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交流材料:抓住关键期教育杜绝小学化现象 - 制度大全
范文大全 导航

学前教育交流材料:抓住关键期教育杜绝小学化现象

编辑:制度大全2022-04-21

文章

来源制度大全

课件

学前教育交流材料:抓住关键期教育杜绝小学化现象

所谓关键期就是在这个阶段对什么事情特别地敏感,就是特别想去做它,他的整个器官也会发展得很快,但是一旦过了这个关键期以后,你再去做是很难去实现的,你可能会付出几倍的努力,但得到的效果也微乎其微。

脑科学证明,我们人到3岁的时候,脑已经发展到50%,到8岁的时候就发展到80%,8岁以后再发展的只有20%。所以在0岁到6岁这个阶段已经是60%到80%已经完成了。某种意义上说,人在0岁到6岁所学的某些知识是将来要花60年所学的知识的一个总和,因此幼儿期的教育是相当重要的。0岁到3岁这段,又是一个人格情感潜能的一个急剧的发展的时期。如果得不到一个很好的开发,将来是无法弥补的。在0岁到6岁这阶段的关键期是各种各样的,它包括语言的关键期、运动的关键期、感官反映的关键期、社会性的关键期、数学的关键期等。我们一定要根据它的关键期的发展,抓住他每个敏感期去做。否则将遗患无穷。

目前,家长对幼儿时期的孩子的早期教育常常还存在几个错误认识:一是认为孩子这么小,啥也不懂,只要给他吃饱穿暖、身体健康就好了,长大了再教育;二是误以为父母的责任就是把孩子养好,以后应该是老师把孩子教好;三有的家长是很想把孩子从小教育好,但用的是家庭应试教育的错误方法,从小就逼着孩子死记硬背、甚至训斥责骂、棍棒相加,让孩子觉得苦不堪言,渐渐地厌学,进而走向逆反。

小学化现象的危害

所谓学前教育“小学化”,其主要表现是不注重幼儿综合素质的培养,不是组织幼儿在游戏中学习,不顾幼儿的年龄特点,教育活动过于强调向幼儿“灌输”知识,缺少教具演示,缺少图案色彩,有的甚至从小班就要求孩子会写字,学习拼音,做算术,给孩子留作业,幼儿园做不完,回家还要做,这种“小学化”的教育方式,偏离了正确的办园方向,超出了幼儿的认知水平对幼儿健康成长带来了很大危害。

1.孩子还未上学,就已厌学

处在学龄前阶段的孩子,其大脑以及身体的各个器官和组织的发育还不完善,决定了他们还不能像小学生那样坐下来正规的学习。许多家长不懂得学前教育应该教孩子学什么,而是提前把上小学才学的知识硬填给孩子。不管孩子年龄有多小一律要求他们写字、算数,如果写不好,家长呵斥、打骂,老师批评,学前阶段的孩子无论智力和能力都够不上,所以必定学不好,其结果是使孩子扫兴和反感,再加上家长的责骂和老师的批评,孩子厌学是必然的。这对孩子是不公平的,是对孩子极大的伤害,无异与拔苗助长。有的孩子即使勉强学了,但入小学后成绩也未必好。到了小学再学就等于留级一年,孩子似懂非懂,毫无新鲜感。无味枯燥的重复使他们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容易因我已懂而不专心听讲,养成注意力不集中、不认真听课、做小动作、不完成作业等不良的学习态度,反而影响了所有学习任务的完成,成了老师和同学眼里的“差生”,从而使孩子产生对学校、对学习的厌恶、厌烦情绪。许多家长总是埋怨孩子不学习,不争气,其实最该检讨和受到责备的正是我们家长自己,孩子本来是棵好苗苗,却被你急功近利的做法给“拔”得“蔫”了甚至“枯”了,这种“小学化”的教育方式正好比“起了个大早”却送孩子“赶了个晚班”。这正如还没有长出牙齿的婴儿,非要他吃坚硬的食物一样,这种违背规律的做法对孩子的危害可想而知。孩子在这种小学化的教育过程中,得不到快乐,而得到的常常是消极的情绪体验,自然会认为学习就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于是,对学习产生恐惧和厌恶的心理,结果使孩子还未正式开始学习的过程,就已产生了厌学的情绪,这才是最糟糕的事情!

