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与思考同行》教学讲座听后感 - 制度大全
范文大全 导航

《管理与思考同行》教学讲座听后感

编辑:制度大全2022-05-05

《管理与思考同行》教学讲座听后感

9月27号,我有幸聆听了李主任的《管理与思考同行》的讲座,她列举了很多自己和学生之间真实发生的案例,使我很受启发。听了李主任的报告,感觉自己还是收获了很多,深刻感受到做一位优秀教师是一门很有学问的事情,自己需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我的教学也在悄悄地发生着改变。

浩,一个让我头疼的男孩,上课时不是和同桌说话,就是搞小动作,单词懒得背,作业完不成。班主任只好把他放在教室的最前面,目的是为了好好监督他。可他的表现毫无起色,还时不时欺负别的同学,真令人头疼!

上英语课时,我试着走近他。“浩浩,能告诉老师,你有什么爱好吗?”“我什么爱好也没有,”他脖子一

篇2:教学报告听后感:思考着,收获着

教学报告听后感:思考着,收获着

听了谷主任的报告,结合潍坊之行,让我受益匪浅,具体总结如下:

一、从学情出发,以学定教。

新课程要求我们的教学要从学生的学出发,学生需要什么我们便教什么,学生已经会了的,我们便不需要再浪费课堂时间,这样我们的课堂才是高效的课堂。用魏星老师的一句话来说是:从离学生最近的起点走向最远的终点。达一点上,五位老师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魏星老师在上《清平乐.村居》一课时,基本上所有的问题都是从学生中来,顺学生的学来定自己的教。场景一:在学生读课题读错的时候,老师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不能读清平乐(lè)?”在学生无法回答之后,引导学生:“词在宋代就像流行歌曲,是音乐的一种格式,可根据固定歌曲名填词。”在这种引导之下,学生自然而然地理解了清平乐的读音及来历。场景二:在纠正字音时,老师提问同学们:“朗读时,哪些字音易读错,你想提醒一下同学?”同学们纷纷提出自己认为难读的字,如媚、媪、剥等,老师顺学生的学情而教,说到“翁媪”的时候,魏老师启发学生互相说一说:“你是媪吗?”“年老的男性才是翁,你说你是翁吗?她是媪吗?嗯,你们将来是翁、媪。”窦老师在这方面做得更是游刃有余,窦老师的高度是我所不能企及的,窦老师上课便放手让学生质疑,并将学生的质疑,一一记在脑中,又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合作,一一解决,对于学生暂时没有回答的问题,老师将其巧妙地穿插在随后的讲课中,当此环节结束后,再反馈到提问的学生中,让学生再次自己对自己的问题进行解答,就这样有问题必解决,在这质疑与释疑的过程中配合得天衣无缝。窦老师这种驾驶课堂,掌握课堂问题的能力,是我们远远不能达到的。

教学是以学生的学习状况作为起点的,教师只有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才能带领学生走向最远的终点。教师必须能掌握学生学习的兴趣、现状等,如果在课堂上学生表现的不感兴趣,无精打采,教师的教学方式就得发生相应的变化,而不能根据既定的设计固执地进行下去。我们的教学应该是站在学生学习的角度上进行的,而非老师要教什么的角度上去教。我们老师的作用是把学生带到高速公路的入口,接下来的路可以留给学生自己去走,自己去欣赏未来美好的风光。作为老师我们要站在儿童的角度,能引领他们站在高处放眼远处的风景。或者说,教师先在学生心中种下一粒能够有机会生长、发芽的种子,将来的某一天这粒种子碰到适合的温度、土壤才会发展得蓬蓬勃勃、郁郁葱葱。

