良好手段。同时,要经常对学生进行数学测验,及时反馈学生学习数学的情况,一遍对个别落伍的学生查漏补缺,防止严重掉队。

以上即是我这学期的工作计划,不当之处会随着教学工作的开展而做出适当的调整。我想,一个老师应当对自己的教学时刻进行反思,尽力做到最好。

篇3:小学数学社团活动总结

《数学课程标准》总体目标中指出: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它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增强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思维开发,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数学中的一些问题进而开展有关思维开发的兴趣小组活动,对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应用能力以及综合思维能力都起到很好的帮助。我校特成立以“思维开发”为主题的数学兴趣小组,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途径、方法和手段,培养和促进小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提高学生分析数学问题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教学质量提高。对本学期开展活动的情况和一些经验,现作简要总结。

一、“思维开发”活动的依据

1、多元智能学说:每个人的智能是多元的,各种智能只是领域的不同,而没有优劣之分,轻重之别,也没有好坏之差。个体间的智能差异是多元智力之间不同的组合而导致的,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能。

2、小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小学时期是学生思维发展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关键期,因此我们应当有针对性地发展他们的思维,使他们思维中的具体形象思维成分逐渐减少,抽象逻辑思维成分日趋增多,不断提高他们思维品质的发展水平。

3、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苏格拉底认为:如果被问者不断思考“好”的问题,就可以被教师引导着自己发现真理。爱因斯坦也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随着小学生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的发展,凡事总爱问几个为什么。“问”是开路先锋,“问”是深耕之犁。学生能提出问题,就是思维涌动、活跃的表现,这时就需要我们去打造学生思维睿智的大脑,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独特性和批判性,培养他们思维的广度和深度,灵度和速度,独特角度和创新度。

二、活动开展的原则

1、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原则

思维品质的培养要与教材内容的学习及课内外的练习有机结合起来。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难易相当,逐步递进,适当设计一些条件的变式以及答案不唯一的开放性练习,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2、个性化原则

个性的不同,思维背景就不同;角度不同,发现事物的层面就不同,对问题的理解与解决的也就不同。发展学生个性就是从根本上开发学生的思维品质。

3、激励性原则

教师要平等地对待孩子,在课堂上努力为每一位孩子提供表现的机会,要承认差异,善于看到不同层次孩子所取得的成绩,通过鼓励,赏识孩子的思维行为,让每个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自身的价值,点燃孩子思维进取的火花。

三、活动开展的方法

(1)科学进行口算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

(2)“灵活练习”,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

创设问题情境,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创造性。

激发求知欲望,引发积极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广阔性。

(5)加强动手操作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

(6)引导联想,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创造性。

(7)提供联想的机会,培养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

本学期的“思维开发”兴趣小组活动开展的有序、顺利,同学们乐于参与、主动参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这过程中还是会存在一些不理想和局限性,对于还不到位的地方,我们也将与其他教师交流、借鉴好的方法来弥补不足,争取兴趣小组活动质量可以更上一层楼。

篇4: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工作得与失反思

蓦然回首,我的教师生涯已过去4个年头。事到如今,是该盘点一下自己教学中的得与失的时候了。

自进入新教材教学以来,我始终以新课程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不断地使自己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向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方向转变---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同时,我也曾彷徨与忧虑,但是,经过几年的实践,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已彰显出可喜的面貌。

1.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因为我为他们组织的学习活动是丰富有趣的、学习内容是有用的、探索的问题是有挑战性的,让他们在学习中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感受到了数学学习的价值。例如:一年级上册数学好玩第2课时一起做游戏中有一个玩扑克牌活动,课下我要求学生回家与父母一起玩这个游戏,然后写出自己上完这节课的心得体会,收上作业,我很欣喜地看到孩子对于这样的课堂很感兴趣,他们感叹到原来数学课也这么有意思,在玩中也学到与数学有关的知识;加之我留给学生的课外作业很少(但具有很强的可练性),学生自然也就学得轻松而乐学。

2.绝大部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品质逐渐形成。教学中的新知学习我都习惯让学生“先尝试、再引导其释疑解惑”以此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3、所有学生都养成了与同伴合作、交流的好习惯,数学口头表达能力良性发展。我的口头禅“这个问题有难度,不妨发挥集体的智慧大家一起想办法。”、“把你的想法说给你的同伴听听”使普遍学生有了与人合作学习的意识,都能大胆地把自己的想法在课堂或是课外与人交流。

