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成长骨干教师研修班学习体会 - 制度大全
范文大全 导航

专业成长骨干教师研修班学习体会

编辑:制度大全2022-07-13

骨干教师专业成长研修班学习体会

7月15-19日,非常有幸到杭州参加了“中小学骨干教师专业成长研修班”学习。我的感触很深刻,收获颇丰,专业技能得到再一次提升。这次培训,授课教师均是来自一线的校长和教育专家,他们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研究和管理经验,通过真实的案例分析,从教研活动策划、教研组建设、课堂观察与改进、课例研究等方面进行交流。内容真实具体,针对性强,主要有:X主任的《校本研修的实践嬗变》、C校长的《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B主任的《教研组建设:从管理到成就》、N校长的《后“茶馆式”教学》、A校长的《找回培训的主体》等,让我切实转变教研观念,明确了教研组建设的内容和要求,掌握了教研组建设的策略与方法。为我今后进行有效教研,改善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效率,指明了方向。

一、教师研修要从改进教学过程做起

关注教育教学全过程,要从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高度,提升教师的执教能力与专业素养。周骏校长的后“茶馆式”教学,从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入手,向我们展示了“轻负高效”课堂教学,目前,许多的教学,教师只是在学生头脑中错误的想法之前加上正确的,过了若干时间后,正确的跑掉了,留在学生脑海中的还是原来错误的,怎么办?补课?再加以一点正确的,又跑掉,再补课。这样就变得“增负低效”。其实,在学习之前,学生通过学习、生活的各种经历,对事物已经有了形形色色的看法,有的能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甚至超越知识,更多的错误或者是不全面的、不深刻的,只有教师有意识地、适当地把学生的各种想法充分暴露出来,并加以解决,这样的教学才有意义,有效果。后“茶馆式”教学,以“议”为核心。学生能自己学会的教师不讲;尽可能暴露学生的潜意识,尤为关注“相异构想”的想法和解决。教学方式更加完善、教学方法更加灵活、教学价值取向更加明确。我感触最深的是,老师讲的不一定是最重要的,而一定是学生不懂的,后茶馆教学认为课堂上一定要让学生暴露出问题,没有暴露问题的教学就是灌输。对比自己的数学教学,总觉得讲的太多,总以为重点、难点一定要多讲,讲透彻。而忽略了学生的需求,有的时候甚至是学生希望我讲的,我没讲;而不希望我讲的,却讲的津津乐道,甚至多次重复讲解自己的思维和正确的结论。老师讲的时间多了,自然学生能暴露的问题少了,

反思自己过去的课堂教学,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应该是“茶馆”里的一位积极的旁听者。课堂上要精讲多悟,浓缩教师讲课的时间,注重学生独特的感受,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阅读去思考,去感悟,并且要勇敢提出自己的疑惑。

二、教师专业水平提升要加强校本研修

X省教育厅教研室的A老师机智风趣地为我们做了《校本研修的实践嬗变》的报告。张老师说,教学即研究,行动即探索。所以,我们要从研修活动积极转化到行动探索中,也就是从基于命令、经验、学习的工作方式中进入基于研究的工作方式。善于透过成绩去发现潜在的问题,做到不为成绩而沾沾自喜,敢于直面发展中的问题;善于洞悉问题的因由与契口,做到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在充分调查研究和实事求是的风格的基础上判断析理;敢于尝试善于实践,从自身实践的螺旋式上升中获取解决问题的方策,并进而去策动新一轮的教学改革,形成教学改革的成果。如:有关如何进行作业批改,一直以来有各种争论,A老师通过调查研究,得出了这样的事实结论:全批比精批做得好,但认同比例并不高,不愿全批的也有一些。对此张老师认为,形式永远为内容服务,关键在批改为了谁?

作业应主要分为坚持积累的作业和促成习惯的作业,也就是说学生在完成作业时在进行螺旋式的学习和链条式的学习训练。其中螺旋式的学习过程主要前置学习、随堂作业和课后作业(巩固性作业、提高性作业、整理性作业);链条式的学习过程主要是单元作业,具体包括诊断性作业、补偿性作业和整理性作业。

对此,X教研室积极组织进行了“开展旨在改进作业过程的教师研修”活动。过程与方法十分值得借鉴和学习。

其一,“作业布置”教研活动。教师分组研究与教材配套的三本练习册的某一单元:①结合《课程标准》分析作业意图;②研究作业的有效性和优劣性;③梳理有效作业的特点;④思考如何设计、整合作业。

