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故事-慎行方能安心 - 制度大全
范文大全 导航

教育故事-慎行方能安心

编辑:制度大全2022-04-22

教育故事:慎行方能安心一个做工别致的小鹿和一个残缺的崭新计数器,我小学之旅的第一个教育故事便开始了。

元旦后的第一个周一,一大清早。小马同学挺着他那圆乎乎的身子,气喘吁吁地跑到我跟前。“老师,周末我花好大的功夫做好了一只小鹿,叫妈妈写上两句话,送给你。”“祝您身体健康,越活越年轻”这是上面的话,让我足足美上了两天,感觉当老师真好。

周三,一件让我傻眼的事情发生了。课上,需要借助计数器帮助学生认识11~20各数的组成。为了避免把这课上成一场特殊的交响曲,课前我作了详细的部署,还颁布了一条不成文的禁令“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多次玩计数器,就没收。”可就有这么一匹黑马,不管三七二十一,一直在不停地玩他的计数器。你怒气的眼神压根就碰不上他的焦距,走到跟前的提醒也就管那么几秒。正当他举着计数器,回头使劲地晃着,并冲着后排的同学笑着,我上前一大步,用手拍下了他的计数器。没想着,落地上,断了一根塑料柱子。“哇”的一声,这匹黑马大声地哭起来,一声嚎过一声。这回我傻眼了,原来一年级的孩子还带这样的。我无心再上下去,暂时安排其他同学先做练习。静下心来,站到他的跟前,很生气地说道:“你,错在不应该一直玩计数器;老师,错在不应该拍坏你的计数器。所以,我应该把我的计数器赔给你,你也应该为你做的错事停止哭嚎,向大家道歉。”只见他抬头瞟了一眼,继续大声的哭。我仔细的看了这两个计数器,发现原来不一样。我做了另一个学生的工作,换来了一个和他的一样的计数器。他又抬头瞟了一眼,哭声一声声地小下来了。我让他抬头看着我,很生气地说“你有没有做错事?”他点点头。回到讲台,面对全班同学我提了两个问题:作为小学生,能不能上课一直在玩?能不能在课堂上哭嚎?叽叽喳喳地,有的说“不能”,有的说“小学生还哭!”借机,我快速调整了身心,继续上课。

课后,我和同事交流了此事。她说第一次没给他压下去,下次更猖狂。我苦笑,孩子固然有错在先,可我也有不对的地方。如果我能压住火气,只是按约定没收计数器,他应该不会哭的那么惨。

一年级孩子,虽然他小,可毕竟也有血有肉有情感。看来,与纯真的他们打交道,要慎行方能安心。

篇2:教育故事-“神秘失踪的手机

教育故事:“神秘失踪”的手机

昨天下午放学时分,同以往一样,站在教室门口等待学生全部“出巢”。间隙,班长洁匆匆来报告:“老师,杰的手机丢了!”

手机?谁允许他带手机了?班主任工作这么多年,还是习惯性的意识到了问题的所在,然而,转念一想,当务之急,带手机的问题必须搁置,找到手机才是关键。

我上前询问,从杰的回答中得知,最后一次看到手机是下午的两点左右,两点左右?这就意味着手机应该还在某个学生身上。此时,时间已是五点半,大部分班级都已经吟着路诵走出了校门,我班的孩子也已经整好队,事不宜迟,如果拖到明早再查此事,估计就过了断案的最佳时机,这个时候,杰手机丢了的消息也早已在班级散播了开来,待骑车的同学也被全部召集回教室,我以询问的口吻向大家问道:“杰的手机下午谁拿着玩的,赶快还给他,看把他急的!”四下里一片寂静,没人应声,看来,只能让同桌互相“帮忙”了,一番折腾,仍不见手机的踪影,考虑到放学路上的安全问题,只能暂时放学。

今天一早,来到学校,我首先找到杰继续询问关于手机的事情,还没等我开口,杰就一脸兴奋的告诉我:“老师,手机找到了”。找到了?在哪找到的?什么时候找到的?一连串的问题迫不及待的倒出。最终得知,昨天下午放学之后,杰听瑞说A同学在我召集大家上楼的空当,拿着一个盒子去了一楼的拐角处,然后手机就在拐角处找到了!事情似乎很简单,A同学知道我召集大家上楼的目的,所以先我一步,将手机做了“妥善的安置”。

