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交流论坛心得体会 - 制度大全
范文大全 导航

班级管理交流论坛心得体会

编辑:制度大全2022-05-26

文章来源

制度大全课件

班级管理交流论坛心得体会

金秋十月,*六中又迎来了一次大型的班级管理交流论坛,与以往不同的是这一次全体任课老师也都参与其中。由陈校长主持的班级管理论坛在早上8点准时展开了,陈校长首先做了这次交流论坛的主题意图的讲话。之后三个校区共有十名优秀的班主任老师做了精彩的发言,分别是*六中的老师:杜文秀、闫丽云、刘传才、孙迎峰、杜秀丽;六中西校区的老师:王妮妮、赵培秀、李伟彩、刘珂;六中北校区的老师:刘峰。

作为一名刚来六中不久的教师,能够参加这样的活动感到非常幸运,同时我也很珍惜这次学习的机会。虽然以前在原单位里也当过几年的班主任,可是和这些优秀的班主任老师比起来,真的有点自惭形秽。尤其是听了他们的发言以后,更是觉得自己应该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一个那么大数额的班级,让他们管理的那么井然有条,这是我没有想到的。他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特殊管理模式,每个人都有自己特殊的魅力。使学生们一个个的对他们信服,这才是硬道理。

认真聆听他们精彩发言的同时,我也做了简单的笔记。首先是西校区的王妮妮老师做的报告,她的题目是《做一名快乐的班主任》。她的主题思想就是“快乐”两个字,是的不错,一个真正快乐的工作者,才能够圆满完成工作任务。单纯的去机械的完成任务,虽然也能完成,可是时间一长可能就会出现很多问题,诸如抱怨牢骚等等。工作并快乐着,是我们每一个老师都应追求的一种境界。

第二个做报告的是六中的杜文秀老师,杜文秀老师一直都是很出色的班主任老师。她的工作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一直受到学校、家长以及学生的赞誉。她的题目是《开好“两会”,为青春期保驾护航》,她的这个“两会”指的是班会和家长会。班会上她给学生充分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学生自己成长。家长会上让每一个学生和家长都有自己的尊严,一改以往的传统家长会的方式,最终赢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西校区的赵培秀老师是第三个做报告的。她的题目是《用爱为孩子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她能够打入学生的内部去了解学生、关心学生,同时她还会去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最终她也获得了学生的回报。

接下来是六中的闫丽云老师做的报告,她的题目是《搭好桥,铺好路,迈好初中第一步》,闫老师今年接的是七年级新生。她凭借着多年的工作经验,创造了自己的一套管理班级的模式,她所带的班级一直处在年级以及学校的前列,自己也成了名副其实的名师。

第五位做报告的是西校区李伟彩老师,《我们有一个美丽的约定》是她演讲的题目。她所带的班级是中途接手的,就是因为一件小事情,让她得到了几个班委的认可,最终也让学生们认可了自己。

第六位做报告的是六中刘传才老师,在没来六中之前,就早已听说刘老师的风采了。今天有幸亲自听刘老师的报告,真是受益匪浅。刘老师的题目是《建设强有力的班干部队伍》,就像陈校长总结的一样,如果让刘老师当市委书记的话,一定也会把整个市的工作安排的井然有序。是的,一个优秀的班级体,必须有一个优秀的班委组织,刘老师在这一点上做的非常好,值得我们大家去学习。

西校区刘珂老师是第七位做报告的老师,他的题目是《在学习中成长》,作为九年级的班主任老师,他是出类拔萃的;作为一名由农村到城市的老师,他更是转变适应最快的。他的工作方式,还有他那旺盛的精力,不想成功都很难。

年轻帅气的孙迎峰老师终于出场了,他的发言比较靠后,是第八位出场的。孙老师的题目是《初三班级管理,路在何方》,孙老师也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名师。他那铿锵有力的发言,不时的引发场下观众阵阵掌声。就像他的发言一样,孙老师班级管理的也是有声有色,多次会议上得到领导的夸奖。他对初三班级管理,分了上下学期两个管理阶段,并对每一个阶段都做了细化,最终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这一点值得我们去借鉴。

刘峰主任的两个小故事,再加上完美的PPT课件,让每一位参与人员折服。大家都在说领导一出场就是不同凡响,他那新颖具有创造性的演讲,让大家眼前一亮,也使大家听得更入迷了。每个人好像都在说刘峰主任出来的晚了一些,他是被排在第九位出场的。刘主任看上去高大威猛,干起工作却很细腻,所以带出来的班级也很出色。让我们每一个人都去向刘主任靠齐。