其二,“作业设计”教研活动。要求是:①根据现场提供的语篇(或教学内容),独立设计随堂作业与课后作业,并写出作业设计意图(可以从作业功能的角度研究作业设计);②交流讨论作业设计,并进行点评;③活动后,将讨论生成的观点建议整理汇总成研究报告,分别撰写自己的研究体会。

其三,“作业批改与分析”教研活动。环节一:两位老师分别讲述自己在分析学生错误的基础上改进教学的故事;环节二:其他老师即兴讲述自己的类似故事;环节三:再提供学生错误案例,让大家分组现场分析;环节四:交流讨论(记录员将关键词或要点记在白板上);环节五:主持人根据白板记录进行小结,现场生成如何分析学生错误的思路方法。此次活动的目的是老师面对学生错误时如何改进方法与提升智慧。

A老师强调,教师研究要多些朴素的探索,少些平庸的模仿。当前如何改进教师研究有以下方面的倡导:简化教师研究的形式要求、强调教师研究话语的返朴归真、强化教师研究的实际行动、开展改进教学过程的案例研究、鼓励基于项目的教师团队研修。

三、让自己的听评课从经验走上专业

听了X校长的《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令我耳目一新。课堂是教师专业生活之所,不管是以往的教学还是现在进行的课程改革都不乏听评课,但作为教师日常工作一部分的听评课,并未能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究其原因在于传统的听评课活动很少具备能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支持的元素,比如研究、技术、合作。授课教师和听课教师很多是迫于完成任务上课、听课、评课。听课教师没有明确的目的泛泛地听,课后评课时多数是指出上课教师的不足,让上课教师感觉自己是一被别人批判的对象,使得老师们不愿意上公开课、研讨课,若不是学校硬性指定,谁也不想成为被人评判的尴尬人。

课堂观察彻底改变了以往听评课的方式。首先,课堂观察指向于课堂教学问题的发现和解决。其次,课堂观察需要运用来自课堂教学的数据和信息来评判课堂教学活动,是一种由数据驱动的研究,而数据的收集需要精确的技术,因而课堂观察也就是有技术支撑的研究-它提供了传统的教师专业发展中一直缺失的技术元素。第三,课堂观察需要需要多方持续的合作,不仅是观察过程中的合作,更需要观察之前和之后的合作,是一种合作的研究,为教师的合作提供了一个重要载体。这样的听评课使得上课教师和听课教师不再是对立的关系,转而变为合作伙伴,使得教师的心态有了彻底的改变。

课堂过程不再聚焦上课教师的缺点、毛病,目的是给被观察着一些发展性的建议,而不是评价等第,它的过程,重在准备、重在证据、重在研究、重在双赢。课堂观察与传统的听评课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课前,知道听什么,怎么听;课中,知道要聚焦什么,记录什么;课后,知道依据什么,建议什么。

评课中的不同声音就不会再使得教师充满戒备和敌意,而会有新的感悟和收获。

通过学习让我再次区别了专业听评课与传统听评课,使我更清楚地知道以后听评课的方向,我会学以致用,让自己的听评课走向专业化,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课堂效益。

篇2:省小学数学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学习体会

省小学数学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学习体会

--由陌生到接纳的过程

20**年4月20日去zz大厦报到,从那天晚上到第七会议室集合,直到4月28上午才结束,期间每天除了吃饭就是在会议室,听了两天的报告,然后就是学习的同时策划、研讨研修专题和视频。

这次的学习,不同于以往的学习,平常只是用好耳朵和笔,好好记录,即使思考也不用当场表达,一切都是自身的活动--而现在,不仅要学习思考,还要把自己的思考表达出来,更要参与到组内的各项任务中,董升将老师和李秋焕老师分别作为专家和组长带领我们一起研究、构建专题内容,真是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结束的时候,四组十二位成员之间已经结成下了深厚的友谊。

下面就以时间的先后顺序来汇报一下参与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及感受:

4.20

晚上集合,z博士为全体一百多位数学老师进行了分组。第七会议室内,六个小组围坐的桌椅都事先排好了,当我们去一组坐定后,发现我们几位都是临沂的,彼此熟悉,真好!接着认识了辅导专家潘老师,组长姚老师,第一天晚上,在专家的引领下进行了具体的分工。我、郯城的梁老师和北城小学的卢老师分到一组,负责A段视频的脚本编写。虽然还找不着头绪,但是我们三位成员信心满满,只要有样子可参考,我们都不笨,绝对没有问题。

4.21听z教授的讲座。

上午《学习活动的特点及对教育的启示》,在这个报告中,让我们重新认识了学习的含义、学生活动特点以及这些特点对教育的启示。一直以来大家对学习存在的误区让我震撼:学习不是立竿见影的,凡事都有厚积薄发的过程;学习不是匀速前进的,凡事都会呈一定的曲线轨迹;学习不应该是统一步调、齐头并进的,每个人都有独特的学习方式;学习并不一定能使人进步,因为也有消极的结果......

