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孩子一起制定游戏规则 - 制度大全
范文大全 导航

与孩子一起制定游戏规则

编辑:制度大全2022-04-12

文章来源

制度大全课件

与孩子一起制定游戏规则

在相反国主题游戏中,我们开设了一个娱乐城,在里面有关相反的游戏,文字游戏:提供一些大文字卡片和一些单个的字,找出与大卡片上相反的字;明暗堡:提供会发光的物体,让幼儿在黑乎乎的洞里去探索;钓鱼乐:提供大小不同的鱼和鱼竿,让孩子体验磁铁相吸的特征。

孩子们对三个游戏都非常感兴趣,介绍完游戏内容后,我并没有说游戏的规则,而是让孩子先玩游戏,在游戏中,孩子们发现了问题:

1、文字游戏区:有的顾客想要自己挑选大卡片,而负责人确认为应该幼儿负责人拿,两人产生了不同的意见。

2、明暗堡:有的小顾客进去了很长时间,负责人催他出来的时候,他说自己还没有玩好,后面小朋友等待的时间很长。

3、钓鱼乐:小朋友对钓鱼非常喜欢,有的孩子钓了一条又一条,一个人钓了很多鱼,后面的小朋友都钓不到鱼了。

在游戏中,以前我们总是先向孩子说好游戏的规则,孩子来遵守,对于为什么要这样,孩子不会来问,对孩子到底适不适合,接不接受,老师也不会仔细去想。我想孩子是游戏的主人,也可以让他们自己来确定,来体现孩子的主动性。因此,我们孩子展开了讨论,争取孩子的意见。

1、文字游戏区:请两方面意见不同的孩子都说说自己意见,为什么要顾客自己选,或者为什么要负责人拿,孩子们都说出了自己的意见,顾客说:“自己拿可以选一些自己会的,这样才能过关。”负责人说:“玩的人要听负责人的安排。”针对两种意见,孩子们支持率各占一半,最后一期决定,两种意见都采纳,具体操作是,顾客在游戏的时候,负责人问一下顾客,是要自己选还是负责人拿,让顾客自己决定。这样既尊重了顾客,又有了自主选择的权利。

2、明暗堡:我给孩子提出问题:“玩的时间太长怎么办?后面的孩子要等很久,也可能就玩不到了,怎么办呢?”马上就有孩子回答:“可以规定一个时间,时间到了就要出来。”追问:“多长时间比较合适呢?”当然孩子对时间的概念还不是很清楚,我就让孩子看着时钟感受,看看多长时间比较适合,最后决定,两分钟,能够遵守时间的才能过关。

3、钓鱼乐:我与孩子进行交谈:“小朋友喜欢钓鱼吗?如果你是钓鱼的人,你希望自己钓多少鱼?”小朋友的回答当然是越多越好。接着问:“如果你是后面等待的人,你希望前面钓鱼怎么样?”小朋友都希望他快一点,要不然自己就钓不到鱼了。通过让孩子换位思考,让孩子明白,也要替别人想一想。最后决定一次最多钓三条小鱼,这样时间既不是很长,又能体验钓鱼的快乐。

通过让孩子自己制定规则,在游戏的时候,孩子在遵守规则方面比老师规定的要好很多,因为孩子明白了遵守规则的意义。

文章来源

制度大全课件

篇2:教育笔记:和孩子一起制定规则

教育笔记:和孩子一起制定规则

  每天早上桌面游戏后,整理物品时教室里总是乱作一团:有的孩子忙着把自己的作品塞进美工袋、有的孩子把桌子上的东西收起来、有的孩子钻到桌子底下捡废纸屑什么的、先收拾好的么开始不安分起来......

  今天桌面游戏后,我没有让孩子收拾整理东西,而是和孩子进行了谈话,谈话的内容就是:你们觉得收拾桌面游戏的材料是小朋友一起收拾还是请组长收拾?吴炜小朋友说:“要一起收拾,因为这样快。”李诗溢说:“应该让组长收,一起收会很挤的,容易摔倒。”……还有好几个小朋友都发表了自己的观点,观点就两种:要么一起收、要么组长收。我说:“一起收么很乱,一个人收么来不及,那你们能不能想个既不乱又能很快就收拾完的办法出来呢?”这下孩子们又有话说了,有的说收的时候不要讲话,有的说自己的东西自己收拾、有的说可以帮助收的慢的小朋友……根据小朋友的回答,我就和孩子一起制定了收拾材料的规则:

  1、自己的物品自己收拾,共同的物品由收拾得快的幼儿负责。

  2、不小心掉在地上的东西大家都有责任捡掉,但不许爬在地上捡。

  3、收拾得时候不随便讲话,保持教室里安安静静。

  和孩子们一起制定了规则后,孩子们收拾时乱哄哄的状况越来越少了,有时有的孩子控制不住自己,但我只要说一声:不要忘记我们小朋友自己制定的规则。孩子们往往会很快地安静下来。

  通过这件事情我意识到,只有把孩子当作小主人,遇到事情和他们商量,让他们自己寻找解决的方法,这样他们会感觉老师是很尊重他们的。既让他们感觉自己已经长大了,又能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从小培养他们的规则意识。

篇3:关于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32条建议

关于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32条建议中国教育学会调研组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以*****指导教育改革

1.全面认识教育的战略地位。党的**大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特别是在当今经济危机的形势下,教育在提高人的生存能力和国家综合国力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世界各国都是把教育当作国力的基础来看待的。我们要充分认识优先发展教育的重要战略意义。在规划经济社会发展时把发展教育放在优先的地位,促进教育公平,扩大国民受教育的年限,到20**年15岁以上的公民受教育年限从现在的8.5年提高到12年,较大地提高国民素质。

2.在进一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时把基础教育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基础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和国家现代化建设中具有明显的基础性、长期性、先导性、全局性的特点。发展基础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改善民生、增强国力的基础。义务教育虽已全面普及,但仍面临提高普及程度和提高质量与效益的双重任务。在规划整个教育发展中,我们仍要把基础教育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统筹兼顾的原则。我们进一步强化教育的公益性、公平性和人文性。实现人有所学、学有所教、教有所成的目标:人有所学强调公民的责任、义务,凸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要求;学有所教强调社会、国家和政府的责任,要保障人民受教育权,完善公共教育体系,实现教育公平;教有所成强调办学者、教师和家长的责任,要因材施教,适时施教,实施成功教育,使每个孩子都能获得不同的成功;重视教育教学质量、办学效益和效率,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3.贯彻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立意很高,具体到学校来讲,就是要“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教育要以人为本,面向每一个学生,坚持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指导,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面发展。当前特别要重视社会实践活动和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进一步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确立德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的核心地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线,建立健全德育的社会支持系统,形成全方位的育人网络;在抓好思想品德政治学科教学这个主渠道的同时,充分发挥各门学科课程的德育综合影响力,强化社会主义公民道德教育。大力提倡开展生动活泼的有实效的德育活动,改变僵化、低效、程式化的德育模式。选拔品学兼优的教师任课,高度关注德育课教师成长;高校要为中小学输送更多优秀的德育课教师和德育干部。