2.扼杀了幼儿的天性,剥夺了幼儿的快乐

幼儿天性是爱游戏的,专家指出:幼儿在成人意义上的“玩”,其实都是在学习。游戏是幼儿学习的最基本的形式,这是由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的。因此,幼儿园作为专门的幼儿教育机构更应该顺应幼儿的天性,一切活动都应该在游戏中进行。否则,就是违背了幼儿教育规律。而小学化了的幼儿教育不顾幼儿的年龄特点,只是单调的让孩子写字、算数,剥夺幼儿游戏的机会,泯灭了幼儿活泼好动的天性,剥夺了幼儿的快乐,实质上,小学化的幼儿教育方式是使幼儿失去了学习、创造、和探索的机会,天才被扼杀在摇篮之中。

3.不利于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危害了幼儿的身体健康

学前阶段的幼儿正处于长身体的阶段,机体和神经系统都还比较弱,决定了他们还不是“坐下来学习”意义上的学生,如果强制幼儿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大脑容易疲劳,会造成经系统的伤害,使孩子变得表情呆板;过早过多的进行规范性学习,不利于孩子肌肉、骨骼的发育,会导致幼儿近视、驼背、消瘦等身体上的不良症状的产生,给幼儿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危害。

4.不利于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危害了幼儿的心理健康

学前教育“小学化”过早的对幼儿实施小学教育,超越了幼儿心理发展水平,按照小学生的标准要求幼儿学习、完成作业的做法违背了幼儿的认知水平、认知能力和认知规律。让幼儿写、算,进行强制性的学习,他们“玩”的时间被剥夺了,没有一点自由,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无法发挥,孩子变得像“小大人”,呆头呆脑。幼儿过早的背上了沉重的课业负担,活泼好动的个性受到压抑、摧残,心灵受到创伤,则难以形成开朗、积极、乐观、自强、自信、自尊等健全的人格,严重的危害了幼儿的心理健康.

5.遏制幼儿智力的全面发展,错过了幼儿教育的“关键期”

学前教育“小学化”强调向幼儿“灌输”知识,忽视幼儿在游戏中主动的、探索性的学习,忽视了语言能力、数理逻辑能力、初步的音乐欣赏能力、身体各部的运动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自我评价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自然观察能力等多智能的全面开发。而正规的幼儿教育,教师每设计一个游戏活动往往使幼儿得到多种能力的训练,孩子在这种以游戏为主的教育活动中变得越来越健康、活泼、聪明,比那些会写多少字、会算多少数的孩子在正式上学以后更有潜力。例如,培养孩子的语言方面,从孩子出生起就不断的给孩子以各种感官的刺激,当孩子能听懂成人的语言时,则开始给孩子讲故事。每天晚上,孩子总是在语言优美动听的童话故事中进入梦乡,一直到孩子上小学自己会阅读为止,这样对孩子的语言发展很有益处。孩子的童年是游戏的、快乐的,在亲子共读中,在游戏玩乐中,书不知不觉的成了孩子的伙伴,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这样潜移默化的形成了。

我们就是要在日常生活中,在游戏、玩乐的过程中,孩子学习了粗浅的天文地理、人文景观、飞鸟鱼虫等常识,建立了粗浅的数概念,训练孩子的各种能力,教孩子尊重他人、尊重长辈以及待人接物的礼貌行为;通过各种智力游戏、智力图片开发孩子智力。