顾不得数学老师老张正在唧唧呱呱的上着早读,将A叫了出来,“杰的手机找到了,你知道在哪里找到的吗?”他一脸不知情状的应我:“不知道!”“昨天下午我召集大家上楼,有人说看见你去了一楼楼梯的拐角处!”话音刚落,A的反应异常强烈:“我没有!”我的单刀直入似乎有些打草惊蛇,为了缓解气氛,我转移话题:“A,你知道吗,你的家庭状况我都知道,(A的爸爸在A五岁的时候车祸去世,A的妈妈含辛茹苦将其兄弟俩拉扯大,然而,A的学习的确不尽人意,先撇开学习处于班级下游不说,就是平时的家庭作业都不能认真的按时完成。)我希望你的学习一定要加把劲,家庭作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完成,在学校,我不仅要教会你知识,我还有责任教育你怎样做人,未来的你步入社会,也希望你首先要做一个诚实的人!”我又将话题慢慢带到手机事件中,“昨天下午,你去楼梯拐角处的吧!”“我没有!”此时,A已经委屈的掉下了眼泪。事情一定与他有关,只是需要慢慢深入,我安慰他道:“或许是别人看错了,你别哭,只要不是自己做的,一定问心无愧,学校的校长室的视频能看得一清二楚,谁也冤枉不了谁,这样吧,我回头去校长室看一下,要不,你和我一起去?”我试探性的引导他,他犹豫了一小会:“老师,我去过楼梯拐角,但我什么也没做,手机真的不是我拿的!”A肯定了自己去过楼梯拐角,但随后又否认了拿手机。针对他这一回答,我立即表扬他能勇于承认自己做过的事。只是事情的重点他仍有所隐瞒,“你去楼梯拐角还做了什么,好好想一想!”他不动声色,沉默不语,此时,临近早读下课还有五分钟左右,“这样吧,我们去校长室看一看视频,事情一定就水落石出了!”“老师,我想起来了,我还蹲了一下,其他什么都没做!”他还是坚持自己的说法,否认拿了手机。

这个时候,他的内心一定在挣扎,我尝试给他台阶下:“A,老师再问你一遍,手机是你与杰开玩笑藏在楼梯拐角的吗?如果是你做的,你默许就可以了!”此时,他的反应没有了先前的强烈,低头不语,我拍拍他的肩膀:“老师什么都知道了,做过的事情勇于承认,学会做人比什么都重要,今后,走向社会,老师也希望你能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新时期的班主任,有着新时期的角色定位,面对个性迥异的学生,形形色色的班级问题,抓住教育时机,我努力去做好他们的人生导师,希望通过这次手机事件,能给A同学的人生道路一记小小的心灵洗礼。

篇3:教育故事-我也是老师,我不弱势!

教育故事:我也是老师,我不弱势!

前段时间,朋友圈看到这样一则消息:一个身高刚刚长到老师腰部的小学生在教室发怒。视频中的小孩当着老师和同学的面乱扔课本,对老师拳脚相加,甚至举起凳子砸向老师。而老师居然束手无策......只能招呼同学离开,自己默默拍摄视频“明哲保身”。

天下之大,无奇不有,这不过是一个小孩在极端愤怒之下的反常行为。从图片和视频可以肯定,那是一位身材魁梧的男老师。如果我是他,我一定会用拿手机拍视频的时间来夺下孩子砸向自己凳子,帮助他平息愤怒,缓解他糟糕的情绪。而不是想着留下”呈堂证供“来保护自己。视频和故事看过则以,浮躁的时代,五花八门的信息的无孔不入,多少新闻成旧事。只是许多的人们都喜欢以偏概全,糟糕至极。比如这个故事的后面,有人评价:“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当教育卑微,教师处于弱势地位时,何谈振兴中国梦?”

我心微凉,不因为我也是教师,而因为这些负能量!

《中国教育报》公众号最近推出一篇文章:《越来越多的老师说自己是弱势群体?!老师,你同意吗?》在最后的调查问卷中,我选择了“不同意”!我觉得我不是弱势群体。

去年秋季开学初的全校教师大会上,当着全校200多教职工的面,郝校长说的“我就是一个为大家搞服务工作的后勤人员,你们大家只管放心地教书育人,尽职尽责地工作。如遇到社会、家长来学校找大家的麻烦,我请他们来我办公室喝茶,做他们的工作,不让你们烦心困扰......”多么朴实的语言,多么英明的领导。学校是我们工作的坚强后盾,我们不弱势!