5.建立政府推进素质教育问责制度。明确各级政府在推进素质教育中的责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以单纯的升学率、名牌率评价地区和学校,不给教育部门和学校下达升学率的指标。地方党政领导首先要带头端正教育思想,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政绩观。要以认真执行教育法律法规、贯彻教育方针、落实教育投入、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作为评价考核地方党政领导的内容;建立相应的问责制度,在上述诸方面发生严重偏差时,要追究相关人员的领导责任。为推进素质教育问责制度,必须对主管教育的党政领导和各级教育行政干部进行教育法规和方针政策培训。

二、加大教育投入,完善教育公共财政体系

6.建立政府主导的多来源的公共教育财政体系。国外有句名言:“政策就是拨款。”从一定意义上说,教育的重要性不是靠文字描述来体现,而是靠财政投入来体现的。教育经费占GDP4%的目标早已确定,纲要应规定在20**年实现,并在20**年达到5%。按照公平的成本分担原则,合理制定非义务教育阶段学费收取标准。成立“中国教育银行”,给予捐资教育事业以税收优惠,多渠道吸纳社会资金,作为教育财政的补充。明确各项教育收费政策规定;对于义务教育阶段择校和流动人口子女教育实施“教育券”政策;合理吸纳民间资本和国际资本,真心实意扶持民办教育,实现教育经费来源多样化。制定《捐资兴学法》。

7.切实解决高中办学经费不足问题。目前许多优质高中政府拨给的教育经费只占学校总经费支出的40%左右,其余部分均由学校自行解决,这种状况必须尽快改变。尽快制定优质高中合理收费标准及办法,同时实施高中阶段贫困生资助政策。

8.建立和完善教师继续教育经费投入机制和教师培训成本补偿机制。教师专业发展是提高教育质量的保证,要重视教师的继续教育,不断提高他们教书育人的水平。按照相当于教师基本工资5%的数额,专项下拨教师培训经费。建立教师定期带薪脱产培训制度。加强教师继续教育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国家的事业、政府的责任,要强化教师教育经费政策导向。

9.进一步提高教师待遇,确保农村合格教师的工资由政府承担。20**年兑现《义务教育法》关于“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的规定。“*x”以前实行地区工资类别制,边远地区工资比沿海地区高。建议对教师工资制度采取这项政策,提高老少边穷地区教师的工资,或给予农村地区教师特殊津贴,使其实际收入不低于城市同级教师,以吸引和稳定农村教师队伍。鼓励教师终身从教,建立正常晋级增薪制度,在住房、医疗等方面给予照顾。农村教师编制要与城市教师编制统筹考虑。提高教师教龄津贴、班主任津贴。加大财政对农村教育转移支付的力度,改善办学条件和教师工作环境。分地区制定《教师工作和生活条件标准》,明确具体要求,缩小城乡学校差距。

10.增加教育投入,尽快解决中小学班额过大的问题,并逐步推进小班化。目前存在的中小学班额过大现象集中反映了我国优质教育资源严重不足和办学条件差的问题,影响了基础教育质量的整体提高,制约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新型教育教学方式的实施。解决大班额问题是基础教育阶段保障顺利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需要加大投入,限定班额,20**年做到中小学不超过45人,20**年中小学不超过35人。

三、加强教育制度创新,完善教育结构

11.建立以公办教育为主体、多种办学形式并存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从教育大国迈向教育强国,建立和完善以公办教育为主体、多种形式办学的教育体制。切实贯彻《民办教育促进法》,认真落实民办教育与公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政策,进一步鼓励并推动办学主体多元化,改进政府对民办教育的管理。

12.制定《学校法》,进一步明晰政府与学校之间的关系,扩大和落实学校的办学自主权。转变政府管理基础教育的职能,不断提高政府对于基础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领导能力和水平。实行学校非行政化,取消学校和校长的行政级别,聘任有丰富教育背景和组织能力的人担任学校领导职务;加强学校的民主化建设,积极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的作用,增强学校的办学活力;充分发挥学校在微观教育教学和管理改革方面的主体作用。

13.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对扩大教育资源、促进教育改革发展的积极作用。推进家长的有效参与;以社区或共建单位为平台,整合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资源;鼓励社会机构以各种不同方式参与到学校改革和发展中来;建立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规定一些主要社会部门的教育职责;发扬整个社会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表彰对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社会人士。

14.重视教育研究,促进教育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建立教育改革发展的专业支持系统。鼓励高等师范院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到基础教育第一线,与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相结合,密切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之间的联系,在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充分发挥各教育社团和专业学会在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专业引领和先导作用。

15.积极倡导和有效推进义务教育九年一贯学制。义务教育阶段是一个整体。建立义务教育九年一贯制有利于统筹课程安排,同时可以避免小学升初中的择校压力,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九年一贯制学校可以同校一贯,也可以异校一贯或多校一贯。九年一贯可以五四分段,也可以六三分段。农村初中可以采取多种办学形式,以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16.优化教育结构,打破普教与职教的藩篱,促进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融通,将当前教育与未来就业联系起来。加强各级各类教育之间衔接、渗透、融合,克服“非普即职”的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推动普通教育职业化和职业教育普通化,鼓励综合高中、特色高中的建设。积极搭建普通高中、综合高中、职业高中、中专技校之间互通的“立交桥”,包括建立学分制并互相承认学分等。非义务教育阶段可以建立弹性学习制度,使更多的人有学习机会,并为离开学校的人返校继续学习、终身学习开辟途径。

17.振兴高中教育工程。改变多年来国家对高中教育关注程度及政策指导相对薄弱,出现高等教育和义务教育两端凸起、高中教育中部凹陷的状况。高中阶段是一个人从未成年向成年转折的阶段,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也是知识和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对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至关重要。高中教育不仅要为高等院校输送优秀生源,而且要为社会直接培养大批合格的劳动者,因此,高中教育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位置,具有独特的重要性和价值。高中取消文理分科,实行学分制,指导学生根据兴趣和能力选学课程;在实施过程中要坚持稳步推进的原则。

18.处理好大众教育与精英教育的关系。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是实现教育公平、进而实现社会公平的基础。我国城乡之间、地域之间、学校之间差别很大,实现教育均衡是一个长期的渐进过程,应分地区、分阶段提出要求。均衡发展不等于平均发展,不能千校一面,更不能削峰填谷。要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帮助薄弱校尽快改变面貌。要处理好普及与提高、大众教育与精英教育的关系,促进二者的协调发展。创新型拔尖人才的培养事关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大计,是确保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为了在国际竞争中占据领先地位,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日本,包括韩国、俄罗斯等都非常重视创新型拔尖人才的早期培养,列入国家发展战略,通过立法或国家规划的形式推行。从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看,在实践和理论上都存在严重缺位,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要实行对特殊才能学生破格录取的制度。开辟特殊才能学生进入高等学校深造的绿色通道,建立学生申请、学校和相关专业专家推荐、高等学校测评、社会监督的招生录取机制。

