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结:活动区时间给予幼儿支持策略之我见 - 制度大全
范文大全 导航

小结:活动区时间给予幼儿支持策略之我见

编辑:制度大全2022-04-11

文章

来源制度大全课件

小结:活动区时间给予幼儿支持策略之我见

学习了“活动区活动中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我觉得在组织幼儿活动区的过程中要运用有效的策略给予支持。

首先,和谐的师幼关系。

和谐的师幼关系有助于幼儿更轻松的参与活动区活动,教师除了要创设融洽、丰富的活动区环境,还要注意在活动区用平等、尊重的身份与幼儿互动,细心耐心观察幼儿活动,努力做活动区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好朋友。

其次,巧妙的空间布局

我想巧妙的空间布局,不仅保证了幼儿活动开展所需要的场地,而且也可以让各活动区的幼儿又有独立的活动空间。除了注意动静交替、方便人员流通,还应该因地制宜、引导幼儿有序摆放活动区材料,材料保证安全,利于幼儿操作。合理的空间布局同样要注意相对分散、相对开放,利于班级老师的观察,让所有活动中的孩子在老师的视野范围内,就可以避免或减少安全隐患。

另外,适宜的物质材料。

我们都知道材料的投放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水平还有班级幼儿的实际需要、兴趣,投放丰富的活动材料对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区活动也有积极的支持作用。如同样图书类,小班适合投放内容简单的绘本类,中班就可以页面想对多一点的绘本故事类,大班就可以投放更丰富的书本类。

活动区的材料也不是一层不变的,我们在实践中还是要随主题活动的开展、幼儿的兴趣水平,进行调整、更换和有目的地投放、调整、增减,以满足幼儿自主活动的需要。

最后,合理的活动规则。

建立合理的活动区规则就是为了实现自由,让幼儿共享规则带来的文明秩序以及规则对彼此的约束力。

在实践中要根据自己班级孩子的年龄特点、接受水平,反思、细化、丰富各活动区规则,并且要善于用图、文、符号等标记隐性地暗示幼儿注意遵守。

以上只是我初浅的想法,平等尊重的师幼关系、巧妙的空间布局、适宜的物质材料、合理的活动规则都有利于支持幼儿有效的开展活动区活动,当然教无定法,在实践中我们还应该结合实际情况继续探索。

文章

来源制度大全课件

篇2:小结:大班说常规培养策略

文章来源

制度大全课件

小结:大班说的常规培养策略

一、讲故事或谈话

每个幼儿口述自己听到的或者看到的故事活动中,我都努力寻求有效的策略,以激发幼儿对讲故事活动的积极性。策略一:提问。故事讲完后由讲故事者提问,如:“我讲的故事题目是什么?”“故事里有谁呀?”等,并根据其他幼儿的回答进行判断,如:“你讲得很棒。”“你说的太好了!”等。同时也鼓励听的幼儿发问或质疑。在这样的过程中,不仅使幼儿更好的理解了故事内容,而且使听者更专心,讲者更自信。为幼儿主动学习和运用语言创设了机会。策略二:评价。在幼儿讲述故事后,我留一段时间,先请幼儿自己说说“你哪儿讲得特别好?为什么?”再请其他幼儿说说“你觉得他讲得好吗?为什么?”最后教师结合个体讲述故事的真实情境进行评价,考虑到统一的要求,同时兼顾幼儿的个体差异,以肯定鼓励为主,适当提出下次讲述需要提高的地方,一般提出的要求是个体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在这样自评和他评的过程中,不仅为同伴间互相学习创造了机会,而且对提高每个幼儿的讲述能力和信心也是有积极作用的。策略三:奖励。奖励是为了更好的激励幼儿参与讲故事活动。每次讲故事后,我除了采用幼儿喜欢的☆作为统一评价的媒介,同时我也采用红五星、苹果等可以粘贴的奖品,让幼儿根据自己的讲述情况选择喜欢的奖品。在实践中我也发现幼儿特别喜欢自己选择小奖品进行粘贴。我想在奖励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自己的目光、表情、语调、动作等,以更好地表达对幼儿的期望、赞许、鼓励等,从而调动幼儿对讲述故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满足幼儿情感和发展的需要。

二、本子的记录。

有的时候我们利用“信息”告知家长记录内容,有时是直接给孩子完成口头讲述作业的任务。当孩子按时完成,带来幼儿园后,我们一般都打星给予积极评价,完成出色的不忘写上简单的评语,如:“看来你活动中听的很仔细!加油”。“你讲述的真完整。好样的,孩子!”等激励性语言。不管是记录的本子还是书写的本子,我们除了潜移默化地引导孩子正确使用,而且使孩子感受到记录和书写的乐趣。使孩子主动地来获得良好的习惯。

