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子乐园幼儿探索活动反思 - 制度大全
范文大全 导航

“竹子乐园幼儿探索活动反思

编辑:制度大全2022-04-06

“竹子乐园”幼儿探索活动反思

在成人的眼里,“竹”似乎十分简单。可是,在孩子的眼里“竹”是一个神秘的世界,它是一个迷,是一首诗,更是一个讲不完的故事。孩子们对“竹”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我在班里开展了关于竹的系列活动。先让孩子收集了很多关于竹的资料,然后投放在展示区及活动区内,让孩子感知竹的种类繁多。还从竹的种类、特征、用途等话题入手,与孩子进行了多次的讨论,讨论中,当我问到竹有什么作用时,有的孩子说可以盖房子,有的孩子说可以煮竹筒饭,甚至有的孩子说可以拿来玩。于是,我就给孩子们布置了一个任务,请他们回家搜集各种关于竹的资料或竹制品。没过几天,孩子们在家长的协助下陆续带回了不少关于竹的资料及一些竹制品,有的是电脑上下载的资料,有的是用竹做成的餐具、乐器等等,五花八门,可见家长们也参与的很认真投入。

接下来我与幼儿玩了“竹子变变变”和“竹艺坊”的游戏等,通过游戏让幼儿对竹的基本特性有了一定的经验,如竹具有柔韧性、有节中空、叶片长披针形等,随着活动的发展,为满足幼儿强烈的探究欲望,我在园长的支持与陪同下特意驱车,前往盛产毛竹的始兴县北山里的一个竹筷子加工厂,在那我们找到了许多竹圈、竹筒、竹棍等。看着这堆竹筒、竹圈,我忽然冒出了一个想法,就是让孩子们去探索这堆竹子的玩法。这真的是一个富有挑战的任务,对于孩子来说,既有挑战性,也有兴趣性,他们别提多高兴了。

于是,我着手为幼儿准备了各种形状的竹,准备进行“竹子乐”的游戏活动,在第一次活动中,孩子真是兴致勃勃,他们不去考虑安全问题,也不去探索竹子的不同玩法,只是一味的拿起竹棍在那敲敲打打,真是热闹极了,不一会儿孩子们就在活动场内四处乱窜,现场非常的乱,净听见竹子的敲打声,但是孩子真的是非常的感兴趣,原本还计划用这些竹子进行体育游戏的探索活动,现在看来,这种结果似乎很不尽人意,大家都表示担心。我在想,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去玩竹呢?为什么和我想象的情况不太一样,我想的是孩子应该会用各种形状的竹进行拼搭或滚、踩的游戏。可是孩子为什么没有想到呢?通过分析,我认为首先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们极少接触这类操作材料,因此特别好奇;其次就是孩子们天生喜欢敲敲打打;另外就是活动的要求不够明确。其实孩子的表现是正常的,真实的反应。到底这个活动能不能成功,我当时真的不知道,但是,孩子的感兴趣,孩子的投入,给了我信心,我相信只要孩子感兴趣的事情,一定会最终成功的。

于是,我又进行了相关的铺垫活动,让他们用这些竹子探索的“踩”“爬”“跳”钻”等体育游戏玩法,看谁的玩法更具创意?孩子在教师的鼓励下,在动手探索玩法中逐渐找到了不同的体育活动玩法,当孩子们具备了这些经验后,再次组织玩‘超级竹子乐’的游戏,并要求他们与合作伙伴共同探索玩法,给孩子一个轻松的合作氛围,孩子们竟然完全不同了。看着他们小心翼翼的摆弄,大胆的尝试玩法,最后我欣喜的发现孩子们竟然把竹子摆成一条可循环运动的路线,自觉的玩起了体育游戏。

在这次活动中,最让我感动的是孩子的那种探索精神和科学的态度,看到孩子那专注的神情,那种成功后的欣喜,我在想,这个活动的目的达到了。

对于一个科学活动,什么样的才是成功?成功的标准是什么?我以前想象的是完美,教师表现的完美才成功,通过这次“竹的系列活动”后,我知道了,对于科学活动来说,孩子感兴趣、孩子愿意做的,能让孩子真正体验到探索的活动就是成功的科学活动,也许最终孩子探索没有成功,但是至少他去尝试了,他学会了如何去探索,如何去用更好的办法解决问题,这才是科学活动的最终目标--即萌发幼儿的科学意识,培养幼儿的良好的探究能力。