最后出场的是省级教学能手杜秀丽老师,她所带的班级一看,就给人感觉和她人一样,那就是叫“漂亮”。她所提倡的班级管理模式是《高效管理班级,做轻松快乐班主任》,21世纪是高效的世纪,做什么事情都应该讲求高效。就像杜老师说的:班级管理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学问,如果管理的好便如一列高速行驶的列车,始终高效地行驶在轨道上。杜老师是这么做的,那么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去学习呢?我想答案是肯定的。

以上就是我在这次班级管理论坛的感悟,在今后的时间里,我想我应该在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的同时,要不断的向老教师和老前辈们多多请教,努力钻研,让自己尽快的向他们靠近。

文章来源

制度大全课件

篇2:班主任工作心得:班级管理的核心

班主任工作心得:班级管理的核心

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核心,是组织和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发挥整体教育的关键。本学期,作为初二(1)班的班主任主要做了以下的工作:

作为一个班级的管理者,要想管理好一个班级,首先要科学规范。因此,在接手这个班级时,我便全面了解每个学生的思想、兴趣和爱好家庭背景等,针对学生不同情况,由学生讨论共同制订“班级公约”和“班级管理制度”等。同时带领学生一起学习《中小学生守则》、《校规校纪》及有关法律法规等,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让学生明白怎样做和做什么,怎么样才符合中学生的标准,这是我做班级管理工作的第一步。

第二步是建立健全的班级领导班子。一个好的班级不能没有好的班级带头人即班级日常管理者,就是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那么,如何建立一个班级领导班子?我摒弃了班主任行政命令式、主观指派式,把公开招聘方法引入到每个小组,在组内实行班级干部公开招聘,同学们可根据自己的能力,申请自己能胜任的岗位(大组长、学习委员、生活委员、文体委员及劳动委员等)。班委建立后再由班委聘任组内各科课代表等。这样建立起来的班委公开、公正、公平,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和很高的威信,小组人数少也便于组长的管理,在班主任指导下落实班级常规工作,行之有效,事半功倍,取得很好的成绩。

第三步是耐心细致地做好“双差”生思想转化工作。班级工作的优劣,关键是能否做好“双差”生的思想转化工作,“双差”生是班级工作的老大难,也是班级各项工作落实的一大障碍。我认为转变双差生最有效的方法,那就是“舍得”二字。就是对这些学生舍得投入一个“爱”字,所得到的就是差生的“变”字。对于差生要不离不弃,他们更需要是老师的关注,同学们的关爱,所谓“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对于他们所犯的错误,要及时给予纠正;对于他们所取得的成绩或点滴进步要加以赞美和鼓励。同时,要让他们各尽能,各得其所。有意识地给他们安排一些适合他们做的事情,使他们充实地过好每一天,让他们觉得自己也能为班级做许多事情,是班级不可缺少的一分子。这样就使他们建立了与集体进行沟通的桥梁,也找到了能够接纳和包容他们的一个港湾而不致于散入社会任其发展。在此基础上,组织优秀生与之结对子进行学习上的帮差等。通过一系列“舍得”活动,就使双差生的综合素质有了全面的提高,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即所谓“舍得”,有舍便会有得。所以,在期末考试中,我班的林悦、李晔等同学达到了良好,有个别功课甚至达到了优秀。

第四步,是量化班级管理,细化管理任务,强化管理目标,优化管理方法。所谓量化就是制订班委值班制,对每天的工作进行量化评比,对每组的卫生,纪律学习,出勤等方面进行考核打分,评出等级进行公布。细化就是班主任必须对班级的每项工作都要作到细致,落实到班,检查到组,考核到人,示范到事,但不是事必躬亲,一定是事必检查;“强化”就是定出周目标和学期目标,让同学们都定出自己的目标,强化目标就激励了干劲;“优化”就是管理科学规范,层层管理,相互制约,民主管理,相互激励,通过“四化”管理,班级工作可以顺利进行,有条不稳,得心应手,效果很好。