我的不弱势之感更多地来源于我的学生家长,他们理解懂得我,支持帮助我,我不弱势!

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叫《心心相印》来形容我与我们班家长的关系。家长们视若珍宝的孩子亦是我最亲爱的学生,教育对象的相同让我们彼此配合、彼此信任、彼此依赖。

从教17年来,我与家长们间的关系绝大多数情况下是理想和谐的。当然不排除也会有少数我所不知道的不理解和质疑,家长们背后里的评论很重要也不重要。我本着无愧于学校工作、无愧于我的学生、无愧于我的良心,教书育人,教学相长。十几年的从教生涯中,我竟然还在家长面前“强势”过三回。

刚刚走上工作岗位,被分在一所村小。那是一个只有四个年级外加一个幼儿班的小学,六个老师,百来个学生。一天下午,幼儿班的老师跟我说,室外活动课上,我一个亲戚家的孩子不小心把另外一个孩子推倒了,头擦破了皮。我连忙赶去看,幸好只是轻微擦伤,没有破口子,也没有起包。但我还是不放心,于是就把那小孩带到村卫生所去清理伤口。当时医生也觉得无大碍,就只是用双氧水洗了一下,涂了一点药膏。我问是否需要包扎时,医生说,一点擦伤,不碍事,一两天就会好。医生如此说,我便不再坚持。

故事往往总是没那么简单,第二天清早,那孩子的家长跑到学校找我麻烦,说孩子摔了我只是糊弄着伤口也不包扎,说我不负责任,说我不配当老师。我突然地火冒三丈,拽着人高马大的他就往离学校不远的村医疗室找医生说理,校长和同事劝都劝不住。一路快走,也不管那家长跟我说什么,只想快点让医生做证人,以洗清自己的不白之冤。终于到了医疗室,无奈医生不在家,怎么办?拽着家长又往学校赶,必须等到医生回来说清一切后才可以走。到了学校后,那家长被我弄得很不好意思,在其他同事的解释之下,他好像明白了事情的始末,想要离开。那哪行,我还没让我的证人提供证词呢!于是我抢先一步锁上了学校的校门,揣着钥匙就去教室上课,留着家长在一旁手足无措。后来在校长的好说歹说之下,我才不情愿地交出了钥匙让家长离开。

今天回过头来看当初的自己,是多么的搞笑啊!为了证明自己的无辜,竟如此的泼辣强悍;做了自己认为是对的事情,但弄的家长好尴尬。幸好后来再当他的孩子的老师,我才终于有机会弥补当初不该。

到初中当班主任后,遇见了一个特殊的孩子。孩子来源于一个重组的家庭,父亲去世,母亲带着她改嫁。一边是爷爷奶奶的宠溺,一边是继父的严厉,孩子虽然学习成绩很好,但行为举止十分怪异。她会在期中期末考试时一边通宵达旦地看书,一边将自己的两条眉毛拔得一根不剩。有一段时间,她总跟我说:“老师,我的耳朵里面天天在唱黄梅戏和校歌”。她时常会在教室在校园有人无人的时候,找我的茬,说我不喜欢她。被我解释安慰之后,趴在我怀里哭得稀里哗啦。她为她的行为时常给我写道歉的信,或者从家里带来自己烧的菜向我表示友好。最难忘的是一个寒冬天里,她和着衣服鞋子横穿学校的池塘,幸亏冬天水浅,等我疯了般赶到时,齐腰湿透的她对我傻乎乎地笑,说只是想看看塘里的水是深是浅,面对她的淡定从容,魂飞魄散狼狈不堪的我反倒更像个傻子。

打她家人的电话,让她们赶紧送衣服鞋子过来。爷爷到校后,第一句话竟是“我孙女以前不这样,你们老师是怎么教书的?”惊魂未定,又遭此误会,于是忘却了他年尊辈长,顿时对他火冒三丈:“我们班除她之外所有的孩子都好好的,自己家里根不正苗不红竟然责怪老师。现在要么她转学,要么我辞职!”丢下几句话,我愤然又委屈地离开了。这是我第二次对家长发火。