6.忽视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不利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有研究表明:影响孩子学业成绩的第一因素不是知识的准备问题,而是孩子是不是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是否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是否引发了孩子对知识的好奇心,是否帮助孩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否培养了孩子知识的迁移能力,是否帮助孩子树立了克服困难的勇气,是否教孩子学会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教孩子学会探索、学会合作等等。而这些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养成,关键期在学前,这也是幼儿园教育的重点所在。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养成会使孩子终生受益。从孩子的终生可持续性发展的角度来讲,培养孩子学会认识、做事、做人、共同生活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才是为孩子打下了良好的成长基础,这些远比教给孩子具体的知识更重要,这才是真正的使孩子赢在了起跑线上。

因此,学前教育“小学化”对我们的孩子百害而无一利。务必引起幼儿教育工作者和家长的关注。如果我们把孩子比作一棵树,那么,它们怎么摆位呢?心灵是树根、身体是树干、智力是树冠、技能是树枝、知识是树叶。0-6岁是孩子习惯培养的关键期。我们说,习惯是一个人在一种情境下进行应对的自动反应,包含三个层面的习惯:行为层面的习惯:如吃饭、走路、说话、言谈举止、待人接物。情感层面的习惯:如一遇到挑战就兴奋、遇到困难就沮丧、帮助别人就快乐等。思考层面的习惯:如遇到事情,总是从积极方面或消极方面思考;遇到问题,总是推卸或承担责任等。良好的习惯使幼儿终身受益。也可以分成: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情感态度等。这些方面的培养对幼儿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那么,到底如何把握学前教育的重点,抓住学前教育的关键呢?

学前教育重点是习惯的养成、能力的培养,不是以认知为重。学前教育的内容包括很多,各年龄段都有相应的教育目标。目标的设置都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健康的心理,愉快的情绪,合作的精神,动手的能力,语言的表达,科学探究,审美养成等对幼儿都是终生受益。所以,学前教育的目标就是让孩子们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就是要让幼儿快乐生活、快乐学习、快乐运动、快乐成长;重视对孩子兴趣爱好的培养,注重个性化成长,强调和谐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些都我们学前教育的关键所在。为孩子的终生发展奠基是学前教育的宗旨,也是我们学前教育工作者不懈的追求,也是家长应该期望的理想教育。

总之,重视幼儿生理特点,把握早期教育的关键期,对孩子终身教育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人的一生中幼儿时期是学习东西最基础的阶段。开发幼儿智力,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幼儿认识事物能力,还有幼儿的自制力,意志能力,身心健康等等,在学前期培养是很关键的。我们一定要把握好学前教育这个重要环节。为孩子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文章

来源制度大全

课件

篇2:幼儿园园长管理经验交流材料

文章来源

制度大全课件

qiquha.CoM

幼儿园园长管理经验交流材料

以快乐教育为载体,促幼儿园和谐发展

我园自**年建园以来,在全面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园本课程的背景下,以快乐教育为载体,积极开展园本教研,促进了幼儿园和谐快乐的发展。下面向大家汇报我们的一些做法。

一、创设快乐和谐、丰富多彩的物质环境

1.园舍设施科学合理。我园园舍整体设计具有科学化、儿童化特点,宽阔平整的塑胶场地,即科学又安全,展示出了幼儿园宽广的胸怀和博大的理念。多功能的大型户外玩具、体育器材、家长、教师自制的户外玩具等丰富的设施,为幼儿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条件。幼儿园自然环境生机盎然,让幼儿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幼儿阅览室、图书室资料室,让师幼感受到了“最是书香能致远”的读书环境;丰富多彩的科学探索室,激发着每一个幼儿科学探索的愿望。幼儿园的标志性设施――领航舵,它充分体现了幼儿园“为幼儿的快乐人生导航”的办园理念,时时提醒着我们每一位教师就是为幼儿快乐人生导航的舵手。门厅外鲜艳的彩绘,在向所有教职员工和家长传递着幼儿园从事的是阳光的事业。孩子就像美丽的向日葵花,需要阳光的照耀和雨露的滋润。

