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幼儿攻击性行为 - 制度大全
范文大全 导航

总结:幼儿攻击性行为

编辑:制度大全2022-04-11

章来源制度大全课件

qiquha.coM

总结:浅谈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所谓的礼仪对幼儿园的小朋友来说应该包括生活礼仪、交往礼仪和学习礼仪。良好的生活礼仪就是孩子们在园吃饭、入厕、盥洗、午睡等养成良好的习惯;友好地交往就是孩子们与成人和同伴之间交往产生的正能量现象或事迹;学习礼仪就是孩子们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正确的坐姿、正确的书写姿势、阅读和倾听习惯等。

交往对孩子们来说并不是简单地和成人问早、问好,他们会和同伴一起生活、游戏、学习等。在这些过程中,好多孩子任性、自私的现象都会暴露出来。“陶老师,小宇抓我了。”“陶老师,丁丁把我的油画棒弄断了。”“陶老师,乐乐把我的图书撕坏了。”在幼儿园里,我几乎每天都能听到孩子们的报告声。打闹的现象在他们身上应该算是家常便饭。因为他们年龄较小,没有能力解决与同伴之间的小矛盾,所以就通过攻击他人的方式来保护自己。也有的孩子喜欢主动的欺负别人。

幼儿的攻击性行为首先会对他人造成伤害,被攻击的孩子有可能身体会受伤,如被抓伤、跌伤等,严重时会出血或者留下疤痕,这类孩子容易受到惊吓,产生自卑心理,不敢轻易和同伴相处,甚至怕上幼儿园;其次,会影响班级活动的正常开展,在教育活动或游戏活动中,有时会因为个别孩子的攻击行为,导致活动中断,因为教师先要解决眼前的矛盾;再次,有攻击性行为的幼儿对自己的健康发展也是不利的,他认为很多事情可以通过攻击的方式去解决,影响其个性和认知的发展。很多孩子因为被其攻击,不和他交朋友,他的心理也会越来越孤僻,严重影响其交往能力的发展。

我觉得有必要对有攻击性的幼儿加以干预、矫治,幼儿的可塑性是很强的,只要家长和教师共同合作,更新教育观念和态度,改变教育方式,帮助幼儿建立和谐的同伴关系,我相信此类孩子一定会改掉自己的不良行为,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利用问卷调查法,了解幼儿产生攻击性行为的原因。

为了客观地了解家长和孩子的真实情况,我设计了问卷,让二十五名家长不留姓名地如实填写,然后进行了统计和分析。通过调查后,我发现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和家长的态度及教育方式有关。

有百分之六十四的家长偶尔会在孩子面前发生争吵。虽然是偶尔争吵,但也会给孩子留下挥之不去的阴影,给孩子提供了攻击性行为的坏榜样,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他与同伴之间发生矛盾时,也会学着父母用语言攻击对方;当孩子与同伴发生冲突时,有百分之四十的家长会马上制止,并大声指责自己的孩子不对。我觉得这样的家长在无形间就会伤害孩子,让孩子在同伴面前不知所措,丧失信心。作为家长应该先了解孩子之间的矛盾,然后心平气和地引导他们自己解决;有百分之八十的家长让孩子看带些暴力的动画片,如奥特曼、熊出没、巴拉拉小魔仙,喜羊羊与灰太狼、铠甲勇士等。这类孩子时常会模仿卡通人物的语言或动作,有时也有暴力倾向。家长应该选择有意义的动画片给孩子看,如大耳朵图图、大头儿子小头爸爸等,孩子们从中会有收获的。

二、根据个案记录对幼儿的行为进行研究、分析,并采用措施干预。

案例一:一天早上,小宇穿了一件上面有喜羊羊和懒羊羊图案的天蓝色外套上了幼儿园,心情特别好。可是下午的绘画课结束后,我发现他衣服上懒羊羊的图案中都被不同颜色的水彩笔画了一些长短不一的线条。仔细询问后得知:在绘画的时候,他旁边的女孩小雅用笔画在他的衣服上的,小雅还威胁他不许告诉老师听,否则她会叫许多小朋友在他身上用水彩笔画画。所以,小宇不敢跟老师说,自己在偷偷的流泪。我随即与小雅及其家长进行交流、沟通。这位家长挺通情达理的,她先对自己的女儿进行了教育,然后让女儿给小宇道了歉,还买了一件同样的衣服赔给了他。