19.高考制度改革。这项改革关系到千家万户,关系到教育公正、公平,更关系到素质教育的推进。高考不能取消,但要大力改革。要组织专家队伍研究改革方案,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实行分层考试、分层录取的方式,改变一次考试定终身的做法;推行高考报名社会化制度,让与高考有关的各种评比统计与高中彻底脱钩;以高职院校为突破口,实施宽进严出政策。

四、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切实减轻学生负担

20.组建国家课程发展审议委员会、国家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和国家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聘请著名教育家、科学家担任委员,实行任期制,对国家课程、教材、教学改革和发展进行咨询、审议、统筹、决策等顶层设计,定期向全国人大专题报告国家课程发展状况;设立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专项基金,支持和鼓励高校、科研机构、出版部门等组织和个人参与课程建设;建立基础教育课程标准定期修订制度。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建立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加强对教师教学改革的专业引领和支持,确保方向和质量;统筹教研、科研、高等院校和中小学校等部门力量,广泛调动各方力量,形成区域性教学专业支持网络。

21.加强教学用书管理,设立国家教材奖、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完善优质教材的选用推广和评奖机制。中小学教材建设要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结合的原则,正确理解教材多样化政策。一纲多本并不是教材版本越多越好。教材必须反映国家意志、民族精神和时代特点。教材竞争不纯粹是利益之争。建立国家级课程教材研究开发和评奖机构,进一步完善教材立项、编写、审查、出版、发行、选用政策,培育一批具有实力的主流教材建设基地;完善教材选用制度,规范选用程序,逐步降低教材的选用重心,扩大教师参与教材选用的自主权。教材要相对稳定,相对集中,避免低水平交叉重复和恶性竞争以及社会整体资源的浪费,推动并提倡选用优质教材。要进一步规范教辅出版,实行更加严格的资格准入制度和评审公示制度。进一步加大优秀教育读物的创作、生产和推介力度。

22.普遍开设人生规划或职业生涯课程。把培养学生谋生创业能力作为教育的使命。谋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应该从中小学抓起,培养学生走向社会谋生创业的意识和初步能力,在基础教育阶段帮他们打好学会动手、学会动脑、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应变、学会共处、学会发展的基础。职业生涯教育有利于学生自立、自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从小树立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感,有利于社会安定和国家长治久安。

23.国家组织系统总结素质教育改革经验,定期召开素质教育经验交流、推广与表彰大会。加强全社会对素质教育的知情权、讨论权、决策权、监督权;努力引导全社会形成正确的人才观和教育观。严格控制新闻媒体不利于素质教育的报道,如升学率的评比、不科学的学习方法的介绍等。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让先进文化占领荧屏、网络和文化市场。

24.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学业负担。学生学业负担过重,影响国家教育方针的贯彻、素质教育的实施、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学生负担过重问题不是孤立现象,它是目前社会激烈生存和发展的竞争在学校的表现,必须综合治理。就学校讲,要端正办学指导思想;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以教学改革为突破口,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解决课程门类太多、分量过重问题;科学界定学生必修课内容和课时;改革考试和评价制度,改革高校招生考试制度。就党政领导讲,要端正办学指导思想,支持学校实施素质教育,不给学校增加升学压力;改革劳动人事制度,改变重学历、轻能力的制度;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改造薄弱校,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建立终身教育体系,使每个人都有终身学习和终身提高、发展的机会;广开就业门路,改变就业难、择业更难的状况。

25.建立国家基础教育质量标准体系和评估监测体系。根据国家课程标准制定国家基础教育质量标准,通过专业监测机构,定期对全国中小学生进行抽样检测,监测我国基础教育的质量。建立学业质量评估、分析与反馈系统,实行年度报告制度。

26.促进家校合作,重视家庭教育,规范家教市场和家教产业。当前传播家庭教育的团体与个人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多以营利为目的,传播不科学的教育理念与知识,误导家长并干扰了教育秩序,对应试教育推波助澜。要制定《家长教育指导纲要》;师范院校增设家政系、家庭教育专业和家政教育课程;建立家教准入机制。社区和学校成立家长学校,向家长传播现代教育新理念,吸引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活动。

五、关于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的建议

27.实施“促进教育家成长工程”,发挥教师在深化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关键作用。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增强教师职业的竞争力;开辟多种渠道和创建多种条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培养懂得教育规律和掌握教育艺术的教育家;全面践行“教育家办学”理念,全心全意依靠教师;明确教师的定位---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国家工作人员。

28.完善师范生免费政策,高标准选拔优秀学生报考师范院校。教师需要综合素质。按照《教师专业标准》,录取免费师范生时,除了考试成绩外,增加面试,以减少书面考试成绩好、其他方面不适合做教师的情况。以更加严格的标准选拔优秀学生进入师范,从源头上进一步提高师范生质量。鼓励地方招收免费师范生。

29.建立统一的国家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加强师范院校课程建设,特别重视教育教学技能、教师行为规范的训练和师德的培养;师范院校的教育技能训练不得少于教学总课时的20%,教育实习时间不得少于半年;教育学科和心理学科的教学要理论联系实际,增强针对性和实际操作训练。

30.建立国家教师资格认证机构,严把教师入口关。实行每5年一次教师资格认证,按类别进行;打破教师资格证书终身制,坚持标准一致、程序公平、全面考核。

31.国家统一制定省级教师培训机构资质标准。建立培训机构资质认证和定期考核制度,同时建立培训师资资格认证制度,以确保培训师资的质量和水平。加强省与地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赋予省级教育学院学位授予权,允许承担在职教育硕士培养和招收在职研究生。要特别重视农村教师的培训,开展城乡教师手拉手活动,建立城乡学校教师对口支援培训活动。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和远程教育的作用。促进大学与农村中小学校建立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以研训结合实现共同发展,良性互动。

32.建立和完善国家级教师表彰奖励制度。对有重大贡献的教育工作者,授予“国家功勋教师”或“人民教育家”称号,享受国家特殊津贴,并举办国家级高层次的表彰会、研讨会,帮助他们总结提高。加大对教育系统英雄模范人物的多媒体、长期化、立体化、系统化宣传力度。要发挥教育系统书报刊、影视、戏剧和网络的优势,像宣传科学家和劳动模范那样宣传教育家。

(节选自《中国教育学刊》(京)**.5)

教学研究

消解评课“多元冲突”