2.走廊文化富有特色。为了打造“快乐教育”“礼仪教育”“品格教育”等特色主题,幼儿园在走廊上张贴了“十个好习惯”“十个好品格”的内容,通过图形并茂的画面,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品格。我们通过“京剧脸谱”、“剪纸”、“中国结”等民间艺术,进一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美等。走廊上处处悬挂着名言警句及快乐教师格言,时时提醒着教师快乐工作。

3.班级环境寓教于乐。幼儿园每个班级都会根据课程实施的主题、班级的文化及特色,进行班级环境创设。小班礼仪特色环境,倡导礼仪教育的核心是爱的教育。中班的爱心教育特色,确立了培养幼儿爱心和同情心,促进幼儿良好情感的建立的内涵等等。班级里各区角设置合理、材料丰富,为幼儿提供了游戏、学习的天地,促使了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二、营造快乐工作、和谐发展的精神氛围

1.制定发展规划,形成共同愿景。制定三年规划是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统一认识的过程,为了更好地形成共同的愿景和目标,我们利用每三年发展规划的制定时机和全体教职工家长共同商讨幼儿园的理念、园风、园训、发展目标及个人成长目标等,通过召开座谈会、征集意见、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来征集对幼儿园发展的意见,在我们全体教职员工及家长的认同下,我们确立了“塑造快乐品质,创造快乐人生,为幼儿一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的办园理念,确立了“为快乐人生导航”的园训;确立了“爱岗敬业、博学乐教、开拓创新、无私奉献”的教风,以及健康、聪慧、快乐、自信的培养目标。

2.打造快乐教师队伍,倡导敬业乐业观。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主人,打造一支快乐的教师队伍,才能有效实施我们的快乐教育课程。为此我们每学期都会组织教师学习快乐教育理论,让老师们了解为什么要保持快乐,那是教育的需要,是孩子的需要,是自身的需要。同时让老师知道如何保持快乐积极向上的心态,知道和谐是快乐的基础,与单位和谐,与同事和谐,与家长和谐,与幼儿和谐。为了让老师们在工作中能时常保持快乐的状态,园长和老师们共同总结出了快乐教师的十个标准:如,每天经常保持微笑;批评带着幽默;讲课生动有趣;喜欢体育运动;愿意读书学习;凡事积极进取;有一点闲情雅致;有一大帮朋友;拥有一颗童心;了解孩子熟悉流行的事情。在园长的带领带动下,老师们积极调整心态,工作虽然很忙很苦,但也会开怀地去工作,欣然地去生活。

3.践行爱的承诺,成就幼儿快乐人生。幼儿园为了更好地实践快乐教育,确立了打造“爱心成就快乐”教育承诺实践活动。该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是“快乐教育”,内涵是爱的教育。为了在社会上确立和展示幼儿园的形象,幼儿园制定了《教师礼仪规范》《爱心成就快乐教师承诺书》等规范细则,通过这些规范的制定,让老师对爱心承诺方面有了更加具体的认识。我们特别从入离园接待、教育教学、保育卫生等方面提出了“爱心教师的十个好细节”如“入园时笑迎家长,蹲下身来迎接幼儿”“为幼儿洗净晾干尿湿衣裤被褥”“幼儿生病教师要电话或短信问候”等等,努力体现“细微之处见真情”。每个学期,幼儿园都会评选出园级“无私奉献奖”“最具爱心奖”等多个奖项,来弘扬良好地教学风气。

4.开展专题活动,培养充满爱心,懂得感恩的快乐团队。幼儿园每年都会安排富有意义的传统活动,如教师节师德建设活动、新年爱的教育活动、教职工快乐运动会、快乐团队培训等。每次活动我们都会赋予既定的价值。如近几年幼儿园的教师节主题分别为“爱与责任”、“感恩