二、尊重学生的理解和情感,多元解读。

新课标要求教学要以学生为本,体现人文性,不同的人对同一文本的解读肯定是不尽相同的,一千个人读哈姆雷特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些都告诉我们,语文教学中,针对同一句话,不同学生肯定有不同的理解与情感。做为老师,我们要在掌握原则的情况下,在自己有充分的理解和正确的解读的情况下,我们要允许并理解学生的多元解读,只有百花齐放的课堂者充满生命力的课堂。魏老师在讲《村居》一课时,提问:“那是一个怎样的村居?”学生给出的答案五花八门,有和谐的、幸福的、和美的、和平的、温馨的......老师分别予以肯定。吴琳老师在讲《去年的树》一课时,抓住了鸟儿和树、门先生、小女孩、火柴的几处对话,让学生充分交流自己的心情和感受,带着自己各有特色的理解,去读出自己的领悟,学生的朗读充分表达出了自己的感受,绘声绘色,入情入境。课进行到尾声时,老师问:“你想对谁说什么?”学生也进行了多元的解读,老师充分尊重了学生的感悟,但当学生的理解出现偏颇时,老师也及时指出:童话中的树和鸟,不是实际生活中的树和鸟,不能拿到实际生活中来,及时纠正了学生的不当理解。窦桂梅老师在讲《牛郎织女》一课时,在引导学生读牛的话时,老师指导了学生用了多种语气读,学生各有各的读书感悟。老师总结:“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头牛,你在创造的时候,都融入了你自己的想象和性格特点。”的确就是这样,在后面的织女对牛郎说什么,牛郎对织女说什么,以及引导学生多角度来看王母这个人,释疑王母为什么趁牛郎不在时来抓织女,学生各有见解,老师基本都给予了肯定。这些充分体现出窦老师在课堂上充分尊重每一位同学的阅读感悟,多元解读课文。

我们现在的教学提倡“以人为本”,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只有充分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以学生的身份来审视课堂,才能充分尊重学生,和学生一起融入到富有生命力的课堂中去。

三、重构文本教“语文”,扎实训练。

老师们能够根据教学目标,将自己所教的文本进行重新组合,串成新的系统,进行有目的性的训练,很好地体现出了语文的工具性的特点。如陈延军老师在讲《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一课时,通过让学生大量地读,读中感悟,让学生通过查字典,自己掌握“姹”和“嫣”的读音,理解这两个字的字义,并且注重了积累语言的培养,在理解课文时,真正是在带领孩子咬文嚼字,将语文的工具性落实得扎实到位,掷地有声。魏老师讲的《清平乐.村居》一课时,当讲到生字“剥”(bāo)时,魏老师的讲解也非常有趣:“把莲蓬的皮去掉叫?把花生的皮去掉叫?把香蕉的皮去掉叫?把棕子的皮去掉叫?”这样的训练扎实有效。然后老师又问:“把苹果的皮去掉叫?”学生顺势而为叫“剥苹果”,引起了一阵骚动,后来老师引导“剥”(bāo)是指把物体的皮或壳去掉,用工具去叫削。把这两个字“剥削”连起来读?学生读成了(bāoxiāo),惹得哄堂大笑,学生就在这种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生既对字的读音有了深刻印象,又对字的用法深入了解了。当学生提问“无赖”一词是什么意思的时候,老师先让学生读,观察学生的表情,又通过一系列的引导语,说:“我发现你们都是笑眯眯的?”“为什么是这种表情?”“学语文不但要语感好,还要有语理,有学习的理由。”当学生回答到“因为觉得可爱”时,我们的教学难点就这样被顺理成章地解决于无形之中,从而有效地落实了教学目标。窦老师的课堂上,这一特点更加鲜明。窦老师将四大民间爱情故事编为一个整体,让学生在学这一篇课文的同时,其实掌握的是这一系列民间故事的特点,在这里,老师不是在教课文,而是在借助课文,学习一系列文章。其中的方法过程指导,学生能力的培养等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现,窦老师把教学的三个维度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实在是让我叹为观止。

反思自己,平时拿过一篇课文,我们很少有自己对教材深入的了解、剖析和解读,大多时候都是读一遍教材,然后拿来教学参考书,到网上搜集资料、课例,找专家的教学实录,以为这样就可以上好课,却忽视了最首要的事情--老师自身要充分阅读教材,自己用心体会课文内容,这样没有自己的个性、主见,只注重了形式的多样,到最后却发现课堂结构支离破碎,只是索然无味的他人见解的简单堆积。此次的学习,使我幡然醒悟,原来,这种解读教材的方法只会使自己停留于文本的表面,所进行的课堂教学也必然是空洞的或无条理无生气的。