在与小雅的交流中我明白了她不喜欢懒羊羊,觉得懒羊羊太懒了,就用笔画在懒羊羊身上,她的思维是直观、形象的,看到自己不喜欢的东西就本能的去破坏它。所以他就在小宇衣服的懒羊羊上面乱画,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不对,给小宇带来了伤害。

通过我和她妈妈的引导后,小雅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向小宇道了歉。也明白了该如何面对自己不喜欢的东西。这说明当孩子侵犯别人的时候,不管是教师还是家长不要先急着指责孩子,而是要引导他们说出原因,在情境中对孩子进行教育,让他们明辨是非,改掉一些不良行为。

案例二:一天,放学后操场上有七、八个小朋友在玩滑梯、跷跷板、秋千等玩具。几位家长站在一旁边聊天边看着他们。婷婷在开心地荡秋千,我班的飞飞连蹦带跳的到了秋千架那儿,一只手抓住了秋千的链子,另一只手猛地从婷婷的背后把她往下推,自己就坐上去荡了起来。幸好地上铺的是软垫子,婷婷没有受伤。不过婷婷被吓得哭了好久,当时婷婷的妈妈非常生气,把飞飞从秋千上赶了下来,哪知道飞飞的奶奶心疼地抱起了孙子,跟婷婷的妈妈吵了起来,认为自己的孙子想玩就玩,推人也没什么不对的,后来,在我和几位家长的调解下,她们才各自带着孩子回家了。

飞飞的行为实在是不可理喻,太霸道了。自己想荡秋千完全可以与婷婷商量或稍微等一会儿。他的奶奶也蛮不讲理,颠倒是非,没有认识到孙子的行为会给婷婷带来伤害,反而纵容他,也许就是因为她平时的纵容、溺爱,养成了飞飞自私、任性、霸道的性格。

后来,我和飞飞的妈妈进行了沟通,她觉得很困惑,有时候不知道该如何教育飞飞,她偶尔打骂孩子,飞飞的奶奶就会充当孩子的保护伞,还说在当今社会男孩就该霸道些,长大后才不会吃亏。我建议飞飞的妈妈平时多抽时间陪孩子,经常带孩子与小伙伴一起玩,如果想达到某种目的就要引导他学会与别人商量,并尊重别人,同时用适宜的方法处理与同伴之间的小摩擦。

三、在情境中,让幼儿学会换位思考。

丁丁是班上攻击性最强的孩子,他经常无缘无故的打人、骂人、抢别人的玩具、藏别人的东西,我多次对他进行教育却没什么效果。一天,在午睡起床前,我故意把丁丁的鞋子藏到了玩具柜里,丁丁发现鞋子不见了,急得大吵起来:“陶老师,我的鞋子不见了。”我说:“你的鞋子放哪里的?我不知道啊!”他到处找,找不到后就大哭了起来。好多小朋友都安慰他,让他别哭,大家一起帮他找,最后晨晨在玩具柜里找到了,递给他穿了起来。

我趁机问他:“你鞋子找不到了是什么感觉?”他说:“很着急,以为再也找不到鞋子了,所以就想哭,特别难过。”我说:“你经常抢或藏小朋友的东西,他们的心情会怎么样呢?”“他们也会和我一样难过,老师我以后不藏小朋友东西了,不欺负他们,要帮助他们。”“嗯,这才是好孩子,你瞧,这些小朋友帮你找到了鞋子,可高兴了,你要谢谢他们。”丁丁点了点头跑去说谢谢了。

在这次情境活动中,丁丁终于体会到了难过的滋味,他的体验让他改变了自己的一些想法,认识到了自己的行为有时会给别人带来伤害,学会了换位思考,替别人着想。

四、在实践活动中,引导幼儿和同伴之间友好地交往。

我组织幼儿开展了多种活动,目的就是希望他们能够减少攻击性的行为,友好地交往,互相帮助。如:综合《能干的小手》,让幼儿讨论小手的作用,因为很多孩子都是用手去攻击别人的。孩子们有的用小手模仿小动物,有的印手掌画,有的说小手可以拿勺子吃饭、穿脱衣服、写字、画画,帮助别人等。还上了《找朋友》、《朋友越多越快乐》等音乐活动,给幼儿讲《朋友船》、儿歌《团结友爱亲友亲》等。这些活动给幼儿传递了正能量,他们能够感受到和同伴在一起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带来的快乐。

改善幼儿的攻击性行为,离不开教师和家长的共同配合,这两者要经常沟通,根据幼儿的特点制定合适的方案,再有计划地对孩子进行干预、矫治。爱模仿是孩子的天性,他们会模仿成人的言谈举止。所以,教师和家长要成为孩子的好榜样,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塑造良好的性格。同时,我们还要不断地充实自己,更新教育观念,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孩子,让孩子拥有健康的心理,乐观、自信地面对生活。

