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仪器室工作总结 - 制度大全
范文大全 导航

实验室仪器室工作总结

编辑:制度大全2022-05-28

本学期在学校各级领导――特别是新任领导及其他教师的关心、配合下,学校实验室管理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在很多方面走上了更高的台阶,作为实验管理员个人来说,也在从思想到行动、从理论到实践等方面较好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努力做到了管理工作和和教学工作的紧密结合,有力地促进了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

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1、开学初就认真制定了**―**学年度第二学期工作计划和实验室课程计划。并对实验室的所有仪器进行了盘存工作。

2、开学初期就排出了三年级的四个班的固定的实验室座次表,并制订了由小组为单位的组长负责制。使学生进入实验室后,有序就做,并在实验后由课代表和小组长进行清点、整理、清洁工作。

3、打了一场漂亮的攻坚战!

学校规范化验收的进程其实就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战争。那一个多月的工作量和工作压力是用任何语言也难以表述的。在那些“暗无天日”的日子里,上班和下班没有什么界限,白天和夜晚没有什么区别,最可怕的是自己兼任的两个科技班的教学工作成了我“误人子弟”的的追悔和尴尬,一个多月没有休息一天,一个多月的激烈拼杀,一个多月的殊死搏斗,一个多月的梦魇生活,一个多月(对3、4班)的痛心疾首,成了我教学工作中一个永远的缺憾和忏悔……要知道每个晚上整理档案我都要忙到十一、二点,哪里来得及钻研教材和周密备课。不说了,一切都已告一段落,况且自己作为行为客体本来就是身不由己的。

4、继续加强仪器室和实验室的安全保卫工作

不仅在平时教学工作中指导学生正确、安全的使用实验仪器设备,而且还对部分学生进行了灭火和防触电急救的的专题讲座,并定期检查实验室电学实验台的用电线路的安全情况。

5、继续做好实验室物理仪器的科学管理工作,努力做到仪器存放系列化和保管科学化,并做好仪器的保养、防腐、防潮、防尘、防蛀等工作。

6、实验教学是一个系统过程,教学时既要重过程,也应该注重结果,为此,我们在本学期依据中考的要求继续组织了初四年级的实验操作考核模拟练习,首先我在器材和其它事项上做了充分的准备,然后我和程老师分工,一个一个地、讲解、指点、把关,从而使得操作考试的进行基本做到了有条不紊。以力争继续蝉联前几年的实验操作成绩的冠军宝座。

7、拓展途径,兼顾其它

实验室工作与其它工作一样,同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地一个主阵地。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学期我对初三的三个班实施了定时开放活动,并大力提倡开展课外科技实践活动,如定期进行了小制作评比活动和小发明评比活动,努力为学生搭建一个提高实践操作能力的平台,使部分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8、继续实践着实验器材的“节约”行为

一些自己能够制作和组装的器材,我不惜花费时间和精力进行自制和组装工作,比如这学期我自己焊接了约150根导线,仅此一项就为学校节省开支约100元。修复各种仪器约百余件次,各种电表、光具座、焦耳定律演示器、滑动变阻器、天平、光具盘等等,同样为学校节省开支约200余元。

其它的工作依然杂碎而繁多,仪器的保养工作,日常的卫生扫除,仪器的归类摆设,帐簿的及时盘整和填写……在仪器橱的摆放布局上也费了一番思索,下了一番工夫。

有一些现况仍然是令人遗憾的:仪器室不方不圆,仪器橱破旧不堪:样式不一、颜色不一、厚薄不一,好在我在冥思苦想后找到了更好的摆设方案。仪器数量不多,鸡肋不少。墙皮也因为多年没有粉刷而导致墙皮脱落严重。防盗门锈蚀严重。仪器室的窗户依然是原始框架。所有这些都影响和动摇了我抢胜夺优的信心和决心。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也深感在不少方面还存在问题,反思一学期来的工作,认为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器材、资料的进出记录不及时,有时临时借用不记账且不按时归还,而自己碍于颜面又不好意思多说。另外,对个别仪器的使用方法,特别是不少旧仪器,因找不到对应的说明书而处于空白状态,各种科技活动及自制教具工作因经费问题根本不上档次,等等。

面对着教学工作和实验准备及仪器保管双重任务,我的感受真切而又自私:身不由己!“既得抓紧教学,还要维护、管理好两室,绞尽劲脑汁地想着如何让实验室再上点儿档次,因而常常是忙得一塌糊涂,工作生活也倍感压力。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有时候我上午因上课找不到一点空闲,但又不能耽搁下午的实验,特别是初四的操作考核实验,我不得不利用放学后的时间来完成自己应该做的一切,因而常常在中午12点以后才拖着疲惫不堪的身躯踏上回家的路途。然后就是在出校门时因为惊扰了高大爷的休息而惭愧不已。

不过,我也要衷心的告知每位领导和教师:实验室地处一个偏僻的角落,平时你们是很少光顾的,所以你们到实验室的时候所看到的只是结果。有谁知道两室的管理在操作过程上也需要一丝不苟的作风和废寝忘食的劳作。你以为那些仪器永远是听话的乖孩子吗?你认为那些仪器永远是那么健康而不需要诊治吗?你认为准备实验就仅仅只是简单地把仪器从厨子挪到提盒或搬到实验桌上吗?你认为那三十多个档案盒和五薄两单是像罗马一样在一夜之间建成的吗?你认为那些个自制教具是随意拼凑的吗?你认为实验室中的那些特殊气味不会影响到人的健康吗?你认为实验室的卫生工作……