学生学习活动特点有:综合性、动态性、开放性、系统性、节律性、多样性。从中得到一定的启示:课堂中要多问“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会这样想?”;设计时不要封闭学生的思维;好课堂应该是有温度的;课堂上要注意调整课堂节奏,快慢结合,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作为教师,教育教学应该遵循以下原则:充分理解并尊重学生;师生之间要相互积极地反馈;保持适当的课堂教学节奏;让学生进行多途径的学习。

下午z教授做了《从备课到教学设计--超越课堂、超越自我》的报告,进一步明确了教学设计的含义。教师要注重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还要注重知识的系统性。然后更多的是一个超越自我的测试,通过测试,惊人的发现自己竟然存在这么多的劣势,真是知识面太狭窄了,有点惭愧。

启示:要想做一个好老师,了解学生的特点,研究学生是前提,这也就是平常嘴边的“目中有人、心中有学生”。

晚上,集合研讨之后,最后公布最终分组,我竟然被调到了四组。怯生生地去问能不能不去,结果徐云鸿老师鼓励我,是被当做骨干调过去的--到了四组,人家都已经磨合地差不多了,一个人也不认识,不知道该干什么,直到结束回房间,心里有着淡淡的懊恼。但告诉自己,如果不能改变,那就赶紧学习,迎头赶上。加上四组的QQ群,恶补。

4.22

上午听了z院长做的讲座,讲了20**双对接研修的特点与任务。蒋院长刚大病初愈,但是作为研修平台的总设计师,竟然到现场给我们做报告,让我们感叹他的敬业。

听完蒋院长详细的报告,有一种感受,那就是研修这件事情是好事,如果真正能够按照蒋院长规划的那样,让老师们真正参与整个过程中,对老师的成长作用真的会非常大,可是面对目前的现实,有一种深深的遗憾,那就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为什么这么让老师们受益的好事情,做下来却变成了怨声载道的应付公事了呢?我感觉这个问题值得一些管理人员去反思。

下午,让人更加激动,我特别崇拜的吴正宪老师来到了我们第七会议室现场--吴老师依然那么年轻,那么有激情,很有代表性的问好“老师们好!”接着开始了一个下午的讲座《数学教育给予学生的应该是什么》。吴老师从《强调学科德育》《学生观》《学生是发展中的人》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解读。我第一次发现,原来我跟教务处几位主任在学科德育课题中的观点和方向竟然是正确的!--它根本不是虚的,学科中的德育渗透无时无刻不在进行,其中第一要素就是学科教师,数学老师应该把数学课堂变成学生喜欢的乐园。在对如何看待学生问题上,吴老师一句话“课是上给孩子们的,不是上给听课老师,更不是上给评委的”,我们爱孩子要从尊重开始,对话要用“心”交流,让我们如醍醐灌顶--正好反思在附小正在举行的市数学讲课比赛,有多少位老师是在把课上给我们亲爱的孩子们的?扪心自问,真有点汗颜。

晚上,最让我感动,吴老师深入到每一个小组中,悉心指导,把每一个专题的研究问题都给确定了。这个过程中,吴老师一个组一个组地参加,真正跟组内老师一起研讨互动,六个组下来已经接近22:00,吴老师的声音已经有点沙哑,真是让人动容,这样的好专家--怎么能不让人敬重......

4.23

上午吴老师又做了一个上午的报告《纵横联通的简洁课堂》,让我更加明确了数学教学就是给孩子们心中栽种下一棵棵的知识树,并且能够让孩子体会到知识之间是有联系的,这样数学知识就会变成纵横联通的网络,数学教师心中有棵“树”,教学的时候才会有“术”。真是受益匪浅。

启示:数学老师要读读哲学、要潜心研究教材,自己把小学阶段的知识梳理成“树”,这样才有可能给孩子们栽种树提供可能。

从下午开始,进入了各组内的研修阶段。直到4月28日上午。

每天白天晚上都集中在会议室内,交流着、工作着。

回过头来想整个过程,自己经历了一个由陌生到接纳的过程。这个过程一方面指的是我对这次学习的接纳--因为我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做或者做点什么,一切都是在培训中慢慢熟悉,逐步接纳;另一方面是我在研修组的学习,开始在一组,当被调到四组时那种陌生的感觉让我无助,到后来跟专家老师一起研讨学习交流,越来越多的了解,也让他们接纳了我。这个过程中,感受颇多,如今回味起来剩下的应该就是幸福了。因为参加这次研究,学到了知识,给自己充了电,还结识了我们组的十几位专家和老师,通过交流,对自己的教学和工作又有了新的认识,尽管过程有点漫长,也有点“累”,但学习着也幸福着。