关于竹子的探索活动虽然已结束,但在这个活动中,也让我对科学活动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一、科学活动,作为活动的组织者,教师首先要具备科学的探索精神;

如果没有教师的坚持、教师的探索,也许这次竹子玩法的探索活动在第一次那样的情况下,是很容易夭折的,作为教师,要学会面对每一个活动的成功和失败,尤其是在面对失败的活动时,更需要教师进一步的去探索问题的根源,坚持下去,才能和孩子一起成功。

二、科学活动,教师要具备良好的观察力、洞察力,准确地分析孩子的兴趣走向;

竹的活动是一个系列的活动,在谈话中、在与孩子一起游戏探索中,教师一定要具备良好的洞察力,这样才能发现更有价值的教育素材,然后冷静的结合目标去分析下一步活动的走向,例如:竹枝变变变、竹的用途、关于竹的美术创意活动等,细细看来,都有一种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关系,是探索的层层深入,这样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敏锐的洞察力,还要有很强的分析能力,这样才能更好的把握住活动的走向,才能引导孩子一步一步的发展。

三、科学活动,不适宜采取比赛的形势;

科学活动,需要有一个探索的过程,如果加入了比赛的环节和因素,虽与孩子来说,争强好胜自然就排到了第一位,这样,就很难集中精力去探索和研究,只会追求一种时间效应,量的效应,不利于幼儿的探索,所以在科学活动中,要根据活动谨慎使用比赛的形势,以活动的最终目标为基础。

四、科学活动,教师要准确把握孩子已有的经验;

科学活动是严谨的,孩子的思维也是严谨的,往往孩子在思考问题的时候都是综合运用已有的经验进行迁移整合来进行的,因此我们在设计一个科学活动的时候,为幼儿提出了一个任务让幼儿去完成,作为教师,一定要考虑到这个任务涉及到那些方面的,孩子是否有这方面的经验,如果没有,前期要进行铺垫活动,循序渐进的进行,不要一下子布置出难度较大的任务,孩子的经验少,那么成功的几率会很小。类似我第一次玩竹活动的那种情况,以孩子当时的经验,这种表现是十分正常的,也很好的说明了这个问题。对于科学活动来说,最好在一个活动中新的经验不要太多,这样更便于孩子总结、归纳、内化自身的经验。

我们将会让这些竹子,发挥神奇的力量,让孩子们通过亲手的探索和参与,发现其中的奥妙与乐趣,满足孩子的兴趣发展能力和个性。它将成为我们幼儿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篇2:“读题审题专项训练课教学反思

“读题、审题专项训练课”教学反思

紧张而有序的“读题、审题专项训练课”的展示汇报已结束。细想下来,有许多地方回味无穷。本来,开展次项专项训练是针对学生审题不细,做题丢三落四而粗心出错而开展的。由于此一项专题训练以前大家都没搞过,想当然的大部分教师刚开始都上成了练习课。当然,有失必有得,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通过两次专项训练的开展,收获还是颇丰的。

首先,针对数学组三位教师的展示课来看,此类课的大体的框架已经搭起来了。应该说王加国老师是这一次展示课上的较为成功的一位,大的环节已没有问题,所缺的只是选题及读题后对题目的思考及思路的引导的到位的程度而已。

其次,教师们再没有将这种展示课当成一种任务,而是将它当成了提高个人教学能力的一个平台。这应该是本次一个最大的收获。当然,这之中也不乏个别老师有照搬老式练习课,找省劲的想法,但这毕竟是个别人的个别想法,总体情况还是比较理想的。特别是思想的改变为以后的“读题、审题专项训练课”的继续开展以及考前对学生的强化训练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第三,通过这两次专项训练课的展示,经过学生考试成绩的反馈来看,初见成效。粗心丢分的现象大为减少。这也无形中增强了教师们继续进行次项专项训练的信心和决心,并决定将它逐步深化到日常教学中。

第四,专项训练对于靠前复习来说。不可否认也是一种新的复习途径,而这与中考前的专项复习也不谋而合。故完全可以大胆尝试将以后的考前复习课全改为专项训练课。以避免以前的考前复习中,学生做试卷,教师批试卷,学生改试卷,教师讲试卷的简单的机械重复。减轻教师和学生的重复劳动,是考前复习更有针对性。

