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一学期一年级语文期末考试分析 - 制度大全
范文大全 导航

2022年第一学期一年级语文期末考试分析

编辑:制度大全2022-06-15

**年第一学期一年级语文期末考试分析

时光如梭,转眼一学期又结束了。一年级的孩子们,知识在增长的同时,能力也提高了许多。一张小小的试卷不仅展示着孩子们的收获,也承载着老师和家长的期盼。本学期一年级语文期末试卷,总体而言,知识覆盖面较广,信息量大,贴近学生生活,既考查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又检测了运用的能力。题量适中,难易适度。

一、情况分析

本次考试题目难度不算很大,学生感觉与平时训练相差不大。学生成绩比较理想。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涉及的层面和内容很多,知识点也分布到方方面面。本次试卷从汉语拼音、同音字、反义词、词语的搭配、句子的补充运用、积累等对一年级的学生的知识、能力、习惯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检查。试题以教材为载体,立足基础,适当增加难度,增大容量,体现出综合性。属中等难度。

二、试题分析

1、第一题考查了5个根据拼音连线的能力,学生几乎没有失分,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应继续对拼音教学强化训练,多指导、多检测、多纠正、多比较。

2、第二题,根据拼音写字词。错的最多的就是chu

men写成了车门。

3、第三题是连线找朋友。找反义词和把字对应的拼音连线。大部分能够做对,只有一两个同学平时不认真听课,不认字才导致做错。

4、第四题是“照样子,变一变。”给字加一笔或者减一笔变成新字,这在平时没少练习,有七个同学不知道“去”减一笔是变成“云”,在以后的教学中要继续加强这方面的指导。

5、第五题考查数笔画。有6位同学把“里”字数错了笔画。在以后的教学中要继续加强这方面的指导,积累应加强。

6、第六题是连线题,学困生在连线鲜艳的红旗和暖和的衣裳的时候连错。

7、第七题是读句子,选出正确的词语。错题最多的是“雪花从天上(落飘)下来。孩子分不清到底是改选”落“还是”飘“。

8、第八题是照样子写反义词。在平时总是训练以各自的反义词,这次考试有一个两个字的反义词,孩子就不知道该怎么写了,进去的反义词是出来。

9、第九题是根据课文内容判断对错。除了几个学困生判断错了以外,其他人都能做对。在阅读训练上要下大力气。

10、第十题是

篇2:七年级语文下期中考试分析总结

文章

来源制度大全课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分析总结

一、数据分析

本次考试,我所带班级共有2个班级参加考试,考试的数据分析情况如下:本次考试在平行班中两个班分别排名第一与第二,其中及格率41.41%,优秀率10.94%,平均分68.41,平均分太低。

二、试卷分析

本次试卷考查范围为七年级语文下册1-3单元课文与综合实践活动,试卷由基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古诗文阅读与记忆、课外阅读及写作几大板块组成,分别考查了学生知识积累、分析理解、语言运用等能力。同时,此套试卷充分体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原则,整个题目的设置科学有序,基础知识24分,古诗文阅读20分,课外阅读26分,写作50分,分值分配合理,能够从学生的得分来反馈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这一思路既考查了老师平时教学的情况,又检测了学生的掌握程度,旨在检验老师在教学中是否用好例子、用活例子、用足例子。综上所述,本次调研考试的命题思路:以教材为蓝本,以课内为重点,强调双基,注重运用,突出考查能力。

三、答题情况

【第一题】古诗文背诵默写。答题情况很不乐观,都是书上知识,但得一分、两分的同学大有人在。在平时,更要严抓的背诵默写。

【第二题】考察学生语文基础中的基础。注音、错字、关联词。这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语文底子,由此我也感悟到汉字教学的经常化,及时检查、巩固。

【第三题】选词填空。要求学生区分两个词的意思及适用语境,这题答题情况还可以。

【第四题】对句子的排序。考察学生对语句的理解及上下文的联系,和中考接轨,答题情况一般,应多加联系,为中考夯实基础。

【第五题】自由发挥的题型,也是送分的题。但可能是平时练习较少,学生们的畏难情绪难以克服,不敢动笔。

【第六、七题】课文中古诗的赏析。两道题都讲过,仍没有做到正确率百分之百,平时依旧是要严抓,要求老师讲就讲透彻,学生学就要真正学会。

【第八―十一题】课本中文言文的知识。专门一节课的时间带领着学生复习,其中一些题也是再三强调,但之后也没有听写,不太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听写。

【第十二―十九题】两篇阅读理解题。得分不太理想,由于课外阅读练习较少,阅读能力有待提高,在做题时对文章的内容把握的不准,导致得分较低。

【第二十题】本次作文以“我的一家”为题,文体自定,不少于500字。这次作文得分情况还可以,但深入探究之后并不是很满意。首先,这是一个贴近生活的话题,学生们的思路大致相同,所以难以推陈出新,让人眼前一亮。大部分同学的书写仍然有待加强,语言表达不流畅,结构思路不是很清晰。平均得分36分左右。