两天的收获是沉甸甸的,带着满满的收获踏上了归途,我找到了自身存在的一些不足,也带走了一点思考:怎样能将语文工具性的训练与整体感悟朗读更有效,同时又不破坏对全文的整体把握?怎样掌握好度,让学习既扎实有效,又充满情趣?怎样更有效地重构文本,让课文为我所用,找到最适合学生的切入点?这一点我将在以后的日子里继续学习与探索,增强自己对文本最恰当地解读,对目标更准确地把握,找到更多有效地训练方法。总之,今后的工作对于我而言,仍将是充满挑战和意义的,我会努力不断吸取“活水”来注入课堂中,让自己和孩子们一起在新课改的指引下畅游语文的世界!

篇3:《如何对待差生》讲座听后感

《如何对待差生》讲座听后感

我们听了张毅教授的讲座,张教授对于怎样对待差生做了精辟的讲解,让我感触很深。

一、差生形成的原因

1、家庭教育的失误。

一般来说后进生的家长是教不得法。有的家长过分溺爱自己的子女,捧他(她)们为掌上明珠,把他(她)们当作:“小皇帝”、“小公主”,娇生惯养,包庇纵容,放任不管;有的家长粗暴无知,对子女抱有"恨铁不成钢"的心态,动不动就施加打骂,家庭缺乏温暖,或家庭成员之间要求不一致,使子女无所适从;有的家长本身道德败坏,自私自利,甚至纵容子女贪图享受安乐,给子女灌输一些“学习无用”的思想等。这就使本来好学的孩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2、学校教育上的偏差和过失。

首先,是应试教育的产物,教育为了升学,因此就要进行不断的分类、淘汰,致使一些学生丧失了信心;其次,是由于每个学生接受知识的情况不同,致使那些需要时间长的学生,不能达到教学目标要求,时间久之便沦为差生;再加上,有的教师对学生期望过高,对学生估价往往脱离学生真实情况,致使教育方法不当,或有的教师言行不一,方法简单,工作敷衍,对学生态度冷淡无情,或过分讨好学生,不敢严格要求,或对学生亲疏有别,不能一视同仁,过分偏爱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而忽视其他学生的情感等。正是教师这种不按教育规律办事,违背教育原则,不懂教育艺术,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甚至造成师生对立的做法,导致了部分差生的产生。

3、学生自身的原因。

学生自身没有端正好学习态度,没有培养起吃苦的精神,不知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再加上,学生思想上理解的偏差和误区,对学校的教育和家长的循循善诱产生逆反心理,甚至对立情绪,不愿接受教师和家长的正面引导,没有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习惯,而沉醉于低级趣味的东西,甚至接受完全错误的东西,知错不改,胡作非为,破罐子破摔,自甘堕落,成了名副其实的差生。

4、社会上的不良现象。

随着我国gg开放的发展,社会上的各种不正之风,也随之而来。如各种电子游戏厅的开放、网吧等,毒害着人们特别是青少年的心灵,埋下了不爱学习的祸根。

二、树立差生的新观念

一个人的观念很重要,是人做事的前提条件。如何转变差生的观念,应做到以下几点:

1、差生是相对的,没有永远的差生,在差生中同样有出类拔萃的人才。如举世闻名的发明家爱迪生在读小学时被誉为“爱捣蛋的孩子”。社会上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为人才,每个人都应有各自的工作位置,学生也是如此,我们教师要帮助学生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就像模范班主任刘纯朴那样,抱着“一碗水也要救活几棵秧苗”的信念,坚持“誓把锈铁炼成钢的精神”,对学生循循善诱,因势利导。只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善待差生,教育得法,持之以恒,差生也能成为有用之人。

2、寻找差生身上的“闪光点”。人的十个手指头还有长有短。差生也是如此,他们并非处处都差、时时都差。他们也有自己的长处和优点,有时也有一些进步。教师一发现差生的闪光点,就要及时表扬,以此使它成为后进生向好的方面转化的转折点。

3、我们还可以通过学校与家庭密切配合,尽量设法减轻后进生的思想负担,不给他们背上“差生”的包袱,重新获得自信,使昔日的“石头”也能像“钻石”那样闪亮。

总之,差生在各个学校都是客观存在的,但我希望每位教育工作者都能对他们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正确的态度,热情的善待每一位差生,帮助他们找出自己差的真正原因,以改过自新。