篇3:省小学数学骨干教师研修班学习随感:最是书香能致远

省小学数学骨干教师研修班学习随感:最是书香能致远

经历了几天的磨合、研讨,我们组的十几个人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特别是组长和专家对我们每一个人贴心的关怀,让我们感动不已。对这次的研修活动也有了更深的认识。

在最后一个晚上,尊敬的z院长也来到了z大厦第七会议室,参加了大家的研讨,他是想听听来自一线教师对研修的看法,听听大家的声音。

我们组在组长的带领下,也进行了热烈的讨论。重点讨论了三个问题:1、关于研修的内容和程序安排,你怎么看?2、关于研修的内容,你还有其他的建议吗?你觉得教师最需要什么样的培训引领?3、你觉得数学老师需要读书吗?你都读过哪些数学书籍?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内容?

针对这三个问题,大家都进行了发言,李老师进行了大致的梳理。其中我最受触动的是第三个问题。李老师问:你们能说说都读过哪些书吗?其中对你触动最大的内容是什么?--这个问题对我们来说似乎一下都不知道从哪说起了,说到最后才发觉,原来自己从来没读过什么像样的数学书籍......唯一读过的是吴正宪老师的《吴正宪与小学数学教学》,那本书中更多的还是关于励志方面的,记录了吴老师从教以来的心路成长历程......

对于这个问题,谈得最多的是李成林老师,他列举的书名有的听说过,可是从来没有看过--看着这个略显儒雅的青年侃侃而谈,不难理解他课堂上那么精准的语言、那么得当的引领是从何而来了--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数学书和儿童心理特点的书读得多,对孩子的了解会更加深刻,对数学课堂的把握也就会得心应手。

等到小组汇报时,组长李老师想让我们自告奋勇起来发言,我忽然就没了勇气,其他几位也都推辞没能承担发言任务--最终李老师发言,最后李成林老师又谈了自己的观点。

小组讨论后的自由交流,李成林老师又给我们介绍了他读书的情况,我们都忙着记录他介绍的书,都迫不及待地到网上搜,会议室里的网不太好,最终在李成林老师的帮助下,当晚我就在亚马逊订了四本书,其中有一本暂时没货......

回到房间,跟梁老师交流自己受“刺激”的全过程,我们谈起身边的读书楷模吕健老师,感叹于他们的坚持和毅力,我们缺少的正是这个--读书,只有读书才能让我们在书的滋养下,更快地成长,更好地完善......

篇4:参加市小学数学骨干教师研修班学习体会

参加市小学数学骨干教师研修班学习体会

20**年9月28日至30日,我很荣幸的参加了z市第二届小学数学骨干教师研修班,来不及欣赏沂河的美景,午饭后就立即赶往会场。稍作休息,沂河实验学校的的赵艳华老师便出场了,她执教的是《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中赵老师采用老课新上的方法,通过对帕斯卡的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的质疑,引导学生经历了“量、拼、算”的过程,同时渗透了转化的思想。赵老师创新的设计思路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质疑探究的科学精神。

接下来于科长做了一个讲座,她首先介绍了本次的活动的日程安排和与会的老师,接下来回顾了第一届小学数学骨干教师研修班的学习历程,在回顾的过程中讲了很多今后需要研究的内容,例如小组合作学习、如何进行草根式的研究等内容,让与会老师深受启发。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于科长为鼓励本次讲课的老师,每一次都适时的在QQ上留言,如“借人之智,成就自己”,如“让课堂拥有让人过目不忘的记忆”等等,在世风日下的今天,这种人文的精神确实让人心生感动。缘于本次研修的主题是:同研究,共成长,因此本次活动还有一个“戏眼”:于科长为每位老师发了一张评价条,评价条上写有一位骨干老师的名字,抽到谁就在研修的这几天默默地观察谁,会议结束时给出恰如其分的评价。这个“戏眼”不仅让每位老师感到背后有人在默默的观察、鼓励你,还可以实现自我约束。接下来的两天会发生怎样的精彩呢?期待着。