第五,通过两次专项训练课的展示结果来看,虽然暴露出了部分教学设计及教学上的不足,但经过仔细研讨,进行这类课已经有了大体的步骤以及需要注意的一些注意事项,现简述如下:

1)设计课的内容时,选题一定要精练,务必做到精而不杂。一般可设计三到四个题,但每个题的信息含量一定要大,有一定的深度和拓展延伸性及可探究性。一般来说,应避免填空和选择题的选用,因为这类题的信息含量一般都不太大。

2)教学过程一定要精练,避免拖泥带水。可以开篇点题,废话少说,三言两语直接导入新课,用不着长篇大论的解释这类课的作用和功能。

篇3:2022学年下期初中美术课教学反思

20**学年下期初中美术课教学反思

经常有不同学科的教师羡慕地跟我说,“你们的美术课最好上啦,学生上课积极性很高,上课轻松。”其实是他们不了解,教改后的美术课被定为文化课,同时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形势下美术教师不仅要有专业方面的技能,同时具备渊博的知识,以便于学科渗透,还要对电脑绘画技能的学习,才能胜任。

上好美术课,是每个美术教师的追求,也是每个学生的期望。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课堂既活泼又生动呢?面对乡村初中,学生轻美术思想观念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如何改变呢?我只讲美术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用自己对美术的热爱来感化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美术的目的。对于美术教育,因乡村初中不太重视,设备简陋,美术教材是循环教材,学生没法人手一册,上完课教师就要收教材,学生没有教材,是不可改变的现实。

我在一次次问自己,这样的美术课要充分利用好,又要学生兴趣能提高可能吗?我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和教学视频,只叹英雄无用武之地,只能上传网上,让有条件的教师使用,也算是对美术教育的热爱吧。直面现实,只能用语言去描述学生陌生的艺术世界,难道这样就能让精彩纷呈的艺术有机的与课堂教学互相利用,使各类艺术互相渗化?我不得而知。(编辑:制度大全)初中美术课更重视的是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造好的学习环境,增加文化内涵,传统美术教学只重视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脱离学生日常生活,这种教学方法,很难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1、美术学习要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美术教学要创造一定的文化情境,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在上《敦煌莫高窟》一课时,从藏经洞之谜,敦煌壁画、彩塑欣赏。只能用语言描述,尽可能做到绘声绘色,让学生像听故事一样,但愿学生能有所感悟。能了解敦煌文化,了解创造过程,也许能通过书中几幅画面打动学生的心。是我这一课的主要目的。所以光有好的课堂环境还不够,美术作品,艺术家和学生间存在距离,乡村教师要在学生和艺术作品之间用生动的语言架起桥梁。

2、要重视美术教育,美术教师不管学校重不重视,首先要自己重视,用自己微不足道的努力去慢慢改变,让学生或者下一代,能拥有良好的艺术教育而努力,要重视教学手段,不断学习为乡村美术多媒体的的到来,做好知识储备,教学中可用游戏或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

3、在课堂,注重角色互换,拉近师生距离,不要让学生产生上美术课是一种负担。

篇4:2022年度高一美术课教学反思

20**年度高一美术课教学反思

我认为首要的是要了解高中生的特点,抓住高中生对艺术欣赏的认识及思维特点,然后在备课环节上多下工夫,认真设计,大量搜集资料,大胆主动创设教学情境,注重学生主体性,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这样才能做到知己知彼,把每一节课都上好,讲出特色。通过《中国古代石雕》这一节课的教学实践,我对上述认识更加肯定,并有了更全面的补充。

首先,高中生普遍感到压力很大,学业负担过重,在长期应试教育的思想和考学的双重影响下,高中生习惯性的把美术欣赏课视为副课、休息课,而得不到学生的足够重视,不能正确认识学校开设美术欣赏课的真正用意和目的。这样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其次,由于基础学科学习压力大,高中生不愿意在他们认为对高考无用的学科上花费精力来获取新的知识。但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使他们不会拒绝在轻松的氛围中获取有趣的新知识。这一点非常重要,是否能够把你所讲的内容很好地寓教于乐,是能否达到预期授课目的的首要环节。