篇4:“做一名职业化的教师讲座听后感

“做一名职业化的教师”讲座听后感

20**年12月29日下午,我们全镇中小学教职工在__一中参加了中心校邀请来的深圳道弘教育“天下良师的责任”专题讲座。讲座主题建立在号召全体教职工要做一名让党放心,让社会满意,让学生爱戴的老师。

整整2个小时,周雷老师用生动有趣的语言,丰富多彩的肢体语,以“教职工的三种角色”为主要内容,从“教育者、执行者、管理者”三个不同角度,通过说服性极强的案例,阐述了教师在工作中常见的问题和现象,并提出了解决和应对的方法,引导教师们增强工作责任心,讲究工作方法。强调“认真第一,聪明第二”的思想,让全体教师更深层次、更全面的理解教育工作者的素质和责任。

周老师先教我们--“不带着自己的结论去学习,带着结论学习只会让自己重复过去,学习就是获得新的知识新的结论,超越自己的过程。”我通过这次讲座,学习到了很多。

周老师旁征博引,用精辟的语言、生动的案例、别开生面的互动游戏阐述了教师应该具有素质的三种角色。

第一种角色是教育者。教育者应具有“三心”一一爱心、信心、责任心。我们平时的爱心,有时候不是爱学生本人,而是爱学生身上的优点!如果某个学生身上少了优点,我们真的有点爱不起来。这种带有名利色彩的爱不是真正的爱,真正的爱是不加任何条件的公平的对待每个学生。再说信心,信心不仅来源于实力,也来源于我们自己的信念。我们平时很多时候还没做事就认为自己不行了或不可能做到了。周老师在这里并没有给我们讲太多道理,而是给我们观看国际着名残疾人演讲大师、激励大师--约翰库缇斯--一个下半身残疾的人的成功视频。我看了之后,觉得自己是多么的卑微呀,身体健全的我就因没有毅力过得如此平庸!可见看不见的残疾更可怕!只有坚强勇敢的面对自己,否则永远超越不了自己!永远别对自己说“不可能”,这也是我听这次报告的另一个重大收获。在讲责任心时他如此说,学生素质低不是你的责任,但不能提高学生的素质就是你的责任。是的,我是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有义务有责任提高学生的素质,人民的素质!凡事都是中立的,责任取决于自己!!

周老师讲到做一名职业教师的第二种角色是执行者。执行者要具有“三力”--服从力、执行力、专注力。他用美国西点军校的校训“服从、完全服从、绝对服从”给我们生动的展开讲述服从力的重要,强调说一个集体没有服从力是做不好任何事情的。执行型人才的共同特点:对自己的结果负责,凡事以结果为导向。在执行力中,领导要的是最有效的结果,所以我们做事不能以“完成差事”、“例行公事”来做,更不能“应付了事”,我们应该把每一件事做到极致。这一点我的切身体会比较深刻,因为平时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我总是抱着“差不多就行了”的态度去做事情,所以往往造成这样的假象:一天到晚都很忙,似乎做了很多事情,但是一个学期下来,写小结的时候,总感到自己各方面的成绩寥寥无几,甚至为零。周老师的话狠狠地提醒了我,在我的看似“端正”的做事态度中,还应该加上认真、严谨和一丝不苟,做最好的自己。

最后讲了一个人要专注于自己的工作,专注于自己的理想。周老师用“大师敲铁球”的成功案例告诫我们每一个人:成功者最重要的特质是专注!听到这里,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自己在专业学习方面的不够专注,导致工作这么多年来,自己在专业成长上除了丰富了一些跟教育教学相关的小技术之外其他毫无建树,也许,这跟信息技术这门学问的博大精深、日新月异有关系,跟平时的教育教学所涉及的面有关系,跟整个信息技术教学大环境有关系,但,无论怎样,如果自己早一些给自己一个明确的学习钻研方向,够专注,我想,一定不至于出现现在这样的局面。