实验室是学生非常喜爱的探究场所,也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必需环境,会为学生的成才带来很大的帮助。因此,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会继续将她建设好,管理好,让她在实验教学中发挥更大的功能和作用。

让管理工作不再有所疏忽――为什么要摆出这样一个题目,其实我的用意就在字里行间,我要用这个概念反复地告诫自己,要履行好自己的管理职责,就不要让任何疏漏从自己的眼皮底下晃过,毕竟,实验室的管理工作更需要精雕细琢。

篇2:现代教育学:期末总结

文章

来源制度大全

课件

现代教育学-期末总结

1.“教育目的”的定义【40】

广义:是指人们通过教育活动使受教育者在身心诸方面发生怎样的变化,或达到怎样的预期结果,它存在于一切教育活动之中。

狭义:是指学校教育目的,即一个国家或社会对各级各类教育对人才培养规格的总体要求。

2.现代教育目的的结构【42】

(1)国家的人才培养规格目的,是国家队教育所要造就个体在质量规格上的总的规定和对教育培养的个体在从事社会职业时的各种基本素质的规定。

(2)学校培养目标。

(3)课程目标。

3.教育目的【56】

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4.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56】

(1)坚持教育目的的社会主义方向。

(2)“培养劳动者”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总要求。

(3)“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教育质量标准。

(4)注重全民族素质的提高。

5.“应试教育”的定义【64】

应试教育是一种“考什么、教什么、学什么”的教育,它以分数或升学率作为教育质量的标准,突出教育的筛选、甄别功能,是一种“选拔适合于教育的学生”的教育。

6.“素质教育”的定义【66】

素质教育是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准为宗旨的教育。

7.素质教育的特点【66】

(1)以人为本。

(2)突出主体精神。

(3)面向全体。

(4)关注终身发展。

8.人的身心发展特点【71-72】

(1)发展的顺序性。

(2)发展的阶段性。

(3)发展的差异性。

(4)发展的不均衡性。

9.“多因素论”定义【74】

多因素论是与单因素论相对的一种学说,主张人的发展受遗传、环境、教育的影响以及个人已有发展水平和主观能动性的制约。

10.“内发论”定义【74】

内发论认为人类的心理发展完全是由个体内部所固有的自然因素预先决定的,心理发展的实质是这种自然因素按其内在的目的或方向而展现的。

11.“学校教育”定义【80】

学校教育对人发展的影响是有目的、有计划实现的,因而对人的发展的作用是任何别的因素也无法取代的,学习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的作用正是通过实现个体的个性化和个体的社会化而得以实现的。

12.现代教育在人的个性发展中的作用【81-82】

(1)现代教育促进人的主体性的发展。

(2)现代教育促进人的个体特征的发展。

(3)现代教育促进人的个体价值观的实现。

13.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90-92】

(1)学校教育的特点

①学习教育具有较强的目的性。

②学习教育具有较强的系统性。

③学习教育具有较强的选择性。

④学习教育具有较强的专门性。

⑤学习教育具有较强的基础性。

(2)人的发展的阶段性。

14.现代教育的社会功能【107-115】

(1)现代教育的经济功能。

①现代教育能有效提高劳动生产率。

②现代教育能为经济的发展提供可能性。

③现代教育能促进经济发展的全球化。

(2)现代教育的政治功能

①现代教育促进政治民主化。

②现代教育有助于政治信息的加工和传播。

③现代教育有助于世界政治求同存异、共同发展。

④现代教育是影响社会流动的重要因素。

(3)现代教育的文化功能

①现代教育有利于对社会主流文化的批判和继承。

②现代教育有利于文化的传承、交流和多元文化的发展。

③现代教育有利于文化创新。

(4)现代教育的科技功能

①现代教育是科技人才培养的摇篮。

②现代教育有利于科技知识的传承和创新。

③现代教育有利于国民科技意识和科学精神的养成。

(5)现代教育的人口功能

①现代教育可以控制人口数量,是控制人口增长的重要手段。

②现代教育可以改善人口素质,提高人口质量。

③现代教育可以使人口结构趋向合理化。

④现代教育有助于人口迁移。

15.现代教育的相对独立性【115-116】

(1)教育是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实践活动。

(2)教育是一种具有历史继承性的社会实践活动。

(3)教育具有跟社会发展进程不相适应的一面。

16.“教师”定义【123】

教师是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需要,以自己的而知识、智慧和思想品德向青年一代传播人类知识财富和思想意识,并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17.现代教师的职业特点【126-127】

(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

(2)教师劳动的创造性、重组性。

(3)教师劳动的示范性。

(4)教师劳动的长周期性和迟效性。

18.现代教师的素质【127-129】

(1)职业道德。

(2)基础知识。

(3)教学能力。

(4)身心素质。

19.“教师角色”定义【129】

教师角色是指教师在跟学校课程有关的关系中所表现的一种身份并由此而规定的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的总和。

20.现代教师角色定位【133-135】

(1)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研究者。

(2)由独白者转变为对话者。

(3)由课程的执行者转变为课程发展的主体。

(4)由学生学习的评判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21.“师生关系”定义【149】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与学生在教育交往过程中所发生的联系,最基本的是工作关系,表现为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工作关系,此外还有人际关系、情感关系、组织关系、心理关系和认知关系。

22.现代师生关系的特点【153-154】

(1)民主平等性

(2)互利互惠性

(3)合作对话性

23.“课程”定义【164】

课程作为学校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实现教育目标的主要手段和媒介,其本质内涵是指学校教育环境中,旨在使学生获得的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的教育性经验体系。