朱红霞朱国忠

培养年轻教师的校本研修,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导师制,一帮一。另一种是团队制,众帮一,多对一,团队关于课堂教学的评价、建议自然呈多元化倾向,年轻教师可吸收的营养也比较全面。第二种基于合作的校本研修方式看起来比第一种更具优越性。但多元化中出现的教育观念、教学策略等方面的冲突,常常令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遭遇“百花纷乱难酿蜜”的尴尬。

一、年轻教师正遭遇评课“多元冲突”的困扰

现在,许多学校都规定年轻教师每学期都要进行一次磨课。磨课分为两步:首先是任课教师自己独立进行教学设计并试讲,教研组听课,提出意见进行修改;然后任课老师根据评课者的意见修改教学设计,再次上课、评课。我们的专家和成熟的教师往往以为提出建议后,年轻教师整合团队的建议重新备课是简单易行的。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因为,评课时,各位听课老师都会献计献策,建议总有十几条,甚至更多。对同一种手段与策略,同一个教学环节与设计,往往是见仁见智,常常会发生分歧,提出迥然不同的建议。各位老师都是从自己特定的角度来审视的,都有自己的道理。这可苦了我们的年轻教师,面对矛盾丛生的建议,他们不知道按什么标准来选择。这就是青年教师频频遭遇的评课中的“多元冲突”现象。

二、评课“多元冲突”何以成为青年教师成长之痛

现在,合作文化已然成为学校的主流文化,多元化的评课也就越来越流行。本来这种多样性的文化生态是有利于年轻教师的成长的。但我们在大规模生产中的操作不当,竟使评课中的“多元冲突”成为当下新教师的成长之痛。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1.缺少多方意见的聚焦和整合

我们作为磨课时的评议者,常常责任缺失,远离“现场”。看到哪儿是哪儿,想到什么说什么。于是,把“思考碎片”抛给了执教的老师。评议一堂语文课,难免会“盲人摸象”,从头到脚,各说各话。多名教师对一堂课展开全景式的透视,提出自己的建议,必然会引发“课堂膨胀”--一堂课在实施的时候没有办法完成大家所提的所有教学任务,达成每个人提出来的全部教学指标。提的建议是片断,而上的课是个整体。这虽然是个常识,我们在评课时却极容易忘记,自然也就为年轻教师造成了很大的麻烦。

2.评课者不能贴近地提建议

评课时,我们常常处于飘浮状态。不能贴近具体的课堂、特定的教材、个性化的教师、个别化的学生。大家或者宏观地指出课堂教学应追求的新理念,或者指出一些教学板块存在的问题,或者笼统地指出某些教学手段的使用是否妥当、教学环节的设计是否有效......不贴近文本,不贴近学生,不贴近课堂,笼统地提建议,对年轻教师教学技艺的提升没有多少实实在在的帮助。如果建议不是停留在理论的层面,而是处在具体操作的策略层面,年轻的教师怎么会无法享用大家的智慧呢?

3.没有通用的评课程序和标准

一般来说,通用的教学手段、通行的教学方法本身并没有什么优劣之分。不少教师的评课采用了极为感性的方式,对同一教学手段、教学环节的评议出现极大的反差。好的语文课程、语文课堂应该像王荣生博士所说的那样,是合乎道理的。我们在判断一种教学手段或教学设计的优劣的时候,是否忘记了一些至关重要、“合乎道理”的标准了呢?如果我们评课时,不在同一层面,不按规范的标准,把一堆堆看似矛盾的粗加工产品送给我们的年轻教师,除了出难题,还有多少用处?

三、青年教师如何应对评课中的“多元冲突”

被多元化的评课信息所包围,对年轻教师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要对冲突性的建议加以选择,需要年轻教师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实现个人行动理论的突破。这无疑是个极大的挑战。从另一个侧面来看,课程观念上的冲突,即为有价值的课题,正好为我们年轻教师提出了一个个微型课题。通过自己持续的扎实的行动研究,就能化冲突性的评课意见为宝贵的教学研究资源,使之成为青年教师成长的助推剂。

1.奠定个人的课程理论坐标--发展自我确证的选择能力

当前课堂教学中的不确定性和可选择性同时增强。因而每个教师必须学会选择,正确的选择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教师要成为积极选择的向导,学会选择教育的内容,选择教育的时机、教育的途径和方法。这就要求教师有非常丰富的积累,有高度的判断力和鉴赏力,如此才能有高超的选择能力。因此,青年教师要真正消解评课中的“多元冲突现象”,从自身角度来说,关键是自己的心中要有一个“明晰的标准”--有一种基于成功智力的教学设计选择力--懂得什么情况下选用哪一种教学方法、手段最合适,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最适合具体课堂的特定情境。教学选择力是一种流体能力,只有走“在选择中学会选择”的路子。另外,我们也要积极投入到他人的磨课之中去,主动参与团队化的完善教学设计的选择过程。通过为他人选择来积累自我选择的经验。当然,潜心学习基本的课程理论和学科教学法也是不可或缺的。如此,学科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青年教师就能建设起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框架和学科教学规范。当立体的学科教学细则坐标建立起来的时候,每年又有*x次参与集体审议、尝试教学选择的机会,青年教师的教学设计选择力必定会不断增强而日臻成熟。

2.进行导师的相似性实践引导--迅速获取解决细节问题的行动手册

面对充满矛盾的教学建议,我们要在短期内加以消化,缩短摸索的周期,达成有效研究的目标,可以向导师或顾问提出为同一课题提供匹配的课堂范例的请求,请导师和你自己一起面对不成熟的课堂,做近距离的演示。请顾问一起来审思这节课该如何改进,大家的建议在课堂上如何实施,一堂课着重解决哪些问题,最有效的解决方案是什么,最后如何落实到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去。请顾问审思这节课该如何改进,大家的建议在课堂上如何实施,一堂课着重解决哪些问题,学生的学习出现了哪些问题,最有效的解决方案是什么,最后如何落实到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去。尤其是每个教学细节如何处理,相互冲突的建议在个别化的课堂上该如何取舍等疑难问题请他们做出具体的示范。从中,可以切实学到如何调试教案,如何实质性地吸纳别人的多元化建议的操作策略。如果能提请导师提供同课题、同版本的课堂教学现场,就类似的学生让导师亲自执教一番,给教师呈现一个直观的印象,这样的选择性示范效果就会更好些。年轻教师借此可以学到真正的实践艺术,发展自己的教学行动理论。年轻教师的成长模式应注意借鉴施瓦布的实践模式,把吸纳导师或其他顾问的实践艺术、择宜艺术作为学习的重点,要感知导师的课堂里的具体情境,捕捉他们课堂中尽量多的教学细节,以学习到更多的课堂问题解决的历程与技巧。学习他们对情境中的问题做出现场诊断,并不断调试、选择最佳的问题解决方法的能力。

