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附属中学公开教学日活动学习体会 - 制度大全
范文大全 导航

赴附属中学公开教学日活动学习体会

编辑:制度大全2022-05-06

赴附属中学公开教学日活动学习体会

12月1日,我校应邀参加了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公开教学日活动。

此次活动主要包括课堂教学展示、省课程基地参观和专家讲座三个部分。按照活动安排我和zz三位老师一早赶到了南师附中,首先向南师附中通用技术组z主任了解了该校通用技术学科开设的情况,参观了通用技术实验室。在“powerTech的设计理论(竞速)”活动课程观摩中,我们看到一个看似简单的“四脚爬虫”设计,在形变、摩擦力、能耗、结构设计、精工方面有着许多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学生在不断的试验、改进过程中,动手实践和思维创新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上午课间活动中,我们观摩课学校的升旗仪式并参观了“走进鲁迅”课程基地,随后分组观摩了物理、地理、艺术、心理等在E学习环境下开设的公开课。

走进数字化教室,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每张课桌上都有一个IPad,通过系统中搭载的凤凰优阅智能教学平台,教师和学生登录到一个共同的班级模型里,教师通过AirPlay技术可以使用IPad在教室的任意位置进行学习资料呈现和学习过程控制,学生可以翻阅教师下发的资料、利用搜索引擎在Internet上查询信息、使用打字、手写或拍照的方式上传自己的学习成果,教师通过平台可以实时看到学生的作答情况并进行点评。我们观察到,系统提供的信息实时反馈(可以是选择题的选择,也可以使文字描述或实物照片)功能,尤其是对选择题的实时统计(多少人、哪些人),切实解决了传统课堂中教师真实掌握、高效处理学生学习反馈信息的短板。略微遗憾的是,我们没有观察到在小组探究过程中,系统在分工、协作方面体现出来的技术及其应用模式。

下午,我们一起聆听了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副院长沈z教授题为“信息时代的教学实践”的报告。沈教授从信息时代带来的新概念冲击入题,反思信息时代学习的形态:课堂结构是在场还是在线?师生关系是帮助还是互助?资源载体是互联还是互通?并指出在技术应用的实践中要思考“技术在教学中是否有不可替代性”。结合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体系的介绍,沈教授指出要关注项目学习、问题设计、多元评价、学习支架、高级思维、混合学习、数据分析、电子学档、信息管理等关键理念,对技术-人的关系进行再思考,着力解决技术催生活力的问题。关于技术如何支撑教学改革,沈教授认为学习形态由人(师生关系)、物(支持条件)、事(认知序列)、境(存在价值)、脉(知能逻辑)五大因素决定,因此要从教师与学生(人)、过程和活动(事)、工具与环境(物)、意境与情境(境)、结构与逻辑(脉)五大方面十个着力点去进行信息时代的基于技术的教学设计。

此次活动收获颇多,在开阔了眼界的同时,也使我们认识到要从“技术在教学中是否有不可替代性”来考量是否合理运用了信息技术和设备。纵观信息时代技术的发展趋势,不难发现:技术的应用首先是解决一些实际存在的问题,为解决问题提供更多途径,进而改变人们认知甚至生活方式。因此,学校技术装备的选择和整体设计首先要符合学校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要求,然后在使用技术解决问题的同时,还应充分关注技术催生的观念和模式的改变,因势利导从而形成学校特色应用模式。

篇2:赴高级中学“智慧课堂学习体会

赴高级中学“智慧课堂”学习体会

10月24日,zz一行四人,赴z高级中学参加为期半天的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是z中学为进一步加强与兄弟学校的合作与交流、推动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与z教育局教研室共同举行的以“智慧课堂”为主题、以“同课异构”为主要形式、彰显“大成教育”理念的对外公开教学研究活动。本次活动z中学邀请了省内外部分优秀教师展示献技,并聘请了专家进行了精彩点评。

就语文学科而言,学校开设了四节课,分别是两节高一年级的《听听那冷雨》和两节高三年级的《诗歌鉴赏--思想情感》,意图通过相同课题不同设计的“同课异构”的形式显示授课者的不同智慧,在比较中各显特色,并相互学习、相互促进。

我听了两节高三年级的《诗歌鉴赏--思想情感》。第一节是由z市教科研赛课一等奖获得者z老师所上,第二节是由z省z中学、苏派语文青年会课省一等奖获得者z老师所上。两者的共同点是都采用了“诗歌举例--方法概括--习题演练”的流程,教师对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在教学过程都很注重对课堂的引领和对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培养,通过问题的设计不断激发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视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上学生参与认真有序,讨论积极主动,展示深度高效。从教学效果看,学生参与度广,教学目标达成度高,效果非常好。不同点是:王老师的课的诗歌思想情感方法概括除了从作者、标题、注释、意象、关键字句等常规角度考虑外,还从诗歌题材咏物诗、叙事诗、抒情诗等角度进行方法概括,显得比较全面。潘老师的课比较紧凑、课件精美、上课富有激情,向我们展示了教师深度的专业素养和对课堂娴熟的掌控能力。