24.现代课程类型【174-177】

(1)德育课程、智育课程、体育课程、美育课程、劳动技术教育课程

①德育课程:思想品德课程、思想政治课程、道德课程、公民课程

②智育课程:

A.二分法:工具学科、知识学科

B.三分法:社会学科、自然学科、思维学科

C.四分法:语文学科、数学学科、自然学科、社会学科

(2)科目本位课程、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核心课程、

经验本位课程

(3)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

(4)正规课程、潜在课程、悬缺课程

25.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196-197】

(1)改变课程目标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和科目过多、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改变课程内容“难、烦、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跟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教学实践改进的能力。

(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模式,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26.“教学”定义【204】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具体而言,就是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身心获得一定的发展,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

27.“现代教学原则”定义【222】

现代教学原则是教学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28.现代教学原则体系建构【223-230】

(1)循序渐进原则

(2)因材施教原则

(3)启发诱导原则

(4)联系实际原则

(5)直观性原则

(6)巩固性原则

(7)量力性原则

29.一般教学方法【233】

(1)讨论法

(2)发现法

(3)学导式教学法

(4)讲授法

(5)实践法

30.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252-255】

(1)备课

(2)上课

(3)作业的布置和批改

(4)课外辅导

(5)学业成绩的考查与评定

31.“现代德育”定义【262】

现代德育即教育者根据现代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施加一定的现代社会的政治、思想、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其品德内部矛盾运动,以使其养成与现代民主政治、市场经济及现代法制等现代社会相契合及所期望的品德的教育活动。也就是说,现代德育是现代政治教育、现代思想教育、现代道德教育等方面的总称。

32.学生品德结构【270】

学生的品德是一个立体的结构。在

这个结构中,底面道德认识、道德情感、

道德行为构成,顶端由顶端信仰构成。

当一定的道德认识和相应的道德情感

在道德行为的基础上相结合,便会

构成一种高层次、高水平的品德。

德育就是促进学生的道德认识、

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的相互作用

和相互融合,最终达到形成

信仰的境界。

33.现代德育过程的特点【277-280】

(1)现代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进行社会活动与交往的过程,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和很强的实践性。

(2)现代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发展的过程,即培养学生品德的过程,具有侧重性和同时性。

(3)现代德育过程是教育与自我教育的过程,具有塑造性和能动性。

(4)现代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过程,具有渐进性和反复性。

(5)现代德育过程是一个多方面影响的复杂过程,具有可控性和不可控性。

34.“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的定义【306】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组织其学校教育活动的规则体系和各级各类学校体系。

35.我国现代学制的演变【309-310】

我国现代学制经历了以下三个时期

(1)晚清的“癸卯学制”

(2)民初的“壬子癸丑学制”

(3)1922年的“壬戌(xū)学制”

36.我国现行学制的结构【311-312】

(1)幼儿教育

(2)初等教育

(3)中等教育

(4)高等教育

文章

来源制度大全

课件

篇3:中学生物教学论:期末总结

文章来源

制度大全课件

中学生物教学论-期末总结

绪论

1.要胜任当代中学生物学教师的工作,一个人不仅要有坚实的生物学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为基础,同时还要具有哪些专业知识及技能?

答:(1)理解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和价值

(2)理解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本质和特征

(3)掌握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学习特点

(4)能够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5)能够利用多种评价方式来反映学生的进步

(6)专业素养的持续发展

2.怎样做一名合格的中学生物学教师?

3.课程改革的焦点聚集在“面向全体学生”和“倡导探究性学习”。

4.“面向全体学生”带来的变化是课程内容加大了灵活性和选择性,使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学生能学到更适合他们的需求和条件的内容

5.“倡导探究性学习”则大大增加了课程中对于过程技能的要求和探究活动(或解决问题)的内容,并对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生物学研究的能力和引导发现的教学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

第一章

1.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和地位

答:性质:学科课程;科学课程;技术课程。地位:必修课程

2.生物学课程的价值

答:(1)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2)为学生终生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

(3)为学生步入社会、择业和确定进一步学习的专业方向提供帮助;

3.具有生物科学素养的人应具有正确的科学态度、价值观和世界观;有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和原理;具有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理解力,能够应用生物学的知识和方法去面对现实生活中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

4.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由教育部颁布的带有指令性的、重要的国家课程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基础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国家课程标准体现了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要求。生物课程标准则是具体规定了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目标和内容标准,并提出了教学评价及编写教材等方面的建议。它是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生物学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是每个中学生物学教材编写人员、生物教师和教育管理者开展工作的依据和准绳。

5.标准和大纲的异同是什么?

标准和大纲的共同之处是它们都是教育部颁布的指令性的课程文件“编教材、教学、评估、命题”的依据,也就是常说的“4个依据”的作用。

课程标准有一些与大纲不同的特点:

(1)课程标准主要描述了学生在某一阶段学习后的学习成果,而大纲则强调的是具体的学习内容

(2)生物课程标准是国家制定的初中、高中阶段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不是最高要求,而生物教学大纲是统一的要求

(3)生物课程标准中的要求包括了认知、情感和能力三个领域,而生物教学大纲则主要侧重在知识方面的要求

(4)生物课程标准对于学习结果的描述是可见的行为

(5)生物课程标准隐含地指出了教师的任务是要落实课程标准,而不仅仅是教好一本教科书。

6.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总目标是什么?