第五步,认真做好家长工作,除了借用召开家长座谈会的机会,让家长也成为自己班级的参与者和管理者,这对于促进班级管理确实行之有效,让我偿到了不少甜头。

在本年度中,初二(1)班积极参加了各级组织的活动,也获得了不少的荣誉:校运动会广播操比赛二等奖;校运动会团体总分第一名;校园科艺节歌咏比赛第三名;丁菲、胡任杰等同学获得学校数学竞赛一等奖。

当然,作为班主任,我在工作中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会不断克服缺点,弥补不足,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班级管理工作。

篇3: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心得体会

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心得体会

虽然担任班主任时间不长,但回想起来,体会还是满多的,心得还是满多的,现将它总结出来,与大家共享。

班集体是学生学习、成长的一个"小社会",她是学生成长的摇蓝,是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形成自我教育意识和能力的强有力阵地。实践证明,环境能够影响、改变一个人的行为、思想和信念。同样的,良好的班集体始终激励着学生不断进取,主动、健康地成长,使得学生心情愉快,更加积极、轻松,充满激情地投入学习、生活与工作当中去。班主任又是班集体的建设者、组织者、领导者,是班级的中心与灵魂,在班级管理中起着主导作用。要把班级管好、教好、培养好,要组织好、引导好、协调好同学们的学习、工作、生活,要把一个班级搞活,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建立一个具有很强向心力的集体,班主任必须作出相当的努力。

大家都知道,教师的工作是及其琐碎的:像迟到早退、打架骂人这样的事件,像这个学生得满分、那个学生不及格这样的事件,像这个学生感冒、那个学生发烧等等,这样的事件每一件事单独看来都是微乎其微的,可是每一件事都可能成为学生思想变化的十字路口:处理得好,一件琐碎的工作都可能成为支撑学生成功的基石,学生脚踏这一块基石一步步向前,在自己人生的某一时刻蹬上自已事业的顶峰;处理不好,一件小事可能成为下滑的斜坡,学生可能由此而跌入人生的深渊。而在教师这支队伍中,班主任是排头兵,他不仅要教书而且要育人,不仅要培育学生成才,而且要培养学生成人。

为此,我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就以下几点做了尝试。

一、热爱学生,严格要求

热爱学生是教师道德要求中的重要规范,是教育活动有效展开的前提。教育过程是师生间的认识、情感等心理交流过程。

在教育过程中要实现师生间的情感共鸣、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就应当自觉树立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对学生怀有高度的爱,以平等、公正、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实际上,热爱学生本身就是教师的一种教育手段。教师爱学生,学生体会到这种温暖之情,内心必然受到鼓舞,其上进心必然更强烈,就会自觉按老师的要求去做,同时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从而形成一种求学上进的热情。过去,班里有位学生小王,是学校篮球队员,常常因练球而影响学习。

为此,教育他既要打好球,又要学好文化。利用休息时间给他补课,使小王一直保持好的学习成绩,毕业后考上了重点大学。一般说来,当一位热爱体贴学生而又被学生爱慕和尊敬的老师走进教室时,学生乐意接受他的情感传递,学习该课程的兴趣便油燃而生。教师的思想感情灌注在教学内容中,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感,这样,学生就能更好的接受教师讲授的知识。

当然,教师对学生的爱并非仅仅停留在单纯感情上,更不是一种偏私的溺爱,而是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导,将对学生的感情灌注和对学生提出严格、合理的要求相统一。严格要求学生正是热爱学生的具体表现,真正热爱学生的教师总是能把爱与严结合起来,做到从爱出发,从严出发,去教育学生。爱学生,不等于纵容放任学生,只爱不严,不是真爱;相反,只严不爱也无法真严。要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教师必须坚持爱严结合。况且,学生处于成长之中,还不能完全做到自立、自律,看问题往往肤浅或片面,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难免犯错误,教师如果对学生不管不顾,放任自流,只会害了他们。所以根据成长中学生的年龄和心理发展特点,对他们必须严格要求。一个教师越是热爱学生,对学生的要求就越严格。

严格要求学生也是一门学问。随心所欲、严格无边不仅不会对学生的成长、进步起到有利的作用,弄不好还会使学生逆反心理膨胀,产生对教师的抵触情绪,激化师生间的矛盾,使教育效果适得其反。严格要求也要讲求科学性。有这样几点体会:

一是严而有理。严格要求是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符合教育规律的,是由教育过程的需要及教学教育任务决定的。只有当这种严格要求能促进人的智能、道德、体力、综合技术和美育上的发展时,才是正确的。