课后由z中学校长、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z对语文课进行了点评。张校长的讲话包括三个部分:一、谈对“智慧课堂”的理解,对授课老师的评价;二、谈天一中学的学校建设;三、谈学校的教师队伍的成长。张校长指出教师的成长要经过“合格教师--成绩好的教师--学生喜欢的教师--智慧型教师”的过程,学校在语文建设方面实行“三年一贯制”,教研组根据教师特长,把教师分成不同小组,分配相应的教学内容作业布置等学科资料的编写任务,做到高中三年教学内容层进性和系统性,把时间均分为三部分,分别用于语基、阅读和写作,学校每周都有专门的阅读课,指导学生阅读相应书籍,每学期都有确定的作文写作的类型和内容的训练。“三年一贯制”的系统性可以给我们的教学一定的启发。

篇3:党的群众路线学习心得体会:认真履职,做一名优秀的教师

党的群众路线学习心得体会:认真履职,做一名优秀的教师

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是新形势下贯彻群众路线需要深入研究回答的重大课题。弄清为了谁,才能找准前进的目标方向;弄清依靠谁,才能找到工作的力量源泉;弄清我是谁,才能把握自己的正确定位。

一、正确认识“为了谁”,明确目标方向

我党的根本是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服务人民,坚持走群众路线,是我党的一贯要求和作风。作为基层一线的老师,更应该深刻领会这一点,如何服务学生?倾听学生的呼声?了解学生的诉求?实现学生的愿望?是我们的责任。在工作中,有责任把学生作为工作的第一要务,一切为了学生,以学生为本,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只有学生认可了我的工作,我的努力才有意义。身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只有真心做人,踏实做事,兢兢业业,恪尽职守,才能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一个有良好师德的老师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应首先做到,要用自己的信念、理想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感染,是我担任老师工作以来感悟到的全部真理。

二、科学理解“依靠谁”,挖掘力量源泉

教育工作依靠谁呢?当然是依靠学生,也只有紧紧依靠学生才可能做好教育工作。“青年最具创新热情和创造潜力。”我现在是从事高一年级的教育,学生都是朝气蓬勃的青年学生,他们具有创新潜力,我们应该坚持“相信学生自己解放自己,向学生学习”,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依靠学生,并加以正确的引导,调动学生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本职工作,学生是主体,没有了学生那么教育就失去了它的意义。因此,始终根植于学生之中,我们才能真正了解到学生的所思、所想,才能更具体地知晓学生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要求,从而更好地为学生服务。有的教师觉得现在学生工作难做,学生往往站在自己的立场上看问题。事实上,当你的主张不能得到学生理解时,首先该把自己置于他们的位置上,用学生的眼光、从学生的立场来看问题、想问题、处理问题,充分考虑学生的承受能力。带着深厚感情,走到学生中去,才能集思广益,找到化解矛盾的方法;才能“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得到学生的理解与支持。我相信只要教师拥有慈父慈母般的爱心,做一名尽心尽责的护花使者,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无条件的爱他们,不以家庭出身分高低,不以智力高低定喜好,不以成绩好坏分优劣,用一样多的爱不同的方法对待不同的学生,使其“亲其师,信其道”。只有教师真正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才能喷涌出强烈的工作责任心和事业心,才能使教师成为学生真正敬佩的人!我感谢我的同学们,感谢他们对我工作的支持,感谢他们的认真努力。

三、摆正态度,找准位置,紧密联系,明白“我是谁”

身为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要找准自己的定位,才能深刻领悟到与学生间的鱼水关系。在当前形势下,必须做到: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掌握先进的教学技术,力争做先进教育生产力的代表;更为重要的是要不断学习政治理论和教育教学理念,树立先进的教育思想,要注重教书育人,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要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在工作和实践中与学生一起成长;要学会做人,做一个正直的、对社会有贡献的、值得学生尊敬和学习的诚信的人。应以教人者先教己者的精神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只有把学生当主人,脚踏实地,才能为学生办好事、办实事,在工作中有为学生服务的真心和高度负责的责任心,深入了解学生所需,充分反映学生意愿,广泛集中学生智慧,踏踏实实做好每一件事,这是我作为老师充分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最好体现了。要想了解学生的一切,就必须深入到学生当中去,更多地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所思,所盼,所想出,哪位同学有偏科,哪位同学生病了,哪位同学家庭有困难了,哪位同学没考好......都要能第一时间了解到并给予关心和安慰。只有做到与学生们的零距离交流,这样才能和学生打成一片,才和学生之间建立了朋友般的关系,才和学生建立起了深厚感情,有了感情,学生的心才愿意向你敞开,在学生出现问题时能及时解决,才能够引导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以学生为本,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

“为了谁”是宗旨问题,“依靠谁”是方法问题,“我是谁”是立场问题。回答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综合修养,而且可以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更好的诠释我们教育工作的内涵:做到教好书,育好人。走上三尺讲台,我们要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我们要为人师表。

制度专栏

热点制度职责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