答:(一)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学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在以下几方面得到发展:

(1)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中的应用。

(2)初步掌握生物学实验操作技能,具有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

(3)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4)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为确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奠定必要的基础。

(二)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是一门学科类基础课程。学生通过高中生物学课程的学习,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发展:

(1)获得关于生命活动基本规律和生物技术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方面的应用。

(2)养成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精神,树立创新意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3)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具有较强的生物学基本操作技能、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4)认识科学的性质、技术的性质,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5)初步了解生物科学及相关的应用领域,为日后进会生活做好必要的准备。

7.在生物新课程标准中体现的教育理念是什么?

初中: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

高中: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密切与生产实际相联系。

8.生物学的课程目标对课程的内容、教学策略、教材、实施及评估等重大环节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它是一门课程总体水平的标志之一。课程目标要告诉生物教师为什么要教。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学到什么。课程目标为课程人员、教材编写者指出了努力的方向,也是生物教师备课、上课、分析课的出发点和依据

9.课程目标制定的依据是什么?

答:(1)基础教育阶段的每一门课程都要为实现国家教育目的、落实国家教育方针服务

(2)本学科的特点反映了课程设计人员对于生物科学的认识和对科学本质的理解。

10.布鲁姆的分类方法,将目标分为知识、技能、态度情感三个领域。

第二章

1.科学的特征是什么?

答:(1)定量化(2)观察与实验

(3)人们在研究自然界的过程中对预期的要求

(4)在自我更正的过程中积累

(5)科学过程

2.自然科学的四个维度?

答:自然科学主要由以下四个维度构成:

(1)科学是一个知识体系

(2)科学是一系列的思维方式

(3)科学是一套探究的方法

(4)科学要与技术和社会相互作用。

3、科学素养包括了两个不同的方面:

①对科学知识、态度情感价值观及科学技能的掌握情况

②在已有基础上提高自己科学素养的能力。

4、具备科学素养的人应该:

①具有良好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情感,包括探索自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科学的价值观念、对科学学习的正确态度

②掌握了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③具有基本的科学探究能力,及对事物的观察能力,思考问题的能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及在团队中的合作能力等。

5.课程标准提出"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理念,是期望学生通过生物课的学习能够在以下四个领域得到发展:

(1)科学态度和科学的世界观

(2)科学探究方法与技能

(3)科学、技术与社会(STS)

(4)生物学知识和操作技能。

第三章

1.学习:是指学习者因经验而获得知识或者引起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较持久的改变的过程。

2.行为学习理论(behaviorallearningtheory):把学习看作是外显行为改变的过程,是能够由选择性强化形成的,学习者外显行为改变主要显示在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学习者对原本不反应的刺激而表现出反应,即表示产生了学习。因此,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外在环境对学习的影响,在教育上主张运用奖励和处罚。

3.行为学习理论中对教育影响最大的有三种

(1)巴甫洛夫―华生为代表的经典条件作用理论

(2)桑代克的联结主义理论

(3)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理论。

4.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的特征

①强调学习过程②强调直觉思维

③强调内在动机④强调信息提取。

5.奥苏伯尔的意义学习

6.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坚持用实验的方法对学习行为进行客观的研究,重视学习的外部条件,重视环境对学习的影响,重视人的外在行为反应。他们对学习的实质、学习的过程、学习的规律、学习动机、学习的迁移及教学方法等进行了长期的探讨,积累了比较丰富的资料,为学习理论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推动了学习理论的深入发展,其功绩和影响是不容低估的。不足之处是在研究中不考虑人们的意识问题,只是强调行为;把人的所有思维都看作是由“刺激―反应”间的联结形成的;把人和动物的学习等同起来,忽视人的学习的社会性,忽视人的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7.建构主义

(1)建构主义的知识观:知识并不是对现实世界的绝对正确的表征,不是放之各种情境皆准的教条,它们处在不断的发展之中,而且在不同情境中,它们需要被重新建构;学习者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容器,在以往的生活、学习和交往活动中,他们逐步形成了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和看法,而且,他们具有利用现有知识经验进行推论的智力潜能;相应地,学习不简单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即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

(2)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相反,他要主动地建构信息的意义,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强调学者的经验;注重以学习者为中心;创造冲突的真实的学习情境。注重互动的学习方式。

8.建构主义教学强调以下几点:

(1)从学习者的经验出发

(2)角色的调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是一个知识的提供者,而是一个“协助者”)

(3)布置良好的学习情境

(4)鼓励学习者反省和思考

(5)重视合作的学习方式。

9.概念转变理论

鄱斯纳等曾于1992年对此理论。首先,他们把将要发生转变的概念本身也看成是概念生态的一个组成部分,以体现某个具体概念与个体的经验背景之间的双向的相互作用,强调概念生态本身不是静止的,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具概念的改变也会对基本观念产生重要影响。其次,他们又把动机因素放到了概念生态中,包括学习动机、对某学科的性质和价值的认识等。

第四章

1.导入技能的目的:

(1)激发学习兴趣,引起学习动机。

(2)引起对所学课程的关注,引导进入学习情境。

为学习新知识、新概念、新原理和新技能作鼓动、引子和铺垫。

(3)明确学习目的,使每个学生都了解他们要做什么,他们应达到何种程度。

2.导入技能的类型

(1)直接导入(2)经验导入(3)旧知识导入

(4)实验导入(5)直观导入(6)设疑导入

(7)事例导入(8)悬念导入(9)故事导入

3.应用原则与要点:

(1)导人的目的性和针对性要强

(2)导人要具有关联性

(3)导入要有趣味性,有一定艺术魅力。

4.语言技能的目的

(1)教学语言技能要保证准确、清晰地传递教学信息,以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2)教学语言技能要使学生的智力得以发展,能力得到培养,这就要求教学语言形象生动,具有启发性

(3)不断提高教学语言的水平,可以促进教师个人思维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

5.语言技能应用原则与要点

(1)学科性和科学性原则

(2)教育性和针对性原则

(3)简明性、启发性原则

6.什么是提问

提问是通过师生的相互作用,检查学习、促进思维、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和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主要方式.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师生互动的重要教学技能.

