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染纸活动小结 - 制度大全
范文大全 导航

幼儿染纸活动小结

编辑:制度大全2022-04-14

文章

来源制度大全

课件幼儿染纸活动小结

杨秋妹

染纸是吸取我国民间印染工艺而形成的一种折纸和染色结合的手工制作活动。使用吸水性强的纸,剪裁成各种形状,反复折叠,叠后分别在调色盘内蘸染,出现渗透、晕染的花纹。由于折叠方法不同,会产生不同形状和深浅色彩,打开纸后出现千变万化的对称图案。通过染纸,发展幼儿表现美的创造力,和对民间艺术的兴趣,它对启发幼儿的思维、想象,发展幼儿的创造性,培养美感具有独特的作用,是幼儿园进行美术教育的一种良好形式。

一、染纸手工的材料及制作方法

(一)颜料:可用水粉、国画颜料。将所需的颜色放入碟内,用清水溶解、稀释待用;颜色的浓度要调配适度。

(二)纸:以吸水性较强的纸为宜。如:毛边纸、皮纸、生宣纸、高丽纸、餐巾纸均可。根据制作的需要,将纸裁成不同的形状。

二、在兴趣中培养幼儿的染纸活动

兴趣是求知的动力。当幼儿最感兴趣的时候,也是他们注意力最集中、思维最活跃、掌握知识技能最快的时候。我们针对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教学上采取了相应的方法。

幼儿爱听故事,更爱看故事中的生动形象和具体事物。我们是采用了故事的形式进行教学的。这样就可使幼儿从具体的形象感知事教师便趁机教给他们染图案的基本方法,幼儿很快就掌握了。这样,孩子们就在有趣味的活动中较快地学到了知识,发展了智力,训练了技能,培养了美感。

在进行染纸活动时,把各种形状的图案与生活中的具体事物结合起来,幼儿就更感兴趣并易于理解接受。如把方型图案称作花手绢或台布;把三角形图案说成是娃娃头巾;把圆形的图案称作伞面;半圆形图案称作扇面;长方形图案称作花布或床单;梯形图案称作小花裙等。这样,有利于启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作的积极性。

但为了使幼儿感到有趣,我们采取了多种形式来进行。例如,我们采用“变魔术”的方式,增强了幼儿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很快就学会了染纸的方法。

三、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在刚开始活动时,对每一种形状的染纸方法都要认真示范,使他们逐步掌握染纸手工的知识和技能。孩子的知识经验逐渐丰富,我们就只教方型、圆形的基本染法。其余形状的纸可让幼儿根据折染的基本方法自己动手动脑,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如:小朋友用红、蓝、两色染成的图案,把中间的花蕊想象为太阳,把四周的蓝色说成是蓝天;还有的小朋友说染的是鲜艳的花,美丽的花蝴蝶,大花篮。幼儿的想象奇特极了,他们仿佛进入了童话的世界。

刚开始进行染纸时,颜色不宜太多,只需1-2种即可。这样有利于幼儿集中学习折染方法,如果颜色太多,就易分散注意力,影响学习的效果。随着经验的积累,可逐渐增加2-3种颜色。让幼儿学会有目的地选择颜色。活动中为幼儿准备一些色彩协调,美观大方的图案范例,供幼儿参考、欣赏,避免幼儿盲目地蘸颜色,逐步培养他们对色彩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由于染纸是分步进行:第一步折纸:第二步蘸染。幼儿掌握了对边折、对角折的基本方法以后,再学习染各种形状的图案。手脑的配合能力加强了,我们就教幼儿用手指及棉签等进行蘸染的方法,这样图案就更会新颖别致,增强了幼儿的兴趣。幼儿在染纸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折折、玩玩。我们有目的地教一些能利用图案特点组成的玩具。如孔雀、蝴蝶、花朵、衣裤等,让幼儿学会有目的地制作。以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制作能力和欣赏水平。幼儿举着自己做出的小玩具,玩起来就特别高兴,也会更加爱护。同时,我们启发幼儿自己设计自己想像中的图案。我们还让小朋友用自己染的纸做成许多鲜艳的花朵和各种小动物,挂在树上,十分美丽。由此,他们尝到了用自己双手创造的劳动成果来丰富游戏、美化生活和在进行染纸手工中的乐趣。

活动过程中我们还注意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给幼儿准备湿布。及时提醒幼儿把手上未干的颜色擦净,以防止颜色弄到其他小朋友和自己的身上,更不能进入嘴里。染纸手工活动结束后,要求幼儿把手洗干净。

幼儿爱动手,爱手工,且染纸是一门容易入门的艺术,不受年龄的限制,容易获得成功的喜悦,同时,染纸创作过程的趣味性、实践性,表现内容的自由性和评价标准的多样性,有利于幼儿个性的健康发展。

文章

来源制度大全

课件

篇2:幼儿园培训中心家长公开日活动方案

指导思想:

本着一切为了孩子的原则和思想召开家长会,态度和表达方式是站在家长和幼儿成长的立场上。

活动目标:

通过召开家长会,促进家园联系,沟通教育幼儿的经验,增进与家长的交流,向家长宣传新的教育观、儿童观,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园的生活学习情况;了解幼儿园的教育工作,能主动配合,做到家园互动。

1、向家长宣传他们是幼儿园的教育合作伙伴,提出家园沟通的重要意义。

2、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的生活、活动情况。

3、就本学期的教育目标和工作重点向家长们介绍,向家长提出期望,尤其是在纪律、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和礼仪方面的协力配合。

4、国学班做好国学教材的使用介绍,尤其是家园联系手册的填写,目的是为了使国学课的开设发挥其作用。

5、进一步提高幼儿园与家庭之间的沟通,促进幼儿的更好发展。

活动时间:*年3月25日(上午8:00-11:30)