二是严而有度。教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理解能力和可接受性有了全面正确的了解,才能对学生提出符合他们的实际,能为他们的思想水平、认识程度所接受的要求。

三是严而有方。教师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能使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切切实实地执行。单纯地命令、禁止不一定有显著的效果,采取疏导的方式,寓教育教学要求于学生的各项活动中,效果就比较理想。

四是严而有恒。一种要求一经提出就要使它相对稳定,不能时严时松。教师应该对要求的落实作经常性的检查,而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

二、尊重学生,平等信任

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是每个人的普遍需要。青少年学生由于生理、心理的发展,知识的增多,交往面的扩大,自我意识的增强,特别希望家长、老师以及周围的人能够信任他们、尊重他们,这种自尊心往往是学生进步的内在动力。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保护和发展学生的自尊心。

尊重学生是符合教育规律的。教育活动只有在既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积极性,又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积极性的时候,才能取得最好的教育效果。尊重学生则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关键。同时,尊重学生也符合学生的心理状态。学生都有模仿教师的心态,但他们又有一种强烈的独立愿望,要求别人尊重他们的人格和意见,当这种要求得到满足时,他们就会表现出因衷的喜悦。反之,就会感到失望,埋怨教师,产生对抗心理。由此可见,尊重学生何等重要!

如何才能真正地尊重学生?实践说明:

第一,教师要平等友好地对待学生。

校园里,师生之间没有人格的尊卑、贵贱之分。教师应平等对待学生,不能以高高在上态度、家长式的作风对学生发号施令。例如,当一个学生有缺点或出现过失时,教师对其进行帮助、教育以至严肃的批评,都是必要的,但必须抱着与人为善的态度,才能为学生所接受。反之,如果教师对学生进行挖苦讽刺,则只能引起学生的反感。久而久之,师生间就会出现一道鸿沟。

第二,教师要由衷地信任学生。

信任学生是一种特殊的尊重,对学生有着特殊的教育功能。无端猜测是对学生不尊重的表现。事实上,教师把学生当什么样的人看待,就等于暗示他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学生往往从教师的信任和期待中体验到人的尊严,激励自己不断进取。因此,信任是催人向上的力量,是教育学生的一种特殊手段。同样,信任学生也是培养学生自尊心的一个原则。

尊重学生,平等信任,后进学生更需要教师给予他们纯真的爱。他们渴望得到同学的尊重,更渴望得到老师的重视和信任。他们对外界的反映和评价常抱有一种戒备和警惕的心理。教师善意的一语一笑,都能产生极佳的心理效应。反之,一旦他们发现有人轻视自己或不尊重自己时,马上就会产生“敌意”,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想法。有一些学生的厌学、弃学行为有时就由此而来。

三、互相交流,教学相长

师生间的良好关系表现为两者之间的互相交流。师生间的互相交流是实现教育教学任务的基本途径。因为这种交流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之中,是全方位、多侧面、多功能的交流。

从教育教学中师生交流的内容看,既有知识或理性的交流,又有情感或感受的交流,既有品德风范的交流,又有性格或个性的交流。从交流的媒介看,既有借助语言的交流,又有借助直观教具的交流,既有行为动作的交流,又有习惯、仪表、气质和神态的交流。从交流的形式看,既有有意交流,如上课、改作业、谈话、家访、课外活动的组织,又有无意交流,如日常观察、言谈、举止和印象等。这种交流在师生之间形成了一种错综复杂、密集不断、信息量极大的动态系统。师生就是在这种丰富多彩的交流交际之中,获得有效信息,协调自己的行为,使“教”与“学”达到统一的。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逐步被打破的今天,特别是在现今社会,随着科学的巨大进步,知识的迅速增长,新学科、新技术的不断出现,“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情况更为明显。因此,教师要不断地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努力做到教学相长。

篇4: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心得:把握轻重缓急

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心得:把握轻重缓急

班级管理工作千头万绪,稍有不慎就容易造成大错。那么,如何把握其中的轻重缓急呢?