7.提问类型

(1)回忆提问(2)理解提问(3)运用提问

(4)分析提问(5)综合提问(6)评价提问

8.提问原则

(1)要设计适应学生年龄和个人能力特征的多种水平问题,使多数学生能参与回答。

(2)注意明确问题的重点,问题在于内容要集中。

(3)问题的表达要简明易懂,最好用学生的语言提问。

(4)结合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合理设计问题,并预想学生可能的回答及处理方法

(5)依照教学进展和学生的思维进程提出问题,把握提问的时机。

(6)以与学生一起思考的心情提问,不用强制回答的态度提问。

(7)提问后不要随意的解释和重复,有时用词稍微不同,问题的意思会发生微妙的变化。

(8)当学生思考不充分或抓不住重点,对问题不能正确理解时,教师不要轻易代替学生回答。应从不同的侧面给予启发和引导,培养他们的独立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9)教学过程中教师头脑中浮现的问题不要脱口而出,要考虑它在教学中作用与意义

9.什么是讲解技能

讲解又称讲授,它是用语言传授知识的一种教学方式。是人们用语言交流思想、情感和知识的一种表达方式。

讲解的实质是通过语言对知识的剖析和提示,剖析其组成要素和过程程序,提示其内在联系,从而使学生把握其内在规律。语言技能是讲解的一个条件,但不是讲解,讲解技能在于组织结构和表达程序。

讲解有两个特点:①在主客体信息传输中,语言是唯一的媒体;②信息传输由主体传向客体,具有单向性。

10.讲解技能的类型

(1)解释式(2)描述式

(3)原理中心式(4)问题中心式

11.应用原则与要点

(一)原则

(1)目标要具体、明确。

(2)准备要充分,认真分析讲解的内容,明确重点和关键,搞清问题的结构要素以及要素间相互的内在联系。

(3)证据和例证要充分、具体、贴切。

(4)讲解的过程、结构要组织合理,条理清楚,逻辑严密,结构完整,层次分明。

(5)增强针对性,如学生的年龄、性别、兴趣、能力、背景、学习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和前知识掌握状况等,都是针对的内容。

(二)要点

(1)注意语言技能的运用,如语速适当,语音清晰,语义准确、精练、有趣,语调亲切、抑扬动听,音量适中并富于变化等。

(2)注意讲解的阶段性,一次讲解时间不要太长,一般不要超过15分钟,以10分钟以下最好,长的讲解可分几段进行。

(3)注意突出主题(重点),在讲解中要对难点和关键加以提示和停顿。

(4)注意变化技能的运用,这样会提高记忆效果。

(5)注意反馈、控制和调节。

(6)注意讲解与其他技能的合理配合。

12.什么是变化技能

变化技能是教学过程中信息传递、师生相互作用和各种教学媒体、资料的转换方式。所谓变化是变化地对学生进行刺激,引起学生兴趣,是把无意注意过渡到有意注意的有效方式。它能使教学充满生气,是形成教师教学个性与风格的主要因素。

13.变化技能类型

(1)教态的变化:声音的变化、停顿、目光接触、面部表情、头部动作和手势、身体的移动

(2)信息传输通道和教学媒体的变化:视觉通道和媒体、学生活动安排的变化

14.应用原则与要点

(1)在设计课堂教学时要针对不同的变化技能确立具体的目的。

(2)选择变化技能时要针对学生的能力、兴趣,教学内容和学习任务的特点。

(3)变化技能之间,变化技能与其他技能之间的联接要流畅,有连续性。

(4)变化技能是引起学生注意的方式。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之后,就进入教学过程。此时变化技能如身体的移动等要慎重使用,否则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5)变化技能应用要有分寸,教师在课堂上的表现不同于戏剧表演。如果变化技能使用得过多,幅度太大就会喧宾夺主。

15.强化技能的目的

(1)引起学生的注意

(2)引起学生学习动机,激起学习兴趣

(3)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活动

(4)形成和改善学生的正确行为,如遵守纪律、正确观察等。

16.强化技能的类型

(1)语言强化(2)标志强化(3)动作强化

(4)活动强化(5)变换方式进行强化

17.应用原则与要点

(1)目的明确:应用一定要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到学习任务上末。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意识。帮助学生采取正确的学习行为,并以表扬为主,促进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改变

(2)注意多样化:要注意应用的灵活,并适合班级、年龄和学生能力,个别的强化要适合个别学生的接受能力,不求一律,努力在有目的的同时采用多样强化。

(3)要努力做到恰当,可靠:使用强化技能要恰到好处,恰当、可靠。如果使用不当,反而会分散学生注意。如:采用标志强化时,使用的彩色标记过多或五颜六色,弄得眼花缭乱,没有突出关键,达不到强化的目的。

(4)应用强化技能时,教师的教学情感要真诚。

18.演示技能的目的

(1)为学生理解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物质及其运动形式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帮助学生形成概念,理解并巩固知识。

