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实践与综合运用远程学习心得 - 制度大全
范文大全 导航

“数学教学实践与综合运用远程学习心得

编辑:制度大全2022-05-04

“数学教学实践与综合运用”远程学习心得

通过远程学习这门课程,我收获不小,让我对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综合运用有了新的认识。实践与综合运用能帮助学生利用已有的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如此,它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可以帮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在数学中时常可以遇到一些问题,单纯地理论知识无法让学生理解,但从实践中掌握那就方便得多。如在小学低年级数学中的《认识人民币》一课,人民币大家都认识,都会用,不用老师教都知道,但真正要讲到一元等于几角,几元等于几角,几角等于几分的时候,大多数学生都是弄不清楚的,只有在实践中教学才能让学生理解,所以在教授时可以用到模拟换币、模拟购物等,模拟真实的情景进行教学,创设小组购物的真实情境,让人人参与简单的购物活动,随后在交流互动中,提出“老师这里也有四样商品,谁想来买?”,使课堂的气氛达到了最高潮。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追问:“怎么付?”学生在热烈的购物中已充分体验了如何取币、付币、找币,这里的追问,使学生重回适度的宁静,宁静后是学生思维过程的展示。正是这购物活动,让我们看到了学生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感受到富有个性的思考,分享到成功的喜悦,同时突出了“实践与综合运用”的特点。试用下来发现学生掌握的还是不错的。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实践与综合应用”数学活动是学生自主独立探究为基础,以互助合作的方式为前提的。在学习过程中,从问题的提出、解决问题策略的选择到结论的得出,都是由学生自己来决定,教师只是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现代教学论认为,课堂教学应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要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强调学习结果的同时更要强调学习过程和方法。在活动中学生的头脑解放,开拓思路;眼睛解放,敏于观察;大胆质疑;时间、空间解放,全身心投入到实践活动中。

数学实践活动是以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为基础,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拓宽知识范围,并观察和体会所学数学知识在现实中的运用。因此数学实践活动的开展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体会数学就在身边,体会到数学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学生学习知识的目的是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只有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社会实践中去,并不断在社会实践中去发现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知识的价值。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一个好的知识应用机会,在活动中,学生合作动手,自主探究,把已学过的知识真正运用到实际当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

篇2:2022学年小学数学教学研讨会学习心得

20**学年小学数学教学研讨会学习心得

十月底,跟随校领导前往北京学习,聆听了俞__等几位国内名师的精彩展示课,以及吴__等几位大师的点评和报告,使我受益匪浅。印象比较深的是俞__老师的《平均数》和强__老师的《圆的认识》。

俞__老师的《平均数》,首先是出示课题“平均数”。让知道平均数的学生在一边,并问他们什么是平均数?说不明白的回去坐着,活跃了课堂气氛。然后出示一个题目:小明60米跑了五次,分别是15s、10s、12s、14s、12s,第六次跑60米是多少s?有的学生说:15s太慢,10s太快,12秒正好。有的学生说14s也行。学生对12s和14s进行了讨论,然后学生说13s正好。学生就问:13在这组数据中没出现过?俞老师老师通过在黑板上竖着摆放吸铁石,竖着5个表示15s,竖着2移动,让它们平均起来,正好是13块,而且一样高。俞老师说,13就是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学生问:13s出现过,为什么可以?另一名学生说:平均数不一定是出现的数。前五次没有跑13s,并不代表以后不能跑13s。通过这个题给学生讲解了平均数的算法,后进行了练习。

课结束后,吴__老师问学生,老师直接给你算平均数的公式不久完了,为何还要上这节课?学生的回答有:通过举例子和生活的联系,使得自己更加明白平均数的作用。如果直接给公式,就感觉很生硬,不太明白。然后老师给学生说明了一下13是怎么来的,平均数是虚拟的数,反映一组数据的整体情况。

平均数是虚拟的数,反映一组数据的整体情况。学生虽然以前接触过,但老师通过让知道平均数的学生讲什么是平均数,让他们意识到自己了解平均数不真正意义上的平均数,还需要学习。再次老师通过竖着摆放吸铁石,直观的看出和理解平均数。