一、严格要求不等于体罚学生

严格要求与体罚学生是“爱学生”与“不爱学生”两种截然不同的感情的外在表现。没有爱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严格要求应建立在“爱学生”的基础之上。

譬如班内有多名学生字写得很糟糕,为了使他更快提高,我指导他每天多练一页字,学生并不会认为老师给他的任务是惩罚。

二、严肃认真不等于死板教条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句话同样适用于班主任教育学生时方法的选择。班内每位学生、每件事情都有其独特性,我们应严肃认真地对待每人每事,但教育的方法不能死板教条,应灵活多样,因材施教。

三、发挥班干部的作用不等于撒手不管

班干部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不可小视,但不能过分夸大。把班里的常规工作让班干部去实施理所当然,而学生的思想工作等,还需要班主任单独或领着学生一起做。

四、发挥优点不等于回避缺点

发挥优点不是回避缺点,如果我们回避了学生的缺点,学生就不能准确、全面地了解自己,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在发现学生的缺点和不足时,班主任要本着一分为二的原则及时纠正。

五、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不等于与学生称兄道弟

班主任的威信不是靠权力压制换来的,而是在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爱中树立起来的。但在关爱中过分亲昵甚至称兄道弟,又会使他们少许多规矩,少许多约束。总之班主任应力求做到“严而有度,爱而有距”。

篇5:班主任工作心得体会:如何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班主任工作心得体会:如何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虽然担任班主任时间不长,但回想起来,体会还是满多的,心得还是满多的,现将它总结出来,与大家共享。

班集体是学生学习、成长的一个"小社会",她是学生成长的摇蓝,是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形成自我教育意识和能力的强有力阵地。实践证明,环境能够影响、改变一个人的行为、思想和信念。同样的,良好的班集体始终激励着学生不断进取,主动、健康地成长,使得学生心情愉快,更加积极、轻松,充满激情地投入学习、生活与工作当中去。班主任又是班集体的建设者、组织者、领导者,是班级的中心与灵魂,在班级管理中起着主导作用。要把班级管好、教好、培养好,要组织好、引导好、协调好同学们的学习、工作、生活,要把一个班级搞活,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建立一个具有很强向心力的集体,班主任必须作出相当的努力。

大家都知道,教师的工作是及其琐碎的:像迟到早退、打架骂人这样的事件,像这个学生得满分、那个学生不及格这样的事件,像这个学生感冒、那个学生发烧等等,这样的事件每一件事单独看来都是微乎其微的,可是每一件事都可能成为学生思想变化的十字路口:处理得好,一件琐碎的工作都可能成为支撑学生成功的基石,学生脚踏这一块基石一步步向前,在自己人生的某一时刻蹬上自已事业的顶峰;处理不好,一件小事可能成为下滑的斜坡,学生可能由此而跌入人生的深渊。而在教师这支队伍中,班主任是排头兵,他不仅要教书而且要育人,不仅要培育学生成才,而且要培养学生成人。

为此,我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就以下几点做了尝试。

一、热爱学生,严格要求

热爱学生是教师道德要求中的重要规范,是教育活动有效展开的前提。教育过程是师生间的认识、情感等心理交流过程。

在教育过程中要实现师生间的情感共鸣、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就应当自觉树立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对学生怀有高度的爱,以平等、公正、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实际上,热爱学生本身就是教师的一种教育手段。教师爱学生,学生体会到这种温暖之情,内心必然受到鼓舞,其上进心必然更强烈,就会自觉按老师的要求去做,同时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从而形成一种求学上进的热情。过去,班里有位学生小王,是学校篮球队员,常常因练球而影响学习。

为此,教育他既要打好球,又要学好文化。利用休息时间给他补课,使小王一直保持好的学习成绩,毕业后考上了重点大学。一般说来,当一位热爱体贴学生而又被学生爱慕和尊敬的老师走进教室时,学生乐意接受他的情感传递,学习该课程的兴趣便油燃而生。教师的思想感情灌注在教学内容中,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感,这样,学生就能更好的接受教师讲授的知识。

当然,教师对学生的爱并非仅仅停留在单纯感情上,更不是一种偏私的溺爱,而是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导,将对学生的感情灌注和对学生提出严格、合理的要求相统一。严格要求学生正是热爱学生的具体表现,真正热爱学生的教师总是能把爱与严结合起来,做到从爱出发,从严出发,去教育学生。爱学生,不等于纵容放任学生,只爱不严,不是真爱;相反,只严不爱也无法真严。要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教师必须坚持爱严结合。况且,学生处于成长之中,还不能完全做到自立、自律,看问题往往肤浅或片面,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难免犯错误,教师如果对学生不管不顾,放任自流,只会害了他们。所以根据成长中学生的年龄和心理发展特点,对他们必须严格要求。一个教师越是热爱学生,对学生的要求就越严格。