(2)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分析具体问题,学会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全面地、辩证地认识问题,并运用归纳、演绎、逻辑推理等方法研讨问题。

(3)由于演示是由教师很规范的操作来完成的,学生可以学到正确的操作技术和方法,是培养学生实验技能的基本环节之一。

(4)一个单元或一次课的开始,运用演示导入新课,能引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凝聚注意力。

(5)通过控制实验条件,使学生有序地观察变化过程,了解变化的来龙去脉,掌握实验的关键点,收到明显的实验教学效果。

(6)在学生解答习题时,根据需要,教师可做演示实验来启发学生的思路和方法。通过演示实验向学生提出问题,可以考查学生的观念、记忆、推理和判断能力。

(7)在教材内容中,有些受条件限制是肉眼看不到的,教师就可以运用适宜的直观教具,帮助学生领悟新知识和新概念。

(8)幻灯、影片和录像片可以在课堂上使演示的实物和实验化小为大,化慢为快。能开阔视野,展现真实情境。

19.演示技能的类型

①分析法;②归纳法;③质疑法;④展示法;⑤声像法

20.应用原则与要点

①针对性和目的性;②适用性和鲜明性;

③示范性和可靠性;④演示与讲授统一性;

21.板书的设计目的

(1)提示内容,体现内容结构和教学程序。

(2)激发兴趣,启发思考。

板书还能从认识过程、论证过程、操作过程(如实验)等方面来设计,因此它能启发学生积极的思考。

(3)强化记忆,减轻负担。

好的板书,对学生无疑还是一种美的享受,教师漂亮的字体,巧妙的构思,不仅会使学生感受到板书的形式之美,而且会从教师的艺术创造中体会到教师的内在的品格之美。

板书在激发兴趣,启发思考,强化记忆等方面的作用,也有助于学习效果提高。

22、板书的类型

①提纲式;②表格式;③图示式;

④综合式;⑤计算式和方程式

23、应用原则与要点

(1)根据课程内容标准的要求,并与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联系起来设计板书。

(2)设计板书要注意启发性、条理性和简洁性。

(3)设计板书还要注意文字、语言的示范性。以字为例:①字形要正确,不能写错字。②字体要端正。③写字的笔顺要正确。除文字之外,板书的语言也要规范。书写的形式要工整,不能潦草、马虎。

(4)教师在备课时要设计板书,并把设计好的板书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写到教案上。

24.什么是结束技能

结束技能是教师结束教学任务的方式,是通过归纳总结、实践活动、转化升华等教学活动,对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及时的系统化、巩固和运用,使新知识有效地纳入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中。

25.结束技能的类型

①系统归纳;②比较异同;③集中小结;

④领悟主题;⑤巩固练习。

26.什么是课堂组织技能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断地组织学生注意、管理纪律、引导学习,建立和谐的教学环境,帮助学生达到预定课堂目标的行为方式,称为教师的课堂组织技能

27、课堂组织技能的类型

①管理性组织;②指导性组织;③诱导性组织。

第五章

1.教学策略:在教育心理学中是指教师教学时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学习,从而达成教学目标所采用的一切方法。广义地理解是指一般教学上所考虑采用的教学取向。狭义的理解是指用于某种科目的教学方法。从教学取向来说,教学策略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取向策略,另一种是学生自学取向的教学策略。

2.有意义学习需要三个条件

(1)学习的材料必须概念清晰,并且以与学习者先前知识可关联的事例或语言表征出来;

(2)学习者必须有相关的先前知识;

(3)学习者必须选择有意义的学习方式。

3.概念图的特征

概念图的特征除了包括众多的概念以及概念或命题之间的关系之外还可以看到它的其他一些特征:概念图中的概念是按分层的形式表现的;概念图中包含着交叉连接;概念图中包含着许许多多的具体事例,这些事例有助于我们澄清所给定的概念的意义;针对同一知识领域,不同的人绘制的概念图可能有明显的不同。

4.概念图在教学中的应用

概念图在教学中有多种用途,一般来说,它可以作为三种工具:①教的工具②学的工具③评价的工具

5.绘制概念图的步骤

(1)从绘制者熟悉的知识领域开始

(2)选择了知识领域之后,接下来是确定在这个领域中所要用到的概念

(3)画出概念图的草图;对草图进行修正

(4)草图完成后,开始寻找交叉连接。

6.合作学习的含义

“合作”是一起工作共同完成工作目标。在合作的活动中,每个人都在寻求一个既有利于自己,也有利于团队的其他成员的结果。合作学习则是教学中通过小组的形式使学生一起学习达到学习效果的最优化。简单地说,合作学习是将学生分成小组,按小组接受任务,然后小组成员一起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

7.合作学习的原则和方法

积极主动相互依赖(设置的目标具有相互依赖性;奖励具有相互依赖性;资源共享;分担角色);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成员负起责任来;人际间的社会协作技能;评价和过程监控。

8、科学探究通常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和表达、交流。

9、探究教学的特征可以归纳为:

①学生对自然事物与现象主动地去研究,经过探求自然的过程获得科学上的知识。

②为了研究自然而培养所需要的探求能力。

③有效地形成认识自然基础的科学概念。

④培养探究未知自然的积极态度。

⑤通过探究活动而学得的知识是科学概念而不是文字知识。

探究教学的目标主要有:①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解决问题或回答问题;②保持学生的好奇心;③让学生参与需要高水平认知和技能的活动;④形成积极的对待科学的态度;⑤为学生提供具体的经验。