活动地点:各班教室

活动准备:

(一)场地布置

(1)学具扩音器材120支蓝色中性笔椅子矿泉水家长签到表、签离表意见反馈表公开课程早操音乐

(2)各班级适宜安排家长座椅,总体环境具有汉文化特色、幼儿作品展示区。

(二)人员安排

金星教师两名负责家长签到发放矿泉水和活动流程表

个配班老师负责家长秩序管理,安排就坐(*老师)

各班主任负责接待带领家长参观幼儿平日作品,就班级课程的教学情况向幼儿家长作简单介绍

活动流程:

(一)幼儿按一日时间表进行一日活动,教师带领幼儿走廊排队如厕洗手,并有秩序的进入餐厅排队坐好等待阿姨分发早餐,家长跟随观看。(8:40-9:20)

(二)家长与幼儿一同参与亲子早操。(9:20-10:00)

(三)各班班主任公开课,家长随堂观看,配班老师维持课堂纪律。(10:00-10:30)

(四)各班班主任召开家长会,宣传教育理念与教学特色,指导家长如何观察孩子各方面表现,善于发现幼儿的发光点,制作好调查问卷做好家长会活动记录与反馈。(10:30-11:00)

(五)活动结束配班教室引导家长到班主任处填写签离表,家长离校,幼儿如厕洗手吃午饭。

篇3:幼儿区域活动概念辨析培训方案

“幼儿区域活动概念辨析”培训方案

培训目的:

1.能大胆向同事推销手中的材料,提高沟通能力。

2.理解区域活动的概念、特点及创设方法,初步掌握区角材料调整的策略。

培训材料:

织布机、影集、餐巾纸盒、玩具若干

培训步骤:

一、创设游戏情境

(一)游戏一:玩玩具(3分钟)

1.请两位教师上台操作一架玩具织布机,并请其他教师观察她们在操作过程中产生的情绪变化。

2.请体验者谈感受

3.请观察者谈感受

小结:当孩子对教师投放的材料不感兴趣时,教师就反

思材料所存在的问题:是否幼儿没有掌握玩的方法;是否材料操作方法太难,偏离孩子的最近发展区;是否太容易,对幼儿缺乏挑战;是否投放时间过长造成厌倦重复感;是否游戏指向太单一,缺乏选择性等问题。因而当遇到孩子对游戏材料不感兴趣时,教师就应敏锐地意识到并进行材料调整。“平行游戏法”是指当小班孩子对新出现的玩具材料不感兴趣、不喜欢或只喜欢某一类游戏时,成人在他们附近进行暗示性指导,孩子便乐于模仿游戏。中、大班的孩子则适用“交叉游戏法”、“游戏经验分享法”。前者指孩子在游戏中需要成人参与或介入指导时,邀请成人参与游戏或成人自己扮演角色参与游戏,通过成人与孩子、角色与角色之间的互动,起到指导作用;后者是为孩子提供一段时间,让孩子在游戏中的过程体验、存在问题、创意想法等表述出来并讨论,引导他们以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分享经验,而成人在整个过程中只是参与者、发问者、倾听者和解决问题的帮助者。

(二)游戏二:推销体验(5分钟)

1.请2个组选派一名教师选择一样物品,与本组人员共同商量推销方案,并在现场确定顾客进行产品推。

2.请推销者谈自己成功或失败的感受。

3.旁观者补充感想。

小结:活动区是幼儿的天地,它总在满足幼儿的兴趣需求。及时抓住幼儿的兴趣,趁机投放各种材料满足幼儿的需求的材料才能得到幼儿的认可,才能促进幼儿的发展。而兴趣的把握,重要是靠观察。教师要学会观察幼儿对所投放材料的反应。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幼儿的外显动作和语言表达以及对材料的摆弄状况,分析出幼儿的需求,及时调整材料。它关系到幼儿对材料的兴趣,材料本身效益的发挥,是幼儿成功与材料互动进行建构学习的基础。此时的观察,可以是对游戏的全面观察,也可以是对具体对象的重点观察。可以是有目的观察,也可以是随机观察,可以有即刻观察的分析调整,也可以是过程后的分析调整。这样的观察不仅可以了解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同时了解儿童社会性情感及其他方面的智能强项;不仅了解儿童的经验背景,同时注重儿童富有个性特质的学习风格;不仅了解儿童建构结果,同时了解儿童建构过程表现;不仅了解儿童建构过程外在的一般的表现状态,同时了解儿童隐含的、潜在的能力倾向。我们试图从多种角度充分的观察孩子,简单易行的记录分析孩子,其价值不是为了评价孩子,而是为推进儿童建构的系统运转提供策略依据。为材料调整奠定基础。

二、解析“区角活动”(讲义另附)

三、区域调整的艺术

(一)情境创设:建筑区(5分钟)

1.请教师围拢坐在一起,并为其提供大量的建筑区玩具,请教师各取所需进行搭建活动。

2.主讲者观察教师情绪变化及行为发展情况,为后续梳理总结提供依据。

3.游戏结束后,请教师自主发表个人在游戏过程中的真实感受,从而为后续所讲内容做经验铺垫,有助于教师在体验之后,能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区域调整的必要性。

小结:当孩子在建筑区中频频发生肢体冲撞与纠纷时,教师应反思是否场地空间提供过小,不利于孩子在区域中的走动,从而因拥挤,导致撞倒同伴正在搭建的作品,或与同伴产生肢体上的碰撞。另外还要避免将多种桌面玩具混放于玩具筐中,不利于孩子拿取所需材料,避免因让孩子长时间在玩具筐中找寻材料,而导致游戏时间隐性浪费。

(二)讲解区域调整艺术(讲义另附)

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