第二天早饭结束后就开始了紧张的听评课活动。截止到下午一共听了7节课。纵观7节课,各有特点,例如z老师执教的《三角形的内角和》设计巧妙,引导学生经历了猜想、验证,最后得出结论的过程,步步自然和谐,水到渠成;z老师上的《用数对确定位置》十分大气,整节课可以说是着眼于数学的整体,立足于学生的个体,为学生后续知识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z老师看似不经意的每一个问题,其实都是别具匠心的:深化对数对的认识,渗透坐标系的知识,将学生的视野拓展到三维空间......是的,教育就是这样的润物无声;z老师执教的《长方形的面积》很好的实现了问题、探究、过程的有机结合,古语说得好:“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韩老师在课中围绕两个问题“长方形的面积和什么有关?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经历了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从而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探究性学习。如果我们每位老师的课都象韩老师那样不断的把求知的种子播撒在孩子们的心田,那我们的数学课堂就一定充满魅力;z老师执教的《饮食与健康》是一节综合应用课,我很佩服她的勇气,类似该课型的课,很少人问津,而她却勇于实现自我挑战,并且挑战出了智慧的火花。她的教学流程犹如行云流水般流畅自然,细细体味,每个环节的教学目标层层递进,落实有效,让学生经历了数据的调查、整理、分析的过程;z老师是一位很幽默机智的老师,他执教的《可能性有大有小》让学生在摸球活动中经历了猜测、验证、结论、推测的过程,感悟到可能性的大小和数量有关。学生在张老师的课中精神是愉悦的,而思维却是高度紧张、极其活跃的;梁绍美老师执教的《点击双休日》上的也是异彩纷呈,我特别欣赏她与学生的平等对话,那是缘于一种对孩子心底的爱,正是由于这种师生间相互尊重,才使这节课显得如此和谐,如此平等,才使每一位学生敢想敢说,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z老师执教的《比的认识》并不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去设计,而是突出了“比”学习的必要性,让学生感悟到生活中用“比”的简便性,这种有意识去创新的胆量值得肯定,每一次的进步不都是在革新中实现的吗?

7节课下来,紧接着就进入了分组研讨的过程中,我被分到《饮食与健康》小组,通过研讨组每位老师思维的碰撞,使我对于如何上好综合应用课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同时也引发了自己的思考:如何在数学中拓宽老师的思维,努力挖掘丰富的课程资源呢?

研讨结束后,回到宾馆已近晚上9点,躺在床上,眼睛已合上,但思维还走在路上。

30日,也就是研修的最后一天,大家又集中在一起对每一节课进行了研讨,于是思维又在一次次的对话、互动、思辩中得到明晰,我很佩服这些老师们,像沂州实验学校的刘中华主任、实验二小的姜黎黎主任、临沭的刘秀艳老师等等,他们的见地、学识都值得我学习。从而我也进一步反思自己的数学课堂:真实有效打多少分?互动生成

打多少分?自己的专业水平打多少分?自己个性化的教学主张与见解又打多少分?想来不禁汗颜。

回想这次研修活动,确实让自己确实受益匪浅,一句话结束:敢立潮头乘风去,上下求索研修班!

篇5:2022年暑期市骨干培训研修日志:骨干教师培训必要性与重要性

**年暑期市骨干培训研修日志:骨干教师培训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年7月15日至7月17,海口市**年中小学幼儿园市级骨干教师暑期培训班新一轮培训如期而至日。在市教研培训院的组织下,我们仔细聆听了“全国中小学名师工作室发展论坛”成尚荣、程红兵、钟志农三位全国著名教育专家的报告,观赏了语文、历史、美术等几位名师的公开课。三天紧张的学习,让我受益太多。现粗略、浅陋地谈谈我的收获。

一、骨干教师培训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7月15日上午报到时,本来是带着来充电学习兴奋的心态准备愉快地度过这3天培训,因为有小部分老师的姗姗来迟和散漫拖沓的态度,使气氛有点严肃、不和谐。

陈院长通过她的讲话,严厉地批判了这种现象,既然申报了骨干教师就得对得起这个称号,首先学习态度就必须端正。我们必须首先从态度上高度认识此次骨干教师培训必要性和重要性。

未来的教师事业编制岗位不再是铁饭碗,我们不能没有一点危机感、紧迫感。

一方面是教师聘用制度的改革,教师核编定岗。高级不一定都是都全不能聘用,教师是所属教育集团管理,不再是哪一个学校终身的老师。

另一方面是高考教育选拔制度的改革,以后的考试更加多元化,高考选拔根据学科特点会出现不同的模式。这些外界因素都使得教师的培训提高是紧迫的是必须的。骨干教师培训时对教师们要求严厉也是对教师专业成长的必要督促。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