强__老师在课前先和同学们进行了课前交流。师:老师手里有个东西,生:系着绳子的球。然后老师拿着绳子的另一端,手不动。让小球在空中旋转。小球的轨迹是什么?生:圆。师:怎么画?学生说了各种方法。师: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然后通过微课出示了正确的画法。师:那怎么在操场上画一个大圆?学生经过讨论,一根绳子绕一个点一周。然后师生画圆。学生发现:老师用绳子画的很圆,而学生用松紧带画的不圆。老师问为什么?松紧带长度不定。得出了定长。老师问学生:圆和以前学习的图形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对圆进行了定义,圆心、半径和直径。然后进行了练习,通过练习得出它们的特点和半径与直径的关系,并强调出在同一个圆中。

自己以前讲过《圆的认识》,通过对比感触很多。原先的课,是直接教学生圆的画法,然后找直径与半径的关系和特点。

而强老师首先是圆的画法,老师通过演示和互动得出画圆定点、定长、旋转一周。再次圆的特点,半径、直径、边线的特点讲的很透彻,是学生自出探究得到的,而不是老师告诉的。

通过学习,受益匪浅:

一是告诉学生公式和学生自主探究出公式,学生的感受是不一样的。

二是对于一些知识点,多让学生去说去做,学生在说的过程中,知识点就会闪现出来。

三是多让学生动手操作,尤其是图形的学习。小学生想象能力比较差,通过操作可以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

四是对于数与代数这块,学生理解计算方法的算理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

五是平时教学中注重化曲为直和割补法等方法的渗透,不要等着用时才让学生想。

篇3:2022年小学数学教学论坛心得体会

20**年小学数学教学论坛心得体会

20**年3月27日,我有幸参加了在北京市石景山区举办的为期三天的全国首届小学数学教学论坛。本次论坛的主论坛为:小学数学如何培养学生探索性学习的能力,平行论坛为:新课程理念下高效课堂教学的思考与实践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有效性,期间穿插了高、中、低三个年级组94名教师的说课。我很荣幸的聆听了81岁高龄的中国科学院王元院士、中国教育学会数学教育发展中心方运加主任、全国著名小学数学特级教师吴正宪教授和多位专家的精彩报告。现将本次学习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1、教师发展的三个层次:教书匠--->教师--->教育家。

书本上要求的东西,能够把学生讲明白的是教书匠。在教书匠的基础上,能够发现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并提出相关问题的是教师。在教师的基础上能够有自己的教育思想并以此来提升自己的品味和学识的是教育家。

2、小学教育要儿童化、生活化、活动化、文化化。

我们面对的是小学生,在教学研究中,我们要走进儿童的心理去研究儿童,使我们的教学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

3、教学模式的思考。

我们现在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是:自学--->展示--->反馈三个环节。北京市石景山区海特花园小学的教学模式分为新授课:自学--->合作--->辅导生成--->巩固和复习课:自主复习--->合作汇报--->教师检测,而且复习课的三个环节正好是三个课时。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我们的课堂可以把海特花园小学的教学环节进行有目的的消化和吸收,使我们自己的环节更加完善。

4、开展教师少话活动。

与我们的高效课堂不谋而合,教师上课主要体现导,海特花园小学声明教师的机械重复是课堂噪音!教师的泛泛而评不如不评,也就是说,不是任何一个学生回答问题都是好,好,你真棒!他们把这种称之为有杂音的背景音乐。

5、构建和谐课堂。

和谐课堂就是保证人的尊严和价值不受侵害、倡导尊重与信任、发展人的个性与智能、形成良好交往氛围的课堂。[制度大全为您编辑]我们在教学中首先要做到对学生的充分尊重。要给他们多种学习的机会,为他们创造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

6、做好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而产生的一套程序。它包括:教学背景分析(教材和学生)、教学目标的设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流程、教学特色和教学后的反思。我们要真正的读懂学生、读懂教材、读懂课堂。要专业的读教材、用心的读学生、智慧的读课堂。

制度专栏

热点制度职责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