严格要求学生也是一门学问。随心所欲、严格无边不仅不会对学生的成长、进步起到有利的作用,弄不好还会使学生逆反心理膨胀,产生对教师的抵触情绪,激化师生间的矛盾,使教育效果适得其反。严格要求也要讲求科学性。有这样几点体会:

一是严而有理。严格要求是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符合教育规律的,是由教育过程的需要及教学教育任务决定的。只有当这种严格要求能促进人的智能、道德、体力、综合技术和美育上的发展时,才是正确的。

二是严而有度。教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理解能力和可接受性有了全面正确的了解,才能对学生提出符合他们的实际,能为他们的思想水平、认识程度所接受的要求。

三是严而有方。教师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能使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切切实实地执行。单纯地命令、禁止不一定有显著的效果,采取疏导的方式,寓教育教学要求于学生的各项活动中,效果就比较理想。

四是严而有恒。一种要求一经提出就要使它相对稳定,不能时严时松。教师应该对要求的落实作经常性的检查,而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

二、尊重学生,平等信任

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是每个人的普遍需要。青少年学生由于生理、心理的发展,知识的增多,交往面的扩大,自我意识的增强,特别希望家长、老师以及周围的人能够信任他们、尊重他们,这种自尊心往往是学生进步的内在动力。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保护和发展学生的自尊心。

尊重学生是符合教育规律的。教育活动只有在既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积极性,又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积极性的时候,才能取得最好的教育效果。尊重学生则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关键。同时,尊重学生也符合学生的心理状态。学生都有模仿教师的心态,但他们又有一种强烈的独立愿望,要求别人尊重他们的人格和意见,当这种要求得到满足时,他们就会表现出因衷的喜悦。反之,就会感到失望,埋怨教师,产生对抗心理。由此可见,尊重学生何等重要!

如何才能真正地尊重学生?实践说明:

第一,教师要平等友好地对待学生。校园里,师生之间没有人格的尊卑、贵贱之分。教师应平等对待学生,不能以高高在上态度、家长式的作风对学生发号施令。例如,当一个学生有缺点或出现过失时,教师对其进行帮助、教育以至严肃的批评,都是必要的,但必须抱着与人为善的态度,才能为学生所接受。反之,如果教师对学生进行挖苦讽刺,则只能引起学生的反感。久而久之,师生间就会出现一道鸿沟。

第二,教师要由衷地信任学生。信任学生是一种特殊的尊重,对学生有着特殊的教育功能。无端猜测是对学生不尊重的表现。事实上,教师把学生当什么样的人看待,就等于暗示他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学生往往从教师的信任和期待中体验到人的尊严,激励自己不断进取。因此,信任是催人向上的力量,是教育学生的一种特殊手段。同样,信任学生也是培养学生自尊心的一个原则。

尊重学生,平等信任,后进学生更需要教师给予他们纯真的爱。他们渴望得到同学的尊重,更渴望得到老师的重视和信任。他们对外界的反映和评价常抱有一种戒备和警惕的心理。教师善意的一语一笑,都能产生极佳的心理效应。反之,一旦他们发现有人轻视自己或不尊重自己时,马上就会产生“敌意”,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想法。有一些学生的厌学、弃学行为有时就由此而来。

三、互相交流,教学相长

师生间的良好关系表现为两者之间的互相交流。师生间的互相交流是实现教育教学任务的基本途径。因为这种交流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之中,是全方位、多侧面、多功能的交流。

从教育教学中师生交流的内容看,既有知识或理性的交流,又有情感或感受的交流,既有品德风范的交流,又有性格或个性的交流。从交流的媒介看,既有借助语言的交流,又有借助直观教具的交流,既有行为动作的交流,又有习惯、仪表、气质和神态的交流。从交流的形式看,既有有意交流,如上课、改作业、谈话、家访、课外活动的组织,又有无意交流,如日常观察、言谈、举止和印象等。这种交流在师生之间形成了一种错综复杂、密集不断、信息量极大的动态系统。师生就是在这种丰富多彩的交流交际之中,获得有效信息,协调自己的行为,使“教”与“学”达到统一的。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逐步被打破的今天,特别是在现今社会,随着科学的巨大进步,知识的迅速增长,新学科、新技术的不断出现,“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情况更为明显。因此,教师要不断地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努力做到教学相长。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