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结:幼小衔接中孩子学习习惯养成 - 制度大全
范文大全 导航

小结:幼小衔接中孩子学习习惯养成

编辑:制度大全2022-04-10

文章来源

制度大全课件

小结:幼小衔接中孩子学习习惯的养成

每年我们都会进行幼小衔接的工作,常常是我们幼儿园的老师带小朋友参观小学的环

境,进行种种的知识准备,例如:认识简单汉字、学习书写姿势、提高运算能力……但这

次活动我们形成了互动的模式,让幼儿园老师进入了真正的小学课堂,让小学老师也走进

了幼儿园的教室,我觉得这样的活动能真正促进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相互了解,从而能更

好地做好幼小衔接的工作。

在语文《小松树与大松树》的观摩活动中,万老师亲切简练的语言,动静结合的教育

方法,与我们幼儿园的教学颇为相似,但是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小学课堂中孩子们所表现

出来的“学习常规”。在幼儿园的活动中我们经常可见的“抢着说”、“不认真倾听同伴

的发言”、“坐姿的歪斜”……在小学的课堂中都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端正的坐姿、认

真的倾听。在小学的课堂,我们可以看到当有人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其他孩子都会把手放下

,仔细听完后再举手,我觉得这一细节充分显示出小学生所养成的良好学习习惯。

叶圣陶曾明确指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

学习习惯只是众多良好习惯中的一小部分。但总的来说,培养良好的习惯是素质教育的归

宿,素质只有化为习惯,才能成为终生受用不尽的财富。可见,在幼儿园阶段,我们还需

要像小学老师一样建立起良好的班级常规,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和学习习惯,做

到“爱中有严,严而有度”,只有这样,当孩子们进入小学的时候才不会觉得过分的拘束

文章来源

制度大全课件

篇2:小结:奏响小班幼儿习惯养成教育前奏曲

文章

来源制度大全

课件

小结:奏响小班幼儿习惯养成教育的前奏曲

小班幼儿刚刚开始离开父母入幼儿园,过上集体生活,这是他们生活上的一个大的转折,在

这个适应和接纳的过程中,教师应特别关注幼儿的年龄特点,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奏

响小班幼儿习惯养成教育进行曲。

先入为主的第一次

人们认识事物往往会先入为主,好多第一次都是习惯的雏形。比如,入园前,家长们陪孩子

来园体验半日活动,孩子们在家人的陪伴中一会儿搭积木,一会儿抱娃娃,一会儿玩皮球,

一会儿开开小汽车……两个小时很快就过去了,活动室里就像一个小战场:桌上堆放着积木

、娃娃、玩具车,地上滚着皮球,躺着掉落的积木、玩具等。王老师笑着说:“宝宝们肚子

饿了吗?摸摸小肚子告诉我‘我的肚子饿了。’一会儿宝宝跟爸爸妈妈回家吃饭,可是(王

老师拾起一只玩具车),小汽车它也想回家,它的家在哪儿呢?谁能把它送回家?……在王

老师的引导下,小汽车、积木、皮球、娃娃很快都回到了柜子、篮子以及小床等它们自己的

家里。第一次玩过各种玩具后,让幼儿知道:宝宝要回家,玩具们也要回家,以后只要稍加

提醒,孩子们便能做到把玩过的玩具送回家。

亲切友好的师幼互动

小班幼儿十分依恋父母和老师,需要老师的微笑、拥抱、拍拍、摸摸等亲切友好的爱抚与交

流。比如,孩子们在穿衣服时,老师说:“谁要请我帮忙?”“老师,请你帮帮忙。”老师

说:“我很乐意帮你的忙!”帮孩子们扣好扣子拉好拉链了,老师说:“我帮助了你,你谢

谢我好不好?”幼儿很乐意的说:“谢谢老师!”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和老师亲密接触,