3.开展微型的专题走课运动--长期吸纳丰富的实战经验

青年教师要在短时间内成长丰富起来,一个捷径便是借用同事的活性经验,发展自己处置课程的临床能力。为此,青年教师要争取相互公开教学、相互批评,对教学案例进行实质性的专题研究--像日本学者佐藤学所说的那样,相互开放教室,人人成为公共教育的教师。青年教师如何在相互公开教学中,让自己积累起更多教学方面的临床经验呢?青年教师经常走课,就知道课堂上最该看什么,能更有效地分析出什么手段在教学中起作用,什么不起作用;经常走课,就有机会看到去除了伪装和任何包装的原生态的课堂。面对真实的教学场景,青年教师可以带着一个焦点问题,走进不同教师的课堂,不同学段的课堂,不同时段的课堂,观察在不同课堂中学生对同一种教学手段或设计的反应,观察不同教师为达成同一种目的不同教师所呈现的个别化教学细节,从而寻找教学实践与学习结果的可观察证据,以支持问题的探究--利用在真实的课堂上获取的来自不同教师的多元信息,筛选出有效的教学策略,总结出真实的教学经验,可以切实改进自己的教学,改善学生的学习状况,进一步廓清教学实践的模糊性问题,为自己提高教学质效提供策略支持。如果年轻教师每学期通过走课,积累起十几组乃至几十组成功的教学细节,学科临床教学能力一定会得到极大的发展,面对冲突性的建议,就能比较迅速地做出自己的明智抉择了。

4.启动真实的微型课题研究--把冲突与疑难转化为成长的机遇

青年教师被冲突性、过度性的教学改进信息所包围,看起来是一件坏事。但只要换一个角度来看待,就会发现,有冲突的地方正是需要研究的课题。有所突破,青年教师就成长了,进步了。因此,那些令青年教师望而却步、难以消化的冲突性建议,只要善于转化,就可以变被动为主动,变阻力为推力。比如,在磨课中众多有经验的教师献计献策,提出几十条包含着冲突的建议,青年教师趁势将它们加以梳理,就可以把冲突性建议一一转化成“微型课题”。微型课题形成之后,就可以运用相似的文本对同一个班级,或者用同一文本对不同的班级进行课堂观察、实验比对,从而发现学科教学的真实规律。这样,同事所提出的一组组冲突性的建议就为青年教师提出了一个个有关有效教学的真实课题,成为一次次提升自我教学品质的良好契机。

(原载于《中国教师》**.7)

教育视野

美国大学里有个“讨厌按钮”

在美国纽约的一所大学里,有一个奇特的规定,上课的时候,学生要给讲课的老师打分数,更为奇特的是,学校专门在每个学生的课桌上安装了一个按钮,名为“讨厌按钮”,因此,听课的学生完全可以诚实地表达自己的听课感受。如果教室后面墙上的灯亮起太多,讲课的老师就会明白,他必须立刻想出更好的办法,使课上得生动有趣,否则,他就会面临学校的处罚,甚至下岗。

(《羊城晚报》**.9.1)

成都将削减中考加分项目

整治疯狂奥数

周波

成都市教育局下发了《关于上报整治“奥数”投诉电话号码的通知》,要求各区(市)县教育局本月28日前将负责此项工作的科室和投诉电话号码传真到市教育局普教一处。这表明成都市彻底整治“疯狂奥数”的相关规定将在近期出台。通知说:“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经市教育局研究,决定以整顿、规范‘奥数’教育为重点,逐步规范我市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培训和竞赛。”昨天发出的通知还明确表示“文件近期将下发”。该消息传出后,立即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等作了相关采访报道,并给予了高度肯定。据了解,成都市教育局《关于整治“疯狂奥数”规范义务教育阶段学科培训和竞赛的通知》已经草拟完成,待完成手续后即可正式发布。成都市教育局将在发布整治“疯狂奥数”具体措施的同时,给全市所有学生家长发出一封公开信,建议家长们与学校一道,让孩子享受健康快乐的童年,给孩子最好的未来。据了解,部分知名学校校长也将发出倡议,承诺与“疯狂奥数”决裂,维护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成都市教育局已经召开过一次会议,就明年中考加分项目进行了初步梳理,打算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规范现行中考加分项目。据悉,今后我市将只保留少量的能体现国家价值观、思想政治表现的加分项目,对其他有碍公平、变味的所谓素质教育加分项目,一律取消。

(选自《成都日报》**.9.25)

英国顶尖中小学书包不沉重

偏重情感艺术教育

李志伟

“为什么从最出色的中小学走出来的优秀中国学生,不容易通过国外顶尖中学的面试?根源并不在于我们的孩子的智力水平,而是中国学校‘唯上唯书式’的应试教育扼杀了少年的想象力、自主思考和创新能力、领导能力。”李冬梅这样分析。

李冬梅说,在英国的时候,曾经追问吴比在英国读小学的一天是怎么度过的?小吴比说:“英国的小学一天9节课,每节课35分钟,也不轻松,但学校安排了大量体育运动和艺术课程的时间,有很多音乐、美术课程供学生自选,课后作业不多。”吴比母亲还对我们谈道:“西方学校的基础教育内容,除了我们通常所理解的知识外,有很大比例是情感教育、美学教育和艺术教育,而这些是一个孩子在形成健全人格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同时它们恰好是中国式教育所缺失的。”

李冬梅认为,在西方教育的理念中,教育就是把一个人内在的天赋引导出来。在美国,青少年学生三分之一的课程是在博物馆上的,天文馆和图书馆也都是他们学习的好去处。参与引导、并唤醒学生的自我潜力,可以说是西方教育的精髓。

李冬梅指出,伊顿公学的教育制度完全建立在对孩子心智的体会和启发上。在那里,看不到中国学生每天扛在肩上的几十公斤重的书包,没有刚入学就用快、中、慢班划出的等级。伊顿公学的教育方式是:尊重和理解孩子的不同个性和才能,循循善诱地疏导和帮助,挖掘孩子可能有的潜力,帮助孩子确定未来的学科以及发展的方向。

国外的顶级中学,在选拔学生的时候一般需要进行面试和笔试。笔试内容比较浅,不会涉及太多要背诵的知识;只要英文阅读理解能力强,绝大部分学生可以轻松通过。而面试过程,考察的是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心理素质。从吴比的亲身经历来看,良好的英语表达能力、沉着而自信的谈吐、以及较强的横向思维能力,是他获胜的法宝。

(原载于《羊城晚报》**.8.11)

教育反思

反季节儿童

郑渊洁

昨天去北京一家农艺场所,见到了生长在温室大棚里的反季节蔬菜。春天的茄子,冬天的西红柿,秋天的香椿......这些蔬菜在无土的环境下凭空疯长,享受填鸭式滴灌,全然不顾大自然的规律,在人的意志操纵下为所欲为,只为比顺其自然的同类卖个好价钱。反季节蔬菜由于其逆反规律,尽管外表鲜亮,味同嚼蜡。反季节蔬菜的诞生源于有市场需求。反季节儿童的大量产生也会有市场需求吗?