四、存在的问题及以后的改进

1、对课文的重视不够,对阅读未做好“四关”

古诗文阅读和课内阅读选自课内,从答题的效果来看,学生对教材还未熟练掌握,不能灵活运用。也是我没深钻教材,没很好的把握教材的目标性、指向性。在平时的教学中没有充分的利用例子来举一反三。因此,以后我要在用好例子、用足例子、用活例子上下功夫,切忌在教读课文中蜻蜓点水,走马观花。要把知识点落到实处。将“字词关”、“课文关”、“背诵关”、“练习关”扎扎实实落实到位。

2、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差,要在多读、多听、多说、多写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特别是语言概括能力、整体把握文章大意的能力尤为欠缺。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应以教材为基础,并加大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训练,提高学生对语言材料的感知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辨的习惯。3、要进一步夯实语文基础,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从本次考试的情况看学生的语文基础并不牢固。从书写的情况看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还要进一步加强,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后,还没有从小学的贪玩,马马虎虎的学习习惯中改正过来。因此对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使学生知道“字要规规矩矩地写,课文要仔仔细细地读,练习要踏踏实实地做”。

4、加强古诗文言文教学,让学生积累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虚词。

新的课标对古诗词文言文的篇目增多,力度增大,足见对经典古诗名著的重视。特别是七年级要培养学生的对文言的兴趣,打好文言基础。从本次考试看,学生对文言的词句的掌握不是很牢固。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强化文言实词、虚词的教学,要引导学生理解、诵读,形成良好的文言语感。

5、进一步加大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关注生活中的语言现象,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处理的实践能力。

从本次试卷来看,很重视综合实践活动的考查,这对七年级学生来说是一种新的题型,学生也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从做题情况来看,有部分学生的平时的语言现象积累不够,记忆不牢,运用不活,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参加综合活动,主动参与,增加积累。

6、写作水平急待加强,作文要“认认真真地写”,“多”出效果,“多”出成绩。

本次作文考试,非常明确的告诉学生写作内容,但学生不知道究竟怎样来紧扣题目的要求,在写作过程中没有考虑作文的行文思路,选词造句没有锤炼,写出来的文章没有表现力。因此在下一阶段要加大写作的技巧与语言的表达训练,在练中提高写作水平。

文章

来源制度大全课

篇3: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分析

文章

来源制度大全

课件

积累和运用阅卷分析

1.祈祷,偏旁容易写成衣补旁;鞠躬尽瘁:“革”写成“身”,“躬”左边写成“身”(一撇出头),“瘁”写成漏掉病字头两点。

2.“飞蝗泥蜂”一般都能写到,部分同学没有读过,或辨别不清此种动物,写成:法布尔,飞蝗、飞蝗泥、泥蜂,第6(2)得分率也较高,但是没有读过的同学也是胡编乱造,甚至随便写一个与选段内容毫无联系的昆虫,甚至写成童年的人物分析。也有同学没有评析著作整体特点,未能审清楚题目要求,单纯分析文段的词语或句子特点。

3.默写整体较好。满分也不少。说明老师的重视程度很高,学生掌握的也不错。失分主要表现在(10)题《共工怒触不周山》的理解上,不会就4分,有点心疼;(11)题主要“柝”误写为“析”;另外,“琴”、“岐”、“杳”等字,也略有不同程度的错误。

文言文阅读阅卷分析

总体概述:本次期末考试的文言文阅读部分答题可以说是“有喜有忧”,“喜”的是学生们答本道题总体水平不错,体现在平均分达到了8.17的高分上。“忧”的是学生们答题的精确度不够,这些细节都是未来中考的巨大隐患,望老师们引起足够的重视。

第8题:解释加点词。“异”字的翻译没能体现意动用法的大有人在,“扳”这个通假字的解释不精确的现象则更为普遍了。

第9题:句子翻译。有些重点生字词没能翻译出来,如第一句的“立就”、“文理”、“可观者”,第二句中的“泯然”。

第10题:分点概括。本题的审题不够注意,一些学生没审出“哪些”这个关键词语,答题只答出了其中一点,白白丢分。

第11题:选角度,劝父亲。本题发现的问题是一些学生不会抓住一个或多个角度谈问题,劝话的对象也理解错了,答案的完整性也得不到体现,言之无理。

课内阅读包括12--15,共4道题目,来自于《伟大的悲剧》一文的阅读理解,分值是10分,涉及到概括内容、词句赏析等方面的考查。本部分的平均得分是6.62分,大部分学生比较好地完成了课内知识的掌握。

课内阅读阅卷分析

1.出现课文内容的串门现象,把《在沙漠中心》、《登上地球之巅》和《伟大的悲剧》内容混淆;

2.对文章内容的不熟悉,个别同学把“奥茨”说成“茨威格”、“威尔逊”等,完全不知道选文的主角是谁;

3.12题概括选段内容,主要问题是概括内容不够完整和准确,如奥茨为了不拖大家后腿独自外出。没有说明“外出”的真正意思是结束生命。或者是不简洁,过于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