后来,我当然没有辞职,她也没有转学。在我的建议下,家长带着孩子去安庆、杭州等地看过心理医生,说是有抑郁症的症状。家长积极关注了一段时间后,孩子的症状有所好转。**年的中考,她以全校第二的成绩考进了省示范高中。

第三次发火就在本学期。清明节假后,班上少数几个学生作业完成质量不是很好。五班有个约定:家庭作业没完成,须由家长领回家完成后再送到学校。因为家长的积极配合,所以一般情况下,不写作业的很少很少。一直让我头痛的LBT这次所有的作业都没有做,然而假期里我还跟他的父母交流过孩子须要完成作业的内容。我给他的家长打电话,让他们来学校一趟。他父亲说早上有事来不了,他母亲说一会就到而半天没到。第三个电话打给他母亲的时候,我实在是很生气了。我在电话里说:“家庭教育是最好的教育,家长的态度就是孩子的态度。如果你们家长都不能引起重视的话,我们老师的关心和在乎则很像一个多余的笑话。”说这话时我很生气,语调有点高,声音有点激动。他的妈妈终于赶过来了,一直说着抱歉。我说:“不用抱歉,一起帮助孩子改掉坏毛病就好!”

漫漫教师路,从小学到初中,从农村到县城。凭良心教书,我有骨气;为学生着想,我有底气。我是老师,我不弱势。走在教育教学的路上,我坦坦荡荡,脚步铿锵!

篇4:班主任教育故事:教育给我带来快乐

文章

来源制度大全班主任教育故事:教育给我带来的快乐

我是*小学一名普通的班主任。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我无私奉献,用爱心赢得了孩子的喜爱,用诚心赢得了家长的认可,用恒心赢得了荣誉。回想我所做的一切,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家长的信任与支持是我工作的动力,孩子的点滴变化激发着我的工作热情。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我常常能享受到教育给我带来的快乐。

故事一:“孩子,你哪儿不舒服?”

说实话,重新接手三(14)班,我还是有一些思想负担。班上调皮的男生多,管理起来有一些难度。这不,刚开学,小俊的特殊表现就引起了我的关注。

一天,我正在上晨会课,向学生介绍“八好”学生的评比要求。教室里,大家正认真地听着。忽然,从后排的座位上传出一个男生发出的怪声,引得不少同学掉头张望。我循声望去,只见小俊扭动着脖子,嘴里不时发出声音。我想:小俊也许是无意的。于是,我没有批评小俊,而是继续上完晨会课。

没想到,在课堂上,小俊发出的怪声一次比一次响,开始影响老师上课,干扰其他同学听讲了。老师、同学纷纷向他投去疑惑的目光。我把他叫出来,抚摸着他的头,轻声问道:“孩子,你哪儿不舒服?”

小俊有些委屈地看着我,慢吞吞地说:“我有病,嗓子不舒服,这两天都要挂水。”

真的是小俊说的原因吗?放学后,我找到他的家长,进一步了解情况。小俊确实病了,他的喉咙发炎了,总觉得嗓子不舒服,才会不时发出声音,让自己好受些。

第二天的晨会课上,我讲述了小俊的情况,表扬他是个很了不起的孩子,希望大家能宽容小俊发出的声音。同学们懂事地点点头,纷纷表示不会介意小俊的怪声,并且衷心祝愿他早日康复。在大家佩服的目光中,小俊不好意思地低下头。没想到,一句亲切的问候,一次集体的宽容给了小俊动力,他竟然努力克制自己,发出声音的次数越来越少,连在课堂上的表现也越来越好了。每次吃午饭,小俊都会把菜最多的一碗汤留给我。看到小俊的改变,我更有信心带好班级了。文章

来源制度大全

篇5:教育故事:老师我是故意气你的!

文章来源

制度大全课件

教育故事:老师,我是故意气你的!

一天,班级的一个女生在我的辅导课时拿出了数学作业做了起来。我本想阻止她,可是考虑到她平时数学不好,难得这么下功夫,作为班主任的我应该有一点牺牲精神,从全局出发,让学生得到均衡发展,所以我就没有阻止。事后,她实在憋不住,就打电话给我说:“老师,您从来不关心我,我犯错误您为什么不阻止我。我在您的辅导课上做数学作业,那样做是故意气您的!其实我很想学习语文,可是您为什么不关心我,那节课我一道数学题都没有做出来!”