篇3:2022年幼儿园新生家长会议交流稿

文章

来源制度大全

课件

**年幼儿园新生家长会议交流稿

尊敬的各位家长朋友:

你们好!我是本届小班组的级组长和小三班班主任。有着25年的一线教育教学经验,在深圳实验幼儿园带了近20年班,送走一届又一届非常优秀的孩子,但感觉还是本届孩子最得意、最值得夸口。无论是生活自理能力,还是交往能力都得到很好的发展。**年10月底,因为我获评“广东省特级教师”,市教研员委托我承担“名师课堂观摩”活动,也就是说我们班要对全市22家公办园(还有私立园)连续开放了4个半日活动,从早晨7点50到中午11点30,班上有10多位园长和骨干教师看孩子们生活、学习、交往情况。观摩结束后的研讨中,园长们说得最多的是:“这在我们幼儿园根本不敢开放,因为这个时间里,还有很多孩子哭着找妈妈,而实验的孩子已经能干得像中班的孩子了。”那么,是什么让我们的孩子与众不同呢?我细细一想,只有四个字,那就是“家园共育”。在座的每位家长只要努力配合老师把每天平凡的小事做细、做好,我们的孩子就一定是与众不同的。由于时间关系,我重点与大家分享以下几点:

一、认真、客观对待孩子入园的分离焦虑行为。

首先,我们的孩子从各个家庭来到新的集体,各家有着不同的文化,在家里有2-6个甚至更多的成人看护一个孩子,来到幼儿园3个老师看护30个孩子,这三个老师还要倒班,有时只有2个或一个老师当班,当然,前期的一个月里,班级三个老师都会全天在班里照顾孩子。当孩子面对这个陌生的环境时,难免会焦虑不安,有的哭闹到10月1号以后,有的甚至时间更长;有的拒吃拒喝;有的独自往教室外面跑;有的不哭也不闹,就是话少;有的头三天很新鲜,很高兴的上幼儿园,到了第四天就开始狂哭等等不安情绪表现。为了尽快帮助孩子适应新集体生活,幼儿园积极举办家长学校活动,在开学前几天就会请心理专家给在座的各位进行“分离焦虑”讲座,您如果错过了这些机会,损失是巨大的。

然后,家长送孩子来园前,家长对孩子要有真诚的沟通,告诉孩子为什么要上幼儿园,爸爸妈妈为什么不能陪着上幼儿园。如果你想妈妈了不要哭,哭哑了嗓子妈妈也听不见,可以带上妈妈的照片(有的是阿姨),想妈妈了就亲一亲照片,也可以带上能够安抚孩子情绪的物品。实在忍不住还是想妈妈,就找老师抱一抱,老师是妈妈的朋友(建议老师去家访时一起合影,妈妈再单独和老师合影,用镜架摆放在家里的显眼处,这叫“此时无声胜有声”)。家长千万不能骗孩子,曾经有个家长,送孩子来幼儿园时,死死的抓住妈妈,不愿老师抱过去,妈妈情急之下就一边硬生生的拔开孩子的手,一边说自己去上个厕所。结果这个孩子哭了一整天,并不停的问老师:“我妈妈怎么还没有上完厕所呀?”老师是不能骗孩子的,告诉他:“妈妈上完厕所,现在上班去了,很快就要下班了,就来接你回家。”结果,这个孩子的哭声还停止了一段时间。遇到撒不了手的孩子,家长不要硬拽开孩子,可以再抱抱孩子,一边抱一边继续讲道理。

最后,就是不要一步三回头,更不要躲在某个角落里张望,因为您担忧的磁场有可能直接感应到孩子,要相信班级的老师,她们都是专业的,与老师保持联系,百忙中也要抽空接送孩子,当面和老师了解孩子的情况;等老师下了班回到家也是筋疲力尽,接电话的力气都没有了。