第三种角色是管理者。首先要明确目标,有目标才有方向有动力。其次,要明确一对一责任人,管理不能真空,但也不能重叠,要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干。再次,监督检查,打破“用人不疑”的管理制度。最后是奖惩,奖惩时要黑白分明,要及时,周老师还用了一句幽默的语言“口水是可再生资源,千万别吝啬自己的口水”来提醒老师多对学生进行表扬。

周老师讲了两个多钟头,一口水都没喝。我也认认真真的听了俩钟头,不停地记,不停地对照反省自己。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相见恨晚,一见钟情,我会很好的利用这次难得的机会,向优秀学习,尽早发现不足尽早改正,我相信自己能学会一切我想要学的,因为一切皆有可能,因为我在不断的实践中磨练着自己,因为我在不断地调整自己,因为我在不断的争取进步,不断地努力争做一名优秀的职业化教师!

篇5:老师讲演听后感:“好教师的三条标准

老师讲演听后感:“好教师”的三条标准

8月23日上午,我有幸在zz小学聆听了张文质老师的讲演《回到“基础”看基础教育》,有许多感悟和启迪,其中之一就是张老师关于“好教师”的三条标准,从新的角度对“好教师”作了全新的诠释,值得每一位教师为之努力并追求。

首先,好教师应该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

张老师说,教师如果教育不好自己的孩子,会觉得很没有面子,甚至抬不起头,人家会说:连自己的孩子都教不好,还能教好学生?教师如果能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会从中悟出许多教育的道理,这些道理用在教育学生身上同样适用,因为很多道理是相通的。的确如此,所以我也一直认为,作为教师,在教育孩子方面教师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相对于其他职业更有利。但这并不是说教师一定能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很多教师还是未能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作为教师,这是相当遗憾的,也是绝不应该的。我们在赞美优秀教师的高尚师德的时候,往往会说,他是如何爱学生胜过爱自己的孩子,不顾自己的孩子,一心扑在工作上。在我看来,一个只顾学生、不顾自己孩子的教师,不能算作好教师。如果为了学生而耽误了孩子的教育,这同样是一种失职,这种失职其他人无法弥补,而且永远无法弥补,这对一个家庭来说,是一种罪过,对一个国家来说,也是一种犯罪。有人赞美李镇西老师,说他如何如何爱学生,把全部的时间和爱献给了学生。李镇西老师说:错了,我爱女儿胜过一切;我花在教育女儿身上的心思和精力是不能与教育学生相比的。

如何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呢?张老师说,首先要爱孩子。什么是爱呢?张老师进而说:爱孩子就是要抽时间多和孩子在一起,和孩子一起吃饭,一起看书,一起做游戏,一起活动。张老师介绍了国外的一项研究结果:父母和孩子一起吃饭,孩子的发展就好,不但学习成绩好,品德也好,很少会出现抽烟、酗酒、吸毒等不良行为。经常和孩子在一起,就容易发现孩子的问题,就能及时提醒,督促孩子改正。张老师告诉我们,凡是在孩子初次出现不良行为时,对孩子的提醒最有效,就如流水,在源头,要改变方向很容易;当汇成河流,再想改变,就非常困难。孩子的教育也同样,起始阶段要纠正比较容易;一旦形成习惯,再要纠正就难乎其难,再骂再打也没有用。可是,我们有多少教师家长意识到了这一点呢?说实话,我以前就没有意识到,是无意间儿子的一句话让我猛然醒悟。在儿子读小学的时候,有一次,我和妻子一起出去玩,临走的时候,我们对儿子说:“在家好好看书、做作业,我们回来要检查。”当我们开门要走的时候,儿子轻轻说了一句话:“你们可以出去玩,为什么要我在家看书做作业?”儿子的一句话让我们认识到了陪伴孩子的重要性,从此,出去的时候,我和妻子必定有一个人留在家里陪伴儿子。当我们有一人在家的时候,儿子就很安心,很静心,就会很自觉地看书做作业。

张老师说,现在我们对孩子的教育存在着一大误区,以为只要给孩子找一所高档的学校,花上足够的钱,就是对孩子的爱,就能把孩子教育好。其实不然,孩子成长的核心不是物质条件,不是花钱越多越好,而是需要陪伴,需要榜样。父母陪伴孩子时间的多少,决定着孩子成长的优劣;要改变孩子,首先要改变自己。看看我们周围的家长,也有不少教师家长,在孩子身上花多少钱都肯,都舍得,就是不肯、不舍得花时间陪伴孩子。更有甚者,自己整天在外面花天酒地,还要带着孩子一起吃喝玩乐,造成孩子营养太好,变成“胖”孩子,这是多么可怜又可悲。