章来源制度大全课件

qiquha.coM

篇2:幼儿攻击性行为与家庭教育方式关系

文章来

源制度大全课件

浅谈幼儿攻击性行为与家庭教育方式的关系

摘要:攻击性行为是处在幼儿期的孩子经常出现的一种问题行为,它对攻击者或者被攻击者的身心健康发展都有着许多不良的影响,幼儿的攻击性行为也常常困扰着家长,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从家庭引起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成因、预防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求为家庭对幼儿攻击性行为采取相应有效的教育对策提供意见!

关键词:攻击性行为家庭教育预防

一、什么是攻击性行为

心理学中把攻击性定义为他人不愿接受的出于故意或工具性目的的伤害行为,这种有意伤害包括直接的身体伤害(打人)、语言伤害(骂人、嘲笑人)和间接的、心理上的伤害(如背后说坏话、造谣诬蔑)。但孩子们在一起玩耍时非敌意的推拉动作则不是攻击行为。

二、引起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家庭因素

在一个家庭里,成员间互相尊重爱护,以礼相待,为人处事通情达理,使孩子生活在安定和睦、融洽温暖、民主等愉快欢乐的气氛中,有助于孩子良好行为的形成。而父母间互相争吵、言行粗暴,对长辈缺乏孝敬,甚至虐待,使孩子生活在紧张的家庭气氛中,那么就容易形成不良的行为。家庭中的一些不好的教育因素也会给孩子带来很多负面的影响。这些不良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家长错误的教育态度

孩子有时候根本不知道错在哪里,有些家长就会不分青红皂白对孩子进行体罚。在这个时候孩子出于对家长的恐惧可能暂时压抑住了攻击性行为,但是多次以后忍受不住的时候就会表现出更严重的报复性攻击性行为。例如:有些孩子本意是想帮妈妈打扫房间,但是在清扫的时候不小心把花瓶打碎了,在这个时候家长误以为孩子是在捣乱,就不分青红皂白地指责或者打骂孩子。这时候孩子的自尊心就会严重地受到伤害,并且从中学习到家长这种“不分青红皂白”的处理方式去对待同龄伙伴,那么攻击行为就因此而慢慢产生。有的父母对孩子攻击性行为不仅不制止,还听之任之。他们认为,未来社会充满竞争,要使孩子将来在社会上站得住脚,从小就应培养孩子不能吃亏的意识,有时还教孩子:“别人攻击你,你一定要还击”,使孩子从“以牙还牙”发展到欺负弱小。有的家长要求孩子“出人头地”,对孩子的任性、粗暴表现视而不见不加以约束,以致出现了错误引导。

(二)缺乏和谐的家庭交往模式

家长有时候意见不统一时,就会有激烈的口角和动手的行为。对孩子出现的令人气恼的行为,也会用拳脚制止。如果幼儿长期生长在暴力专制家庭教育下,其攻击行为机率也很高.在幼儿开始有记性时,家长如果使用"以暴制暴"的手段解决,常常就会适得其反,产生"以暴养暴"的反效果。学前期的幼儿是模仿能力很强的阶段,家长对幼儿实施暴力,无形中是在教育幼儿使用暴力,会在无形中给幼儿灌输"暴力能够解决问题"这样的错误信息。所以幼儿在遇到用常法不能解决的问题时,就会采用攻击行为。

(三)父母言行的影响也是导致孩子产生攻击性行为的主要因素之一

俗话说:“积千累万,不如有个好习惯。”幼儿正处于发展时期,各方面都还未定型,既容易养成好的习惯,也容易形成不良的习惯。幼儿最善于模仿,父母则是他们模仿的首要对象。他们总是喜欢模仿父母的一些行为模式,以达到自我满足。孩子身上不少习惯就是直接从父母那里模仿来的。做父母的,应当注意自己日常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行动。因此,父母的行为习惯好坏与否,对孩子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例如:对孩子或者他人冷淡,漠不关心的父母,孩子往往会借助攻击性行为来引起父母的注意,或者通过攻击行为来排除内心的孤独。