何谓反季节儿童?该玩的时候没时间玩,学习各种本应该几年后才该学的东西。在童年做少年的事,在少年做青年的事,违背自然规律,揠苗助长。学前班是培养反季节儿童的集中营。儿童反季节,导致国家反季节。我在《皮皮鲁总动员》里说过:一个国家的孩子如果说大人话办大人事,这个国家的大人准说孩子话办孩子事。修改孙中山的一句话:自然规律,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杂文月刊》**年第7期)

作业“限时”不等于课业“减负”

钟一苇

刚刚施行的《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条例》规定:小学生每天在校集中学习时间不得超过六小时,初中学生不得超过七小时,高中学生不得超过八小时;小学一、二年级不得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其他年级学生每天书面家庭作业总计控制在一小时以内,初中学生每天书面家庭作业总计控制在一个半小时以内,高中学生每天书面家庭作业总计控制在两个小时以内。

“一小时”,“一个半小时”,“两个小时”,对于这些数字,媒体在报道的时候颇为敏感,并在行文上作了突出的处理。在地方法规中,如此具体而硬性的规定自然让人眼前一亮。由此,人们也不难体悟出立法者就“减负”问题所下的决心。倘若这些“大刀阔斧”的限制性措施真能落实下去,中小学生的“减负”当指日可待。

不过,措施之严厉反过来也说明问题之严重。中小学生负担过重的问题由来已久,累积至今,已然是教育领域久治不愈的顽疾。学生的书包一天天加重,乃至衍生出“拉杆书包”之类的新产品;家长们一次次抱怨,但终归身不由己,不敢让孩子有丝毫的懈怠;学校一遍遍厉行“减负”,但也是一肚子苦水--谁能无视事关生存和发展的竞争压力?负担过重的危害谁都一清二楚,但真要“减负”的时候,似乎又是谁都力不从心、爱莫能助。结果,学生负担减减增增,反倒有愈演愈烈之势。

当然,这不是说以前的“药方”都用得不对。关于“减负”,各地各部门相关政策文件层出不穷,其中的规定也并非无的放矢。比如,有的规定,上学不得早于几点,放学不得晚于几点;有的明令,坚决纠正以学生考分和学校升学率为唯一标准评价地区和学校办学水平;还有的严禁中小学校以任何形式按考试分数分班、排名次。类似规定,目标都很明确,就是要把“快乐学习还给学生”。但总体来说,所有的“减负”举措都还是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中打转转。学生负担过重,只是应试教育体现出来的一个表征,由此顺藤摸瓜,可以牵扯出一箩筐教育体制问题、教育投资问题、教育管理问题、教师素质问题等等。江苏的此次规定虽则旨在促进学生的体质健康,但事实上,已经触及到了课业负担背后的一系列问题。因而,在表象上单兵突进的“限时令”,能否实现良好的初衷,尚需作审慎的评判。

有些时候,明明是很“热”的天气环境,但我们却往温度计上泼一盆冷水,想以此求得“凉爽”。自然,温度计的指数会有变化,但“天热”依然如故。中小学生的作业时间,就是应试教育的温度计;再严格的限时,也只是往温度计上泼的水再冷一些而已。所以,要得到“凉爽”的感觉,我们还需多做一些降温的工作。

(节选自《光明日报》**.9.3)

“最不好教”的孩子最难得

鲁作之

近来读一篇哪国孩子最好教的文章,叙说来中国支教的南非教师尼尔,以一道智力测验题戏说,中国孩子最好教,而美国孩子最不好教,这是尼尔的亲身感受,并不是凭空杜撰。但一名教师是执著追求教出这“最不好教”的孩子,还是这“最好教”的孩子呢?这对中国教师来说,是很值得思考的。

尼尔的智力测验题“树上有10只鸟,开枪打死一只,还有几只”,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就编进了课本,面孔不陌生。中国学生一班60余人,齐刷刷回答出了“标准答案:都吓跑了,一只也没有了”,“三秒钟就把问题解决了”。据此,尼尔说中国学生课堂纪律好,聪明,懂礼貌,守纪律;而在美国加州一所小学执教时,一个班24名学生“竟然都不吭声”,“只得挨个去问”。然后,学生不直接回答问题,却反问尼尔,“被问得摸不着头脑”。“一个问题竟耗了一堂课的时间”,“简直糟糕透了”。学生好教与不好教,评估标准在于学生不问与爱问。教师提问,不爱学生反问;学生答问,只管是否,教师不问过程。这里,尼尔说中国学生好教,其实是曲意点明,这种非科学的传统教学观,正支配着中国学生的智力生活。

中国古代一位教育家说,学贵知疑。美国学生在答题中,能在看似无疑处生疑,疑中国学生所不疑,疑教师所无疑。学生开始都不吭声,是脑子里有了疑问正在思考。首先,加州打鸟犯法,这道题的真实性存在吗?其次,发现了构成题目的条件与问题有诸多模棱两可的地方:树,单株的还是多株?鸟都有听觉吗?都能飞吗?枪击有声吗?还有几只,指剩在树上、树下的还是树周围的空间?于是引出了课堂上的那一连串幼稚而可笑的提问,在注入式教学看来纯属节外生枝、不以为然的提问,实际上是他们欲扬先抑,每道都关系到答案准确程度。孩子一旦澄清了模糊,便得意地回答出难得推翻的答案:打死的要挂在树上,就剩一只,如果掉下来就一只不剩了。如果未打死的当中,有失去听觉的,一定留在树上;如果是无声猎枪,那胆大的,不会飞跑......他们从简单中演绎出复杂,又从复杂中归纳出简单。

善教者,能运用教材、教具、手势给学生带来思考,让学生在思考中表现自己。尼尔戏说的最不好教的学生,就是乐于在思考中表现自我的一类学生。他们爱发问、反问并非“糟糕透了”,而是学得生动活泼;学生爱问勤思,也是尊重教师劳动、热爱老师的最高境界。让学生正襟危坐,不敢越雷池一步,思想禁锢得只习惯统问统答“是”或“不是”,是不足取的。诚然,“不好教”的孩子,在课堂上滋润他们“一滴水”,教师需要“一桶水”、“长流水”的储备,才能应对他们海阔天空的提问;而“最好教”的孩子其实最难教,要擦刷这些孩子思维的“铁锈”,点燃勤学好问的火焰,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更需要教学艺术、教育机智,还有心灵的抚慰。尼尔访问过16个国家,至少见多识广,不会不辨好教与不好教的真谛,说中国的孩子最好教,不过是恭维中国官员的一种幽默罢了。