二、对于小班年龄段重点要解决的几个关键点。

1、情绪和生活自理能力的问题。情绪的侧重点是高高兴兴上幼儿园,老师会在最短的时间里,

让孩子喜欢上自己,只要孩子深深爱上了老师,老师说什么就都是圣旨了。生活自理能力要从家长的迁善开始,首先让孩子自己吃饭、自己穿脱衣服、自己上厕所、自己背书包,老人会比较溺爱孩子,爸爸妈妈要特别注意这点。要特别说明的是,不会自己吃饭的孩子,老师喂不过来,有的老师在安抚哭闹孩子的情绪,有的老师在帮拉屎拉尿在身的孩子换裤子、冲凉等。所以,这个假期里,您要快速改善孩子吃饭的问题,自己上厕所的问题等自理能力。

2、打架的问题。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是非观念模糊,以自我为中心,别人手里的玩具只要自己看中了就该拿到,拿不到就打对方,所以,在小班被抓破脸皮也是很正常的事情,老师没有办法在短期里制止和避免。其次就是,幻想与现实的混合,他们经常把没有的事情说成有,比如,他们会在别人说起‘我去过迪斯尼’时,他也会说“我也去过的,还看到了什么什么”;或者说谁打我啦,一了解并无此事发生。这就是幻想。

3、生病的问题。小班这一年里,孩子会经常生病,一是他们不适应集体生活所致,二是他们体质弱,抵抗疾病的能力差,班级孩子多容易交叉感染。所以,家长要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的同时,还要坚持体育锻炼,每天晚饭后40分钟,带孩子到小区里跑步,有目的的锻炼身体。同时,还要注意,不要穿得过多,我带了这么多届孩子,穿得越多的病假越多。

4、好模仿的特点。他们在模仿中学习,喜欢模仿家长、老师和小伙伴。如果班级有个口吃的孩子,班级就会出现一些本来不口吃变得短期口吃的孩子。针对这些现象,家长要耐心引导,同时,我们成人要以身作则,包括热情与人打招呼。

三、一日活动的安排。

小班是秩序习惯形成的好时机,美国社会心理学研究显示:3~6岁的孩子如果有着良好的生活秩序习惯,当他们6岁之后,在人际交往中会表现出自如与和谐。所以,我们在安排孩子在园一日活动的内容上作了深入的研究。给大家看的是稳定期小班的安排表。

晨间活动7:50―8:20虽然只有短暂的20几分钟,但起到了清醒头脑、愉悦心情、锻炼身体的作用;早餐前不要在家喝牛奶,一是牛奶是否真的被孩子很好的吸收,有没有增加孩子肠胃的负担;二是喝了牛奶再锻炼容易造成呕吐,并且影响吃早餐的胃口和习惯。

早餐、自由活动

8:20―8:45

学习活动

8:45―10:05

水果餐

10:05―10:20

户外活动

10:25―11:05

小结、文学欣赏11:10―11:20

午餐、自由活动

11:30―12:15

散步、午睡

12:15―14:30

起床、下午操

14:30―15:15

午点、自由活动

15:15―15:45

游戏活动

15:45―16:10

离园活动16:10―17:00自己收拾物品,自己背书包等就是有效衔接的开始;接上孩子立刻回家,回到家里做安静的活动,也是幼小衔接,如回家教孩子自己把脏的衣服拿出来放到指定地方,顺便检查有没有拿错别人的东西,有没有老师发放的通知。

对于我们刚开学的头一个月,我们采用的是逐渐过度法,也就是第一周和第二周中午12点接回家午睡,有的家长曾跟我反应:我的孩子上幼儿园不哭,没有必要接回家午睡,其实不是这样的,每个人对于新环境或多或少都有焦虑情绪,成人也一样,很少有人乐意一个人出远门,总想找个伙伴,就是为了满足心理上的安全感。而只是每个孩子的表现方式不同,不哭不闹不代表心理就是安全的。第三周和第四周,就在一起床的时候,下午三点钟接回家。个别哭闹很厉害,不肯上床,睡在老师身上或桌子上的孩子,建议两点半接,让孩子感觉自己是第一个被接回家的,逐渐她在不安的情绪里夹杂着优越感,有助于安全感的建立。