再次,由于高中生课内外阅读量的增加,对于美术欣赏课本中的图片、文字资料大多比较熟悉,因此过多局限于书本知识的美术欣赏对于高中生来说是毫无吸引力的,他们渴望获得书本以外的更多有趣的知识。在《中国古代石雕》这一讲,考虑到学生们的以上诸多问题,(编辑:制度大全)我做了一些十分有益的课前准备工作,首先基于课本查阅大量史实资料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雕塑史上的几大重要发展时期,上网了解与作品密切相关的几个重要人物以及佛教的传入发展概况,同时要通读一些关于本课内容的文学评论(李泽厚《美的历程》关于汉代以及佛教艺术文化的论述)。这样均是为了增加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能够找到课本外有益的知识,故事,增添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知识性。

让学生们从历史故事中更好地了解人以及人所处的时代环境,以及人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创造出来的艺术。在本课中,我利用昭陵六骏的被盗史,引出了一个很好的点国宝的流失,中国的耻辱,平凡人的爱国心,以激起同学们的一种自发的爱国热情,激发他们的强国心,效果十分明显。此外,美术课不能光高高在上的谈经典,这样会使学生对艺术产生距离感,从而使他们失去对艺术的兴趣。因此,美术更应该接近生活接近学生。由于古代石雕本身已是时代久远的一种艺术形式,距离感的产生很自然,我要做的就是使同学们感受到现代生活中雕塑的存在,雕塑产生的一种自然性,必然性与其制作的传统手法。

对此,在讲课之初,我便从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的视角出发,以整体提问的形式,引出雕塑的分类及定义,通过同学们的回答反应及整堂课的最终效果能够看出这样做的益处。那么,从这一讲来看,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课堂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进行教学安排,教学设计,来做一些准备工作是十分科学的。而我们在大多数时候总是在课本里转圈子,打迷糊,这是不是应该改进的地方呢?答案是肯定的。

此外,本科教学的一个突出问题则是我对课堂时间的掌控上,课堂内容时间的搭配上,做的不够好,还可以说在小结处有些仓促,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应针对这一问题与老教师探讨研究,不断改进才是。最后,我想告诉自己,我们在教学中怕出问题,但更可怕的是出了问题我们不能够及时发现解决;我们在课堂上怕没有经验,但更为的是我们没有积累经验的慧心慧眼,没有学习他人的谦虚态度。

篇5:bpmf小学语文教学反思

b、p、m、f小学语文教学反思

b、p、m、f教学反思

今晨的雨真大!虽然穿着雨衣,但是来到学校时膝盖以下全湿了。我的双腿和左脚像是浸泡在水中一般。中午到家,赶紧脱下鞋子,换掉牛仔裤,我的脚已经被泡得不成样子了。下午我没有课,真想在家好好休息休息。但最终还是按时去了学校。

本周上课的时间不多,学习了b、p、m、f四个声母,以及和单韵母的拼读,认识了“爸、妈、我”三个生字。我认真指导了b、p、m、f四个声母的发音,重点练习了拼读,并借助拼音认识了词语“爸爸、妈妈、我”。通过一周的教学我发现,声母和韵母的拼读是个难点。虽然我认真地指导和示范,一再交给孩子们方法:做声母的口型,然后发韵母的音。然后一遍遍地领读,并请学得快的孩子做小老师来领读,还是有一部分孩子拼读不准音节。我想对某些孩子来说这也许需要一个过程。

b、p、m、f的发音和书写相对来说学生容易接受一些,因为有许多孩子在入学以前学过拼音,已经掌握了这四个声母的读和写,但是不够规范,需要老师纠正和时刻提醒。声母的发音要轻而短。b和p的发音口型一样,但是发b的音时不送气,发p的音时有较强的气流送出。我在教学时让学生把手掌放在嘴边用心感受。m的发音时,也是先双唇紧闭,然后让气流从鼻腔送出。f的发音要让上齿挨着下唇,让气流从缝隙里挤出。我一边示范,一边巡视观察孩子们的口型是否正确。发现这一点孩子们比较容易接受。

在书写时虽然我一再强调b和f占中上格,要从上格的中间起笔,p占中下格,竖写到下格的中间。还是有孩子写满格。经过几次的练习,孩子们大都掌握了书写格式。

声母和韵母的拼读既要教给方法,又要反复练习。通过这个环节的教学,我发现孩子们的接受能力还是有差异的,有的孩子一点即通,有的孩子接受就比较慢。例如崔志轩,一个听话认真的小女孩,作业写得很干净规范。但是,对于音节的拼读她却总是启而不发。或许,她需要更多的时间。

(编辑:制度大全)

制度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电脑版

© 制度大全 qiquha.com版权所有