文章来源

制度大全课件

篇3:小结:建立良好班级常规之我见

文章来源

制度大全课件

小结:建立良好的班级常规之我见

班级规则又称班级常规,是指幼儿在幼儿园进行各种活动时要遵循的某种秩序,包括教育常规和行为常规,其中行为常规又包括幼儿一日活动作息制度、幼儿行为规范、值日生制度、活动区规则等。常规教育贯穿于幼儿园教育的方方面面,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幼儿在园的生活质量。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良好的常规是做一个健康、全面发展的人的基本需要,是保证幼儿园各项活动顺利展开的前提。它可以使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激发幼儿良好的情绪,还可以促进他们对生活及社会知识技能的掌握,增强行为的目的性、意识性,发展自律能力,学习与他人与集体的关系形成。它对于班级保教秩序和幼儿发展自身,都具有积极重要的意义。

然而,目前在我们的幼儿园当中,有那么一些常规培养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思:有的教师属于自由放任型的,较多地考虑如何让幼儿“活”起来,注重体现幼儿的主体性,让幼儿自由活动,却忽视了对幼儿行为习惯的要求,结果滋长了幼儿自由散漫的习性;有的教师属于严格型的,对幼儿行为进行严格控制,不允许孩子这样那样,要求孩子必须是“我说你做”,对违反常规的幼儿进行惩罚,使幼儿心理受到极大创伤;有的教师因为过分强调常规,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放在幼儿的常规培养上,导致真正的教育活动时间所剩无几。还有那些刚走上幼教工作岗位的年轻教师,她们往往不知如何建立良好常规,经常出现状况如:老师只管自己上课,孩子们有的说话、有的走动、有的坐在位子上发呆;午睡时,好多孩子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入睡,有的甚至没睡。

从教二十多年的我,深知常规教育既是幼儿从家庭进入集体生活的第一“必修课”,也是教师做好课堂管理的“基本功”。幼儿从家庭迈入幼儿园,从一开始,他们就会真真切切地感受到集体生活的制约,他们必须学会遵守规则的约束。一个班的常规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幼儿的成长和教师组织一日活动的质量。如果常规没有建立好,教师在组织各环节活动中会因分散精力去维持秩序而影响活动的质量,幼儿也无法形成良好的习惯。所以,常规教育是教育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应从小班幼儿抓起,从幼儿第一天入园抓起。下面我来谈谈一下几点有效的方法:

一、常规培养应从入园时开始。

当孩子离开家庭进入陌生环境往往感到不知所措,这时告诉他们“做什么,怎样做”,他们会比较容易接受,并且第―次的印象会成为良好习惯的开端。因此,我们着眼于老师教幼儿学,把常规教育于丰富有趣的生活内容之中,有序、有趣的内容使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服从常规要求。比如:用短小的儿歌、游戏、音乐等多种手段来教孩子如何上课、吃饭、午睡、排队等,不厌其烦地采取多种形式,示范并结合具体讲解指导,通过游戏进行练习,让幼儿理解并执行一日活动各环节的转换指令,养成好习惯,做到进出活动室慢慢走、不奔跑、不互相追逐;见到老师会问好,与教师一起收拾玩具,与同伴愉快地游戏等等。每一项规则,一点一滴,由少到多,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边教边帮到逐步学会独立完成。

二、给与充分的、反复实践的机会。

充分的、不断反复的实践是建立良好班级常规的关键。生活在集体中的孩子,他的一天由生活活动、游戏活动和学习活动所组成。其中包括饮食、睡眠、盥洗、游戏、学习和交往等内容,从而获得“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该如何做,不该如何做”的认知、体验和经验,逐步形成一系列正确的行为方式,并在反复的实践中得到强化,进而逐步养成良好的班级常规。特别是小班的孩子,教师应尽最大的努力创造条件,为孩子提供练习的机会无论在态度上还是方式方法上,都要有足够的耐心,千万不要抱有“教你做,等你做太烦、太慢,不如自己做来得快、省事”的想法,不自觉地剥夺孩子们学习生活的机会。