四、家长具体配合的事项。

这点非常多,年级里有共同的配合,也有不同的配合之处,在这里挑几个重点和家长分享。

1、家长委员会团队的重要性。我们班昨天晚上,有班级家长委员会组织和召开了“年度家长委员会工作总结会”,到会的家长28人(班级老师没有参加,是个非常民主的会议)。他们总结了一年来每个家庭为班级和幼儿园所做的工作,指出了做得不够好的地方,评出了“优秀家长”,“乐于奉献家长”,“最有才家长”,“爱心家长”,“特别贡献家长”等奖项。会议达到了相互鼓励,相互找差距的效果。会议结束后,有的家长给我打电话,表达自己眼里只有自己的“小树苗”感到惭愧,以后一定要方眼这一大片的“森林”。总之,家委会这个团队是义务的,只讲奉献不讲回报的团队,也是我们老师坚强的后盾。借此机会,我也鼓励家长们积极参加。

2、家长助教。家长助教是我们小班组的特色和亮点,第一个目的是为了提高成人照顾孩子的广度和深度;第二个目的是为了让家长真实、全面的了解孩子在园的情况,同时也促使我们把工作做得更细致、更到位。具体做法,家长在学期初自愿报名,原则上每位孩子的爸爸或妈妈每学期不少于一次助教,鼓励有时间的家长多次做助教,也就是下要保底,上不封顶。有专门的“家长助教制度”、“家长助教任务”和“家长助教制服”。因为有了家长助教活动,我们不再像以前那样,组织全班性的家长开放日,因为全班性的家长开放日多少影响了孩子的正常活动,有的孩子在这一天表现得“人来疯”,与平时的表现反差很大。学期结束,为助教次数多的,爸爸妈妈一起来做助教的,为“家长助教”提出宝贵意见的家长评出“助教明星”。

3、家园联系本。为了加强家庭与幼儿园的联系,我们建立了每日家园联系本,每天晚上不管有多忙,忙到多么晚,家长都养成了先看练习本、先回复练习本的习惯;我们老师也是利用中午的时间一本一本的回复,时间充足时回复得细致些,时间仓促时回复得简单些,但不管怎样,能够达到每天彼此知晓的目的。对于有困惑的家长,老师会给予专业的指导。同时,这个本子还是锻炼孩子自我服务的好机会,每天早晨自己把本子拿出来交到指定的地方,下午起床再把本子放回书包,三年下来的训练,孩子获得的是终身受益的好习惯。所以,家长不要轻易偷懒和放弃哦。

4、三教一保。全国公办幼儿园的配置都是两教一保,我们都知道,师生比率的提高是教育质量的基本保障。所以,我们小班组是家长自发进行“三教一保”倡议。两个主班老师,一个生活老师,一个助教男老师,建议小班用女的助教老师会更合适,因为小班孩子经常要擦屁股、洗澡,男老师多少有些不方便,而且男老师没有女老师细心,等到中大班时再配男的助教老师。“三教一保”在面对30个孩子时,其实都很非常忙的,我们加班是家常便饭,可见,如果是“两教一保”一定有很多工作只能是蜻蜓点水。

由于时间关系,今天不在此多讲,有兴趣的话日后还可以再交流。总之,家长们做个有心人,把每天简单的事情做细、做扎实,就能成就孩子未来幸福、美满的人生!最后,祝愿我们的小宝贝早日适应新的环境,高高兴兴、健健康康地上幼儿园!

谢谢家长朋友的聆听。

文章

来源制度大全

课件

制度专栏

热点制度职责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