教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是推行素质教育的训练目标。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从学会到会学,就具有潜在的创新能力。会学,同时也会乐学、好学,有学习的主动性,善于选择和取舍学习的内容和范围。紧张而轻松的心境,会伴随他们的智力生活,很多时候,“不好教”的孩子会学、会思考,并不是教不好的孩子。教师应因材施教,就可能匠心独运地把“好教”的孩子转变成“不好教”的孩子;把“不好教”的孩子,进而培养成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孩子。

(摘自《长沙晚报》**.9.29)

心理漫谈

适度快乐的人成绩更好有点小烦恼的人更健康

美国科学家发现,与无忧无虑的“乐天派”相比,有些小烦恼的人反而更健康、更富有。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心理学家迪纳博士和他的同事们,在96个国家对12万人进行了长达20多年的调查研究,内容包括他们的生活满意度(10分满分)和收入状况,结果显示,生活满意度为8~9分之间的人比10分的人拥有更多的物质财富。另一项调查是针对美国数所大学的学生展开的,结果表明,最开心快乐的人虽然最善社交,但是在学习成绩上却低于适度快乐的人。研究还发现,虽然快乐的人比易怒、低沉的人更健康,更易成功,但生活中有些小烦恼,而依然保持乐观的人,健康状态更好,寿命也更长。

究其原因,迪纳博士表示,那些最快乐的人,容易满足现状,在学业和工作上的进取精神会略显不足;盲目乐观,也会让人们忽视对健康状况的关注;太过快乐还会让人处于兴奋状态,对心血管系统造成过度刺激;另外,盲目乐观的人还喜欢寻求刺激和冒险,这样会对身体产生负面影响。研究人员表示,生活中要学会做个快乐的人,但也要存有忧虑意识。

(《广州日报》**.8.24)

最坏地打算最好地努力

郑正文

中学时代有位好友学习成绩总是稳居年段前三名,她功课认真扎实,在大大小小的考试中从未失手。我们理所当然地以为她面对任何考试肯定像一位久经沙场的老将,沉着冷静、胸有成竹、信心百倍。事实恰恰相反,她在每次考试前总会紧张不安,唠叨自己可能考砸,认真得有点苛刻地复习复习再复习。等到考试成绩一公布,她的分数仍然遥遥领先,以至于我怀疑她在考试之前的紧张是否是虚伪的谦虚。

显然,她不是一个乐观主义者(optimism),面对考试从来没有自我感觉良好过。典型的乐观主义者在遇到困难时,总是阳光开朗充满信心,相信自己能够成功,而典型的悲观主义者则愁云惨淡忧心忡忡,担忧自己可能失败。同样是面临问题,乐观主义者比悲观主义者更倾向于使用直接的应对策略,迎头而上着手处理解决问题;乐观主义者也使用更多积极的应对策略,例如向亲密朋友诉说自己的感受来化解内心焦虑。因此,乐观主义者面对生命中的危机和挑战,能更有效地应对,也更容易走向成功。

从预期自己可能失败这点上看,我的好友更像是一个悲观主义者,临近考试紧张焦虑,设想自己的考试成绩会有多糟。不过她是一个防御性悲观主义者(defensivepessimism),与只是想到失败的悲观主义者不同,防御性悲观主义者对失败的预期只是在应对问题即将来临时所使用的一种策略。悲观主义者在困难面前更可能采用分心、否认的策略,把头埋在沙子里假装问题不存在逃避现实。防御性悲观主义者虽然会想到失败,但实际上他们并不想失败,之所以设想所有可能糟糕的后果,是为了以此为动力努力做到最好。

对防御性悲观主义者来说,努力的动力不是来自对成功之后掌声和鲜花的飘飘然臆想,而是来自对失败带来惨痛和毁灭的恐惧。在参加考试或比赛之前,他们对自己表现的预期往往比大多数人都要糟,告诉自己在即将来临的任务中可能不会做得很好,为可能的不好结局感到焦虑和烦躁。他们对考试或比赛的结果设置较低的预期,一方面可以让自己做好迎接失败的心理准备,万一失败真正发生,所遭受的打击就会小一点,另一方面如果成功真正到来,所体验到的甜蜜也将更多。

有的人生来乐观,有的人天性悲观,人与人之间秉性如此不同,甚至影响到他们处理问题的态度方法大相径庭。当我们发现周围的人处理问题的方式与自己不同,不必大惊小怪,也许他们需要使用一种适合自己的策略。往最坏的方面想对我们当中一些人来说完全没必要,却可以帮助我们当中的另一些人做到最好,与虚伪的谦虚无关,一切在于人性的神奇。

(原载于《心理月刊》)

教育案例

不能剥夺我和学生在一起的权利

彭薇

近来,“班主任批评权”这个新概念引起了各方热议。班主任怎么做,该用何种方式方法批评教育学生?在上海,有这么一位教师,以自己47年班主任的经历,出色回答了这一难题,他叫周士良。他批评学生,幽默风趣,柔中带刚,极富语言魅力。年过花甲的他,内心一片晴朗,心态永远年轻。

批评,入耳才有效

周士良是生物老师,授课不多,但每天都会和学生在一起,孩子们管他叫“周爸”。一天,两名男生课间打起架来。与一般老师训斥学生“为什么打架”不同,老周两手分别揽着两个孩子的肩膀,微笑着说:“听说你俩刚发生了肢体交流,交流当然是要传递信息,你们是在传递文明信息还是野蛮信息呢?”两个孩子一下子被逗笑了,其中一个马上举手说:“周爸我道歉,是我先动手。”周老师说,孩子知道主动认错,就说明教育有效了,再进一步讲道理就能入耳了。小王是个“拖拉王”,做事总是丢三落四,家长都拿他没辙。周士良和他“约法三章”:“从今天起,你是领导,我是秘书,我会尽职尽责。”从那以后,周老师管小王叫“王导”,总是提醒:“王导,作业别忘带,黑板擦了吗?”小王不好意思了,慢慢改掉了坏习惯。前几年,周士良带班时,发现有个学生经常考试作弊。让学生写检查,甚至撕掉试卷,很多老师会这样处理,老周却说:“孩子,你这是在埋定时炸弹啊。今天考试翻船了,这不要紧。但你知道吗,作弊就是不讲信用,走上社会后你会成为不受欢迎的人,没有谁敢录用你的,因为你失去了‘诚信’这个好伙伴。”进而,他打了“文盲”的形象比喻:“过去的文盲是不识字,现在的文盲是不会学习。只有善于总结和借鉴好的学习方法,学习才会事半功倍,而不是靠作弊来投机取巧。”学生连连点头。