其次,好教师看上去至少比实际年龄年轻五岁。

张老师说,好教师给人的感觉很年轻,很阳光,这种年轻、阳光不仅表现在容颜上,更表现在心态上。好教师一定是一个身心舒朗、热爱生活、热爱健康、富有情趣、有较强抗挫折能力与自我消解痛苦能力的人。好教师应该保持童真,拥有童趣,富有童心。

如何保持良好的心态呢?张老师举了江苏常熟石梅小学沈丽新老师的例子。张老师说:因为稿件之事与沈老师通电话,惊叹于她写作的勤奋,又惊讶于她孩子都读三年级了,看上去却如此年轻。沈老师说她的很多同事也常问她有什么秘诀,她说自己的秘诀就是“熬夜”--每天白天无论多忙,晚上一般也不早睡,一定要读书、写作,“我要让自己的心渐渐平复”,“读过、写过之后,仿佛所有的烦恼和辛劳都已消散,这时再入睡,身体才舒坦,心灵也最为健康!”“不带着悔恨入眠”,这就是沈丽新老师保持年轻的秘诀。

教育是一项非常辛苦的工作,付出和收入往往不成比例,许多该获得的权利常常被剥夺,许多该享受的待遇常常得不到落实,辛勤的付出往往没有结果,压力大,要求高,工作繁,收入低,用钱理群教授的话来说,“想想你忍不住要哭”;可是哭又有什么用呢?整天愁眉苦脸,还不如换个角度思考,多想想教师的美好,教师的优越,教师的崇高,还是钱理群教授说的另一句话:“想想你忍不住又要笑啊”。每天带着笑脸上班,带着笑脸走进教室;再带着笑脸下班,带着笑脸走进家门,像沈丽新老师那样“不带着晦暗入眠”,你还会不年轻吗?你不想年轻恐怕都不行。

第三,好教师看上去就像一个“教师”。

如何理解“就像一个‘教师’呢”?张老师解释说:日积月累的阅读、思考、写作,外表儒雅,有书卷气;爱孩子,爱教育,慈祥,和善,精神长相对得起自己,对得起自己的职业。张老师强调说:一个教师如果眼中没有慈祥,举止缺少优雅,脸上没有书卷气,都是很遗憾的。

像个“教师”,听起来好像很玄,很空泛,不好把握,其实不然,这是对教师基本素养的要求。教师除了专业素养、精神素养,还要有基本素养,比如说话词正腔圆,投手举足文雅,穿着得体,字写得规范漂亮,有丰富的兴趣爱好,等等。张老师特别强调,小学教师不一定要有知识的深度,一定要有人性的丰富和广博。

所谓“像个教师”,按照我的理解,就是教师应该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应该是个文明人,文化人,读书人。比如说教师的仪态、表情、语言、着装等方面的艺术涵养,对教育就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美国心理学家梅柏拉曾对教师的语言行为传递信息的效果进行过因素分析,最后得出一个十分有趣的结论:课堂信息传递的总效果等于7%的文字+38%的有声语言+55%的态势语言。由此可见,教师的态势语言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正确应用态势语言,以增强教学效果。事实也证明,教师在课堂上优雅大方、蓬勃洋溢的仪态,会给学生有益的影响,会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创造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

教师礼仪是现代教师必备的素养,也是教师教书育人的前提和基础。教师的一举手一投足,甚至一颦一笑,都蕴涵着教育的力量。教师是学生之楷模,必须从小事做起,从细微处做起,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才能无愧于“教师”的称号。

张老师所说的“好教师”“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比实际年龄年轻五岁”、“像一个教师”的三条标准,似乎没有直接涉及到教师应该如何教,教师应该怎么做,但从更广阔的背景中,对“好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仔细想想,如果我们的教师真的做到了这三条,还能不是“好”吗?肯定是一位非常出色、优秀的教师!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