(四)父母投其所好导致幼儿攻击性行为的产生

在日常生活中,年轻父母往往不能给孩子提供较为宽敞的游戏空间,而是提供繁杂、拥挤的活动空间。幼儿都比较喜欢玩玩具,而且现在的家庭中都是独生子女,孩子要什么家长就给什么,家长往往会顺着孩子的心意而给孩子购买一些具有攻击倾向的玩具(手枪、大刀、宝剑等),许多的孩子在游戏中经常会使用这些“武器”去对同伴比划,还有的家长给孩子买拳击袋或拳击手套,其本意在于当孩子发火时,用拳击的方式发泄,家长孰不知当幼儿拥有这些“武器”,又缺乏相应的使用指导时,这只会增加孩子的攻击性行为。

三、家庭中如何预防孩子的攻击性行为

幼儿攻击性行为不仅对个体的健康发展不利,而且阻碍幼儿个性和认知的发展,也影响教师教育工作的正常实施。如果攻击性行为升级,并延续到青少年时期,就容易产生攻击性人格障碍,造成人际关系紧张、社交困难等.正如教育学家陶行知所说:“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培养得好,以后只须顺着他继续地培养上去,自然成为社会的优良分子,倘使培养得不好,那么习惯成了不易改,倾向定了不易移,态度决了不易变。”因此,攻击性行为作为一种问题行为,我们有必要提前预防,以便能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否则,以后矫治就会变得十分困难,或者这个问题解决了,那个问题又出现了,劳神费力,但事倍功半。

(一)善于和孩子沟通,走进孩子的生活

1、学会倾听并给予正确引导

对于孩子的攻击性行为家长要加强与孩子心灵上的沟通,分清是非,正确指导,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首先要做的就是学会倾听,当孩子讲述的时候,大人尽量不要打断他们的话题。要认真地倾听并用眼睛告诉孩子,你在认真倾听。当孩子讲了一个幼稚的故事或者是无意义的事情的时候,家长也要鼓励他们讲完。当孩子受到了委屈向家长倾诉,家长要耐心地听他讲,让他宣泄,让他感觉到我们听进了他的意见,理解了他内心所想的,家长是愿意和他进行交流的,那么我们就能够很轻松地和自己的孩子有了心灵上的沟通了。孩子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许多攻击性行为都是由于不明白事理所引起的。作为家长应该以冷静的态度解决孩子间的纠纷,分清孩子争执的双方谁是谁非,不能为了“息事宁人”而对无理取闹的孩子妥协,不能给孩子留下“攻击占便宜”的印象,因为妥协虽然赢得了一时的安宁,而实质上却助长了孩子的攻击行为,为其健康发展种下祸根。

2、协调沟通,注意对孩子教育的一致性

这里说的“一致性”包括两个方面含义:一方面,是家庭内部成员对孩子的教育要求统一,教育步调要一致,决不能父亲一个样,母亲一个样,或者父母一个样爷爷奶奶又一个样,这样会使孩子左右为难,不知所措,容易养成撒谎、投机取巧等不良行为。另一方面,是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社会教育保持一致。教育要与幼儿园、社会教育密切配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父母应该主动与幼儿园老师联系,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生活情况,有计划地配合幼儿园开展教育。

3、要让孩子与同伴进行多交往

现在的家庭独生子女多,住的房子往往都是单人式的房子,缺少了与年龄相仿的小朋友互相往来玩耍的机会。家长在这个时候要有意识地让自己的孩子与别的孩子一起玩耍。在与孩子游戏中注意培养孩子学会和其他孩子分享玩具,共同游戏等。比如:孩子看到喜欢的玩具的时候,家长应该教导孩子说:“能给我玩玩吗?”或者“我们一起玩好吗?”等等。同时要支持孩子把自己的玩具也拿出来给同伴玩,进行交换。让孩子通过亲身体验明白哪些交往方式是适宜的,这样,在孩子心目中,就会渐渐地产生合群和尊重别人、关心别人的愿望,并因此减少攻击性行为。

(二)正确面对幼儿问题,耐心积极地给予指导

家长不要因为自己的孩子有攻击行为,就给孩子贴上一个“不良孩子”的标签。教育要让孩子知道自己只是不赞同他在某种特定情境下所做出的攻击行为,而并非是对他本人有意见。攻击行为是最令人头痛的不良行为,要教育孩子“改邪归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家长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知难而上,而不要奢望能靠枯燥的说教,粗暴的限制恐吓的方法去对待。管教孩子不能急于求成,需要家长持续而一致性,说到做到,坚持原则,多多使用积极的手段,让孩子知道什么样的行为是家长所喜欢的,只有在无奈的情况下我们才使用一些消极的手段。