教育,从做人教起

周士良独特的教育方法,源于他的理念:“人才人才,‘人’在前面,‘才’在后面,一切要从做人开始。”他说,责任不只是“天大的事”,把每一件小事情做好了,也是个有责任心的孩子。吃饭这点“小事”,他也是谆谆引导。学生挑食,总嫌饭菜不好吃,剩下的饭菜全部倒掉,周老师和他们讲“一粒米、七担水”的道理,讲插秧、耘稻、收割的辛劳,讲各种菜的营养搭配。他一边说,一边带头津津有味地边吃边称赞:“好吃,好吃”。周士良的家访,从不提前打招呼,都是突然“袭击”。一天,他在五角场附近转悠,看看时间还早,在饭馆吃了碗面,就跑到学生小刘家去了,进门就喊:“来,做几个俯卧撑”,以检查学生暑假锻炼情况。原来,老周“偷袭”家访,是要看看学生的表现是否和在学校时一样:“要教导他们表里一致,不能当‘变色龙’。”

班主任,一生的职业

40多年的班主任生涯中,曾经有多次晋升机会,都被周士良婉拒,理由很简单:“不带班级,我浑身难受。不看见学生就要失去灵感,当老师会没底气。”市二初级中学党支部副书记史美彪说:“班主任工作是琐碎又操心的活,一些年轻教师都不愿意做,但倔老周却有一个底线,就是不能剥夺他和学生在一起的权利。”

【记者手记】

周士良是我见过的最有意思的班主任,在教师中有些“非主流”。他没有进过师范院校,没有系统地学过教育学,但这丝毫不影响他的为师魅力。和老周在一起,你能感觉到他对教育、对学生的热情。说起学生,老周总是神采飞扬,如数家珍。他随身携带一个小本子,随时记录教育感悟和心灵火花,看到有意思的词句或概念,只要是有利于教育学生的,他都会记录下来。采访中,记者总试图问“你有什么方法和经验吗”,他说经常也有年轻教师跑到他跟前诉苦:“我们模仿你的方法,总是学不会。”老周的回答很质朴:适合学生的“万能药”是没有的,但爱与尊重却是他们所需的。教育像一座花园,百花齐放,没有统一模式,是否能教育好学生,不是取决于教师的聪明程度,而是“投入度”,就是肯不肯付出的问题。

篇4:幼儿教育随笔:利用游戏规则巧对幼儿任性行为

文章来

源制度大全

幼儿教育随笔:利用游戏规则巧对幼儿的任性行为

桌上两个小朋友正在玩跳棋,周围一圈小朋友在观看,不时发出一两声议论。其中一个小朋友跳的明显要快很多,胜券在握。另一个小朋友有些着急了,在违反规则的情况下,连续跳了好几个格,在场的小朋友把这个问题指了出来,这个小朋友理直气壮的回答:“在家妈妈就让这么做”,其他小朋友也毫不示弱,立即指出妈妈这么做也是不对的。该小朋友生气地把棋盘掀翻在地,并且说再也不玩跳棋了,引起小朋友们的一片混乱。

从这个例子不难看出,该幼儿能这么做除了本身缺乏规则意识之外,还与家长长期的娇生惯养给孩子带来的任性行为是分不开的。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最初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如果家长在与幼儿的接触过程中过分宠爱,百般迁就,会导致幼儿的骄横无礼,遇事任性而为。同样若家长对孩子提出要求时,缺乏统一性,全凭自己一时的意念,而不考虑后果,这样做的直接后果就是幼儿缺乏一种做事的标准,从而缺乏规则意识。

通过对幼儿任性行为的分析,结合学前期幼儿以游戏为主导活动的情况,教师可以利用游戏规则来巧对幼儿的任性行为。实践证明,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会更易于接受自己制定的规则。因此在游戏之前,教师可以先让幼儿来讨论什么样的规则是合理的,我们该怎样遵守?以前面的案例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展开讨论:小朋友这么做对吗?我们玩跳棋时该遵守什么样的规则?玩跳棋的规则都有哪些?这样,幼儿要想和别人玩游戏,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就必须遵守大家共同制定的规则,这对幼儿的任性行为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在引导孩子们制定了自己能接受的规则之后,还应对这些规则进行积极强化。幼儿的任性行为,会促使他们对外界的规则特别是强加在他们身上的规则表现出强烈的逆反心理,往往老师越是强调,违反的次数越多。因此在游戏过程中,表扬能够积极遵守游戏规则的幼儿,不仅能对其他幼儿起到榜样示范的作用,还有利于所有幼儿对规则的认同和遵守。

在游戏过程中,通过游戏规则对幼儿的任性行为起到约束作用,从而促使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不断提高。

文章来

源制度大全

篇5:爱生学校项目远程培训心得体会:作为校长你将制定并实施爱

1、坚持把*****、实施素质教育,大众教育、平民教育作为制定计划的指导思想,把关爱每一个人,发展每一个人,挖掘每一个人的潜能和各方面的特长作为整个爱生学校发展计划制定和实施的动身点与落足点。

2、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要坚持自下而上的原则,而不能几个领导个人主观决定,要在学生、老师、社区居民,其他社会人士中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充沛尊重他们的话语权,了解他们的愿望,特别一般老百姓等弱势群体的心声,并排除各种干扰,把学生、教师、社区居民的合理心声写入计划之中,并再次召开座谈会,征求他们的意见,在得到绝大局部人认可的前提下开始实施。

3、坚持居住地、就近入学原则。由于中国户籍制度的影响,中国农村很多人带着子女在城市打工,但子女的上学难始终没有解决好,不能在家长工作的城市、社区等就近入学,即使在农民工子女学校读初中、小学,但高中还要回户籍所在地上学,给家庭、小朋友的生长都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作为一个爱心学校的校长,应把解决农民工子女上学问题作为自身的义务。

4、检查平等原则,除了解决就近入学,让所有该进入学校学习的人入校学习外,在编班问题上,要检查男女平等,农村小朋友与城市小朋友平等,官家子弟与平民百姓子女平等,坚决反对歧视农民工子女,把他们与城市学生分开编班的做法。学校和各班都要制定具体的措施,包括在座位、各种活动的布置都要有目的地促进男女生之间,城市与农村学生之间,富家子弟与平民之间的综合、理解、消除歧视现象。

5、充沛尊重学生个性,杜绝以成果的优劣作为评判学生是否优秀的规范。我们的教育目的就是要充沛尊重人,发展人。这点最重要的表示就是尊重学生的个性。要让每一个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充沛表达自我,尊重他们的差别性和多样性,让他们的特长更“特”,给他们发挥特长的广阔空间。

6、根据学校所处的位置与环境条件,分清学校自我发展的优势、劣势与机会,确定好发展远景,一步一步地解决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制定详尽的活动措施与布置,以达到预期目的。

爱生学校项目远程培训相关文章:

爱生学校项目远程培训心得体会:对学生要爱,要无分别地爱

爱生学校项目远程培训作业:学校平安案例分析与反思

爱生学校项目远程培训心得体会:爱生学校的理念与规划”学习心得

爱生学校项目远程培训心得体会:爱生学校心得体会

爱生学校项目远程培训心得体会:“爱生学校”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