新教材的教学实践,我逐渐地成长起来,我教学的学生也展现出可喜的面貌,然而我也留下了一些教学遗憾:

1.部分学生计算速度慢、正确率不高。教学中总以“课堂上给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与交流的时间多了,动笔练习的时间就少了”为借口为学生在计算上出现的问题而开脱,却没有鼓励学生课外坚持进行练习,从一年级开始就应该着眼培养学生每天必练几道计算题的习惯也不是难事。大部分学生掌握计算方法,但为什么部分学生会存在速度慢、正确率不高的问题呢?究其原因:一是这部分学生惰性强,习惯差;二是我要求不严,每每遇到学生计算错误,仅仅只是要求学生改正也就罢了,致使学生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形成错了就改、再错再改、马马乎乎没关系的错误意识和习惯,所以我想在鼓励教育的同时如果能对犯错的学生进行严格的要求即便采取适当的惩罚,学生犯错的频率就会低多了。

2.部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差。一年级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差,部分学生即使很简单的问题有时也不会解决,如果稍微改动即变式题目时就不知道如何下手了。一年级学生往往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解题,不善于从多个信息中全面分析数量关系,而对题目中指示计算方法的个别词语的反应特别强烈。如见到“一共”就用加法,“还剩”就用减法。只会用个别关键词代替对数量关系的分析,没有掌握较好地数量关系分析能力。所以,一定要在二年级乘法和除法的意义教学上花大力气,让学生真正理解性地解决乘、除法问题而不是瞎猜乱碰,为中高段的综合性较强的解决问题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如此,是否可以降低学生在“解决问题”领域的学习难度,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实验。

我想,每位教师都具有各自的教学风格,拥有适合自身特点的教学方法和针对不同的学生情况调试自己的教学行为的能力,但在不同的教学方法的作用下,学生存在的问题有些是带有共性的,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努力寻找真正有效于学生学习的教学素材、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篇5:小学四年级数学综合评价方案

一、综合测试(60%)

1、评价内容:主要考核概念理解能力、计算能力、操作能力、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评价方法及标准见试卷。

3、评价人员:教师

二、单向过关测试(30%)

1、口算我最棒:

评价内容:在学生学习了有关除法、乘法的计算后(包括用运算律进行简算),对学生口算能力的评价。

评价形式:参照《标准》的要求给100道直接写得数的加减乘除计算题,学生20分钟作答,按每分钟答对5题、正确率在百分之九十以上记为合格。

评价目标:考察学生对口算的掌握情况,使学生认识到自己对口算的掌握程度。

2、计算我最强:

评价内容:在学生学习了有关乘法、除法和四则混合运算及简便运算后,对学生的计算能力进行考核。

评价形式:准备本学期所有学过得计算题20道。正确率在百分之八十五以上为合格。

评价目标;激励学生能够用手用脑计算,培养学生细心认真的计算习惯,养成心算估算验算的良好品质。

(3)解决问题我最行:

评价内容:考察学生个人对数学的感受、善于从日常生活中捕捉信息,发现并提出与数学有关的、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的问题,同时也评价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学习态度、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思维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有序安排自己的行动的能力财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

评价形式:准备12道从生活中收集的问题,让学生从中自由选择10道提出与所学内容有关的问题进行解决。正确率在百分之八十以上记为合格。

评价目标:着重于过程性评价,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学生的思维品质、合作能力,观察学生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对数学价值观的形成。

4、动手操作我最好:

评价内容: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等平面图形的认识以及图案的设计

评价形式:剪、拼、摆、贴

评价目标:使学生经历探索一些常见平面图形特征以及简单变换的过程,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及其特征,了解图形的对成和图形位置关系的简单变换,同时考察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团结合作的能力。

三、平时观察(10%)

1、学习兴趣

评价内容:学习认真,注意力集中,虚心接受他人评价,不懂就问,虚心好学。

评价形式:由教师根据学生的平时学习情况进行打分。

2、学习习惯

评价内容:认真听讲、注意观察;大胆发言、声音洪亮;积极参加小组活动、认真倾听别人发言。

评价形式:由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内外表现进行打分。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