(三)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

一个家庭中的教养方式、教育方法不正确也会直接影响到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因此家长应该使用科学的方法来教育孩子。应该把孩子当作一个独立的个体来平等对待。教育孩子要有要求,有规则,甚至也可以适当批评,但是要有度,要在互相尊重和信任的基础上加以说明,解释其理由,要尊重孩子,鼓励孩子发表意见。随着孩子自我意识的发展,他们的独立性会越来越强,常常要求自己独立地做一些事情,如果成人干涉得过多,事事包办,容易使孩子产生依赖和懒惰、懦弱等不良行为。如:当孩子兴致饽饽地说帮助我们的时候,也许你不需要他的帮忙或者会有越帮越忙的情况下,最好是答应他让他参与到你的工作中来,寻找一些比较容易做的事情给他做,在他不懂的地方耐心地教导他。如果你真的不想让他参与你的事情的时候,也要和孩子商定下次再要他来帮忙。常言道,“严是爱,松是害,不管不教是祸害”所以在面对自己孩子的时候家长要树立起威严。我们一定要做到对孩子严与爱并济,对攻击行为应当予以拘束,而不能因为心疼孩子却视而不见,应该用正确的心境去对待。

(四)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父母以及其他家庭成员的行为对孩子的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的言谈举止、行为作风,无时无刻不影响着孩子。父母表现的许多行为总是为孩子所目睹的,孩子通过观察、模仿他人的行为来学习如何做出自己的行为。不要无意中做出我们不想让孩子学习的行为。因此,榜样的作用在幼儿期是影响很大的,要培养孩子健康的行为,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则,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五)家长要掌握好赞扬和批评的方法

家长给孩子的赞扬也要寻找适当的、不同的赞扬方式。对于小一点的孩子来说,通常以拥抱、亲吻或其他身体上的接触来配合切当的语言比较有效。对于大一点的孩子来说,也许低调的赞扬更为有效。比如说,家长与孩子间有特定的暗号,你一个眨眼或者竖起拇指,都在向孩子表明,你注意到了他的行为,并为他感到高兴。有些大一点的孩子喜欢幽默的评论,比如你说“哇!是不是清洁队来过这里啊”比直直地说:“你把房间整理得真干净”效果更好。每个孩子都不同,父母要善于发现什么样的表扬方式才是最适合自己的孩子。另外,父母要有创意,如果一遍又一遍相同的赞扬说多了,就会变得味同嚼蜡,丧失了它的吸引力。父母可以经常变换方式,比如,在孩子的枕头下放张小纸条,或者故意让他“偷听”到你对他的赞扬,借而奖励一个小礼物,这样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不过最好不要用礼物、奖品来完全代替你的口头赞扬。家长批评孩子要把握好时机。批评也是一门学问,要注意把握时机,才能获得最好的效果。首先,不管孩子犯多大的错误,家长首先不应该在大庭广众前指责孩子,否则会深深刺激孩子的自尊心,甚至会造成心理障碍。其次,非原则性的错误,尽量对孩子用探讨的语气,采取说服和疏导的办法,打开孩子的心结。如果是思想品德方面的错误或者经家长一再提醒还做错,家长可以在必要时给孩子一些惩罚,让孩子明白事情的严重性。最后,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应该及时给予批评纠正,不能拖后,否则会降低教育的效果。另外,批评时候说的话,不要颠来覆去地说个不停,否则孩子就会听腻,失去了应有的教育效果

(六)让幼儿体验别人的感受

解决孩子的行为问题,要让他有情感体验,光讲道理,在情感上不能触动幼儿,这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例如,当幼儿打了别人,人家疼,就让他体验到疼的滋味。当然不能打他,让他通过挨打来体验,但是可以让他通过回忆摔倒的疼痛等来体验别人的不舒服。再如玩玩具,要教给他一些知识和方法,别人在玩的时候,你如果想玩,应能和别人商量:“咱们轮流玩吧,你玩一会儿给我,我玩一会儿再给你”,同时,还让他体验到,“人家总是在玩,你在这时看着多难受呀!如果你总是玩,别人也同样难受。”

四、总结

家长要注意不要给孩子提供模仿攻击性行为的机会,在家庭中,家长必须要用充分的爱和时间为孩子创造一个和睦、友爱的环境气氛,改变环境中的不良影响,并纠正不正确的教育方法,孩子做错了事要坚持说服教育,不要用打骂的方法,父母的表率作用是尤其重要的!我相信,如果每位父母都能这样做的话,一定会避免幼儿攻击性行为的产生!

文章来

源制度大全课件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