11、探究形式

发现式探究;推理性探究;实验式探究。

第六章

1、直观教学的优点

有助于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助于引发学生探索的欲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2、直观教学的类型

直接直观;间接直观;语言文字直观。

3、直接直观

实物;标本。

4、间接直观

模型;挂图;板书;代替物;投影和幻灯;多媒体;电影和电视。

5、直观教具对教学中的作用

用于新课的起始阶段;用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用于突出教学重点;用于揭示机理;用于设置悬念;用于巩固知识。

6、直观教具的横向组合

用几种教具从不同角度揭示同一知识点的内涵。有的生物学知识点内涵极其丰富,需要用多种教具来阐释。例如,进行“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道理”的教学,可先用萝卜、马铃薯等实物做演示小实验,让学生获得真切的感知;再用贴图和贴片来放大细胞图像,解释吸水和失水的道理;还可用动态投影片展示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动态过程。

7、直观教具的纵向组合

让几种教具分配在不同的教学过程环节里。例如,进行“单细胞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特点”的教学,可先用显微镜观察制成的草履虫临时玻片标本,认识自然状态下草履虫的形态;再用挂图描述草履虫的结构;用复合投影片展示各结构的功能;最后让学生设计一个小实验,提出用那些器材和用具来说明单细胞生物对外界刺激的反应。

8、教具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检查演示的环境条件;出示教具的程序;出示教具的时机;出示教具的高度。

9、直观教具的选择原则

学习任务;学生特点;教具的特点;教学环境;经济因素。

10、简易教具制作的原则

科学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实用性原则;简易化原则;艺术性原则。

第八章

1、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是通过一定的仪器、设备或药品的处理对生物体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进行有目的、有重点地观察和研究的教学过程。

2、生物实验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①有利于学生加深理解和巩固掌握所学的基础知识,或直接获取生物学基础知识

②有利于培养学生生物学实验操作技能

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④有利于帮助学生确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⑤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认真细微的学习习惯

⑥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3、实验课前的准备

准备好实验材料;准备好实验设备、用具和药剂;准备好实验教学辅助教具;进行预试;培养小助手。

4、学生实验的主要特点

实验的操作者主要是学生,这是不同于教师演示实验的一个显著特点。

实验课的课堂教学一般是由组织教学、指导性谈话、学生实验操作和教师现场指导、实验小结等环节构成

5、按其实验的作用来分大致有二种类型,一是通过实验结果去验证生物学的理论和规律的验证性实验;二是通过实验结果去探究生物规律的探究性实验。按照实验的组织方法来分,一般分为模仿式实验、分段实验、学生独立实验和边讲边实验。

6、演示实验的特点

①演示实验的主要操作者是教师,学生只是观察。所以,演示实验只需要套装置就能满足全班学生观察

②演示实验能紧扣课堂教学环节,以其形象、生动的教学效果,灵活多变的实验方式,有效地配合生物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7、演示实验教学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①演示实验必须目的明确,能说明问题;

②演示实验必须现象明显,可见度高,让课堂上所有的学生都能看得清楚

③演示实验装置要简单,准确可靠,确保实验成功

第九章

1、备课的意义

①加强教学的预见性和计划性

②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动

③有利于教师把握教学的成功

2、备课的依据

教学理论和方法的指导;教学目标的指向;教学对象的需要;教材内容的规定;教学经验的借鉴。

3、备学生大体包括的内容

①了解学生在接受新学习任务前的预备状态

②了解学生对目标状态是否有所涉猎

③了解学生对学习新任务的情感态度

④了解学生对学习新任务的自我监控能力

4、倡导的课程理念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

5、备课的内容:备学生;备任务;备目标;备检测;备过程。

6、教案的编写:题目;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手段;教具;课时分配;板书提纲;教学过程;课后作业。

7、书写教案的要求

①格式既规范又灵活,建议新教师最好写详细的文字式教案;

②能体现出教学方法;

③层次分明,重点突出;

④要反映出师生的多边活动;

⑤体现出能力培养的措施;

⑥能反映出创新意识和措施;

⑦书写工整。

第十章

1.教学评价的目的

(1)了解学生起点行为,适当配置学生

(2)规划教学活动,调整教学进度

(3)诊断学习困难,激发学习动机

(4)评定学习成就,报告学业成绩。

2.从教学评价的直接目的来划分,生物教学评价可分为

①配置性评价;②诊断性评价;

③形成性评价;④终结性评价。

3.从教学评价的标准来划分,生物教学评价可分为

①效标参照评价②常模参照评价。

4.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

①依据教学目标;②兼顾多重目标;

③采用多元方法;④进行多次评价;

⑤重视反应过程;⑥善用评价结果。

5.教师可以根据测验目的及教学目标的需求,以教学目标为横轴,而以教材内容为纵轴,画出一个二维度的分类表,且平均分配好试题比重或题数于表中的每个细目里,并尽量使试题的取材能够充分涵盖所要评价的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的范围,以作为编拟成就测验试题的设计蓝图,这样的一个二维度分类表便叫做双向细目表。

6.选择型试题(客观题)可分为:

①选择题;②是非题;③配合题;

④填空题;⑤解释性习题等。

填充型试题(主观题)可分为:

①简答题;②限制反应题;③论述题等。

7.题干要简洁,但要将题意表达清楚,不要包含不必要的信息,造成费解

8.试题分析:难度和区分度

9.试题分析的步骤

(1)将试卷按得分的高低排列。

(2)由最高分向下取全部试卷数的27%或1/3,称为高分组。

(3)再由最低分向上取与高分组相同份数的试卷,作为低分组。

(4)分别计算高、低分组,选答各试题每一选项的人数,记录在试题卡上。

(5)计算各试题的难度,以百分比表示,其计算方法如下:难度=(RU+RL)/2N,其中RU:高分组答对该题人数;RL:低分组答对该题人数分组人数

(6)计算各试题的区分度(0),其计算方式如下:

(7)评价每一试题的选项的有效性或诱答力。

10、试卷分析指标

难度;区分度;信度;效度

11、教师自编成就测验一般包括:制定编制计划,确定题型;是编拟试题;进行试题和测验的审查;试题和测验的分析;测验试卷的编辑。

12、实作评价可定义为:具相当评价专业素养的教师,编拟与学习成果应用情境相类似的仿真测验情境,或真实的测验情景,让学生表现所知、所能的学习成果的评价过程。其类型包括:纸笔表现、辨认测验、结构化表现测验、仿真表现和样品模板等。实作评价的实施步骤包括:明确实作评价的目标、确认实作评价的标准、提供适当的表现情境、选择计分和评定方法。

第十一章

1、生物学校外活动的总体目标

①亲近周围自然环境,增进对自然的了解和认识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学会在活动中自我管理。

②发展实践能力,学会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术,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③养成主动获取、利用信息的学习习惯和主动探究的态度,善于提出革新性、创造性见解,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④善于与他人沟通、联系、合作、交流,并能与他人分享不同意见或信息,有效地利用工具和符号表达个人的主张、观点和思想感情。

⑤认识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发展对自然界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从而形成社会发展和生活方式变革所需求的基本品质。

2、生物学校外活动的特征

活动目标的针对性;学习资源的开放性;学习方式的自主性;活动时空的自由性;活动方法的灵活性;活动类型的多样性;效果评价的多元性。

3、生物学校外活动的功能:完善个性;提高科学素养;服务社会。

4、物学校外活动的进程中教师的工作

生物学校外活动进行的程序大致分为四个步骤:

①活动准备阶段(了解兴趣所在、提出活动要求、了解学习资源、作出整体规划)

②活动启动阶段(选定活动主题、明确具体任务、设计活动方案、开题通过评审)

③活动实施阶段(充分利用资源、认真实施方案、统筹安排时间)

④活动结束阶段(分析处理资料、写出结题文献、成果展示交流、作出公正评价)

5、课外活动选题的原则:选题应注意可行性原则、创新性原则、与生物教学相结合的原则、因地制宜的原则以及服务社会的原则

第十二章

1、新的教育价值观认为,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社会过程,教育的价值在于促进人的发展与促进社会的发展的统一,这也体现了人的个性化与人的社会化的统一,即教育要关心学生整个人生价值的实现,要为学生一生的幸福做准备。生物学基础教育将以这种新的教育价值观作为统领而进行教育改革。

2、(2)新的教学过程观

狭窄的教学过程观认为,教学过程的本质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对知识的特殊认识过程。新的教学过程观认为,教学过程不仅仅是一个对知识的特殊认识过程,还是一个师生共同交流、共同创造、共同分享经验、共同探求新知、共享认识成果的全面活动的过程,是师生生命价值不断得到升华的过程。生物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意把合作意识渗透给学生,把合作的行为示范给学生,使学生在未来的生活中也得益于合作。

(3)新的教师观

生物学教师不仅应从传递者、灌输者、塑造者转向组织者、帮助者、挖潜者,还应从尊贵者、训导者、强制者转向服务者、促进者、合作者;不仅应从知识的拥有者、授予者转向学习者、探索者,还应从教育工作的实践者转向研究者、创造者。

(4)新的学生观

听话的学生、服从的学生、依附于教师的学生、卷面成绩好的学生、老实的学生就是好学生的偏执学生观正在改变,新的学生观认为,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崭新的、独特的、不可代替的、无法重复的个体,生物学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需要和选择,发现学生身上的每一个闪光点,正视偏才、,陆才,以热忱、平等、理解、公正、尊重、民主、信任、宽容、合作、关注的态度为每一位学生提供激励、鼓舞、指导、忠告、建议和服务。

(5)新的教学评价观

究竟为什么评价?评价应解决什么问题?怎样去评价?这些问题将成为整体教学改革的研究热点之一。现有的教学评价往往过分地强调甄别功能,人为地将学生分为三六九等,制造出许多所谓的差生,评价也成为制约、打击学生的武器。其本质不是为了改造、促进教学而评价,而是为了应付、达成评价而教学,这种本末倒置现象依然存在。新的教学评价将更好地发挥三方面功能,一是了解、诊断学生的学习情况,更好地调整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二是通过多元化、多层次的评价对学生起到激励的作用;三是评价作为一种教育研究的工具,用于查明在达到某一整套目的时,可供选择的程序是否同样有效。

3、教育科学研究的一般步骤

选定研究课题;查阅有关文献;制定研究方案;搜集整理资料;教育研究成果的表述。

4、教育研究成果的表述的类型

实证性的研究报告;文献性的研究报告;理论性研究报告。

5、当代生物学教师角色的转变

由知识的输出者转变为人文关怀者;由知识的移植者转变为学习方法的给予者;由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者;由教学资源的垄断者转变为学生探求教学资源的引导者;由学生的领导者转变为学生的合作者;由统一施教者转变为因材施教者;由课程开发的执行者转变为教学行动的研究。

6、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

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反思

文章来源

制度大全课件

制度专栏

热点制度职责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