学生的话让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老师,我是故意气你的!”是啊,那个女生平时成绩一般,从来没犯过错误,但是她多么渴望像“学优生”那样被我关注,渴望从我这儿得到表扬与鼓励,渴望和我沟通,只不过苦于不怎么开口,就采取了故意犯错这种方式,以此来引起我的注意。而我当时却不能了解她的内心需求,及时地给她思想上“供乳”。这不由得使我想起了自己上初三时的情形:

初三那年的一天下午,外面下着毛毛细雨,教室里比平时暗极了。化学老师张斌为了使我们更能好地完成学业,抽自习课在给我们补充习题。我由于近视,一到阴天黑板上便什么东西也看不见,可是我又非常想学习,不想被别人落下很多,就故意在下面做小动作,把桌子弄得“吱吱”作响,不想让张斌老师讲下去。我这种无声的抗议没有得到任何回应,但那时的我渴求上进的心里却至今盈怀。

在这里我不想对过去的事情争论个孰是孰非,让我们来看看现在的教育教学。现在的素质教育并没有完全脱离应试教育的阴影,在教育教学中,最盛行的教育方式还是“抓两头,带中间”。所谓的“抓两头”,就是抓“学优生”和“学困生”。“学优生”要抓,因为这是关系到升学任务的问题,关系到教学质量高下;“学困生”要抓,那是因为不抓,班级容易涣散,形成不良的班风,又会影响整体成绩的评估。所以在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都是找“学优生”、“学困生”谈心,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纠正他们的学习方法,为他们另起“炉灶”,使他们能更好地成长。而所谓的“带中间”,根本就是忽略了“中间生”,因为这部分学生成绩平平,又能较好完成各项任务,又能遵守纪律不调皮捣蛋,在班级中默默无闻,不为人所注意,不会引起教师的重视。长期如此,这部分学生很容易出现思想上的“断乳”,变成被遗忘的“婴儿”。他们的故意犯错,是为了引起教师、同学的注意,是为了借机能够得到教师的关爱。这部分学生如果重视或处理不当,很容易坠入“差生”之列。

现在班级女生用“故意犯错”方式希望得到我的重视和关爱,我决定抽个时间好好找她谈谈。但我又担心有类似的学生存在,于是就把班级当中平时默默无闻、学习成绩居中游的学生名单一一地梳理了一下。仔细地分析他们每个人的平时表现和个性特点,结果研究发现他们有着共同的性格:一、消极心理。他们一般性格内向,不善言谈,不爱交往,不爱表现。二、有较强的自卑感。这部分学生总是认为无论怎么努力,都赶不上“学优生”,又不如那些调皮捣蛋的“学困生”头脑灵活,没有任何长人之处,自暴自弃地认为自己的脑子笨。三、又具有较强的上进心。这部分学生渴望得到教师的关注,渴望等到教师的鼓励与表扬,渴望有朝一日能像“学优生”那样出色,这样他们又耻于落后,不希望受到冷落。

掌握了这部分学生的心理以后,我首先找来了故意犯错的那个女生,告诉她:老师一直都在关注她。当时老师之所以没有阻止她,就是为了让她各科得到均衡发展。我还举了她平时表现的例子,如“读书声音很甜润,吐字很清晰流畅”、“热衷于班级事务,尤其是有绘画功底,每期黑板报的题图,老师都非常欣赏”等等。同时还给她指出今后努力的方向,借此表明她在老师心目中的地位。那个女生听后,脸色绯红,不好意思地说:“老师,下次我再也不用故意犯错的方式给您添乱了。如果我有心里话,一定当面找您谈!”从那以后,这个女生明显开朗得多了,自信得多了,不在偏科,成绩也提高了许多。我又同样的方法,把梳理过的学生找过来一一谈话,给他们以关爱、鼓励,使他们都能够健康地成长。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者应当深刻了解正在成长的人的心灵……只有在自己整个教育生涯中不断地研究学生的心理,加深自己的心理学知识,才能够成为教育工作的真正的能手。”所以,当学生犯了错误的时候,教师不能简单地认为他们在走滑坡路,就用尖刻的语言打击他们,用粗暴的方式处罚他们。或许他们正是在用这种“故意犯错的方式”来引起你的注意,渴望得到你的关爱和帮助。

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吧,让“老师,我是故意气你的”的故事不再上演!

文章来源

制度大全课件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