三、随机教育,巩固养成。

在组织幼儿一日活动的过程中,是老师向幼儿实施全面发展教育最经常、最自然、最容易收到实际效果的―个途径,从而能有针对性地进行随机教育。每次让小班的孩子在户外集合时,孩子们总是我行我素,而且慢吞吞的,甚至不听老师的口令。这时我们就利用“红绿灯”的游戏,让孩子们看着老师手里的红绿灯,来驾驶自己的小汽车来排队集合。(小汽车笛笛笛,红灯亮了,停下来,绿灯亮了,向前开)同时还可以变换角色,如:小飞机(我的飞机就要开,呜呜呜呜,飞到队伍快集合,快快快,小鲤鱼游啊游,快快游到妈妈旁,快快快),这样孩子们既能听清老师的口令,又能又快又好地排好队伍。在组织幼儿进餐,除了要让孩子们在整洁、安静、愉快的环境中吃饱、吃好,同时注意培养幼儿细嚼慢咽、不挑食不偏食等良好进餐习惯和独立进餐能力,例如:“今天菜多香啊!绿绿的青菜和红红的胡萝卜是小兔最爱吃的,还有香香的鱼是小猫最爱吃的。我们小朋友呢?”、“什么都要吃!”还向幼儿讲述《大公鸡和漏嘴巴》的故事,启发幼儿爱惜粮食。在故事教育之后的进餐中,扔饭菜的行为明显减少了。又如教育幼儿节约用水,我们向幼儿讲述了《水龙头》的故事,再组织幼儿说说怎样节约用水。活动后,班级中每位小朋友都很自觉,每次洗手把水龙头拧得紧紧的。同样,在入厕,饮水、午睡乃至自由活动的前前后后,幼儿之间是否友爱是否讲文明礼貌,对公物是否爱护,对成人劳动是否尊重等,教师都可以随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四、保持教育的一致性和一贯性。

我们经常说:“孩子们在幼儿园养成的好习惯到了家里似乎就“忘”了。其原因,除了孩子的习惯具有不稳定的特点外,主要还在于家里家长在家没有制定严格的规范。在幼儿园,孩子们为什么能够形成不挑食、准时睡觉等好的行为习惯,原因就在于幼儿园有严格的规范,教育的一贯性。而在家里即使制定了一些规定,也由于父母娇宠惯养,规定往往难以执行,而这些规定一旦破例,便会前功尽弃,良好的习惯再也难以形成了。所以,在行为习惯的培养上,要做到有效的家园沟通,延续幼儿园的某些常规制度,家园配合、协调一致、始终不渝地坚持下去,直到新习惯在孩子身上根深蒂固。要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制止和消除不良行为,对幼儿的行为规范要常抓不懈,当幼儿出现违反规范要求的行为时,教师和家长要及时提醒纠正。

五、建立有效信号机制。

我们在长期的常规培养实践中以方便、统一、易实施为基础,坚持使用多种信号机制,建立班级常规文化,主要有:1、口头指令信号。通过口头指令信号,直接告诉幼儿该做什么;2、铃鼓信号。铃鼓可以产生丰富的节奏变化,可快可慢,可轻可重,可敲可摇,在它的多种变化中,培养孩子的注意力,解放老师的嗓子,更可以达到培养幼儿多种良好习惯的目的;3、音乐信号。在幼儿生活、学习的各个环节中播放音乐,让孩子在轻松、优美的音乐声中产生愉悦、饱满的情趣,并逐步知道听到某一乐曲,就明白该干什么。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孩子熟悉大量的歌曲和乐曲,享受音乐的熏陶,另一方面,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接收特定的信号,形成良好的习惯;4、肢体语言信号。老师可使用自身的肢体,做出不同的动作,用肢体提醒幼儿,用眼睛与幼儿对话。如队列训练时,老师通过不同的手势可以让幼儿完成不同的动作。

六、发挥评比激励作用

值日生是一个光荣的职务,是老师的小帮手。幼儿园的值日生活动总是受小朋友欢迎的。每次要当值日生时,他们都会自豪地向同伴和家长说:“今天我当值日生了!”当他们带上值日生标志时,显得尤为自豪。我们在常规教育中,抓住孩子的这个特点,充分发挥值日生的作用,开展轮流当值日生活动,让值日生协助监督和管理。我们请的值日生是能遵守规则、又具有良好行为习惯的小朋友。在当值日生的这一天,值日生不仅要管住自己,同时也要督促同伴遵守规则。如培养孩子良好入厕习惯时,我们请值日生看好,检查小朋友是否拥挤,是否正确洗手,是否将水龙头关紧等。餐后,为了培养幼儿主动漱口的习惯,我们请值日生检查孩子是否都漱口了,提醒没有漱口的孩子及时漱口,并让孩子弯下腰轻轻放杯子。孩子的一些不良习惯在值日生的指导和督促下得以改进,良好的习惯也逐步形成。

同时,我们还在每周五进行“五角星找朋友”的评比活动,让孩子们说说一周内发生各种好事或自己进步的事,比如:上课不开小差会举手发言了,吃饭快了、不挑食了,能独立午睡了,做操认真等等,谁进步了谁就能贴一个五角星以此奖励。这个“五角星”在孩子们的眼里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因此孩子们为了得到这个“五角星”,不好的习惯在不知不觉中慢慢的消失。

最后,我要对大家说,常规培养是要从点滴开始,周而复始、循序渐进的进行。不怕烦,有耐心,教师应做“有心人”,把握好常规教育的度。只要我们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地坚持常规培养,就一定能让我们的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为孩子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文章来源

制度大全课件

制度专栏

热点制度职责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