得到老师的关爱,他们会情绪愉快、行动积极,这是行为习惯培养的基础。这种互动关系会

让孩子愿意听老师的,愿意按老师的要求去做,不知不觉中他们会拥有一种积极的交往态度

,习得一些礼仪习惯。

顺应孩子的年龄特征

俗话说:“少小若无性,习惯成自然”。小班幼儿刚入园,正处于从不知到知,从不会到会

的关键期,且容易接受外界影响和成人教导。比如,午睡前,孩子们脱下衣裤,换上小背心

和短裤准备睡觉。有的孩子在老师的帮助下,折叠好衣服,可有的衣服裤子就被胡乱地扔在

地板上。张老师看着无人管的衣服说:“宝宝们仔细听一听,好像有谁的衣服在哭。”等宝

宝们安静下来了,张老师神秘地说:“衣服说它很累,想要把手臂抱起来,好好睡一觉。”

孩子们听了张老师的话,都忙着找到自己的衣服,于是,张老师利用儿歌的形式,一步一步

地教孩子们折叠衣服:先把门儿关关好――衣服放平,门襟对齐;两只小手抱一抱――袖子

向内平叠;点点头――帽子折叠下来;弯弯腰――把衣服拦腰折叠;我把衣服整理好――抹

平整理好衣服。睡前还别忘了对衣服说:“衣服,你好好睡一觉吧。”经过多次练习,渐渐

地,孩子们能把脱下来的衣服有模有样地叠放整齐了。

故事情境的有效引领

好的文学作品总是蕴含着浅显的道理,能给幼儿以正确的行为指导。比如,故事《下雨的

时候》,通过浅显易懂的语言及幼儿熟悉的小动物的形象,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友好互助的故

事,其中的情境便是有效的引领:下雨的时候,小白兔能以树叶当伞,告诉幼儿在遇到困难

时要动脑筋想办法;小白兔在发现小鸡、小猫淋雨时,能主动帮助它们,与它们共伞,告诉

幼儿当别人遇到困难时,要友好互助,养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

给予积极有效的正面评价对于小班幼儿来说,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在愉快

体验中逐步养成。老师给予幼儿积极有效的正面评价,会强化幼儿的良好行为,使幼儿对自

己的一些行为有正面的认识:老师表扬我,我做得对!比如,玲玲跌倒了,君浩立即把她扶

起来,替她拍拍身上的灰,擦擦脸上的泪:“不哭,不哭,哭就不好看了”。老师说:“君

浩是个乐于关心别人的好孩子,玲玲跌倒的时候,你做得很好,谢谢你!”老师这种正面的

评价,反馈给君浩和同伴的是一种正确的行为要求,更是一种良好行为习惯的要求。因此,

积极有效的正面评价,是对小班幼儿习惯养成教育的熏陶和强化。

使用评价表进行习惯强化

给小班幼儿设计简单的评价表是强化孩子行为习惯的好帮手。比如,评价表“你带手帕了吗

?”每天给带手帕来园的幼儿贴上一个五角星,没有带手帕来园的幼儿贴上一个三角形。从

星期一到星期五都得到五角星的幼儿,老师奖给他们一张贴画或一件小礼物。幼儿天天关注

自己得到的五角星,同时提醒自己要天天把小手帕带在身上,可以帮助幼儿有效地强化“天

天佩戴手帕”的好习惯。因此,使用简单的评价表是对小班幼儿习惯养成的鼓励和强化。

有研究表明,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有一定的规律:一是趋早性,宜从小培养;二是渐进性,

内容有少到多,要求由低到高,逐步定型;三是反复性,幼儿在习惯形成过程中会出现反复

,他们的行为起伏变化,表现不稳定。因此,小班幼儿的习惯养成需要不断强化。

文章

来源制度大全

课件

篇3:幼小衔接重要性

文章

来源制度大全

课件

幼小衔接的重要性

1、知识衔接:拼音、书写、算数知识的衔接

●关于认读识字:

识字常用的方法有两种:拼音识字和形意识字。拼音识字主要适用于学龄前儿童到初中阶段,孩子现在学会了拼音,也就掌握以后的文字认知方法。目前,很多孩子都能熟练掌握拼音的认、读、写、拼读四个基础环节,而在最后的“拼认”环节上出现了问题:当汉字和拼音在一起时会拼读,会认字,但是当拼音和汉字分开后就不认得了。

●关于写字:

目前很多教育机构大多采用“生产线”的方式教授孩子写字,结果是:每个孩子写的字都如出一辙。从另一个方面来讲,写字是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而目前学写字的方式多是临摹文字,不能帮助孩子做到表达的目的。不仅教孩子正确的书写姿势,更引导孩子根据自己的个性写出属于自己的文字。重要的是通过书写,培养孩子表达的欲望。

2、能力衔接:听课能力、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的衔接。

●关于表达:

表达是幼小衔接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是重点小学选拔学生必考科目。很多学前机构利用这样的环节,在教授表达时多使用“记忆式”表达。譬如,根据学校考试题目教授孩子“记忆式”表达。而没有真正教会孩子的表达方法。从会听开始,到会说,敢说,再到怎样说,说什么?完全顺应孩子思维,让孩子能够在短时间内掌握表达的方法,完成自己思考的表达方式。

3、思维衔接:数学思维、观察思维

●关于数学思维:

目前,在训练数学思维的过程中,常见的方法是借助实物来帮助孩子识数和加减乘除法。但是常常的情况下,当孩子脱离了实物之后,就不懂量之间的关系。例如,孩子知道2个苹果加1个苹果是3个苹果,但当问到2+1的时候,他就会反应不过来或者掰手指计算。这样的情况是孩子只会“记忆数学”,还没有掌握正确的数学思维。应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数学学习方法转化为形象和抽象思维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孩子真正拥有正确的数学思维。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一、调整成人与孩子间的关系。让孩子感到父母喜欢他、尊重他,态度温和,孩子的感觉很好,往往就活泼愉快,积极热情,自信心强。

二、要言传身教。创设培养孩子自信心的环境,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自信”起来。平时,遇事常对孩子说一些鼓励的话,“你一定能行,你肯定做得不错”。因为孩子自我评价往往依赖于成人的评价,成人以肯定与坚信的态度对待孩子,他就会在幼小的心灵中意识到: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家长在孩子面前应有自信心,乐观的性格,有魄力,自强,办事不怯懦,为幼儿树立良好的形象,创设良好的精神氛围。

三、重视与保护孩子的自尊。多赞许,少责备,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自尊心,因为有高度自尊心的孩子,对自己所从事的活动充满信心,缺乏自信。家长切忌用尖刻的语言,讽刺挖苦孩子,不用别家孩子的优势比自家孩子的不足,不能在别人面前惩罚孩子或不尊重孩子,不把孩子的话当“耳旁风”,不滥施权威,以免损伤孩子的自尊心,使之产生自卑感,而丧失孩子的自信心。因此要特别的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帮助孩子发展自尊感,树立坚定的自信心。

四、让孩子从成功的喜悦中获得自信心。培养孩子自信心的条件是让孩子不断地获得成功的体验,而过多的失败体验,往往使幼儿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因此,老师、家长应根据孩子发展特点和个体差异,提出适合其水平的任务和要求,确立一个适当的目标,使其经过努力能完成。如让他跳一跳,想办法把花篮取下来,从而在不断的成功中培养自信。切忌花篮挂得太高,而实际能力不及,连连失败,致使自信心屡屡受挫。同样,他们也需要通过顺利地学会一件事来获得自信。一个在游戏中总做不好的孩子,很难把自己看成是成功的人,他会减少自信心,并由此不愿再去努力,越是不努力,就越是做不好,就会越是不自信,形成恶性循环。成人应通过帮助他们,完成他们想要做的事来消除这种恶性循环。另外,对于缺乏自信心的孩子,要格外关心。如对胆小怯懦的孩子,要有意识地让他们在家里或班级上担任一定的工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大胆自信。

文章

来源制度大全

课件

制度专栏

热点制度职责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